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9400000027

第27章 忆泰戈尔

梅兰芳

正当中国文艺界和印度人民热烈纪念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37年前泰戈尔先生访问中国时,和他接触的一些情景。

泰翁到北京的前夕,在济南对教育界的朋友讲了话。中国作家王统照为他翻译,并作了介绍说:“泰戈尔先生的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家、教育家、演说家,譬如一种美丽的歌唱,又如一种悠扬的音乐,请诸君静听,方知其妙处。”

泰戈尔以洪亮清越的声音,热情洋溢地说:

我受到你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所以欢迎我,大概因为我代表印度人……

今天我用的语言,既非印语,又非华语,乃是英语,这言语上的隔阂,最为痛心。而诸君犹不避风沙很热心地来听我说话,由此可证,我们之间有一种不自觉的了解,譬如天上的月亮,它照在水上、地上、树上,虽默无一语,而水也、地也、树也,与月亮有相互的自然了解和同情。

我在杭州,有朋友送我一颗图章,上刻“泰戈尔”三个字,我对此事很有感动。印度小孩降生后,有两件事最要紧,第一要给他起个名字,第二要给他少许的饭吃,然后这个小孩就和社会发生了不可磨灭的关系。我这颗图章上刻着中国名字,头一个便是泰山的“泰”字。我觉得此后仿佛就有权利可以到中国人的心里去了解他的生命,因为我的生命是非与中国人的生命拼作一起不可了……

泰翁的真挚而亲切的语言,感动了全场的听众。

在北京城里许多次集会中,使我最难忘的是1924年5月8日那一天。泰翁早就选择了北京来度过他的64岁的寿诞,而我们也早就准备为他祝寿,排演了他写的名剧《齐德拉》(Chitra)。

是日也,东单三条协和礼堂贺客盈门。祝寿仪式开始,泰翁雅步入席,坐在第三排的中间,我坐在他身边,有机会细细端详他的丰采。他头戴绛红呢帽,身穿蓝色丝长袍,深目隆准,须发皓然,蔼然可亲。

梁启超先生首先登台致祝词,接着,泰戈尔被簇拥着走上台,对中国朋友致谢词,大意说,今天是他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他有了象征中印民族团结友好的名字,他将不倦地从事中印文化的沟通,并诚恳地邀请中国学术界的朋友到印度,在他举办的国际大学(Visva Bharti)讲学。

接着,中国文艺界的朋友用英语演出了泰翁的名作话剧《齐德拉》,林徽因女士扮演女主角齐德拉,泰翁捻须微笑。他对我说:“我希望在离开北京之前,看到你的戏。”我说:“因为您的演讲日程已经排定,我定于5月19日请您看我新排的神话剧《洛神》,这个戏是根据我国古代诗人曹子建所作《洛神赋》改编的,希望得到您的指教。”

以后,泰翁与他的同伴,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名画家难达婆薮(Nandalal Bose),和印度其他一些著名学者在北京轮流作了各种专题演讲,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有一次,我听泰翁演讲,题目是《巨人的统治——扑灭巨人》,当他说到亚洲人受西方人的压迫掠夺已非一朝一夕时,下面有几句话是极其振奋人心的。他说:“……吾人往者如未破壳之雏鸡,虽在壳中亦有隐约光明,但限度极小,世人疑我等终不能脱壳,但吾人自信必能破壳而出,达到真理最深处。”

5月19日,我在开明戏院(现在的民主剧场)演出《洛神》,招待泰翁观剧。我从台上看出去,只见诗人端坐包厢正中,戴绛色帽,着红色长袍(按此为国际大学的礼服),银须白发,望之如神仙中人。还有几位印度学者也都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看完了这出戏。泰翁亲自到后台向我道谢说:“我看了这个戏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面谈。”

泰翁定29日夜车赴太原。那天中午,我和梁启超、姚茫父等为泰翁饯行。泰翁来时,是穿中国的黑绒鞋,我问他习惯否,他说:“中国的鞋子柔软轻松,使双足不受箍勒压迫,是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子。”他还告诉我:“前几天到汤山小住,温暖的泉水涤净了我身上的尘垢,在晨光熹微中,看到艳丽的朝霞,蔚蓝的天,默默地望着地上的绿草,晓风轻轻摇撼着刚从黑夜里苏醒过来的溪边古柳,景色是使人留恋的。”停了一会,诗人若有所思地说:“那天在郊外闲游,看见农民蹲在田垄边,口含旱烟管,眼睛望着天边远处,颇有诗意。”

席间泰翁谈到《洛神》,他对我的表演作了鼓励,唯对《川上之会》一场的仙岛布景有意见。他说:“这个美丽的神话诗剧,应从各方面来体现伟大诗人的想象力,而现在所用的布景是一般而平凡的。”他向我建议:“色彩宜用红、绿、黄、黑、紫等重色,应创造出人间不经见的奇峰、怪石、瑶草、琪花,并勾勒金银线框来烘托神话气氛。”以后我曾根据泰翁的意见,请人重新设计《洛神》的布景,在不断改进中有很大的提高,但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泰翁认为,美术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一环,例如中国剧中服装、图案、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与美术有关。艺术家不但要具有欣赏绘画、雕刻、建筑的兴趣和鉴别力,最好自己能画能刻。他还告诉我关于他学画的故事说:“我一向爱好绘画,但不能画,有几次我在诗稿上涂抹修改,无意中发现颇有画意,打算由此入手学画。”

竺诗人说:“我的侄儿阿伯宁·泰戈尔(Abanindranath Tagore)是印度艺术复兴运动中的先锋,孟加拉画派的创始人。他画过以法显、玄奘两位法师到印度取经为题材的《行脚图》。可惜这次没有带来。”

竺诗人即席介绍印度名画家难达婆薮,他说:“婆薮先生是阿伯宁·泰戈尔的继承人,孟加拉画派的杰出画家,我所著的书,装帧、插画大都出自他手,他对中国画很有兴趣。”

泰翁还谈到几天前和中国画家联欢座谈,交换了意见。他问我:“听说梅先生对绘画曾下过工夫。”我告诉他:“那天出席的画家如齐白石、陈半丁、姚茫父……都是我的老师。”我指着茫父先生说:“我爱画人物、佛像,曾画过如来、文殊、观音、罗汉像,就得到姚先生的指导。”

饭后,我向难达婆薮先生求画,他欣然命笔,对客挥毫,用中国毛笔在槟榔笺上画了一幅水墨画送给我,内容是古树林中,一佛趺坐蒲团,淡墨轻烟,气韵沉古。可惜当时没有请教所画的故事题材,后来我在画上以意为之地题作《如来成道图》,什袭珍藏,直到如今。

有人问泰翁:听说诗人对绘画、雕刻、歌唱音乐无所不通,此番听了《洛神》的音乐歌唱有何感想?他笑着说:“如外国莅吾印土之人,初食芒果,不敢云知味也。”我们乍听这句话,不懂他的含意。座中有一位熟悉印度风俗的朋友说:“芒果是印度果中之王,吃芒果还有仪式,仿佛日本的‘茶道’(日本人请朋友喝茶,主宾都有一定的礼节,称之为‘茶道’)。”泰翁以此比喻,是说中国的音乐歌唱很美,但初次接触,还不能细辨滋味。

梁启超先生问泰翁:“这次诗人漫游中国,必有佳句,以志鸿爪?”竺诗人答:“我看了《洛神》,正在酝酿一首小诗,送给梅先生。”大家见他凝神构思,都不去打扰他。他先在手册上起稿,然后用中国笔墨作细书,写在一柄纨扇上,原文是孟加拉文,又自己译成英文,落了我的款,签上他的名,并兴致勃勃地用孟加拉语朗诵了他的新作,我们虽不懂印度话,但从他甜软的声音,鲜明的节奏里,就有月下清梵,泉鸣花底的美感,我向泰翁手里郑重地接过扇子,向他深深地道了谢。

夜间,我们到车站送行,彼此都有依依惜别之情,我问泰翁这次到北京的感想,并盼他再来。他说:“两三年后我还要再来,我爱北京的淳朴的风俗,爱北京的建筑文物,爱北京的朋友,特别使我留恋的是北京的树木,我到过伦敦、巴黎、华盛顿,都没有看到这么多的栝、柏、松、柳,中国人有北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美丽的都城,是值得骄傲的。”在汽笛长鸣,飙轮转动的前几分钟,竺诗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我希望你带了剧团到印度来,使印度观众能够有机会欣赏你的优美艺术。”我答:“我一定到印度来,一则拜访泰翁,二是把我的薄艺献给印度观众,三来游历。”

1929年春,泰翁曾重游中国,到了上海,诗人回国时,宋庆龄先生主持了隆重的送别仪式,并赠送他一批中国的土产礼物,其中有一套手工精制的泥质彩绘脸谱,最为泰翁欣赏。而我于1935年访问苏联后,漫游欧洲,考察戏剧,归舟路过孟买,登陆小憩半日,但始终未能践泰翁之约。直到中国解放后,中印两国文化交流才大有发展,印度文化艺术团体曾不止一次地访问中国,1954年冬,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四个大城,演出了京剧,受到印度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李少春同志回国后告诉我,他们在孟加拉邦寂乡(Santiniketan)访问了泰戈尔先生的故居,我缅怀诗人丰采,为之神往。

今年的暮春,在纪念泰戈尔先生百年诞辰的前一些日子,我把珍藏已久的那柄纨扇找了出来,请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吴晓铃、石真同志来推敲泰翁原作的精神。石真同志曾在泰翁创建的印度国际大学的泰戈尔研究所里工作过5年,是一位精通孟加拉语和泰戈尔文学的专家。

石真同志接过扇子,细细赏玩泰翁的亲笔题诗,她首先称赞书法的精妙。她说:泰翁的书法,为印度现代书法别创了一格,他的用笔有时看似古拙,特别是转折笔路趋于劲直,但他却能用迂回婉约之法来调剂,寓婀娜秀隽于刚健之中,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而整体章法又是那么匀称有力,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气质。

当然更吸引她的还是那首诗,她情不自禁地用孟加拉语吟哦起来。我想起37年前泰翁亲自朗诵佳作的情景,现在又第二次从听觉上感受到诗人的亲切语言和深厚的友情。

石真同志当时就把这首诗译成现代汉语:

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

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的容颜;

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

缥缈的云霞

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她告诉我:“这是一首极为精湛的孟加拉语的即兴短诗。这类的短诗,格律甚严,每首只限两句,每句又只能使用19个音缀,这19个音缀还必须以七、五、七的节奏分别排成6行。更有趣味而别致的是,这类的短诗正像我们的古典诗歌一样,一定要押韵脚,而且每行的‘七’与‘七’之间也要互叶。”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中国旧体诗绝句,要在短短的20或28个汉字的限制以内,集中而概括地写出真挚而变化多端的思想感情来,是需要艺术才能的。

石真同志说:“泰翁对我们的古典诗歌是十分称赞的,诗人虽然不懂汉语,但是他读了不少英语翻译的屈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篇,并且时常在著作和讲话里征引,这首短诗的意境,便很有中国的风味。他非常形象地用云雾中的峰峦起伏来描述他所热爱而又语言不通的国家的艺术家那种纱袂飘扬、神光离合的印象,他感觉到美的享受,但又不十分了解戏中所包含的复杂的感情和心理状态。”她认为,诗人似乎有意识地选择这样的形式,并在这首诗的写作方法上,尽量让它接近中国风格。

更使我感动的是吴晓铃夫妇还谈到:在泰戈尔纪念馆——泰翁故居的大厅东西窗前,摆着一口特制的保存留声机片的大橱,其中大部分是我的戏曲唱片,以及前辈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先生等的唱片,罗谛·泰戈尔先生(Ratindranath Tagore)曾经费了很大的气力找到一只钻石针头,在大喇叭筒上为他们播放了几个片断。那还是老百代公司的钻针唱片,当年是我经过仔细选择,赠送给诗人的微薄礼物。他们在国际大学艺术学院的博物院里还看到一套精制的京剧脸谱模型,泰翁的侄子——阿伯宁·泰戈尔博士曾经据之描绘过彩色拟本。那该就是1929年春,泰翁二次访华时,宋庆龄先生赠送他的礼物了。

泰戈尔先生虽已逝世20年,但他的热爱中国的真挚、亲切的富有正义感的言行,却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我想,假使天竺诗人今天还在人间,对中印文化交流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人民文学》,1961年5月)

同类推荐
  •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出身显贵的纳兰公子,因鄙弃官场的尔虞我诈,在入仕的路上自我搁浅。他那一腔不屈的抱负,只能化成绵绵的情思,寂然吟出。他敏感多情,自诩是“天上痴情种”,在凄美的辞藻里苦恋自己的爱人;他是金戈铁马中的一片浮萍,在战乱纷争中逐水飘零;他“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内心却伤痕累累的词人。
  • 丁道尔的故事

    丁道尔的故事

    威廉·丁道尔是16世纪英国翻译家,他的工作给暮气沉沉的中世纪生活敲响了丧钟,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旧势力的疯狂迫害,英勇献身。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本人貌不惊人,过着平淡的生活,但他在逆境之下坚持理想,献身于人民思想解放的事业,毫不妥协,宁死不屈。在危险重重的流亡之中,他从一地逃到另一地,其间始终不忘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笔耕不辍,树立了一道不朽的丰碑。
  • 吉安民俗

    吉安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俗是人类各级社会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 狂人末日

    狂人末日

    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在苏军坦克轰隆隆的履带声中走进了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在绝望中扣动了手枪的扳机,那颗子弹就像纳粹分子射出的那些穿过无数无辜犹太人头颅的子弹一样,并没有因为他是元首而改变轨迹抑或降低威力,在枪口冒出淡淡青烟的同时,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也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热门推荐
  • 书眼

    书眼

    读什么小说,学什么技能。读推理小说,学习思维;读警察小说,学习枪法;读盗墓小说,学习盗术;读医生小说,学习医术;读武侠小说,学习武功;读异能小说,学习异能。传说中,读仙侠小说还能成仙……刘星,一名小说迷,偶然觉醒一双书眼,学会特殊的阅读技巧,从此依靠读小说走上人生巅峰……“禽-兽,放开那本小说,让我来读!”
  • 涤净尸魂界

    涤净尸魂界

    突然重生在尸魂界的二流编剧发现这个世界自己竟然有一个妹妹还父母双亡上学发现有一个带着眼镜的蓝染学长工作之后顶头上司姓志波呀嘞呀嘞,总觉得尸魂界的美好人生没啥问题了呢(大雾)
  • 励志羊皮卷(中)

    励志羊皮卷(中)

    她把爱藏在虚假的剧情里,独自承受,只希望那个人拥有与她无关的幸福。牵手是两人在一起的盟誓,是爱情的开始,是一种美丽宣誓。由于牵手缘分变为爱情,爱情变为亲情。这是最痛苦的告别,当生命只剩下倒数的时间,真爱才会突然显现,只可惜,一切已经太晚太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 补续高僧传

    补续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墟上春绿否

    墟上春绿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沈家庄中一对穷苦无依的少年相携去大城市闯荡。十三四岁的稚嫩年华里,他们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地踏上征程。踏出家乡故土的那一刹那,命运转轮缓缓启动,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推着他们踉跄前进,他们不甘,他们揭竿而起,他们奋勇抗争,他们终于归于沉寂,一步一步与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缓慢而艰难地熬过漫漫一生。四十年代的北中国,一边是炮火连天,一边是纸醉金迷,见惯了花花世界,尝遍了酸甜苦辣,本已盘算出了种种希望,本已许下了一生之诺,谁知猝不及防间,天地颠倒,就连保住一条性命竟也变为最无望的奢求……
  • 东明闻见录

    东明闻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手霸宠:神女归来

    杀手霸宠:神女归来

    “你即将上任万经国第一百三十年次的实习土地公。”“我不要,请唤我土地娘娘。”现代的大学生穿越成为了土地娘娘。“不要轻易附身在人类身上,不要随意现真身出去玩,……”土地神嘱咐的一堆东西,她都没有一条是遵守的。“不要碰我。”某男厌恶的抗拒着。“我可没有碰你。”她用嗅的。“撕。”二话不说,她就把男子的裤腿给撕了,白洁的大腿展露无遗。“我不需要你救。”“你不需要是你的事情,医者父母心,我不能看着你在我地盘上死掉!”一次一次的救下他,一次一次的碰触下,这算是日久生情吗?神和人不能在一起?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想做的。她要和他在一起,无乱如何。
  • 半世烟火半世歌

    半世烟火半世歌

    大宋百年,弊政丛生,千疮百孔。国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是暗潮汹涌。各大家族势力都在明争暗斗着。在强权的政治下,社会必定是弱肉强食的。在外敌的压迫下,中原必定是要流血的。他,金戈铁马,入虎穴而驱敌寇。她,身世之谜,入皇宫而寻真相。前生故今生缘,注定是一曲挽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