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9900000032

第32章 义学开工

不出意外,不胜酒力的王厂长最后是被杨家仆从抬回家的,还没到家门口呢,王厂长的酒就突然醒了,开玩笑,到底还只是些低度酒,自己骨子里的灵魂可是差不多能灌一瓶五粮液的量,一次两次可能会醉,这一个多月来,早就练出来了。不过走路还是有点飘的。

刚迈入前院大堂,就见正对面坐着两具门神,老娘战战兢兢坐在客位,“徐大人?海公公!你们怎么?”

“哎呦喂,王小哥你可来了。”海公公起手就是一记化骨绵掌。

王浩浑身一颤,酒意醒了三分。

“贤侄呐,”徐明诚上前扶住正欲行礼的王浩道,“贤侄的的任职文书下来了,是陛下特旨加恩的敕令,来,贤侄快快过来奉诏吧。”

噗通,边上惶恐不已地老娘听说什么皇帝特旨加恩,吓得腿一软跪在了地上,从没见过世面的市井小妇,皇帝这个字眼在心中是神佛一般存在的人物,现在竟然落到自家头上来了,王李氏已经完全乱了方寸,哆哆嗦嗦地说道:“浩儿,赶紧过来跪下。”

海公公被王浩老娘的举动吓了一跳,“夫人,使不得使不得。”

“娘,你这是干啥呀。”说话间,王浩已经扶起了老娘,圣旨什么的,上次已经稀里糊涂地接过一回了,也不知道算不算圣旨,反正没自己想象的那样隆重就是,印象中就是一帮人跪在那三呼万岁把脑袋磕的咚咚响。然而事实是上次接圣旨只是拱个手站那儿而已,边上几个不相干的主簿典史啥的甚至坐在那里连站都没站起来。

其实那哪是圣旨,真正的圣旨皇帝一年都写不了几份。一般等级分为制、诏、诰、敕,像王浩这种草民级别的人物能接个皇帝特旨加恩的敕令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敕门下,今有雍丘义学西席王浩者,才学出众,育人有方,特赐同进士出身,出任汴京义学教授,领……”

在海公公软绵绵的嗓音伴奏下听完一段似懂非懂的之乎者也,王浩就算是正式迈入大宋官僚阶级的门槛了,古人常说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那自己就是抄了个三字经,签了份卖身契了。不管你想不想要,这种事没有商量余地的。

海公公喜滋滋得带着一坛刚侵泡好的臭豆腐走了,这玩意自上月在雍丘尝过一次之后一直念念不忘,奈何在京城没有。今天一进王浩家的门就又闻到那股奇特的味了。走之前挤眉弄眼的暗示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让王浩明白过来,当然现成的还没有,只能捧一坛半成品回去让他自己去拾掇了。

徐知县向王浩详细叙述了一些官场规矩及作为义学教授的若干职责,并明确的表示自己现在是王浩的顶头上司,以后两人要同心协力同心同德共同把官家交代下来的差事办好。

“贤侄呀,既然你现在已经是老夫的人了,以后老夫问你话就不要再藏着掖着了。”徐知县老神在在,轻抿了一口茶水。

噗王浩差点又没崩住,老徐这个人的幽默细胞还是挺丰富的嘛,不过老想着从我这里挖掘些什么这很不好,不是不肯,是真没货。如果你知道我知道的,肯定也是扁鹊三连,没准跑的比我还快。

“徐大人,那咱们的这个义学是设在何处?下官的办事衙门又在何处?衙门中有下属几人呀?”

“这个嘛……”徐明诚老脸一红,略带为难道:“贤侄莫急,会有的。”

果然,想想就该知道,别说我了,恐怕你自己都也还是光杆司令一个吧,王浩腹诽不已。

徐明诚见王浩一脸我早已看穿一切的表情。只得补充道:“不过陛下已令有司于城外五里择地百亩督造义学教舍。最快明后日工部即会来人与贤侄接洽。”

“百亩!大手笔呀徐大人。”听到这个数字的王浩惊呆了,马上就打起了腹稿,就算除去三成的绿化面积标准操场等等,不建宿舍只建教学楼的话容纳个两千名学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三十人左右一个班就是七十个班级,师资队伍达百人,这样算来规模着实不小了,不错不错,老徐果然够意思,“那请问徐大人,义学之中的大小事务是由下官说了算的嘛?”

“然也。”徐明诚疑惑地看着画风突变的王浩。

“妙哉!”王浩拍手大赞,如此一来到时自己把义学整成一个职业技术学校,灌输一些后世企业管理理念,源源不断地为自己不断壮大的商业帝国输送先进人才,试问到时这大宋商海,谁能与我一战,谁敢与我一战。

然而王大人的美梦只做了两天,第三天工部就来人了,表示校址已经选定,请王大人一道过去确认一下,满怀憧憬的王大人屁颠屁颠跟着过去一瞧,当时脸就垮了。

离城倒是挺近的,就是五里亭不远处的那一高一矮俩小山坡。高的大概有百来米高,矮的那座顶多五十米,相对平坦些。这俩小山坡自己入京的时候就看到过,跟周围广阔的平原相比显得格外突兀。更令人绝望的是那片山坳之中已经有好大一批工人在平整山地修建道路了。

那工部的官员还一脸歉意的表示京城周围五里内也只有这么个小山包没做他用。不过请王大人放心,此事乃陛下亲自下令督办,所以他们当天下午就已经实地勘查,昨日奉旨营建校舍的三千厢军也已经入场。在两处山坳至山腰这段建校舍,还是勉强能营造出山林幽静的读书环境的。

垮着脸的王浩越听越糊涂了,“这位大人呀,我们建校舍为何非要建在山林幽静处呀?”

工部官员像看白痴般看着王浩,这书院不都建在山中或庙宇道馆附近的嘛?山长,山长这个称呼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那再敢问这位大人,就这一窝窝,能容得下一两千名学生嘛?”

工部官员感觉自己无法跟这位王大人沟通了,一两千人???京城国子监也才不足三百人,你区区一个供贫户流民子弟蒙学之用的义学要召两千弟子入学!

职业技术学院瞬间变成山村小学,王浩内心是无比失落的,但也没办法,自己之前的想法的确太理想化,可是这差距也忒大了些。

站在一片忙碌的工地上,黑压压的到处都是人,说是百亩,连整座山一起算也的确不止百亩,只是绿化面积得有九成不止,整片也没啥树木,早被附近的村民砍得七七八八了。据工头说等书院主体建筑完工,还将在周围至山脚栽种大量林木。

从施工进度大致可以看出义学建筑排列由于地势关系比较杂乱,前进主楼一横两竖还算整齐,然后左边有一排进深较浅的大概五六间,主楼后面是三栋错落横排的建筑。总体间数倒是不少了,总共三十来间房子还是有的。错落有致,无论是从格局还是排布,看得出来是精心设计过的。就是少了块操场。

一圈逛下来,总体来说,除了规模跟自己想象的落差太大了些,其他的全部,没错,的确是全部,都应该是接近完美的,至少也是无可挑剔的,毕竟是皇帝陛下亲自下令,工部派出的是最顶级的设计师。

施工队伍是附近陈留的厢军,足足三千壮劳力,看得出来,虽然被称做军队,实际都是经验丰富老工人了。就这么巴掌大一块地,所有建筑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

特别是等铺路的青砖送达之后,那速度,直看的王浩怀疑这工程质量能过关吗?殊不知很多城池都是这帮人营建的,就别提这一小小的书院了。

照着这进度,怕是用不了几天就差不多能完工了,醒过神来的王浩赶紧让工部官员找来了工头,让他们无论如何再整出一片地来整个两亩左右的操场,这个要求可难坏众人了,那工部官员一脸为难的询问王浩,“大人为何要在书院之中设一校场呀?”

“校场?陆大人,这不是校场,是操场,是供学子们平日锻炼身体用的。”

“大人,请恕下官愚昧,学子来书院求学不是为了学习经史子集的嘛?”对于这位连番作出奇特言论的新晋官员,工部的陆仁乙大人已经完全折服了。

“陆大人呀,请问那一片空地要留作何用?”王浩指着西面紧挨另一较高山坡的一块平地道。

“此处乃一镜湖,大人请看,”说着那陆仁乙大人又从下属手中接过一张图纸,“湖心设一湖心亭与假山一座,大人再看这里,此乃九曲木廊,通往湖心木亭。”

“停停停,陆大人,这完全没有必要了嘛,依我看这湖咱就不要了,改成操场得了。”

“大人……这,这……这使不得呀,此湖作用不仅是为美观,此山即无泉眼又无其他水源,每日洒扫清洁,院中学子每日清洗墨宝等,均出自此湖啊。”

王浩一想也对,到底是专业的,考虑的也忒周全,可是没有操场的学校在自己心里总觉得不完整,最后好说歹说,将湖的面积砍了一半,又往边上的山体中向内挖了足足二十多米,再将从山体中和池塘里挖出来的土石往边上山坡填出一些地,才勉强整出一块约两亩地左右的操场。

操场有一半隐没于西面山体之中,将挖开的山体做了加固,整个看上去就是两边梯形墙壁链接正面一堵高约两丈的墙,墙的外形设计成城墙形状,高出被挖山体半个身子,以防止孩童攀爬西面山坡时坠落。

操场与池塘经过重新设计之后倒也协调,尤其是那个操场,从山下看很难想象这上面竟然能藏下那么大一个操场。王浩不得不佩服这位工部陆仁乙大人的水平。

面对王浩的另外几个奇葩要求,比如茅房要建中间完全隔离开的一大一小两间,教室正面的墙上要置一黑板,操场的一头要立一根高达三丈的旗杆。陆仁乙不得不在现场又重新修改了一些设计。

最后答应了王浩再将山门入口的一对石狮改为一丈许高的石碑这个极为荒唐的要求之后,陆仁乙大人逃也似的辞别了这个令自己智力遭受严重挫折的王大人直奔京城而去。

王浩也纳闷,自己还想跟你讨论下愿不愿意接点私活,帮我设计设计煤饼工坊呢,还有那跟大烟囱,也是可以商量商量的。

同类推荐
  •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是许知远积淀多年的转型之作。梁启超生逢变革时代,他是近代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许知远试图将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希望与挫败,内心挣扎及与同代人的争辩呈现给读者。在搜集、阅读海量史料和研究著作的同时,许知远追寻梁启超的足迹,到其出生地新会、求学地广州,及北京、上海、日本横滨等多地探访历史现场,寻求历史与现实之间隐秘而有韧性的关联,借此展现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 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

    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

    本书以明代政治斗争为主线,以明朝历代帝王为时间序列、重点讲述明代的君臣关系、政治博弈、朝局走向,以此展现明代的政治运行特点、帝王的心路历程、君臣关系的演进,以及臣子们为了维护儒家礼法所做的抗争,突出演示了大历史视角下的人物命运。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 大唐龙牙

    大唐龙牙

    苍茫秦岭,深夜枪鸣。一个杀手,在力竭昏倒过后,穿越到了唐朝。 历史,终将因他而改写! 唐,不会因强而亡,它终将屹立世界之巅。 群聊:177146582,欢迎书友来嗨聊。 新书已发,万更进行中《孤才不要做太子》
  • 通天塔丁吉尔拉

    通天塔丁吉尔拉

    当亚梭尔帝国的石匠将第一块塔石安放在基坑中时,位于世界南北两极的巨大冰川,同时崩坏出了一道道纵横交错,深不见底的大裂隙....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头黄金龙

    我有一头黄金龙

    精神力总是莫名消失的纳兰如玉,惨遭男友分手,却意外的捡到了一头圣域级别的黄金龙幻兽,同时还得知,自己居然还有一个出身显赫家族,颜值和实力都爆表的神秘未婚夫,从此,纳兰如玉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本书分为二十七章,内容包括: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诉讼证明、法院调解等。
  • 北美留学时代

    北美留学时代

    项星离开关林,独自一人来到美国读书。从第一天晚上和信信一起落难,住在安曾的公寓开始,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在美国开始了。
  • 六度理论

    六度理论

    地球经过46亿年的演化,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相对稳定的相互制衡机制。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生态系统是包括“自然—人—社会”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当这个复合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支点的时候,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会被破坏,其结局就是人类社会的土崩瓦解。
  • 骨科速查手册

    骨科速查手册

    随着人们活动半径的扩大,交通事故频发,骨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骨科图书的出版也不断丰富。目前,骨科临床用书大多分为两类:一类内容“广而全”,涵盖了骨科各种常见疾病,从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内容详尽。
  • 愿我们能一起共渡余生

    愿我们能一起共渡余生

    喜欢是什么?爱,又是什么?喜欢一个人跟爱一个人,有什么不同?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 九章素问

    九章素问

    《九章》内容的第二个部分,里面是作者对修真以及世界的认识。
  • 圜中秋韵

    圜中秋韵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畅游高山大川,七彩般之意境,悲欢离合之缠绵,爱恨情仇之纠结,一起涌向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谊”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人生”的顿悟,对“历史”的思考,对“怆然”的探究,还是对“五蕴皆空”的低吟,巧妙地引典入诗,借力发力,用语清新,不落俗套,语言精练,字少意丰,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宛如一幅幅如诗如歌的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击案而虎啸龙吟!
  • 君心为谋

    君心为谋

    一朝变故,家族覆灭,从万千宠爱及一身的君后也落为最低贱的奴婢,步步为营,苦心策划,后宫争斗,尔虐我诈,谋心夺权,只为夺取帝心
  • 权兮我愿一往情深

    权兮我愿一往情深

    茫茫人海之中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拥有你花光了我前世今生来世所有的好运。“你叫什么名字。”兮爷眯着眼睛指着相思问,嘴角微抿,头不停的晃着。“我叫相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那个相思。”相思环抱着兮爷生怕她一个不小心摔倒。“相思,”兮爷抿抿嘴,抓住相思衣领“小子,你可曾娶妻。”“没,没有。”喝醉酒的兮儿我招架不住,怎么搞。“嗯,爷我看上你了,跟爷我回家吧。”兮爷拉上相思摇摇晃晃的往前走。(不咸不淡刚刚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