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2700000003

第3章

感恩勇于承担中华文化传承的仁人志士,没有他们,我们几乎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还茫然无知;感恩他们,也感恩老祖宗的经典;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其实这些经典已经被无数次地证明了她的巨大作用;当今的我们何以不认真地践行一次,以更好地成就我们的人生呢?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中考的日子,上一讲是高考的日子,我们这两个日期赶得都非常好。我跟大家提前预报过,希望在这一讲的时候,跟大家简要地报告一下最近我参加的两次全国性重要论坛和学术会议的情况。

仁人志士 勇担传承

半月前,我参加了“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效果非常好。去了以后我才感觉到,传统文化论坛举办起来非常不容易,非常艰难!就在开幕的前一天还面临着要被取消这样的困境。为什么取消呢?说有一些不安定的分子报名混入到听众当中,当地有关部门非常紧张。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月以来全国发生了好多的暴力倾向或暴力事件,上海尤其紧张,很怕出乱子。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大家想一下,全国各地的听众都到场了,老师也到场了,然后这面还在讨论会议开不开?当时面临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局势。

中华文明对世界应有的贡献,对于我们未来实现中国梦,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应该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已经是既定不移的国策了,为什么在地方要举办一次传统文化论坛竟然如此艰难?

我也听到过,社会上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者类似系列教育之后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很坚定地认为孔孟之道不足以救中国!说如果孔孟之道足以救中国的话,那么1840年以后还用费那么大劲吗?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够把自己国家从危难当中拯救出来?我思考多年得出一个答案就是:不是孔孟之道不行,而是当时的人不行!我们的文化不是用嘴说的,不是写在书上,用来表演和沽名钓誉的;如果不行到人世间,不修到自己身上,说得天花乱坠,倒背如流,没有用!充其量算是知识。而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真的传承,必须修到自己身上,就是《道德经》所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否则,全都是假的。

在上海论坛开幕式上,八十七岁的中央党校的老教授任登第先生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2014年的政府官员,如果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的乌纱帽还可以戴;可是到了2015年,你仍然不弘扬、不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你的乌纱帽可能就会被摘掉了!当时我在台下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很震惊,老爷子这句话的背后,一定隐含着我们整个社会,包括中央政府一个坚定的决心,那就要引起我们大家足够的重视。

整个会议开得非常圆满,非常振奋。原来认为组织这样的一次会议后,秘书长的心里可能会说,以后打死我也不组织这样的论坛了!结果上一周,她也去了北戴河,参加王凤仪先生的学术思想会议。她又说,我还想举办这样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她年龄比我大好多,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她跟我讲这件事情有点像做母亲的,生第一胎的时候说:打死以后也不要了!可是,看到小孩子出生以后,那个可爱劲儿,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就说“还想再生一个”!举办文化论坛也是这样,她说觉得应该做,应该坚持做下去。

的确是这样,如果没有一些圣贤大德的坚持,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特别是像南怀瑾先生这样的人,他在很年轻的时候,放下拥有的一切,开始为世间讲解古代所有的各家学说的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传承!老人家在中年的时候,曾经为找不到传人而在梦中大哭,那种心情,不是我们今天能够轻易理解的。现在,中央号召弘扬学习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全面学习 文武兼备

我每次来都会带几本书。今天特别要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平常用功都是看哪些书:

刘伯承元帅的《刘伯承用兵战例精选》;陈鑫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这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专著,据说是流传下来的比较权威的拳谱;《黄帝内经》和《易经》是我每次都要带的,每次都要提、都要讲的;《贞观政要》和《孙子兵法》,这些书出得比较多,不论哪一个版本都可以看。

大家以为过时了的《毛泽东选集》。我买这套书的时候,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回到校园,碰到几位老师和领导,他们非常惊讶:这种书还用买吗?堆放在宣传部门、组织部门的书架上,已经生尘,大家快忘了,快不读了。可是我认为,这个书必须要读,必须要看,而且必须要践行!

《管子今注今译》一书,是翻译《中国经典经济学》的鲍勤博士去台湾之后特意帮我背回来的,厚厚的两大册,从台湾背到北京,然后送到大连。在上海论坛,我讲述了《管子·霸形篇第二十二》里的一个故事,今天我也想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为什么把这几本书拿来告诉大家?这几本书给大家展示的,可能跟以往传统文化的印象有所不同。大家都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好像都把人教得文文弱弱的,不是这样啊!我给大家念一段,《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第二十七,这里传递了什么重要的信息呢?就是唐太宗刚刚登基之后,“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什么意思?刚刚稳定天下,刚刚做了总统,就开始在皇家“大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就是把饱学之士挑选出来。“以本官兼署学士”,就是以前担任什么职务,还是担任什么职位,但是不能荒废了学习,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还额外给物质奖励。

后面这一段更加重要,“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在唐代当时的理解,先圣是周公。周公是谁?武王的亲兄弟,文王的儿子,也是孔子他老人家特别推崇的人。大概因为周公他老人家距离唐代,时间太久远了,所以说开始供奉孔子,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子为先师,就是颜回。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说孔子为至圣先师,应该还是遵从着唐代的说法。唐代是现在中国人不管学不学详细的中国历史,只要隶属中国古代文明,汉唐并举,必须要提到的盛世。

这个盛世怎么来的?大家看,唐太宗作为国家主要的核心领导人,刚一登位,就开始弘扬儒学,推崇儒学。后来的整个贞观之治,包括开元盛世,奠基于什么?奠基于理念,奠基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什么样的学术思想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光凭马上得天下,又马上治天下,能行吗?后世有一个元朝的例子,马上得来的天下,想马上(凭武力、蛮力、勇力)去治理天下,不到九十年,落得什么下场?“出北门而走”,元朝结束。整个元朝几十年,短命的朝代。唐代的兴盛,是建立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础之上。

这样讲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重视核心价值观,如果我们没有以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武装我们的头脑,没有这样的软实力,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个梦幻泡影。我们一定要先传承,然后才能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表示的:“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从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样才能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就相当于一台计算机有了软件,驱动起来,作用会非常强大。这是现在要跟大家着重提示的。

孔子的弟子说他老人家“温、良、恭、俭、让”,所以大家都认为他老人家温文儒雅。还不像孟子,孟子尽管被称为亚圣,但是孟子有豪侠之气,很有那种将军、大帅之气。看他说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那个气魄非常大。相对之下,孔子他老人家,虽然是山东大汉,可是性格涵养得非常文儒、雅致。我为什么把《毛泽东选集》、刘伯承元帅这本《用兵战例精选》还有《孙子兵法》合起来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孔老夫子曾经给我们留下一句指导,就是“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看《易经》后面的《易传》就会知道“刚柔相济”的道理。打太极拳的,都知道这句话,以为这是太极拳的理论,可是,“刚柔相济”这句话出自《易传》,出自孔子他老人家。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学习传统文化,绝不是把自己学成一个和稀泥的老好人,一个文文弱弱、手无缚鸡之力的不能够保卫自己的身家性命,不能保卫自己的妻儿家园,不能保卫自己国家财富资源的那样一个文弱书生!以致有一句话叫作“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不是我们的文化不行了,而是传统文化里面真正的那个道统,中正的传统,我们没学到,没体会到,所以才导致了后期的落后、挨打。是孔孟之道不好用吗?不是啊,是学的人学出了问题。毛主席读古书,一生用兵如神;刘伯承元帅一生征战无数,公认的常胜将军,一辈子没打过败仗,被称为“战神”,究其原因,底子还是中国兵法。

每次谈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到手机。现在拿出任何一款智能手机,功能几乎都可以说无比强大,但对于我来讲,它相当于是个砖头。我这次换手机之前,用的是299元的诺基亚手机,就是打电话、接电话、收短信、发短信而已。现在智能手机那些强大的功能,我不知道。去了一趟北京,一位年轻的导演给我展示了一下手机的强大功能,看得我目瞪口呆,智能手机原来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对于我来讲,是手机不好用吗?不是,是我没学明白,不会用,不能埋怨手机对不对?同样,我们拿起《论语》,你说是《论语》不好用吗?不是,是我们自己没学明白。

听“老人言” 行经典义

《论语》二十篇,每一篇里面都是一个通达的、圆觉的、经世济民、安身立命的大文章,只不过就是把最核心的精华中的精华抽出来,编到一块儿,像一个剧本大纲一样。如果没有经史合参的功夫,确实很难读明白。就像很多人说的,这些古文讨厌死了!之乎者也,什么意思嘛?有用吗?酸腐的文人之气!我说那是你不理解,理解了之后,你会对孔老夫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一个试金石,跟大家讲,在座的各位长辈、各位同仁,在我们这个国度,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多大的财富、多大的名声,我们可以拿孔子做试金石,看他对待孔子的态度,包括对孔子的称呼,有任何不敬,这件事情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要么无知,要么别有用心。为什么?孔子绝不仅仅是属于儒家的圣人,在上古文化,是儒道不分的。孔子自己也并没有说,他是儒家的创始人。看待孔子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对千百年来公认的大德有不敬。即使在学术见解上有不同意见,也不会表现出缺乏教养的粗俗、鄙陋和轻慢。

我们看第一篇《学而》,教我们如何学习;第二篇《为政》,学完之后要用;第三篇《八佾》,就是学完应用的时候要知道把握一个度,“八佾舞于庭”那是过分了,不能过分;第四篇《里仁》,告诉我们文化最核心的精神,为什么要这样用,为什么要这样遵守;第五篇《公冶长》和第六篇《雍也》上下两篇,是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讨论,就是学完了之后,对现实的应用;到第七篇《述而》,他老人家亲口讲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从来没有说,我是儒家创始人,我开创了这个学派。他只是说,我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叫讲述,没有创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相信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没有问题,祖宗不会骗后世的孝子贤孙。老夫子是这个态度,那我们跟老师学,也应该学这个态度。而且,我最近通过这两次传统文化论坛和学术会议,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没有至少十年的工夫,不要上讲台,会误人误己;没有真正践行的功夫,不要轻易地发挥。很可能,讲,是胡说八道,想,是胡思乱想。

讲完这句话,我得谈自己凭什么上讲台?我说我是凭着要悔改的心情走上来的。当年季羡林先生希望有人总结一下“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他说等他感觉到自己行将就木,耄耋之年,依然没有人出来讲述那段历史,他说不能再等了,就自己上来写。就是《牛棚杂忆》那本书,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可以去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从白天开始看,坐在校园里面的长椅上一直看到太阳落山,直到光线没有了才停下。为什么非要一气看完?就是想看一个亲历者,一个饱学之士是如何看待那一段历史,那一段国家人民的命运。即使国家犯了错误,也一定要坦诚地承认错误,要改。我也是以这样的心情过来的,就是告诉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不要再犯错!我先走上来承认错误,你不要等到自己撞到了南墙,头撞破了,流血了,你才说那个姓钟的说得对,当时为什么没有听劝告。我们从小犯这样的错误,我现在还是有这样的警觉:是不是非得自己碰到南墙上了,才知道撞墙是疼的。我们能不能听一句忠告?而忠告通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讲,老人言就是《论语》这样的著作,写在经典里的著作,就是“老人言”。什么叫“子曰”呀?就是孔子说啊,那不就老人言吗?什么叫有子曰?都是圣贤对后世子孙的忠告。我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从1998年开始读南怀瑾先生《原本大学微言》,读了十年,这中间也读所有儒、释、道、医、武的其他经典。2008年年末,跟刘有生老师和刘力红老师闭关,止语学习了15天。我以前也报告过,就是在这一次学习当中,一下子贯通儒、释、道是“人”家,就是我们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全都是“人”家。如果不归结到自己如何做人,归结到五伦当中,谈得天花乱坠,都不是真的。

从我们老师的身上,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凭,也没有什么文化。可是我知道,他是真正的文化人!他可能经典没读过多少,但是我知道,他是真正的文明人!而我本身在学术圈里面,看着国内外的大牌教授,我在东财从2006年开始请国内外的著名学者到学校来讲学,一直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学校,所谓“大牌”我见多了。天天服侍他们,跟他们聊天,我看在眼里,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凭着这一点,我才战战兢兢地学习、悔过和上讲台。这是跟大家说实话,因为读经典读多了,人不敢起自满、自重、自恃这样的想法,甚至是不敢起这样的念头,这是学习最关键的地方。《易经》里面复卦六十四卦,只有谦卦六爻皆吉。一个人,不论多大的地位、多大的财富、多大的名声,只要起我慢之心,无足观矣,并且早晚会看到他为此付出的代价。

我们看上一讲的内容,老夫子讲的前四句话,每一句话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篇讲学习的方法,学习一定要落实。那个“时习”就是听到一句,哪怕一个字,就要立即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践行,叫“学而时习之”。听到孝道好,不能亏本,那么不是明天,不是今天下午,而是在此时此刻,就要在心里进行反省,自己以前是不是错了,这才叫“学而时习之”。等在生活当中有践行,体会到自己的命运真的改变了,然后好事没求而自动来的时候,你心里会知道:古圣先贤不余欺也!没有骗我们,那真是“不亦说乎”。因为自己知道,我找到真东西了,我做对了。就像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讲一道例题,明白了,老师再出一道题,能不能做出来?有时候是做不出来的,换了一个样自己又能做出来的时候,真是心花怒放。那么我们自己学习的时候,听到一个观念,说它好用,但是没有落实,那真对不起,它还是属于孔子的,属于古圣先贤的,属于老祖宗的,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我每一次都特别地强调老子那句话“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千万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点。这也是我讲传统文化一定跟大家报告的第一个学习方法,就是体会,要人经合一。

什么叫“人经合一”?就是经典里所要表达的理念,已经被你在生活当中做一个好人,践行完了,你已经用自己的身体试验过了。现在不是讲科学精神吗?这就是科学精神。我以我自己的人生,以我自己的行为,以我自己的言行去做实验,看看在生活当中,在人世间这个大实验室里面,好用不好用,有没有效果。这场实验,如果您真照着去做,真去践行,实验的结果,将来别人会告诉您说:您真行!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吗?说一个人真行,什么意思?是真做了,真干了的意思,否则的话,是一个假花。评上教授对于我们的人生,身家性命未必有帮助;考上博士,拿到学位,对于我们的慧命,也未必真有帮助;尤其是当上官,有实权的,如果没有实修,不懂得经典里面的道理,想得善终都难。

一会儿我们会学到曾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善终是我们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五福之一。《尚书·洪范》中的第五福“考终命”,就是一个人最后要有善终。年轻时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有钱难买幼时贫。小的时候知道生活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好事。晚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光景,没有善终,那是人生最凄惨的。因为色力已衰,干不动了,想东山再起,没本钱了。怎么办?不如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没关系;多受点累,没关系;多吃点亏,没关系,因为天下没有真正让人吃亏的事情!

我跟大家报告过,当我悟明白天人合一和广义相对论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变得老实、开始变得诚实、开始变得自然。天地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原话是霍金说的,“宇宙当中没有偶然”。爱因斯坦也说过,他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就像打麻将扔骰子,扔出几是几,他说宇宙间没有这种事情。现在还在争论,就是量子力学里面那个几率性、概率性,现在仍在争论。但是大家可以去观察,所有的事情扩大到整个宇宙时空,再想想看有没有白来的事情?有没有白拿不还的事情?那颗种子种下去,有没有不开花结果的事情?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钱得钱,种爱得爱;种下菩提树,必开吉祥花,必得幸福果,这是宇宙之间的道理。用广义相对论的话说,就是物质决定时空。有什么样的物质,决定了什么样的时间跟空间。如果您觉得自己的时间老是不赶点儿,觉得自己的空间总是污浊、不清净,那要反思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被污染了。要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环境和时空。这就是天人合一嘛!

所以,还算什么命啊,听完今天上午这一讲,你看周围的人,不管学了多少传统文化,只要还去打卦算命,他就是个糊涂人。《易经》学通了,“善易者不卜”,不用卜的。为什么?知道自己的后果嘛,自己干了什么事,自己不清楚吗?也就是说自己在天地之间,播下一个什么种子,自己不清楚吗?还去问别人,这就是不明心、不见性嘛,哪里是明白人呢!求谁?求人不如求己,所以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是回到《论语》上来,回到《道德经》上来,回到经典上来,让四书五经的精神进入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为。

老夫子让我们学什么?学古文化呀,就是学中华传统文化呀!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嘛!学完传统文化之后怎么做?践行啊!践行完了之后,才会感觉到快乐嘛。践行了一定会有感应,“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一定会感得天下有人来说,我们是同道、我们是同仁、我们是同志、我们是同学,最后必然是同胞啊,都是炎黄子孙。查家谱,几个家谱一对,查到黄帝那里面去。今年2月份发表的课题,人类已经有了这样的技术,就是通过我们的DNA,能追查出四千年前的祖先,哪个族群跟哪个族群进行的种族通婚,都能追查出来。整个历史事件,可以用我们的基因去佐证。科学昌明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了,我们这个人种怎么来的?不同的种族之间什么时候进行的通婚,历史有记载,通过我们的血液就可以推测出来。所以西方文明好不好?好。东方文明好不好?好。可是这个好,归到我们自己身上了吗?没学到,那就不是好啊。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好,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好,我们没学到,那属于别人的,不属于自己,就大亏了,这是个赔本的买卖。

有同道来当然是乐了,情绪上的“不亦乐乎?”别人不知道,不要不高兴。现在讲的是对上一讲的复习。第二句有子说的,人要孝悌,这是为人之本,这是帮助我贯通经济学和伦理学,然后打通整个学科界限很重要的一句话。因为念了几十遍之后,突然明白,为人之本,亏孝就是亏本。我观察周围的亿万富翁,没有不是孝子的,凡是对自己的父母不好的,即使一时得利,他的事业也不会长久。从有子这句话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亏孝就不亏本,孝道不亏,经济上就不亏本,也就是说投资出去,终究不会亏本。这句话太深刻了!

现在正是报考季节,大家都四处忙着找朋友,求爷爷告奶奶,考虑给孩子报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才合适,什么专业才合适。考得成绩不好的,家长愁;考了高分也愁,去北大能不能录取?哪个专业能录取?都不安生。这些天学校所有负责招生工作的人都不安生,父母也不安生,因为大家都想求一个好的结果。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本心定下来,一切自有安排,心越乱,结果越难受。静下心来看透它,不要让自己心神那么慌乱,心神一慌乱,没有智慧。因定生慧,没有镇定,哪会有智慧?

《论语》一开始讲学习方法,讲为人之本,也是学习之本。学习不只是在书本上学,而是在人生当中学,这是《论语》跟我们现在学习不同的地方。人生当中也是一本大书,我们经常讲读“天书”,天书为什么无字?因为整个人生社会就是一部天书,它是没有字的。会不会看?人情练达皆学问,是这样来的,这就是天书。天书对我们每一个人,完全平等,它不是秘籍。当你明白了天心,那天书就懂了,就会看了;不明白的话,什么是天书你都不知道,找都找不着。这是一个比喻,大家要知道,绝不是说有这样一本很秘密的书,不是的,要知道这一点。

用真践行 贯通理解

为什么讲学习方法,讲为人之本,突然一下“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学文化,一定要学得真,不要表面上一套,内心里一套,那就成“二”了,不是“一”。老子《道德经》上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庄子说“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到一的状态,归根曰静,天人合一,全部贯通,全部通达。儒、释、道归结到“人”这一家,那就所谓“成”了嘛。你想要明的那个道理,就明了嘛。剩下的是什么?明道之后是行道啊,得做呀,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嘛!不能最终开一个假花。行道圆满是成道,就像秋天,果实圆满,结出来了。还要怎么样?还要“了”啊,要消化啊,要把它化掉,把自己的秉性,人心化掉。去除我私、我慢的那个我,把自己完全奉行到天地之间,这才叫“了道”。我们看一下这个过程:明道—行道—成道—了道,这样,一辈子才化了,才了了,必然会有一个好结果,叫寿终正寝,而且子孙昌盛。

学假的太多了,跟各位长辈、同仁报告,文化不能当人情送,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最后都不好,那是不可以的。在传统文化论坛上,我公开地讲出来,有的传统文化老师,已经犯了这一条“巧言令色,鲜矣仁”。讲得精彩,背后不做,用王凤仪先生那句话说:讲道不行道是第一等大恶人!别人恭敬你为老师,你在讲台上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不真行、不真干,回到家里还是脾气秉性用事。在台上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去打动对方,博得掌声,观众在现场被鼓动到哭,求一个好气氛,那是老师吗?南先生说过,有些人被活埋了不知道!好话可以把一个人活生生地埋掉。

所以我跟我们的老师学,永远不做老师。在北京讲那一周课的时候,开篇我就给在座的各位叩了一个头。这次在上海,讲完了以后,这不是有心的,当时那个情境很自然的,我回身就给后面那个巨大的孔子像叩头,给在座的各位听众叩头。我说求你们,把自己心性当中那个干净的自己拿出来,这样才能转变自己的时空,人生才有好的结果,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实现。而且,自古以来,没有老师给学生叩头的,当我磕下去的时候,我就把老师的帽子摘了,我这一辈子不做老师,永远不上这个当。

接下来曾子讲了第四段“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是一个概数,不一定就这三条,要学会举一反三。我们每次反省的时候,这一天可能三百条错误,三百个念头都错了,反省得越细、越真,改得就越快,命运转化得就越快。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是真的。为人谋不忠,是假的;与朋友交不信,是假的;传不习,老师讲的道理,无论是人教的,还是从书上看来的,不落实,不真干也是假的。这一假,就不是真人。

《黄帝内经》上讲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真、至、圣、贤四种人。唐代出现了一位孙真人,孙思邈。我现在把鞍山的郭明义先生,称为郭真人。因为,中央没给他荣誉的时候,人家就一直在做,做了几十年。现在也是,有点东西捐出去,捐得自己家徒四壁。还有大连出了一个孝子王希海,王孝子,大家可能知道,我在文明办道德讲堂的第二场《论语通解》讲座,他也去了。上场以后,我先给他磕了一个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地,跪父母,跪圣贤,圣贤包括老师和孝子,我说今天下面坐了一个大孝子,我给他磕一个头我再讲。人只有把自己的我慢折服掉,才会真正地入道,不是通过别人教,能让我们学明白。这个我慢一扣除,立即能感觉到真的,就像拨云见日一样,云彩一散开,阳光自然来。

如果觉得自己没入中道的状态,为什么看经典就是看不懂?把自己那颗真心拨出来。把那些阴质、杂质,所有阴面的、不敢告人的,那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全散开,才能够得道。你不敢,对不起,那就叫蒙昧。你看《易经》有蒙卦嘛,儿童最开始学习,叫童蒙养正,养正了,才发蒙。把蒙着你智慧的那个东西撤掉,光明自然散出来。祖师大德有各种各样的比喻,什么“我有灵珠一颗”呀,什么“如意宝珠”呀,等等,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本性,那颗纯净之心。谁污染的?我们自己污染的。怎么污染的?秉性用事,习性用事,怨恨怒恼烦用事,不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结果。为什么孔子是圣人?因为他真干,他真做到了,而且讲出来。我们反省的时候,要在这方面去反省。

《论语》第一篇前四句话告诉我们如何学;然后学的根本是什么;要提防什么;最后反省从哪里反省。整个《论语》前四篇也是这样的构造,大家体会到了吗?第一篇《学而》,讲学习方法。第二篇《为政》,讲究应用,在人世间应用,不一定从政叫为政,只要在社会当中,跟大家处事、办事,就是为政。第三篇《八佾》提醒不要过分,就相当于第一篇第三句话,警告你,不要“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样。“八佾舞于庭”,自己有权势了,瞧不起老师了,瞧不起天子了,甚至瞧不起自己农村的父母了,瞧不起城市里面为自己上学而打工的父母了,全都是没学好。就是考到北京大学去,你就考到天大(天空里面那个大学)去,没用!还是假的。因为必定要落到实处,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成为人,才能成为大丈夫。否则的话,你看吧,人生的结果,结果结果,就是结的那个果,不会是人们喜欢的,不会是甜美的。

第四篇《里仁》,等于是曾子里面“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文化精神本身如此,它是天道。就在《里仁》篇里面,孔子他老人家把孔门的心法传给了曾子,叫“吾道一以贯之”。从篇上讲,前四篇已经讲得圆融,后面是实践、是例证。《公冶长第五》和《雍也第六》就告诉我们如何实践,就是孔子那个时代的实践。第七开始,《易经》的卦象,六爻变化之后,第七爻,重新一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重新回到另一个起点,跟《学而》是在另外一个层次上,重新来谈如何学习。《论语》是杂乱无章的吗?是彼此没有钩稽关系的吗?是不互相贯通的吗?大家可以评判哪,就《学而第一》这四句话,已经是这样密切相关了。

总结方法 爱岗敬业

学习经典要人经合一,把经典的精神落实到自己身上;要以经解经,看一句话,如果没看懂,不要着急,后面会给前面答案,因为每一本经都是通达而圆融的。尽量地看原文,因为只有原文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只有原文,才是圣贤的境界。如果看解释的话,一定看已经在人生当中践行出来的老师解释的著作。

《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说》这两本书,最初进入大陆。有一个以学术上著称的出版社,据说被评为国家级。所有高校的教师,都以在那个出版社出版一本书为荣,评职称啊,评什么带头人啊,都是很重要的标志。可是,当我听到这个出版社的编辑说,《老子他说》和《孟子旁通》这两本书没什么学术价值的时候,这个出版社的学术地位,在我心里面一落千丈。我从此不挑出版社。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们看不懂。就是因为那种故纸堆的学术传承,导致了社会上那些知识分子认为,孔孟之道不足以救中国。如果这个学术毛病不改的话,不以真为正,不像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话,传统文化还不会被人看重,还会被认为是故纸堆的学术。所以,以经解经这一点,要做到,要落实。

从第一讲到今天这一讲,用了很大篇幅去重复《论语》学说的重要以及整个经典的重要,“温故而知新”。翻开任何一部经过历史检验的、超过两千年以上的经典,我们要“敬神如神在”一样,怀着恭敬心去至诚诵读。把自己的我慢除掉,也不要想着去背,也不要逼自己的孩子去背。面对经典的时候,她是活的,她是很温文尔雅,非常通达,直指人心的。就告诉孩子,不用背,体会好了,大声地念出来,五遍也行,八遍也行,小孩子不怕伤气,小孩子念二十遍都不会伤气。但成人不行,成人大声念,容易伤气。我是伤了气之后,体会到了,才知道不能那么念,不能像儿童那样念。小声,顺着自己气息慢慢地去诵念,至诚诵读,你会发觉,念到几十遍以后,原来不懂的,懂了;原来不通的,通了,而且会发觉自己的头脑变得越来越灵,记忆力越来越好,障碍越来越轻。

经典化人,就是这样慢慢化的。总有一天,我们的头脑智慧跟孔子相等,我们的觉悟程度跟老子相等。大家想想,这样自然地虔诚诵读,梦寐以求的那个结果不就来了吗?当运作我们身体的软件,那颗心灵真的灵了,梦寐以求的所谓明道啊,所谓明理呀,所谓明明德呀,被人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个东西已经实实在在化到我们的身心之上,不就有了吗?有了之后怎么办?在生活当中启用呀。自己明白了叫自觉;让他人明白叫觉他,不就是自觉觉他吗?大化天下,文化文化,那个道理叫文,让所有人都被这个道理化掉,成为好人,成为一个刚柔相济的人,教化之事就完成了,就结束了。

看第五句话,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完之后,反省之后,真行之后,也就等于《大学》上讲的,已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了,然后怎么办?用。

“道”,这个道理的道,此处是领导的“导”,是一个通假字。中国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人都算在内,为一乘,“千乘”是大国了。“道千乘之国”,就是领导一个大国,要怎么办?“敬事而信”。首先要敬事,不管国家分配给我什么样的职务,要尊敬自己的岗位,刘少奇主席曾对淘粪工人时传祥说:“我是国家主席,您是淘粪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有高低贵贱之分,受伤的是自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自己的岗位上真做,不管十年八年,还是几十年,一定能干到什么程度?干到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给你发一个奖章。

我们回看历史,那些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包括铁人也好,怎么成就的?就在自己那平凡的岗位上,最后把自己送到庙堂之上,国家领导人给他颁奖状。你看一下是不是?北京有个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那么平凡的岗位,怎么能够到这种程度?还有郭真人郭明义,我们去鞍山看他,到今天为止,他还是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的管理员,尽管现在已经把他保护起来了。怎么能干到中央候补委员?干到全国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很多人想当官,梦寐以求,甚至求人运作,这一辈子会当到中央候补委员吗?

“敬事而信”,什么叫信?全天下的领导都喜欢什么样的职工呢?交代给他一件事,好了,放心了;全天下的领导人怕什么样的下属?让他写一个稿子吧,拿来之后,这个稿子没法看,改呢,改不了;要自己写呢,没时间;自己要写的话,一开始就写了,分配个任务完成不了。前两年流行一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主人公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时间,最后把信交到加西亚手中。这就是“敬事而信”,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能不喜欢?

孔子最喜欢举一反三的学生,第一篇里的倒数第二段,他夸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他喜欢这样的学生,告诉你一点,马上就通,可以举一反三。那么,尽管这句话是说领导千乘之国,领导一个大国,就好像领导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要“敬事而信”,我们要举一反三,领导人领导一个组织,领导一个单位,一样可以用这个方法去做。

节用爱人 为政之本

下一句“节用而爱人”,节俭,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会“上行下效”。习总书记施政以后不到两年,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得到世界人民的称赞。因为什么?你看这几项措施,“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然后,现在是“四风”,全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老百姓拍手称快,老百姓非常反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官的、有权的利用职务之便公款消费,鲍鱼、海参、鱼翅……现在明文规定:公务餐就不准上这些菜;酒,不准再喝了。有的地方发月饼,受通报批评。因为,事先已经警示了,所以这一个时段,不要抱怨。为什么是这样?看《论语》最后一篇第二段结尾部分,子张曰:“何谓四恶?”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就问老师。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事先中央已经下命令了,有规定了,已经告诉这事不能做了,结果不听,那怎么办?面临王法处置吧,叫咎由自取。先教正确的,不听,不当真,那对不起,法律从事。看起来是小事,怎么会处罚得这么严重?因为已经腐败到集体腐败了,不狠下心来,止不住的。

为什么要在全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群众是什么?群众是天啊,违反群众的想法,就是跟天道对着干。看《贞观之治》就知道了,唐太宗和魏徵的对话,人民群众是水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啊。我们国家现在的水都已经起波澜、起波涛了,要卷起千堆雪了,这艘船,如果再不好好行驶,就危险了。话讲到这份上了,还不严重吗?还不收手吗?还不改恶向善吗?还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做不到全心全意,三心二意都行啊!结果现在是全心全意为一己私利去做,怎么办?彻底反腐,所以才会有中纪委一系列的行动。

治国是这样的,大家要有耐心,要等得起。老子在《道德经》上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得。“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总书记说到做到,命令下达,有些官员还以为是吹风,这风吹一个月、两个月会过去,先猫一段时间不公开吃,躲到会所里吃。结果会所被捣掉,只要抓到,毫不客气去处理。为什么?要恢复民心,我们的人民群众已经快失望了。

我在学校也算中层干部,在受教育的时候,省委党校的一位教授讲苏联七十年的政权为什么倒掉,讲到苏共解体的时候,往出搬东西,周围的人看着无动于衷,甚至有幸灾乐祸的感觉。可以看出这个党腐败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得民心的话,还有救吗?

一百一十八万裸官怎么出来的?一百一十八万“外国人”的亲属,代表着我们的人民,管理着我们的国家,据说这是我们的现实。在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不是一般的干部,才能有本事把自己的妻儿送到国外,加入外国籍,对他们的国旗国徽宣誓:我效忠于你们的国家!大家注意呀,一百一十八万裸官,是不是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啊?是不是在党旗下,曾经宣誓过?这是“敬事而信”吗?誓言自己都不遵守,这样的人,能指望他治理好国家吗?我不相信这一点。我相信老夫子说的话,“听其言,观其行”,看他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这件事严重到什么程度?相当于政协开会,好多知名度非常高的“外国人”替我们开会。网友们讽刺说,全世界的人对我们太好了,帮我们忧国忧民。老夫子讲“节用而爱人”,他们是真的“节用而爱人”吗?习总书记提倡节俭,等于是让大家立下为人之本。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账本,都知道银行里的账户,如果天天花,有一天会亏空;难道人生的道德账本就不怕亏本吗?如果有一天,自己那个无形之本,子孙万代可以享受的先祖传下来的那个果实,在这一代被挥霍一空,成为一个让后世断子绝孙的人,如何去交代?对得起祖先吗?

在大连“365大厦”讲《道德经》的时候,我说我现在特别怕跟一些官员对话;也怕跟一些不真正践行的,又被冠为“传统文化老师”的人对话。因为有些官员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无政府主义,无知到极点;有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化老师”,我慢到极点,甚至要篡改老师传下来的经典。如此做下去,什么后果不知道吗?那真是蒙昧到极点!而且,还被当作“老师”推上“传统文化论坛”,快被活埋了都不知道,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

谈到“爱人”,我特意抄了一段话,念给大家听,是《礼记·哀公问》第二十七。我曾经跟大家说过,《礼记》非常重要,一定要看。鲁哀公问至圣先师孔子,孔子遂言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他老人家回答说:“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就是这句“节用而爱人”,爱自己的百姓,爱自己的人民。“古之为政”,上古时候的领导人处理国家政事,“爱人为大”。真正爱你的人民“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如果不能爱天下百姓,就不能拥有人民的衷心拥护。“身”,老百姓用什么去帮着共产党推淮海战役的小车?不用身体吗?他给你隐藏起来,你找不着他,哪有人力?打仗打的是什么?尽管从根本上打的是正义,打的是民心。可是,没人出力一场空,看一看我们中共的党史、军史,这个国家的政权怎么得来的?得民心而有其身,不得民心,百姓愿意为你出力吗?不可能!所以,老夫子说“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人民这个身体不归你所用,不愿意听你的命令,“不能安土”,土是国土,你的国土就不能安,国土不能安就有动乱,国家就危急。“不能安土,不能乐天”哪。什么“乐天”?人民群众没有痛快的日子过,没有幸福的日子过。“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又回来了。“身安则道隆”,没有好日子过,安都安不下来,让他成就,成为一个好人,可能吗?不可能!老夫子是什么人?圣人!圣人集大成者,对心性学说有彻底印证,他老人家不会骗我们。

齐国例证 成就霸主

看下一句“使民以时”。领导国家,“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发动劳役,让人民干事,要遵守农时。因为农业社会要以农为本,在春耕夏耘的时候,不能征发劳役。在这一点上,跟大家分享《管子》霸形篇里面记载的一个故事,我这次在上海嘉定论坛讲了这个故事。

有一天,桓公在庙堂之上,陪伴他的有两个大臣:一个是管子,一个是隰朋。立在那里面,大概是天热,也不吱声,三个人在那静静地一个坐着,两个站着。突然呢,飞来两只大鸟,古代叫鸿鹄,我不知道什么叫鸿鹄,反正看解释就是大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鸿飞而过之。)两只大鸟飞来,齐桓公就说了,因为他尊称管仲为仲父。您看这两只鸟,一会儿南,一会儿北,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远,一会儿近,太自由太自在了。尽管它有翅膀,难道不是它那个心意,说走就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吗?多自在呀?讲到这里,他俩没吱声。(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管仲跟隰朋谁都没搭话,他有些尴尬吧?又说:唉!你们这两位先生,怎么不吱个声啊?这个时候,管仲才说:您老人家有霸王之心,而我管夷不是霸王之臣,我敢应答这句话吗?

因为闻弦声而知雅意——现在觉得自己不自由,不能够像鸟一样天下任我行,一听这话,就是有霸王之心哪!可是我没本事啊,我不是霸王之臣,所以不搭话。(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就着急了,说:我拥有您,就相当于这鸟有翅膀,相当于过河有船,您老人家不出一言教我,“将安闻道而得度哉”。(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我引用原话,每次都强调,注意:不要一听闻道,噢,这是道家的;一闻道得度,噢,这是佛家的,你信佛吧?全都在这个经典上的,大家可以去看啊。我们的文化里面,对心性学说有着精到的认识啊!

人只要谦虚地学,一定会有真人来真教他;不谦虚,那“假传万卷书”回去看吧,“真传一句话”那句口诀不会告诉你的,不是对的那个人哪。教拳也是这样,形意拳的大师李仲轩老先生讲的事情,老师会考察这些人,观察你为人,好的话,认真教你。一看这人瞧不起老师,瞧不起兄弟,就是为人之本没有,不孝、不悌、不厚道。告诉你一个桩,站去吧;告诉你一个架势,站去吧;或告诉你一本书,读去吧;真正的好东西不会指点的。为什么?《黄帝内经》上讲“非其人不传,非其真勿授”,不是那个人,一定不会教给他。包括张良从黄石公那里传来的《素书》,《素书》上张良写遗嘱说过:五百年以后,有盗墓者挖出来得到它,要小心,非其真勿传,非其人不授。一定要找到人传出去,可是,你找到了,得到了,如果不往外传,他相当于下了个咒语。张良临死的时候,没找到合适的人,没有传,带到坟墓里面,埋在自己的枕头之下。五百年之后,被挖墓的人掘出来,这也是有缘哪,然后《素书》传遍天下。

今天早上我发微信,《道德经》讲完了,我准备给经常来《论语》和《道德经》课堂上的官员和企业家再讲《素书》,一千多字,黄石公传给张良的。为什么这样讲?有了《论语》和《道德经》的基础,再去看谋略,再去看那些策略性的东西,一通百通。然后您在官员的位置上,在企业领导人的位置上,看我们的内政外交,看我们的国际贸易的形势,美国封锁我们嘛,你就有了应对之法。这是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的宝藏、宝贝。

我们接着说《管子》这个故事,齐桓公着急了,请教了,管仲就开始教他。怎么教呢?他说:您要想成就霸业,成就大事,就离不开本事。也是这个为人之本的本哪,事业的事,本事。(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齐桓公一听,立即就给老师行礼,躬着身体,拱手相问:怎么样才能够有这个本事?什么是本事?管仲告诉他,您老人家的“本”是齐国之民。人民全都怕有饥荒,挨饿,可是现在齐国的税负特别重;人民也怕死,现在设的刑政太严苛,动不动就可能被杀掉,这也不好;征发劳役不看时间,春天也征,夏天也征,秋收的时候也征,能不能换个时间,就这个意思。桓公一听,我明白了,但是这件事情,我不敢独自专断。第二天,领着各级官吏,政府各部门,到太庙之前,向先祖禀告这件事情,这也是孝道啊。告诉先祖,要把你们那个时期制定的法令改了,当场宣布:税负改为“百一钟”,百分之一。钟是古代的度量衡单位,百分之一呀,大家听说过吗?税负多轻,赚一百块,征一块钱的税,打一百钟,收一钟,那几乎就是不要了。最后,对于一些弱小的人犯错误,不惩罚,特别宽松。尤其是后面这一点,征发劳役的时候,让开农时,趁着农闲,反正也没事干,帮着国家干活。(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为了促进自由贸易,在贸易流通关口,记录下来数据,掌握情况,不征收关税。繁荣市场,市场上进行贸易,交易数据记录下来,知道卖了多少,但不征税。就是国家有统计局,统计一下,但是不征税。市场经济嘛,这里跟大家交代一句,今天所推崇的市场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这样。古时候的政府一直推行市场经济,这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一个巨大的领域,重新讲出来,写多少本书可能都写不完。大家想想齐国采取的措施“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会是什么结果?

对于自己的国民要忠信。今天会讲到第八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对于自己的国民,就是近的忠信;远的实行仁义。这是齐国,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教育,采取的措施,实行了几年之后,民归之如流水。(“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怎么样?得民心吧。《素书》里面有一句话“国将霸者士皆归”,从古到今都一样。美国为什么20世纪成霸主?就是因为二战期间,纳粹灭绝种族的政策,使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以爱因斯坦为首的人文科学精英,全跑到美国去了。“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什么都有了。孔老夫子强调“人在政兴”,有人就有事业呀!爱因斯坦一去美国,当时整个科学界都认为,物理学界的教皇去美国了,所以,都跟着去美国了。美国之所以发展很快,是因为它把全世界最精英的一批人全接纳了。

刚刚给大家讲的齐国这个故事,大家注意,这一篇叫“霸形篇”,当时齐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民以时,轻帛赋,缓刑罚”,对人民“主忠信”,就是我们讲的“敬事而信”。就像现在习总书记和中央政府做到的,说要刹这个歪风,就一定要刹到底,不要以为三天两头就过去了,快两年了,也不松懈,老百姓的信心就起来了。我曾经说过,一旦百姓的信心起来,下情会上达,上面的意志会下行,上行下效,天地贯通,未来会得到一个国泰民安的结果。

很多人都会问我:你是研究经济的,预测一下今年怎么样?明年怎么样?我说我不知道,我不搞预测,不摸那个水晶球,也不找那个“章鱼保罗”。《中庸》上讲“至诚可以前知”,至诚到极点,就可以预知未来,我知道中国的运势,我也一点都不担心。有些问题也很严重、很麻烦,不过没关系,国运在这里面。而且最关键的,《黄帝内经》上讲“主明下安”,这个明主终于彻底地出现了。在前任领导人的政策基础之上,我们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没有基础是不行的,我特别理解我们这几任领导人的难处,你仔细看历史就会知道,我们今天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局。该伏着的时候,就一定要伏着,叫“潜龙勿用”。没有那个成本,没有那个实力,一定要“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素书》上讲的,要“时至而行”,要“得机而动”。不到那个时机,潜伏着,潜藏着,韬光养晦。时机快到了。

孝悌谨信 为人之本

第六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几句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因为最近这几年讲《弟子规》的老师特别多。《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先生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编辑的,给所有做弟子的(不要以为是给小学生看的,我们这些成人,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弟子,我们就是做弟子的),要按照《弟子规》去做,没做到,四书五经十三经,背滚瓜烂熟没有用。因为没做,全是假的,开谎花。

大家种过黄瓜没有?我小时候在农村,种过黄瓜。黄瓜是会开假花的,有一些花,只开花不结瓜,它就是这样一种植物。就是说,黄瓜黄瓜,有些事为什么成不了?黄了嘛!就是这个黄瓜。中国古代文化伟大的不得了,大家注意,同音同义,音相似,义也近。这一点您明白了,观其音而入这个法门,整个中华文化的大门为你次第展开,越观越有妙处。为什么叫黄瓜?要是学英文的,完蛋了,海参英文是sea cucumber,海里长刺的黄瓜。现在让孩子拼命地学西文,西文也有词根,也有门道在里面。西方文化也有传统,只不过现在丢了,也在找。我们的传统也是这样,要找这个文化的秘诀和钥匙,打开了之后,一通百通,一门开百门开。

“入则孝”,为什么强调这是学习呀?回到家里面怎么学?你就是市委书记,回到家里,碰到父母、长辈,你是孩子,别把官架子端到家里去。尤其是现在有好多女强人,现在男女平等嘛,甚至好多女人赚的钱要比男人多。千万不要做女强人!因为女人天性属水,越温柔,水就生木,木主生发,家里事业就越好;越硬越冷,成为冷美人,就成了冰冻之水,什么东西都不长,家里面无论丈夫的事业,还是孩子的学业,全部被冰封了。家里面有一个好太太,不是说好三代呀,三代是能看得见的,是好千秋万代呀。这可不得了!所以,为什么当母亲极其重要,叫“母仪天下”,怎么没有父仪天下?是因为做母亲,涵养这个孩子,托起全家。水生万物,都在里面涵养着,所以当娘的,当媳妇的,这一点极为极为重要,一定要恢复到温柔似水,别烫着人,要温暖。“温良恭俭让”,学老夫子,要温、要和蔼、要大度,水嘛,没有什么容不下的,任何一个东西扔到水里面,不管是什么形状,水都包容。女人要学到这一点,丈夫一定会事业发达,孩子的学业一定会好。具体的道理,去看《王凤仪讲人生》,去看《刘有生演讲录》。

还要跟大家报告这次北戴河论坛会议的另外一个信息,《刘有生演讲录》的英文版已经在美国正式发行。第一翻译者是刘力红老师的父亲,老人家翻译完第一稿,半年以后去世,九十岁。刘力红老师说,他老人家此生为此而来。因为,中华文化做人的这个道理,家道的道理,属于全人类。全世界的人如果不明此道理的话,都在苦海当中,明白此理,人民幸福,天下幸福,功德无量。所以,刘力红老师才会盖棺定论这样说,刘左之老人家这一生,就为这本书的翻译而来,非常非常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出则弟”,出了家门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兄弟一定要有笑脸,一个人能笑出来,说明内心化了,温软、和蔼,阳光一样的温顺。否则,一见面,皱着眉头,冷峻对人,长得再漂亮,没有人会喜欢。有一些犯贱的男性,喜欢冷美人,但是,无论是娶了这样的人,还是跟这样的女人打交道,他的事业一定是走下坡路的,你去观察,这件事没有例外。不管他多大的福报,他往下走,甚至可能有福报极为大的,到死,也没看到他衰落,可是再往后看,一定是一个衰落的曲线。每个人的道德账户是不同的,就是祖先给我们积下的德,完全不一样,细微到人人不同,所以,要积累自己的德行账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不会骗我们。

“谨而信”,要严谨,说话不能跑火车。上一次大连论坛,我正好有幸挨着老市长魏富海,八十六岁的老爷子,听了四天,我特别佩服他。有一天我注意到,老人家上午八点十五坐下来,第一次起身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中午吃完饭都没有动。本来团市委赵书记有意让我陪着老人家,说吃完饭稍适走动走动,可是老市长他说不用,身体好着呢。一坐六个小时,认认真真地听,而且每次听得条理清晰,说每个老师都有进步。为什么提到这件事情?老人家说,有一些人嘴没有把门的,说话不严谨。听他的一些评论,我在旁边深受教育。我也发现有一些被称为老师的人,不说胡说八道吧,起码用他老人家话说,嘴没把门的。

我们开口讲话,非常重要,尤其学传统文化了,不能随意地去讲。《弟子规》上讲,“见未真,勿轻言”。你看一下,整天那个嘴嘚嘚嘚,嘚嘚嘚,像打机关枪似的,要小心呀,不是上讲台,在底下就开始一刻不停地讲,要小心。为什么小心?大家慢慢去琢磨。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大家要想办法跟他接触?你要观察,一圈儿人,比如说十几、二十几个人,大家很容易三五成群就近讲话,有的人笼罩了整个桌子,全听他的,但是你看自始至终听得很认真,一言不发的那个人,几乎可以断定,他就是个真正的高手。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第五届大连市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有一位老师,比我年纪小,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黑社会青年,后来改好了。我跟胡斌老师吃了两顿饭,就是一大桌子人围着吃,一顿中午饭,一顿晚上饭,两顿饭,一言没发。他是年轻人啊,二十四五岁吧,很年轻。我就细心去观察,果不其然,在大连上台讲的这一次,比我在网上查到的那一次讲得还好、还通达、还自然、还真切,效果非常好。他现在在敬老院当义工,而且是把自己藏起来,几乎不出来,这是真修、真干、真学,“谨而信”。

敬人亲仁 诚心竭力

下一句“泛爱众”,世人皆须敬,皆须爱。那些你认为恨之入骨,烦死人的人,退一万步说,即使他真错了,也是没明白道理之前的错误,总有一天会回头。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敬他,但是呢,敬而远之,不跟他合在一块就好了,一样要敬。如果碰到一个真的所谓传统上说的老师或善知识,一定要敬而亲近他,因为,他会把我们引上正道,引向明白的境地。

“而亲仁”,我们亲什么,远什么,就是人生两条路。心里面喜欢什么,外面表现出来就是人生之道,所以根本不用去打卦。就看看这个人,看看他的书房,看看他每天所言所行,看他干什么,他未来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就可以给他判断了。要想细说他明天中午跟谁吃饭,梅花落几颗,就去研究《梅花易数》。可是我警告大家,等研究明白了,恐怕头发也白了,没用了,而且耗尽精神。扪心自问评估一下,你比邵康节先生还有天赋吗?他老人家刚活到六十岁。不要消耗这个心神,我一再地提醒自己,把自己那个圆满的天相养回来,不要让现在喜欢我的同仁、同事,一见面就说,钟老师请多保重身体。做过了嘛,这是我需要检讨的。

为什么这几年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做?因为机不可失,恰恰现在就需要。很多人都在学传统文化,门入错了,老师选错了,没有进这个经典之门。有一些人并不是真修,为了沽名钓誉,完成他自己自私的想法,没有真修。念了几天《弟子规》就想上讲台做老师,让人供养他,这会误导大众。随着国家的提倡,整个传统文化界的老师,要经过一个筛选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传统之下,当教授不一定有用,博士学位不一定有用,甚至当院士、得奖,没用。就看为人真不真,践行真不真,为国家、为人民尽心尽力这件事情真不真。

我为什么能知道这一点,因为我服膺的刘有生老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七十五岁,我学完回来之后,三年不好意思去见他老人家。修不好、修不真,不好意思见老师,很羞愧。这一次耿秀萍老师告诉我,其实刘老师经常惦记我们。前天跟耿秀萍老师通电话的时候,她说刘老师这一次在北戴河开会见到你以后非常高兴,感觉就像是一位老父亲,在家里面苦苦地劳作支撑,干了几十年,终于盼到一个还算对得起老人家的儿子回来,就是那份高兴劲儿。听了之后,我就知道以后践行还要加把力。老人家七十五了,我知道他的心情,那高兴劲儿我也能看出来。

在《道德经》讲堂上我公开讲过,很多人修哇修哇,修得迷信。我说错了我负责,我认为刘老师是明心见性的人,他看谁看得都很清楚,你真不真?假到什么程度?都很清楚,可是他不吱声。我跟他见面,请教他老人家的一点,就是我自己的判断,要经过他老人家的印证。比如说传统文化的某一个老师,把五行五伦的方位改了,这样大言不惭地对大众讲,我认为有问题,那我就要听他老人家的意见。老师一表态,我就知道了,我修对了。七十五岁的老人家,真干出来的,一辈子践行出来的。同样的话,他对学生说,立即就管用;而有些人说,就是照着念,都不管用。为什么?念的人不真!同样儒、释、道、医、武各家,完全都是这样。就是同一个招式,这个老师用出来灵,换个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人,没人听,没人信,没人干。为什么?因为他本人不真干,不能感动人。开谎花,外面也返给你一个假的结果;真干真行,外面也给你一个真的结果,就是这样,互相感应而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建议大家去看一下,看看《汉书》里面对他的介绍。

“行有余力”,做得真了,还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今天弄反了,一开始就学文、学理,学什么专业,没真干。连老师好几代人都没有学传统文化了,不学反了吗?所以现在的老师也假。我求过这些老师啊,今年“三八”节之前,讲过一场,这个光盘也在申请出版。我说求你们了,你不认真给班级的孩子讲课,希望他们背后参加你课后辅导班的时候,能不能别一小时要五百块?没说让你白劳动,要两百块、一百块行不行?不要那点钱,会要命吗?现在提倡市场经济的一大误区,就是造成老师拿学生赚钱,医生拿病人赚钱,公务员拿权力赚钱。说到底,是在出卖天良。

第七段,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很多人解释这句话,我觉得有问题,不能够令人信服。比较能够令人信服的一种解释:第一个贤是动词,以贤人为贤,就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用法。当领导人要有当领导人的样儿,叫君君;那父父子子是一样的,当爹有当爹的样儿;当儿子有儿子的样儿,就这么解释的。以贤为贤,以圣为圣,叫圣圣贤贤,真真挚挚,都可以这样去解释。麻烦的是后面这两字:易色。有人说这个表示每个贤人对自己的父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确实,有些人尽孝,扔给爸妈一个大房子,买汽车,你去旅游;没有承欢膝下,不回家陪老人。为什么《常回家看看》这个歌能流行?就是因为用钱打发父母而不是真正孝心,要让他感觉到你是用真心去关心他。“贤贤,易色”,根据下文,我有一个解释,就是说,每一位贤人,都会根据生活当中不同的场景,表现出自己的真心。尽管是不同的表象,易色嘛,变了容颜,但是,都是真的。

往下看,“事父母,能竭其力”,尽孝的时候,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未必是皇帝啊,我们的朋友、领导人、值得尊重的人,甚至比我们年轻的人,人家有道德,都是称呼为君。古代,女子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夫君,敬称。男子称呼自己的妻子,就不叫拙荆啊,贱内啊,叫太太。太太的称呼已经给大家介绍过,来源于文王的奶奶、妈妈和妻子,三代圣母,涵养着数代圣人。太姜奶奶,生养了三位圣人,文王爸爸那一辈的三个儿子,都是圣人。《泰伯第八》中的泰伯就是其中之一,是文王的大大爷。太任是文王的妈妈,爸爸是季历。文王的妻子太姒,仍然是圣母,生养了武王、周公。这种称呼决定了家庭的氛围,女子柔下来把自己摆到一个柔和,甚至低下的位置。现在呢,女人强,老公听自己太太的,这个可以慢慢去调试,每个家的情况不同。但“事君能致其身”,有身,说明有心,这个心,未必全心全意,但是如果能“致其身”,已经可以了。对父母“竭其力”,大家体会中间这个差别,会有不一样,“贤贤易色”,会不一样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答应了一定要做,要做得好;做不到,及时解释,言而有信,而且,一定要善始善终。“虽曰未学”,尽管他没上过学,是一个农民,他自己谦虚地说:当啥老师,我就是个农民。这就是刘有生老师说的。“吾必谓之学也”,全天下的人,都以他为老师。为什么?那是真学,真文明。所以,不识字的人,未必是文盲,人家真有文化,自诚明,人家是真文明。

学做君子 改变命运

第八段,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你不自重,威严出不来。弟子评价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一望很严肃,一接触,笑脸出来了,很温和,不是涎皮赖脸的那种。平常很庄重,一接触,对人非常温和,这是修养到家了。“学,则不固”,没有这个自重的涵养,学东西,不会坚固,基础打不好。“主忠信”,“信”在今天说的这几段里面极其重要。“忠信”在《论语》里面多次出现,我们看《子罕第九》第二十五段,“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这个版本《学而第一》里面,是用的有无的无,然后注通假“毋”。在《子罕第九》里面“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话完全相同,完全重复,但是字竟然换了。这就是古籍传承过程当中,发生的一些版本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然后再看“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出现了,《阳货第十七》的第十七段,“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完全的重复。为什么说现在我们讲《论语》是第二遍第二讲,第二遍是贯通的讲法,五个主题,几乎把重复的同一个主题简要地跟大家说了一下,对整个《论语》有贯穿、贯通的作用。跟《道德经》相似,有一些话,各章当中有重复的现象。去体会,是主题的重复出现呢,还是经典在编辑过程当中,一条竹简被编到了两个不同的卷当中?“主忠信”就重复出现,不用解释了,不忠不信,这人不可交。

“无友不如己者”,看周围的朋友,要看人家的长处,绝不要想,他这一点不如我,那个贡高我慢的心,一定要化掉,要想到周围所有的朋友都比我强。还有一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如不如你,你要是走正道,他是走邪路的,那你跟他是两条路。不如你的人,这个不是看轻人家意思,而是说是不是一类人。这个“如”,两个解释,一个是不看对方的毛病,每个都有比我们强的长处,叫“无友不如己者”;第二种解释,我们周围的人跟我们是不是一条路,是不是同心、同德、同仁、同道。

有过错,不要害怕改,南怀瑾先生说,当你知道过错,算你开悟。很多人,宁死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是执迷不悟。所以“过则勿惮改”,改了就是好人,而且,弥天大罪,一悔了之,会改得我们命运立即转好,大家可以试。

第九句,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是要有个好结果,要想结果好,追到远方,那个远因是什么?知因,则知果。拿到种子,会预见到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果实。现在,在座的有几位老爷子,不管多大年纪了,什么时候都来得及。改变命运,短的三个月,就一百天;长的,行得真,再长长不过三年,命运会大改。自己没变化,子孙会有大的变化。一定不要放弃自己践行的机会!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故事会(2019年1月上)

    故事会(2019年1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立齋閒錄

    立齋閒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魂掌控者

    元魂掌控者

    在残酷的大陆上,人与巨兽为了元魂力量相互厮杀;只有闻家军,才能坚守最后的正义!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你是哪颗星

    你是哪颗星

    五年前,叶缇偶遇邵宇峥,机缘巧合之下聘请他当自己的贴身保镖,两人在相处中日久生情。却不料邵宇峥其实隐藏了自己的警察身份,他为了任务刻意接近叶缇,最终令叶父叶赫祖锒铛入狱。叶缇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意外之下,用邵宇峥送给自己用来防身的匕首刺入了他的心脏。叶缇一直以为邵宇峥的悲剧是自己的错,接下来的五年里一直活在痛苦中。
  •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青春就像是一次为期最短的漫长旅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你”是青春,“你”也是你——我最年轻时爱过的人。
  • 卿本京华

    卿本京华

    黎昭这辈子吧,活着的时候,是个在道上混的,名声不好。死了之后吧,摇身一变成了举世无双的相府千金,名声还是不太好。奈何爹爹疼奶奶爱,有背景,后台硬,平时也就日常嚣张一下这样子,没事帮着查查案、调解调解内宅纠纷、学学武功、打打架、交交朋友、撮合撮合姻缘,黎昭觉得这挺好,虽然江湖不太平,有着总想取黎昭性命的凌霄门和沉迷于绑架黎昭的琉璃坊,但是黎昭压根不带怕的,因为这俩组织都干不过第一杀手组织天星阁,也没人知道,天星阁也是黎昭的后台。嚣张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都找上门来了,不是前朝宝藏就是《杨氏兵法》,黎昭很委屈,她对这两样东西真的完全没兴趣却又偏偏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她。黎昭还有几个不正经的师父和几段不靠谱的姻缘,师父,黎昭一点也不想要,都是他们逼黎昭拜师的,姻缘,黎昭也不想要,都是几段虚无缥缈的感情。黎昭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总有人给黎昭添堵,怎么办,那就只好给对方把堵添回去!各位看官瞧好了,且看黎昭如何大放光彩,实现人生终极目标,走上人生巅峰! 感谢大家对《卿本京华》的支持,陈云珂在此拜谢大家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