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8600000001

第1章 在印度

出生在孟买的英国小孩

1865年12月30日,在印度孟买海边的一幢房子里,英国的伟大作家和诗人约瑟夫·鲁德雅德·吉卜林诞生了。

吉卜林的父母都是牧师的子女。他的母亲艾丽斯是一个大家庭的长女,童年时居所不定,因为父亲的轮调,不得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她7岁的时候就已经到过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等地。

当时的牧师家庭并不算多么富裕,不过艾丽斯的父亲有很多藏书,这使得她从小就喜爱阅读。艾丽斯的母亲一直教导孩子们要互相友爱,安于贫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艾丽斯成长为一位苗条貌美、才思敏捷、善于调解纠纷和矛盾的女孩子。

吉卜林的父亲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是约克郡人,他热衷于雕塑,学习过绘画和雕刻。与艾丽斯相识的时候,他是孟买艺术学校的建筑物雕刻教授。

1863年春天,约翰和艾丽斯在一次野餐中相识,之后不久,他们就订婚了。艾丽斯的妹妹们都对约翰印象很好,于是,两个人的结婚似乎成了一种必然。他们婚后就去了印度。

吉卜林出生的时候,孟买正开始迈入极度繁荣的时代。那时候英属印度分成三个部分,长久以来孟买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一直被视为穷乡僻壤,直到19世纪工业文明兴起之后,孟买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才逐渐发展起来。美国内战时,英国没有办法从美国进口棉花,棉纺织业突显了孟买在交通上的地位;同时,通往孟买的铁路的建设,也使它成为印度西部的交通要道;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孟买更成为印度通往苏伊士运河的门户。

约翰在孟买工作,致力于印度民族艺术的复兴,使印度古老的文化能够保存下去,不被新的工业文明所湮没。他忙于雕塑纪念碑,绘制古建筑的图样,研究印度古代的工艺,以及举办古印度人生活方式的展览,他想要让旧式的生活方式适存于新时代中,而不是完全被淘汰掉。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后来,约翰的这种理想影响到了他的儿子吉卜林,吉卜林的很多作品中对此都有强烈的表现,那是既热衷于科学技术,又怀念崇敬过去民俗的矛盾心理。

关于幼年的事情,吉卜林记得多少呢?大概70年后,他写下这样一段回忆:

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破晓时刻的光和颜色,以及有我肩高的金色和紫色的水果。我在清晨和女佣,以及坐在婴儿推车中的妹妹一同走到孟买水果市场。回来的时候,我们买的东西高高地堆在推车的前面。这些就是我对那时候的记忆。

吉卜林幼年时,家里养了三只狗,两只是铁利亚犬,一只是京巴。吉卜林最喜欢小京巴了,约翰给他一根小鞭子,当京巴吃东西的时候,那两只铁利亚犬如果太接近,吉卜林就用鞭子打它们。但是,在吉卜林前往艺术学校的途中,碰到一只母鸡攻击他的时候,他就不那么大胆了:“那是一个有翅膀的怪物,和我一样大。”他哭着逃开了,父亲好不容易才把他哄得破涕为笑。

第一次英国之行

1868,艾丽斯带着两岁大的吉卜林回到英国。在伦敦,吉卜林的妹妹翠丝出生了,吉卜林则被送到他的外祖父母家里小住。

吉卜林对于他祖国的第一印象有点不好,他后来描写道:

一块阴暗的土地,房间暗且冷,一位身着白色衣服的妇人在生火。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壁炉的铁栏,因此怕得大声哭起来。

吉卜林对英国气候的敌视,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外祖父母一家似乎不太欢迎吉卜林的到来,当时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包括吉卜林的外祖父母,以及他的两个还没有嫁人的姨妈。他们的房子很小,卧房不够,吉卜林不得不跟他的艾迪丝姨妈睡同一张床。吉卜林睡觉会乱踢,而且他习惯有印度仆人听他的支使召唤,夜里会不时要水喝。在英国,小孩睡觉时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因此他被人看作被宠坏的、讨人厌的小家伙。

他的露意莎姨妈下了很大工夫才能继续容忍他,保持那种出于家族关系的慈爱。等到吉卜林离开之后,露意莎对艾迪丝抱怨道:“艾丽斯的孩子太吵闹了,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吉卜林动不动就乱叫,爸爸对此很不舒服。他终于走了,真是谢天谢地。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能制造多少混乱,我算是见识到了。”

吉卜林尽管常发脾气,但就像大多数给宠坏了的孩子一样,很能自得其乐。他在街上就曾经表演了一番。据说吉卜林踏着大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道:“让开!让开!会发脾气的吉卜林来了!”吉卜林当时最崇拜的人是他外祖父的马夫,他常常用粗哑的声音模仿马夫说话。当吉卜林和他只有一岁大的表弟在一起时,他原本的好脾气显露出来了,他非常温和。其实,吉卜林只有在大人的世界里才表现出专制作风罢了。

回到孟买后,吉卜林与他的仆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印度语成为他的第一语言。约翰和艾丽斯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还是很舒适的。通常上午孩子们不会来打扰他们,下午仆人把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地来见他们。这时候他们会说:“现在跟爸爸妈妈说英语。”接着艾丽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给孩子们听。到了晚上,孩子们又交给仆人照顾,约翰和艾丽斯则外出应酬。

因为没有太多约束,吉卜林和翠丝常常在家附近乱跑。他们玩黏土,或缠着女佣给他们讲印度民间传奇故事,有时也让仆人唱印度儿歌给他们听,这些儿歌深深地刻在了吉卜林的脑海中。

晚上父母都出去时,吉卜林和翠丝就跟女佣到海边棕榈林中散步,常有风把棕榈果吹落下来,三个人一块儿逃到空地上,呵呵地笑。“我一直感觉热带黄昏时的黑暗会令人产生一种胁迫感,”吉卜林后来回忆说,“但我也喜欢夜风吹过棕榈和香蕉叶子的声音和树蛙的歌唱。”

那是一段简单而美妙的童年生活。1871年,吉卜林六岁时,全家回英国度假,吉卜林和翠丝没有想到他们即将要与这种生活永别了。

寄人篱下

1871年,吉卜林一家回英国度假。这次回国,除了度假,约翰还有另一个目的,他希望找一所满意的学校,送吉卜林去就读。

那时候,住在印度的英国家庭都要考虑是否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在印度没有令人满意的学校,更没有著名的学校,因此,如果在印度接受教育,孩子们长大之后是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地位的。

从大多数19世纪英国人的观点来看,印度再好也比不上英国。尽管大多数真正有能力的将军早期都在印度服役,从与当地敌对势力的战斗中学到了军事战术,但人们仍然认为印度的陆军水平赶不上英国本土的陆军。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在印度受教育的孩子如果想回英国发展,就势必被本土英国人看不起。所以很多为孩子前途着想的父母,必然得想办法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

1871年夏末,约翰和艾丽斯结束度假返回印度,吉卜林和翠丝没想到自己会被留在英国。他们的父母回到孟买那幢漂亮的房子里去了,他们却必须住在海边一个不熟悉的市镇里的一幢又小又冷、不太舒服的房子里,由两位不认识的大人来照顾他们。约翰和艾丽斯事先没跟孩子们提过要把他们留在英国,离开时又是不告而别,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不难想象。从好的方面来讲,他们的做法是想避免孩子们事先知道后不开心、不接受,但与此同时所造成的破灭、伤心与不知所措,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吉卜林和翠丝觉得被抛弃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疑惑,约翰和艾丽斯为什么让吉卜林和翠丝去跟陌生人住在一起?跟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吗?还有,为什么在他们还那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回英国?吉卜林一定想在印度的阳光中多待一两年,翠丝还那么小,只有三岁。这些问题很重要,不过,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因为这个行为,约翰和艾丽斯被称为极为理想的父母。

艾丽斯曾经向她的一位朋友解释,说她从来没有想过把她的小孩留在她父母或妹妹家。是因为妹妹之前的抱怨吗?艾丽斯不希望因为孩子们的关系影响姐妹感情?还是她不愿意听到她的妹妹对她的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批评?也许两种情况都有,但是艾丽斯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离开家庭,过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活。

约翰和艾丽斯的办法是在报纸上登广告,替孩子们找寄养父母。住在朴次茅斯的何洛威先生退休之前是一位船长,为了贴补退休金的不足,他和妻子为在殖民地服务的人看管照顾孩子,并送这些孩子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何洛威先生家的房子不算大,增加两个孩子已经够多了。何洛威先生的儿子哈利,在吉卜林和翠丝到他们家的时候已经12岁了。等到吉卜林像他这么大时,哈利已经在一家银行里工作,并离开了朴次茅斯。

从表面上看,这个安排很令人满意。何洛威夫妇对照顾孩子很有经验。何洛威先生正是好幻想的孩子们所喜爱的那种罗曼蒂克的老水手,而且照顾小孩极为可靠。他经常带吉卜林到海军基地去看海军的活动情形,教他唱海军军歌,给他讲自己做船长时的故事。何洛威太太则把家管理得很好,孩子们营养均衡,衣着干净整齐,而且没有受到溺爱。吉卜林之前那些显得有点没有礼貌的行为也有了显著的改正。

外祖父和姨妈们都曾到何洛威先生家,看这两个孩子是不是过得很好。大家对看到的情形都很满意。“孩子在态度上改进了很多,似乎也都很快乐,”外祖母的信上这样说,“他们似乎与何洛威太太分不开,她也很喜欢他们。”露意莎在她的日记上也这样记载着:“吉卜林家的小孩很好而且很快乐,每天都有进步。何洛威太太真是一位极好的家庭主妇。”鉴于上面这种几乎一边倒的赞扬之声,当大家看到吉卜林对在何洛威家的生活加以直接而清楚的指责时,不免大吃一惊。

后来,老船长死掉了,我很难过,因为根据我的记忆,在那幢屋子里,只有他对我说过慈爱的话。

由于那个女人,那幢屋子里完全实行严格的宗教管理。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地狱,而在那幢小屋里,我见识到了地狱里的一切恐怖。

这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对于没有关爱的那段童年所提出的抗议,而是一个成人在回忆那段被无知、愚蠢,以及残酷的成人所欺凌的时光,这段生活使他在11岁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居然有了神经衰弱的毛病。

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根据吉卜林在作品中的描述,何洛威先生的形象是“高大、清瘦,头发灰白,一条腿跛掉了”。何洛威太太在整个家庭中占据主导位置,由于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因此可爱的小翠丝能够立刻赢得她的喜爱。但是吉卜林的顽皮却让何洛威太太极为厌恶,甚至不能忍受。吉卜林幼年时到底顽皮到什么程度呢?又或者其实顽皮的标准在每个成人心中各有不同?总之,何洛威太太非常不喜欢吉卜林。她发现吉卜林的父母未教他认字,居然出言羞辱这个只有六岁的孩子,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卜林这段时间的生活并不快乐,甚至有些寄人篱下的悲哀感。

何洛威太太这样对待吉卜林的理由是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所以不喜欢男孩子吗?容我们私下揣测一下,她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妒忌吉卜林比她的儿子出身更好,前途更远大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吉卜林幼年生活的不愉快,以及他的神经衰弱的毛病,却是可以算在何洛威太太头上的。

何洛威太太不能令人原谅的错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第一,也是最糟糕的就是在感情上把吉卜林孤立起来,甚至想办法使翠丝和她哥哥敌对。何洛威太太表现出很喜欢这个小女孩的样子,并很快获得了翠丝的敬爱,此后翠丝就对吉卜林的顽皮表示不悦,但她太小,搞不清楚她哥哥做了什么坏事让她不高兴。翠丝无心的疏远造成了一种状态,吉卜林也觉得自己犯了错,可是错在哪里呢,他也不知道,这使吉卜林以后的生活都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在何洛威太太的不信任、唠叨和严格纪律的压力之下,吉卜林变得精神不安,并且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一次,何洛威太太在吉卜林的外衣背后贴了一张“说谎者”的标签,让他穿着去上学。这种侮辱人格的教育手段,为现在的很多父母所不齿。吉卜林每犯一次错,何洛威太太就叫他背一篇祈祷文,以增强他对英国国教的信仰。关于后一点,吉卜林多年以后觉得还不错,因为他晚年的时候还可以清楚地记得那些祈祷文。

当吉卜林和翠丝初到何洛威家的时候,哈利还是一个又黑又滑头的小孩,和他母亲一样喜欢搬出宗教的教条以大欺小。他跟吉卜林住在同一间卧室里,常常用严厉的逼问的语气询问吉卜林白天做了些什么事,如果吉卜林回答得前后矛盾,他就报告他母亲,说吉卜林又说谎了,然后吉卜林就会受到责罚。吉卜林私下称哈利为“小恶魔”,称何洛威太太为“恶魔之母”,称何洛威家为“孤寂之屋”。吉卜林后来多次到过朴次茅斯,不过他从没有去探望一下何洛威家的想法。想来是在那里受到了很大伤害。

阴霾中的一线光明

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吉卜林也有过轻松和快乐的时刻。他自从识字以后,就持续不间断地看书。他的父母从印度寄了许多书给他,他喜欢上了华兹华斯的诗,以及《鲁宾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

吉卜林最快乐的时候是圣诞节和其他节日,因为他可以到乔琪姨妈家的农庄去。乔琪姨妈很喜欢这个已经变得温顺的外甥,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表哥菲尔和表姐玛格丽特也非常友善,吉卜林和他们相处得很好。姨父常常作画逗孩子们开心,晚上也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乔琪姨妈家的农庄和“孤寂之屋”之间的差别真是太大了。在农庄里,家具可以斜过来,当做滑梯戏耍;当乔琪姨妈弹风琴的时候,孩子们为她拉风箱,“如果风琴发出不悦耳的声音,可爱的姨妈只是难过而已,却从来不会生气,更不会对我们发脾气”。

农庄里的欢乐时光总有结束的时候,吉卜林总是要回到何洛威太太那里去,接受她的询问和处罚。如果吉卜林在“孤寂之屋”说起在乔琪姨妈家那些快乐的日子,他就会被指责为炫耀;如果他提到自己曾在乔琪姨妈家遇到许多他那时候文学界和艺术界的知名人物,他就会被指责为吹嘘。何洛威太太和哈利总是说——“那样一个有声望的人是不会和小孩子玩的”,对吉卜林来说这真像是被泼了一头冷水。

吉卜林的视力日益减弱,这对十岁的小孩来说是很少有的,而何洛威太太竟然以此为借口禁止吉卜林看书。看书是吉卜林逃避痛苦的唯一方式,他怎么可能放弃呢?于是吉卜林开始偷偷地跑到光线不太好的地方看书。他的功课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吉卜林屡次将成绩单丢掉,各种迹象显示他的压力已经超出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他开始看不清楚东西,眼前总是有幻影出现。当吉卜林再次到乔琪姨妈家时,乔琪姨妈也看出了他的反常,并写信告诉艾丽斯。医生的诊断结果显示,吉卜林已经“半盲”了。1877年,艾丽斯在离开孩子们六年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她看到两个孩子神情不安,对她并不亲昵,反而显得很陌生。是的,吉卜林看到母亲回来居然非常害怕,因为他已经相信自己正如何洛威太太所说的那样顽皮,那样朽木难雕,他怕母亲会比何洛威太太更加厉害地处罚自己。吉卜林也一直没有告诉过乔琪姨妈他在“孤寂之屋”的生活,他怕姨妈以为是他任性,从此不让他再到农庄去。所以,艾丽斯对吉卜林和翠丝的真实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她晚上到楼上来亲吻吉卜林的时候,吉卜林深信她是要在黑夜里打他,并举起手臂来抵挡。

艾丽斯带着吉卜林和翠丝出去度假,这使吉卜林得以康复,并逐渐快乐起来。在一个森林农庄里,吉卜林认识了一位吉卜赛朋友,他喜欢听他说买卖马匹时作弊的情形。吉卜林被何洛威太太压制的喜欢胡闹的本性又恢复了,农人们发现他是个难驯的小孩子,每每都要防备他趁着牛在野外吃草的时候挤牛奶。露意莎姨妈家的表弟斯坦利·鲍德温来到这里以后,两个小男孩更是到处乱跑。在斯坦利·鲍德温来以前,吉卜林回到家里靴子上不是沾了大便就是猪油,已经够艾丽斯受的了,现在两个小孩在一起,更是满身是泥,一身臭味。尽管如此,艾丽斯还是不忍心处罚孩子,她只好叫没有结婚的妹妹艾迪丝来帮忙。艾迪丝对如何让小孩子听话似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她到来之后,吉卜林和斯坦利·鲍德温变乖了很多。

斯坦利·鲍德温离开之后,吉卜林开始失眠,此后,他一生中常常犯这个毛病。

艾丽斯带吉卜林和翠丝去博物馆看艺术展览,两个孩子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在那些珍藏之中,吉卜林看到了狄更斯的手稿。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度完假之后,我得知我母亲曾经写过诗,我父亲也写过东西。那些书和图片是世界上许多重要东西的一部分。我想看多少书就看多少书,而且可以请教我所遇到的任何人。我也发现一个人可以用一支笔,把他所想的写下来,没有人会说他在炫耀。

艾丽斯在回印度之前,把吉卜林拜托给朋友照顾。吉卜林开始在一所寄宿学校上课,假期就由母亲的朋友照顾。艾丽斯的这几个朋友都是有教养的人,他们喜欢哲学和诗歌,对19世纪80年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很熟悉。吉卜林不是一个温顺得没有缺点的孩子,但他在那里很快乐。

令人疑惑的是,翠丝被送回了“孤寂之屋”。吉卜林有时候会去看她。

同类推荐
  • 真理的思考:任继愈传

    真理的思考:任继愈传

    任继愈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的一代宗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他精于学问,不攀龙附凤,不趋炎附势,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正直谦虚的节操。他一辈子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己任,无论在治学、教学,还是执掌国家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前期主要有《中国哲学史》、《老子通译》等著述,后期有107卷的《中华大藏经》、8亿字的《中华大典》(尚未完成)、《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等。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

    本书收有秦汉至清代诸多个皇后的传记故事,对史学研究者,它是严谨的可供查考的资料大全,对广大读者,它是饭后茶余雅俗共赏的故事。
  •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

    本书介绍了民族英雄岳飞的生平,内容包括:英雄出世遇洪灾、箩弹清沙受母训、拜师学艺得绝技、校场巧试九枝箭、乱草冈力服牛皋、宗泽慧眼识英才、岳母刺字精忠训等。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我在超神学院开当铺

    我在超神学院开当铺

    在超神学院开家小小的当铺,本来以为可以猥琐发育,直到天上冒出来一个巨大的菊花,刘芒就知道自己的平淡生活要一去不回了......390595487群
  • 家庭变迁

    家庭变迁

    如今世上有很多重组家庭。其中承受最多的是孩子们。本书讲述了生活在破碎家庭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想法和感觉与世上大部分的孩子相差无几。这个故事适合孩子们及其继父继母阅读,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好的行为总会带来好的结果。他们来自破碎的家庭,不过没关系。破碎家庭、单亲家庭和高离婚率已经成为全球现象。大多数时候,孩子们是受害者,他们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离婚虽然未必是解决的办法,但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普遍。不管怎么说,家庭事务总有办法向好的方向发展。
  • 理想的家园

    理想的家园

    文章讲述的是:思想的火花,理想的心声,耕耘的秋曲等基本内容。
  • 冉冉物华休

    冉冉物华休

    她,百里上原,是西煌亡国公主,他,南独,是南邕国世子。
  • 霹雳之圣星之行

    霹雳之圣星之行

    “我师父是皇儒尊驾。”“我姐姐是凤儒尊驾。”“我幕凌锋作为一个标准的儒二代,那我就先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先干掉八岐邪神。”“对不起我装B了。我的目标还是先送弃天帝回六天之界吧!”QQ书友群:839298399可以进来聊聊。
  • 天堂鸟

    天堂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大学毕业的余鹏程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郁郁寡欢。命运让他遇到了如天堂鸟花那样充满活力、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少女吴芳芳,两人迅速陷入恋爱中,不久便迈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余鹏程事业如日中天,与吴芳芳之间却出现了微妙的隔阂。而此时始终追随吴芳芳,将她视为女神的跛脚祝融成了她的倾听者。生活一下子将三人推进了深渊,等待着他们的是道德的谴责,情感的纠葛。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余鹏程仍保持内心对美好的追求,每个人包括丁兰兰,唐朝阳、胡雪,周芹、张杰都回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找回了内心的平和,开始新的生活。
  • 疾风之灵

    疾风之灵

    公元3333年,星球一片混乱,距离2333年元气大爆发之后已经过去了一千年。星球被强者划分为数个地域……而他,便崛起于这个年代!
  • 邪帝虐情:冷妃独霸帝宠

    邪帝虐情:冷妃独霸帝宠

    织梦娘,织梦娘,柔弱是双手,可以编织神奇的梦境,你想要权倾朝野,我可以织一个梦境给你,你想要一统天下,我可以织一个梦境给你,你只想要和心爱的女子放舟野渡,我仍然可以织一个梦境给你,只是……只是……请你转过你的脸,不要看我的泪落下。
  • 剑逆天道

    剑逆天道

    夜幕覆盖了大地,所衍生出来的就是罪恶和堕落,而在这个堕落都市里显得犹为明显。奢靡的背后,很多时候就是痛苦与无奈。但是背后就是背后,表面的繁华还是吸引了无数向往“光明生活”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城市,而墨云就是其中一个。只可惜墨云也跟随着大家从一开始的向往,到屡屡的失望,直至最后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