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6000000002

第2章 沈阳市

刘工力

立足“中国”讲好特色

讲师名片

刘工力,男,汉族,1954年出生,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曾长期担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系统党建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党的建设组委员、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业余党校等单位客座教授。曾连续多年被沈阳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在全市争创“三个一流”活动中,被沈阳市委组织部评为“沈阳市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授予“辽宁省市级党校优秀教师”称号,是沈阳市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学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到沈阳市内以及省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学校、部队等几十个单位,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等专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宣讲场次达12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

宣讲格言

宣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讲蓬勃发展的伟大事业。以取天火耀心扉为己责,为鼓正气促振兴担重任。

个人特长

长期钻研党建理论,擅长游泳、登山、球类等体育运动,喜欢声乐。

先进事迹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其他各方面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这是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首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协‘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的一场报告,报告人就是担任这届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刘工力教授。类似这样的报告会、演讲会,对于刘工力来说,已经成为他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沈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刘工力同志在长期担负党校主体班次党的建设理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等教学任务的同时,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在全市开展的系列重大主题理论宣讲工作。他理论功底深厚,授课观点鲜明,注重联系实际,突出主旋律,体现正能量,受到了广泛的好评。2000年以来,他先后被聘为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成员,在企业、机关、学校、部队、社区、农村乡镇等单位,讲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党的建设基本理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素质提高等理论专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他积极参与全市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宣讲活动,与市委宣讲团其他成员一道,深入基层一线,贴近沈阳振兴发展实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等重大主题,在沈阳市内以及省内的几十个单位作了集中宣讲,宣讲场次达12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

“理论工作者的岗位就是讲台。讲台虽小,它是党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作战,我们必须要能打仗、打胜仗。”刘工力同志这样说,也这样去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全党掀起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这一时段,不仅党校自身教学任务紧张,而且市委宣讲团的宣讲工作也很集中,恰恰在这个时候刘工力同志患了重症感冒,身体很虚弱,需要每天打点滴。但是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党性意识,以自己的身体条件服从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以精神和意志的力量克服身体虚弱的困难,把打点滴的时间安排到晚上,圆满地完成了紧张而繁重的宣讲任务。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是提前十分钟到达讲课地点,无论授课时间、地点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都能准时出现在听众面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沈阳市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循循善诱的讲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脑海里,是实现党的理论传播者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名工作在理论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进行宣讲,这是刘工力同志授课的重要特色。他不仅直面问题,而且善于分析问题,特别是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与时俱进地引导听众,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胜利的信心。刘工力同志还善于采用对话、交谈、讨论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宣讲。2013年6月,在空军的一个基层连队,他和一些来自农村的战士们坐在一起,以拉家常的方式谈论村民自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现象、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后一些村办高耗能企业的出路等话题,解开了一些战士认识上的疙瘩。在沈阳团市委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时,他采取宣讲和对话相结合的方式与青年干部进行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和场外听众进行互动,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宣讲效果,而且扩大了影响面和覆盖面。沈阳市文化宫图书馆李阳说:“由于工作的特点,我看的书、听的课都不少,但刘工力老师的课,对我影响很深。刘工力老师授课的内容,一般都是理论性很强的专题,由于听众的喜好程度和层次不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因此,讲课教师是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听众的积极性,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刘工力老师能够调动听课者在课堂上的兴趣和注意力,注重与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掌控课堂的节奏和局面,用他那富有魅力的宣讲,吸引着所有听课者的眼球,也得到了无数的赞扬和好评。”

良好的宣讲效果,不仅来自勤奋的治学精神,还来自经常深入实际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刘工力同志常这样说:“给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碗水;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他看来,高水平的理论宣讲必须以丰富的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和扎实的科研工作作为支撑,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一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员,必须要心系群众、关注基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此,刘工力同志十分注重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理论宣讲和理论研究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会、了解群众,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实践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宣讲内容,拓展宣讲领域,不断提高用理论宣讲、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沈阳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近几年,他先后在《沈阳日报》《共产党员》等报刊上发表《与时俱进认识党的先进性》《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政治本色》《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等论文20余篇;专著《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一书,以新的视角,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以及党的领导等几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进入新时期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发表在《求是》杂志2004年第3期上的文章《立党为公重在行》,获《求是》杂志优秀征文二等奖;发表在《求是》杂志《内部文稿》上的《东欧剧变后我党立于不败之地原因探析》一文,代表辽宁省党建研究会参加了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论文交流,收入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优秀论文集》,并获沈阳市“五个一工程(论文类)”奖。刘工力同志撰写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的《党的基层组织党员教育工作》一书,围绕党员教育的内容、党员教育的原则、党员教育的途径和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在全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0年刘工力同志被聘为沈阳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后,他更加注重密切联系沈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密切联系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来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讲理论,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刘工力教授执笔并组织课题组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关于我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的调研报告》。这一调研报告为沈阳市《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出台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借鉴作用。2008年的专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被辽宁省委组织部列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学习材料。2008—2009年度,由他主持完成的中央党校课题“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经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评审结项。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刘工力同志就确定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科研选题,并着手开始调查研究,经沈阳市决策咨询重大研究立项,他主持撰写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调研报告,获沈阳市优秀课题,为他后来学习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支撑。

精彩点评

刘工力同志作为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教授、市委宣讲团成员,多年来始终活跃在我市理论宣讲第一线,尤其近几年来在全市组织开展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发展振兴等重大主题宣讲活动中,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特别是结合沈阳市改革发展的实际,突出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送到基层,送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刘工力同志教学态度认真,宣讲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他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关注基层的理论需求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理论视角,找准宣讲的“结合点”和“切入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这些问题予以阐释和回答,做到真诚感悟,真意传播,使宣讲富有感染力,使理论富有生命力。许多党员干部群众这样评价他的宣讲:“每一次听他的课,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都是坚定信念的一次洗礼,他循循善诱的讲解和通俗易懂的分析,让我们从心里形成共鸣,受益匪浅。”

(点评人:中共沈阳市委讲师团团长,沈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办、规划办主任 张龙海)

田鹏颖

鹏程万昊 脱颖而出

讲师名片

田鹏颖,男,汉族,1963年出生,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辽宁省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委员会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辽宁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成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两年多来,田鹏颖教授深入学习、研究、宣讲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专题,计75场,听众达2.5万余人次,其宣讲足迹遍布沈阳、辽阳、本溪、铁岭、锦州、鞍山、新民、法库等市县。他的《文化自信托起“中国梦”》专题宣讲被中共辽宁省委讲师团评为优秀宣讲一等奖,是辽沈地区颇有影响的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美讲师”。

宣讲格言

我们中国人,一离家就想家,一出国更爱国,这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成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尊亘古不变的石雕,而是一道生命洋溢的洪流,离开源头越远,膨胀越大,越需要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扮演何种角色,没有基础就没有水平,没有精神就没有状态,没有贡献就没有未来。

个人特长

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喜欢阅读,善于思考,爱好音乐、游泳和旅游。

先进事迹

田鹏颖教授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

作为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两年多来,他坚持学习、研究、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足迹遍布沈阳、辽阳、本溪、铁岭、锦州、鞍山、新民、法库等市县,他把理论宣讲送进大学、党校、机关、企业、社区、乡镇、部队干修所和农民家里,凡听过田鹏颖教授宣讲的人,无论大学教师、青年学生、机关干部、新闻记者,还是农民兄弟、一线工人、社区老少、离休干部等都赞不绝口。可以说,田鹏颖教授已经成为辽沈地区颇有影响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的“最美讲师”。

田鹏颖教授的宣讲,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覆盖面宽。他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主题,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论据、总布局、总任务等宣讲重点,先后在校内和校外、市内和市外、省内和省外几十家单位,着力宣讲了《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文化自信托起“中国梦”》《以人为本与政府领导力执行力公信力》《敬业与幸福》《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与幸福追求》《从理论他觉到理论自觉》《为了孩子们的幸福而生活》《中国梦,人民的梦》《中国梦的理论地位》《当代雷锋——郭明义的精神世界》《从辽宁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信仰有力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社会工程》《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最大公约数”》等二十余个理论专题,宣讲场次达75场,听众2.5万余人次。

田鹏颖教授的宣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理论宣讲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是空讲理论、讲概念,而是就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中的实际矛盾、疑点与困惑来阐释理论、凝聚共识。因此,田鹏颖总是以深入学习和研究理论为前提,用深厚的理论功力分析和回答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各种“扣子”,确保理论宣讲与中央精神的高度一致,不偏离、不走样,使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3年三四月,他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之约,赴北京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一书的编写,该书2013年底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参与了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社科联组织的《说说“十八大”》一书的编写组织工作,该读物已于2013年5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组织编写了《高举旗帜向未来》一书,2013年6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理论读物的编写为他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加了理论底蕴。

二是理论宣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大学生(研究生)思想状况是时代的晴雨表,许多社会热点、网络关注、民众期待等,都能通过大学生的心理关切表现出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职工作是让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教学实践中,田鹏颖教授总是善于在与广大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发现理论问题,然后对在校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不解的问题举一反三,深入研究,进行整理、改造、升华,重新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与社会上各有关单位、部门、地区的广大群众(有的就是学生的家长)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相对接,内外、上下、左右连通。既丰富宣讲内容,又增加理论深度,收到较好效果。

三是理论宣讲与理论需求相结合。理论宣讲的主题是一个,主线有一条,但由于宣讲对象有别,宣讲需求有别,因此,注意发挥理论“解释世界”功能,针对党员、干部、大学生、工人、中学教师、离退休职工等不同层面的理论诉求,给予不同的理论解析,展示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论魅力。比如机关干部的困惑、农民兄弟的忧虑、企业职工的担心、青年学生的思考……不同群体、不同层面、不同地区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宣讲中,田鹏颖教授既直接回应共性需求,又充分展示个性特征,让理论深入实际、深入人心,从而增加了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许多听过田鹏颖教授宣讲(报告)的干部群众,都觉得报告(演讲)不空、不虚、不假,认为他的宣讲直面现实、直击矛盾、直接地气。中共辽宁省委机关工委赵日在听了田鹏颖教授所作的《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宣讲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培训的都是省直机关的处级干部,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有的还是硕士和博士,大家对哲学没有什么兴趣,安排这样的宣讲都担心大家能爱听吗?可是,田教授用2个小时的时间,没有休息,没有讲稿,没有废话,所讲的内容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不少同志讲,学了好几遍哲学了,就这次听明白了。”

四是理论宣讲与政策解析相结合。理论的活力和生命力在于联系实际、把握实际、变革实际。因此,理论宣讲不能回避老百姓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这就需要在理想与现实、当前与长远的分析比较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进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中让老百姓理解、支持、拥护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田鹏颖教授宣讲的听众涵盖了工、农、商、学、兵,一、二、三产业,大家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既考虑国家前途命运,也关心切身利益。所以,在理论宣讲中,田鹏颖教授总是把基本理论与党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中国与外国的比较、中国未来“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叠加在一起,加以解析,从而让广大群众懂得中国梦也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只有国家好了、富强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安宁。使广大群众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真正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贡献、制度的独特优势。

五是理论宣讲与人格魅力相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学习和宣讲,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提升和完善。田鹏颖教授在理论宣讲工作中,严格自律,清正务实。有的时候是休息日安排宣讲,有的时候是春节前夕进行宣讲,有的时候是在农民家里讲,有的时候是在工厂车间讲,有的时候是在塑料大棚里讲,有的时候是临时接到宣讲任务自己打车去讲,不管天气多冷多热,田鹏颖都义不容辞,毫无怨言,从没说“不”。记得2013年1月10日,已经过了腊八,天气非常寒冷,田鹏颖教授从沈阳来到法库三面船镇,为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的支部书记、村长作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宣讲。没有开讲前,大家都觉得快过年了,能讲出个啥啊!可是,宣讲开始后,立刻就抓住了人心,人们发现田教授讲的理论不光是概念,还讲了许多三面船的事,大家立刻竖起耳朵,听得有滋有味。宣讲结束后,田鹏颖教授来到一个行政村,到了村委会的小火炕上,和当地村干部、村民一起畅谈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用村干部和村民的话说:“他讲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刻、清晰、感人,能说到农民心里去。”

2013年他的《文化自信托起“中国梦”》,被中共辽宁省委讲师团评为优秀宣讲一等奖。

精彩点评

田鹏颖教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理论研究和思考的丰厚积淀,使他在各个重大主题理论宣讲过程中,既能深刻理解、谙熟把握宣讲内容,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充分展现了运用理论分析回答现实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许多听众反映:“田教授的宣讲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我们听得懂、听不够。”

田鹏颖教授具有较强调查研究和学习能力。在理论宣讲中,他能够根据各宣讲单位的要求,围绕宣讲主题,及时充实调整宣讲内容,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确定讲稿,根据不同的区域特色确定演讲风格,“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基本上实现了“命题作文”宣讲和“菜单式”宣讲,使得宣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田鹏颖教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又有较多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正因如此,他在理论宣讲中能够做到语言生动,旁征博引,有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受到广大听众的称赞和肯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最美讲师”。

(点评人:中共沈阳市委讲师团团长,沈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办、规划办主任 张龙海)

关凤艳

做一个幸福的螺丝钉

讲师名片

关凤艳,女,满族,1963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高级教师,沈阳市于洪区教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曾担任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高中委员会理事、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副会长、沈阳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先后获得“沈阳市优秀专家”、“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校长”、“辽宁省首批专家型校长”、“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标兵”、“全国优秀校长”、“全国十佳高中校长”等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凤艳同志以自己参加十八大的亲身经历和对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执着热爱,积极参与全市的重大主题理论宣讲活动,先后深入市直、区县各单位,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内容,计53场,受众近2万人次。

宣讲格言

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理论宣讲没有终点,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我将化荣耀为责任,化信仰为力量,不辱使命,风雨兼程,做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个人特长

熟悉党的教育理论,善于写作、演讲,对当代教育有一定研究,喜欢读书、登山。

先进事迹

关凤艳,一名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0多年的“老兵”,党的十八大代表的特殊经历,使这个原本平凡的个体焕发了绚丽的风采。她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有幸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是我的荣耀;领会并宣讲十八大精神,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能够成为市委宣讲团成员,我万分荣幸并深受鼓舞,做好这项工作,我责无旁贷,更加义不容辞。”

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关凤艳的意识里,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用心、用脑、用最朴实通俗的语言将十八大精神、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讲出特色、讲出感情,在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感动的同时,转化为推进工作、加快振兴的力量与行动。为此,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她怀着参加十八大、宣讲十八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即投入到了全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的系列理论宣讲工作中。一方面,她积极参加全市组织开展的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理论宣讲活动。作为市委宣讲团的一名新成员,她积极参加市委宣讲团的集体备课,与宣讲团成员畅谈参加十八大的感受,交流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体会,共同研究学习宣讲提纲和要点,做到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她和宣讲团成员一道深入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点对点、接地气的理论宣讲,她走进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兵营,与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百姓听众谈理论、唠家常、说未来、话理想,使理论宣讲既原汁原味,又通俗易懂,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她积极承担了大量的社会上的理论宣讲工作和任务。几年来,关凤艳不仅在于洪区许多单位进行专题理论宣讲,在其他各区县(市)和市直一些单位及科研院校,也留下了她宣讲的身影和足迹,留下了人们对她为理论宣讲工作所付出辛勤努力的肯定和赞誉。

翻开关凤艳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宣讲日程,由于面对的宣讲单位和受众群体各有不同,她在每次宣讲前,都会认真听取宣讲单位和听众的意见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和特点,紧密联系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抓住关注点和侧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使自己的宣讲不空泛、不肤浅、不脱离实际。如在沈阳市民委宣讲时,她引入了民族和宗教事务等内容;在铁西区教育局宣讲时,她则把侧重点放在了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在给沈阳师范大学、于洪团区委等青年朋友宣讲时,她又重点畅谈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青年人的希望和要求。在农村田间地头,她与农民畅谈“致富梦”;在企业车间班组,她与工人畅谈“振兴梦”;在部队兵营训练场,她与官兵畅谈“强军梦”。在宣讲过程中,关凤艳采取座谈、访谈、交谈的形式,经常与听众进行互动,在一问一答中,传递党的声音,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她还把从十八大带回的“首日封”赠送给积极参与互动的听众,她认为这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宣传。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真情的互动和百姓化的语言,使得关凤艳的每次理论宣讲都座无虚席、十分精彩,受到广泛的好评和热烈欢迎。关凤艳这样说:“当每次宣讲中看到听众们群情振奋的时候,那一刻,我们的情感是相通的,思想是共鸣的;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理论宣讲工作的神圣与光荣;那一刻,我内心中涌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无以言表、终生难忘。我要让这种宣讲成为习惯、成为自然、成为常态,如春风、似细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不是做好一件事情,而是当重复做着同样一件事时,却可以始终充满着热情、饱含着激情。市委宣讲团的走基层系列主题理论宣讲活动,便给了关凤艳这样一个难得的“超越平凡”的机会。为了不断提高宣讲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经常备课到深夜,不管日常工作多么忙碌辛苦,甚至身体有病时,只要一接到宣讲任务,站到讲台上,她都始终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记得2012年12月11日,关凤艳突发胃肠感冒,高烧腹泻,整个人都虚脱了,家人心疼她,劝她第二天请假,改动一下到浑南区宣讲的日程,但关凤艳没有丝毫犹豫,坚持按原日程安排,带病完成了宣讲。在她看来,宣讲无小事,个人的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宣讲的工作决不能耽误。当她走下讲台时,浑身透汗,近乎虚脱,虽然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状态,但她的内心却温暖而满足。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始终可以满怀激情、精神饱满地做好宣讲,那是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时刻激励着她前行,而这一切都源于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情感和热爱,为了把党的理论和声音及时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百姓心中,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在听众心中,关凤艳的宣讲就是正能量的代名词,它时刻传递着时代的主旋律和积极向上的元素,并渗透给了她的每一个听众,使她的每一次宣讲都充满了活力和力量。沈阳市招生考试通讯杂志社社长助理郝雪松听了她的宣讲后,感觉很受教育,他说: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很需要树立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核心价值体系,而关凤艳老师的宣讲充满着正能量,让他这样一个已经满身“社会风尘”的党员,又重新净化了一次信仰的湖泊,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周顺兴在听了关凤艳的宣讲后,发自心底地赞美道:“关凤艳老师宣讲的报告不仅在理论上对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了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而且用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身为一名十八大代表的神圣和幸福。我院许多大学生听过宣讲后,都受益匪浅。不仅坚定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而且坚定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增长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本领的决心和信心,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秀的业绩。”而同样身为青年人代表的共青团于洪区委员会副书记王晓丹也激动地表示,听了关凤艳老师的宣讲后,好像打了一针强心剂,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要不辱使命,乘势而上,不断努力,在各行各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面对听众的肯定和赞誉,关凤艳显得淡定而平静,在她的心中,早已把宣讲工作视为一项最为神圣的事业。她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拥有丰收的不会是麦田的守望者,而永远属于那些勤劳的拾穗人,她希望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但懂得坚持的拾穗人,弯下腰,低下头,把脚下的路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好。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关凤艳同志在认真做好宣讲工作的同时,以实现于洪区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百姓梦”“教育梦”为己任,扎根基层,立足民生,切实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使于洪区在2014年成为全省首个一年内实现国家、省、市教育强区“三连创”的县区。使于洪百姓“让孩子们都能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关凤艳的心中,能够成为中共十八大代表,是她人生的大幸运,而可以圆满地完成每一次宣讲工作,则是她人生的小幸福。沐浴在大幸运与小幸福中的关凤艳始终坚信,理论创新没有终点,理论学习永无止境,理论宣讲永远在路上,这条路,她将义无反顾,一以贯之,风雨兼程,永远前行。

精彩点评

作为来自我市基础教育一线的党的十八大代表、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关凤艳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己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亲身经历,几年来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兵营等地方和单位,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以贴近群众的真情、生动艺术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宣讲工作,成为我市理论宣讲战线上的一名典型和骨干。

在宣讲过程中,关凤艳同志坚持精讲与全面相统一,准确与鲜活相结合,原汁原味地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做到找好角度、把握定位、抓住灵魂、培养信心,把真情传播与理论阐释紧密结合起来,既把理论讲准确、讲透彻,又把理论讲出色彩、讲出感情,真正把党的声音和中央的决策部署送到群众心坎上。许多基层干部群众评价她的宣讲有人气、接地气,易懂好记,这样的理论宣讲我们欢迎、爱听。

(点评人:中共沈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周克)

王厚双

坚守宣讲阵地 致力传播真理

讲师名片

王厚双,男,汉族,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大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辽宁大学战略策划投资研究中心主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

王厚双教授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关系专业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曾担任国家商务部知识产权海外援助专家团专家,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专家小组专家;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社科人才工程、辽宁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院校人才支持工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1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60多部(篇)专著、学术论文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外部环境研究》获辽宁省首届政府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一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近年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中国梦”、推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专题,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宣讲80余场,受众达2万余人次。

宣讲格言

理论宣讲是开启理性和智慧的“天窗”,是点燃干部群众对理论学习、运用热情的“火种”,只有把理论真正阐释清楚,入耳入心,讲出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消除人们“思想上的困惑”,抚平人们“情绪上的波动”,才能使人民群众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凝聚最大的共识,焕发出共创美好未来的巨大效能。这是理论的力量,是理论宣讲者的使命。

个人特长

熟悉国内外经济理论,喜欢阅读、写作,爱好旅游、摄影。

先进事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王厚双教授以其对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全市的理论宣讲工作中。几年来,他先后为沈阳市部分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干部群众宣讲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等理论专题。在宣讲中,他注重把握导向,引领关注,完整准确地传递党的声音;他注重语言艺术,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地宣讲党的理论,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宣讲水平,赢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普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王厚双教授看来,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宣讲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特别是宣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名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要想宣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自己首先要认真学习好,学深学透,深刻领会丰富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宣讲中底气足、根基牢,才能为求得实效地开展宣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他将学习和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时间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参加相关的学习班、培训班、专题讲座等,不断充实加深对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参加市委宣讲团的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宣讲重点和要求,从而使他的每一次宣讲,在内容把握上既准又详,在贯彻方法上既实又新。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刘丽丽听了王厚双教授的宣讲后说,我们地铁公司的员工并没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通过王厚双教授的宣讲,使我们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了较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激发了我们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达到了良好的宣讲效果。

在宣讲工作中,王厚双教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用心用力。他认为,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分析和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理论需求,这是理论宣讲的职责所依、生命所系、活力所在,也是打通理论宣讲与基层百姓“最后一公里”的要诀。他经常挤出时间,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到企业车间、街道社区、农村乡镇等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的迷惑点、对现实的关注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

在市人大和市发改委宣讲时,他侧重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纲领性文献这一高度展开宣讲,深刻解读了听众所关心的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及如何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沈城百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市司法局和行政执法局宣讲时,他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的剖析,结合我市司法与执法方面的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宣讲中,他不时地就一些问题或案例,与现场听众进行对话互动,交流心得和感受,他用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感染了每一位听众,大家纷纷讲起发生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自己亲历、亲闻、亲为的故事。市司法局所属东陵监狱政委曲大纯说:“王教授在宣讲中与我们真情互动,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我们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激发了我们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4年春节前,王厚双教授来到沈阳市沈河区凯旋社区,为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他针对到场听众多为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的特点,联系实际讲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调动起了现场老同志们的学习热情,整个宣讲过程中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宣讲结束后,这些老同志们都没有走,他们把王厚双教授团团围住,问这问那。大家都表示,通过这次宣讲,不仅了解了党的理论知识和中国梦的内涵,同时,更加树立起了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沈阳,推进新一轮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沈阳市辽中县委理论学习室原主任勾玉海始终忘不了这样一幕,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组织的理论宣讲活动大多是在礼堂进行的,一人在台上讲,几十人或几百人在台下听,有时达不到应有的宣讲和学习效果。而当王厚双教授了解到辽中县近年来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很多特色这一信息后,却主动要求到农户大棚与农民朋友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在田间地头开展宣讲。勾玉海说,当时我们觉得理论和农民离得太远了,农民未必听得懂。但宣讲开始后,王厚双教授一下抛开了传统的理论说教,紧紧抓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如何致富、农业现代化等这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宣讲中,他还不时和农民朋友聊天,给他们支招,一转眼就唠了一个多小时,到场的农民朋友纷纷称赞:“这个教授不像我们以前印象中的教授,而像带着大伙发家致富的领路人,这样的宣讲以后还要听!”

类似这样的宣讲和听众的赞许,在王厚双教授的宣讲经历中已是司空见惯。面对这些,他没有丝毫的松口气的想法,反而觉得肩负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几年来,他除了深入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理论宣讲外,还始终坚持用理论宣讲和理论研究成果,服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服务沈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向。他先后接受《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日报》、沈阳广播电视台等多家省市媒体二十余场次的专题访谈,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辽宁和沈阳的实际,就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辽宁对外开放步伐、推进新一轮振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内容,通过媒体进行宣讲和解读,提高了人们对理论的关注度,扩大了理论宣讲的社会影响力。在王厚双教授看来,理论宣讲是开启理性和智慧的“天窗”,是点燃干部群众对理论学习、运用热情的“火种”。正如他在宣讲格言中所写到的:只有把理论真正阐释清楚,入耳入心,讲出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消除人们“思想上的困惑”,抚平人们“情绪上的波动”,才能使人民群众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凝聚最大的共识,焕发出共创美好未来的巨大效能,这是理论的力量,是理论宣讲者的使命。为了这一使命,他将继续用更加完美的理论宣讲去诠释一名“最美讲师”的风采。

精彩点评

王厚双教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他的宣讲主题鲜明,内容深刻,分析透彻,通俗易懂。他注重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使宣讲更具针对性;他注重宣讲艺术和技巧,内容接地气,语言聚人气,使宣讲更具感染力。在宣讲中,王厚双教授经常引用大量鲜活的事例,在历史与当代的对照中,在现实与未来的描绘中,以具体翔实的讲解与全面深刻的分析思考,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行阐释和解读,既有启迪性、建设性,又有艺术性、生动性。他通过追随理论的与时俱进,探索理论的化人真谛,他坚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脉搏,回应基层的需求和呼声,正因如此,才使他的理论宣讲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

(点评人:中共沈阳市委讲师团团长,沈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办、规划办主任 张龙海)

张红

真情传播 真诚交流 真实践行

讲师名片

张红,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硕士学位,沈阳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曾先后获得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辽宁省“辽宁振兴中国梦”主题宣讲先进个人、沈阳市“四个一批”人才、沈阳市“五一巾帼英雄”、沈阳市名师等荣誉称号,其宣讲报告曾获辽宁省优秀宣讲报告二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红同志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理论专题宣讲30余场,听众超过7000人次。在宣讲过程中,她注重把党的理论融进百姓的生活,以当好人民群众的“理论翻译”为己任,坚持以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社会的需求、基层的实际来解读理论、阐释时政,摸索出了一套“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话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宣讲艺术和风格。

宣讲格言

把宣讲作为展示一名理论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把课堂作为传递党的声音的重要平台,真情传播、真诚交流、真实践行。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只有通过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讲解,才能使群众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切地把握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

个人特长

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喜欢旅游、摄影。

先进事迹

张红同志系沈阳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作为市委理论宣讲团骨干成员,她把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责任看得重于泰山。几年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辽宁振兴中国梦”和群众路线等系列主题理论宣讲活动中,她认真学习,深入研读,广泛积累,增加理论宣讲的深度和广度,以确保质量和效果作为宣讲之基;她深入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坚持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增加理论宣讲的力度,以汇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宣讲之源;她恪尽职守,创新宣讲方式方法,让基层干部群众听懂记住会用,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作为宣讲之本,不知疲倦地耕耘在理论宣讲阵地上,真情传播、真实践行着党的创新理论。

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宣讲工作者,张红同志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宣讲者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直接关系宣讲效果。她一直提醒着自己,只有不断地认真学习,勤奋思索,才能跟得上理论创新的步伐,才能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话语权,才能积蓄理论宣讲的底气。从教治学25年,她始终把理想信念的追求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站在理论宣讲第一线,站在学术研究最前沿,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保持思想上、理论上、学术上与党的创新理论的与时俱进。她时时关注着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党的重大政策方针,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及时跟踪学习,反复深入研究,力求学习理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不论是报纸、杂志、专著,还是网络评论文章、理论研究论文;不管是长篇论著,还是片言只语,只要与党的创新理论相关的知识,都是她认真研读的内容。同时,她十分注重新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几年来,围绕着党的大政方针宣讲及教学的主要内容,主持研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科研项目近50项,出版专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研究教材6部,发表理论研究论文30多篇,其中教育部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普及探索研究”是她多年理论研究和理论宣讲成果的结晶。正是因为潜心的学习、思考和研究,注重对理论内在的觉悟和内省的积淀,成就了张红同志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理论基础厚重、功底扎实、知识含量高,在理论宣讲中,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澄清模糊认识和各种困惑,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其宣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党的创新理论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来的,只有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工作者是党的创新理论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积极有效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张红同志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工作激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架设党的创新理论通向大众的桥梁。“肩上担着责任,心里装着群众”,这是张红同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最大精神动力。她深知理论只有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才有生命力。宣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经常奔波在城乡、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张红同志常年坚守在宣讲工作第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及时把中央的精神准确传达到干部群众中。为了取得宣讲的最好效果,张红同志经常深入基层,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及居民家中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不同层次人群的理论需求,每次宣讲前都和宣讲单位事先沟通,对宣讲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且根据宣讲单位的要求理论结合现实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把党的理论融进百姓的生活。特别是重点针对近年理论界、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和干部群众的各种困惑,她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实际,深入分析,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帮助大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和信念。

例如在沈阳市东药集团进行宣讲时,她结合目前我国国企的基本情况、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结合东药集团的发展现状,回答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上困惑不解的诸多问题,做到在宣讲过程中以真诚面对听众,不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听众开展现场的交流和对话,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讲清道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达成共识。宣讲结束后,东药集团的干部职工评价她的宣讲:朴实、真诚,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矛盾。职工们感到听了宣讲之后,很多长期困惑的问题终于解开了。

在沈阳市棋盘山社区农民家中座谈时,当一位农民谈到“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住上了楼房,可是我们就是不太理解什么才是中国梦”时,张红同志用了最简洁的一句话“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住上了现代化的楼房,这就是你们的梦,也就是总书记所说的要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使在场的农民群众豁然开朗,这种实打实的说理点拨,使宣讲生动鲜活、入情入理,真正达到了理论宣讲的目的,提高了理论宣讲的现场感和亲和力,增强了理论宣讲的说服力,使广大群众对党的大政方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百姓们对张红教授宣讲的评价是:非常喜爱、非常接受、非常受益。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过去在百姓的心目中,理论宣讲就是简单的说教,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不能取得任何实效。因此不断创新宣讲的方式方法,增强宣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新形势下对理论宣讲者的客观要求。为了消除百姓的抵触心理,使宣讲能够真正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张红同志以当好人民群众的“理论翻译”为己任,注重以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社会的需求、基层的实际来“阐释”理论、“解读”时政,让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认同。摸索出了一套“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话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宣讲艺术和风格。

大政方针具体化。宣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能够深入到每一位民众的内心,为了让自己宣讲的对象能够真正了解、理解、接受宣讲内容,张红同志力求用听众最熟悉的身边事例和大众化语言释析党的相关政策,从大众的视野和需求入手,深入浅出,从而最终达到对理论的认同和接受。

主流理论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这是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秉承“学源于思”,始终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求真的精神和态度对待现实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以务实的方法和语言回答干部群众中的疑惑与不解。正是这种科学的精神,使张红同志的每一次理论宣讲、每一篇理论文章都能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到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为她的同行们树立了榜样。

严肃话题通俗化。为了使宣讲更加接近百姓,张红同志潜心于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承担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普及探索研究”课题中,她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诸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普及研究的着眼点,包括防止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庸俗化、防止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防止对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简单两极思维等观点;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普及的原则,包括要体现立足当下的理想性、要体现基于利益实现的认同性、要体现尊重差异的层次性、以理论的具象化表达增强其对大众的吸引力、以典型示范引导新的理论成果大众化、以理论成果的有效转化增进大众对理论新成果的认可等思想。这些成果不仅为严肃话题通俗化奠定了理论研究的基础,而且张红同志将这些成果有效地运用于宣讲实践中,使她的宣讲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说事析理多样化。张红同志注重宣讲形式的多样化,以增加宣讲的趣味性、实效性。比如变单纯讲解为互动交流,把“以我为主导”变为“以群众为主导”,坚持以听众为中心,与听众开展交流和对话,就听众现场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用理论诠释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采取“面对面”和“零距离”的方法,在田间地头、家属院内、居民家里,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说话,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对群众进行心贴心的引导帮助、点对点的解疑释惑;采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化、直观化展示理论宣讲内容等。听众普遍反映,宣讲方式的变化,使他们感到科学理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就在他们的身边和生活中,这些方式方法的创新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宣讲的效果。

一场场生动通俗的理论宣讲,一次次面对面的坦诚交流,把党的创新理论化为春风拂过干部群众的心头,张红同志永不疲倦地耕耘在理论宣传阵地上,真情传播、真实践行着党的创新理论,深得干部群众好评。沈阳市皇姑区梅江东社区居民夔长青这样说:“我是沈阳市一名普通的市民,听了沈阳大学张红教授理论宣讲课程之后,收获丰厚,感慨良多。张红老师的宣讲理论深刻、见解新颖、阐释透彻、语言风趣、生动活泼,针对性和说服力极强,使人不自觉地跟随着她的讲解加深对理论创新、现实难题、思想热点等问题进行新的考量把握,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我们希望像张红老师这样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恪守尽职的理论宣讲员越多越好,希望我们能够聆听到更多这样深刻、丰富、新颖的宣讲内容,使我们在宣讲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提高认识、武装头脑,以更加激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精彩点评

在沈阳市近几年来的重大主题理论宣讲活动中,张红同志以优良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和宣讲技巧,坚定地宣讲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讲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深刻的理论性、广博的知识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在宣讲过程中,她能够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各种理论观点和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答疑解惑,使理论宣讲呈现出吸引人、感染人的内质和生动通俗的宣讲效果,在党的创新理论和基层干部群众之间,架起了交流、沟通、认同的桥梁,扩大了理论宣讲的影响力、辐射力。

在宣讲过程中,张红同志紧密联系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讲解。她勇于探索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手段和载体,在宣讲中引用大量鲜活的事例进行论证,注重讲课技巧,运用大众易于接受和认同的语言来讲解理论、阐述时政,逐步摸索出了“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话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宣讲方式,使理论入脑入心,令听众深受启发,受到基层的热烈欢迎。

(点评人:中共沈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周克)

孔祥参

争做党的理论合格宣讲者

讲师名片

孔祥参,男,汉族,1983年出生,山东泗水人,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研究生,沈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沈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沈阳市政府法律专家人才库专家,沈阳市法学会宪法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主持由国家行政学院、辽宁省社科联等单位立项的科研课题6项,在《政治与法律》(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辽宁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求是》理论网、光明网等权威媒体转载,其科研成果曾获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省部级)。近一年来,先后在沈阳市各区县(市)、各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理论专题,计30余场,受众7000余人次。

宣讲格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必须根植于人民,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就是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金桥,这不仅仅需要有对理论的深刻把握,有一颗矢志于传播理论、服务群众的赤诚之心,还需要具有高超的宣讲技巧和宣讲艺术,我愿意永远做一名合格的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架桥者”、“守桥人”。

个人特长

善于理论钻研,爱好读书、散步、乒乓球,兼职律师,熟悉法律业务。

先进事迹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每位党员的光荣义务,更是一名党校教师、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的神圣职责,多年来,孔祥参同志就是秉持着这样一种信念,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感,勤奋耕耘在理论宣讲的工作岗位上。自2007年进入沈阳市委党校工作以来,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理论宣讲的特点和规律,先后承担了初任公务员、处级干部任职班、市管领导干部培训班等不同班次的理论专题教学任务。近一年来,作为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他积极参与了全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主题理论宣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讲效果,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不断提升,受到各界听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在宣讲工作中,孔祥参同志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宣讲,他先后到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商局、沈阳市政府法制办、致公党沈阳市委、台盟和平区委、中国移动沈阳分公司、亚太集团沈阳分公司、法库县、大东区等多家单位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等内容,与听众进行深入地座谈交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用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全市各项法治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他采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形式,利用有关报纸杂志发表学习体会文章,解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扩大理论宣讲和理论传播的受众群体。他先后在《辽宁日报》(理论版)和《沈阳日报》发表了《用法治理念推进和加强社会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等理论文章。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题理论研讨会,包括辽宁省政法委、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法学会宪法行政法学研究会等单位组织的理论研讨活动,并作主题发言,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感受和体会,进一步宣传了党的创新理论。

多年的党校理论教学工作,特别是通过参加市委宣讲团的理论宣讲工作,使孔祥参同志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党的理论的宣传员、传播者,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关注基层的理论需求和干部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引领共识。而要达到这种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就需要理论宣讲者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是对理论宣讲者的根本要求,宣讲者必须拥护党的领导,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理论宣讲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干扰,“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地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宣讲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地宣讲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做一名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理论宣讲者。

二是要具有投身宣讲工作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理论宣讲,事关广大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能否及时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关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信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没有投身宣讲工作的满腔热情,没有投身宣讲工作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很难做一名合格的理论宣讲者。特别是在遇到理论宣讲工作和个人事务相冲突时,一定要克服万难,保证宣讲工作正常进行。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全市立即开展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论宣讲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而此时孔祥参的孩子出生刚刚三个月,父母又都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帮忙照顾,面对理论宣讲工作与照顾爱人和孩子之间产生的冲突矛盾,孔祥参同志以高度的大局意识和牺牲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工作中,在他看来,个人事情是小,宣讲工作是大,一刻也不能耽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能考验一名理论宣讲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三是要对理论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把握。理论宣讲的根本目的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推动和指导实际工作,这就需要理论宣讲者对党的理论必须有准确深刻、全面系统的把握,保证理论宣讲的原汁原味,不走偏、不变调。它要求每一位宣讲者要不断地学习,认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业务,夯实理论功底,做到学深、学透、学精,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宣讲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发挥出理论宣讲的功能和作用。

四是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设计不同的宣讲重点和宣讲方式。理论宣讲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种“翻译”和解读,必须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必须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回应他们所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宣讲效果,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五是要具有较高的宣讲技巧和宣讲能力。一场高质量的理论宣讲,除了要求宣讲者对宣讲内容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把握,不断增强宣讲的针对性,还要求宣讲者具有较高的宣讲技巧和宣讲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确保听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就必须要更多地采用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通俗易懂地开展理论宣讲。要尽量多地采用案例法、比较法等宣讲方式,既要讲好普通话,还要讲好地方话、百姓话,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把大道理与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起来,使群众愿意听、喜欢听、用得上,进而在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出理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作用。

精彩点评

孔祥参同志作为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市委宣讲团成员,多年来一直热爱并致力于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宣讲经验,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他按照全市理论宣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到沈阳市各区县(市)、各委办局、民营企业、居民社区等基层单位,认真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宣讲过程中,他紧密结合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深入剖析时弊,生动解疑释惑,注重以党的理论武装干部群众,以振兴目标凝聚发展共识,使每次宣讲既全面准确、思想深刻,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各宣讲单位和听众的一致好评。

(点评人:中共沈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周克)

同类推荐
  • 西陲兵事

    西陲兵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关中青年,来到遥远的西陲边塞戍边守防,在极为艰苦的喀喇昆仑高原,用青春甚至生命为共和国的安宁,谱写了一曲壮美的军歌。
  •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由王剑冰主持编选,选取耿林莽、许淇、曹雷等人的诗作,约八十余篇目。诗歌从个人心理幻想、往事回忆到对当下的描述,皆有涉及,题样广泛,思想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艺术性与哲理性,是对2016中国散文诗领域的概括与总结。
  •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

    其实你始终相信梦想,虽然你常说你不信了;其实你始终相信爱情,虽然你常说等不到了;其实你明知道下句台词是什么,但你一样会被感动;其实你始终爱着这个世界,虽然你常说世界很令你失望之极。总有一天我们信仰的会失效,热爱的会消失,但永远记得,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绝望的时候抬头看,希望的光一直在头上。也许我们都像本书中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被理想和现实生活所累, 但我们深信这些都是一点点黑暗,那些被贱卖的、被毁却的、被否定的理想,终将被我们一一实现。
  • 对你的爱停不下来

    对你的爱停不下来

    我攀登过景色秀丽的华山,欣赏过气势宏伟的长江。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过被的大火烧得不成样子的圆明园了!这次“北京科技之旅”夏令营,让我目睹了圆明园的凄凉。一走进圆明园,眼前到处是一片荒凉:有的柱子竖在那里,好像正在诉说英、法联军的种种罪行;有的柱子斜着,似乎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还有的柱子躺在地上,好像正在苦苦地呻吟。远处,风吹着枯树叶,树叶打着旋落在地上,更让人充满了忧伤。
  • 夜行者:毛福轩烈士传

    夜行者:毛福轩烈士传

    毛福轩(1897-1933),化名毛恩灏,湖南韶山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韶山支部书记。1927年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1928年春赴上海,在国民党金山县公安局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2月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5月牺牲于雨花台。
热门推荐
  • 遥悠修仙记

    遥悠修仙记

    无意中来到了这个修仙的世界,何不潇洒走一回,管他那么多干嘛,喝口酒唱个曲,交个朋友肆意人间岂不快哉?亲弟弟邀请她加入宗门?不去,那么多规矩,一条一条的看着就可怕。好兄弟想让她去他们宗门当客卿,如果不是他师妹同她喝了酒后说漏了嘴就差点答应,当客卿居然还要每年帮他们做几件事。嫌麻烦撂担子不干了,跑路。木琉笛就觉得散修好,除了修仙资源没那么丰富以外都挺好,做事不用考虑特别多后果,反正孤身一人,搞事情也不怕连累什么人。有时候喝着从其他人手里或坑或抢来的酒,醉了倒底就睡。在各地秘境抢资源,背着她的四把刀,走天下。快哉快哉啊!
  • 大宋首富

    大宋首富

    苏小财回到神秘的农村老宅,发现地下室还有一间暗门,推开之后,走入了无尽的黑暗,点不着火,也打不亮光,渐渐失去意识……醒来之后,竟然漂浮在水面上,一群人站在高大的木拱桥上,正在打捞他!木拱桥如虹,木质商船来往如梭,纤夫们正在拉船,吆着低沉的号子,河岸边,骑驴的、步行的、乘驴车的、吆喝的小贩……这里怎么这么面熟?苏小财想了许久,这不是一幅画吗?自己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图》中?既然桥下可以穿过来,不知道能否穿回去呢?苏小财正在思量,就被两个巡街的铺兵带走了……
  • 幽王府

    幽王府

    弱水三千并无影,往生路尽不曾停。海誓山盟尤惯耳,恍如南柯梦中醒!
  • 撕天

    撕天

    神通与法宝的碰撞,各种世所罕见的天才汇集。神族,天魔族,远古大能,共同在荒古大世界上演一场波澜壮阔的争战史诗。一个充满热血激情的爽文,希望大家会喜欢!
  • 明伦汇编交谊典馈遗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馈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年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年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短篇小说卷)》选取1997年的短篇小说近20余篇,包铁凝、苏童、贾平凹、王安忆、毕飞宇、邱华栋、杨绛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二十余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水平。
  • 像我这样的青年人

    像我这样的青年人

    与青春有关的故事徘徊在远离青春的日子,那就让于青春有关的故事撒在布满青春的浪漫时间里吧。全篇为三部分,初爱,挚爱,亲爱初爱,总是小心又可爱挚爱,总是珍惜但又易逝去亲爱,归于平淡,是爱情更是亲情与友情从来没有不爱,只是时光流逝的变换…
  • 终是江湖客

    终是江湖客

    转身即是江湖,回首亦不能退出。爱恨情仇也不过是一生围绕的羁绊罢了
  • 中华姓氏起源通史

    中华姓氏起源通史

    为了帮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寻找自己姓氏的源流,本书从大量古今典籍文献、家谱资料中钩沉辑佚,介绍了500多个姓氏的起源、演变、郡望、堂号、迁徙分布、历史名人等,生动翔实地讲述了每个姓氏的来龙去脉,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是全球华人了解自己的姓氏,寻根问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月牙未满夜里花开

    月牙未满夜里花开

    青梅竹马,少年情深,保证齁甜齁甜的“总裁,您又双叒叕和沈影后传绯闻了。”公关经理急匆匆的跑进总裁办公室。“哦,热搜榜第一给我安排上。”路之洲闻言,只是轻笑。“总裁,沈小姐的娱乐公司发了澄清稿。”公关经理忙着又说道“把公司灭了。”路之洲的声音带着愠怒“总,,总裁,自家公司。”一旁的公关经理瑟瑟发抖的回答。月牙:之洲哥哥,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呀?路之洲勾唇轻笑,把月牙搂进怀里:从你出生那一天起。欢迎大宝贝,小宝贝,大仙女,小仙女们入坑,我爱你你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