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6700000001

第1章 蜀地生活

家世不明的诗仙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流传后世的有近千首,其中有数百首可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李白文采风流,生性旷达,他是一位纯然浪漫的诗人、一位仗剑天涯的豪侠、一位壮志未酬的政客、一位醉心仙术的隐士。是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复杂经历,让他有着这样矛盾又复杂的人生,这还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李白的出身至今一直存有争议,民间和学界也都有各自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原是西域胡人,定居碎叶城后改为李姓;第二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是从西域归来的富商,李白本是出生于碎叶城的汉人;第三种说法认为李白的先祖与唐高宗李渊是兄弟,李白与唐代帝王同出一祖。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在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妃子将李白的先祖救出,逃往西域。对于李白的出身说法各异,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一个定论。长久以来,异域身份的说法更为这位诗仙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传说,李白的父亲李客在西域经商。当时,西域的汉人与胡人虽然多有交通往来,但汉人一向以泱泱大汉血统为傲,不屑与粗蛮的胡人接触,更别提通婚了,这种观念在上层的汉人社会中更是根深蒂固。身为汉人的李家也同当地的其他汉人一样,保持着这种观念。但李客在听闻当地有位闭月羞花的胡人少女后,便全然不顾家族的反对,定要娶这位胡人少女为妻,这位令李客如此疯狂迷恋的少女便是李白的母亲——月娃。

当时月娃年方十七,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月娃不像大部分深目阔鼻、高额突颧的突厥女人。她生得一张有着柔和五官的匀净脸庞和颇带有江南风韵的纤柔身姿,就像三月里的春花,明媚而芳馨。

力排重难之后,李客终于与月娃结成连理。婚后,李客发现这位异域女子不但生得美貌,而且天资聪颖。于是,李客开始传授她一些中原的文化,而月娃每次都能一点就透,且能触类旁通。月娃对中原文化十分着迷,她不仅聪明,还很勤奋。李客见她学得兴起,也十分高兴,索性把她当做学生一般培养起来,倾囊相授之余,还找人教她诗文写作和中原器乐,夫妻二人生活得和美融洽。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位异族女子俨然成了一位满腹诗书、琴艺皆通、知书达理的汉人小姐了。

由于经商,李客常需离家转徙各地,婚后自然也不例外。公元701年,李客远赴龟兹经商,当他再次风尘仆仆地赶回家里时,妻子已经快要生产了。李客来不及更衣,便急忙来看月娃。

“老爷,你待我真好……”月娃看丈夫远道归来便直奔她的房间,非常感动,她不顾身体的不适,继续说,“老爷,你猜我刚刚梦到了什么?我梦见了一颗又大又亮的星星,它闪着耀眼的白光,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于是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去摘它,结果,却一个不小心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月娃讲着刚刚自己梦中的景象,语气里有些担心。

“这是个好梦啊!一定是个好兆头!你不要担心啦。”李客深情款款地安慰着妻子,看到她安心地睡下了,他才离开。

就在那天夜里,月娃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便是我们主人公、未来的大诗人——李白。李白的降生与他的身世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传说李白在初离母体后,足足啼哭了一个时辰不曾间断,最后他的父亲李客在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拍了一记,他才停止哭泣。李白的诞生在李家可真是件天大的喜事,李客高兴地在当地大宴宾客,还拿出许多钱财来分给穷人。这在他们所居住的条支府可说是从未有过的盛事。也许这个婴儿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注定要拥有不平凡的际遇吧。

就在婴儿诞生的第三天,李家门外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胡僧,当时李家正因喜得贵子而大宴宾客,所以仆从也把这位胡僧迎入了厅堂。胡僧进了厅内对仆从说:“生物血躯怎么能入我的口,我只是来见见你们庄主,并求点洁净的水解解渴罢了。”

仆从听了后,立即入内禀报。不一会儿,李客亲自出来迎见,并请那胡僧上座。

那老僧一坐下即侃侃而谈,眼中流露着一股慑人的慧光:“施主!我是个浪迹天下的苦行僧,前几日我还在数十里外,但被一道突然出现的灵异之气吸引着,日夜兼程来到您的府上。我发觉您的府宅上空有数道紫晕,敢问府上近来有何新生的事情?”

“师父!我前日刚得一子,正因此而大宴宾客呢。”李客高兴地说道。

“施主!那烦您将公子抱来给我看看。”

李客忙叫仆从把婴儿抱了出来,只见这位胡僧双手把婴儿从仆从手中接过来,抱在自己怀中,聚精会神地观瞧着,看了一会儿,这胡僧又把目光移开,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际,然后才把幼婴重新放入仆从怀中。

胡僧转过头对李客说:“贵公子骨奇神秀,全身散发着一股异象,倒像是通天的神灵移生凡世。施主,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福,助他在凡间顺遂吧。”老僧说完端起了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即向李客辞别,不顾李客的再三挽留,笑呵呵地摇头向外走去。

也许正应了胡僧的说法,李白本是天上的神秀,本来不属于俗尘凡世,于是在他突然降临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的一刹那才哭得特别厉害,好像是在表达自己不愿降临人间。

李客本来就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如今听这高僧一言,更觉得自己的孩子生得超凡脱俗,他坚信,这个孩子今后一定会留名千古,光耀门楣。

李客得子之后,马上为孩子起名为李白,这个名字是有由来的。李客觉得李白是月娃梦中吞食了太白星而来,太白星便是金星,因在天空运行的方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因此李客便以太白星为名,叫儿子李白,字太白。

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传说李白在6岁之前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有一天,李客带着李白去朋友家赴宴,那天前来赴宴的都是当地有名的文人,大家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十分风雅。看大伙兴致高涨,主人便想出一个游戏,让大家每人作一句诗,而大家的诗句连起来要是一首以“春”为题目的整诗,文不对题或作不出诗来的人要被罚酒。题目一出,文士们便按照座位次序依次吟起了自己的诗句。可是轮到其中一位时,这位文士却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才好。正在尴尬之际,年幼的李白突然指着院子里的一棵结满花朵的李树吟道:“李花怒放一树白。”这句与之前几个人的诗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春日绝句》,而且在意境上都超过了前面的几位。在座的宾客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这位年仅6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出众的才华。见大伙都不住地夸耀起自己的儿子,李客别提多自豪了:诗句的第一个字还正好落在家姓上,而白字用得也极好,风格不俗。想到这里,李客灵光一闪,便当下就为儿子正式取名为李白。

虽然李白成年后诗作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但在幼年时期,李白所受的教育几乎完全是胡化的。李白刚一出生,他的舅舅便向李客建议,新生的婴儿必须接受胡人传统的“冷浸礼”。所谓“冷浸礼”是胡人部族中一种特殊的习俗,根据规定,每一个新生的男婴都必须浸泡在从特定的山中取来的冷泉水中一段时间,用以证明婴儿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是否顽强。如果婴儿能通过这艰辛的考验而安然无恙,那他便成为这族中光荣的一份子,如果婴儿因此得病或死去,则说明他不是一名合格的家族成员。

这项“冷浸礼”的建议一提出,顿时在李家掀起了一阵激烈的反对,大家都认为要把这样一个娇嫩的、刚离开母体的小生命浸泡在冰冷的山泉之中实在太过残忍,但当地的许多胡籍宾客一致认为那是一项荣耀的考验,是每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在幼年必须经历的过程。

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考虑,最后,李客终于决定让儿子接受“冷浸礼”。

当人们把幼小的李白置于冷泉中时,他仅是起初战栗了一会儿,随后便欢快地用小拳头拍打起水花儿来,同时还伴着婴儿特有的啼叫声,好像在愉快地唱着歌。这真令一旁围观的人群大开眼界,大伙更加觉得李白不是个平凡的婴儿,这个孩子,今后一定会名震四海。

“将才!真是将才之相!等他长大了,我要教他骑马射箭。”李白的舅舅竖起了大拇指赞叹着。族中许多壮丁和亲友也七嘴八舌地争相要传授他们的拿手绝活给这个不寻常的孩子,屋子里洋溢着一片和乐。李客站在一旁欣喜不已,他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心中美不自胜,于是便叫人取出自酿的美酒来款待宾客。

李白的诞生给当地带来了洋洋的喜气,人们争相传说,李家得了个不平凡的小孩,将来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将才。可谁会想到,这个从小尽显将才天赋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而且他的际遇也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平坦和顺遂。

李家族人众多,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愁没有玩伴,但他对和他年龄相仿的孩童们玩的那些游戏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于是渐渐地跟小伙伴们疏远了,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年幼的李白孤单而又寂寞,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沉思,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可是他那专注的眼神却让你感觉到,他的心智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得多。

有一次,李白在舅舅家住了几日,在新的环境里,一切都令他好奇,而最令他感到兴奋的是与舅舅们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他很想知道,在那绿野的尽头会有怎么样的天地。

李白喜欢看着胡人大口大口地喝酒吃肉,在皎洁的月光下,在熊熊的篝火旁,听他们吹奏着胡琴,在琴声的伴奏下,看他们伴着月色或歌或舞。在这里,累了就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忧愁时可以策马狂奔,愤怒时可以拔刀相向。在这片没有礼教束缚的土地上,生命可以自由地舒展,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原始气息、自然的活力与精神,在这里全然没有虚假和做作。幼小的李白对这样的生活充满向往,他希望今后都能像这里的人们一样,自由快乐地生活着。

李家虽然数代久居胡地,但他们一向以自己身上的汉族血统为傲。他们并不看重对胡人文化及血统的认同,他们更看重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归属感,而功成名就、荣归中原的心愿时时刻刻萦绕在每一位李家子孙的心中,所以,他们认为有责任了解大唐文化,并进一步地发挥这种文化。而达成这种理想,就必须熟读圣人先贤留下的书籍。

但在这远离中原的异地,大唐的文化气息微薄,圣人先贤的著述更是难觅,一般汉人家族的子弟也难有博通古今诗文的条件,多半是一家之主就自身所及的丁点记忆,教孩子认认字,念些简单诗文,如此而已。

李客虽然忙于经商,但却是个饱读诗书、学品俱佳的人。他每天不论再忙,也要拨出点时间来读书、练字,他有间宽敞的书房,里边摆满了从大唐境域搜集来的好书,不但如此,李客还从西域各地访求奇书,每得一部好书他都会欣喜不已,爱不释手。

李白出生的那一年,唐朝还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李白5岁的时候,唐中宗刚刚复位。大唐尊奉道教,而佛教同样盛行不衰,特别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佛、道二教特别注重修行,而道教更是擅长吐纳和炼丹之术。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的西域绿洲不啻为修行者的世外桃源,因此,许多高人异士为了规避凡俗,不惜跋涉千里来到塞外隐居。

李客因博识和在道教方面的雅好在当地十分有名,而他收藏的道教经典藏书更是吸引了一批高人异士。李家经常高朋满座,潜居西域的修行者、云游四海的名士,甚至获罪潜逃的罪犯等都是李客的座上宾。李客对待他们都一视同仁,亲迎至门口,并关照他们的饮食起居,为他们排解疑难。李家食客最多时曾达上百人。而这些江湖人士的重义气、讲信用、感恩图报也给了李客很多帮助。李客经营的事业庞大,已扩展至西域各地,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满足,他的最大愿望是能够返回中原。在众多门客中,李客对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中原学者最为看重,这些人不但是他闲暇时清谈的伙伴,还被延聘为教席,教导李家子侄们学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白从3岁起就被要求每天必须花几个时辰学习,他坐在书桌前,用带着乳音的稚嫩腔调念着那些他还不明其意的诗文。但那时的李白比较年幼,他不是摇头晃脑地东看西看,就是念着念着就闭着眼睛睡着了。李客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他对李白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都有规定的功课进度,没有做完就不能玩耍,甚至不许睡觉。

李客在李白的课业上严厉督促,月娃则以母亲的慈爱化解父子二人的冲突,每当李白犯错时,月娃都会替儿子求情。但倔犟的李白却从不会为了能够减少一些责罚而主动承认错误或自觉接受惩罚。

平日月娃会教李白认字,有时也会教他一些突厥的文字,在私底下,母子二人常以突厥语交谈,虽然李客曾明令禁止在家中说突厥语,但是李白还是常和母亲在暗地里以突厥语亲切地闲话家常,谈天说笑。他看得出母亲对突厥文化的钟爱,就如同父亲对中原一切事物的崇拜一样,这是合情合理而不相违背的,所以他不认为私底下以突厥语与母亲交谈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正因这一层想法的驱使,他才一再地违逆父亲的严令。

李客想尽一切办法使族中子弟多读诗书,以期今后能更深入地学习中原文化,可是他的努力并没有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令李客百思不解的是:与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和古圣先贤相比,子侄们更喜欢武艺,无论他如何地督促,都改变不了他们对骑射和嬉游的热衷,更令他不安的是,子侄们也和当地的胡人一样,开始粗声粗气地说话,大口大口地饮食……这些和胡人相同的生活习惯令李客寝食难安。最后,李客坚决提议,要带着他的族人一起返回中原。他认为家中子侄的这些变化完全是环境使然,他们生活在胡地,若要求他们不被胡化似乎是无法达成了,于是返回中原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他脑中萦绕。

唯一让李客感到欣慰的是,虽然他的儿子李白也对胡人粗犷的生活感兴趣,但他对书本也有着极高的领悟力,他渐渐地发现了儿子的聪颖和不知不觉间显露的资质。

大唐子弟的启蒙书籍大都是孔、孟等儒家学术,但是李客倾心于道家,且其教席也大都是道教中人,在这种环境下,李白5岁即能背诵“六甲”,而且他还写作一些诗文,常常引得宾客的赞赏。

一日清晨,李客与数位宾客在大厅商议要事,李白下了早课来到厅堂向父亲及诸位叔伯请安。

“爹!昨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我在书房里温习功课,这时您进来了,出了一道题目给我,要我作一首诗,于是我就展纸研磨,在我正要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你来猜猜发生了什么?”

“好孩子,你不说爹爹怎么会知道呢。”

“爹!当我正要落笔写字的时候,发现我的笔头上的狼毫竟然生出了一朵美丽的花。爹爹,你说神不神奇!”李白开心地说道。

“笔头上生花?确是很奇怪的事!”李客带着微笑沉吟着。

这时,席间的一位门客说道:“我看小少爷一脸灵气,将来必定是栋梁之才,他昨夜所梦妙笔生花应是一个好兆头啊。”这位门客说完,其他宾客也都频频点头,认为所梦定是祥瑞之兆。

“小犬资质平平,在下并不求他扬名立万,只要日后不是胸无点墨,能做个通达事理的有识之士就好了,这还得有劳各位多多地教导啊!”李客谦虚地回应着众人的赞美,但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李白旺盛的生命力从小就显露无遗,在他只有六七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壮得像个十来岁的孩童,他说话声音洪亮,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兴趣广泛,举凡书法、骑射、器乐、棋艺等,样样都有涉猎,只要他想弄懂的事情,没有不被攻克的。随着心智的增长,他阅读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李白10岁时学习《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中的字句他都能深入理解,甚至还过目不忘。

儿子的特殊与不凡早已被李客深深察觉,他相信儿子一定是当世难得的才俊,他把李白视为家中的瑰宝,只要一有闲暇,即亲自教他诗书文章,为他讲解个中义理,剖析精要之处,并责令李白一一记诵。

李白似乎并不以此为苦,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只要稍用心思便能熟记常人以为难懂的文章,而这往往又能换得父亲的夸赞和奖励,何乐而不为呢!父亲的循循善诱和殷殷教诲使李白童年时期在辞赋方面扎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他日后在诗文上的成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虽然李白的天赋资质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但在胡地,人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他们是以孔武有力、骑射过人、身捷体健等作为尊重一个人的标准,所以大多数胡人并未向他投去赞羡的目光。在家族中,他的才华倒是受到了不少优待,父亲常会在家人面前赞赏他,要家中的小辈以他为榜样,叔伯辈们常以他为模范,教育家中的子女要向李白学习。即使他在生活细节上有些小过失,父亲也特别宽容,亲朋好友都对他另眼看待。有宾客造访李家时,李客总要召唤他出来给大家瞧瞧,并会出些难题来考考他,而李白没有一次令父亲在众人面前失望,每次看到父亲因为自己展露的才华而在亲友面前得意地放声大笑,他都很为自己感到骄傲。

李白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听父亲为他讲起他的出生是如何的传奇,加上他自知资质过人,又受到了如此多的赞誉,李白小小年纪便已一身傲气了。他也自认自己是个天才,是人中龙凤,他相信自己必能不辱父亲的训诫,扬名立万,光耀门楣。

也许当时的李白还不太清楚何为扬名立万,如何光耀门楣,他只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做大事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他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只要事事强于他人、优于他人,便有机会出人头地。对于一个年幼的孩童来说,这些思想实在是一份很沉重的负担,但这个重担对于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而言,似乎也是应该的、必要的。有着这股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力量来砥砺他、鞭策他,他才能完全地发挥出他的才能,这样才不负上天对他的恩赐。

但李白早熟的心思常令他思索很多问题,他时常自问:饱读诗书、博晓义理,这些就是大事了吗?即能成就所谓的大事业了吗?

这一时期的李白不仅满腹诗书,还很擅长骑射,他喜欢在落日余晖中独自驰骋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在李白看来,迎风追赶落日是种美妙的享受,他可以放下一切烦恼和疑问自由地在天地间飞驰。

一日傍晚时分,他又跟往常一样迎风纵马奔驰,之后,他跳下马来,四肢伸展地躺在青草地上,仰望着被夕阳染红的天边,嗅着混杂着泥土的淡淡青草味,在苍茫的天地间,李白心灵深处忽然一阵激荡,他想到在整个宇宙之中,人只不过是一粒微尘,终必为时空所吞没。生命也是如此地短促,如此地卑微,而大部分的人们却还在这世间作无谓地追逐和浪费,这是多么可悲的的一件事啊!他不愿做个浪费生命、虚掷光阴的凡人,他希望像《庄子》中的那只鹏鸟一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所谓的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就是做只鹏鸟的感觉吧!

这么想着,想着,不觉天色已渐昏暗,李白起身一跃上马,又再回首看一眼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他默默地向原野道了声晚安,便拉紧缰绳奔驰回家。此时离去的李白与刚刚来时的那个李白,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文武全才

李客对李白的期望很高,对他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李白熟读先贤的著述,参悟圣贤遗训,而且还要求李白做一个强者、勇者。李客外出经商或打猎时常常带着李白同行,他要李白亲身体验现实社会残酷的一面,让李白好好地学习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生存之道。

李客也告诫儿子:武力并非唯一能获得生存的手段,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受到别人的尊重,还必须要有超凡的智慧及一颗仁爱之心,这样才能真正慑服他人。他也常讲述一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张良、鲁仲连、谢安等,说明一个人要名留青史、永垂不朽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

从小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使少年李白对于那些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十分崇敬,对他们的成就也十分向往,李白尤其仰慕鲁仲连,为他的智谋和那种为了大义而置生死于度外的胸怀所感染。

“总有一天,我要成为一个像鲁仲连那样伟大的人……不,是比鲁仲连更勇敢更伟大的人!”尚未成熟的李白心中充满了缤纷的英雄梦。

李白在10岁时已读尽诸子百家,阅历颇丰,所以心智成熟得较早。他从书中得知:碎叶只是属于西域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在河西走廊的另一端有着一片广阔无边、金黄肥沃的土地,千年文化在那里孕育、生根、茁壮、富庶……每思及那块金黄色的美丽国度,李白就如痴如醉,心中雀跃不已,恨不得立刻能纵马奔回中原,驰骋神州。

对于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虽然粗陋,但对于李白来说,自己终归生于斯、长于斯,一种血脉相连的根把他与这里的一切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明白,终有一日要离开这里,振翅南飞,因为一只羽翼丰满的大鹏鸟必须要有一个更宽广的空间来任它翱翔。

公元714年,唐玄宗派薛讷、郭知运进攻吐蕃。次年,又派张嵩统兵进击龟兹,西进数千里,一连攻下百余座城池。大唐帝国声威远播西域各邦,各国纷纷派使节请降,且年年进贡。

自此,西域与中原间的交通更加便利,货物往来频繁,商贾更是络绎不绝,他们由内地运送丝绸、茶叶、工艺品等到西域,再由西域将皮货、瓜果、香料等物运回中原。双方都获利颇丰,来往于河西走廊的商人不绝于途。

李客更把握住这个绝佳的时机来拓展他的事业,他组建了一支商队由西域各地运送大批货物至中原销售,然后再从中原运回丝、茶、盐等物品,经河西走廊,越过天山南北,到达葱岭以外;或由敦煌出玉门关,沿南北山麓到达西域诸国。李客在条支、碎叶一带转卖货物,由于他讲诚信,又价钱公道,没过多久便家财倍增。

这时候,早年与李客祖辈同来西域的其他家族中渐渐地已有人迁回中原定居,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李客与家人商议:“我们不久即可回中原去了!大家可想与我一道回去?”家人们听了李客的提议后纷纷响应,虽然在胡地生活得富足自在,但大家还是心恋故土的,李客更是难掩内心的激动,一想到要回到中原,他眼中满含着喜悦的泪水,双手紧握,仍止不住内心的颤抖。

李客的祖籍本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但他并不打算返回故里,于是他选定了四川广汉为迁居地。

公元715年初春,李家开始动身返回中原。一切准备就绪,数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开出了他们居住了多年的地方。虽然大家头天夜里整夜都兴奋得无法入睡,可是情绪似乎还是那么高涨,全家人一个个抖擞振奋,一路上都洋溢着欢歌笑语。在欢乐的人群中,唯独月娃若有所思,想到要离开这片故土,与父兄分离,今生也许很难再见,月娃不禁心中一酸,但想到自己丈夫夙愿将偿,儿子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月娃心中又不觉地开朗了许多。

广汉位于四川北部,濒临涪江,是陇南入川的要道,古代为益州的一部分。唐代时,益州与扬州是全国盐、铁的两大转运中心,而广汉正是益州的盐、铁北销陕、甘、西域的重要通道。

李白随着家人在广汉城南边的青莲乡定居下来,直到24岁,他一直生活在四川,以至后来他的诗文里时时把四川当做故乡。

定居广汉后,李客成了当地的盐商。在唐朝,盐、铁是属于官方专卖的,在官方专卖的制度下,也允许少数的盐商经营盐运,这些官方所许可的盐商因为独占巨额利润,能够日进万金,富甲天下。李客之所以选择广汉为迁居地,想必这也是重要原因吧。

李客举家迁居广汉时,李白的兄长多半已弱冠,大都能够帮着家族经营事业,而李客的事业也在众子侄的帮助下蒸蒸日上。虽然如此,但李客并不满足,他以经商起家,但仍然摆脱不掉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世俗观念,而且李家的祖先也是书香门第,因此,李客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仍旧和自己一样,做个无法获得社会认可的商贾。他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李白的身上,鼓励他读书上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

李白初到广汉时还很不习惯。中原究竟不同于西域胡地,这里很难找到像西域那样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可供他迎风策马,这是最令他难以忍受的。但中原也有吸引他的地方,这里人才济济,丝竹声、读书声处处可闻,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们仪态万千,这里的人多重礼义、讲孝悌,称得上是“礼仪之邦”。

李客到了中原后,依旧喜欢交朋识友,李家与在西域一样,经常高朋满座,其中当然有许多见识广博且阅历丰富的文人雅士,他们相聚不外乎吟风弄月、互相唱和。李白也时常参与其中,并且在他们的启发和教导下,诗文方面的才艺突飞猛进。

李白在四川度过的少年时代几乎没有受过儒家的传统教育,李白15岁的时候,他诗作方面的才华开始逐渐展现。李白对经、史、诸子以外的奇书异籍,都一一涉猎,其中包括文学、奇书和百家杂学。李白时常与父亲的朋友互相应和诗文,每每都有佳句奇文令在座的宾客震惊不已。

这一期间,李白曾作过一首《明堂赋》,他认为自己的生花妙笔已经可以同司马相如一论高下了,周围的人都觉得他狂傲至极,但同时也十分倾慕他的才华。

对于李白来说,涉猎最多的还要数道家典籍。那虚无缥缈的仙山、乘鹤来去的仙人,以及淡泊的人生观,这些都增加了道教在李白心目中的浪漫色彩。他努力修炼着道士侠义那种狂傲豪迈的性格,渴望着也能同他们一样,隐居仙山或浪迹天涯。少年时代的李白就这样做着逍遥、远离一切尘嚣的神仙梦,如他在诗文中所述: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感兴其五》

开元初年正是唐王朝倾全力以武功向外扩展的时期,一向崇尚风雅文学的唐朝君王在力倡文学的同时也开始提倡武功。尚武的风气逐渐流行开来,除了靠读书取得功名外,也有人以超拔的武艺和胆识而获取高官厚禄。而四川一带在唐代并未完全开发,有些地区仍然丛林密布极端僻野,所以这里自古以来便龙蛇混杂、卧虎藏龙,许多剑士高手、奇人异士都蛰居于此,他们精修术数,不干预世事。

李白自幼崇拜英雄豪客,迁居蜀地之后,他常与这类隐居林野间的龙虎之士来往,谈论武道,亲密得称兄道弟。虽然李白的体格高大、壮硕,有一副天生的好骨架,自幼又学习过剑术,但由于没有高人指点,他的功夫一直无法精进,一旦与这些高士相较,便立即显现出自己剑术的拙劣,一向自傲的李白如何能忍受这种侮辱!于是他开始苦练剑术,并决心要做一名出类拔萃的剑士。

李客见爱儿对剑术十分感兴趣,立即重金礼聘了一位武艺高超的剑士来教李白剑术。李白资质聪慧,加上毅力过人,除了充分领悟剑士所传授的功夫,他还常常亲自登门拜访那些剑术高手,向他们讨教、学习。不消半年,他的剑术已能和他师父相较了,成为广汉一带颇有名气的少年剑客。

李白由于自小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极仰慕道士的生活,他常四处寻访隐居于高山深谷中的异士。

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彰明县北三五十里处,是岷山的主峰。戴天山景致秀美,晨昏时山总是弥漫着雾气,缥缈出尘,仿佛人间仙境。有一次,他寻访一位戴天山的道士,却偏巧这位道士不在。虽然寻访不遇,但山中的景致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长满了松竹,还有条澄澈的小溪潺潺流淌在山间,溪边长满了无数带有点点胭脂色、凝着露水的桃枝,野禽驯鹿不时出没于山间的茅舍。这里的一切都令他流连忘返,真有如置身仙境般。为此,他还作了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可看做是李白少年时期的代表作。后来他听闻著名隐士赵蕤也隐居于戴天山时,十分兴奋,当即央求父亲送他去赵蕤那里求教。见儿子有此求知上进的心,李客十分高兴,随即请一位朋友带着他的一封信函,前往拜访赵蕤,请求他收李白为徒。

数日后,李客的朋友来信说道:“赵先生答应了,请李公子即刻上山。”

虽然李白在广汉这里读书、习剑,但故乡的寂寞毕竟留不住这位雄心勃勃的少年。17岁的李白要离开父母了。李白这次上山并非为了修仙学道,而是去读书。在李白整好行装,与家人道别之际,李客从书房中取出了一件覆盖着丝绒的东西,交给了李白。

“儿啊,爹知道这几年来,你一直想有一把好剑,如今你手上握着的这把剑就是上好的。”

李白听了大喜,立即拜谢了父亲,取出裹在丝绒里的宝剑,只见这把剑做工十分精良,剑柄和剑鞘都精雕细琢,比当时唐代的普通剑具稍长一些,而剑柄也稍宽,李白的一双大手刚好可以稳稳地握住。

他缓缓地将宝剑抽出,剑身寒光四射,一看便知是世间罕有的珍品。

“爹!这真是把好剑,您是从哪里得来的?”李白急切地问道,语气中难掩喜悦之情。

“这是我特地找来的一位很有名望的铸剑师,花了三年的工夫才得以完成的。它锋利无比,至少在整个广汉是找不到第二把了。儿啊,习武的主要目的只在健身、防卫,而不是用来逞强斗狠,为非作歹,你要切记!”

“爹!孩儿知道,若非行侠仗义,则此剑必不施及于人。”李白一脸神圣地对父亲盟誓。

李白之所以喜爱剑术,也是因为剑道代表了一种侠义的浪漫气息,这种浪漫气息使李白产生了“行侠仗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李白将这把剑取名为“日月剑”,将它奉若神物,甚至还曾作诗来咏诵它。

就这样,李白腰系宝剑,昂首阔步地离家向戴天山去了。李白来到山顶,见一位长者立于屋前,李白被这位长者仙风道骨的气度震慑住了,于是连忙迎上前去问候:“李白在此问候高士,敢问高士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那人没有答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李白打量,然后微笑着点头。李白不明所以,正要再次开口发问,只听那人突兀地说道:“你来此是何目的,还不快拜师。”

李白一下子愣住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这位难道就是我想要投拜的赵蕤?只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纵横家,却不想竟是如此神仙一般的人物,想到此处,仿佛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牵引着他,李白没有丝毫的怠慢,当即俯身叩拜:“弟子李白,谨受师教!”

“那你就速速整理行装,跟随老夫去吧!”那人捻须微笑着说道。

这位怪异的长者果真是当时有名的高士——赵蕤。

赵蕤此时已年逾六旬,但他乐观旷达,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因此面目红润,须发乌黑,看起来不过50岁的样子。赵蕤因绝技和神机妙算名闻天下,但大多数人都是只知其名而未见其人,有许多慕名已久的达官贵人愿意抛弃一切追随他,但都难以如愿。一天,赵蕤听友人说有位富商家的公子对他的才华慕名已久,想拜他为师。

本来赵蕤对这种出身富贵之家的孩子并不感兴趣,但听友人将这位小公子夸耀得如天神下凡一般,于是便同意让其上山来,一来可以看看他是否诚心拜师,二来自己可以亲自相看这位公子的资质。相见之下,赵蕤发现李白的骨骼和面相甚是奇秀,于是当即决定收他为徒。李白自此以后即追随赵蕤隐居于岷山之阳。

李白天资聪慧过人,后天若能加以琢磨和淬炼必能成就大业,这是李白自己和任何与李白有过交往的人都确信的,唯有赵蕤看得清楚,这位年轻人在成名的过程当中,必得经历许多的苦难、打击和折磨。赵蕤爱才心切,他决定助李白克服劫数,指引他一条成仙达道的快捷方式,他相信只要李白按他指引的方向走下去,自可不必经历那些磨难。

奇绝名士大都有些雅癖,而这位纵横家的雅癖之一就是惜字如金。每次谈说都是点到为止,能用三五字交代的,他绝不会多加一个字。李白与他对话时,他往往只是以几个字带过,常令李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李白若是继续追问,赵蕤总是三缄其口,于是李白就得花个把时辰来领悟这句话,但解悟之后,会发觉赵蕤真的是字字珠玑、句句皆至理名言。

赵蕤精于剑术,不但亲自授予李白剑术秘诀,还将剑道与宇宙自然融合为一的道理解释给他听。

“习剑的主要目的为何?”赵蕤问道。

“行侠仗义,惩奸除恶。”李白恭谨地回答。

“‘行侠仗义’之类的借口只能使剑道之术染上世俗的色彩,真正的剑道是把天、剑、人合而为一的境界,如果你能真正领会到我的意思,那你身上是否有剑就并不重要,即使无剑,你也依旧能处处感受到剑锋的锐利和光芒,同时也能同样地让人感受到你身上的剑气。而我们这里所谓的剑气,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霸气、杀气,而是蕴涵内在的一股正义凛然之气。这不仅仅指剑道,也可以扩及诗作文章。”

在赵蕤的精辟解说下,李白开始领会剑道的高深境界,更将它用之于诗赋、练字方面。

如今,剑之于李白真的是变成了纯然的心灵之物,它的功用已经转化成与诗、书、琴、画一样,成为提升他的心灵境界的方式。

赵蕤的另一雅好就是与山中的鸟禽对话。他常独自悠坐于山顶空旷处,忽而引吭长啸,忽而喃喃低吟,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成群的鸟禽被吸引过来,或盘旋于他的头顶,或在他身边啾啾鸣叫。而赵蕤则一面说着一些难以听懂的言语,一面从带在身边的一个大袋子中取出谷粒,向四周散撒,让鸟禽啄食。这样一阵子消磨后他才从容起身,缓步下山。

赵蕤在他住处附近的草庐中饲养了成百上千只的珍禽,它们种类各异,羽毛色彩鲜艳夺目,且饶富灵性,呼啸即来,就掌取食,毫不畏惧人类。赵蕤每日都要亲自喂养它们,而当他云游四方的时候,喂饲这些鸟禽的任务便落在李白和他的师兄吴指南身上。李白也深爱这些鸟禽,他常把自己置身于鸟林中,聆听它们的啁啾,静观它们的姿态,甚至还从中悟出一些文学上的感悟。

在戴天山学艺期间,李白每日面对着青山翠谷、浮云飞瀑,胸臆中原有的那股郁结闭塞之气骤然间都消散无踪了,而山下的那片尘嚣似乎也远在千里之外了。从前那个狂傲不羁的少年之心正渐渐变得清澈平静,他几乎可以察觉到自己的改变。

怀拥着一片宁静,李白除了读书练剑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抛掷在漫无目的的冥想上。他可以在一棵苍劲的老松下静坐一两个时辰,或张目凝望、或闭目沉思,陶然忘怀!

在彰明县北,另有一座小匡山,传说,每到深夜,在小匡山的半山腰总会出现一道亮光,就像一盏灯,所以又叫做点灯山。心血来潮时,李白会不辞辛苦跋涉至小匡山,然后在山上小住几日。虽说这两座山上的景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李白可以在跋涉途中应和着鸟叫虫鸣浅唱低吟,这实在是一件与平日所为截然不同的事,他将这种跋涉视之为能够活跃身心的踏青。所以每在戴天山待上一月或半月,他总要抽时间前往小匡山一趟。

除了练剑、沉思和踏青外,这一时期,李白也尝试地作了不少诗文,由于心境渐趋于平静无为,所以他此时的诗作都偏好宁淡清雅的风格。每当读到陈子昂、陶渊明等这类真情流露、清新不假雕饰而又深刻的诗文时,他才能心领神会地告诉自己:“我要的就是这种可以与天地万物同在的作品啊!”

他素来不喜欢那些浓艳、夸张又虚华造作的辞藻,他更喜欢现在这份闲云野鹤的恬淡。李白觉得继陈子昂之后,以复古的方式革新文风的重任,在当下只有他能担当。而事实上,李白也的确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命遗志,他将几百年来加之于诗歌之上的那些繁琐的形式、规律击得粉碎,并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扫荡得干干净净,完成了陈子昂诗歌革命的功业。

李白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创造了艺术上雄奇不羁的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形成明朗透彻的个性。也是个性使然,李白作起诗来不屑于雕琢细微与严谨地安排对偶,他善于运用大刀阔斧、变化莫测的手法来抒写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于是他总能突破前人的窠臼,一篇篇俊逸舒畅的诗作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清新出炉。他的思想就如同草原上驰骋的骏马,恣意奔放,他具有天马行空的创想,毫无半点矫揉气息。无论是长诗或者短诗,都是他情意率真的流露,因此他作诗毫不费力,信手拈来。

李白在戴天山隐居苦读了三年,这期间他才气渐露,名气渐扬,获得了无数人的赞赏。从小就非常自负的他此时更是信心倍增、雄心勃勃。

可是这种宁静的深山生活却被一群庸俗的官吏搅扰了。当地人盛传赵蕤、李白等人通晓鸟语,道行高深,且能呼风唤雨,支使山中鸟兽。辖区的太守听闻有这样的异人,即不辞长途跋涉之苦,亲自造访,并企图说服他们下山做自己的门客,以期日后为自己所用。

赵蕤一口回拒,要两位弟子送客。太守怏怏不快地离去后,赵蕤将两名弟子召至面前,对他们言道:“你们尚且年轻有为,俗缘未了,应该下山去游历名山大川,增广见识。”

“老师,您随我们一同去吧!弟子愿一生追随老师。”李白不舍地说道。

赵蕤听后叹口气说道:“老夫年事已高,实宜静观修炼,宁静以度余年。而今众人对我颇多传言,唯恐凡人再扰及安宁,所以我决定另觅他处。而两位贤徒俱人中才俊,老夫甚是欣爱,希望日后有缘,再叙师徒之谊。”

就这样,赵蕤封庐下山,开始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李白不忍就此离开,想继续留在此地学习,心中想着,也许老师不几日后还会回来呢。但此时,李白的母亲病重,而父亲也渐渐老迈,他们日日殷切地盼着李白归来。一封封的家信敦促着李白归家,使李白实在无法再安心读书,而且离家三年,他也十分惦念家中父母,于是便整理好行装,偕同吴指南同回广汉家中去了。

月娃身体时好时坏,大夫说是心中之气抑郁不展所致。这也难怪,月娃远离了故土亲人,自从李白离家以后,她又思子心切,再加上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终于病倒了。

李白挂念母亲,日夜兼程地赶路。回到家中,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去探望病中的母亲。母子见面,不免感怀。月娃看见离开了自己三年的爱子如今已经长得英挺健硕,举手投足间流露着一股豪迈不羁的男子气概,高兴激动之余,月娃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

在戴天山苦读了三年,李白学识益加渊博,文才大进,而辩才也增进不少。他的话语总能深深地吸引着众人。自李白回到家后,李家人都发现了李白的变化,于是长辈称赞李白的长进,同辈羡慕李白的学识和气度。

李客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如此的出众,心中高兴不已,为人父母者还有什么比这更欣慰的呢?

李白也深知自己确有超越常人的不同之处,而他也丝毫不做掩饰,久而久之,便有一股慑人的傲气流露于他清秀的眉宇间。

与爱子的重逢冲淡了月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病情也一日日好转起来。而李白在山中生活的这段时间早已习惯了竹篱茅舍中的粗茶淡饭,虽然他只离开了三年,但自小便习惯了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如今却令李白感到非常不自在。李白觉得一个弱冠之龄的大男人,整日待在家中,锐气都要给消磨光了。所以在家中待了几个月后,李白见母亲的身体已然痊愈,便向父亲提出出外游历的想法,他很想去感受下这个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

李客看得出来,西域和蜀地都无法牵住儿子的脚步,李白是一只大鹏,他终归要展翅高飞的。于是李客不顾月娃的反对,答应了李白的要求。李客明白,李白自小受了太多的赞赏和称颂,他太骄傲、太自负了,这会有碍他未来的发展。也许出去闯荡闯荡,见识下世面,他能谦和内敛些吧!

铁杵成针

公元720年春天,李白再次拜别了父母家人,一袭青衫、一把宝剑、一个包袱,同时怀揣着满腔的热诚和远大抱负,动身前往蜀中游历。游历途中,李白听闻峨眉山中有许多志行高洁、学问渊博的高僧隐居修道,于是李白决定去佛教圣地峨眉山寻访高人。

作为像李白这样年轻气盛,又充满自信、自傲和理想的青年,最崇拜的就是这类隐居的高人了。李白明白自己虽然才气纵横、天资聪颖,但若要达到超凡的境界,则还有着一段漫长的路途要走,因此他非常渴望获得高人的指点,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为了这个目的,他便前往峨眉山访求名师高士。途中路经成都,成都是蜀中省府,城中山明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李白自幼生长于西域胡地,迁居中原后又寓居于偏僻的广汉地区,期间他又于戴天山隐居求学数年,哪里见过像这样繁华的都市景象!

他一入成都,但见宽敞的青石板大道挺直地向前延伸着,道路两旁是拔地而起的雕梁画栋,家家金窗绣户,户户珠帘悬钩,路上行人熙攘不绝,一幅太平盛世下的街景画卷尽收眼底。如今,李白也行于这幅画中,不禁惊喜交加,流连忘返。

李白的足迹踏遍了成都及近郊大大小小的名胜。他目不暇接地游赏着这里的一切,贪婪地啜饮着蜀中文化的点点滴滴,处处都令他惊异、令他赞赏,尤其是成都南郊的摩诃池,更是使他流连徘徊,不忍离去。在摩诃池上有座散花楼,景致迷人,李白常登临此楼,且曾题《登锦城散花楼》诗于其上: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由于家中富裕,所以李白出手大方,挥金如土,若遇着急困之人,则散金救济,再加上他洒脱不羁的个性,时日一久,竟然颇富义名。即便是在这个陌生的、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不到数日,即广结各方好友。

轻歌曼舞、低吟浅唱,这些新奇的感觉和诱惑足以令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沉迷其中。如今骤然置身其中的李白似乎已经全然忘记了此行峨眉求道的目的了。

这时盛传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行将路过成都。平常备受赞美而自大狂傲的李白得知这消息后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他崭露头角、施展抱负的绝佳机会,于是精挑细选了几篇平日最得意的诗文,打算在苏颋上任的途中投刺拜见。虽然这是极唐突冒昧的举动,但当时年轻气盛的李白却以为,当今朝廷的博学之士苏颋必是一个爱才的学者,他的自荐举动定会受到赏识,就此平步青云也未可知。少年时期的李白已经有了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为自己设定了一种特殊的步入仕途的方式,即以布衣直抵卿相,匡扶济世,然后功成身退。

果然,李白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苏颋,也呈上了自己精心选作的诗文,并应苏颋的要求,当场作赋一首。苏颋看了李白的诗文后,当即设宴,亲自款待他,并把他介绍给群僚:“这位李公子天生资质超拔,他的文章清新秀丽,颇具神韵,下笔不休,虽在风格和功力上未臻成熟,但已可见大家的风范了,若能再在博学深究方面多下工夫,有朝一日,必能如司马相如般名留青史。”

能得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文士对后辈作如是评价,换做旁人,一定如获至宝,受宠若惊,但李白似乎并不满意,甚至还深感沮丧。原来,李白满心希望得到苏颋对自己文章和卓然不群的才华的全然肯定和叹服,而不是那种美中不足、尚有残缺的称道。想想,一个自认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又桀傲不驯的年轻才子,竟被批评说还得在学问研究上多下工夫,这对李白而言,是多么难堪的一件事啊!他如何能忍受这种褒扬中带有贬低的评价呢?

生平首次尝到了挫败的滋味,李白当日便向苏颋拜谢辞别。回到客店后的李白独自凭栏对月思索了良久,他开始对自己的才华产生了怀疑。最后,他终于明白,所谓天生的聪慧,并不足以成就一个人,要成为天才,还需借助后天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行。想通之后,李白收拾起被严重刺伤的高傲心灵,结束了慵懒散漫、吟风弄月的市井生活,整装径往峨眉山去了。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这首《登峨眉山》是李白在登览峨眉山的途中所作。李白到了峨眉后,很是喜欢这块地方,在这里,他见到了几位真正的高僧,这些世外高人在学问和道行上的修养使李白自叹弗如,由此,他对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惭愧不已,每一想及过去自己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样子便不禁汗颜。此时,他感悟到自己还有着太多不足需要通过虚心学习来弥补。于是他决定留在这块净土潜心读书、悟道,不学成则绝不下山返家。

在这里,他每天和高僧谈佛,和道士讲道,闭门潜居研习诗作,兴致好时更是挥剑起舞,直到累得汗水淋漓,便纵身跃入溪中,在清澈冷冽的山泉中荡涤身心,思省着平日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洗尽一身的俗尘和杂念。

在峨眉山的这一段时日,李白除了要读书作诗、练字习琴、谈佛讲道外,还常常接待一些朋友,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对于这种闲逸又充实的生活李白似乎也很满意。

峨眉山的高僧中不乏弹唱吟和的能手,而在这个静谧安详的深谷中,若能轻抚着琴瑟,和着风声松语、鸟叫虫鸣轻吟浅唱,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享受。李白每见人沉醉于其中,心中便生出万分的羡慕,于是在欣赏之余,李白也开始向人讨教琴艺,以他的聪慧和努力,不久便能青出于蓝了。

当时,峨眉山一位年轻的和尚拥有一把名琴,叫做绿绮琴,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里,李白欣赏到了这位年轻和尚弄琴轻唱的情景,他永远也忘不了和尚手抚绿绮时,脸上那股悠然自适、无欲无念的表情,以及那如淙淙流水般的悠扬琴声,真可谓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数日后,李白独自前往拜访这位年轻的和尚,恳请他为自己弹奏一曲。和尚知来者即是李白,当下欣然同意,但他同时要求李白赐予他一首诗。被人索要诗作,这在刚刚成就名气的李白看来是何等荣耀,于是二人惺惺相惜,彼此陶醉其中。在悠扬的琴声中,李白一挥而就,写下一首《听蜀僧濬弹琴》,自此绿绮琴名扬天下: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这时已练得一手好字,笔笔奔逸豪放、字字神韵天成。李白听琴时即兴写就了一首诗后,他的诗文墨迹便在僧侣道士之间流传开来,且名气日盛,只要一提李白,住在峨眉山和象耳山附近的人就都知道是那位能写一手好诗好字,更舞得一手好剑,且豪放洒脱的年轻人。

李白在山中待了一段时日,虽然山上一切尽如人意,且秀美异常,不过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松一木都只是心灵上的一种寄托与慰藉,李白还是凡俗中人,他开始想念起远在广汉的父母家人和成都市井的灯红酒绿来,山下的一切都吸引着他,令他牵挂,于是他决定下山。虽然他的学业尚未达到令自己满意的地步,但李白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整好行装,辞别了山中的友人,动身下山,兴冲冲地再次投入万丈红尘之中了。

李白归心似箭,脚步轻快,本来得两天的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李白行至傍晚,竟已来到山脚下了。见已经赶了这么长一段路,李白也觉得有些累了,他随便找了块平坦的草地坐下来,取出水和干粮。稍事歇息后,李白发现不远处的小溪旁,有位老妪正拿着根铁杵在一块大岩石上磨着,单调而反复的动作却勾起了李白的好奇心,于是李白走上前去,想要探个究竟:

“老婆婆,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哦,年轻人!我是想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老婆婆微笑着说道。

“绣花针?您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用来刺绣和缝补衣物的那种绣花针?这怎么可能呢?”李白十分惊讶,他觉得眼前的这位老婆婆一定是糊涂了。

“这是需要费很大的工夫,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两年,但总有一天会完成的,凡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更何况只是把铁杵磨成绣花针呢!”老妪说完又自顾自地磨起来。

李白愣愣地站在一旁,他想到:一位村野老妪都有要将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决心和毅力,而我却……想到这里,李白不禁羞愧难当,随即反身朝山上的小径走去。经过了彻底的反省,他决心要改变自己,想要不辜负自己的那份天赋,名留青史,还得痛下一番工夫才行啊!

再度折返山上的李白,在读书习作上更加用心了,倒是剑练得较少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经常流连青山绿水,他觉得这些都是奢侈的享受,时光的脚步是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他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充实自己。

李白意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他更加频繁地与高人异士往来,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李白也渐渐变得谦和含蓄了。他勤读诗书,并且深受诗书的影响,对存于天地间的仙境产生无限的向往,加上他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人、物,都使他认定仙境是存在的。

信仰宗教往往容易造成一种狂热,那时道教正盛行,人们一窝蜂地兴建道观,信奉道教。而当时的唐朝也正值国运兴隆、人民富足、国泰民安的时代,许多达官显贵过腻了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开始对长生不死、青春永驻等道家的神话向往不已。于是许多人舍弃了尘世间的高贵身份和锦衣玉食的生活,宁愿追随高人异士去寻求得以永生的方法。这时的唐王朝,上至君王贵胄,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仙道思想。

生来就带着几分仙骨的李白自然也对此沉迷不已,他常和峨眉山上的那些方外之人谈佛论道,而每每会悦服于他们玄奥的语言境界和飘逸高洁的谈吐举止。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似乎都是不属于凡世的。李白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远离尘嚣,完全是由于他们的信仰所致。望着峨眉山头来去间瞬息万变的山岚,李白心头翻涌着一股似悠扬、似惆怅的宗教浪漫情操。

李白更经常想起影响他至深的父亲,李客对道家经典接触甚多,而且常到各寺观中施舍钱财,甚至还曾经有过出家修行的念头,或许人在经历了尘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富贵风流之后,终究也会希望在信仰上找寻心灵的慰藉与依托吧!

在佛、道两者之中,李白似乎更倾心于道家,道家思想给予他很深的影响,他想过闲适清静的生活,一直向往那飘逸自如、来去无踪的仙人游侠。也许道家较接近李白那种放荡不羁的气质吧!所以李白作了许多追求游仙、辟谷炼丹的诗章,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除了想要扬名于世以外的另一心愿: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如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古风四十一》

在峨眉山又待了一段时间后,离家许久的李白日夜牵挂起父母双亲来。于是他辞别山中的友人,匆匆返回了广汉。李白返家后数日,月娃便病逝了,月娃很欣喜地见着了阔别数载的儿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经历了与亲人的分别后,李白似乎更加成熟了。当年的自负和侠义之风仿佛又重新回到李白的身上,但这种自负中又略带谦和,而侠风中也不再有狂傲,李白已成为一位真正的令人心仪的侠者。

周游四海

办完母亲的丧事后,家中又恢复了常态,李白决定再度辞亲远游。虽然自知现在提这件事不太合适,但李白最终还是开口向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提出远游的计划。这一次,李客没有像之前那样毫不犹豫地支持儿子,他闭口不言,一脸茫然地看着儿子,接着欲语还休地牵动了下嘴角,默默地对李白扬了扬手。这一年,李白24岁。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诗写出了李白的政治抱负和他此次远游的目的,可见李白离乡之际,心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又有着入世之心高于一切的理想,李白在矛盾的心情下写就了这首《别匡山》之后,仗剑东行。

李白与师兄吴指南首先到峨眉去拜访老友,但未作久留,随即离开。临行前,他作了一首《峨眉山月歌》,自此他再没回到这风景如画、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离开了峨眉山,他们先到三峡,住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的西山上,后人为了纪念李白,把这座小山丘称为太白岩,还在上边修筑了一座太白祠堂。

李白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十分心仪这里的秀丽景色。如果是几年前,他也许会在这儿住上五年、十年,但此时,李白的心境大不一样了,他感到自己可以利用的大好岁月有限,于是他在夔州待了十多个月,整理了一下心绪,便又继续前进。

出川之后,李白沿着长江东下到了荆门、江陆一带,这时一路与李白同行的吴指南突然身染恶疾,最后竟病逝于洞庭湖。李白伤心得伏尸恸哭。他本想把吴指南好好安葬,无奈此时旅费已所剩不多,实在无力为其殡葬,李白只好准备就地安葬。当晚,李白守在师兄的尸首旁,直到后半夜,疲累交加的李白困极了,便在离尸体不远的一棵树下打坐,闭目养神,突然四周起了一阵腥风,吹得草木刷刷作响,李白睁开眼,愕然看见一只老虎正睁着眼睛,站在约摸十尺远的地方,注视着吴指南的尸身。李白毫不犹疑地拿起日月剑奔至吴指南尸身旁,执剑与饿虎对立而站着,也许是李白的剑道中藏有一股慑人的气势,僵持了数分钟,那只垂涎的饿虎竟然摇着尾巴走开了。翌日,李白匆匆地在洞庭湖滨掩埋了吴指南。

旅途中遇着了这种事,自然游兴大减,于是李白直下金陵。李客事业庞大,在长江沿岸大城镇都设有店铺,而李白的一位同族兄弟也居于金陵,掌管金陵一带的事业。李白投奔了金陵的亲友,在金陵住了一阵子。对于死去的吴指南,李白仍念念不忘,对于不能妥善办好师兄的丧事更是颇感不安,于是在他从同族兄弟那里得到了钱财资助后,立即回到洞庭湖滨,掘开那个临时简陋的墓穴,将吴指南的尸身重新仔细打点好,携往湖北,于鄂城择地安葬。吴指南的后事都料理妥当之后,李白才恻然离去。

离开鄂城后,孤身一人的李白出三峡到江陵,在江陵结识了司马承祯,司马承祯称颂李白为“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能够被这样一位道教宗师赞扬,李白自然是雀跃兴奋,因此写了《大鹏遇稀有鸟赋》(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大鹏鸟,又以稀有鸟喻司马承祯。

在荆州、江陵待了一阵子后,李白即继续沿江东下,最后到了会稽剡中。

青年时期的李白性格超拔,这使他不甘于平凡。在他心目中,一些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如鲁仲连、张良、范蠡等人,都是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的完美典型,所以他认为由绚烂归于平淡才是理想的生命历程。对于侠气纵横、自负傲岸的李白而言,这种思想是纯真而浪漫的。但他年纪尚轻,人生历练不够,将现实的事情看得太单纯。

李白的确有很大的抱负,他要建奇功立大业,他要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他要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因此他不愿和常人一般,按部就班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觉得以所学来换取功名是一种低俗的交易,简直是对读书人的一种侮辱。于是他通过自己的途径,广结天下才俊之士,以此扩大自己的声名。他想着,在不久的将来,朝廷便会知晓天下间还有李白这样一位人物的。

在这段时期,他最突出的表现是轻财重义,他为了救济落魄的公子,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如他在诗文中所作:

千金散义士,四座无凡宾。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赠崔司户文昆季》

李白的好客之风更是闻名遐迩,他为了沽酒招待宾客,竟把紫绮裘典当了。他根本没将钱财放在眼里,他豪放,敢作敢当,最瞧不起那些死读书又不通时务的人,他将这种人称为鲁儒或鲁生,他曾写了一首《嘲鲁儒》诗: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而对于萍踪浪迹的豪侠,李白则极为倾慕,他曾有很多诗作描述侠客,但似乎也是在描述这一时期的自己: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李白很崇拜朱亥、侯嬴等这种“为知己者而死”的人,他们重仁义,置生死于度外,事不成则以身相殉,一旦事成却不居名利,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气节!李白时刻以他们为榜样,砥砺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他这次畅游江南非常快意,凡是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他都曾游览凭吊,如湘江、洞庭湖、钟山、凤凰台、镜湖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一路上饮酒赋诗,留下许多歌咏仙踪美景的佳作,如《越中秋怀》《苏台览古》《登金陵凤凰台》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作品是李白与群友登临凤凰台时即兴之作,颇受文友赞赏,他自己也十分得意。

在李白东游吴越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过得很惬意,同时也感触良多,生活阅历所给予人的成长使李白终于悟到“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可笑了。他深深体会到,他的这种慷慨的侠义之举和广交天下才俊并不能助他步入仕途。他有些灰心,又深悔这段日子的荒唐。而每思及自己虚度了二十余年的青春岁月,着实无颜见家乡父老,尤其是对自己期望深切的老父。李白的心情顿时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中。在人生的路上,他初次感到彷徨,这种懊恼情绪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一诗中显露了出来: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一日,李白游至扬州,在当地的一家小酒馆里投宿,夜晚,一弯皎洁的明月挂在窗前,身处异地的李白此时十分怀念家中的老父,想起自己纵然满腹才华却投刺无门,理想的失意令李白油然而生一股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了千古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经过一番深省后,李白一改往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形态,那种任情豪放的言行自此以后便消失了。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孔子的故事》中的孔子并不因为李长之在文献上的言必有据而显得古板无生气,恰恰相反,在他的笔下,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经常活跃在字里行间。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世子夫人有点田

    世子夫人有点田

    现代特种兵穿越到农家傻妞身上,面对四个未成年,她默默吐槽:果然越穷越能生。前有极品亲戚挡道,后有邻里羡慕嫉妒。苏青青表示,要银子没有,要命姑奶奶奉陪。南宫文轩死里逃生,惊觉自己重生了,入眼处是一个小傻子,他发誓:你救我一命,我许你一世安稳!某将军水润的眸子望着她,“青青,待你长发及腰,我娶你可好?”苏青青冷笑:苦逼世子都被发配到农村了,一没钱二没势老娘跟你喝西北风啊?
  • 爱后余生

    爱后余生

    顾潇潇觉着,掌管人间姻缘的某位老神仙定是看自己十分的不爽。活了小半辈子,好容易心动一次,没成想,对方还是个身患“面瘫症晚期”的洋葱男!一路披荆斩棘,差点拼了小命,最终修成了正果,心满意足的抱得美男归,却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充当了别人的替身……
  • 南风过境入我怀

    南风过境入我怀

    “林晚,你就该被人欺骗”“林晚,我怎么可能喜欢你这种人”“林晚,你就该是个受气筒”……………………看少女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 良好的政治秩序

    良好的政治秩序

    对于良好政治秩序的追求一直是人类社会最核心的诉求。好的政治秩序可以使生活在该秩序中的人过上一种好的生活,而不好的政治秩序则无法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 环保小窍门

    环保小窍门

    变废为宝,生活当中很多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动动脑筋,就是有用的东西了。
  • 重生之大罗天尊

    重生之大罗天尊

    在罗兰大陆上,人们以武修为最高荣耀,人们从出生开始,只要不是先天残疾的或者身弱体虚的人,就会被要求练武,从开变九级之后的人,才会拥有武修者的荣誉,可以拥有自己的丹气,借助天地万物之力回复己身,也会被各个仙门或亲王府邀请为座上宾,武修九级是所有罗兰大陆人的梦想,也是武修者的最强目标,不过迄今为止,在罗兰大陆上达到武修九级的人,屈指可数,不超过五位,但他们的传说也只能在人们心里发酵,供人景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卤味食谱

    卤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骄阳似我,顾你一世光芒

    骄阳似我,顾你一世光芒

    【1v1甜爽文,宠到鼾~】婚后…顾大BOSS实力宠妻!从此,开启日常撒粮模式…某男把外卖放在茶几上:“少爷,我把午饭放这了。”“好。”刚聊完微信的顾城睿:“等下,把饭拿走。”某男:“?!”“我老婆要给我送饭了,谁还吃这垃圾食品。”某男:“……”刚刚谁是说好的?真香现场?!可她却不曾想到原来这个黑暗霸主也有蠢萌蠢萌的一面。顾城睿:“上次你在电梯跟我说的甘蔗男是什么意思?”晨向阳:“你猜。”顾城睿:“甘蔗吃起来是甜的,难道是甜男?”晨向阳:“……”mdzz!他——顾城睿是闻名于世的怪盗神偷,一个永远在黑夜里活动的人。她——晨向阳是娱乐圈新星,被称作沿愈系光芒,照亮了他整个世界…【你是我此生最耀眼的光芒。一羊晓恩】
  • 这个娃娃是杀手(全)

    这个娃娃是杀手(全)

    当XX头号人物爱上了心机单纯的娃娃杀手,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第一部简介:美丽的娃娃,总是穿着雪白的雪纺洋装,但是命运却注定她不是天使,却只能成为勾魂的使者他是XX头号人物,也是她的第一个目标,却爱上这个派来杀他的娃娃为了爱她,他甚至追寻到了几千年前;面对选择,他决定永远不会对她放手。穿越千年,穿过生死,他还是死在了她的手上,不过不是他的生命,而是他的心!宝贝感言:《这个娃娃是杀手》第一部终于在红袖上传完了!这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默默支持和鼓励!作为《这个娃娃是杀手》的姐妹篇《这个女孩不“输”女》也紧跟着上传完毕!《爱情保鲜膜》终于也已经上传完毕了!如果大家想在午后的阳光下,品味着奶茶,欣赏一段委婉而动人、清新而纯净的爱情故事的话,不妨阅读一下宝贝的《爱情保鲜膜》:)祝你们阅读愉快!请大家继续支持宝贝的《唯美:炼之首席血术师》噢!《这个娃娃是杀手II》VIP大结局!!!虽然她延续了宝贝一向轻松诙谐的风格,希望带给大家放松愉快的阅读感受,但是娃娃也是要长大的,《娃娃II》中的“娃娃”与男主角管灵风之间的爱情比起《娃娃I》又多一些缠绵悱恻与心碎动人,让爱情又多了一层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纠缠的过程!希望大家会喜欢,并且一如既往地支持宝贝与娃娃,谢谢:)当“才貌”双全的优质男生爱上令人头痛的天使杀手时,爱将如何继续?第二部简介:她,玉秋燕,是让他,管制学园风云人物管灵风,最深感痛恨、最头痛的头号人物;为了维护管制学园百年来百分之一百从无例外的名校升学率,他下定决心要在毕业升学考前,将这个旷课无数、成绩惨不忍睹的女人彻底地赶出学园!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他的父亲,管制学园的现任总理事长,居然会如此袒护这个顽劣不化的女子。最后他这个智商380的天才只得充当了完全免费的补习老师,祈求着在最后的两个月里可以创造奇迹!一切只是因为在她如天使般的外貌下,在她身为亚洲首富掌上明珠的光环下,那不为人知的真实身份,让她是如此得身不由已!眼前她就可以获得自由了,可是为了他,她又再度沦陷进了那无穷无尽的黑暗中,而她对于他的爱却只能化为了她黑暗世界中的那一道最永恒的星光!第三部简介:“暗夜”是最令人谈及色变的国际暗杀组织;组织由七名核心成员组成,分别负责五大区域;
  • 霸情总裁女王妻

    霸情总裁女王妻

    最后,他居然要她拿掉孩子,他跟她说“没有人有资格生下我的孩子,你更加不配”!她的世界骤然崩塌!五年后,“据说远方的白天鹅比不上眼前的红烧肉,但是我宁愿远离你,做那美美的天鹅,也不要做被你珍视的油腻腻的肥肉!”女王如是说。宝宝篇:“我可是小妈咪一生中最爱的男人的诶,她怎么可能不管我,再说我怎么样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又凭什么管我?”小鬼酷酷的对男人挑眉。“就凭我是你爹地!”男人很是狂傲自信。“爹地?”小鬼突然间恶意的笑了“我爹地可不只你一个,而你只不过是排在最末的大烂人爹地罢了!”美人爹地篇:某小鬼黑亮的眼眸中闪动着狡黠的光芒,突然他一把抱住苏澈修长匀称的腿,仰着小脸笑得极其乖巧“美人爹地!”苏澈蹲下身子,薄唇挽起一个优雅迷离的弧度,他伸出干净而好看的手指点了点小鬼的鼻头“你这么叫我我是很高兴,不过一旦叫出口就不能反悔了哦!”“本少爷一言,那个N辆车都拉不回哦!”小鬼皱了皱眉终究憋出这样一句有些怪异的话。此文虐心也虐身!利于身体健康,哇咔咔!先小虐,后大虐!--------------------------------------------------------------------------------------------------勤劳的罗争取一天一更,不忙的时候会二更,亲们多收藏多给票票吧!罗的碎碎念:罗的群建立了哦!52938629欢迎亲们都过来定居!(敲门砖,咱的任意一部作品的名字!)亲们放心看文,罗绝对不会弃坑,这是对自己负责更对亲们负责,所以亲们多多撒票,伸出你们可爱的小爪子点击放入书架,收藏一下哦!大么么!-----------------------------------------------------------------------------------------------隆重推荐某罗总裁新坑《强宠贱妻》链接:友情推荐!《祸世狂颜》杜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