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4800000104

第104章 攻高唐

『PS:还是咳嗽、咽痛、发热,难受,快快用票票来安慰一下作者吧。』

————以下正文————

高唐邑,得名于古高唐国,这也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不过在后来被齐国所吞并,成为齐国的“五都”之一。

二月初,「赵、燕、宋三国伐齐」战争爆发,赵主父不顾国内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攻伐齐国,就齐国当年“背弃盟约”、“落井下石”一事展开报复。

作为赵主父的近卫军队,蒙仲率领信卫军跟随赵主父赶赴沙丘。

与赵主父一起行动的,还有安阳君赵章。

二月十一日,赵主父抵达沙丘,召见驻军在沙丘的赵袑、牛翦、赵希、许钧等将领,商议攻打齐国的具体策略。

从沙丘往东南越过「清河」,即到了齐国境内,在这一带齐国有两片城邑,即高唐邑与平原邑。

据赵主父在会议中所说,齐国已经在高唐邑、平原邑两地驻扎了重兵,严守防线。

毕竟两片城邑都位于大河(黄河)以北,倘若被赵国攻取,赵国的军队便能直接攻入齐国的腹地,甚至于威胁到齐国的都城「临淄」。

在商议后,赵主父下令安阳君赵章与将领「赵希」一同攻打平原邑,而赵主父这边,则命赵袑统领左军、许钧统领右军,攻打高唐邑。

至于赵将「牛翦」,由于他麾下的军队皆是骑兵,不利于攻城,赵主父便授权牛翦便宜行事。

起初,蒙仲还以为赵主父授权于牛翦的“便宜行事”,即让后者协助赵国的两路大军,直到几日后,当蒙仲得知「赵国骑兵杀入高唐邑」的消息后,他这才恍然。

是的,赵主父授权于赵将牛翦的“便宜行事”,即叫后者伺机骚扰高唐、平原两邑,杀人放火,驱赶邑地的齐国百姓,让高唐、平原两城皆变成孤城,以便赵军日后攻城。

大约在二月二十日前后,蒙仲率领着信卫军,跟随赵主父所率的赵军,抵达高唐境内。

蒙仲亲眼所见,高唐城周边的几片乡邑,皆已遭到了赵将牛翦麾下骑兵的骚扰与进攻,邑地内的齐国平民几乎都已经逃亡,时不时还能看到一具具齐国平民的尸体,有男有女。

这让蒙仲不禁回想到了他在宋滕战场上的经历——记得那时候,他也是乘坐着战车,看到一片狼藉的邑地,只不过当时在滕国,而如今在齐国罢了。

倘若说当时宋国攻伐滕国的战争是不义的,那么今日赵国讨伐齐国呢?

虽说赵主父攻伐齐国的理由,是报复齐国当年“背弃盟约”、“落井下石”,但不能否认,这场仗最先受害的,却是齐国的平民。

并且,为了方便攻打高唐城,便事先在高唐城周边的乡邑屠杀、放火,驱赶居住在当地的齐民,似这种战争方式,又怎么称得上是大义的。

战争,没有义或不义,蒙仲切身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但让他有些无奈的是,无论是宋国伐滕,还是赵国联宋伐齐,他作为宋人,都是既得利益的一方,这让他不知该如何客观地看待整件事。

不得不说,亲眼目睹赵国士卒攻打高唐的过程,就跟宋国的士卒一样,赵军士卒也会屠杀齐国的平民,并且谁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错误的事。

见齐国的平民死伤过多,蒙仲委婉地对赵主父说道:“赵军杀戮过多,不利于赵国日后治理高唐。”

没想到赵主父却轻笑着说道:“不先攻下高唐,谈何治理?”

说罢,他笑着说道:“蒙仲,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你大概是觉得,平民是两国战争的无辜者,但事实上,战争一旦开启,没有谁是无辜者。……若牛翦不事先率领骑兵驱逐乡邑内的齐人,难保这些人日后不会成为阻挡我赵国士卒进攻齐国的阻碍。想想滕国‘无辜’子民,最终不也成为了宋军的阻碍么?”

『滕国?』

蒙仲一脸意外地看向赵主父,他没想到赵主父竟拿滕国的百姓举例。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赵主父抬头瞧了一眼远处的高唐城,淡淡说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义或不义的战争,目的皆是为了争夺土地罢了,‘仁义之战’不过是一个糊弄人的说辞,包括我,我以‘齐国背弃盟约’而去讨伐它,说到底也只是为了与燕宋两国瓜分齐国而已,是故……”

他转头看了一眼蒙仲,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乃大将之才,但首先,你得抛掉心中那幼稚的想法。尤其是在事关一个国家存亡的战争中,你以为当真会有什么‘平民’是无辜的?”

“……”

赵主父的话,让蒙仲感触颇深。

当日,当赵主父率领的军队驻扎于高唐城西北大概二十里处后,高唐城便派来了使者,在请见赵主父后,责问赵军为何无故进犯他齐国。

赵主父没有跟这个使者多废话,因这名使者态度不恭,便命令士卒将这名使者用棍子痛打了一顿,然后将其赶出了军营。

隔天,高唐城再次派来了一名使者。

可能是得知了前一名使者的经历,这名使者在请见赵主父时,态度明显恭顺了许多,简直可以低声下气来形容。

此人表示,赵主父无端率军攻打齐国,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误会在——倘若是错在他齐国,请容许他先禀报临淄,再由临淄派人与赵主父和谈。

然而,即便这名齐使态度已十分恭顺,但赵主父还是没有改变心意,依旧下令攻打高唐。

二月二十八日,赵军首次对高唐城展开攻势。

这场攻城战,赵军共投入士卒约六万人,总共持续了三个时辰,五次攻上高唐城的城墙,但由于高唐城内的齐军亦顽强抵抗,赵军最终还是没能攻破城池。

大约是在未时前后,赵主父下令鸣金撤兵。

对此蒙仲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此时距离黄昏仍有两个多时辰的时间,完全还有攻陷高唐城的可能性。

在听了蒙仲的困惑后,赵主父笑着说道:“今日来时,我赵军精力充沛,可苦战近三个时辰,仍未能攻陷城郭;眼下我赵军士卒士气大跌,精力亦不如最初,就算再攻两个时辰,难道就能攻破高唐了?……还不如在我军出现巨大伤亡前撤兵,待过两日后,等士卒再次养足力气,再一鼓作气攻下高唐!”

这份见解,就算是蒙仲这样读过不少兵书的人,亦感觉茅塞顿开。

不得不说,戎马半生的赵主父,他对战局的把握,远不是读过几部兵法的蒙仲可比。

也可以说是蒙仲的幸运,在赵军攻打高唐城的期间,蒙仲作为赵主父身边的近卫,时不时就能听到赵主父对敌我双方军队以及局势的点评,比如说,在齐军选择死守城郭的情况下,赵军应该如何采取谋略,且齐军又该如何化解等等。

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让蒙仲受益良多。

三月初四,在赵主父准备二度攻打高唐城时,有一名从临淄而来的齐国使者来到了赵军的军营,请见赵主父。

这名齐国使者的来头很不简单,他乃是齐国国相薛公田文的客卿,著名说客苏秦的弟弟,「苏代」。

当年,苏秦起初决定赴秦国施展抱负,但由于当时秦国刚刚处死商鞅,且秦武王厌恶说客,苏秦便从秦国离开,来到赵国,但由于赵成、李兑不喜苏秦,苏秦最终还是从赵国离开,来到了「燕文侯」时期的燕国,且得到了燕文侯的重用。

燕文侯派苏秦出使赵国,希望改善赵燕两国的关系,此后才有苏秦说服赵肃侯,联合诸国抗击秦国。

在苏秦受重用于燕国的那段时间,他的弟弟苏代、苏历等人,亦纷纷来到了燕国定居。

随后燕文侯过世,传位于燕易王,燕易王过世又传给燕王哙——即因为想要将君位禅让给国相子之,而使燕国出现了内乱,险些被齐国所攻灭的那位燕国君主。

在燕易王过世前,苏秦、苏代等人作为燕国的使者出使齐国,且此后定居于齐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燕国的「子之内乱」这件事中,苏代扮演了一个极其关键的角色,是他说服了燕王哙信任国相子之,甚至于将所有的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后者。

其原因就在于,苏代与燕国国相子之有联姻。【PS:一说是苏秦与子之有联姻。】

此后,苏代亦代表齐国出使魏国、楚国,甚至是宋国,是当世较为著名的纵横家。

对于这样的人物,纵使是赵主父也得给予其相应的尊重。

片刻后,在赵主父的允许下,身穿华服的苏代来到了赵军的帅帐。

据蒙仲目测,这苏代大概四十余岁。

在请苏代在帅帐内入座后,赵主父吩咐下卒备上酒菜,款待苏代,毕竟苏代亦曾多次出使赵国,赵主父与他并不陌生。

酒过三巡后,赵主父这才笑着问道:“今日苏先生前来见我,不知有何要事?”

“赵主父明知故问。”苏代笑着说了一句,旋即端正了表情,正色说道:“在下特为解赵国之滔天巨祸而来。”

听到这话,赵主父与蒙仲,不约而同地挑了一下眉毛。

只因为苏代这种“危言耸听”的伎俩,早已经被这世上的说客用烂了。

同类推荐
  • 波澜升起

    波澜升起

    自大夏一统天下已有二十五年,在这看似太平的国家里,其内部早已暗潮汹涌,在这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敏感时期帝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事足以影响如今帝国朝堂格局,同一时期北方四国迅速的统一建立了北魏帝国,北凉与帝国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断的上演,世子殿下回到北凉不久替父又走了一遭江湖,且看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通透,看他如何世袭罔替,且看他如何挑的起北凉重担,且看他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又如何坚守北凉防线使帝国免遭厄运。
  • 五胡之血时代

    五胡之血时代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一名现代人穿越到西晋末年,成了一名反贼。安乱世,平五胡,镇东虏,征西域,再兴汉室江山。???看?乱世之奸雄,扶华夏之将倾。
  • 娇梦终醒

    娇梦终醒

    原以为他是自己的良人。一起经历风雨后,以为可以在一起,原来不过是利用。重生回到小时候,千年之后的自己也回到嫁给刘彻之后,经历了一世,知道了结局,陈阿娇最终是否可以改变命运?
  • 大位之争

    大位之争

    大吴帝国,虽在各国国力强盛,五王夺嫡暗战,只争大位。
  • 杭州宋代食料史(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杭州宋代食料史(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继《中国食料史》之后的第一个个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说此前的杭州食料还泯然于江南传统的“饭稻羹鱼”,与周边地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带着自己的浓郁色彩粉墨登场,而且被一直延续下来。可以说“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现代所谓的“杭邦菜”就建立在这种“杭邦食料”的基础上。书中介绍了多种食料,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破晓圣曙

    破晓圣曙

    有一个朝代,那些年江湖动乱、战火纷争,少年玄衣大氅手握赤刀,在偌大的红尘战场,去探索玄虚的大道。兵戈误苍生,各宗各派风起云涌,这是梦幻还是现实?这远不是结束,一切只是开始!
  • 枕风听林雨

    枕风听林雨

    少女青涩朦胧的情愫,在夏日里悄然滋长……这本书送给青春里所有的林语画,或许你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但这些都不重要。相比于优秀,更弥足珍贵的是如林语画一般,有一颗变好的心
  • 三世

    三世

    一世痴,一世悔,如果人生再再来一次,是走是停,是爱还是怨?几世沧桑,如梦如烟。唯有某人,是她心底那滴氤氲泪,臂上那颗朱砂爱,眼角那枚美人痣,三生三世难为情。一世只恨为同性,一世不及解深情,这一生换她,倾心以待,以命相护,这一生,每一步都想靠近,每一刻都在远离,他却天涯路远,恨不相逢。那一刻他舍身入魔。终不能靠近,可惜路太远,只是心不堪。她又该何去何从呢?纵不可相守,那就随你去吧,背对着全世界,也要给你的,一个微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是一部近体诗集。书中诗歌清丽纯朴,雅俗纵逸。词句温润婉约,细腻柔情,以女性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土地、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浓浓的热爱。期间有岁月洪流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痕,也有生命过往里夹杂的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感伤,令读者情随文转,流连忘返。
  • 重生复仇之嫡女太腹黑

    重生复仇之嫡女太腹黑

    被渣男砍断双手剜心而死,再睁眼,奇迹重生?!恶毒庶姐,几次陷害?剥了你的美人皮!伪善姨娘,两面三刀?一刀送你上黄泉!前任渣男?姐看不上你了,没了姐,看你蹦哒蹦哒再蹦哒,姐一巴掌把你拍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美男,可不可以不要勾勾缠,姐对男人没好感……嫡女重生,害了她的还给她死回来!
  • 若生若死

    若生若死

    我不过是想护着你,宠着你罢了。我可以为你修神,也可以为你堕魔。
  • 回到原始,农女不悠闲

    回到原始,农女不悠闲

    我叫陶青萝,穿越成原始社会一个穷困部落族长的女儿。既来之,则安之,耕耘树艺、畜牧养殖、纺线制棉样样有,还捡到一个强大的神秘美男。部落虽小,但有我陶青萝就有一宝,开局几十个原人,看陶妹妹如何带你们在这片大陆上建造一个王国。“雷炎,虽然本姑娘捡到了你,但你也不能讹人,凭什么要娶我?”“听闻南方的大型部落打过来了。”陶妹妹眼皮一跳,不为所动。“西方的几个部落也联合出动了,北方的野蛮人也……”雷炎神色意味深长。陶妹妹脸色一变,漏出一丝媚笑:“炎哥哥~!”
  • 御蛊行医

    御蛊行医

    三年前,姜华遇到了师父,学习了针法和修炼元气。一年前,师父消失不见,并把姜华修为封印,留下一封书信便离开了。姜华考上了大学,家族庆贺。祠堂祭祀时,三叔公带他进入祠堂后房,被迫接受了一种叫蛊的东西……在十万大山十万蛊的苗疆,姜家的蛊至圣,加上号称“阎王要你三更死,我敢留你到五更”的三五针法…开始上大学(本身写到后面没了热情,已经烂尾了,别看,看后悔别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