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8600000006

第6章 两个志玛

阿佳志玛

1951年3月,十八军军直单位进驻西康甘孜城,做进藏的最后准备。说是甘孜城,却没有城池,不过是红墙金顶巍峨壮观的喇嘛庙脚下一片泥色低矮的平顶房而已,杂乱地分布于山坡之上。入口处横过一条清溪,堤岸上长有许多古柳。民居的格局大多为两层楼,楼下为畜栏,一根独木梯通向楼上居室。毗连的平顶楼可以通向四面八方。

我们文工团驻在喇嘛庙下的一条横巷里,作为美术分队的“自由兵”,我可以背着画夹在甘孜城内到处转,观察搜寻描画对象,同时也开阔自己的眼界。

有一天,我转进一户藏族少妇家。她家相对干净整齐,有汉式八仙桌、木床等摆设。主人大着肚子,看样子快要生小孩了。地上还跑着个小男孩,挺可爱的。我为孩子画了几张速写之后,便同主人搭起话来。想不到她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惊讶之余,我不由得冒出许多疑问。经了解得知,少妇乃国民党起义部队中一位排长的家属,名叫志玛。男人是汉族,四川人,数月前到成都集训学习去了,家里只剩下她和孩子。

也许她男人起义当了解放军,又和我是老乡的缘故吧,她待我特别亲善友好,让我叫她“阿佳(阿佳:藏语姐姐)志玛”。当然,她还是称我“金珠玛米”的。

驻甘孜城期间我们每日除背背包快步行军,锻炼高原适应能力外,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柴、扛粮食物资,进行各种劳动。后来军队从青海买回来一千多匹马,分到下属各单位,我们又增加了养马的任务。高原春迟,三月尚在飞雪,哪来青草喂马,于是就到附近草地上去打草坯,再到冰凉的河水里洗去泥沙,用草根喂马。因为马多,对草根的需求量大,打草坯的劳动强度也不断增强。我曾为挖马草数次蹚过尚未化冰的雅砻江。尽管这样,我仍有时间经常跑到阿佳志玛家去闲聊,逗她的儿子。而她呢,总以爱怜的目光盯着我在劳动中弄伤的手脚,咝咝抽气。

有一回正碰上她在洗头,洗去满脸黑乎乎锅巴似的“护肤品”后,露出红红白白的本来面目。我啧啧称赞说:“阿佳啦,你好漂亮哟!”她不无得意地回答:“我的家乡德格,是个出美人的地方。德格美女有名得很啰!”

“那,咋会嫁到甘孜来呢?”

“是他拿七十块大洋从头人那里把我买来的嘛。”

“那么,他待你好吗?”在我的观念中,买卖婚姻没个好的。

阿佳志玛却连声说:“好,好呀!”边说边把湿长的头发挽到头顶上,进屋从供奉的神像下拿出一封信给我看,“看嘛,这是他才写来的。”

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但还通顺。大意是说他在成都学习,伙食很好,每月有津贴,还另发二十五元安家补助费,有人回甘孜就会带回家,要志玛不要挂念他等等。信上还再三叮嘱,要是志玛生小孩时他还未结束学习,一定要找个人来帮忙照应,有哪里不舒服就到解放军医生那里去看。字里行间充满对妻儿的关爱眷恋,看来他们是恩爱的一对。

随信还附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位穿解放军服装的赳赳武夫,三十岁模样,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左边摆盆月季花,右边摆盆万年青,显然是成都哪家小照相馆的杰作。

“他托人捎回来的钱和东西我们都收到了,就是不晓得他啥时候回家来。”阿佳志玛补充道,眼睛亮亮闪闪的。

看到这里我也替她着急起来:“阿佳,你就快生孩子了,男人不在,你要早做安排啊!”又问她,“有亲戚朋友在甘孜吗?”

她淡笑着摇摇头,平静地回答:“我莫得关系嘛,只要他好,我不要紧的。”

信的末尾署名张某某,我说:“啥?你男人姓张呀!我也姓张。”

她一听高兴极了,跑过来拉住我叫“家门,家门!”从此便以“咪咪啦”(咪咪啦:藏语妹妹的敬称)称我,好像真的同我成了一家人。

阿佳志玛虽然会说汉语,却不识字,丈夫来了信,总要劳神费力地去找人念给她听。自从认了我这个“家门”,每去她家,她都要拿出那封信来让我念给她听,真是百听不厌,津津有味。我感慨,七十块大洋对于一个戍边的军人来说,可能倾其所有了,但换到的哪里仅是一个老婆哟!

部队开始训练吃酥油糌粑。北方来的炊事员想当然地将糌粑熬成几锅糊糊,加些脱水干菜,把从喇嘛庙买来的发臭酸败的陈酥油,不经揉洗清淘,就搅进锅中,然后抬到饭场上。值星官吹哨子开饭,每人一碗必须当面喝下,才算完成政治任务。

阿佳志玛听说之后,说:“你们伙夫要不得!酥油糌粑哪是那样吃的嘛,整拐了整拐了!”说着,她拿出一只镶银木碗,洗干净,又洗了手,用新鲜酥油揉了一碗糌粑,还放了云南碗儿糖,送到我嘴边要我吃。部队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按理不能随便吃群众的东西,可阿佳志玛的诚意让我无法拒绝,她是要帮我过吃酥油糌粑这一关。我只好试着咬了一口,倒没有什么怪味,原来酥油糌粑并不难吃啊。从此,每到她家,她都要亲手揉一碗酥油糌粑招待我。

进军的日子临近了,我们布置会场、开誓师大会、把家当打成牛皮包,好一阵忙。这些天阿佳志玛的目光越来越暗淡,总是忧心忡忡地对我唠叨:“咪咪啦,你年纪这么小,离开爸爸妈妈要到拉萨那么远的地方去,路上不好走得很哟。山高得很,路长得很,还有土匪——”我说:“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一定要进军西藏,巩固国防,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顶!”

临出发前,想起同阿佳志玛结下的深情厚谊和她的多次款待,我把从家里带来的一个枕头皮送给她做纪念,那是我念书时亲手挑绣的。她很喜欢我的礼物,却舍不得我走,眼圈红红地忙去张罗,要弄一小袋酥油糌粑给我带上,怕我路上挨饿。我连忙婉言谢绝,她竟背过脸去抽泣起来,千万个不放心地又念叨起“山高得很,路长得很——”我赶忙安慰说:“放心吧,跟大部队走不会有事的。等解放了全西藏,我一定回来看你!”

说了一大箩篼的好话,方才劝得她转悲为喜,她千万叮咛:“当真的哟,你要来哦!”

1957年我第一次回川休假,返回时在甘孜住了一夜。下车后顾不上休息,步行很远到老城区去看望阿佳志玛。谁知竟在那些弯弯拐拐的老街里迷失了,转了很久都没找到她的住处,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返回。我虽然没有再见到阿佳志玛,但永远不会忘记她是教会我吃酥油糌粑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我的第一个藏族朋友。

阿尼志玛

我们牦牛队从昌都出发后,经俄洛桥到恩达,再到中路类乌齐、洛隆,转北路的丁青、边坝,过太昭到达拉萨。大约就在过了恩达不久,便发现队伍后面忽然多出个“尾巴”,有人跟在我们队伍后面。革命军人警惕性是很高的,这“尾巴”是什么人?一定得弄清楚。

这天刚翻过一座山头,队长便吹哨子休息。我们隐蔽在路边,要看跟上来的是什么人。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山头上突然冒出个穿粗氆氇衣的光头小伙。来人猝不及防地跟我们照了面,并发现我们都在看他,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走过来,放下背夹在不远处坐下了。乍一看他很壮实,脸蛋红扑扑的,短发一寸多长,上身穿一件军白衬衣,污垢使前胸口袋显示出里面揣有两三个大洋。藏袍已经很旧了,但还结实。背夹里一条半满的糌粑口袋、一只转经筒、一条大毛布口袋,别的再没有什么起眼的东西了。再仔细打量,不对,不是小伙子,那高耸的胸部表明她是姑娘。年轻姑娘单身上路,她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跟着我们呢?

通过翻译盘问,才知她是个尼姑,但又不住在庙上,还归主人管。她自认为前辈子罪孽深重,这辈子才受苦受难,所以发下宏愿到拉萨朝佛,乞求佛祖慈悲,赐给她幸福。听说金珠玛米要到拉萨去,所以跟了来。她边说边竖起大拇指反复称赞:“金珠玛米亚姆亚姆(亚姆:藏语好的)。”

翻译是巴塘人,不太懂当地话,问不出更多的东西,只补充说:“她的名字叫志玛——阿尼(阿尼:藏语尼姑)志玛,今年大概十七八岁,无父母无亲人。”

原来是个朝佛的,那么年轻!

从她穿军白衬衣怀揣大洋分析,她一定接触过解放军,对我军有一定的了解才跟在后面,有寻求保护的意思吧。

那时公路只修到海子山(甘孜前九十公里),前方补给全靠牦牛驮运。虽然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牦牛,但仍然难以满足大部队的需求,前方部队经常断粮,靠挖鼠洞粮吃野菜充饥。我们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过昌都后每人每天的口粮配给逐渐减少。好在行进在“富八站”的农区,正是长庄稼的季节,地里到处是野油菜、薇薇菜,采来后和代饭粉(实际是玉米粉)煮团子,勉强糊口。三五天到达一个小站才能吃顿饱饭,十多天到达一个大站才能领到一点罐头、大米等食品。这段时间阿尼志玛虽同我们走在一起,但却同赶牦牛的老乡一起打茶,靠他们施舍的残茶糌粑度日。有时我们锅里还剩有底子,也都舀给了她。她也懂事地帮我们做一些照料马匹、捡牛粪之类的事。那时最让人伤脑筋的事便是头天宿营拴好的马跑掉了,第二天得花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翻山越岭去找。在这方面她是内行,她只要看看地上的马蹄印迹,便能很快将马找到,帮了我们不少忙。

我们在怒江边的沙丁宗过的八月十五,接下来便进入了“穷八站”地界。越走海拔越高,森林不见了,都是高山草甸,整天雨雪飞扬。白天蹚水无数次,打湿的鞋子第二天冻得梆硬穿也穿不上。牦牛换了一拨又一拨,支差的老乡也愈来愈穷,宿营后甚至靠刺牦牛颈动脉喝血充饥。阿尼志玛讨得的施舍当然也越来越少,可她仍然能精神抖擞地摇着转经筒走。我们是革命军人,有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那么她呢?

每天都是上山下山,有翻不完的山!走过了“死马山”,又走过“死人山”。这天宿营时,我注意到四五个赶牦牛的粗悍的牧区汉子围住了志玛,她好像兀鹰群里的一只兔子。我不由得担心:他们该不会欺侮她吧?!

果不其然,第二天起床一看,志玛缩在角落里,面容憔悴神情怠惰,眼睛周围有两个大黑圈。几个赶牦牛的人却甚是开心,嘻哈怪叫着。他们肯定欺侮她了!可她为什么不反抗呢?只要喊一声……但她没有!

从这天起,到宿营地后,志玛再不去围赶牦牛的火灶,而是坐在我们的行军灶前帮忙拉皮风箱。那时晚上宿营都要站岗,晚上12点以前、早上4点以后,一般都安排女同志站岗。那晚我起来值岗,刚钻出帐篷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就着星光,我发现志玛铺着毛布口袋,盖着她的氆氇衫,睡在我们女同志的帐篷门边。看来她已去掉戒心,彻底依靠金珠玛米保护了。按常理,军人的帐篷是不允许老百姓随便挨着住的,可全队同志谁也不忍心赶她走。相反从这天开始,同志们把她当成了我们编外的一员,和我们同住同行军,只要有我们吃的便有她的一口。红晕又逐渐回到她的脸上,她也更积极地帮我们做这做那了。行军的时候,她也不再摇那个转经筒了。

每到一个大站换驮子,我们都要等一两天。这时志玛便不见了,一到出发,她便又神奇地出现在队列里。听翻译说,她是到附近村寨要饭去了。那时我们每天的口粮已降到半斤,天寒地冻再无野菜可采,早晚两餐稀糊糊,走饿了便灌一肚子凉水,采野月季红果和大黄杆茎来嚼。懂事的志玛把我们的难处看在眼里,千方百计减轻我们的负担。她也很会算计,就是在最艰难最饥饿的时候,也没去动她的糌粑口袋。

途经边坝前后,我们翻越了无数大雪山,可以说历尽了艰难困苦。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座特别高峻险恶的大山,好像叫鲁贡拉山,山顶陡峭得刀切似的,牲口和人硬是从多年积雪中蹚出了一条雪胡同通道。通道两旁是齐肩深的积雪,被踩实的冰雪像抹了油的镜面,大家的鞋底都磨平了,上一步退半步,只好把手臂插进两旁雪墙来刹车。空气稀薄得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扯风箱般地喘粗气,海拔少说已近六千米。许多战友出现高山反应,困倦打瞌睡想坐下来休息。上级严令不准在山顶停留,因为一旦坐下来便可能永远站不起来。爬上山顶,太阳早已西斜。大家各显神通下山,有坐在铁锨上、雨布上往下滑的,有扭秧歌似的小跑着下山的,还有连滚带爬的。总之,下山比上山容易得多,也快得多。不少人摔进雪窝弄了个面铺伙计曹操脸,惹来一阵哄笑。

就在这座山顶上,有一个大湖,湖水泛出湛蓝、碧绿、赭黄等各种颜色,好看极了。我们沿湖边走了很久,天黑了才到宿营地。第二天,又开始爬新的雪山。传来消息说,走小北路的军直大部队,在过直孔梯(地名)时损失严重,我们文工团也牺牲了好几个同志,其中就有我熟悉的人。牲口也倒毙很多,炮兵营的战士们拆开大炮分驮到每个人身上,连军首长都下马步行,把坐骑让出来驮病号。同志们虽然心情沉重,但为了完成解放西藏的亘古伟业,互相帮扶着前进,坚韧不拔地用脚板丈量世界屋脊的雪山草地。阿尼志玛紧跟着我们,一次也没被落下。

在翻另一座大雪山时,我们遇到了土匪。事情是这样的:爬这座慢上坡的大雪山,走了两天还没到顶,队里有位女同志累得吐了血,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不走了。大家赶快拿过她的背包,搀的搀扶的扶,架着她往山顶爬。押运的驮子也牛困马乏,因为这样耽误了时间,倾全力爬上山顶,已是月上中天。墨蓝深邃的天空高挂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没有一丝云,高空酷寒的劲风直扑地面,似乎要把没有一点遮拦的我们同大雪山冻结在一起。走到一条冰河边,前面突然传来杂沓的马蹄声,随即冒出一二十个或骑马或步行的壮汉,戴狐皮帽背叉子枪,腰上还别有短家伙,没有行李没有驮子。双方猝然相遇吃了一惊,停步隔河对峙着。我们只有十多个人,两支长枪,背提琴的同志急中生智,将大提琴盒指向对方,嘴里叫着:“大炮较各!”(大炮较各:藏语放大炮)双方相持足有两分钟,对方不知是被我们的提琴“大炮”镇住了,还是估量不能轻捡便宜,便从离我们十几米处的冰河上游稀里哗啦蹚河而过,朝我们来的方向去了。我们也赶快驱赶驮子下山,走出足有两里路,赶牦牛的老乡才从牙缝里结结巴巴蹦出“夹巴、夹巴”(夹巴:藏语土匪)几个字。阿尼志玛当然也吓得面无血色,但通过这次较量,她更加信任金珠玛米了。

到达嘉黎后,前面的路逐渐好走,间或有树木杂草出现。一直到太昭,庄田树木、小桥流水、人家杂错,已是农区了。秋风将树叶染成鹅黄淡紫绯红赭绿,万紫千红美不胜收,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秋色。我们在太昭兵站过的“十一”。此时大部队已进抵拉萨,“十一”这天举行了入城式。

这段时间我发现阿尼志玛走路时又不肯闲着了,不过不是摇转经筒,而是沿路搜集挂在树枝草棵上的羊毛,并用一只陀螺边走边搓羊毛绳子。问她干什么,她说要给我们每位女同志打一双毛袜。我们的鞋袜都破旧了,有人光脚穿胶鞋,脚上皴裂了一条条娃娃口,她想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手脚麻利,用几根光树棍织无跟袜,织好一只便收进怀里藏起来。边走边织,一直织到离拉萨十五公里的德庆。

要入城了,牦牛队驻下来洗洗涮涮,整理军纪。阿尼志玛更是兴奋不已,照着清溪梳洗,尽量把自己弄得干净光鲜。然后将她织好的毛袜分送给我们,同我们挥手告别,迫不及待地独自向拉萨去了。看着她兴冲冲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不由得涌出一种悲哀,等待她的将是什么呢?记得一路上我们也曾多次向她宣传,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只能靠革命斗争,求神恩赐是没有用的。道理讲了不少,企图唤起她的觉悟,但她每次都默默听着,一言不发。现在看来,她并没有听进去。

进抵拉萨后要干的事很多,因为准备长期建藏,开荒生产、宣传、演出……忙得都快把阿尼志玛忘了。突然有一天,我在林廓路的叫花子帐篷堆里发现了她。她已是乱发如蓬,满脸尘灰,眼窝深陷,好像老了几十岁,白衬衣脏得看不出颜色,氆氇袍成了烂巾巾,那条在饥寒至极的生死边缘挣扎时都舍不得动一动的糌粑口袋,早已空空如也,胸兜里的大洋也不见了。天啊,这就是年轻健壮、憧憬幸福的阿尼志玛吗?她已沦为十足的叫花子了!难道这是她千里迢迢历经磨难要到拉萨来寻找的吗?

她大约看出我的惊愕和痛心,怯怯地低叫声:“咪咪啦!”泪珠随即滚了出来。虽然身边没有翻译无法同她详细交谈,但这段时间她的遭遇可想而知。我责备她:“落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还不来找我们?”我认为从我的表情和语调上她是听懂了这句话的。面色赤红的她,低着头只是哭,可能在追悔没有早些听从我们的劝告吧。我在她要饭的木碗里放了一块大洋,叮嘱她拿去买些糌粑,要处处当心,我会再来看她的。

离去之后我难过了好久,心里盘算着要给她想个法子。

不知是不是这次碰面对她起了促进作用,待我再去看她时,那顶叫花子帐篷没有了,她已参加军直卫生营,当了一名洗衣员。

她终于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正确途径。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本书按时间顺序历数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家的各种文论,但在书名上却谦虚地不叫《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只叫《中国文学批评》。全书共三卷四十五节,所论及的批评家共五十六家。作者能把古代批评家言之未尽的东西,极力推阐,发挥无遗,而且用的是这一家自己的术语范畴,循的是这一家自己的门庭蹊径,不是拿着某种现成的模式框架,把古人剪裁了往里面填。
  •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是作者2017年的心路历程的全记录,作者通过随笔的方式记述下生活、工作、亲情、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特定的主题。作者文笔轻松幽默,旨在通过发掘和展现生活中的美妙故事来向读者传递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作者把2017年一年来,写的文字,积累起来,和朋友一起品味生活,滋养心灵,感悟生活。人生是短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匆匆前行的脚步,总要留下些什么,而文字是最好的记录。
  • 工厂女孩

    工厂女孩

    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收录《林妖》、《没有父亲的人》两部多幕剧,是契诃夫戏剧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品。《没有父亲的人》据考证创作于契诃夫大学时代,较不为人知。剧本描写外省贵族庄园的没落,描绘了以主人公普拉东诺夫为代表的一群无事可做,在忧郁烦闷中打发日子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诃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纪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林妖》叙述以一个脾气怪异、自私的教授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这一思想独特却不被众人理解的医生形象,被视为“优美的戏剧化的中篇小说”。研究界公认《林妖》是《万尼亚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现契诃夫戏剧创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魂牵星吟

    魂牵星吟

    千年前,她收了条龙做徒弟;千年后,那龙给她当了小弟。
  • 重生之再为人父

    重生之再为人父

    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悲痛欲绝。膝下无子,林狼决定将余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最帅教师!最强教练!一个个无与伦比的头衔全都镶嵌在他身上。年迈的林狼教出了无数个人优秀的人才分布于各行各业,他们全都待他如亲父一般............没想到的是,他竟然重生了。再为人父,这一次林狼看着星空发誓:他一定要让他的儿子拥有一个最快乐、最美好的童年、走过一条最舒适、最难忘的成长之路、成为这夜空下最亮的星!(ps:本文会写篮球、天文......喜欢的可以进来看看)(ps:书友qq群:839734803)(ps:全订群:1093841847)(需截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双卿笔记

    双卿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晦岳旭禅师语录

    晦岳旭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宅女魔尊

    重生之宅女魔尊

    【重生、穿越,男女主双洁,甜宠1V1】保证不弃坑~上一世,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雪国皇后,也是最神秘的梦域之主,没想到被渣男贱女背叛伤害,魔功尽失,还连累整个梦域灰飞烟灭。再睁眼,却已变成了首富白家的千金小姐,带着梦域空间,斗渣爹后娘,渣哥渣姐,一路逆流而上,从宅女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一边寻找师兄们重振魔宫,一边想着能不能穿回去报仇......游戏打得正起劲,一个男人突然横在眼前白樱落:你干嘛?挡着我屏幕了!龙沐年:喜欢。白樱落:喜欢啥?龙沐年:你。白樱落:你连起来多说一点会死啊!转头望屏幕一看白樱落:啊啊啊啊啊我死了!都怪你!龙沐年委屈巴巴:可以复活。白樱落:我的记录就这么没了,你知道我为了破这个纪录花了多少天吗!!走走走!我现在不想看到你走开。龙沐年:老婆对不起。白樱落:刚才还是告白。。怎么就变成老婆了。。你的脸呢。。龙沐年表示,脸哪里有香香软软的小媳妇重要,果断不要脸。包子和妈咪日常对话包子:妈咪,世界上最帅最厉害的谁啊?白樱落:当然是兵长。。。也不如你帅气的爸爸啦~忽然感受到后方的冷气的白樱落改口包子表示这个没有原则的人自己不认识
  • 梦游

    梦游

    “你要告诉我的难道就这点?”“斯特兰奇小姐,我想,你会发现这已经完全足够了。”“就这么一个地址……”“还有一个建议:你要抓紧打电话。委托人已经心烦意乱,迫不及待了。”维奥莱特·斯特兰奇,在她那平常而又调皮的脸上隐约浮现出一丝忧郁的表情,在转身走向大门之前,她以一种疑惑的神态注视着这位雇主。她已经向雇主要求调查一件案子。
  • 辣妻撩夫:爱在一瞬间

    辣妻撩夫:爱在一瞬间

    林心扉是一个现代的女大学生,毕业了以后一事无成。后来遇到了周宇,这个影响了林心扉一辈子的男人……他们之间的悬殊的身份出现了无数的欢喜交加的成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牵引着对方的心。在发现彼此相爱的时候,另一个总裁张峰出现了……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城市的天下……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在这个时空里面尽情的展现着。最后谁能够得到美人和天下?周宇为什么会破产,张峰为什么会潜逃,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微妙。
  • 三国之辽东铁骑

    三国之辽东铁骑

    历史新书《回到南宋搞事情》已发布!求收藏,求票票!前世特种兵穿越回汉末,成为博陆侯霍光的后人,破黄巾封辽东太守,战乌恒、战鲜卑,征三韩,讨伐高句丽,收名臣,泡美女,以辽东为根基征战天下。欢迎加入三国之辽东铁骑书友群,群号码:18263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