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短地定义“代表日本的国民作家——宫泽贤治”,其实是不易的。
就本质而言,宫泽贤治的人与作品都是多彩、真挚而单纯的,但这样的单纯又如同真空中所潜藏的压倒性存在感般,蕴含惊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本文学中提及的宫泽贤治是一位“诗人”、“儿童文学巨匠”、“农艺改革指导者”,更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宗教思想家”。
宫泽贤治,1896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毕业于盛冈高等农林学校,出身于富商之家。贤治的文学才华在小学时便已展露出来,九岁就创作了名为《四季》的长诗(但现已失传),开启了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
少年的贤治热衷于采集矿物植物及制作昆虫标本,就读于县立盛冈中学时,常漫步于学校附近的山野,以采集岩石标本为乐。沉浸于山野的经历为宫泽贤治奠定了文学素养的基础,美丽的自然风光及采集经验也成为他日后的创作素材之一。中学时代除了文学和自然的爱好之外,对于哲学和佛书也很热衷,尤其是两本影响其一生的著作:片三正夫的《化学本论》和岛地大等编的《汉和对照妙法莲华经》。它们启发了他实践人类为生命奋斗的实战契机、不断追求美丽事物的意义以及前进的原动力,这些力量充斥在贤治作品的字里行间。
1921年,宫泽贤治二十五岁时,在东大赤门前的文信社从事文字工作、街头传教及国柱会的服务活动,并埋首从事于创作童话故事,作品数量大增。此时的作品有《天之川》、《渡过雪原》和以《冬天的素描》为题的多首短诗。贤治的作品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耐人寻味且寓意深远,每一篇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文学创作方面有非凡成就的贤治并非一直享有文学盛名,他生前唯一拿过稿费的作品只有童话《渡过雪原》,分回发表于《爱国妇人》杂志。当时他任教于稗贯部稗贯农校并从事水田耕作的实习,之后虽陆续有作品发表,但其主要工作仍以设计花坛和开垦田地为主,间或聚集青年们举办唱片鉴赏或合奏练习之类的活动。
贤治出生于天灾不断的年代,接连的旱灾和虫灾导致民不聊生,他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指导,为解决稻热病和旱灾而四处奔走,因此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探讨旱灾及虫害为人们带来的痛苦及关于农业知识的描写。
贤治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和刻苦自立的性格,决心致力于农业的改良与施肥技术的指导,并在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之际,将其敏锐的笔触、丰富的创造力和幽默而深刻的情感融于作品中,他在人生的最后五年因辛劳过度造成肺结核恶化卧病在床,只能勉强从事创作与改稿,于1933年病逝,享年三十七岁。宫泽贤治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农业指导,终身未娶。
宫泽贤治短短的一生中创作的作品很多,但多为生前未发表的手稿。生前发行的作品,仅诗集《春与修罗》和童话集《要求特别多的餐厅》。殁后评价甚高,所有定稿、未定稿或残篇皆被有系统的整理出版与研究。贤治的作品散见在日本全国各地中小学课本,更被译为各种语言,他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儿童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