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9700000003

第3章 一九八四年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劭西先生琐记

帮我上大学

劭西先生是我上大学时的老师,但在上大学之前便已和他认识,大学毕业之后,仍和他保持联系。我向他学习、请教,书信往返达四十五年。我认识他时,他四十四岁,我则刚刚弱冠。劭西师姓黎名锦熙,当时是北平师大的文学院院长,钱玄同师是北平师大文学院国文系主任,他们同为海内知名的语言音韵学大师。我当时报考北平师大就是慕他们大名而去的。

大学考上了,学费虽然免收,但却要在入学前交杂费二十元大洋。那时我每月的伙食费只大洋二元,一次要交二十元,等于一次要交十个月的伙食费,这真叫我这样的穷困学生为难啊!但我又想“天无绝人之路”、“路是人闯出来的”,岂能让几十块钱成为我学习上的拦路虎。当时,北平的私立中学很多,不少人一考上北平的名牌大学,就可以大学生身份到中学兼课。我也只好这样考虑,万一上不了学,就扛着北平师大这块招牌到中学教书去,但又自惭形秽:一是年纪太小,不像个老师;二是衣履破旧,仪容不整,没有老师的派头。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我的大哥在我跟前出现了,他说,他找过劭西先生,提出因经济困难,要求为我申请保留学籍,哪知劭西先生从容地说:“二十元由我出面担保,先报到罢。”我是在报到截止前的两天才办完入学手续的。倘若没有劭西先生的帮助,人海茫茫,谁能料到我会落到什么样的地步啊!

登门造访

劭西先生的家,在北平西城根的烟筒胡同四号,是“五四”前夕先生从湖南到北京工作不久后购置的。房子是北京一般居民的四合院,质量不怎么样,但占地宽广,环境僻静,适合读书人住。先生嫌胡同名字欠雅,改称淹通胡同,发音相近,但并未通行,居民仍写烟筒胡同。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他家的“常客”的,但我去拜访,多在星期天或寒暑假。第一次是大哥领我去的,当面感谢劭西师帮我上了大学。那次拉响门铃后,就听到从南屋传来洪亮的谈话声。南屋是客房,布置简朴,只有几把中式木椅,一张三人坐的旧沙发,靠窗是一架钢琴。我们进去后,黎先生连忙向旁边那位高谈阔论的先生说:“这就是我说过的那位文言文写得还可以的学生。”然后指着那位先生说:“这是钱玄同先生,见过了么?”我不禁肃然起敬。因一年级尚无系主任的课,只闻其名。钱先生个儿不高,眼睛近视,身体微胖,鼻脸发红,后来才知道他四十岁后便患了高血压病,尽管如此,仍然目光炯炯有神,嗓音洪亮。在两位学者面前,我感到特别拘谨,手足无措,但听了两位大师的阵阵笑谑,也就跟着微笑,慢慢地轻松自如了。自此之后,大概一两个月拜访一次。有时还邀我三哥或其他同学一道去。记得有一次是星期天,我和我的一位学英文的同学李章伯去拜访。因为老师习惯在夜深人静以后工作,所以起床较晚,九点以后才开始用早餐。早餐很简单,大体是一杯牛奶,几块蛋糕,他手上还持个烟斗,边吃边谈,边接待。谈到我的学习问题时,他说:“语言这个东西,不论中外,都要熟读成诵。”他认为背诵是学习语言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古诗词,或先秦散文,都要像对待外文一样,把它背下来。因此,他并不一般地反对死记硬背,他反对的是私塾里不懂装懂的大合唱式的乱嚷,囫囵吞枣地背书。他强调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他说年轻时背诵的东西,终生难忘,对以后做学问工作大有好处。劭西先生是研究历史的,他对先秦的著作,曾经整部整部地背。讲授时,凡引用《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史记》等,几乎都是背的,真可谓博闻强记。他的记性至老不衰。他常说:“背诵加深理解,理解促进背诵。”他并不研究音乐,因经常听女儿宪初弹钢琴,也就懂得肖邦、贝多芬的一些名曲了。我缺少音乐细胞,虽然常听师姐宪初弹琴,仍然一窍不通。我属牛,劭西师有时幽默地说一句“对牛谈琴”,引起一阵笑声。宪初的爱人方玮德,是桐城派古文家方东树的后人,新月派的新秀,与陈梦家同为徐志摩的得意门生。他与宪初订婚不久,因肺结核长期不愈,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九日病逝。劭西师写了挽联:“皖学旧名家,如此才华堪接武;珠(赤)绳刚系足,可怜药石已无灵。”同年六月,陈梦家编的《玮德纪念专刊》,由北平晨报承印部印出,收进劭西先生的挽词和黎宪初的《哭玮德》。一九三六年五月,玮德逝世周年时,在《北平新报·半月文艺》上,我发表过悼念玮德的诗[1]。一九七三年,我去北京治病,拜望劭西先生,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玮德纪念专刊》送给我,读了宪初《哭玮德》的文章,真觉一字一泪,不禁在封里题了一首七绝:

诗句情笺字字灰,招魂乏术海风哀。

当年曾说弹琴手,此日尤怜咏絮才。

自玮德病故,宪初于抗战前夕与南开大学教授陈之迈结婚,后陈赴美任驻美大使馆参赞,宪初亦赴任所,因难产身亡。直到解放前夕,才几经转折,由别人将死者生前的几件遗物如手表一块、钢笔一支带回给父亲作纪念。劭西师直到临终都是戴着女儿的手表,用着女儿的钢笔的。

讲学与“内助”

世人多知劭西先生为语法学家。的确,他是使汉语语法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从二十年代初期出版后,图解法便普及于大、中学校,影响极为深远。到三十年代,他又为师大国文系开设“比较文法”,及至六十年代,指导刘世儒同志编写现代汉语教材,从而建立了独创的语法体系,中外驰名。其实劭西先生不仅是语法学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与疑古玄同先生主持北平师大中文系,特别重视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凡国文系学生都要学“周至唐学术思想概要”,“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清代学术思想概要”等课程。劭西师晚年除了开设“比较文法”外,还主讲“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加之兼任文学院院长,行政工作占去了不少时间。此外师友门生大量来信的处理,也都是不容易对付的。为了把上述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使其相得益彰,他不得不依靠他的贤内助了。记得在大学三年级时,劭西先生来校授课,往往有一位身穿紫红外衣年近三十的女士陪侍左右。上课时,那位女士便坐在教室后面一同听讲。她是谁呢?下课后,劭西先生便向我们大家介绍了,这时我们才彻底明白她就是劭西先生的内助贺澹江女士。后来劭西先生到全国各地讲学,都由贺女士照顾。他给学生的信也往往由贺女士代劳,他只签名。这样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直到晚年为止。

劭西先生讲学与玄同先生讲学有不同的风格:一个慢,一个急;一个从容不迫,一个激情洋溢;一个似断实续,一个滔滔不绝。相同的是,都是有本之学,很少无稽之谈。用今天的话说,他们讲学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的。我在多年直接聆受劭西先生的教益中,尤其认识到先生知识的渊博性、思想的周密性和言语的条理性,的确是同时代人中所罕见的。

请胡适讲学

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劭西先生为了配合“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论”的教学,请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到师大来讲学,题目是“中国禅宗的起来”[2],每周一讲,一共四讲。劭西先生指定我和另一同学作记录。我对佛学并无兴趣,劭西先生说我笔头快,可以记得完整一点。加以我常在报刊发表文章,还在胡先生编的《独立评论》上写过文章,与胡先生通过信,见过面,胡先生听说我为他记录也很高兴。讲禅宗在中国的兴起,本来是不易讨好的,但胡先生长于辞令,记忆力好,穿插了不少小故事,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他讲完后,我们把记录整理后交给他过目,他增删了一些内容,发表在《师大月刊》上,并印成单行本作为思想史教材。从此,我亦视胡适为老师。但在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却有所变化。当时北平大、中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二月九日,六千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结果竟遭到大批军警镇压,于是引起了北平各校学生总罢课。此时,胡适却公开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与北大校长蒋梦麟串通一气,千方百计逼学生上课。当蒋梦麟与学生在校门口辩论时,胡适竟从旁把蒋梦麟拽开,说:“何必对牛弹琴!”被激怒的学生立即斥责胡适:“你这条老牛,滚开去!胡为乎来哉!”因胡适字适之,当时的进步学生就讽刺他为“胡适之?”意谓:“国难当头,你往何处去?”有一小报便以“胡适之”作为对联的一边,征求对边。有人对了“孙行者”,劭西先生听了,也说对得工整。意谓胡适在现实生活中走投无路,只有做孙行者上西天取经罢了!

到了一九三六年六月,我和李章伯创办了北平《小雅》诗刊,在风格上公开与“胡适之体”的白话诗相对立,还提倡“国防诗歌”。他很恼火。这样,我与适之先生就不只疏远,而是对立了。但是,在事隔四十年后的七十年代,我到北京去看望劭西先生,还共同回忆了当年胡适讲“中国禅宗的起来”的情景。我对胡适的学问是敬佩的,劭西先生在背诵胡适引用的禅宗北宗的神秀的诗偈,依然滚瓜烂熟。并命我也口占一偈:

世上本无树,人间岂有台?

乾坤原一气,何处觅尘埃!

劭西先生听了莞尔一笑,点头称是。

燕云湘水两无穷

七七事变后,我向劭西先生告别,前往广西桂林,劭西先生则随校内迁西北,一别八年,但书信未断。新中国成立前夕,劭西先生函召我入京,一同参加开国大典。从这以后,我与劭西先生朝夕相处,请教就更直接了。

一九五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拿了我写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的长篇叙事诗《洪秀全》朗诵给劭西先生和贺澹江师母听。诗是根据秦似同志的小册子《洪秀全》写的。朗诵后,劭西先生说不错。不久,我又送请老舍先生审阅,他和赵树理同志同意在《说说唱唱》上发表。我说不知与历史真实有无出入,后来托人请罗尔纲先生过目,他写了一些眉批,说诗稿与史实有出入,最好修改一下。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起来了。这时,正好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程千帆同志通过劭西先生转给我一封长信,动员我去武大教书。东北、山西、江苏等地的朋友也纷纷来信邀我,而北京方面又不放我。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劭西先生,聊了大半天,最后他写了一个《十字诀》送我:

一家七口,知名吴教授,

三心二意,五颜六色处处有,

十拿九稳,四面八方由你走。

不久,我就与劭西先生告别,先到武汉,后到江苏,历经各种运动,二十年间,只在一九六四年、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三次到北京看望过他老人家。一九七八年接到他逝世的讣告后,我又奔赴北京,参加追悼会,并护送他的骨灰盒到八宝山公墓。一代学人,千秋盛业,将与燕云湘水,同其久长。

一九八四年四月写于

江苏徐州云龙山麓向阳轩

(原载《湘潭文史资料第五辑·忆黎锦熙》,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

注释

[1]此处作者回忆有误,吴奔星的诗作《纪念诗人方玮德》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北平新报·半月文艺》第四期“诗的创作专号”,距离方玮德去世仅一月有余。——编者注。

[2]胡适到北师大讲中国禅宗应为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吴奔星和何贻焜的记录稿经胡适润色,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三十日发表于《师大月刊》第十八期,题目为《中国禅宗的发展》。——编者注。

同类推荐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民间信仰史话(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民间信仰史话(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奇特而玄妙的世界,要想揭开千百年来遮盖在她上面的层层面纱,惟有步入民众的心灵世界,展开永不停歇的探索与发现之旅。于是,您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万物有灵的观念,而且还有世代沿袭的祖先崇拜,乐生恶死的生活态度,受神秘心理驱动的各式禳解,更有女神崇拜、多神信仰等色彩斑斓的内容。您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改变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的传统认知,增进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信仰的了解。为此,本书资料翔实,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论从史出,寓学术性于通俗性之中。
热门推荐
  • 长裙子短袜子还有一顶蓝帽子

    长裙子短袜子还有一顶蓝帽子

    《长裙子短袜子还有一顶蓝帽子》是一本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儿童文学作品集,以“可读性强”“文笔优美”的选稿标准,精选了曹文轩、梅子涵、毛芦芦、李娟等国内知名一线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体裁涵盖小说、童话和散文等,借助经典篇章、璀璨字句和优美文笔,充实广大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生活,借助阅读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世界、体验人生、汲取思想与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 十二盛夏2

    十二盛夏2

    一个女孩的一生中,应该有三个珍贵的玩具。一个是玻璃娃娃,美丽却脆弱,不是最想要,却因为易碎而最珍贵;如夏莫。一个是洋娃娃布偶,是最想要,最心爱,却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坏掉,要么丢掉;如顾西铭。一个是拼字卡片,对身心最有益,对未来最负责,却与爱情无关;如城谏。五月怀抱着这三个玩具,面对着三个深爱自己的男人,盛夏的光芒却只能绽放在他们身后。他们面对着她,却逆光而立。
  • 无限的世界里只有系统租

    无限的世界里只有系统租

    第一个世界是火影。第二个世界是网球王子。第三个世界是末世之黑暗召唤师。第四个世界一拳超人。第五个世界fate四战。第六个世界死神。没有血统装备娱乐技能的无限世界,只有租凭系统的无限世界。
  •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女尊国将军王一朝穿越成宛若病西子一般娇弱公主,却把“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天赋也带来了。可叹她的长兄,当今圣上,却是个爱妹成痴脑补帝……所以画风不对什么的,真不是作者的错,对吧?红楼众人:嘴唇抖索,一脸恍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好好学习谈恋爱

    好好学习谈恋爱

    白话版张小安:“震惊!传说中的男神竟然是个变态?”曲悠远:“初恋变失恋,我的女朋友狗血失忆了怎么办?”文艺版最好的时光我们共同成长,从青葱至白发,从校园到工作,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正常版阴差阳错的互相暗恋,现实生活里的围追堵截。余生那么长,好好学习,谈谈恋爱。内含网络奔现,轻松校园,甜甜的,暖暖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皇之医女倾朝

    帝皇之医女倾朝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周围的一切是那样陌生又那样的熟悉,当她真正步入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才发现,这,竟然是个战火连年的冷兵器时代!
  •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作者为资深公共关系培训专家,总统顾问。一直致力于“六度人脉”理论研究,曾推出过畅销书《六度人脉》。这次作者化繁为简,将目光对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接触的七个关键角色——玩伴、同学、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知己、爱人,这7种角色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7种关键力量!作者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他们的重要作用,以及识别、交往的各种技巧要点。阅读本书,我们还将知道自己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制定的怎样的成长目标,需要与哪些人同行,以及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无论是学生、白领还是中高层管理者等,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参考的答案。
  • 命中注定我至尊

    命中注定我至尊

    我本专一,奈何莺燕环绕。我本恬淡,奈何机缘不断。我本和善,奈何欺人太甚!这就是命,至尊命!————————李英俊:我懒得要命,竟然还能成为至尊?这就是命啊!姜大锤:我勤奋无比,怎么总是慢他一步?这就是命啊!————————命由天定,这世上总有人能轻轻松松获得别人穷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成就。
  • 倾舞歌尽长安花

    倾舞歌尽长安花

    一世为蛇,饿了三年卒一八。二世为花,枯竭而死乃十八。三世为人,抢食坠井年十八。带着三世记忆来到基正大陆的她势必做个江湖的搅屎棍。最近江湖太太平,提前搞个武林大会插一足,听说炼丹大会要举行,不如先去炸个鼎!什么?皇室相亲?那一定要去走过过场,对此,顾非常表示只有江湖不太平,她才会有点乐趣。陌上公子世无双,红鸾星动很相当,本想做个搅屎棍,不曾想,失足乃为千古恨,一眼定终生!楚暮云失笑:娘子还是从了我吧!世人嗟叹:本是小角色,怎会飞上枝头变凤凰?顾非常:吾本就为凤凰!意外之料的爆笑,预料之内的虐恋,非常的人生不非常,非常的人生等云来。我对你的爱,一如始终,从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