登陆注册
10268200000002

第2章 不同类型父母教养出的孩子表现各异

为了教育好孩子,父母一般会采用各种方法,

可是这些方法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吗?

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只会伤害到孩子,对孩子无益!

唠叨型父母:父母整天唠叨,孩子会“选择性失聪”

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宽容的、宽松的、宽厚的,而不是一味地唠叨;反过来,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面对逃无可逃的处境,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父母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2014年的一天,我在小区门口遇见了薇薇妈,她一见到我拉着我诉苦:

唉,现在的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理解父母呢?早上,薇薇吃完饭,收拾书包准备上学,我一边帮她收拾,一边叮嘱她:“上课好好听讲;放学后别在路边摊买东西吃,上回乱吃东西拉肚子,你还记得吗?”……还没等我说完,她就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对我说:“妈,我知道了,你别啰嗦了!”

下午,薇薇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我走过去,说:“薇薇,今天都上什么课了?老师讲课都听懂了吗?能跟上老师讲课进度吗?跟不上我给你请个家教怎么样?你们老师的普通话不好,我和学校说说?”

我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啊,可是她却冲着我大喊:“哎呀,妈,我求求你别说了!你真唠叨!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你看看,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和自己妈妈说话?我还不都是为了她好!

不难发现,薇薇妈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喜欢唠叨女儿,以至于女儿产生了抵触情绪。

唠叨几乎是每位中国父母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父母爱孩子,为了让他们少犯错误、少遇到些挫折,时常喋喋不休地提醒他们:放学早点回家、下雨记得带伞、天冷了穿厚点儿……

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而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确实需要引导,但并不想每天父母重复同样的话。试想,工作中,如果你的上司整天对你唠唠叨叨,你会不会感到厌烦?如果你是个敏感的人,或许还会觉得领导不相信你的能力。孩子同样如此,他们需要父母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唠叨。父母整天以爱的名义唠叨孩子,他们迟早会疏远我们,那么如何不唠叨地爱我们的孩子呢?

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闷热,我骑着电动车送妞妞上学。炎热的太阳照着我,感觉皮肤都在发疼。终于快到学校了,我松了一口气,结果妞妞突然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水彩笔,下午有美术课。”

我感到阵阵“疲惫”,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不早说呢,现在骑回去买,你就迟到了。下次如果老师要再让买东西,你早点说,可别像这次似的。再说,送完你,我还要工作呢……”我的话还没说完,女儿便跳下车,一脸不高兴地说:“不买了,学也不上了!”然后,大步流星地往家的方向走,全然不顾人来人往的车流。

我在后面骑车追,冲到她面前,刚想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却看到她两眼红红的,眼泪不停往下掉:“妈妈,我觉得我很可怜!”

我的头像被木棍打了一下,闷闷的疼。妞妞越哭越大声:“妈妈,你心烦时可以冲我发火,可是我也委屈啊!……”

“我觉得我很可怜”这句话使我猛然惊醒,意识到可能在教育方面出了问题,给了孩子不好的感觉。这件事情后,我开始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变说为听,认真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论自己多忙、多累。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是不是对孩子太疏于引导了。我反倒觉得,这是为人父母必须做到的一点。自从转变了相处模式,渐渐地,我发现与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沟通也顺畅多了。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绝不会对孩子做的每件事指手画脚,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宽容。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有在他们犯原则性错误时加以引导,往往这样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作为父母,更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做到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唠叨孩子。

我的一个同学,40岁时才怀孕,结果孩子早产,生下来才4斤多点,在北京儿研所的保温箱待了半个月才顺利活下来。为了表达孩子的来之不易,他们给孩子起名为星星。

星星简直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心肝宝贝,我这个同学更是恨不得将最好的都给孩子。星星不仅吃的是进口奶粉,穿的、用的也全是品牌货。星星渐渐长大,但体质比较弱,时不时生病,我同学就更心疼了。担心孩子吃不饱,就端着碗在后面追着喂;孩子不爱喝水,她就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奖励。

星星上了小学,每天早上我同学都会叮嘱他说:“在学校要多喝水!”“今天天气有点冷,你多穿件衣服。”……最开始星星耐心答应,慢慢他就厌烦了。有一次,星星被问急了,竟然瞪着眼说:“妈,你能不能别总唠叨我!”

当同学跟我说起这件事时,她满脸的无奈:“我也知道这样喋喋不休地问,孩子肯定会厌烦,可是我真的担心他的身体。”

我安慰她,并给她分析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然后提出一些建议。从那以后,她减少了对星星的唠叨、叮嘱,也不再追问学校发生的一切了,母子俩的关系也逐渐改善。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可是如何把握爱的分寸呢?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对孩子的事情件件插手,饮食起居事事操心,不停地叮咛嘱咐,不厌其烦,很容易让孩子出现负面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适当的爱。

独裁型父母:不懂平等,再怎么沟通都是无用功

很多父母不懂得与孩子之间也是平等的,总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必须言听计从。长期下去,父母与孩子之前就会因为缺乏沟通而出现矛盾。

2015年的一个周末,妞妞叫了几个关系很好的小伙伴到家里玩。这几个小家伙中午都没吃多少,我怕他们下午玩太疯早早就饿了,打算做些小甜点。之后,妞妞便跟小伙伴商量吃什么,蛋挞还是曲奇。

一个名叫静静的孩子说:“阿姨,我非常喜欢你!我爸妈从来不会听我的意见,而且我说什么他们都认为不对。妞妞有你这么好的妈妈,真幸福!”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便说了一下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原来,他们家一个月前买了新房子,爸爸妈妈商量着如何装修。有一天,妈妈问:“静静的房间怎么弄?”

“她的房间放张书桌,放一张床就够了。”静静还没有回答,爸爸就直接说道。

“我想把我的房间刷成蓝色,和天空一样的颜色!”静静忍不住插嘴道。

“你懂什么?小孩子的房间越简单越好!”爸爸不耐烦地说。

“我们班的板报都是我画的,大家都说我画得好……”静静小声嘟囔了一句。

“今天你喜欢这样的,也许明天就不喜欢了,刷一次墙很费功夫的。”看着爸爸不满的神情,静静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孩子与母体分离的一刻,就成了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一直在父母身边,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当他们开始认识与感知这个世界时,更有了独立的思想。作为父母,应该最大限度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跟他们沟通。那么,如何沟通才有效呢?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不耐心听他们说话,只知道训斥他们,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话无足轻重,采取敷衍的态度来对待他们……都是错误的。

妞妞上幼儿园的时候,只要在家,她就围着我转,并把她遇到的有趣的事说给我听,上了小学之后也会给我讲有关同学和老师的事。

那段时间,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工作非常忙,根本没有时间去听她说那些“小事”。不论她对我说什么有趣的事,我都会说:“好,我知道了。”如果她跟我说自己遇到的困难,我会停下手头的工作,安慰她一下:“这次已经这样了,下次要注意避免。”多余的话,一句都不说。

有一天,妞妞回到家,沮丧地对我说:“妈妈,今天运动会,我参加了100米赛跑,是最后一名。”当时,我正忙着写稿,听她这么说,我捧着她的脸蛋说:“没事,下次努力就行了。我现在很忙,你自己先玩会啊。”听了我的话,妞妞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后来,班主任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妞妞运动会比赛时本来可以跑第一,可是跑到一半,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她为了帮助同学才影响了比赛成绩。老师为此夸奖了妞妞,说她关爱同学的品德值得表扬。我突然意识到,那天妞妞或许想把整件事告诉我,我却因为写稿没能听她把话说完。

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也很后悔,从此以后,妞妞只要跟我说她的事,我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倾听。妞妞做得好时,我表扬她;妞妞犯错时,我耐心纠正。现在,妞妞什么都愿意对我说,我们的关系更贴近了。

在孩子向你陈述一件事情时,如果你只顾自己而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他们就会觉得你是不关心他们、不爱他们的,很可能下次再发生了什么事情时,他们就不会跟你说了。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当孩子跟你说话时,一定要认真听,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心不在焉,敷衍他们,这样只会让他们不信任你。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只上过小学,没有太多文化,但他对我的教育却一直影响着我。

在许多人看来,父亲都是高高在上的、威严的象征,可是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对我严厉过,不会把我当成一个孩子来看待。我小时候,他跟我说话总会蹲下来,保持跟我的目光平行,一边注视着我,一边耐心地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他听我说话时也是如此。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妞妞出生后,我和妞妞爸就做了一个约定:要倾听孩子。

很多人都说“孩子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与孩子简直是无法沟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无法做到与孩子平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快过来”“一边去,别烦我”……诸如此类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腔调确实能显示出父母的威风,可是在孩子心目中,这样的父母是不可敬的,所以才导致双方沟通不畅——不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仿佛没有听到。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大,父母在与他们沟通时,越要注意纠正这一点。

权威型父母: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只会压扁了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对待孩子也很严厉。可是,当孩子无法承受重压时,就会采用各种方式来欺骗父母,最终与父母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

2015年8月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林女士发的帖子,很有感触:

我儿子今年9岁,非常懂事。我对儿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不能打架,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写完作业前不能看电视,对人要有礼貌,见了长辈要打招呼……我把这些写下来贴在墙上,儿子每触犯一条,我就打一次他的手掌。

前段时间期中考试,儿子因为感冒没发挥好,考了90分。当他把成绩单交给我时,虽然我知道原因,但看到错题,知道原本可以不扣分的,于是我非常生气,顺口说了句:“这些都不该错,下次考不了满分就别回来了!”

昨天,我做完晚饭后,发现儿子还没有回家。他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我和丈夫都非常着急,怕孩子出事,赶紧联系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并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出去寻找,就差报警了。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他。原来,学校进行数学单元测验,儿子考了95分,想到上次我说的“考不了满分就别回来了”,就真的没敢回家。

看了这个帖子,相信很多人都会谴责这位林女士,心疼她的儿子。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虽然孩子的表现在别人眼里已经非常好了,可是他们依然不满意,认为孩子做得还是不够好。殊不知,父母一味地吹毛求疵,很容易让“家”和“父母”失去原本的味道,使孩子产生畏惧,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差错或做出不尽如人意的事都很正常。况且孩子的成长本来就不可能一步到位,事事完美,他们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改正,从而变得更好。明智的父母一定要记住:他还是个孩子,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一天下午,我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关于小虫子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小虫,只要遇到东西,它就会将其扛到肩上,又不愿放下,于是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它被这些东西压倒在地。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减轻负担,不承想,它爬起来继续前行,依旧将看到的新鲜事物扛起来。

小虫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自己可以越过高墙,看看墙外的世界。结果,它因为长时间负重前行,终于力不可支,在爬墙的过程中坠地而亡。

想想看,这只小虫的行为是不是跟当今时代大多数父母的做法很像?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有着殷切的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停地给他们施加压力,还不顾他们的感受。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而且为了不落于人后,他们也都在努力着。这时候,父母再给他们提出过高的期望,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严重时,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虽说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但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时机恰当施压。在孩子因进步而情绪高涨时,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压力。这样,父母的期望才不会变成孩子的负担,而是变成一种可以促使孩子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要求过于苛刻或者无休止地提要求,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只有对孩子的要求合情合理,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妞妞有一个好朋友叫杨丽,不仅活泼开朗、长得可爱,学习成绩也好,而且能歌善舞,学校里的各种演出都能看到她的影子。

有一天,妞妞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从来不给我报辅导班?杨丽的妈妈每个暑假都给她报各种辅导班。”

我问她:“你喜欢这样的暑假吗?”

“当然不喜欢!而且杨丽也说,她暑假过得比上学都累,她还说她很羡慕我呢。”

“我上学的时候也报过辅导班,那个时候我也不喜欢。我之所以不给你报,第一是想让你好好休息一下,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第二是觉得有些课程你没必要上。最重要的是,你根本不喜欢,强迫你去,你愿意吗?”

“不愿意!”妞妞摇了摇头,笑着说,“我暑假只想画画,我还是比较喜欢画画。”

看着妞妞开心的样子,我笑了。

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本无可厚非,可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不仅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还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溺爱型父母:无条件满足,这不是爱,而是害

对孩子一味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不打折地满足,只会让他们的欲望越来越膨胀。“沟壑难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将其抛之脑后,事实上,只有适当满足孩子的欲望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描述: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没吃过太多好吃的,所以等我自己有能力挣钱时,经常买零食吃。在我的影响下,女儿也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我对她的馋嘴需求也是有求必应,抽屉里随时给她备着零食,没有了就去超市买一大袋补充上。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我也高兴。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对零食开始不感兴趣,转而喜欢上了各种玩具。以我家的条件,虽说可以满足她,但是她看到什么就要买什么,现在家里的玩具多得都可以开玩具店了,可她还是不停地要买……

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我想说的是,孩子虽然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但父母不能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他们要什么,都尽可能地满足,完全依着孩子的性子来,父母的这种做法是最不明智的。

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全部满足,他们就会觉得这是爸爸妈妈应该为自己做的;等到哪一天你没做到,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好。有了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并且逐渐扩展延伸索取的范围,认为所有人都欠他们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何让孩子不被其裹挟呢?

妞妞记事之后,我和丈夫就给她定了个规矩:进超市只能选一样,买衣服、买鞋等必需品时,价位都不能太高。一次,我带妞妞去商场买衣服。一到商场,看着琳琅满目的衣服,妞妞兴奋了好一阵。看着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她欢喜得不得了,可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件中等价位的。

我相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能否承担,有些父母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满足孩子,从来不会给他们定个上限。

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无关紧要,这种平常事,做好了,也可以让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打折扣地加以满足,孩子就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定势: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一旦孩子养成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思维习惯,就会放纵自己,不懂得克制。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表现得贪心无度,期待不劳而获,甚至缺乏奋斗意识、缺乏耐性、抗挫折能力差等。

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可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要被满足,满足合理的需求自不必说,那些超出实际的不合理需求,父母该拒绝了还是得拒绝的。例如,给孩子买东西,父母事先跟他们商量好价格的上限。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他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

记得妞妞5岁时,有一次我带她去天津玩。临走前,我给她准备了一个小包,里面装着预计可以用到的所有东西,包括吃的、喝的。一上火车,妞妞就兴奋地左顾右盼,对什么都感兴趣。

售货员推着售货车来到我们身边,妞妞见别的孩子家长有买的,于是小声对我说:“妈妈,我想喝那个饮料。”我拿出手机装作没听见。妞妞没有放弃,又说了一次:“妈妈,我想喝那个饮料。”我看了她一眼,摇摇头。

售货员也在旁边劝说:“孩子想喝就给她买一瓶吧。”说着,就要把饮料递到妞妞手里。妞妞眼巴巴地望着我,我依然拒绝了她的要求。

售货员见我不买,就推着售货车走了。然后,妞妞就坐在我旁边生闷气。

“妞妞,为什么想要喝饮料?”我问她,她不说话。

“是渴了吗?”妞妞听了点点头。我从包里拿出矿泉水递给她。“咱们自己带着水呢,渴了你可以喝这个。”妞妞没有伸手接矿泉水,依然低着头不说话。

“是饿了吗?”妞妞又点点头。我则从包里拿出了火腿肠。“饿了你可以吃咱们带的火腿肠。”妞妞低着头玩自己的手指。

“既然我们有吃的喝的,就没必要再买饮料了,你说是不是?”妞妞可能意识到自己错了,点头说:“嗯。”

孩子当着别人的面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因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赌气不说话时,父母往往碍于面子向孩子妥协。这种妥协,只能在当时制止孩子的哭闹,下次再遇到这类情况,他们会比这一次更加不好哄。所以,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激励型父母:鼓励方式不当,会让孩子走上不同的人生路

物质激励不是引导孩子进步的长久之策,反而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最初的一点点物质满足确实会让孩子尝到甜头,可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越陷越深。

夏天一个周末的傍晚,吃过晚饭,我带着妞妞去小区旁边的公园玩。妞妞玩得很开心,时间过得也很快,不一会儿太阳就快下山了,我们打算回家。走到公园门口时,我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年轻妈妈对一旁玩得正起劲的小男孩说:“走吧,我们该回家了。”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你先走吧,我再玩一会儿。”

“你不走,一会儿天黑了就会有坏人把你抓走。”

“我不走,我还没玩够呢。”

妈妈没办法,只好从包里掏出一根棒棒糖,对他说:“你想不想吃这个?”说着,晃了晃手中的棒棒糖。

小男孩的眼中闪着一丝渴望:“想!”

“想吃就跟我回家。”

小男孩想了想,最终选择了棒棒糖。他嘴里吃着糖,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很多父母都会使用这种见效快的方法。当然,并不是说一点儿都不能采用这种物质激励的方式,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错误、方法不挡,就会导致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拿上述的案例来说,不是因为天黑了小男孩应该回家,而是在棒棒糖的刺激下,他心不甘情不愿地跟妈妈回了家。类似这种教育方式,长期下去,只会加重孩子对物质的看重,将来孩子长大步入社会,很有可能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动摇而犯下大错。

2014年暑假的一天,妞妞一个人在摆弄积木,不一会儿就摆出一个“长城”。她迫不及待地跑过来,拉我去看她的大作。我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简直像是把“快表扬我”四个大字写在脸上一样。

我一边看着她拿积木摆出来的“长城”,一边竖起大拇指说:“真棒!越来越厉害了!”听到我的表扬,妞妞很兴奋地告诉我她是怎么摆的,这里如何摆,那里怎样弄……

妞妞说完,我告诉她:“其实,你还可以摆得更像。你看,把这里稍微改动一下就更像了,是不是?”看了我调整的,她觉得果然更像了,于是高兴地点了点头,承诺下次一定摆个更大更好的。

有些父母总是在孩子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并期盼着鼓励时不耐烦地来一句:“我正忙着呢,你先上一边玩会儿……”要明白,这样的行为忽视孩子的努力和成绩,会伤了孩子的心。如果这种时候父母可以认真、耐心地听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与你分享创作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并适度地夸赞一下孩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初一的望舒很喜欢打羽毛球,尤其对记分制很感兴趣。于是,爸爸妈妈专门给他制订了一个管理表格,把他的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都列进去,并设置评分标准,比如及时完成作业得多少分,准时睡觉得多少分,作业没完成扣多少分……表格的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是望舒和妈妈仔细商量过后定的,不合理的地方也早在制订规则时就已经提出并修改过了。就这样,每天的生活像个记分游戏一样,望舒玩得不亦乐乎。

每到周末,一家三口会聚在一起核对分数,进行统计,根据分数对望舒进行奖惩,比如看动画片时间的长短,零花钱的增减,或者父母是否陪他去吃肯德基,去游乐园玩,去听音乐会,去旅游……除了周评,还有月评,到年底还有总评。到年底的时候,望舒不再像往年一样期待着要压岁钱了,心里想的盼的是看自己这一年的总评……

多么细心的父母!我相信,为了设计并执行这个模式,望舒的妈妈一定没少花心思。而且,不得不说,望舒父母的教育方法也非常实用:

(1)通过加分、减分,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期望。

(2)有加分项,有减分项,有奖有罚。即便是奖励,孩子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这样孩子才不会产生贪欲。

(3)在管理上,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管理过程很有意思,就像个好玩的游戏。

每个人都渴望荣誉,尤其是孩子,所以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用荣誉激励他们,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孩子带给你的奇迹。

分数至上型父母:成绩歧视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伤害

如今的社会,唯分数论,以至于从孩子上学的那一天开始,父母们就把孩子的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一味地看重考试得分,是对孩子一种无形的伤害。

一天下午放学,妞妞和同学小艾一起回来。妞妞悄悄对我说,小艾不敢回家。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小艾妈让小艾考前三名,小艾这次考了第十一,没达到她妈妈的要求,所以不敢回去,她只好将小艾带回来了。

快到吃晚饭时,小艾妈打来电话,问小艾是不是跟妞妞在一起。我将妞妞告诉我的话委婉地说了一下,小艾妈却在电话那头说:“小艾平时整天就知道玩,不好好学习……”

听了小艾妈的话,我有些心疼孩子,不禁说道:“小艾现在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况且她还是个孩子,玩是孩子的天性嘛。”

“她少玩会儿,成绩肯定比现在要好。”

“那她考第几你才满意呀?”

“起码在班里排前三名吧。”

“那你在单位排第几?或者,在同行中,你的业绩排第几?”小艾妈一听我这样说,顿时不说什么了。

只有考试全得满分才说明孩子是优秀的?考不了班里前三名就意味着孩子贪玩?父母因为追求成绩而对孩子的严苛,最终伤害的都是孩子。因为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有比分数重要得多的东西。

作为一名普通的父母,我也有望女成凤的愿望。但我知道,妞妞的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也许她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她善良、真诚、有爱心、爱读书,和考试得分相比,这些品质对她未来的人生更有意义。

现实中有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品行不佳,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还有一些孩子,虽然成绩平平,但人品不错,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这也充分说明,孩子的未来不一定是成绩决定的,只有品行良好的人,步入社会之后,更容易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所谓求知欲,指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一种内在渴望。通俗来讲,就是简单的两个字——爱学。孩子最初的求知欲表现在好奇心上,一旦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觉得新鲜、有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触碰。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引导得好,就可以把孩子的好奇心转换成强烈的求知欲,继而养成一种爱学习的习惯。

现实问题是,孩子年龄越小,求知欲越不稳定,今天对这个好奇,明天又喜欢上别的,过一段时间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培养、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为了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可以先熟悉孩子最近学过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使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

有一次,我和丈夫在玩围棋。妞妞对棋子很感兴趣,也想加入。我抓出许多棋子,摆在她面前,说:“你想不想得到这些棋子?”

妞妞坚定地点点头说:“想!”

“那这样,如果你比我数得快,就给你玩,怎么样?”

“好,我一定会比妈妈数得快!”

我在一边故意慢慢地一个一个的数,她则用前几天老师刚刚教的两个两个的数法专心致志地数着,没过一会儿,她就准确地数出了棋子。最后,妞妞得到了这些棋子,开心极了。

其实,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一点儿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平时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把孩子平时学到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或者用孩子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学习的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求知欲。当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益处后,新的求知欲往往又会被激发出来。

自恋型父母:自以为是,怎么能教育出谦逊的孩子

俗语道: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孩子,只会在人际交往中碰壁,只会让自己与成功南辕北辙;反之,保持一颗谦虚之心,才不会失去人缘,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小杰刚来我们小区时,古灵精怪,十分招人喜欢,小区里的人见了他都喜欢逗他。可是,自从上了幼儿园,小杰变得越来越淘气,还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小区里的孩子渐渐都不乐意跟他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他们本不住在这座城市,因为小杰爸爸工作调动,小杰才跟着爸爸妈妈来到这里。那时候,小杰才两岁。由于自身家庭条件不错,妈妈经常告诉他:不要跟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玩;小杰上了幼儿园,更是将小杰班上的同学分成三六九等,让他跟那些聪明的、家境比较好的孩子交往。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小杰就变得骄傲起来。在他眼里,自己是最优秀的,没有人比自己强,一般的小朋友根本没资格跟他一起玩。而因为小杰的自负,同学跟小伙伴们也开始疏远他。随着小杰渐渐长大,他开始意识到别人不喜欢自己,他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小杰骄傲、目中无人,他的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小杰的妈妈就给他灌输一些错误的认知。所以,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纠正自身的问题,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只有父母做到为人积极、乐观、谦和,孩子才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旭尧很早就表现出了惊人的阅读和写作天赋,妈妈发现这一点后,便开始有意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以至于每次旭尧写的作文都被老师表扬,甚至当成范文供同学传阅。日复一日,旭尧开始骄傲起来,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旭尧妈妈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并没有过多在意。

小学三年级时,旭尧对妈妈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当一名优秀的作家。看到女儿有这样清晰的目标,妈妈感到很欣慰,而且觉得如果她能以此作为前进的动力,也没什么不好。旭尧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开始尝试给报纸投稿,结果她投的稿子都被退了回来。

看到对方“不识货”,旭尧一脸的不高兴:“不识货、势利眼,我这么优秀的作品都不发表!”还发誓说,等自己将来成为文学史上闪耀光芒的大作家时,就算对方求着自己投稿,自己也不会投给他的。

更严重的是,旭尧开始不尊重自己的老师,她觉得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且她开始讨厌学习,认为课本上的东西都是别人写的。渐渐地,旭尧的成绩一落千丈,到年底期末考试时,她的数学考了17分,英语考了24分,平时连她引以为傲的语文也只考了60分。

看到如此糟糕的成绩,旭尧妈感到很着急,决定改变对旭尧的教育方式,把谦虚教育放在第一位。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在所难免,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或放任,而是正确引导,让孩子既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小时候过度被父母表扬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失望。因为有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脱离客观事实,夸大其词。父母的过分赏识导致孩子飘飘然,无法对自我价值进行客观的判断。”

为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有些父母会经常表扬孩子。可是,这样做真的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吗?不!从早到晚,如果孩子不管做什么都能获得父母的表扬,一旦量变演化为质变,孩子就会对自己盲目自信,甚至出现自负心理。

2016年3月的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有个8岁的女儿叫晓彤,从3岁开始练习舞蹈,并获得过很多奖项。我进门后刚坐下,朋友就对晓彤说:“快给阿姨表演一段,让阿姨看看我们晓彤的本事!”

晓彤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并不怯场,大大方方地跳了一段。跳完后,我赶忙夸赞:“晓彤跳得真是太棒了!”

朋友看着我,自豪地说:“我闺女是她们学校里跳得最好的!”

这时候,晓彤说:“妈,你也跳一段吧。”

朋友说:“我哪儿会跳啊,我可没长跳舞的细胞。”

“一个没有舞蹈天赋的妈妈居然能生出我这样的舞蹈天才,简直就是个奇迹!”晓彤的话让朋友感到非常尴尬,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晓彤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不得不说要怪我这位朋友,正是因为她总想炫耀女儿的能力,在人前夸耀女儿跳舞有多好,才让她变得自大、傲慢起来。

因此,当我们在表扬孩子时,要把握好尺度。真正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表扬,往往不需要浮夸,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慰的微笑、一个喜悦的拥抱都比赞美之词的堆积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作用。

情绪型父母:消极情绪的父母养不出好性格的孩子

情绪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会传染。你若高兴了,身边的人就会变得高兴;你若愁眉苦脸,身边的人也会陷入抑郁的阴影中。因此,为了让孩子积极向上,拥有一个好心态,父母一定要告别愁眉苦脸,给孩子一个大大的微笑,营造愉快的氛围。

2016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咨询电话,一位父亲向我述说:

我今年45岁了,在一家大公司做会计。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也比较忙,基本上没时间出去旅行。这两年我总觉得事事不顺心,看不清前方的路。我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无法倾诉自己的苦闷,即使是遇到开心的事,我也高兴不起来。

长期的忧郁、愁苦导致我经常失眠,肠胃炎时不时也要犯一次。我的情况逐渐影响到家人的心情,但我又无法摆脱,有时真的想一死了之。

妻子陪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我得了抑郁症。为了缓解,妻子经常跟我谈心,偶尔也会给我讲一些笑话,可是作用并不大。妻子改变不了我,还被我给影响了,最近她动不动就对儿子发脾气,儿子也渐渐变得不爱笑,不爱说话了……

在多数人眼中,自己愁眉苦脸仿佛与他人没什么关系,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尤其是身为父母,整天郁郁寡欢,孩子自然也就高兴不起来,心情抑郁;乐观向上,孩子多半也不会满脸愁云。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乐观一些、积极一些,就不要将工作上的焦虑忧愁带到家。

一天,我带着妞妞跟我朋友一家三口吃饭。朋友的孩子叫栎哲,是个自闭症患儿。

从身高来看,栎哲像个四五年级的学生,但实际上他刚上小学一年级。栎哲两岁前,夫妻俩并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只觉得他爱哭闹。有一次,他们带栎哲去看儿科,医生感觉不对劲,做了进一步检查之后,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有自闭倾向。

席间吃饭时,朋友一口一口地喂着栎哲。栎哲低着头,用彩笔在纸上一圈圈的画着什么。沉默的他偶尔发出一两句只有他妈才听得懂的话。

她微笑着看着栎哲,对我们说:“现在,栎哲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前,带他到公共场合吃饭,我都担心他吵到别人。”有时候栎哲会做一些很可爱的动作,或者发出尖叫,朋友就会给我们解释:“这表示他太高兴了。”

栎哲的一切虽然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只有我知道他的父母曾经多么痛苦。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很长时间,他们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抱怨“为什么是我们家”,并积极地带孩子接受特殊教育。朋友笑着对我说:“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吧,我们接触的自闭症家庭中,许多自闭症患者的父母工作都不错,薪水也相对较高。我们经常安慰自己,也许就是因为自己承担得起,所以孩子才会投胎到我们家。”

面对自闭症孩子,你会怎么办?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束手无策,实在忍受不了时,还会对孩子大发脾气。可是,栎哲的父母却用乐观、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有理由相信,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栎哲的病会慢慢得到缓解。

父母整天愁云惨雾,就不要怪孩子不给你好脸色。尤其遇到问题时,父母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想办法解决,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乐观向上,很容易受其影响,自然会变得乐观起来。

有一次,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孩子,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着他的名字——哲洋。

刚上飞机时,我就注意到了他。那时他五岁,长得虎头虎脑的,跟妈妈一起去旅行。

一登上飞机,哲洋就有礼貌地和空姐打招呼。看到妈妈放行李,哲洋就问:“妈,要不要我帮忙?”吃零食前,他也主动地问妈妈:“妈,你要吃点吗?”妈妈摇头说不吃,他才开吃。

哲洋的言行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包括我。坐在他们旁边的一位女士羡慕地看着哲洋的妈妈,说:“你儿子真有礼貌,还懂得关心人,你是怎么教育他的?我儿子和他年龄差不多,可一点儿都不知道心疼人,还总是吃独食,一不顺心就把家里人折腾得够呛。”

哲洋妈听了,笑着说:“我并没有专门告诉过他要关心人,这都是孩子他爸的功劳。我比较喜欢旅行,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出去玩。每次出门前,他爸都会像哥们儿一样对他说:‘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要替爸爸照顾好妈妈。’”

从后来的聊天中我得知,哲洋爸在一家私企当主管,经常去外地出差,每次临走前都会嘱咐哲洋照顾好妈妈。渐渐地,哲洋就有了这种意识:我需要照顾妈妈!

在充满友善和爱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身心才能够健康成长;如果父母每天吵吵闹闹,或者说不了几句就大打出手,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脸上又怎么会露出灿烂的微笑呢?也许你会说,我们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啊!我要说的是,这个“爱”不单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有彼此之间的相亲相爱。

包办型父母:适当放手,不做万事包办的家长

“中国式父母”日渐成了一个新的流行词语。所谓“中国式”,就是说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就业结婚,只要父母能代劳的,一律包办。父母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爱不是无原则的包办,而是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莹莹出生后,莹莹妈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收拾家务,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本来辞职就是为了孩子,于是孩子的事情她能做的就全代劳了。渐渐地,莹莹习惯了妈妈的一手包办,变得行为懒散,做事也不动脑子。

一天,班主任老师给莹莹妈打电话:“莹莹这段时间经常不带课本,上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模拟测试成绩下降很快。”莹莹妈听了之后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将闺女的事情都包办了,孩子不好好学习,整天都在做什么呢?

这边刚挂了电话,那边莹莹就踢门进来了,冲她大发脾气:“我今天被数学老师罚了……都是你的错!收拾书包也不帮我检查一下课本……”

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莹莹妈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可否认,莹莹之所以频频犯错,主要原因就是莹莹妈的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需要体验,将本该属于孩子的磨炼统统被剥夺,就不要期望孩子会对你满怀感激。父母万事包办,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则往往会培养出高学历、低能力的人。难道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吗?

2016年元旦,同事来我家串门。妞妞正好从外面回来,靴子上沾满了泥。

我为她准备好拖鞋,并蹲下给她穿了一只后就招呼着同事进屋去了。同事诧异地问我:“为什么不都给孩子穿上?”

我笑了笑,说:“这是我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让她独立完成。给孩子扎辫子也是,我只给她扎一边,另一边留给她自己扎。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她自己动手,锻炼她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她独立自主的能力。”

同事听了,大为叹服。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什么都会,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独立的,这都需要后天的锻炼来完成,靠父母的引导来实现。因此,父母一定要懂得适当放手,给孩子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做一半,留一半,有时确实是一种培养与锻炼孩子的有效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做的一半,为孩子做了一个样子,教孩子如何去做,起着引导示范作用;而剩下的那一半,给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可以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提到“放手,让孩子独立”这个话题,我想起这样一个场景:

两个小男孩在幼儿园里玩拼图,可他们怎么都拼不好。

这时,其中一个小男孩的妈妈蹲下来,对孩子说:“还是我教你吧!把这个放在那个上边,把底下那个放到左边……”

另一个孩子回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然后说:“再多尝试几次。”后来,孩子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拼好。孩子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拼图,开心地笑了。

这两位妈妈,你更欣赏哪一位?

在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总想替孩子把一切都搞定,即使孩子玩儿,也要在旁边给出各种指导。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孩子探索能力和抗挫能力的一种破坏。有时候孩子需要自己去完成一件事,需要经历失败,只有经历过,孩子才能增长经验,他们的翅膀才能逐渐长硬实!

大撒把型父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孩子与父母关系冷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的潇洒甩手。要知道,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哪怕只是静静地陪在孩子身边,无须多言,一个眼神,足以让孩子那颗不安的心安定下来。

我跟之前的同事小张同一年结婚,同一年生的孩子。不同的是,女儿妞妞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我带,我生活的重心也是她。而小张则是把孩子推给老人照看。

2009年十一假期前,小张约我一起去丽江玩。我想要是去的话,少则三天,多则一个星期,妞妞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离开过我这么长时间,我对她实在放心不下,便婉言拒绝了小张。小张知道了我拒绝的原因后,说:“你让孩子的奶奶或者姥姥帮忙照看一下不就行了。我家孩子自从生出来就一直在她奶奶家,你看我现在无拘无束的,多潇洒!”听了她的话,我无言以对。

眼看孩子要上小学了,考虑到北京的教育相对较好,小张就把孩子从老家接了回来。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跟她一点儿都不亲昵,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这些年她错失了什么。于是,小张总是寻找机会弥补,可是孩子每次都跟她保持距离,说话也十分客气,像是对待陌生人一样。每当看到其他孩子在母亲身边撒娇时,小张都很羡慕,因为她的女儿从来都不会跟她撒娇,就算遇到问题,也不会问她,而是打电话给奶奶。

我之所以要把小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就是想告诫现在的一些年轻父母,孩子出生之后,如果需要工作,需要老人帮着照看,一定要适度。如果在最开始的那几年你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那么之后付出的精力会远比其他父母要多,有时甚至花费一生也都弥补不了。

对孩子来说,与之最亲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孩子懵懂无知的时候丢给老人,你可能暂时觉得潇洒了,可是亲子之间的距离却渐行渐远。

在我的老家,有一位50后父亲,他跟我父亲一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没钱供他读书,家里孩子也多,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不到10岁就辍学回家做农活,帮父母分忧了。

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却出奇的优秀,不仅懂事,学习成绩更是名列前茅。每次儿子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时,他只要有时间,必然坐在儿子身边,拿起笔,抄抄诗词或者练练字,无声地陪伴他。

虽然这位父亲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儿子:我是爱你的,不论遇到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他用自己真诚而简单的方式满足着孩子的陪伴需求。

受教于这位父亲,我一直谨记“陪伴”二字,努力做到陪孩子一起成长。有时候,父母真的无须多言,只要默默地陪伴着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有些父母误以为努力挣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情感的付出远远超过任何物质上的满足!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冯夏婷教授这样告诫父母:“职场父母一定要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你可以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但是谁也取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保姆、老人,不管多忙,一定要记住和孩子多聊天、多沟通。”

孩子出生后,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等他们有时间了,想陪伴孩子,孩子也长大了,却不愿意跟他们沟通。当别人问起,他们会自我安慰说:我也是为孩子着想,想给他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他们的话看似有道理,不过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没有真正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和物质的满足相比,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关注。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知道,但这很难实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不留神就会落伍。对于这样的言辞,我想说:你不仅是职场人士,更是孩子限量版的父母!

作为父母,不论自己平时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在一起,有了你的真心陪伴,孩子就会心安很多,也会让他们明白:父母确实在意他、爱着他!

同类推荐
  •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养育一个孩子,是一场向内心深处的探险。如何才能打破我们心底的桎梏,让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更加自由、坚实和舒展,让更好的爱成为可能?答案或许是:打破定见、放下控制、感受本然, 把自由与从容还给自己,也交给另一个生命。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记述了自己从孕育生命前的惶惑,到养育过程中历经的种种精神上的革新,既是一封封写给孩子的热烈情书,也是对为人父母者内心桎梏的冷静剖白,在深情与理性的双重奏中,让我们得以一窥爱的真意。
  • 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强大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坚韧地面对各种挑战,能自信地从失望、困境、创伤中复原。本书从心理弹性、思考弹性、管理弹性、情绪弹性、期望弹性、人际弹性、时间弹性八大方面进行详细叙述,教父母如何用“弹性”教育40招把孩子培养得更强大,更成功。
  • 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

    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

    本选题从职业金牌月嫂角度,指导产妇坐月子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解决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帮助产妇恢复健康、保持好心情,并且拥有科学的饮食及健康的瘦身方法。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母亲教育的精髓和技巧,并用最朴实最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优秀妈妈的教子经验,是现代家庭教育男孩的最佳指南,是现代妈妈育子成才的最佳选择!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热门推荐
  •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灵天王

    精灵天王

    少年重生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卡洛斯地区小黄瓜的哥哥,一路高歌猛进,成长为精灵天王的故事。(开新书啦,《宝可梦世界的修仙者》,来看看呗。)
  • 笑看天下逍遥人

    笑看天下逍遥人

    杨羽溯,一个杨门的二少爷,只为寻父,却遇见爱情,一路上历经磨难,在以为自己可以去爱情一辈子后,什么都开始破裂!
  • 草根球王之路

    草根球王之路

    草根业余球员就踢不了五大联赛?看无名心法傍身的王明阳,如何一步步走向草根球王之路!
  • 斯人情书

    斯人情书

    从小就想当英雄的宋星,长大后如愿当上了消防员,活成了她心底的那个英雄模样。被很多患者夸耀的徐医生,更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但是她们俩的相遇,并不美好……
  • 老苏家的二胎故事

    老苏家的二胎故事

    苏向东是一位一心想要男孙的退休老头,几经周折,在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下,实现了抱男孙的愿望。但在这个过程中,老苏家两代人之争、城市与乡镇之别、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之冲,在这个大家庭中纷纷扰扰扬起与调和,最终各人找到自己的乐子。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 我在冥界当大佬

    我在冥界当大佬

    冥界异鬼到人间杀我人类,抢我食物,造成天下动荡。我不出手谁出手,我不反击谁反击,霍重生率朋友潜入冥界,找冥王理论,并查出了冥界的人间通道。想不到返回人间时,竟被错入时空,打入……
  • 奇怪V家

    奇怪V家

    乐正绫:“谁把我放在冰箱上的巧克力吃了?”言和:“我的薄荷冰激凌哪去了?”乐正龙牙:“是谁在我珍藏的言和照片上画胡子了?”徵羽摩柯:“谁把我的增高牛奶喝了?”墨清弦:“......”初音未来:“我的葱被谁拿走了?”洛天依:“那个,你们听我解释啊,你们不要过来啊”众人:“天依,给我乖乖站好。”本文部分设定出自天依的365个小秘密、言和的一百个小秘密与阿绫的一百个小秘密。
  • 佞女娇凰

    佞女娇凰

    末世重生的苏依云只有一个信念,好吃懒做,混吃等吃。可亲爹不爱,继母不慈,姊妹不悌,未婚夫不行,又有可怜巴巴的小弟弟期期艾艾地看着自己,她有些焦躁的地粑粑头。“那个,不然姐姐带你另谋出路?”于是,又瞎又瘸的王爷倒了霉,被强迫地看了还不算,大庭广众多次求婚又怎么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