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1700000006

第6章 甘蔗带走了我味蕾中最甜的部分

他穿着一条裤脚开得很大的喇叭裤,深蓝色的高领毛衣,站在爷爷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向姐姐和我挥手,仿佛要穿越无趣、无聊和忧愁的那片玉米地,即将带领我们去探索遥远的不可知的什么好地方。

那是我唯一叫过“哥”的人。

在四川,有一种植物,以及和这种植物有关的游戏奇迹般地和过年这个词联结在了一起,那就是“划甘蔗”。

划甘蔗的刀一般是向卖甘蔗的农民借的弯刀。两人赌输赢,会选挑一根(或几根、一捆)一人多高的甘蔗,找高处站立,削平甘蔗的头,根在下尖在上,右手执刀,一手将甘蔗轻立于地,当感觉平衡点尽在掌握时,手疾眼快地用弯刀在空中画一个圈,从已经微微倾斜的甘蔗头上气贯长虹地划下去——看上去简单的动作,考的绝对是爆发力、眼力和臂力,唯其如此,才可以将甘蔗一剖到底、一分为二,且左右均衡。大多时候只能削下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甘蔗皮。削下来的部分就是你可以选择吃下去的部分,当然,谁削的部分越长谁就会获胜。

姐姐和我是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啦啦队员的。因为堂哥——爸爸的表兄的孩子,他点住甘蔗头,屏住呼吸,动作敏捷,仿佛手头摸的不是一根甘蔗,而是凉、滑、硬而发颤的一根断魂枪。

堂哥所在的地方,划甘蔗自有秩序。

当那些半大小子呼朋唤友地向堂哥挑战,各种干扰声四起,时而又为难得一见的好刀法鼓掌叫好时,我们从嘴里到心里都充满了甘蔗甜蜜的滋味。那个春节,就像是堂哥的擂台赛,无数英雄闻其名,赶至甘蔗摊。堂哥有时候甚至一言不发,只有乌云压顶,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嗖的一下,没人瞧得见弯光的闪烁,甘蔗就被削成两半。姐姐和我都懒得鼓掌,我俩只需要矜持地绕场一周,将地上那被肢解后的甘蔗放进嘴里大快朵颐就好了。

没有两根甘蔗、两种刀法是相同的,也没有两根甘蔗的滋味是完全一样的,此后来到北方我才明白,甘蔗并不是四处可见,并不都是和鞭炮、香肠、腊肉一起被奉为“春节四大护法”,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种妙趣横生的划甘蔗游戏。

“着!”堂哥往往大喊一声,嗓音洪亮。他气不喘脸不红胸脯也不鼓,他只是将手中的烟头轻轻一弹,他砍、砍、砍。

那一年回去,有的夜晚,农村的生活实在无聊,爸爸最喜欢酒至酣处之时,给我们讲一段《杜心武》的故事,那位自然门的大侠如何除暴安良,如何劫富济贫,如何化险为夷,等等。那个时候,家族所有的孩子,包括堂哥都会搬个木板凳围将过来,眼睛里反射着柴火的光亮。

堂哥也好,我也罢,我们这个家族似乎都有一种热爱武侠小说、向往“江湖”的遗传,比如我们的长辈,和堂哥关系更亲近的我小叔,后来练到腿上能够绑着沙袋跳高——而这些就是为何堂哥划甘蔗的那一幕在我的记忆之中留下的全是小李飞刀动作的缘故吧!

据说,一般拿来比赛的甘蔗有些讲究,是用来熬蔗糖的那种果蔗,皮色青绿,枝节稀疏,糖分充足,甜得封喉,但最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脆。这种甘蔗非常便宜,冬天时只卖一毛钱一斤,过年的时候,四川人家家户户都会一捆捆地背回家,和鞭炮放在一起,仿佛就是春节的吉祥物一样。

现在想起来,飞在空中的不仅仅是甜蜜蜜的甘蔗,还有那个年代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我还记得堂哥的表情,像是刺完枪,望着天上群星的武林盟主,也像是野店荒岭不世出的高手,心中寂寥、手里空空。

后来爷爷告诉我们,堂哥那个时候已经是当地一帮孩子的头了,他们崇拜他追随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手,还因为他耿直、豪爽、仗义疏财的性格。

我问爸爸,为什么堂哥当年对我们那么好,在那个只去过一次的农村,大水牛,七大姑八大姨,就连家里的小黑狗都保持着一种乡里的冷漠。

爸爸回答说,那是堂哥的家教。从前爸爸只要去他家,无论如何都会被热情款待。这个热情有多重要!饥荒年代的时候,爸爸在县里读中学,难得回一次家里,去一位至亲家吃饭,被各种脸色对待,爸爸一气之下拔腿就回。走了若干公里,至亲追上了爸爸,“还我”,他指指爸爸身上的毛衣——那是他借给爸爸却被遗忘了的。

“那是他家的家教好,”爸爸说,“只是……”

只是,堂哥的爸爸很快就去世了,大概就是在我们去农村的那个时候,然后堂哥的妈妈改嫁,家里再也没有人管他了。

好吧,我很想把后面的故事抹掉,因为它们会真实得灼伤人。我希望记忆里留下的永远都是堂哥威风凛凛的样子。我们回去了半个月,有一个多星期,他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带姐姐和我去划甘蔗,接受那些摊贩的进贡。在餐馆的桌上看我俩吃得像猪一样,他叼着根牙签,笑。

所以可以想象后来我看到《美国往事》《教父》的时候有多激动,如果论耍酷耍帅,多少年前,已经有个人做过了。

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还不到十六岁的堂哥坐在餐馆的那张桌子前,一个一脸愁容的中年人来到他的面前,不停地哭诉着什么。堂哥听着听着,猛地一拍桌子,“你等着”他说,“我帮你解决”。

解决什么?我不明白,也不需要知道,甘蔗太甜了,吃多了会让嘴角起泡。当那些看上去弱小的人来找到堂哥的时候,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泛起了一种叫作虚荣心的东西。

然后作别了那个春节,回了家,出门读书、工作。来到北京,发现这里的甘蔗大多是被压榨以后放到杯子里喝的。人们只喝甘蔗汁,省去了啃它的时候容易伤到自己的麻烦。

自然也没有了那种甜到喉咙的味道,也没有了耍帅的小镇青年,斜倚着一捆甘蔗,手起刀落,见汁封喉。

后来的堂哥,从甘蔗地一路杀起,真的成为整个县城的“武林盟主”,直至最后因为拦路抢劫而判刑,应该是遇上了“严打”,至今还没有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刚刚参加工作。我很想冲到法庭,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他是个好人,但是从那冰冷荒凉的甘蔗地开始,这句话就没人搭理。他父亲扔下了他,他母亲也扔下了他,只有那滑、凉、硬得像断魂枪的甘蔗,徒劳无益却又满怀希望的一刀,才能给他的人生带来片刻甜蜜——但纵使如此,那种时刻也如此奢侈,几乎让人无法捕捉。

他离我那么远,他的少年时光离我的童年时光那么远,那片玉米地离我的家也那么远。我一直都觉得他就像《美国往事》中的小孩多米尼克一样,只是滑了一跤而已。但是从听到他进去的消息以后,我味蕾当中最甜的那一部分却好像是被带走了,那以后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吃过甘蔗。

同类推荐
  •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最初在法国出版的时候,标题为《特权论》,其中收录了《要焚毁萨德吗》和《梅洛-庞蒂与伪萨特学说》,后来又以《要焚毁萨德吗》为标题重新出版。萨德是18世纪法国色情文学作家,Sadism即性虐待狂一词由他的名字而来。一些人认为他是性的邪恶,鼓吹本能的放纵,万恶不赦。另一些人把他看成鼓励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欲念的满足,终获彻底解放的战士。他的作品在法国被明令查禁,直到20世纪初才平反,是“被诅咒的作家”的先驱。波伏瓦切入的角度很特别,她的书名叫“特权论”,从特权阶级对自己处境的认识讲起,以旧时的贵族阶级为例:贵族们捍卫自己的权利,却不去考虑这权利的合理性。萨德出身贵族,却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特立独行,违背贵族遵循的道德标准,用最直白的方式,要求将自身的愉悦作为法则。虽然他最后失败了,可是他张扬的行为揭示了特权阶级身上的利己主义只可能是一厢情愿,无法在所有人眼中赋予自己合理性。第二篇《梅洛-庞蒂与伪萨特学说》也是从特权阶级的角度出发,在法国五六十年代的环境下,有些知识分子站在利益的一方,试图混淆普遍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与萨特发生论战,波伏瓦为萨特辩护,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 民间信仰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演变

    民间信仰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演变

    本书主要探讨“五四”、“解放前后”和“新时期”等文化转型时期的“民间信仰”文化的文学书写,以存在于相关作品中“民间信仰”这种“现实的自在的民间文化”或由此体现的“现实政权意识形态下的民间叙述”为考察背景与基础,是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文化形态”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婚姻,不过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去往哪里,而是和谁去。是身边的那个人,决定了你看到的风景。再相爱的恋人,再熟悉的夫妻,我们总是有两个大脑,两个灵魂。婚姻,哪来天作之合,都不过是慢慢磨合。
热门推荐
  • 豪门绯闻:追捕小逃妻

    豪门绯闻:追捕小逃妻

    她是公司的小白领,离婚后,成为了一个后妈。后妈这个字眼,对她来说非常陌生。为了和继女好好相处,她学会了忍耐,并且真心真意的对这个孩子好,她徘徊在两个前夫之间。第一任前夫那可真是,是一个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主,跟她复婚,却把手里的钱给了小三。第二任前夫,那可是要多温柔有多温柔,要多体贴有多体贴,绝对是一个绝版好男人,他为了前妻和孩子,跟她离婚,她理解,她忍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对你不是心动但胜似心动

    对你不是心动但胜似心动

    ---我对你不是心动,但胜似心动--江泽熙---不想和你擦肩而过--宋清欢高中结束,宋清欢感叹“OMGD,我也考上了耶耶耶,终于不用被俩没心没肺的哥笑话了”。宋靖羽(老大)“还不是我给你补习的,这么开心干嘛”“切,拆台王”大一美术院分班结束,宋清欢这个花痴竟看起了帅哥???“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男孩子呢,老夫的少女心啊”宋清华的花痴想法。“what,这女的也太花痴了吧,虽然我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但也不需要这样子吧”没错,这是来自某个自恋男的心里想法。ps:甜文,为虐,会很长但是章数不多。
  • 论对竹马负责的方法

    论对竹马负责的方法

    “帮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一辈子。”“你是靠碰瓷才当上总裁的吗??”她以为当年施恩不望报做了件好事,可这男人非但不领情,还对她处处算计。终于乐然忍无可忍道:“你给我滚!”当年被百般虐待的私生子,十年后却成为沈氏说一不二的掌权人。可如今有再多女人趋之若鹜,他心中也只容得下当初向自己伸出手的那个女孩……
  • 走:Green和张早故事集

    走:Green和张早故事集

    本书叙述了一位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坐公交车、走路、爬山、谈话、与一双鞋子互动、等待、吃饭、电话做爱,等等。小说中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它在一个个平凡的动作、一段段简单的对话中,展现一段孤寂的旅程,依靠细节中的微妙张力,取得直抵人心的效果。
  •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词。深度解读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让读者对中国了解更为清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大行后传

    大行后传

    英雄卸甲,携手娇妻美妾于田园,历经多少风风雨雨,寒来暑往,酸甜苦辣。正是儿女绕行,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大唐朝廷内部和平统一的呼声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加剧,导致战争爆发。英雄忍无可忍,为了不让生灵涂炭,更是为了完成未了的夙愿,重返战场。须臾间,沙场上涌现出一批为挽救天下苍生与贼兵浴血奋战的少年英雄身影,演绎了两代人忠君爱国的侠义胸怀。
  • 在下人皇

    在下人皇

    这一天,人皇下山。从此,恐惧的世代开始了。魔族们捂脸痛苦。妖族们拼命哀嚎。鬼族吓得魂体都散了。乌烟瘴气中,传来一阵轻笑。“区区在下,不过一个人皇罢了…”简介就这样吧,累了…
  • 彪悍农女养家日常

    彪悍农女养家日常

    穿越即被卖,她脚踢渣亲戚,手夺卖身契,岂料他的手更快!某男:“卖身契在我手,你就是我的小媳妇了,乖乖跟夫君回家吧!”某女:“你想得美,看我上房揭瓦,打的你满地找牙。”强娶回家的媳妇不听话,某男只好宠她宠她再宠她……新书《重生福运小农女》已经上线,欢迎新老读者跳坑。还是那句话,作者从不太监不断更,可放心阅读。
  • 我为魔中之皇

    我为魔中之皇

    何为正道?何为魔道?既然正道不公,那我甘愿入魔。既然为魔,我定要做那魔中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