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000000002

第2章 梁实秋情书 (1)

致韩菁清

昨天睡得时间不久,但是很甜。我从来没戴过指环(注:指环。即戒指。 韩菁清把祖传的戒指送给他),现在觉得手指上添了一个新的东西,是一个大负担,是一种束缚,但是使得我安全地睡了一大觉。小儿睡在母亲的怀里, 是一幅纯洁而幸福的图画,我昨晚有类似的感觉。“像是真的一样”(注: 这是韩菁清常爱说的话)。手表夜里可以发光(注:这是韩菁清送他的表), 实在是好,我特别珍视它。因为你告诉我曾经戴过它。我也特别羡慕它,嫉 妒它,因为它曾亲近过你的肤泽。我昨天太兴奋,所以在国宾(注:饭店的名称)饮咖啡就突然头昏;这是我没有过的经验,我无法形容我的感受。凤凰引火自焚,然后有一个新生。我也是自己捡起柴木,煽动火焰,开始焚烧我自己,但愿我能把以往烧成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也即是你所谓的“自讨苦吃”。我看“苦”是吃定了。

你给我煮的水饺、鸡汤,乃是我在你的房里第一次的享受,尤其是那一瓶 ROYALSALUTE(注:据韩菁清说,那是苏格兰的一种名贵威士忌),若不是有第三者在场(注:指佣人,每天来韩寓服务一、两小时),我将不准你使那两只漂亮的酒杯——一只就足够了。你喝酒之后脸上有一点红,我脸上 虽然没有红,心里像火烧一样。以后我们在单独的时候,或在众多人群中, 我们绝不饮酒,亲亲,记住我的话。只有在我们两人相对的时候,可以共饮 一杯。这是我的恳求,务必答应我。我暂时离开的期间,我要在那酒瓶上加 一封条。

亲亲,我的心已经乱了,离愁已开始威胁我(注:指一个月后他要离开台北),上天不仁,残酷乃尔! 我今天提早睡午觉,以便及时飞到你的身边,同时不因牺牲午觉而受你的呵斥(注:恋爱期间梁实秋常常不睡午觉在韩菁清楼前“仰望”、等候,因而韩菁清“呵斥”他要保重身体)。

亲亲,我可爱的孩子!

梁实秋

63.12.早晨 6 时

(注:“63”,即 1974 年。)

梁实秋小传

梁实秋(1903—1987),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名人婚恋

梁实秋与韩菁清

1974年12月27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聚会上,刚刚从美国回到台湾的梁实秋与韩菁清相遇了。对于美丽大方的韩菁清,梁实秋一见倾心。

在以后的几天里,梁实秋每天上午都到台北忠孝东路韩菁清的公寓下守候,等到韩菁清一起床,他就登楼入室。晚上,他们或者一同应邀参加各种应酬。韩菁清很快觉察到“梁教授”爱上了自己。然而韩此时仅43岁,梁韩相差近30岁,这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一次闲谈中,韩若无其事地向梁表示,她愿替他做红娘,不料梁实秋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他喜欢的就是红娘。

梁实秋之所以在晚年爱上韩菁清,不仅仅是因为老伴去世后晚景凄凉,也不仅仅因为韩菁清年轻俏丽,而是在于跟她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韩菁清家境良好,早年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她熟谙古文,懂英文,善书法绘画。

在天天见面的情况下,仅仅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梁实秋就给韩菁清写了三十多封情书。梁实秋身体不好,多年来习惯于早睡早起,而韩菁清晚上的应酬很多,常常和朋友们在外边吃宵夜。梁实秋告诉韩菁清,他将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把他们两人的作息时间慢慢地拉近。此后,如有可能,他就坚持陪着韩菁清一起吃宵夜,陪她去上课。恋爱使梁实秋焕发了青春,他脱下了长年穿惯了的灰色西服和深色领带,换上新西装,系上新领带。爱情使他充满了快乐。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梁实秋为处理前妻程季淑的非正常死亡,必须回美国去打官司。1975年1月10日,梁实秋飞离台北,为了保密,韩菁清没有去机场送行。

梁实秋和韩菁清在台北出双入对,进出饭店,早已为朋友圈中所瞩目,也引起了一些记者的注意。韩菁清曾送给梁实秋一枚碧玉戒指,梁实秋十分喜爱地戴在手上。这天,朋友们正在候机大厅围着梁实秋告别的时候,一位朋友忽然发现了他手指上的戒指,便问:“谁送的呀?”大约是太高兴了,梁实秋说走了嘴:“韩小姐送的!”

梁韩相恋的消息,从二人的朋友圈中逐步地传播开去,终于让记者在报纸上捅了出去。一时间,梁韩之恋成了“倾城之恋”,在台岛内外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在这一“非常时期”里,梁韩二人书信频频,往返数十封,相互安慰着,共同迎接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这场战斗。

梁实秋在一封信中表示:“你在我的心中占据最崇高的地位……。如今有人侵犯你,那即是侵犯我。”最后,他又一再叮咛:“海枯石烂,你是我的爱人,我是你的爱人,我们两颗心永久永久凝结在一起。别人挑拨,别人诬蔑,没有用。”

就在梁韩相恋的风波历久不息之际,梁实秋终于处理好在美国的事务,于3月29日悄然飞回台北。在一片夜色中,韩菁清在台北松山机场迎来了自己心爱的“教授”。5月9日,是台湾的“母亲节”,成了梁韩结合的日子。台湾三家电视台在新闻节目里都插播了梁实秋韩菁清婚礼实况,台、港数十家报纸刊登了新闻报导,有好几家报纸以整版篇幅刊登婚礼照片,又一次引起轰动。

出乎人们的预料,梁实秋所有的朋友都承认,他再婚以后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美满的。刘绍唐说梁实秋在婚后“半天写作,半天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1984年10月,梁实秋趁韩菁清去香港小住、他独自在家之机,写下了遗嘱。在预备专给韩菁清留下的遗言里,他说:“我首先告诉你,自从十年前在华美一晤我就爱你,到如今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依然爱你……”

1987年10月,梁实秋译完了平生最后一部译著——《生死边缘》。11月1日下午,还接待了两对来访的夫妇的梁实秋,晚上11时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住进了台北中心诊所。11月3日清晨,梁实秋感到心闷不适,要求换大氧气罩。就在换罩停止供氧的几分钟里,梁实秋停止了呼吸。11月18日,梁实秋安葬于淡水北海墓园,正可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

名人故事

梁实秋在抗战期间

抗战爆发,平津沦陷,梁实秋避往华中,于1938年春在武汉被选为国民参政员。不久武汉亦失守,梁实秋又辗转来重庆,应教育部之约,编写中小学教科书。

其后,教科书编写组与国立编译馆合并,迁往北碚,梁实秋亦随迁,于1939年在那里与龚业雅合伙购置平房一幢,取名为“雅舍”。自此,他但凡写文章,都以“雅舍”为名,终生未改。

躲离了喧嚣的闹市区,梁实秋的心境不由得松弛下来,仿佛找到一处泊船的良港,心平气和去做他的学问。他翻译了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四世》(下篇)、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中篇小说《吉尔菲先生的情史》,极受青年读者的喜爱。

其妻程季淑病居北平,未能来大后方,因而梁实秋的生活极其简单,粗茶淡饭则知足。他把钱花在购书上,几年中,“雅舍”内处处皆书,随处摊放,偶有客来,一时竟找不到落座之处。

粱实秋既为参政员,自然要轮到出公差。

1940年1月,他奉派参加华北慰劳视察团,向前线进发,两个月中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

此行,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士兵的辛劳,同时也看到了敌占区民众的困苦生活。联系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社会现象,对于未来的局面,他也开始产生隐隐的担忧。

抗战方殷,国事正多艰难,他不敢颓唐,自认应以所学之长,报效国家。回到重庆后,他自动加码,除了继续翻译外国作品外,还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及《世纪评论》两刊上撰写专栏文章,开辟的栏目命名为《雅舍小品》。

梁实秋的文章大多一气呵成,底稿极少涂改,但他在动笔前总是反复推敲,斟酌再三,务去繁缛枝节。这严于律己的文风,直到他的晚年仍未稍弃。

梁实秋的作品极少与政治沾边,多为直抒人生的胸臆,其中有不少是关于故乡、朋友、往事的回忆。但这已不是一种简单的怀旧,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战乱年代的焦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他写文章很投入,因而交际不广,惟有三五知己却时相过从,丝毫不吝惜时间。

他的朋友中有冰心夫妇、老舍、朱光潜、王云五等人,都是宽袍大袖、浑身书卷气之辈。只要这些文友来访,他必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喜滋滋地参与高谈阔论,偷得半日清闲。有的时候,他还给远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的闻一多、吴晗写封信,他们也是老朋友。

其时大后方物资匮乏,生活清苦,各公教单位都奉命设立消费合作社,也就是要搞点“创收”。不知国立编译馆的同仁是怎么想的,竟然公推梁实秋为消费合作社的理事会主席,委托他为全馆员工谋福利。梁实秋虽然学富五车,做生意却是大大的外行,没办法,他只好另请一位经纪人代劳,自己在旁监账。

同类推荐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 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将16年前出版、6年前再版,并已累计创下150万册销售奇迹的个人随笔集《痛并快乐着》第三次修订改版。新版《痛并快乐着》随书附赠怀旧别册《我的娱记时代》,全新收入数万字此前鲜为人知的系列深度访谈。采访对象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张学友、刘德华、林忆莲、草蜢、叶倩文、关淑怡、Beyond、刘以达等八位香港一流歌星。今天看来,实为不可再现的珍贵记录。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金牌主持人、著名评论员白岩松很少展露的另一面——资深爱乐人。“那时人们有耐心去聆听,感受到更深处的美”,白岩松以别册的方式装订成书,用音乐去记录时代,比文字更加真实。在图书的装帧及版式设计方面,新版《痛并快乐着》同《幸福了吗?》都做了重新调整,两本书仍旧延续“姊妹篇”式的呼应效果,极具成套珍藏价值。
  •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述而批评丛书:在结束的地方开始

    述而批评丛书:在结束的地方开始

    文学走向边缘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获得了一种更接近自己本质的机遇。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王安忆、格非到路内、张嘉佳,从非虚构写作、乡土文学到新媒体写作热潮,21篇文章是作者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私人阅读札记,也是她面对当下广泛文学现象的回应与反思。《在结束的地方开始》是项静针对当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的评论文集,也是她的第三本评论文集。书中收录的21篇文章大部分在2014—2016年间完成并发表,集中展现了她近年来在文学上的思考成果。书中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散文随笔形式的作家论,二是偏向历史与乡土写作的宏观层面评论。其中多数文章都是以某一具体作家作品为切入口,如路内、格非、张嘉佳、王安忆、林白、于一爽等,进而就相关话题展开的横向思考;也有从宏观问题出发对某一作家群体的集合讨论,如80后作家群体、非虚构写作者、新媒体写作等。
  • 动物与人的世界

    动物与人的世界

    动物与人的《世界》收进作者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的作品。全书分为4辑,一半是写动物的世界,一半是写人的世界。当然,动物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人的世界。
热门推荐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自此之后,帝国主 义国家纷纷效仿,神州大地一时间硝烟四起。1883年12月,法军向驻扎在越 南北圻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中法之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挥之不去的伤痛,为后人留下了万般的无奈与叹惜。 宋莉莉编著的《中法战争》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之一,图文并 茂地讲述了晚清中法战争的全过程。 《中法战争》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画骨香

    画骨香

    长夜未央,妙笔生香。前世他是上古魔剑长离,她是大魔女姝妤,今生他是贵公子云初末,她是小婢女云皎;传说长离剑灵逆天而行,遍寻冥海万年只为拯救一缕堕落的魂灵,传闻明月居主人以禁忌之术替人画骨重生,交换灵魂维持一人性命;这是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在没到结局之前,或许你可以左右它的走向……
  • 百兽成军

    百兽成军

    这纷乱的世界,疯狂与命运碰撞,强者交织,孰强孰弱,谁会是最终的王者。人若阻我,杀之;兽若挡我,灭之!哪怕是单枪一人,还是百兽成军,俱杀!在这纷乱的年代,唯有杀戮才能止息!丰富的异能,各具特色的能力,精彩的战斗!
  • 一半人声,一半犬吠

    一半人声,一半犬吠

    朱绍海给罗队出了个难题,他想在退伍的时候带走他的爱犬晃晃,他说,如果队里不同意,他就留下来,继续训练晃晃。罗队以不可思议的语气说,朱绍海,你这一道道山、一道道梁的,我怎么看不懂啊。要么带走我的狗,要么留下来继续服役。你确定不是跟我开玩笑?朱绍海把身子板得很正地说,队长,我是认真的。罗队有些傻了,他打量了一番朱绍海,说,朱绍海,如果你真不是跟我开玩笑,那我就正式回答你。第一,你不能领养晃晃。按照军犬的服役期,晃晃还有两年才能退役。
  • 大吃货帝国

    大吃货帝国

    “陛下,车骑将军已经亲自押送巴蛇回朝。”“好,朕要与群臣共乐,大宴群臣,分食之。”“陛下,东平王进献十尾箴鱼。”“吩咐下去一半清蒸一半红烧。”“陛下,楼船将军在北海捕获一尾北海十足巨鱿,已至未央宫。”“给朕全部切片,碳火烤了!”“陛下,夏王派人送来黑犬四只,当地人称为‘刻耳柏洛斯’。”“哦,地狱犬嘛,那今天吃狗肉火锅。”……在这群魔乱舞的时代,披着汉元帝马甲的穿越吃货帝刘世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夔牛吃过了,軨軨吃过了,也该尝尝弥诺陶洛斯牛是什么滋味。”PS:又名《真神话山海经版西汉》
  • 西游之火鳞大王

    西游之火鳞大王

    车祸后,再醒来,王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金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敬简堂学治杂录

    敬简堂学治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天宠妃:摄政王,太会撩!

    逆天宠妃:摄政王,太会撩!

    霍沉暮发誓,绝对不会正眼看林清芜一眼。可是,这婚后啊,打脸真他妈的疼!
  • 他从未喜欢过我

    他从未喜欢过我

    从高中开始,一次不经意的抬头,两人对视的之后,顾惜在言陌的眼里看到了一片星辰。就是因为这一眼顾惜心动了,从此她的眼里再也看不到任何人。但是言陌特别优秀,喜欢他的人可以排一条长城大街了。所以,为了追上言陌的步伐,顾惜恨不得把一天当成十天的去忙碌。后来,天真的顾惜才明白,原来他从未喜欢过她。这是顾惜最后才相信的,一直都是自己在自欺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