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9800000002

第2章 长在中原十八年

在中原长到十八岁,之后,方去山东当了兵。

十八年的中原生活,前三年的情景在我脑子里是个空白。只能从娘片段的话语中知道,我身子皮实,学会走路比较早;能吃,总是吃得肚子滚圆,被邻居们称为小胖子;黑,尤其是夏天出了汗,又黑又滑像泥鳅;胆小,怕黑,天一黑就不敢乱跑。村里的老人们喜欢喊我:黑蛋。

这三年是在懵懵懂懂过日子,会哭,但不记得苦和恼;会笑,但不记得欢和乐。

第四年的日子在我脑子里划了些很浅的刻痕。我如今还能记住的,是奶奶把白馍掰碎泡在碗里,放点盐末和香油喂我,我记得那东西很好吃。再就是一件事中的一个场景和两句对话:奶奶去世入殓时,我被人抱起去看奶奶躺在棺材里的样子。只听见一个人说,娃子太小,看了怕会做噩梦。另一个人说,他奶奶亲他,让他看看吧……

连奶奶的长相也没能记清楚。

这一年我模糊感觉到了,我可以依靠的亲人会和我分离。

长到第五年,记忆变得连贯了。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是舅舅娶亲。舅妈家在十里地之外的一个村子,早上空轿去迎舅妈,让我坐在轿里压轿。童子压轿是我们那儿的规矩。不知道是抬轿的那些人故意捣蛋还是轿有问题,反正我在轿里被弄得左右乱晃,没有我原来猜想的舒服,下轿撒尿时提出不坐轿,结果被训了一顿。

这一年,我正式开始了我快乐的童年生活。我们那儿的地势算是平原,平原上的田野有一种空阔之美。春天,鸟在天上翻飞,大人们在麦田里锄草,我和伙伴们就在田埂上疯跑玩闹;夏天,蝉鸣蛙叫,大人们在雨后的田里疏通水道排水,我和伙伴们则脱光了衣裳在田头的河沟里戏水欢笑;秋天,大人们在挥着钉耙挖红薯,我们则在红薯堆里找那种芯甜皮薄的啃着吃;冬天,雪花飘飞,我们会跟在打兔子的人身后跑着听他的枪响……就是从这时候起,我开始感到人离不开土地。没有田地,人活得会很乏味。

那时家里吃得最多的是红薯。早上吃红薯稀饭和红薯面饼,中午吃蒸红薯和凉拌红薯丝,晚上吃红薯干稀粥和红薯面窝头。夏天的中午,娘有时也蒸点红薯面面条或拌点红薯粉凉粉,总之,差不多顿顿离不开红薯。尽管娘不时给我点优待,变着法子让我吃点别的,可我还是一听见“红薯”肚子里就难受,就想哭。也是因此,我的第一个理想开始出现:此生不吃红薯。

这一年我开始跟着大人们上街去赶集。离我们家最近的集镇是构林镇,我们村离镇六华里,这段路程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不短的距离,可我跑得兴致勃勃,只有实在跑不动了才会爬上大人们的脊背让背了走。到街上就会看到好多好多的人,就会在商店里见到好多没有见过的好东西,就会看到耍猴的,就会喝一碗好喝的胡辣汤,啃一根甜甘蔗,如果父亲能卖出些鸡蛋和两只鸡,我还能吃到包有玻璃纸的糖块。也是从这时我开始觉得:外边的世界比村子里好。

六岁时我开始上小学读书。这一年国家开始了“大跃进”,村里人们干活时总插些红旗,还经常听到锣鼓声;看到有人挨家挨户地收铁器,说是要炼铁;全村人开始在一起用很大的锅做饭,每顿饭都在一块儿吃。这样吃饭的好处是,我和我的那些伙伴可以边吃饭边在一起玩。早饭后我要背个书包,步行四华里去河湾小学上课,中午再跑回来吃饭,午饭后再去上课,下午课上完再往回赶。一天十六华里地,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每走累时,就很羡慕天上的鸟,就在心里想:人要能飞那该多好!那年代疟疾多发,学校里的学生差不多是轮着得这种病,轮到我时,娘并不惊慌,只在院中的太阳下铺个席子铺床被子,让我躺下,再在我身上盖两床被子,让我度过冷得发抖的那段时间。发完疟疾我常常双腿很软无力走路,但又怕不能听课学习跟不上同学们,便要坚持到校。逢了这时,常常是在同校高年级读书的一个堂姑背着我走,她岁数大些,个子也高,有些力气,但我会把她压得呼呼喘息。

这一年我开始隐约明白,人活着大约必须得吃苦。长到第七年,我已经要正式干活了。学校放暑假之后,我的主要任务是照看弟弟加上喂家里偷养的一只山羊,每天都要割些青草喂那家伙。放寒假时主要是拾柴。去田里捡拾遗留下来的玉米秆和棉花根子,去河堤上和河滩里用竹耙子搂树叶搂干草,总之,把能烧锅的东西尽可能多地弄回家,以满足家里整个冬天做饭用。这时,村里的食堂已半死不活,吃饭差不多要靠自家做了。这个时期,我最盼望的是有亲戚来,一来了亲戚,娘便会改善伙食,或者做一回鸡蛋臊子面,或是烙一张葱油饼,我会跟着解解馋。我那时想,人要是天天都能吃到臊子面和葱油饼,那该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呀!我开始有了第二个理想:天天能吃臊子面和葱油饼。

八岁那年,饥馑突然到来了。我从来没想到饥馑的面目是那样狰狞可怕。先是家里的红薯吃完了,后是红薯干和萝卜吃完了,再后是萝卜缨和野菜吃完了,跟着是难吃的糠和苞谷棒芯吃完了,接下来是更难吃的红薯秧吃完了,最后是把榆树皮剥下来捣碎熬成稀汤喝,把棉籽炒熟后吃籽仁。全家人那时的全部任务是找吃的,所有可能拿来填饱肚子的东西都被娘放进了锅里煮。村里那时除了耕牛,再也见不到任何家禽和家畜。我那时什么别的事也不再想,读书、写字、做游戏,早忘到爪哇国了,唯一想的事情就是把肚子填饱。我那时才算知道了饥饿的全部滋味,无论看到什么,先想它能不能吃,能吃,就是有用的,就生尽法子要填进嘴里。村子里开始饿死人了,我也全身浮肿,所幸国家的救济粮到了,我得以活了下来。这场饥馑让我觉得世上最好的东西其实就是粮食,所以后来养成了储粮备饥的习惯,不管粮店离家多近,都想买点米面放在家里,看到有米面在家才觉得心里踏实。也是因此,我倘是看见有人浪费粮食,就特别难以忍受。当了军官之后,我一直不敢把发的粮票全部吃完,每月都要节省下来一些准备应付饥荒。储粮备荒是我觉得最重要最正确的口号。

这场饥馑让我体验到了绝望的滋味:当我看到娘再也没有东西下锅站到灶前发呆时,我小小的胸腔里都是慌张、疼痛和恐惧。

高小、初中是在构林镇读的,我那时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过天天能吃饱饭的日子。村里的大人一再教导我:你娃子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当官,只有当官才能吃香的喝辣的,你只有吃香的喝辣的才能让你的爹娘跟着享福。我于是暗下了考大学当官的决心。我学得很刻苦,我的每门课业在班里都排在前列,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冬天上早自习时,我走六华里赶到学校,天还没有亮,点上煤油灯便开始读书;夏天下大雨,没有伞,蓑衣也会淋透,淋透就淋透,到学校把衣裤拧干了穿上就是。没料到的是,“文化大革命”在我读初中时突然爆发了,我的大学梦只做了一小截。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破四旧立四新斗争牛鬼蛇神”。我们把班里的学生分成“红五类”和“黑五类”,把有地主富农亲戚的同学当作黑五类,对他们极尽蔑视和奚落。我们把离过婚的一位女教师视为坏分子,在她的脖子上挂上了一双破鞋。我们把民国和民国以前的所有东西都视为旧东西,把一些好瓷器砰砰砸碎。后来,“大串联”开始,我随同学们步行去了韶山,看完毛主席的家乡后,又坐车去了长沙、株洲和上海。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见构林镇以外的世界。坐船过洞庭湖时天在下雨,我望着烟雨迷茫的湖面在心里想,湖南出过那么多的大人物,这块土地可能真有灵气,来走走看看也许会有好处,只不知自己此生会走出一条啥样的道路……因为学校不上课,又少有我喜欢的小说读,“大串联”回校后,我便迷上了拉胡琴和打篮球。白天的很多时间,我都是在篮球场上度过的。

打篮球原本只为打发无书读的时间,没想到倒为自己打通了连接另一条道路的阻隔。1970年的冬天,驻守山东的一支部队来我们邓县招兵,领队的是一个姓李的连长,这连长酷爱打篮球且是团篮球队的队长,他这次来招兵还带有一个任务,就是为团篮球队再带回几个队员。他站在我们学校的球场边上看我们打球,偶尔也下场和我们一起打。我的球技不属一流,但身高一米七八,可能有点培养前途,他的目光因此注意到了我。于是,另一条道路便在我眼前展开了——这年的12月下旬,我去山东当了兵。

这一年,我十八岁。

多年后,当我回想当兵这件事时我才明白: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机会,可以使一个人的人生发生重大改变。

我坐上了东去的运兵闷罐列车,我隔着列车门缝望着疾速后退的中原大地,心里有依恋,有不舍,但都很轻微,心中鼓荡着的,多是欢喜。

我终于可以独自外出闯荡了……

同类推荐
  • 生命的“护花使者”

    生命的“护花使者”

    郭传火彭飞八年做一件事,你能坚持多久?没有什么报酬,你愿意做吗?——题记。倪龙事迹简介倪龙,今年40岁,在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从事掘进工作,从未出过工伤,甚至连手脚擦破皮的小伤都未曾发生过。从1998年开始,倪龙不计报酬,坚持在工作之余检查安全隐患,并在检查隐患的同时动手消除隐患。倪龙下井时还担当着义务安全检查员的职责,为工友们开辟出安全的“绿色工作环境”。并且,倪龙还给自己订下了规定:只要下井,就要检查安全隐患。自1998年以来,经倪龙排查并得到整改的安全隐患达到500余条。
  • 七月木槿

    七月木槿

    白云浮动,芦花柔美,河水潺潺,心情平宁。草地上雏菊星星点点,仿佛夏天遗失的纽扣。在季节虔诚的祈祷中,暮然回首,沿岸的粉白色木槿花,纯朴而恬静地开放,装点每一个抒情的夏日。
  •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老舍先生问: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杜甫说:齐鲁青未了。白居易手捻长髯:最忆是江南!李商隐深请回忆: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些声音,融在历史的长河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吸引了一颗读书种子,驾着蒲公英的小伞,飘过水,飘过山,看神州万里大好河山,追寻前人足迹,把生命里的那份感悟和悸动,轻描淡写,让内心饱满,让人生不寂寞。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不能仅仅吃米活着!
  •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为新锐作家赵瑜近年创作散文作品的结集,也是在小说与主题、专题随笔领域著作颇丰的赵瑜自认的“第一本真正的散文集”。书名取自本书中转载率极高、影响较大,且被百花文艺社拟改编为微电影作品的同名篇章。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女王系统:攻略男神计划

    女王系统:攻略男神计划

    穿越成为草包·快乐源泉·女王,系统还想她称霸世界,千澜表示:系统你就想着吧。但是——所有人都以为会篡位的大殿下说:我的王,愿意为你献上生命。(千澜:???你冷静点)明明是出来打酱油,却以为被觊觎了的王の男人说:虽然我是你得不到的男人,但这世界我可以帮你去夺。(千澜:……快闭嘴)无敌可爱属性的大佬说:我想保护你,一直。(千澜:!!!)长着反派脸的某萧姓正派人物说:别bb,指哪打哪。(千澜:你还说你不是反派!)……后来,千澜戴着王冠坐在宝座上,霸道总裁式开口:呵,男人。还不是我自己打下江山。一个成长的故事。点击阅读→【叮——女王演绎法则进度:1%。盛大的世界将向你开启,亲爱的少女。】
  • 贤王养妃

    贤王养妃

    秋玥儿意识清醒,迷迷糊糊醒来,头疼,昨天和那群妮子喝大了,都不记得自己怎么回家的了。眼睛酸涩,闭着眼睛转动一下,睁开。吓!什么情况?做梦?还没醒?映入眼帘的床帐,绣着刺绣,一看就是古老的物什。再看看自己躺的床,硬板实木,枕头也是古代的。秋玥儿心中咒骂那群不道地的小姐妹,从哪费尽心思找的酒店,趁着自己喝醉,竟然敢整她。抬胳膊,摸摸还微微泛疼的脑门。正想坐起……
  • 重生之胖子在大唐

    重生之胖子在大唐

    宅男胖子,不慎被人害死,心中不甘,一缕执念,横穿云间,便来到了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士兵身上。看胖子如何逆转乾坤,助太子上位。
  •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一系列专门针对2至7岁孩子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帮助父母应付日常的育儿挑战:吃饭,穿衣,出门,打闹,打针吃药,撒谎,睡觉……帮助小宝贝成长为独立、合作,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及同伴都保持亲密关系的大孩子。是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对2至7岁的孩子也有效!乔安娜和茱莉在这本书中分享的就是她们举办“如何说”讲座和工作坊时的新发现和新应用,更新互动故事,更多实用工具,带领宝贝的爸爸妈妈走出育儿的烦恼、忧虑、无助、无力、无奈……同时让孩子在爱和理解之中、在不被评判之中健康成长,甚至教会他们受用一生的人际交往工具。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 回眸一笑意中人

    回眸一笑意中人

    顾安年和戚夕青梅竹马,两家是邻居,为了撮合两人,两家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戚夕内心OS:求放过……恋爱我们会谈,婚迟早也是会结,但是请让我们好好谈个恋爱啊!某大神:揉揉自家小奶猫的头,一脸宠溺道:“老婆,我是你的,一直都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灵世界

    地灵世界

    古老的乡村,神秘的传说,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神奇宝物的神秘力量,返乡青年的致富新门路等等……请跟随主角去看看吧!
  • 名门旧爱

    名门旧爱

    谢谢亲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名门旧爱》已出版上市,出版名为《一生向晚》——————————————————————————————————————————————新文:http://m.pgsk.com/a/1236941/http://m.pgsk.com/a/1429110/乔晚曾经爱过一个人,爱到惊天动地,万劫不复。那年,乔晚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嫁给了榕城名门祝靖寒。她愿意嫁,他却不愿意娶。两大豪门明里暗里的交易,他和她的婚姻不过是廉价的附属品。婚后三年,她未育一子,她的头上被扣实了不孕的头衔。殊不知,那个男人根本就不愿意碰她。后来乔晚才知道,祝靖寒的心里,藏着一个别的女人。有些事情他沉默,不是默认,只是懒得理会。*六年前的一场大火,那时候的乔晚才十八岁。为了救他,她的腹部留下一道永远抹不去的疤痕。夜色,他眼神微冷,冰凉的手指抚上她腹部的疤痕,他说:“乔晚,你这疤是哪来的?”“火灾后遗症。”她淡然的眸,望向男人那一汪深潭的墨眸。只见男人淡淡的笑了,薄凉的眸子寒气慑人。“下一句你是不是要说六年前救我的那个女人是你?”“如果我说,就是我呢?”“乔晚,你真不要脸。”*一纸离婚协议,他要和别的女人订婚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她窝在飞往异国的飞机上,笑的释然。那天,乔晚在微博的最后一条留言中写道。‘我一天一天的等,一年一年的等,等到的却是万念俱灰,祝靖寒,我以为我爱你,这就够了。’这条微博的权限,却是仅自己可见……*经年流转,一切真相大白。祝靖寒一直以为,那个女人嫁给他的原因不过是因为祝家的权势。犹记得许久之前,他曾一遍一遍的问过乔晚同一个问题。她为什么嫁给他?而乔晚总是一脸的笑意,笑的温婉,给了他两个答案。完结文《婚久负人心》链接:http://m.pgsk.com/a/975366/读者群:156905815
  • 暖风花语店

    暖风花语店

    当微微泛黄的暖风自远方徐徐吹来时;当缕缕暮阳透过稀疏麦浪拂动着远方轻诉的花语时;你是否曾经聆听过熟悉的三个字?是否曾经忆起过心中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你好,欢迎来到暖风花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