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1900000002

第2章 为学军事,东渡日本

蒋介石出生在一个小业主家庭,早年丧父,生性顽劣,幸而其母王采玉对他督导甚严,19岁时蒋为了学习军事以报国,东渡日本。

蒋介石,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人。1887年10月31日(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中午时分,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

蒋氏的先世,据其族谱的记载,远祖为周公旦的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国。蒋国封邑在今河南固始县。伯龄之子孙,西汉初年迁陕西长安之杜陵。西汉宣帝时,蒋满出任上党郡太守,后任淮南王相国。满子蒋万,曾任弘农太守。蒋万之子蒋翊,字元卿,于西汉末元帝、成帝时,曾任刺史。东汉初,蒋翊三世孙蒋横为光武帝之大将军。其子山亭侯蒋澄,字少明,迁至江苏宜兴县境(阳羡)。蒋澄之八世孙蒋枢,为晋朝吴郡太守,字伯机,伯机再迁至浙江台州。伯机的二十世孙蒋显,为唐朝末年四明监盐官,又由台州迁居明州(浙江宁波)。子蒋光定居明州。孙蒋宗霸,于宁波东乡小盘山参禅,称摩诃居士,死后即葬于此,称摩诃大公坟。宋代蒋浚明、子蒋琉等,均为朝官或县官。蒋浚明由明州迁奉化三峡。元末,蒋仕杰由三峡迁溪口。计算起来,蒋介石系蒋翊第六十代孙,蒋显的第二十九代孙,蒋仕杰的第十五代孙。

溪口蒋氏成员,自明末以来,均不为清朝当官,一直保有民族气节,与黄宗羲的反清斗争,可以说是互相辉映。蒋的新三房的始祖为蒋祁增,字怀盛,生有三子,名:斯生、斯水、斯千。斯千为蒋介石祖父,字玉表,系蒋祁增之第三子,始改旧业,以经商为主,经营“官盐专卖”盐铺,以及作酒和石灰等商业。盐铺店名为“玉泰盐铺”。店内还挂有“官盐”专卖的招牌,此后家道日益富裕。

蒋玉表与萧镇永兴盐行(亦为专卖)的孙昭水为同行,有世交关系,其子蒋肇聪原配徐氏死后,就娶孙昭水之女为续妻。孙玄木就是蒋介石(前母)娘舅,也是蒋在凤麓学堂的教师。

溪口之东不远处,为任宋村,是蒋介石姐夫的家乡。任宋村之东,又有一镇为畸山下,蒋曾在此从竺景崧读书;溪口西南又有公棠市,在剡溪之南,是一个大市镇。

大凡大人物的祖上,如果是富庶之家,每一写及,便是乐善好施,周济贫穷,蒋的祖父也不例外,并信奉佛教。蒋说他能够研究佛家经典,并手抄佛经多种。他既信佛教,则乐善好施便自然能够做到,这对于蒋的祖父来说,或者不是夸大之词。蒋对他的祖父评价很高,说他“性慈善,待人以恕,而教子孙则严。衣布茹素,耽好内典(佛经)”。又说其祖父对于来往行旅,“施茶给饭以给之,凡六、七年”,“而博爱之旨趣,充然溢乎事境如此也”。1862年,因为清军镇压太平军,奉化逢遭战乱,蒋祖父盐铺停业,家产亦近于毁灭。太平天国失败后,蒋父肇聪22岁,受父命重振家业,专开盐铺。几年后,很幸运,又把家业复兴起来。蒋父是玉表的次子,小名明火,字肃庵,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生。精明强干,善于言词。据乡里人说,凡事不吃亏,还要占三分便宜。亦为乡里排解纠纷,然一生未当官;镇上人给他送了一个绰号叫“埠头黄鳝”,意指其难对付。另有田地30亩。

蒋父不仅经商有方,且好代别人打官司,朱执信受托为蒋父萧庵作的《墓志铭》,对此有记述:

自先生之殁,乡人有讼兴,父老往往相与叹息言曰:“肃庵先生在,不至是也。”

蒋父还善于管理公堂(乡间庙社的首事),经他接手后,“治其社数年,产倍于初”短期内就翻了一翻。这种“小能人”虽不见得是社稷栋梁之才,却是乡间的致富高手。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蒋介石9岁丧父。从此,蒋由母王采玉一手抚养成人。家人中对蒋的一生影响最大的,当是这位乡间妇人了。

王采玉,溪口之西的葛竹人;葛竹原属被称为“越剧之乡”的嵊县。采玉19岁嫁与乡里的俞某为妻。过门不久,夫婿病故,接着公公也死了。“屋漏更遭连夜雨”,王氏生计艰难,于是只好在葛竹庵带发修行。

这无边佛海的暮鼓晨钟,又怎能驱散人世间的愁云苦雨!

王氏精于女红,粗通文字,心地善良,本无心遁入空门。后经玉泰盐铺老伙计王某撮合,再嫁给肃庵为继室。蒋在他所写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中写道,他母亲王采玉——嵊邑葛溪王有则先生之女也。年23,来归先考肃庵府君。

王氏为何会成为肃庵的“继室”呢?朱执信在《墓志铭》中说,因为肃庵——初娶徐氏,生子锡侯、女瑞草而卒,继娶孙氏,无子卒。又娶王氏,生子中正、瑞青、女瑞莲、瑞菊。

王氏来到蒋门第二年,公元1887年10月31日(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在玉泰盐铺楼上生下了蒋介石。他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字瑞元。邑人记不住那许多名字,都称他为瑞元。

1908年,蒋加入同盟会以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按中国人旧俗,“直呼其名”为不敬,所以国人多称他为介石;而他自己最喜欢的名字则为中正。“中正”何来?说法不一:有说是他母亲希望他由“中庸”做到“公正”,故名中正;有说是孙中山很器重他,乃赠名中正;有说是他很崇拜孙中山,所以改名中正。我们认为后说较为可信。因为王氏仅粗通文字,不会有那么多的学问;孙中山器重的干部很多,却并没有为他们“赐名”的习惯。

王氏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瑞莲、瑞菊和一个儿子——周传(即瑞青),瑞菊和周传早夭。

王采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她是蒋家的得力主妇,除了帮助、照顾丈夫以外,对上得侍奉年迈的公公,对下得教养几个同母和异母的儿女。这是个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女人;夙兴夜寐,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是她,使这个家显得亮堂,使一家老小感到温暖。

1894年蒋祖玉表去世;丧葬刚毕,次年蒋父肃庵又亡。此时的王采玉,年仅31岁,却10年间两度成为“未亡人”。从此,她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守寡26个春秋。

蒋父前妻之子锡侯(字介卿,1875年生,长介石12岁),对继母王氏不甚孝顺,家庭中常生龃龉,1908年(光绪二十四年)与王氏分家另起炉灶。介卿独得“玉泰”全部财产,还继承了他伯父的一份遗产(伯父没有儿子,介卿过继了去),按照当地习俗,立名为“夏房”。介石仍承“周房”(又名“素居”)。后蒋介石的弟弟瑞青出世,“周房”又一分为二——“丰房”和“镐房”,合称“丰镐房”。

1930年的蒋已是中国第一号人物了,他对丰镐房——素居加以扩建,规模不大,但用料讲究,计有房44间,系旧式世家府第建筑风格,雕梁画栋,中西家具齐备,点缀着各色宫灯,颇为精致。这是后话。

胡汉民、汪精卫合撰的《蒋母王太夫人墓志铭》中,提到了这次分家的事:

析遗产分授诸子,以锡侯失母,独加厚焉。

“厚”,就是多“分授”一些,可见蒋母贤惠,对待遗产的风格颇高。

为什么将“素居”称作“丰镐房”呢?丰和镐都是西周京城——文王迁都于丰,武王迁都于镐,两城故址都在今西安附近,以“丰镐”命名,乃是蒋介石向邑人,更是向后人表明:蒋氏仲昆之源,源自周代,西望长安。中国人爱用各种形式,显示自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统,“丰镐房”的命名耐人寻味,分家之后,瑞青夭折。“呦呦鹿鸣”,再也听不见了,王氏心头上所受的打击是沉重的。她找不到她命运多舛的答案,只得求之于神灵,于是吃斋诵经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她的儿女、保佑她的家庭。她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羊有跪乳之恩”。蒋对蒋母的慈爱是感激的,对蒋母的期望是领会的。他在所撰的《先妣事略》中说,分家后未及二年,而瑞青弟殇,先妣悲痛深至,精神与躯体因之乃大衰耗,而其期望中正自立之心,亦于是益切矣。

蒋介石就出生在这样一片平凡的土地上,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中。这地方不是《西游记》中的“黑风洞”,也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岗”。

蒋介石又是如何走向成年的呢?

从6岁开始,蒋祖玉表先后为蒋请了两位家庭教师、一是任亨铎,一是蒋谨藩。蒋学的是《四书》、《礼记》、《孝经》和唐诗之类的典籍;“正心”、“修身”、“以孝治天下”、“少壮当努力”,这类古训当是记取难忘的。

蒋祖、蒋父相继去世后,家道中衰;稍后,家庭教师请不起了,但蒋母仍千方百计让蒋就学。从12岁那年开始,他先后到外祖家的葛溪和另外两个村镇,又念了三四年的私塾。少年蒋介石也有些诗才:某日,姚姓塾师,以“竹”为题,令诸生作诗,蒋按时交卷,其中有这么两句:

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

小诗朴实无华,抒发了村童的真情实感,博得了姚先生的笑口称赞。

少年蒋介石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淘气。只有蒋母管得住,旁人他是不买账的,故蒋母终日为他提心吊胆。一日,蒋母把他关进房子里,痛加鞭挞;蒋情急生智,钻入大床底下不出来。适有邻居来寻蒋母,蒋乘开门之机,像耗子一样逃出屋外,蒋母又急又嚷,蒋则忽跑忽停,气得蒋母嚎啕大哭。

他常同村里的放牛娃、砍柴娃在山坡、田野间挥刀舞棒,蒋自封为“大将”,指挥双方或一方作战。娃娃们有时被“战”得衣破鞋丢,或伤头、伤手、伤足、最后是:娃娃号哭、家长干预、蒋母道歉。村童们做这类游戏实属平常,因为是发生在少年蒋介石——这个以后成了将军的人身上,故后来为蒋写传记的文人都不愿舍弃;我们也“吾从众”。

二是好学淘气归淘气,学习归学习。一味贪玩的孩子是成不了大器的。蒋的老师毛思诚在其所著《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中说:蒋一旦开始用功,不管周围如何吵闹,还是能够埋头读书或奋笔书写,丝毫不受影响。

经过了几个塾师的教导,蒋能背诵“四书五经”中的不少篇章。好男儿当“求取功名、光耀门庭”、“扬名声、显父母”,这些想法已逐渐培养起来。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蒋的“立志”也在这个时候。

三是早熟。蒋介石在年仅14岁的时候,便看中了一位秀丽、温顺的女子——19岁的堂表姐毛福梅。蒋表示爱情的方式十分豪迈,他公开宣扬愿意同她结婚。王氏好生害怕,怕的是儿子为此惹是生非;但也想为自己找个得力帮手,经过一番思忖,于是央人前往说媒;略经周折,终于定成了这门亲事。小两口的婚礼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借来一段文字:

婚礼开始了,起先他打起精神做筋骨,不使母亲“坍台”,处处表现得彬彬有礼。可到后来,他实在憋不住了,尤其在拜堂的时候,两旁由傧相挟着,礼生喊:“拜——”他只能跪下来;礼生不喊“升——”,就不能站起来。他自幼指拨别人惯了,如今让别人指拨,该多憋气!好不容易听到礼生喊“送新郎新娘入洞房”,他好似得了赦令,霍地直起身子,一手摘下头上的红缨西瓜皮帽,“呼”地向空中抛去,随着一声吹叫,飞一般地跑到门外街上去了。待到人们簇拥着小脚伶仃的新娘走进洞房,找新郎官继续进行坐床、撒帐、喝交杯酒、相量盏时,蒋瑞元早已不知去向。

新婚之夜,毛福梅独坐洞房,面对龙凤花烛,流泪不止。

“洞房花烛夜,月上柳梢头”。新郎官居然“擅离职守”。这样看来,说蒋介石“早熟”,又有点不确切了。

也许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毛氏过门后,对丈夫又疼又哄,对小姑亲亲昵昵;婆媳之间更是情同母女,两代人处得十分融洽。

1902年,15岁的蒋到岩溪村再读私塾,塾师毛思诚(毛以后成为蒋的幕僚)教他温习《左传》、圈点《纲鉴》,使蒋大有长进。夏,蒋到奉化县城参加了一次“童子试”——清政府最初级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为“童生”,然后再去考“秀才”。蒋文场失意,名落孙山,主要在于没有下工夫。因为他在县里看到了科场的一些腐败现象,引起了他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失望;再则,当时正在废科举、兴学堂,蒋多少也意识到走科举老路不一定会有好前程。

20世纪初,西风渐入中华大地,奉化城里也出现了三四所洋学堂。这洋学堂对于青年学子极具诱惑力。因为在私塾里一天到晚,一味摇头晃脑,背诵“子曰”、“诗云”,这种生活是很枯燥的。1903年,16岁的蒋,征得了母亲的同意,就学于奉化城里的凤麓学堂(后为奉化第一中学),妻子毛氏也随同前往。这对蒋母来说,是因为她对爱子单独生活不放心;同时,她更希望早日抱个孙子。

蒋自有他的算盘:从来就是乡下女子向城里人学时髦,携妻入城,也可借此开拓这位贤惠妻子的眼界。那时奉化城办了一所作新女校,校长是一位事业心很强、中年丧夫的闺阁诗人王慕兰。校内设有启蒙班:毛氏这个“上了头”、“开了脸”的已婚少妇,也在奉化城里过了两年“蒙童”生活。毛氏贤惠、乐于助人,受到了同窗小妹妹们的敬爱。

凤麓学堂,只是一所半新半旧的学校。总教习是一位名叫竺麟祥的翰林,新瓶装的还是旧酒,他主讲《礼记》与历史;还有一位是教《周礼》的,这些对蒋介石来说,是“温故”而不“知新”。当然,该校也开设了一点英文、算术等课程。这所凤麓学堂因为内容陈旧,学生们甚不满意,蒋很有一点造反精神,带头闹了一次小小的学潮,几被开除了学籍。

风潮过去,蒋也不愿再待在这个学堂了。“燕燕归来”、小两口又到了溪口。一家人正忙着准备过年,却来了一位举止阔绰的孙家舅父——孙琴凤。(他是蒋父第二个妻子孙氏的堂弟)。孙在宁波经商,见识多;他尊重蒋母,也欣赏外甥在“凤麓”的越轨行动,便介绍蒋到宁波继续上学。

“飞鸟择林而栖”。新年刚过,即1905年春,蒋又就读于宁波的箭金学堂,毛氏也同到宁波伴读。小两口租了一间住宅,过了一段小家庭生活的日子。

宁波,是近代中国最早与西方实行“五口通商”中的一口,濒临杭州湾,与上海隔海相望。两地往来,乘轮船朝发夕至。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中,被“渐”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箭金学堂有个老师叫顾清廉,先生博学、他教学生阅读《周秦诸子》、《孙子兵法》、《说文解字》和《曾文正公全集》;他向学生讲解世界大势,鼓励学生出洋留学;他还向学生介绍孙中山“伦敦蒙难”的故事。

蒋第一次听说中国有个革命家叫孙中山——他浪迹天涯,在国外鼓吹革命。蒋敬佩顾老师的博古通今和思想开明,顾欣赏蒋介石的勤学好问和追求进步。

“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顾老师把一部心爱的经过一番圈点的《曾文正公全集》赠给了这位高足。

青年蒋介石在投身革命前,读了四书、五经、尚书、孝经、左传、纲鉴、若干周秦诸子和曾国藩文集之类。

民国以前,“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们读的书也就是这些;应该说,蒋的“国学”基础还是扎实的。

蒋介石的确对曾国藩和胡林翼、左宗棠这几个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清廷将领十分崇敬,后来(1924年)特地手辑了一本《增补曾胡治兵语录》。蒋介石在1924年10月为这本语录写了一个序。序中说:“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不禁而叹胡阔之才略识见,与左季高之志气节操,高出一世,实不愧当时之名将,由是益效其事业成败,必有所本也。”又说:“治心即为治兵之本,吾故择曾胡治心之切要者,另列一目。兼采左季高之言,可为后世法者。”关于蒋介石小时求学情况,在陈布雷编的《蒋介石先生年表》中说:“公六岁,始人家塾从任介眉读”;“公七岁,仍就读家塾”;“公八岁,改从蒋谨藩读《大学》、《中庸》”;“公九岁,春夏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六月又从蒋谨藩读《礼记》”;“公十岁,读《孝经》”;“公十一岁,读《春秋》、《左传》”;“公十三岁,始出就外傅往嵊县葛溪从姚宗元读《尚书》”;“公十四岁,赴榆林村从毛凤美读《易》”;“公十五岁,赴畸山下村读于皇甫氏始作策语”;“公十六岁,赴岩溪村从毛思诚温习《左传》,圈点《纲鉴》,应童子试”;“公十七岁,赴县城肄业凤麓堂受新式教育”;“公十八岁,仍肆业凤麓学堂”;“公十九岁,赴宁波从顾清廉于箭金公学,读周秦诸子、说文解字及曾文正集并研究理性文学。顾先生授公以孙子兵法,且讲述民族大义”;“公二十岁,正月赴全县城肄业龙津中学,四月东渡日本肄业东京清华学校,冬返国。”在日本的几个月停留使蒋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收获,那就是认识了陈其美。

同类推荐
  •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本书讲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品格力量。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勤奋,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坚韧,在绝望中创造希望;气度,赢得人心的处世哲学;优雅,女人的必修课;心正,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等。
  •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有着狼一样性格的“五星上将”:“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这么妩媚

    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这么妩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芸芸的历史人物中,公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贵为帝王之女,金枝玉叶,声名显赫。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她们拥有着皇室赐予的巨大财富,在家庭中拥有着甚至比丈夫还高的地位。她们的生活相对于普通女性也显得更为变幻多姿、起伏跌宕,散发着一种诱人的魅力。我们未必真正了解“公主”,尽管我们会时常提到她们。为了能让读者更多、更好地了解历史上公主的生活,这本《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要讲述中国古代公主们的故事。本书以公主的活动为主线,而把有关历史人物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其中,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幅公主婚姻生活的真实而鲜活的画卷。
  •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嫡女当道:面瘫神君太腹黑

    嫡女当道:面瘫神君太腹黑

    放下过去,蔺九只想一门心思扑到修炼上面。什么蔺家嫡女,什么废材灵根,都不在她考虑范围内。修真界不是信奉强者为尊吗?好,那她便用实力说话!只是那个一脸忠犬的大师兄,来,我们好好谈谈,面瘫冷艳的人设是被你吃了吗?容某人一脸无赖:只要能追到娘子,人设都是浮云……
  • 勇者宗泉

    勇者宗泉

    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及对抗龙族的故事。
  • 唐末春秋

    唐末春秋

    系统已绑定宿主。“唐末乱世,请宿主选择养成模式”“种田、科举……”“选择无效!唯一可选模式——枭雄争霸”额……乱世不容人,看来只得做个枭雄了!
  •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贵族青年军官格里尼奥夫和上尉的女儿玛莉亚之间曲折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把格里尼奥夫的个人命运与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不大的篇幅中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画面和社会内容。刻画了各种不同阶层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上尉的女儿》完成于1836年,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作品。
  • 梦醒嫁了个书生

    梦醒嫁了个书生

    话说李家村最近出了一件家家户户茶前饭后都在议论的事情。洛家傻女儿嫁给村里出名的李夫子。说起这李夫子,相貌是仪表堂堂、温文儒雅,村里未出阁的姑娘让媒婆上门说亲都被拒绝了。再说这洛家三女儿,五岁不小心从阁楼摔下。头磕在石头上后,便成了傻子,村里的人都叫她傻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屎壳郎想上天。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两个人居然成亲了。村里上门说过亲的人家坐不住了,这脸是丢到地缝了。抄起家伙就要到这李夫子家里要个说法。开门的是傻妞,她一开口,众人惊了.......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

    余罪2:我的刑侦笔记

    本书为您揭开的是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下社会犯罪网络。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他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如影随形;作者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存在的地下世界。
  • 攻略极品

    攻略极品

    斗极品?不!我们的口号是:走极品的路,让极品无路可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