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7300000001

第1章 德古拉

我上小学的时候,星期天的正午时分有一栏节目,叫“周日外国影院”。那时我住在仙台,看的自然是当地电视台。这个外国电影节目中很少见到史蒂夫·麦奎因、阿兰·德龙等那时正当红的电影明星。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对这栏节目不感兴趣,还是时不时地期盼其中播放“怪兽电影”。在那个时代,每当棒球夜场比赛因雨中止,电视台就播放东宝[1]的怪兽电影。我对电影不感兴趣,但喜欢怪兽。

然而,外国的怪兽电影中找不到哥斯拉那样的明星,只有大个头的蝎子、蚂蚁或者复活的霸王龙之类的创意,再加上那些怪兽动作僵硬笨拙,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活动(这种技术好像叫作dynamation,据说是用恐龙dinosaur和动画animation两个词合成的一个新词),真是让我这颗热切期盼的幼小心灵感到扫兴。即便如此,跟爱情故事相比,我还是更喜欢怪兽电影。

与此相反,我很讨厌恐怖电影,就是“德古拉”那样冠有恐怖之名的电影。对当时尚是孩童的我来说,那些电影的确只能用“恐怖”一词来形容。光是一不留神看到它们的预告片,我就吓得浑身僵硬,心中不停地嘀咕:糟啦,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啦……当天下午去钓鱼或捕虫的话,运气会很糟。不过我知道,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本来“周日外国影院”的预告片是禁忌,按理来说我是绝对不看的。假如一不留神看到了,发现在放恐怖片就晚了。仿佛被蛇女点化成石一般,恶魔的咒语早就在我体内扎根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会在那种令人厌恶的预感中饱受折磨。星期一的早会、午餐都是如此。即便到了第二天,那种心神不定的奇怪感觉也消除不掉。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过去,然后周末来临,黑暗的星期天到了。

中午,电视里播着曲艺节目。一家人围在矮饭桌旁,正看得哈哈大笑。他们不知道另一个频道里德古拉正在吸食人血。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只要不出声,默默地和大家一起吃午饭,过了这个时间就平安无事了。

但是,家里人偶尔也会不在,那么我一个人看家的星期天中午就是最坏的时候了。另一个频道里的德古拉在我耳边不停地说:换频道,换频道。只要置之不理就行了,可我还是抵制不了诱惑,战战兢兢地换了频道。果然,准时出现的克里斯托弗·李正咬着女演员的脖子。

……又来了。这下可能要有一个月的时间被噩梦魇住了吧。明知会这样,但那种无论如何也非看不可的冲动究竟是什么呢?

日立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正在吸食人血的克里斯托弗·李两眼充血,红彤彤的。或许他是使劲揉搓过双眼才去摄影棚的吧。最近我刚在自己的电影摄制中使用了叫“blood eye”的眼球专用的血浆。用了这种血浆,眼球会立刻充血。当时的克里斯托弗是否也使用了blood eye?不,也许这两种方法他都没用。对年幼的我来说,这就是发生在眼前的事,我已经不能区分电影和现实了。

我知道高潮必定是范海辛教授和德古拉的对决,并以德古拉的失败告终。但我也知道无论德古拉遭到何种打击,最终必将复活。假如日本也来了这样的怪物,我们该如何与他战斗?我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为此烦恼不已。不,实际上,我真是为了这个问题苦恼吗?

虽说年幼,但那时我已经知道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了,理应也知道德古拉之类的吸血鬼其实并不存在。

不过,我的记忆中还是有几个无论怎样都难以忘记的片断,证明了我当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例如十字架。妹妹的玩具首饰中有条十字架项链,不知为何,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或许我当时经常检查那项链还在不在,好在德古拉万一出现时,可以用它抵挡。还记得我经常一个人蹲在厨房里仔细观察大蒜瓣。记忆中的大蒜还残留在我眼前二十厘米开外的地方。显然当时我是将大蒜拿在手中仔细观察过。大蒜与洋葱类似,较硬,气味并不那么难闻。看到这些补充,大家一定能明白这也是我为了对抗德古拉而做的准备。

回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部电影:《德古拉1972》。

如名所示,这部电影拍摄于一九七二年。当时我正上小学四年级,自然没有胆量特地跑到电影院去看德古拉。但影院门口的海报至今还清晰地留在记忆中。第二年这部电影在电视上播映了,这次我没有错过。故事主要是讲德古拉在现代复活了。对于一九七二年的我来说,当然会从心底感到恐惧,于是偷偷地进行各种抵抗的准备。

这种紧迫感宛如当年世界各国面临突如其来的“古巴危机”。古巴危机最终顺利解决,没有引发什么大事件。同样,我也平安无事,至今还没有遇见德古拉。

顺便提一下,后来我观看了那部《德古拉1972》,并没有多么恐怖。那时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不禁有点轻视德古拉,觉得他还是不适应现代社会。

(原刊于《达·芬奇》杂志1996年5月号)

后台手记

写下这篇稿子时,我正在电影《燕尾蝶》的拍摄现场。

导演是份悠闲的工作,其他工作人员热火朝天干活的时候,我只需要盯着他们,不用做什么。这种情况在我身上很常见。

摄影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准备。拍摄每一个镜头都要调整灯光,将摄像机摆放到起重机上……一干这些事情,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等这些全都准备好了,演员再从休息室里出来,然后才是导演的工作。

人们经常说等待是演员的工作。演员悠闲就意味着导演也很悠闲。

这份稿子就是我在这种悠闲的时候偷偷写下的。不过我想,当时周围的工作人员一定认为我在修改电影台词。

有一天我抬头一看,发现负责照明的中村裕树正在偷看我的小动作。他是照明部门的头儿,负责指挥其他工作人员,想必也是很悠闲的一位。

“对了,中村。以前有部电影叫《金刚》,里面的人偶好像是采用了停格动画制作[2]吧?那个有没有专有名称?”

听到我突如其来的提问,中村一下子愣住了。

“啊?这个……”他努力思索着。

就在这时,旁边的照明助理小南凑了过来,说:“叫dynamation吧?”

“dynamation?”

“恐龙不是叫dinosaur吗?我记得以前的恐龙电影都是采用那种手法拍摄的,好像就叫这个名字。”

原来如此,我和中村频频点头。我马上在稿子中添加了这个知识点。

但是,平日总觉得空余时间很多很多,没想到增加点临时工作,时间就过得格外快。刚写一点,工作人员就来叫我了。再写一点,又有人喊:“导演,准备好了!”结果一点进展都没有,我记得完稿足足花了三天时间。

说到德古拉,在那之后,我并未因害怕而死心,继续观看吸血鬼电影。大学时代我观看了沃纳·赫尔佐格导演的《诺斯法拉图》。赫尔佐格重拍了无声电影时代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诺斯法拉图》,不过,电影中出现的德古拉已经不是B级电影的主人公了。在这部宛如绘画的高格调电影中,德古拉伯爵一出场就是一副僵尸风采。女主人公露西的扮演者伊莎贝尔·阿佳妮实在太漂亮了,当时我迷恋得不行,甚至想自己拍一部吸血鬼电影。以那部电影为契机,我阅读了布莱姆·斯托克的原作,其B级风范令人感觉痛快淋漓。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虽然保留了布莱姆·斯托克的大名,但内容其实与原作有不少差异。原作中根本就没有德古拉和露西的爱情故事。小说反而经常流露出B级感。这不是普通的B级感,而是十九世纪充斥伦敦街头的吸血鬼小说特有的那种。这种细节再现非常值得一观。讲述故事非常简单,但要将这种细节和气氛通过电影再现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

一九九四年有部电影叫《夜访吸血鬼》,非常受德古拉迷们的欢迎。那个故事与《波族传奇》(萩尾望都的漫画)非常相似。作者应该是美国人,难道他也看过《波族传奇》?

同类推荐
  • 孔夫子入党

    孔夫子入党

    谭运长:比较长时间以来,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反思五四开始,到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再认识,已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一大潮流。最明显的就是王元化,从新启蒙向新国学的转变。很早的时候,大概就是1989年,我看到他在我老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那个杂志《文艺理论研究》上面,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叫《五四断想》,就是纪念五四70周年引起的各种思考,里面就有很多反思。 一方面他讲到五四是个新传统,五四反传统,也是我们传统文化自身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他认为五四当时的一些具体做法,特别是那种激进主义的态度,值得反思。
  • 并非闹剧

    并非闹剧

    本书选入了作家王昕朋2011—2012年在《特区文学》发表的三个中篇《并非闹剧》、《并非虚构》、《并非游戏》,其中《并非闹剧》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和《领导科学》杂志转载;《并非虚构》被《作品与争鸣》转载;《并非游戏》被《中篇小说月报》转载。《特区文学》和深圳大学2012年5月还召开了以上三部作品的研讨会,著名评论家谢有顺等给予了较高评价。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 若将飞而未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若将飞而未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若将飞而未翔是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话,阿城说“这个转换的临界状态最动人。”对于文学评论而言,依托于具体的作品而又不粘附于此,最有韵致。
  • 纸上月光

    纸上月光

    本书是作家查一路又一部奉献给读者的智慧书。作者以深情之笔和无处不在的灵感,写旧年风月,写人世苍凉……再微末的细节,都是冲着你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叙述,处处有峰回路转,时时呈现给读者云开日出的豁然境界。
热门推荐
  • 大青媳妇

    大青媳妇

    大青媳妇未必是真爱大青,但当潘金莲嫁了武大,对她来说,爱情就是太奢侈的事情,如果有一个比武大稍微优秀的男人,就足以使她迷恋。所以,大青媳妇与村南劁猪的乱耕有了一段私奔的经历。也许与乱耕的私奔改变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才会使她与玩纸牌的各色人等发生关系。她在大青娘死的时候大哭自己,她知道自己早就凋零了,她用放荡和沦落滋润着自己……
  • 起点时代

    起点时代

    这是他们被迫探寻自我的故事。这是他们主动选择守护的故事。这是【时代】的最初章,与混沌抗争的起点。人与世界体制做斗争的结局,我想,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妄下定论。毕竟,这才是刚刚开始。
  •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伦娜之死

    爱伦娜之死

    我以前从未见过詹姆斯?阿施顿,但我却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我一个朋友的丈夫。我的这个朋友叫爱伦娜。爱伦娜每次来上班,眼睛常带着一圈黑,而且她的手腕上还总有淤伤,我就更恨他了。有一段时间没见到爱伦娜了,很有点想她。自她来里德干洗店上班以来,我们性情就很相投。我在前台接活儿,她做修补工作。因为这个店铺很小,所以我们几乎是头顶头。
  • 三国之布武江山

    三国之布武江山

    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吕布。片警吕奉献,因公殉职,灵魂穿越,重生在东汉末年,还成了三姓家奴吕奉先。幸运的是,张角还未起义,董卓还未乱政,群雄也未割据。所以一切都还有机会,斩名将,灭群雄,战四方,扫六合,平八荒,威震寰宇,布武江山,我为吕布正名!
  • 快穿之不愿做傀儡

    快穿之不愿做傀儡

    你想做个衣食无忧,受人尊敬的傀儡么?我不想,这是一个傀儡翻身做主的故事!
  • Indian Boyhood

    Indian Boyho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我

    你我

    《你我》散文集,共收录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
  • 金银条投资:最稳妥的投资手段

    金银条投资:最稳妥的投资手段

    本书介绍了金银条投资的入门知识。随着美元的贬值,不少投资者都把目光转向了贵金属,将手中的现金、股票和其他资产买入金银条以求资产保值。这就是为什么黄金的价格较2007年翻了一番。白银也是类似的原理,是相当稳妥的投资方式,尤其可以抵御通胀。金银的贵金属特性使得它们的价值千年坚挺。通过本书,你将会对金银条投资有更好的理解。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