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9900000012

第12章 代课老师

义学开学第一天便失去了唯一的一个老师,看着同学们都有些无精打采的样子,小蝶只好再次临危受命,担任了他们的临时代课老师。

还是照搬的之前的那一套,为新来的狗蛋狗剩们增加了学号,由于有了固定教室,还分配了各小组的卫生值日顺序。

教学内容仍旧是播泼摸佛得特讷勒,跟阿拉伯数字十以内加减法。为了填满这一天,还增设了五节体育课,其实就是玩,做游戏。

次日中午王浩过来给孩子们送午饭,每人一个白面馒头,就一个馒头,尽管如此,孩子们仍是乐开了花了,要知道他们自己带的午饭大都只是半个黑乎乎的饼子或者窝头。

这时还玉几人也提着几个食盒过来了,看到王浩正在给孩子们发馒头,便将他拉到了教室门口,分食物的事留给了绣芸两姐妹。

“咋只有一个馒头?你也忒小气了些。”

“不少了,二十几个人呐,我又不是地主……”王浩讷讷地回了一句,感觉好像是抠门了些,于是岔开话题道:“你这学校也太简陋了,这课堂上咋连本书都没有,还有那些笔,这……这是刚从山里砍来的竹子随便扎了一缕羊毛上去?你看那笔杆还是绿的。我说,这办学校的钱该不会是被你那老爹给贪了吧?”

还玉狠狠瞪了王浩一眼道:“没有,衙门里就没给几个钱,只给修了下屋子打了几条桌椅板凳,请了一个老师而已。其他的这些写字的木板跟笔都是孩子们自己带的。”

“那老师呢?回家吃饭了?衙门里连老师的饭都不管的嘛?”

“那老师昨天早上就跑了……”

“跑……跑了?”王浩环顾四周,似有所觉,继续道:“是得跑,换做我也得跑。”

“哎呀不是……是孩子们早上上课前齐齐起立喊了一声老师好,就把老师给吓跑了。”说到这里,还玉有些忍俊不禁。

“还老师好……你咋不再弄个升旗国奏歌国,咱们要入乡随俗,入乡随俗知道不。”

“这又不是我出的主意,都是……”还玉咯咯笑着说道。

“对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这时小蝶的声音从背后响起,随即又拉住了还玉的衣服继续道:“妈,他们都去那边的水缸舀水喝了,我看了下里面好脏,可大家都挺渴的,咋办呀……”

王浩回头看向远处依墙排放的一溜大水缸,又好气又好笑,感情这办学校的钱都花在那儿了:“你这整那么多大水缸做啥?是要教孩子们演练司马缸砸光么?”

“我哪知道呀,那些本来就是摆在那的,”转头又对小蝶说道:“妈这就让宁姨回家取水。”

吩咐了绣宁回家取水,还玉回到教室,“所以这几天都是小蝶在当老师,站在那里,个子都没讲台高呢。”说着又咯咯地笑了起来。

“这也太随便了。要不你先干着?”

“我哪成呀,拼音都念不全了,早还给老师了。”

“要什么拼音啊,就选几个常用的、简单的字教教就成了。”

“过两天再说吧,老头子答应另请一个西席先生过来,”

正说着,外面传来1234的报数声,王浩循声望去,看到孩子们已经在那列队了,小蝶小大人似的站在众人前面,:“这时干啥呀?”

“开始上课了呗,下午有四节体育课呢。”

王浩听得哭笑不得。

还玉接着道:“反正瞎玩呗,总比闷在家里好,由得他们。”

两天后,新的西席先生终于来了,新来的西席先生姓李,李老夫子没进教室,一只脚刚迈进义学院门就跑回家了,因为他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排得整整齐齐,一只手高举在头顶,正大声唱着***红迎风飘扬呢……

这帮熊孩子真的在升旗国唱歌国呢,像掐着秒表似的,夫子刚迈进大门歌声就响起了,旗子是正儿八经的五星**,是小蝶央求着她娘亲绣的,*歌是遵循妈妈的意见选的****迎风飘扬,因为妈妈说这个更适合小孩子唱,也特好听。

排练时间紧迫只选取了前面几句,有两句还是重复的,这两天为了给夫子一个惊喜,课都没上,尽教大家学唱歌了。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惊喜变成了惊吓,夫子又跑了,连遭打击,小蝶整个人都蔫了。看着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还玉又急了,只得咬牙亲自上阵充当代课老师。

“先学哪些字呢?人大天?”还玉捏着笔坐在书桌前幽幽的想着。“人……人之初。对呀!三字经呀,这么好的现成教材不用,自己忙活个啥呀。”二话不说,就搁下笔就寻她爹去了。

“三字经?”徐知县听女儿说要什么三字经,自己也勉强算是饱读诗书了,却也从未听说过有此书,“还玉呀,你先跟爹爹说说这书是写啥的?又何用处?”

“奇了怪了,爹爹竟然不知道三字经?”还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太颠覆她的认知了,印象中自己看过的所有古装电视剧中几乎都有一个小孩摇头晃脑的念着人之初性本善,真到了古代怎么会没有三字经?难道是后来才有的?

“未曾听过。”徐知县仍然没弄明白这三字经到底为何物,就见女儿一扶身转头回房了。

“那就自己写呗,也没多少字,写完了回头找王主簿叫上几个书吏用毛笔字抄上二十几本,就算是语文课本了。”还玉这样想着便又回到了书房捏起笔默写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者,七篇止……

“七篇止……后面是什么呢?”志气蓬勃的还玉发现自己才写了没多少就记不起来了,只能呆会等王浩去义学送午饭的时候让他补齐了。可能也不一定补的齐,毕竟好多年了。

只是在女儿年幼时那劳什子的幼儿园让孩子背这劳什子的三字经,夫妻两才不得不捧着书研究了一阵子。

“三字经?”王浩的表情比徐知县还夸张,心想上次弄什么劳什子的*歌时就跟你说了,有些词可能并不适合现在的环境,虽然这大宋不像*清有那啥**狱,但还是注意一些比较好,还特别提醒了她说宋朝的时候一定要说大宋,别到时不经意脱口一个北宋,丫头还傻乎乎的问自己为啥不能叫北宋,“你写到哪了?写的哪个版本?没给你爹看过吧?”

一连串的提问把还玉搞蒙了,怎么了这是……“没呀,我就自己刚写了一点点,三字经还有好几个版本嘛?”

“有的,我记得有个版本都续到民国去了,真那样写,不得整出个大宋版的推背图,而且即便是原始版的也有可能写到过一些现在还没发生的事物。”

随即又凑到还玉耳边加了一句:“因为三字经是南宋的人写出来的,离现在差不多还有两百年呢。”

“原来这样的,那要不不用这个了?”

“你拿来我看看写到哪了,”接过还玉手写的三字经,王浩一行行看下来,最后又在后面稍微补上了一些。“就到这吧,差不多也只能写到这里了。除了这个你还可以教千字文,那个没事,外头的书铺就能买到,就这两样,够用很久了。”

下午拿着写完的三字经拿给王主簿的时候,干瘦老头表现了更为夸张的表情,等还玉一走,他便捧着手稿火急火燎地去找知县大人了。

“大人,大人,这是方才小姐交与在下,准备誊抄数份送去义学给学生蒙学之用的,您赶紧看看。”

“哦?有何不妥之处?”徐知县取过手稿细细通读了一遍,拍手赞道:“大善!此文通俗易懂,取材经典,读来朗朗上口,用作孩童启蒙堪比千字文啊!这真是还玉所作?”

徐知县仍然不敢相信自己女儿竟能写出如此可流传后世的蒙学圣典,心里突突地乱跳,此文若公之于众,必然迅速会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孩童蒙学的必读之物。激动不已的徐知县捧着手稿又细读一番,突然发现前后的字迹似有不同,不免心生疑虑。

但心中的狂喜很快便冲散了这一丝疑惑,加之硬比书法平常也不常见到,也就未再提及。遂令王主簿速速誊抄数十份,自己责急急回后宅寻还玉问话去了。

“我……我瞎写的,真的有那么好嘛?”看着老头子脸上藏不住的喜色和不甚吝啬的赞美之词,还玉心中有些发虚,毕竟是抄来的,除了能背那么一段自己甚至连文中所讲的含义都解释不大清楚。

“嗯……没错,孩童蒙学读物虽繁杂众多,但能流传于世的不过了了几册,此文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对孩童启蒙及教化万民有大善呀。还有这义学也是甚得民心之举,爹爹准备将此三字经与义学一事一并上呈通政司。希望能上达天厅将此善事推行天下。”

还玉听得爹爹此话心中马上就飘飘然起来了,之前的一丝愧疚与担心也早抛到了九霄云外,什么情况?上达天厅?还要推行天下?那自己不就成明星网红了嘛,到时受众多粉丝拥趸仰望……想着想着竟然得意的噗嗤一下笑了出来。

“还玉!”徐知县看着女儿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情,无奈提醒了一下,继而又问道:“我看手稿上笔记前后字迹似有不同……”

还玉回过神来,急忙解释道:“那个啊……那个女儿写的累了于是就叫宁儿代笔了一下。”心里想着老公抄的也就是自己抄的,再说主意都是我出的,当然得都归我……

同类推荐
  • 渡秋歌

    渡秋歌

    他是个半路出家的刺客,另一重身份却使他喘不过气。他也是刺客,冷漠,但与他人不同,待他,也与他人不同。
  • 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

    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

    这是一座至今仍存活着的古城,不少纳西族居民仍生活在其中。古城中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进入古城,除了看到保存完整的石板路、民居建筑、古桥梁、古寺庙、三眼井、古街、古巷、店铺、水系、河道、山体、园林、手工艺作坊等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可感受到东巴经书、象形文字、古岩画、壁画、白沙细乐、洞经音乐、民族打跳、民族节庆、民族服饰、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还让人体验到纳西族优秀文化精神,比如纳西人始终坚持的和谐思维、和谐态度、和谐行为、和谐方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个民族、多种宗教相互包容、共存共荣的和谐文化精神。
  • 未济唐

    未济唐

    这是一个人,努力想成为天的故事,虽然,他现在还在地上趴着......千叮万嘱PS:意识流、神经刀,据说此书难以理解,而理解的同学,可能会精神分裂,口味刁钻者可以考虑,不喜可喷。
  •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这部回忆录里。
  • 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故宫的设计师们如何用亭台楼阁烘托天子的威严?置身于其中的帝王, 又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此间的一草一木,深锁的宫门内,究竟隐藏了多少秘 密?君臣们指点江山的大殿内,又蕴藏着多少杀机? 中国古代最引人注目的舞台在故宫,最隐秘无闻的战场也在故宫。故 宫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样本,也是一座皇家艺术宝库;故宫是中国宫殿文化 的集大成者,也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者;故宫是一座充满权谋与暗算的城 堡,也是无数宫廷谜案发生的现场。
热门推荐
  • 毒妃天降

    毒妃天降

    (《仙妻在上:冰山老公,泥垢啦!》全新发布中)苏婉感觉自从自己成功勾搭上了国师大人之后,人生仿佛已经到达了从所未有的巅峰时刻!借着国师大人的名在外狐假虎威,气势嚣张霸气拽,还扬言对外说:“在家里我最大,就连你们的国师大人也得听我的!”“我家国师大人耳根软,怕老婆,我叫他往西,他就绝对不敢往东南北!”“我家国师最厉害了,在家每天都要跪两个时辰的榴莲!”“我家国师最宠我了,看不得我受一点儿委屈!所以你们要是有不服气的,尽管来,本姑娘后台硬,不怕刚!”苏婉两手叉腰,牛逼哄哄,心里得瑟的不行。忽然,背后凉风习习,苏婉心中突然一颤……“宝贝儿,你开始飘了!”
  • 大师的忠告

    大师的忠告

    本书从修身、交流、财富、创业、经营、竞争、生活、说话、习惯、心态等10个方面入手,引领你走向大师们成功的阶梯。
  • 地狱乐书

    地狱乐书

    国生而民,遂而大国;人生而情,遂而为人;爱生而恨,遂为珍惜。纵然各怀其志,两身无极,也愿用我千山暮雪,成全你天下大义。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宫蔷燕歌

    宫蔷燕歌

    三十三重天宫,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种病,相思病最苦。----------------------------------------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你要耐心听完啊。----------------------------------------我从江南到京都,繁花似锦。又从京都到漠北,擐甲执兵。这一路我看遍了路上的风景,却始终看不透自己的内心。
  • 帝宠:凰妃在上

    帝宠:凰妃在上

    八皇子惑青藤,天生骨弱病虚,太妃一心为他张罗相亲,给他挑选有后台的皇子妃,偏他见谁咬谁,一个也看不上。白璃招混作秀女入宫,夜里闯宫误入惑青藤的地盘,一个是千面狐,一个是猎兽族,经过一翻较量之后,他驳太妃,求陛下,娉她为皇子妃;她抓凶手,诛奸佞,助他登高称帝。她为他披上厚重华贵宫服!他赐她家破人亡血染青砖!冷宫中,他亲手喂她毒酒,她欣然喝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的灰姑娘

    总裁的灰姑娘

    这个该死的无良丫鬟,竟然在七王爷发现爱上她的时候逃之夭夭了,她以为男人都是陈世美呀,她以为王爷都无情呀,共患难的情谊到什么时候都是叫人无法忘却的,更何况一个爱上她的男人,到底是谁给了她这么诡异的思维,需要找回来好好调教,问题是这个一肚子计谋的丫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 逆天神颜:国民男神是女神

    逆天神颜:国民男神是女神

    她,世界第一杀手,意外重生在一位名字叫华灼的少年的身上,自此,那个有自闭症的华灼不见,出现了一个国民男神:华灼
  • 只道当时已惘然

    只道当时已惘然

    苏依在一个不能称之为故乡的地方再次邂逅她生命中最为厚重的两个人。多年前,一个许了她十年之约,却以最决绝的方式舍她而去,一个以爱之名,却带给她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再相遇,物是人非,一个满腔怨愤誓要她感同身受,一个满腹悔恨却让她无所适从。原来很多事情不是想着淡忘便能释怀的,再回首,却只道,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