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孟战死,大家都很悲伤,尤其是灌何,作为始作俑者,心里很愧疚,但这就是战争,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是一条命,大人物的命也是一条命,战场上刀剑无眼,谁死都有可能,凭什么小人物就该死,大人物就不能死。
但是有一个人不干了,灌孟死后,一心要为灌孟报仇!
这个人叫做灌夫,灌孟儿子!
为父报仇,天经地义,拦都拦不住!
灌夫带着家奴,又邀请许多军中关系比较好的哥们喝了断断头酒,约定第二天一早去攻打吴楚联军大营。
早上起来,灌夫来到集合地点才发现,除了自己的家奴,越好的哥们一共来了两个。
这就有点尴尬了,平时喝酒的时候,一个个兄弟长兄弟短,同舟共济两肋插刀喊的震天响,到了办事的时候都做缩头乌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但是转念一想,灌夫也非常理解,就是全压上,也不到一百个人,就凭这点人马去闯吴楚几十万联军的大营,说好听点是勇气可嘉,说不好听就是活腻了,你是为父报仇,人家犯不着跟着你一起发疯,去,是情意,不去,也不能说人家!
出来混,谁没有个妻儿家小,就这么意气用事死了,家人怎么办。
但是灌夫报仇心切,即使是只有我一个人,也要去!
于是猛男灌夫就这样,带着几十个人开始了对吴楚联军的进宫,目标直指中军大营!
吴楚联军还以为来个神经病,一大早正在吃早饭,看到一个家伙裸着上身,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拿着砍刀就这么冲过来了,见人就砍,东边砍完砍西边,西边砍完砍北边,个人战斗力来看,十分凶猛,但是数来数去,手下就几十个人,不像是周亚夫主力啊!
既然不是主力,也没有后援,这是要干什么?莫非真是个神经病?
这个神经病一直杀到中军大营帐外,终于被吴军大队人马给堵住了,几千人对上几十人,再凶猛也没用。打仗还是要靠实力的,勇气可以让你一时得手,可以以一当十,但是勇气无法抗衡几十倍几百倍的实力差异。
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
灌夫的手下一个接一个的倒了下去!
灌夫在血腥的杀戮中终于冷静下来,他知道再这么打下去,不但无法报仇,自己也要搭上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在下属的劝说下选择了撤退。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的美。你想走,也的问问人家答应不答应。
等到灌夫杀出重围,才发现,跟着他来的几十个兄弟就剩下一个,这一个也是苟延残喘,再回回头看看自己,全身像从血水里捞出来一样。连军医都看的目瞪口呆,从没有见过受这么重伤的人,还能上马杀敌,佩服!
好在灌婴内力深厚,自带疗伤属性,加上汉军驰名天下的金疮药,洗髓化淤,止血生肌,没过多长时间,灌夫竟然完全康复。
这边伤疤还没掉,那边灌夫又主动请战,理由是上次已经去过一次吴楚联军的大营,对大营的情况比较了解,一回生,两回熟,这次再去一定可以砍掉刘濞的脑袋。
灌何说什么也不同意,灌孟已经死了,如果灌夫再战死,将来自己有何颜面去见自己的父亲,所以好劝歹劝,最后不得不搬出周亚夫才把灌夫按住,答应暂时不去劫营。
灌夫从此名闻天下!
若干年后,他的火爆脾气给他带来的巨大的灾难。这是后话!
吴楚联军本来就已经面临断粮危机,军心涣散,又被猛男灌夫这么一闹,彻底现出原形,营中开始闹饥荒,士兵私下开小差的越来越多,虽然刘濞刘戊军法从事,把违反军纪的士兵砍了不少立威,但是效果不明显,最搞笑的是,有一天早上大家起来发现:军中主帅刘濞也开了小差。
刘濞跑了,看到大势已去,为了提前跑路,刘濞封锁消息,带着几千人,也不通知刘戊,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溜了。
刘濞这么一跑,吴楚联军大乱,大家纷纷作鸟兽散,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周亚夫很快收到消息,机不可失,周亚夫坚信一点:对敌人一定要:趁你病,要你命,我不打落水狗谁来打。
汉军全线拔营大举进攻,刘戊独木难支,战败自杀。
刘濞一路向西,逃到了丹徒,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一代。对于逃往目的地,刘濞心中早有打算,之前起兵时期,刘濞曾经力邀闽粤王东瓯王一起入伙,闽粤王明确拒绝不参加,但是东瓯王发兵万人来支援,就驻扎在丹徒地区,所以刘濞失败以后就来投降东瓯王,东瓯就是今天的浙江温州丽水一带,这里山高林密,道路曲折,难以管理,朝廷的手伸不过来,一直处于自治状态,刘濞希望可以借此避难,将来东山再起。
但是周亚夫不会给他这种机会,你已经输了,还能让你更没事人一样继续当山大王,想得美。
至于东瓯国难以征讨的问题,好办,周亚夫压根没有打算派兵去抓刘濞,他只发了一道悬赏,就要了刘濞的命。
评定吴楚联军以后,周亚夫派人给东瓯送去一道悬赏令:谁杀了刘濞,悬赏千金。
当然,另外还有一道诏书:东瓯王协助刘濞犯上作乱,罪不可赦,如若献上刘濞,可以从轻发落,既往不咎!
东瓯王是个墙头草,之前以为刘濞胜券在握,跟着刘濞混能得到好处,屁颠屁颠的积极造反,现在看刘濞大势已去,正在打小算盘怎么收场,收到诏书以后丝毫没有犹豫,给刘濞唱了一曲鸿门宴,接着请客吃饭的名义把刘濞骗到自己的大营,然后当场斩杀,砍下人头做投名状递上去!
憋了几十年造反情怀的刘濞,轰轰烈烈闹了三个月,就这么嗝屁了!
吴国太子刘驹,侥幸保住一条狗命,投奔了闽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