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4000000002

第2章 火

“噢,生起一堆明亮的炉火吧!”——爱德华·菲茨杰拉德[1]

我的一位朋友得了间乡村小舍,于是他寻思着该为这房子列一份必需的物品清单,他想了几分钟,只列了火钳与拨火棍两物,其他的东西他都指着别人给补上。家里只要能生起火来就足够了。其他东西都不是必需的,连椅子都无关紧要;能生起旺火来实属不易。有些偷工减料的承包商在现代房屋中安装的壁炉简直可以让一个伊丽莎白时代的人落下泪来,那些壁炉实在是又小又不好使,火在里面几乎燃烧不起来。我们英格兰人绝对是友好、宽容的,前提是家里面一定得安装有壁炉。壁炉让我们充满人情味。

古希腊时期的一家之主常在炉前进行宗教仪式,现代的父亲们不用这么做了,但是壁炉边仍具有某种神圣的氛围感。爱人们在炉前私语,朋友们在那儿倾诉衷肠。对着火光,夫妻们执手而坐。餐桌上是为俏皮话与幽默而准备的,而炉前等待的则是某种更深沉、更私密的情绪。映衬着火光,我们给予他人最为恳切的忠告,同时感受那最深切的同情与包容。炉前是最适合二人相伴的地方。火本身也好似一位老友,它彰显在外的就是温暖。那首最富人情味的诗歌《荒村》(TheDesertedVillage)[2]中最富人情味的段落,讲述了在外的游子时而在魂牵梦绕处忆起远方家中的壁炉来:

我仍希望享有最后善终的时光,

在这些简朴的村舍之间卧躺……

呼朋引类相聚于我黄昏的炉火旁,

向他们讲述我全部的见闻和感想……

只有在火炉前,人才能如此地袒露心扉。温馨的火光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展露出最好的一面。菲茨杰拉德的《春日的草地》(MeadowsinSpring)中有几节诗,可以说是描绘壁炉场景的最佳代表:

某天我与老友

谈起我们的青葱岁月,

多么的快乐,不过常常

很傻,的确如此:

但是很快乐,很快乐呀!

或许是为了开心起来

我们哼起了几首老歌,

林中再次响起回声

在这夏天——

这甜美的夏天!

然后我们开始喝酒,

无言、安逸;

我们就那么坐着

只有一个褐色的酒壶在中间传递着

偶尔!

偶尔一滴泪光

在我俩的眼中打转,

看这两个老友

多么开心

多么开心啊!

壁炉前适合诞生鬼故事;的确,鬼故事需要火光的参与。假如英格兰的供暖都靠热水管或煤气的话,那个通灵研究协会估计早就解散了。煤气炉在安抚人心上相当蹩脚。它们的确用自己的方式让房间暖和起来,但仅此而已。如果指望从煤气炉那儿获得慰藉与鼓励,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对着个煤气炉,你有可能妙语连珠、人情味十足吗?你的眼睛得不到满足、想象力无法延伸,它的火焰是如此的矫揉造作、抑制着你的情绪;它燃烧着的热量是这么的空乏、吝啬;它无声、无情、无趣;它完全受煤气公司的控制,换句话说,也就是受议会的控制。而堂堂正正的火与议会没有半点关系。堂堂正正的火有脾气、有野心、有冲动,燃气炉对此一无所知,石棉从不敢痴心妄想。但至少与热水管相比,煤气炉还是有自己的优点的。再怎么不济,煤气炉上还是有火光的,眼睛至少还有聚焦的地方;你还可以在它跟前聚起小半圈脾气好的人。热水管连这点都做不到。热水管埋伏在安全的地方,散发着热量,你看不见热量来自何方,因而对之毫无情绪。从热水管上升腾出的热量除了让室内不那么闷人,就谈不上有其他优点了。

煤总是让人惊讶,因为每批煤都不一样。有种煤不是在烧,而是像在爆炸一样。这种煤主要来自采石场,我们必须相信,煤商购入它们是纯属偶然。不过还好,事故倒真是没有几起。另一种煤中的佼佼者被用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它除了不发热,其他方面尚属正常。新的一批煤送来时,你无法做出任何预测,尤其当煤商承诺这批煤和“上一批完全一样”的时候。

火带给人的真正享受是在卧室里。这是火最引人遐想、最神秘的时分。你躺在床上,睡眼惺忪地看着火焰的闪动、光影的摇曳。光线时明时暗,这个房间慢慢地挤进来各种幻影。时不时地,煤块松动、坠落,打破了这份寂静。寂静中的轻微声音对人而言是很奇妙的:也许部分出于此,我们迷恋着电影[3],画面上火车撞入站台,街上有着川涌的人潮与车辆,但除了放映机器的哒哒声之外没有别的声音。卧室里燃着一团火的时候,睡意来得犹如被施了魔法。

另一大享受就是在火光的映照下读书,但此时仰仗的不是火光,而是书。书的作者应该毫不迟疑地抓住我们的好奇心,使得我们就着这捉摸不透的煤所发出的摇曳不定的光线读下去。书一页页地往后翻,头越来越低,书越来越靠近火光。小男孩和小女孩喜欢趴在壁炉前的小毯子上看书。

有的人家里一年到头都生着火,的确,热的日子没几天,火红的壁炉便也没什么不妥。据莫蒂默·柯林斯[4]所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完全用不上壁炉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五天。不过,常年生着火显然是很费钱的。当阳光落在煤块上时,煤立即变得了无生气,显得灰蒙蒙的,苍白无力。如此看来,当太阳当空照的时候,应该把火给熄灭,当然除了厨房与户外用火。

户外生起的火总能让人快乐起来,点火、让它持续燃烧,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办法来让人重返青春;不管是点燃废弃物来生火烤土豆,还是将松果、松叶堆在一起点上火,让它们散发出香气,或是干脆像吉普赛人那样,将木柴科学地搭起来,点火,在上面悬个三角吊壶。吉普赛人的火堆简直是件艺术品。“两根短树枝插在地上,第三根与它们相交叉,形成一个三角结构的框架。倚靠着这个框架的是大量最为短小、干燥的树枝,如此便堆积成一个小柴垛。外面一圈是更长一些的树枝,它们与其说是立着的,不如说是靠在里面的那个柴垛上。如果一根木柴是水平放置的,在引上火的情况下,中间会烧尽,两端则烧不着。假若这木柴是立着的,那它肯定很快就会烧着,并且烧的时间更长,最后会烧成灰烬。”这是对此有所耳闻的理查德·杰弗里斯在《毕维斯》[5]这部儿童史诗作品中的描述。将篝火搭筑好之后,接下来就是点火。正如水手在风神埃俄罗斯的洞中依然能点燃烟斗一样,年长的吉普赛妇女也能在狂风袭来时将篝火点燃;普通人就没有这么熟练。从露天火堆上升起的风烟充斥着过往的记忆。一阵烟火飘过,我们即刻与遥远的祖先感受一致,我们身体里最初、最原始的记忆被唤醒了。

一位名叫R. H.梅辛杰(R. H. Messinger)的美国诗人曾写有以下的诗行:

点燃木柴吧!——

哎,要山边的山毛榉枝

小猫头鹰在那里相聚、嬉闹,

还有乌鸦低沉地叫唤;

要断裂的松树枝与香甜的雪松木;

还要一块芬芳的泥炭,

它就藏在蕨类植物的下面,挖挖看;

满是疙瘩的橡树木也不错,

或者一捆普通的柴把。

它明亮的火焰在摇曳,忽闪忽闪地,

将正在喝酒的我们照亮;

而这渗出的琼浆

是我们思考时甜美的音乐。

煤上面燃着的火,即便在铁匠的炉子里,也无法与木头上火焰的熊熊燃烧之态相提并论。木头上燃着的火是这一切的开端。在人熟悉煤的用途之前的那几个世纪里,我们粗野的祖先们在燃着的木柴上炙烤肉类、取暖。

煤是现代的,也是堕落的。来看一首古老的爱尔兰诗歌,诗里提及了燃料的使用,“噢,”这首抒情诗是这么开始的,“为了弗格斯王的盛宴需点起火来,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岸边,都不要点燃树之王……柔韧的忍冬,如果你点燃它,厄运会接连不断地袭来;武器会对准你,你会被汹涌的巨浪所吞噬。不要点燃珍贵的苹果树。”这位游吟诗人接下来娓娓道来,何种树可用作燃料,何种树不能。接下来的诗行是最值得玩味的,“木头中燃烧起来最为暴烈的是绿橡树,一旦燃起来,无人能够毫发无伤;人一靠近它就会头疼,它辛辣的灰烬会让人眼疼。在所有的树木中,赤杨木是战场上的巫师,在战争的火焰中烧得最为滚烫——点燃赤杨木与山楂树时都得格外小心。冬青树,趁它绿油油时燃烧它;冬青树,等它干枯下来燃烧它;所有的树中,冬青是最好的。”会有人带着如此的热情与诗意来描绘“德比光明”与“丝石[6]”吗?即便是品质最优的“德比光明”与“丝石”?

每日照料柴火实际上都得靠一个人专门完成,因为与煤火相比的话,柴火需要人持续不断的关注。总有些突发情况,需时刻提高警惕。风箱得放在近处,火钳得时刻放在手边。生柴火的时候,这两个工具可比烧煤火时用的工具要意义明确得多。火钳不必佯装做派,不必明晃晃的;风箱除去它的基本用途,本身也是个美丽的物件;壁炉中的柴架直立着,体态优美,上面躺着木头;生火的砖块温暖、朴素,它那温馨的氛围是装饰性的瓷砖永远无法实现的。另外,木头的清洁感与煤的污浊形成鲜明的对比。木材来自附近的小树林。你看着它成长起来;你对它有情,它对你有意。它期望带给你温暖,你也希望借由它取暖。相较之下,煤块显得冷漠无情得多。再加之,木材是由某个你熟悉的、性情幽默的村民砍伐并亲自送上门的,而煤则是由某个矿工挖出来的——他大概脾气暴躁得很,整日想着罢工的事。你几时听过伐木工人罢工的?再看看木头上冒出的烟!干净、气味香甜且浓烈,在烧得焦黑的叶子的映衬下,这烟雾的色泽很是优美剔透,犹如鸽子的酥胸。它那灰蓝色中透出的优雅简直无与伦比。

惠蒂埃[7]在其著名的长诗《大雪封门》中将灼烧着木柴的壁炉给细致描绘了一番。我们听到了灌木的断裂声,与树液的嘶嘶声。火栖息在“绿色、又大又厚的橡树木”与“坑坑洼洼的灌木”上:

走近

我们看到第一缕红色的火光出现,

听到清脆的断裂声,发现摇曳的光

闪烁在水洗般的白墙与松垮的横梁上,

直到这间老旧、装饰简陋的房间

绽放成一朵玫瑰色泽的花儿。

斜体的这句写得真好——斜体是我加的。对最好的火而言(正如对最好的芹菜)——那种最真挚饱满、最激荡心扉的火——必须得有霜。在雾蒙蒙、潮湿的日子里,火只是默默地燃烧着,而丝毫没有热情发展成熊熊之势。惠蒂埃给我们来了场暴风雪:

将外面的世界关在门外,

我们围坐在干净的壁炉前,

心满意足地听着北风呼啸,

它愤怒但徒劳地撞击着门与窗。

我们面前这火红的木材灼烧着,

这火热的空气使得窗上的霜慢慢褪去;

更大的声响

撞击着门梁与椽子,

这气流越是咆哮,

这烟囱的大喉咙就笑得越欢。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用上柴火。在伦敦就完全不可行,法令禁止。那我们就将煤火生旺,从它那温馨的火光中得到欢乐。不管你是独处,还是有人相伴,火都能让人高兴起来。的确,火能够陪伴我们。只要壁炉中还有火,你就不用害怕孤单。火光中的脸会对你微笑、捉弄你、向你皱眉、向你打招呼、嫌弃你。即便没有脸,总会有烟,烟千变万化,它会将你的思绪带到愉快的小径上,最后抵达一个幻想的妙土。或者你就盯着这火看,发现火的正中心成了蓝色(尤其是在空气寒冷的情况下);再不然,手中拿根拨火棍,拨弄几下煤块,让之燃烧得更为雀跃。这是一种很愉快的消遣活动,让人想到中世纪时火被视作魔鬼的地盘。

注释

[1]爱德华·菲茨杰拉德(1809-1883):英国诗人、翻译家,《鲁拜集》的英译者。

[2]《荒村》为十八世纪英国剧作家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1728-1774)的名诗。这首诗并没有名家的翻译版本,而译者自觉能力不足,故选取了网上的翻译。在未特别注明的情况下,本书中出现的诗歌皆由译者本人翻译。

[3]当时还是默片时期。

[4]莫蒂默·柯林斯(Mortimer Collins,1827-1876),英国诗人、小说家。

[5]理查德·杰弗里斯(Richard Jefferies,1848-1887),英国自然作家,他的《毕维斯》(Be?vis)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

[6]均为当时的煤的品牌。

[7]约翰·格林里夫·惠蒂埃(1807-1892),美国诗人,与朗费罗等并称为“炉边诗人”。下面的这首《大雪封门》(SnowBound)是他的名作。

同类推荐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2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还我大千世界

    还我大千世界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前途。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的《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均 “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我们人类应该有勇气连颂歌带悲歌一起去认真倾听,并理智地分析、吸取其合理的部分,否则,人类有可能在灭绝的前夕,还在为自己的愚昧唱着赞歌!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况却是:“我们栽树,后人遭殃。”
  • 大风歌

    大风歌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集,字里行间尽是作者洋溢的才华,抒发了作者的心声。
  • 流连时光

    流连时光

    “流年录影”、“时光拾穗”、“小城春秋”和“那水那水”,皆属散文随笔。“流年录影”展现的是作者的童年时光;“时光拾穗”折射着青年时代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小城春秋”是在小城黄冈镇7年生活的记述,在那里作者度过了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毕业的整个少年时期;“那山那水”是几处特色游览印象和故乡的风情。文集在轻言细语,风清云淡中,将时光往事收藏品味。作者记叙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的同时,从自然的情感抒发中映射了出生活大环境的变迁及社会风情,平实的叙事蕴含独到的视角,娓娓而述中触及心灵的涟漪,更折射着理性的思考,也展现作者真率的性情,给人真切、向上的感受。
  • 峨眉天下秀

    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是天下名山,佛教圣地。然而曾几何时,由于旅客众多,管理不力,峨眉山的脏乱差竟也成为顽症,引起了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的强烈不满。1992年,一位共产党员受命于危难之际,舍生忘死铁腕治山。在他的统帅下,峨眉山十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拿下了诸多全国"第一",并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位铁腕治山人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次遭遇车祸,三根肋骨骨折,颈椎错位;一次被歹徒用自制的炸弹炸伤手掌、脸颊和眼睛;去年身患肝癌,却还曾放弃难得的肝源和拯救生命的机会,与生命赛跑,争分夺秒地工作——他不热爱生命吗,他到底哪儿来的精神力量,这是怎样的一位共产党员呢?
热门推荐
  • 绝代风华之谋妃玄梦

    绝代风华之谋妃玄梦

    他是满头银发,外表嫡仙却在众人心中是那种连肠子都是黑着的货。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屹立于群山顶峰的‘神’,纯静的双眸不经意间便能扭转他人的命运。却不知,他其实是她。
  • Peace Like a River
  • 顾雨小姐很会说谎

    顾雨小姐很会说谎

    听到假如你只剩下七天生命这个话题,我最先想到的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那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的这部作品仿佛到哪儿都能成为热点,甚至还一度出现在了语文考卷的最后一页,因此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印象深刻的也只有这个名字而已,至于内容嘛,谁还记得呢?「假如你只剩下七天可活,你会怎么安排自己这短暂的余生?」少女合上她手中那本小说《一周后末日》,状似不经意地发问。「是啊,我想想。第一天睡得天昏地暗,第二天胡吃海喝,第三天去海边看日出日落,第四天和朋友一起轰趴,第五天陪伴家人,第六天花光所有积蓄,第七天回到学校,因为在学校里我度日如年。」我一点都不走心、笼统且老套地回应。如果不是提问者与我关系还算不错,我根本不会回答这种问题。老实说我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从未想过去思考这个问题,直到那个人出现在我面前,告诉我,我的生命即将终结在我16岁那年的四月为止……
  • 我有无数复制选项

    我有无数复制选项

    穿越到杀伐果断的世界,林凡却成为了宗门小杂役。天降雷劫,滚滚天雷赋予他无敌复制技能。【检测到绝品修炼天赋是否复制?】复制!【检测到高级修炼功法是否复制?】花里胡哨的,复制了!【检测到天之骄女的贴身衣物是否复制?】复……林凡犹豫了。顶级功法、极品丹药、尚品宝器,林凡想有就有,想要多少就来多少。“学习是不可能学习的,秘籍又没有,天赋也不高,只能依靠复制这样子勉强维持生活!”【书友群:578494568,想加的可以加入。】
  •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她本该是他哥哥的女人,却因为对他一见钟情,她不顾反对,执意要嫁与他。商业联姻,他纵有千般不愿,还是娶了她。三年无实的婚姻,她对他的爱未曾减少半分,但当初不顾天不顾地的棱角被慢慢磨光,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刻骨。在他终于拿到她“出轨”的证据要求她离婚的时候,她只是平静接受,“但,至少给我三个月作为补偿,三月里,我们要做一对正常的夫妻,三月后,我会净身出户,你也……自由了……”王宣宜以为这三个月是这段痛苦婚姻的结束曲,但对于宋庆而言,似乎预示着他们之间别样的开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褪却

    褪却

    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爬?不,我是凭本事在坠落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神展开主播日常

    重生之神展开主播日常

    一位二十一世纪的良好青年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少女,一切看起来很平常,不过。。。!!!还获得了某个坑货系统(真的不是上辈子欠了这个系统五百万来坑我的吗)为了成为百万主播,这位二十一世纪良好青年踏上了一个涉及,宅舞,声乐,游戏,等搞笑日常直播的不归路本文是作者处女作,写的不好勿喷QWQ欢迎加入咱的大家庭,群号:838143473
  • 网游之血色佣兵

    网游之血色佣兵

    一个全部由NPC组成的超级佣兵团,接的事各大势力的超级任务。除了佣兵团,他还有自己的领地,还有自己的军队,他号称没有玩不成的任务。
  • 魔游记之仙灵

    魔游记之仙灵

    陈凡因意外事故,附身到了龙虎山大弟子陈凡身上,然后遇到妖兽陈九,两人经历斩妖除魔共同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