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6700000298

第298章 如果不胜,甘当军令

“太子殿下,我大明多事之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风雨飘摇,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殿下打算如何中兴大明?”

“太师,本宫书读的少,文不成,武不就,遭此大难,方寸已乱,中兴大明的事,全得仰仗太师,太师就看着办吧。”

……

林毅已经不止一次和太子谈话了,他发现这个太子,的确年幼无知,而且胸无大志,这也难怪,皇宫里长大的孩子,才15岁,虽然比普通的人受教育的机会都好,要钱有钱,吃穿不愁,要老师有老师,要陪读有陪读,而且老师和陪读都是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想学文,想学武,资源优势谁也比不了,但是毕竟还是个孩子。

加上明末战乱不断,崇祯皇上整天忙于处理朝政,焦头烂额,整的他朝政的事都忙不过来,通宵达旦,饭菜无味,连他老丈人田国丈送给他的美女陈圆圆,他都无暇顾及,更别说太子的事。

再者说了,谁也没有想到,崇祯皇上能够半路驾崩,包括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把自己挂到没生的那棵歪脖子树上,要知道这样早都把这一身本事传给太子了。

作为太子的他,更是没想到家里能遭如此大的变故。他稚嫩的肩膀怎能扛得起如此的重担?这一点他可比不了顺治和康熙,他们主要得益于孝庄和和苏麻拉姑,朱慈烺可没这样的好命。

这一点林毅当然也想到了,也可以理解,并且对太子的遭遇深表同情,毕竟还是个可怜的孩子啊。遇到了好心的自己,能逃个活命就不错了,如果落到别的军阀手里,恐怕命都没了。

至于他的平庸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如果都遇到唐宗宋祖顺治康熙这样的千古帝王,哪还有自己什么事儿呀。

眼前看来匡扶大明,驱赶鞑虏,救百姓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收拾大明破碎的旧山河,还得仰仗自己呀!

林毅做到了心中有数之后,太子在自己手里不能埋汰了,必须利用太子做些文章。

自己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督师,又是太子太师,这些都是受了先皇正式恩封,还有天子剑,总督天下兵马。现在太子又到了自己身边,那自己号令天下,保护太子辅佐太子,中兴大明,名正言顺。

想到这,他立即让太子下诏,拟了几批太子的旨意。首先是对大名的几个亲王下诏,像什么小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潞王朱常芳,桂王朱常瀛,等等,让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赶紧向太子靠拢。

其次的一批旨意,主要是发到陪都南京,因为大明的南京跟北京一样,也有一套班子。这是当年天子守国门迁都的时候留下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套班子如果有了天子到那里直接就可以运行,就连太监都是现成的。

再次,还有几道旨意,主要是对手握兵权的总督或总兵,像什么凤阳总督马士英,南宁伯左良玉、平西伯吴三桂,总兵黄德功、刘良佐、刘泽清等等。

告诉他们太子在此,让他们立即带兵前来勤王。不管他们来不来,太子诏得下到,得让他们知道大明朝未灭,而且也没有抛弃他们。

如果他们哪个自己不把自己当人,非要当什么汉奸国贼,将来一并铲除,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这三批旨意全都是以太子的名义发出来的,上面都盖有太子的玉印。

旨意发出来之后,还真有了作用,附近的几个省的大小官员,像什么山东的、河南的、江淮的文武大员纷至沓来。

比较有名的就是太监卢九德,凤阳总督马士英,还有黄得功,再有就是南京的官员史可法,有南明闲相之称的姜日广,还有吕大器、吴伟业,等等这些大明旧臣。

这些文武的到来,还带来了十几万兵马,以及无数的钱粮,这下林毅的大营立马热闹起来。

可以说人才济济,兵强马壮,总兵力一下子就翻了一番,达到了20多万,这些文武官员全拜见了太子之后,拜见林毅,都尊林毅以为太师,天子剑一举,全都愿意表示唯林毅马首是瞻,中兴大明,驱虏平贼,收拾破碎的山河,这下林毅的腰板就更硬了。

大明的文武官员还在往这儿聚集。

崇祯皇上不在了,但是有太子在,也是这些朝臣的主心骨。虽然已故过去的皇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总体上来说,崇祯皇上还算有几分英明的,就君王死社稷这一点,都算不上个昏君。

李自成现在太不得人心了,刚到北京没几天,便拷官助饷,要钱杀人,原来那些当官的和那些富人都倒了霉了,大顺军纪败坏,兵将趁机夜入民宅,奸**女,杀人越货,什么坏事都干,折腾的乌烟瘴气,人心惶惶,比土匪还土匪。

相比之下,跟崇祯在时差远了。崇祯皇上在的时候,虽然缺吃少穿,还动不动就增加赋税,但是也没有这么乱过。

这一比较这些大名的旧官吏和有钱人,就知道谁好谁坏了,失去才知道珍惜。

因此纷纷对原来的大明眷恋不已,对大顺没有什么好印象,贼终究还是贼,崇祯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儿子还在,这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因此大明朝的旧官吏和那些有钱人,包括对大明朝感情尚存的兵将,纷纷来投。

林毅当时真有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探马来报,李自成的10万大军已经出了北京的南直门,前来解高碑店只为解救高一功。

林毅一笑,立即升帐,对于援兵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这是林毅作为督师或者叫太师第一次大规模的升帐,以前都是在自己的直属部队面前发号施令,今天他要当着满朝文武分兵派将,当然15岁的太子也在坐。

有这么强大的实力,现在林毅不再放眼这个北京城了,而是要给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致命的打击。

第一支令,他让太监卢九德统兵,让黄得功为将,给他们10万大军,自山西大同朔州等地南下,直插陕西,要抄了李自成的老巢,断了他们的后路。

林毅早就知道这个卢九德对皇上忠心耿耿,崇祯皇上死了以后,他从中斡旋,得到四点兵法的支持,把朱由松扶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拉开了南明抗清的序幕。

也就是说这个人绝对可靠,而且此人谙练兵机,崇祯在的时候,令他多次掌兵剿贼,战绩颇丰。

黄得功就不用说了,作为京营兵的名将,扶保了崇祯和弘光两代帝王,虽然后来作为江北四镇军阀之一,也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但是他对朝廷的忠心可鉴日月。要不然他也不会舍死护主,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崇祯皇上吊,吴三桂投降了鞑子,献出山海关,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多尔衮兵进中原,左良玉造反,刘良佐刘泽清全都投靠了满清鞑子,但是黄得功拒不投降,当时是弘光元年,也就是崇祯皇上上吊的第二年,南京城破,黄闯子死战护主,最后身受重伤拔剑自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凭黄得功的一双铁鞭无人能敌,要想逃命,绝非难事,但是他保护着南明朝廷朱由崧拼死力杀,一直到死都没有背弃主子,这一点远非刘泽清,刘良佐之流所能比。

这些历史记载,林毅当然清楚,对朝廷如此忠勇之士实在难得,这也是林毅让他肩负重担的原因之一。

卢九德和黄得功领命之后,点齐兵马,炮响三声,高举大明的旗号,从高碑店西南部起兵,浩浩荡荡经山西杀往陕西。

第二支令,林毅命令郝摇旗和贺人龙,各带兵2万,在周口店埋伏。这里是北京通往高碑店的必由之路,让他们埋伏在路两侧的山林之中,李岩这10万人马来的时候,他们要埋伏好,不能暴露,一旦他们兵败要退回去的时候,这两支人马从左右杀出来,不许放走一人。

两员大将领命之后,点兵也走了。

第三支令,林毅派给了副将祖克勇,让他带领5万人马,继续围困高碑店,不用攻城,只要高一功他们不投降,一出城就把他们打回去。

第四支令,让小颖和哲哲带领包括女营在内的1万人马,其中还有王建的后勤补给营4000余人,这一万人马专门负责保护太子和文武百官的安全。

剩下的五万人马,由林毅亲自统领,正面阻击李岩的10万大军。这5万人马,大部分都不是林毅的嫡系部队,都是各地来的勤王之师,主要成分是安徽凤阳的军队,也就是大明朝的旧军队,带兵主将就是凤阳总督马士英。

这5万人马当中,其中还包括林毅的1000多名卫队在内,只有1万余多人属于林毅的直属部队,这1万多人马其实分为五个营,分别是标营,无敌营,卫队营,火枪营和炮营。

这五个营的人马全都是林毅一手栽培起来的。

别看林毅的五个营才1万多人马,但是论战斗力,这五个营却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现在林毅的标营,已经突破了5000人,标营的底子就是关宁铁骑和天雄军的组合,林毅训练军队时,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了拔高,因此标营的战斗力须得用关宁铁骑和天雄军的右上角标注“+”号代表战力的升级版。

再就是无敌营,这是孙传庭临死前留给林毅的最后家底,无敌营4000多人马,全部都是秦军的精锐。

别的不说就这两个营,近1万人马谁人能敌?

再加上有新式的火枪营3000人,和50门红衣大炮的强大火力,林毅的1000多名卫队营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这一万七千人马称得上当时世界上真正的一流的铁军。

不要说李自成这10万人马都是乌合之众,像这样的队伍来个三十万五十万百八十万的都不在话下。

随林毅出征的大将有甘宝和姜兴元,张华,王琦,东胜等。

啪啪啪林毅分派完了,每分派一支令,太子都没什么意见,本来他分派的也是井井有条,十五岁的太子也不知兵,现在只知道读书练剑,其他的事他不管,都交给这位太子太师林毅了。

这时史可法看了看,出列向林毅施礼道:“太师,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在时,史可法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还兼着南京的兵部尚书,巡抚凤阳,淮阳和扬州,还带兵平定了叛乱,因此他的官职相当大,在朝堂中的地位也比较高,也比较有影响力。

林毅当然也知道这个史可法是个什么人物,见他这么说,淡然一笑,“史公有何高见,不妨请讲当面。”

史可法面容清矍,肚子里可是有墨水的人,而且也掌过兵,经验丰富,说起话来摇头晃脑,口若悬河:“闯贼李自成闪电般拿下了北京,说明他的实力非常强大,我们现在有20多万兵马,不应该集中兵力一鼓作气把他们赶出北京吗?皇上尸骨未寒,肯定是死不瞑目,而刚才太师派兵要攻打陕西,岂不是舍近求远吗?而且刚才史某看太师派兵,没有一支是派往北京的,小小的高碑店弹丸之地,太师打算在这里纠缠多久?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呀?”

史可法这么一说,凤阳总督马士英也出班了,跟着点头附和,“史大人言之有理,本督附议。”

林毅一看他们俩这是没明白还是不服气啊?也难怪他们跟自己接触不多,主要是在南方就职,不管怎么样,打完这一仗,都得让他们心服口服,现在当着太子的面得说服了他们。

想到这里林毅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李岩这十万人马兵败了,北京城唾手可得,只要我们拿下了北京城,高碑店不攻自破,这也是林某要围城打援的原因。现在李自成的主力都在北京周围,他的陕西老巢必然空虚,我们乘虚而入派一支人马抄了他的后路,李自成就无家可归了,难道这有什么不妥吗?”

史可法和马士英相互看了看,异口同声道:“太师可有把握,仅用5万人马击败十万大顺军?”

林毅知道他们怀疑什么,万一这一仗打不胜,周口店的4万伏兵就白部了。

林毅一笑:“当然。如果不胜,本太师甘当军令,请太子为证。”

这一下史可法和马士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但是他们两个心里对林毅仍然不服,觉得他的话说的有点大。

散帐之后,各路人马立即按令而行。

史可法和马士英亲自随林毅出征,5万大军没走出50里,就与李岩的10万人马遭遇了。

同类推荐
  • 民国人物在台湾

    民国人物在台湾

    《民国人物在台湾》讲述了国民党高层人物在败退台湾地区以后的人生际遇。作者以纪实手法,详细地描述了阎锡山、陈诚、白崇禧、何应钦、胡宗南、吴稚晖、于右任、孙科、陈立夫、严家淦十位在中国近现代历目前深有影响人物的命运沉浮,尤其是他们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地区后的境遇。在台湾地区,有“袖珍版蒋介石”之称的陈诚,与蒋氏父子的关系日益复杂微妙;在大陆权极一时的“CC派”陈立夫却远走美国,成了“养鸡专业户”;过去杀敌无数的白崇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命一直在别人的点头和摇头之间,只消扳机轻轻一扣……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 混迹大明

    混迹大明

    我在当晚拒绝了你的挽留……你哭了,你对自己说,你可以等……当我踏上路途时,一次次的经历冲刷着我对江湖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世道的认识。一怒之下保人平安,得来的却是兄弟的死一次偶然参加考试,得来的却是丹田破碎他在感到无奈的同时,想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晚上……他在屋上仰望,她在院里抚琴可这一切突然变成奢望……他想念,但他更悔恨。晏琅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复仇,为复仇而另辟蹊径。当有一天晏琅和仇人站在雷霆塔上时,晏琅发上冲冠:“杀我女人者,无论天有多高,地多宽,必斩破天地而除之!”
  • 帝国猛虎

    帝国猛虎

    女皇刚刚登基,面对满朝文武的臭老爷们,她正想着再杀一轮清净清净时,一名青年如同幼虎闯进了京城。女皇乐了:好猛的虎啊,正好咬死这满朝豺狼!青年没想成为猛虎,他觉得自己是猛人!-------还有谁能穿越未来又被雷劈回去!这不是猛人是什么!(已经签约!请放心收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帝宠妃娇妻哪里跑

    妖帝宠妃娇妻哪里跑

    前世身为杀手的她,穿越到真灵大陆。且看她今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穿越之王爷的少女

    穿越之王爷的少女

    他是云清国的战神王爷,运筹帷幄,睥睨天下。 她是来自异世的一缕幽魂,一场奇妙的缘分将两人牵扯在一起。 传说中的战神王爷冷酷无情,万年冰山脸。 夏清云想问这个在她面前情话不断的男人是谁?“夫人啊,大抵就是那陈年清酿,那七月急雨,是那词不达意的温柔,是为夫的心上人,天上月。”某人笑意盈盈的对着她说。“我寻了半生的春天,夫人一笑便是了。”某人声音温润慵懒的贴着她的耳边。
  • 舞魂

    舞魂

    如果能在另一个世界找到幸福,那么穿越又有何妨?如果只有为你亲手带上耳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终身的依靠,你又会选择谁呢?一个是拥有绝世武功冰冷孤傲的前朝皇子,隐姓埋名只为报国仇家恨;一个是温柔执着的突厥王子,只愿为一人倾心;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护国将军;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内定夫君。谁才是为她戴上耳环的人呢?又有谁能陪她舞尽此生?小蓝要开新坑了,《双面夫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蓝在这里鞠躬了!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沉默更是一种智慧,它往往比雄辩更有力量。沉默,是一把含蓄的剑,它胜在以柔克刚的技术和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沉默暗藏着高瞻远瞩的眼光,蕴蓄着胸怀大局的气度,显现着以退为进的策略。它是心灵深处的慧智,是从容淡定的外现,它为进攻做好了缓冲……
  • 契约皇妃

    契约皇妃

    他们皆是帝王将相之子,少年时名动京城,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然红尘帝都,荣华富贵,她若不想要,他们又能耐她如何;浮世输赢,净心欲念,诡谲莫测的宫廷,步步惊心,她又争得到几重宫阙?佳丽三千,殊颜国色,梦断魂销,相思成狂,这样的妃位,不要也罢。若她是后,那她的王又该是谁?
  • 天龙八部(第四卷)(纯文字新修版)

    天龙八部(第四卷)(纯文字新修版)

    《天龙八部》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丐帮帮主乔峰与大理国王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结为兄弟。他身为大宋武林第一大帮帮主,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虽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而不肯以怨报怨;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甘愿背上叛族罪名,最终以悲壮的自杀来阻止辽国发兵攻宋,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 溺宠成婚:腹黑顾少的萌妻

    溺宠成婚:腹黑顾少的萌妻

    在姐姐的眼神求助下,她代替了姐姐去相亲,本想随便找个理由毁掉相亲意外的发现对方是自己学校的教授。吃过饭留下一句下个月结婚?!开什么玩笑她她她她还在上学啊。原本以为这件事很快就会被人淡忘,哪知毕业某教授居然亲自找到家中谈婚事,而父母一脸同意的样子是什么情况?难道这么快父母就被某教授给收买了?假期来临,某BOSS拉着她去低调领证,等等回家方向不对,什么?搬家?看着别墅中的行李,她怎么有种被父母买了的感觉……
  • The Warsons

    The Wars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