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40700000005

第5章 追随崔戎,叹相知短暂

大和七年(833年)六月,在河东节度使任上已一年有余的令狐楚从太原入京,调任检校右仆射兼吏部尚书。此时,两度科举落第的义山带着一颗失意孤独的心,回到洛阳家中,先是看望了母亲和弟弟,又只身来到荥阳给堂叔上坟祭扫。

当义山跪倒在堂叔坟前,他的内心应是浸透了愧疚和忧愤的泪水。多年以前,他在堂叔的殷切教导下读诗书弄管砚。如今,他拿什么来告慰堂叔的在天之灵?

落第再落第,对于当年的名动洛阳城,这巨大的反差压得义山愁肠百结郁闷难当。令狐幕府他暂时是不想去了,一则他自忖这么多年已欠令狐家太多恩情,二则令狐楚“岁给资装”送他应考,他却落榜而归,这不符合义山心气孤高的才子性情。况且,在最失意的低谷,他总是希望回到家乡亲人身边去默默倾诉和疗伤。于是祭拜了堂叔,义山便去干谒堂叔的世交知己、荥阳刺史萧浣。经萧浣的延誉和引荐,义山被华州刺史崔戎聘用为幕府掌书记。工作也不复杂,还是代草章奏。

崔戎,博陵(今河北安平)人氏。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华州曾有这样的旧例:官府置钱万缗为刺史个人私用。崔戎到任后分文不取,将这万缗钱财直接充作军费。崔戎还极其爱民。有一次,有兄弟二人为分家不公,一纸诉状告到了府衙,崔戎没有当堂喝问,而是暗自垂泪,自责为官一任,却没能让百姓相亲相爱和睦团结。来告状的兄弟顿然心有所动,于是尽弃前嫌,重归于好。

无论是官品还是人品,崔戎都是难得的大贤之人。能在他的幕府当差,是义山的造化。

及待见面互相问起先祖,义山才知崔戎居然还是自己的远房表叔,其高伯祖玄暐曾封博陵郡王。崔戎的谦和加上远亲这层关系使义山安下心来,在华州度过了一段短暂却珍贵的快乐时光。

从堂叔到令狐楚再到崔戎,他们是温暖的火苗,照亮了义山的前半生,使他的旅程不至于那么寒冷孤寂。

在华州幕府,义山重温了过去在令狐府曾有过的快乐时日。所不同的是,他和令狐楚始终隔着一段仰视的距离让他去敬畏,他与崔戎之间,却消弭了这段距离变得亲近和真切。两人时常促膝相谈,纵论晚唐时局,兴至之时甚至忘却时间,崔戎为此竟免去了幕府的坐衙和参见等礼节。进士试夙愿未偿一直是义山的心结,崔戎深表理解,并特意送他去安静的南山僧寺温习课业,以备来年科考。

这些细节,是一个父辈对子侄亲人的深切关怀,怎不令义山感动异常?义山在《安平公诗》中一一作了回忆: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华州留语晓至暮,高声喝吏放两衙。

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可惜,这样温暖的日子并不长久。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崔戎迁兖、海、沂、密四州观察使,治所在齐鲁莽荒之地兖州。

崔戎是一个清明的好官,从华州离任时,百姓夹道挽留,泣请留任。甚至有人情急之下,脱下他的靴子,弄断他的马镫,舍不得让他启程离开,崔戎只好在夜间悄悄骑马离去。目睹了这一切,崔戎的人格光辉自此成为义山心间永久的照拂。

大和八年(834年)五月,义山跟随崔戎抵达兖州任所。刚一赴任,崔戎就马不停蹄地四处考察州治民情,连断几桩宿案,百姓喜极相告,额手称庆。然而仅一月有余,六月十日,操劳过度加之水土不服,崔戎不幸染病身亡,享年五十五岁。

义山的悲,有泪如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知己兼知遇。刚相逢未曾尽欢,却又撒手离去。失去了良师益友,好比在孤寂荒漠失去了唯一的伴侣,义山二十几年的好年华啊,似一枝蓬勃的苦楝,虽青春,却味苦性寒。

一年后的大和九年(835年),逢崔戎的周年祭,义山在崔戎的长安旧宅怀念知己,悲歌啼哭数百言写下了《安平公诗》,他在诗中说: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泪如黄河。

如果崔戎健在,义山此后的路将会顺畅许多。但生逢末世,世事蜩螗,他不过是倾城之下一只蝼蚁,谁还顾得上他的疼痛?谁还管得了他的未来?

城倾之时,已来日无多。

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一首我喜欢的诗,尤喜最后那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寂寥,萧寒,却是一种清明飒然的境界。

大和八年(834年),崔戎在兖州任上病逝,义山瞬间如落单的鸟儿,茫然天地间不知何往。转眼已是深秋,为了生计,他往来奔波于洛河荥阳间,一边继续温习功课,一边拜访亲友,寻求新的仕进机会。

这一日天已向晚,秋天的萧瑟气息笼盖四野。天空有些阴云,秋风扫过,凉意沁肌,眼看一场秋雨就要来临。此时,奔波一天的义山终于借宿在一个叫骆氏亭的驿站。他卸下行李,稍作休憩后,便信步走出客房,独自一人,赏这一片陌生的风景。

这是一个建在水畔的亭馆,义山穿过长廊,来到临水一侧的亭院边,靠在栏杆上向远处眺望。

视野里,一片云水杳杳,山隐隐,水茫茫。想起人生大概也是这样的底色,苍茫而萧冷,自己不过是寄生于天地间的一只蜉蝣,好不容易得到一丝灯火的温暖照拂,却倏忽间油尽灯灭,接下来的境况更加寒凉孤寂。

崔戎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于眼前。义山忽然刻骨地想念起这位表叔,视自己为友为子的知己。在这样阴霾重重的秋日傍晚,在这样深浓的秋意里,这种想念让义山痛彻心扉。

往事漫上心来。义山忆起昔年在华州幕府,和崔戎的儿子崔雍、崔兖亲密无间友好相处的日子。现在,他们远在长安的崔家府宅,却已失去至爱的亲人。

义山心念微动,与崔雍、崔兖远隔天涯,已好久不见,不如聊寄数言,略致问候吧。只是,哀痛往事不堪再提,那就以诗遣怀,以表牵挂罢了。

眼前这一片衰飒秋景虽然冷寂,展眼细看,却别有意味。义山收回目光,只见近侧水畔竹坞茂密,竿竿翠竹清秀挺拔,一丛绿影叠映水上,使萧瑟的秋景泛出一丝鲜亮的活色。更近处,是亭馆的曲径雕栏,它们静静地临水照影,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它们孤单洁净却婉致清丽的身影。

义山略作思忖,缓缓吟道:“竹坞无尘水槛清。”这一句起,已是满腹清寂,欲休却难将息。

抬起头,遥望云天处,想这半年来的遭际,物是人非,身如漂萍。远在长安城的崔雍、崔兖,和自己一样,都是安平公崔戎牵挂爱护的人,此刻却不能与他们畅叙伤怀,互致安慰。唯有思念像一根断线的风筝,却又怎奈山水迢遥,无法飞抵长安城与他们执手相言。

这季候本已是秋尽寒来时节,不料今年的秋季迟迟不愿谢幕,天空层阴不开,致使冷霜也迟迟不来,徒添许多寂寞难耐的衰寒之意。

义山的心,在低回中辗转再三。竹坞、水槛、秋阴、冷霜,重重意象在眼前交叠,织出一个让他蚀骨丢魂的飘零之感,和无从抵达的相思之叹。

几径枯荷,蓦然映入他的眼底。在浅水的湖汊,一片零乱的残荷支棱在湖面,干枯断裂的荷梗,依然托举着泛黄的枯叶,与水中的倒影构成许多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像许多梦的碎片,是在追忆夏风轻拂,还是在留念荷叶田田的青春时光?

暮秋枯荷,是多么孤清的晚景。秋阴不散,飞霜迟来,却留得这枯荷残叶,或许是为了等待一场冬雨奏给失意的人听,却也是一种行到水穷、坐看云起的境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义山心里,他这样写,别具深意。人生风雨晚来急,虽然自己尚值年少,却遭逢乱世国衰,他成长的足迹已历经人世的风吹雨打,幼年失怙、科举落第、知交零落、四处漂泊……纵如此,日子还是不停地运转,总不至于泥足深陷不再往前。那么,即便命运的摧折已使形体枯槁,还是要留一颗闲适鲜活的心,侧身枯荷听雨声,活出诗意的境界。

这一份切切的心思,义山寄予崔雍、崔兖,为与他们共勉。生如朝露,转瞬晞灭,不如珍惜眼前,于凄凉中寻安乐。

这清平中寓境界的诗句自义山写出,已流传了千百年。犹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提过,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宝玉看着荇叶渚的枯荷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黛玉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忙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以黛玉的孤僻小性儿,能被她喜欢的自是金字塔顶端洁净的清风。只是,改“枯荷”为“残荷”,或是曹雪芹无意的疏忽?

从兖州幕府回到洛阳,这一时期义山的心情大抵如此。也许经历的困厄越多,就越平静超然。

此时他并不知道,一段擦肩而过的爱情已悄然来临。

同类推荐
  •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图说世界名人: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介绍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及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及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我与潞安

    我与潞安

    本书是记叙王安民从一名普通矿工到成为潞安集团领导的个人传记,详尽地描写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一个个豪迈壮举,一幕幕沸腾场面,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共和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作品中有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是一段潞安人敢为人先、热血奋斗的全景记录。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主总是想黑化

    快穿之男主总是想黑化

    风月觉得那个叫系统的有点烦,不止要做好人,还得顺带兼职保镖,她看着是那么闲的人吗?风月:这个人看着好麻烦啊,我可以读档重来吗系统:啊,宿主你放开你手里的凶器,我们是来拯救男主,不是让男主更惨的!!!某男主:阿月喜欢我这样做吗。风月:莫挨老子,我要睡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擒龙道

    擒龙道

    腰悬“情人月”,睚眦枪上高挂“宅”字红旗,爱我所爱,杀我所恨。热血少年自现代而来,入选帝国三十六名擒龙手,潜行千里,奉命狙杀天下第一高手苍山狩,从此搅动了天下风云,凭一份初心,一腔热血是否能改写天下?少年仰天长啸:今日长缨在手,明日擒住苍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夫君头上有点绿

    夫君头上有点绿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根发带,欲哭无泪的莫玖玖照了照镜子抚摸着自己绿油油的身体哭唧唧。重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重生之后自己不是人......身为一根随时可能会再次死去的绿发带,她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饲主......女主:王爷!我身上流着的可是您的骨血!男主:闭嘴!
  • 今天的时崎狂三也想回天宫市

    今天的时崎狂三也想回天宫市

    狂三:所以,是你把咱弄过来的?创世神:没错,并且你每次穿越到新的世界就必须上交三十年的时间!狂三:神经病啊!咱五年省吃省喝【假】才攒了三十年的时间,还没经过咱的同意就把咱扔到这个世界,咱还要拯救咱的那个世界錒!创世神:那就这样谈定啦,再见!今天的狂三也在攒时间回到天宫市。
  • 凌云和雪柳的末日求生

    凌云和雪柳的末日求生

    秦凌云和秦雪柳是一对亲兄妹,当丧尸危机爆发的时候,凌云和雪柳就要做出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不断地逃亡,不断地奔波,第二种就是寻找丧尸病毒爆发的真相
  • 真武神帝

    真武神帝

    元夕大陆,以武为尊,传承无数年来,修炼有成者无一不是以修炼内功为开始,凡修外功者,终生不能踏入武师境。一个地球上的杀手之王,转世重生在元夕大陆,成为不能修炼内功,只能修炼外功的少年李牧。谁说修外功便不能踏入武师境?李牧便要做那个第一人。且看他如何打破元夕大陆传承无数年来的桎梏,修外功入先天,一路斩妖兽,灭仇敌,成就一代神帝!
  • 日常与异常

    日常与异常

    彼岸,那是意味着救赎、充实、幸福、绝不存在任何伤害与牺牲的乐园。数个纪元以来,无数人为之奋斗,要让它降临于世。现在,在推动星球的焰火照耀下,继承了沉重过去的新纪元又一次踏上了那条道路。魔术、炼金、仙法……救赎者、拯救者、守门人……天神的光芒化作支撑地月之柱,向过去与未来的受难者予以祝福,直到最后的文明熄灭灯火。完成了。踏遍了所有的道路,回首给予全部的救赎。“交给我吧。”
  •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作品由三首长诗组成:上部《长河一滴》、中部《汶川之歌》、下部《山魂乐章》,诗人生活在汶川这个上古时期称为昆仑的岷山岷江上游地区,以一个民族后裔和汶川人的身份,充满深情,对羌族、汶川、世界和人生进行深度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