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1900000005

第5章 献忠心喜得器重

蒋介石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步受到孙中山器重,而关键的一步在于:当陈炯明发动叛乱之时,蒋介石护送孙中山登上永丰舰,风雨同舟四十余天,从此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成为蒋介石崛起的关键。

袁世凯死后,节外生枝,北洋军阀分为以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为首的皖、直、奉三系;再加上南方势力较大的滇系、桂系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和徐州的张勋。真可谓军阀林立了。军阀之间,开始争斗厮杀起来,中国人又一次尝到分裂和内战之苦。

开始控制北京政权的为皖系段祺瑞总理。段,安徽合肥人。中国人做官讲究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北京城里到处可以听到合肥方言,拉洋车的闻声不敢索要车钱。随后,黎元洪继任总统,黎是一位老资格将军,民国成立以后,虽贵为副总统,但不掌兵符、“秋风落叶”,站不稳。

这一期间,正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硝烟弥漫,英、法、俄、德等国忙于拼杀,无暇东顾。日本、美国,养精蓄锐,且都想乘机控制中国,因此引起了1917年夏季中国政局的急剧动荡:

先是“府院之争”——为“参战”与否,美国所支持的黎总统,罢免了日本所支持的段总理。

继之为“张勋复辟”——张大帅率领几千“辫子兵”从徐州入京,驱赶了黎总统,捧出了11岁的溥仪“重登大宝”。

继之又是“马厂誓师”——段祺瑞自天津起兵,几小时内便直捣北京、张勋逃、溥仪退,段将军再任总理。段任命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分别为外交、财政、司法总长;段自兼陆军总长。

段政府在日本支持下,于8月14日向德、奥宣战,派10多万劳工赴欧洲抬担架、挖战壕,为协约国提供大量粮食。

段总理又是一位深谙国情、登上了第一把交椅便不肯让座的“公仆”。他以“再造共和”的英雄自居。按照段的语言:辛亥革命推翻了宣统皇帝溥仪,建立了民国,当是“首造共和”;而他却是第二次推翻丁复辟几天的宣统皇帝溥仪,建立了第二个中华民国,所以当称“再造共和”。段总理的逻辑严密,“天衣无缝”,因此他不承认1912年3月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并由孙中山明令颁布的《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企图恃武力统治中国。

袁世凯死了,但袁的衣钵却传了下来,于是孙中山又领导了一次“护法运动”。“护”什么“法”?护民国元年临时参议院通过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1917年7月17日,骄阳似火,孙中山偕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朱执信、章太炎和陈炯明等人由上海乘“应瑞”、“海深”两军舰到了广州黄埔,他们本来是想组织武力讨伐溥仪复辟的。及至广州,复辟闹剧已经结束,闻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召集国会,便把矛头指向段,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呼吁各界群起而攻之、首先他通电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来粤。孙得到了两股军事力量的支持:一是以程璧光为总长的海军,程宣告海军脱离段政权而独立南下(唐绍仪、汪精卫偕行);一是滇系唐继尧和桂系陆荣廷也表示愿共同反段。

8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非常国会”(因为还有许多议员并未南来——引者),9月建立了护法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孙任命了各部总长:外交伍廷芳,内务孙洪伊,财政唐绍仪,交通胡汉民,陆军张开儒,海军程璧光;另任命章太炎、许祟智和李烈钧分别为秘书长、参军长和参谋总长。

于是中国正式开始了南北对峙。

孙中山记述这段历史时说:

(民国)六年秋,余率海军舰队南去广州,国会开非常会议,举余为大元帅,余乃以护法号令西南。“部长级的军人,有4名之多,足以说明它是‘军’政府,足以说明孙中山决心北上一战,扫除军阀。段获得了日本巨额借款,军备充实,决心武力统一,步袁世凯后尘。他调兵遣将,已作好了南下准备。”

又该是武人露头角的时候了。在上海闲居的蒋介石,于9月20日向孙中山提出了一份《对北军作战计划》。

蒋认为“北军(直皖两系——引者)虽众,而为段氏冒死南犯者甚少”,因为冯、段对南方军政府态度不同,一主妥协,一主用兵;同时北方各省的地方势力,对北洋政府也貌合神离。蒋认为“我军”(护法军,即滇、桂、粤军——引者)只在军用器材方面不及敌军,其他如给养力、人马之战斗力,都与之不相上下;另外,在南方作战,地势、气候皆利于我而不利于北军。

蒋的“作战计划”分为二期:第一期,肃清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会师南京;第二期从京汉、津浦和海上分道北进,最后“会师燕京”。

孙中山当然欣赏这位“参谋”的一片忠诚,蒋的献策也正是时候。事后可以看出,蒋明于“知彼”而暗于“知己”——对“北军”的力量估计得不错,而对“我军”,则估计得高了;唐继尧、陆荣廷貌合神离,还不是“北军”的真正对手。

然而段祺瑞已“先发制人”了。

他下了通缉令:一是通缉大元帅孙中山;二是通缉非常国会议长吴景廉。吴,奉天宁远州(今辽宁兴城)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后留学日本,曾任谘议院议员、议长。辛亥后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北京参议院议员、议长和国民党理事、代理事长。1916年他率部分议员南下上海反袁,1917年又率国民党议员抵广东召开非常会议,任议长。但此时广东军政府内部同床异梦,军阀们并不服从孙中山命令,对北军作战计划不得不再行研讨。

又是蒋介石,于10月1日向孙陈上了一个《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建议先以海军为主力,扫除福建、浙江两省北军的势力,而对于进驻有敌军主力的湖南,则采取守势。但这一计划,并未采用;战争的进行,不决定于某一方面的一厢情愿,当时南北交战,主要还是在湖南、四川。

军政府成立不久,滇、桂军阀便开始排挤孙中山。事实上唐、陆一直没有就任元帅职务。就连广东,也是由陆的部队把持着军政大权。(翌年2月,程璧光被陆荣廷、莫荣新派人暗杀了,因为程要求任广东省长,又是一山难容二虎。)

军政府有“府”无“军”,孙中山“命令不能出府门”,几十年革命生涯,孙中山一直重视武力,但“借兵”或“以毒攻毒”,都不是办法,他深感手中无军之苦。于是,他以“援闽”为名,于11月21日从广东省长朱庆澜(朱,浙江绍兴人,早年曾任成都陆军的协统和统制。辛亥后任四川民军副都督、黑龙江民政长、广东省长等职)手里要来了警卫军20营、约8000人,把它改编为直属护法军。

“老年得子”,孙中山非常爱护这支军队,视为最可信赖的武装力量,并委派了重要干部:

陈炯明为总司令。陈,广东海丰人,前清秀才,1909年参加同盟会。民初,两度继胡汉民为广东都督,积极参加了反袁斗争。

邓铿为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字仲元,广东梅县人,清军初级军官。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积极协助过组织中华革命党。

许崇智为支队司令。许,字汝为。广东番禺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在福建新军中官至协统。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中,一直是南方武装力量的主要干部,中华革命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支军队的名称当时叫“援闽粤军”,驻扎在闽粤边境的汕头、潮州和梅县一带,担负着讨伐隶属皖系之福建督军李厚基的任务。

1918年3月5日,蒋已在上海“赋闲”约两年之后,应孙中山电召,由上海来到广州。这两年倒也不是蒋逃避斗争、意志消沉,而是当时革命处于低潮,“英雄无用武之地”。15日孙派蒋到汕头担任援粤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上校衔。

5月9日,援闽粤军开始与北洋军李厚基部在汀江、韩江一带作战。粤军初战告捷,连克武平、下坝、上杭等地。

就在这时,广州政局发生剧变:5月4日,滇、桂军阀以改组军政府名义,取消孙中山大元帅职务。孙极为气愤,这位虔诚的民主革命家发出辞职通电: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民意之下,故军政府虽成立,而被举之人多不就职,即对于非常会议犹莫肯明示其尊重之意。

政府应“俯首于法律民意之下”,这该是“民主与法治”的精髓吧!孙中山很早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5月20日,“非常国会”在“武人”压力下,选出了7个总裁,即岑春煊、伍廷芳、陆荣廷、唐继尧、孙中山、唐绍仪和林葆怿。孙中山变成七分之一了。21日下午,“此地不留人”,孙关心着他的军队,5月26日到了三河坝(大埔境)。这里是粤军前线。

蒋在这个韩江之滨的乡镇迎接了孙中山。孟夏之夜,“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孙与蒋促膝长谈到谯楼三更,事后,蒋记述了这段往事:回忆当年……世态炎凉,一般党人对革命的轻蔑,对总理之冷淡,真是不忍卒述。

从政的人,最善于及时表扬、宣扬自己;字里行间,表白了只有他才对总理忠贞。革命,也的确有这类情景:高潮来了,旌旗波涛翻滚,泥沙俱下,鱼龙共舞,欢呼声不绝于耳;一旦转入低潮,只剩下潺潺流水,浅水龙被困沙滩,连青蛙也不叫了。若干年之后回首往事,喟然叹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朱执信遇难后,孙中山对蒋介石更加器重。1920年10月29日,粤军攻克广州,孙中山致书军中的蒋介石:“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同时孙中山对蒋介石的缺点也给予委婉的批评:“兄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然而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希望他能以革命大局为重,竭诚为党工作。但此时是蒋介石投身革命最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一则职微权轻;再则陈炯明及其亲信把粤军视为自己的禁脔,并不欢迎外来户。如蒋介石所抱怨:“粤中自成风气,孰有如孙先生之以诚待人者,而其中内容复杂……如以对我个人言之,则挥之使去,招之使来,此何等事,而谓吾能忍受之耶?”加以蒋介石性情骄躁,与人寡合,因此,他几次辞职离军,返归故里,同革命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孙中山的革命党向无严格的纪律,又无相应的组织措施,借以维系党员奋斗的诸种因素中,除共同的政治理想之外,领袖个人的感召力起着特殊的作用。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去留非常关注,着意不使其离开革命队伍。1919年,蒋介石欲筹措资金,游历欧美,孙中山不许,仍要他助理军事。在蒋介石几番离职其间,孙中山电函交驰,命其迅即复职归任。仅在1921年,这种内容的电报就达8封之多。录之如下:

1月7日“援桂克日出师,请兄速来臂助。兄本允赴粤追随,勿再迟延为幸。”

3月9日“西征关系重要,一切须在事前筹划,兄来更速进行,幸即趣装。”

4月5日“介石、静江、季陶、展堂、仲恺诸兄鉴:昨天大会,以外交紧急,不可无政府应付,已决议设立建国政府,并通过克日北伐案。万端待理,务恳诸兄速来商筹大计。”

4月18日“军事紧急,昨已下动员令。汝为病新愈,非兄来计划助理一切不可,接电速来。”

6月23日“竞存、汝为已赴前敌,军事吃紧,墨经从戎。”

8月5日“西寇击破易,收拾难,须多一月,始得凯旋。我军经入邕宁,明后日余当驰往巡察,速来相助。”

11月6日“余拟于15日与汝为往桂林。请节哀,速来臂助一切。”

11月23日“电悉。作战计划昨电略告廖、汪两兄,可询之。一切仍俟兄来商榷,即偕季陶兄启行。”

同日孙中山在祭蒋介石之母王太夫人文中写道:“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历艰险,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其于介石也,慈爱异常,母督责如严师,裁其跅弛,以全其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

急切的催促,高度的评价和重任的相托,反映出这位革命领袖礼贤下士、珍惜人才的一片苦心挚情。

其实,蒋介石也并非真的要绝意离开孙中山。他摆出“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姿态,一方面是想摆脱粤军中的排挤之苦,但也包含有伺机谋取重权要位的意味。这反映了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带有个人野心的一面。深受曾国藩思想影响的蒋介石不会不牢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及“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的曾氏处世哲学。因此,在孙中山等人的督责劝导下,蒋介石又一次次归军复职。即使是居乡期间(包括1920年至1922年春,在孙中山支持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生意),也一直同孙中山保持着联系,常以书信形式筹划战略,提供各种参考意见。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与已逐渐蜕变为封建军阀的陈炯明的矛盾开始激化。

蒋介石与陈炯明共事颇久,渐趋不合,对其为人品性、思想蜕变有所认识,在1921年3月致孙中山的信中曾建议;“先生之于竞存(陈炯明字竞存),只可靠其宗旨相同,不超范围,若望其见危授命,尊党攘敌,则非其人,请先生善诱之而已。”当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激化几达决裂时,蒋介石再次因个人受了“某方刺激与嫉视”而离职回乡。走后寄书陈炯明,劝其“服从孙总理,共同北伐”。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陈炯明指使部下时举率五十余营回到广州。蒋介石闻讯,致电汪精卫、廖仲恺等人,主张先巩固后方,再图北伐。6月1日,又致书许崇智论先定粤局的紧要性。6月2日孙中山电蒋,谓“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无论如何,请兄即来助我。千钧一发,有船即来。”但蒋介石并未立即应召前往。十几天后,陈炯明叛变发生了。6月18日,蒋介石接孙中山再次电召“事紧急,盼速来”,便留书张静江托以后事及他的两个儿子随后洒泪登程,于29日抵达粤海,登上了永丰舰。他不顾险阻、冒死应召的举动,使孙中山感到极大的安慰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永丰舰上50多个日夜的盛暑鏖战,是孙中山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身边的蒋介石是他患难中的忠实得力助手。然而,有人得助则有人忧。蒋介石赴难永丰舰的举动引起陈炯明的仇视和不安。汪精卫在7月1日致蒋介石的信中说:“陈闻兄来,面色发青,说他在先生身旁,必定出许多鬼主意,”在叛军以大炮、飞机、水雷百般加害的危难关头,蒋介石始终随侍孙中山左右,出谋划策,助其应付各种复杂局面。事后,孙中山在为蒋介石所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作的序言中写道:“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对蒋介石在这次事变中的表现予以高度的评价,此番患难之情,孙中山从未忘怀。事后不久,蒋介石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因军事进展缓慢而要萌退志时,孙中山致书慰留,内称“兄忘却在白鹅潭舟中之时乎?”嘱其“坚忍耐烦、劳怨不避”,“分途奋斗,不可一时或息”。

广州蒙难是孙、蒋关系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在此之前,蒋介石只是与孙中山关系较为密切的追随者;此后,蒋介石则上升为孙中山的助手,接近继而直接进入了革命领导核心,开始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发挥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从孙、蒋相识到患难的十余年,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向积极方面发展时期。蒋介石在此期间有把追随孙中山作为进身之阶的一面,但并非主流,政治野心的膨胀是以地位提高为前提的。蒋介石只是在这段时间为实现个人野心奠定了基础,为把“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儒士风度转化成“给权留,不给则去”的权术手段创造了前提。

盛夏多雷雨,珠河口洋面辽阔,珠江三角洲阴云密布。孙中山革命春秋屡仆屡继,“零丁洋里叹零丁”,而今他在外国兵船上,又在讨论下一步“讨逆计划”了。

同类推荐
  • 皇权背后的女人

    皇权背后的女人

    她们的地位高高在上,她们的命运充满悲情,她们美丽倾国,红颜绝色。但皇权宠爱,总不能集于一身,于是,争权夺位,攻伐杀戮,贪欲享乐,淫乱宫闱……这些上苑桃花,帘后主宰,让自己的名字,与帝国的风云记入了青史。本书选取了中圈封建史上最为突出的十四名后妃人物,让她们重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大家重温那一段段历史、一桩桩往事……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这与英国曾长期在外交上实行的光荣孤立政策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远离纷争,但能把握住微妙的平衡,在若即若离中,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张炜说。
  • 民主斗士闻一多

    民主斗士闻一多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的生平,内容包括:童年时光、上京求学、留学美国、诗人情怀、回国讲学、长途跋涉、心系抗战、时代的鼓手等。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热门推荐
  • 火神强婚:师弟别跑

    火神强婚:师弟别跑

    琴桑自认为活的很明白,她飞升成仙,领旨为将,最后拼死当上火神,都是为了与自己的美人师弟萧捱在仙界长相厮守。然而事与愿违,琴桑一次缺心眼救人,竟舍了肉身,还丢了一魄,就连萧捱也跟着她吃了五百年的苦。就在琴桑重得神识,准备脱离苦海,再续前缘时,竟发现萧捱明明还深爱着她,却又想与她斩断情丝!若是无情可续,琴桑认命孤守一生!若是情深缘浅,琴桑就要和老天爷争上一争!
  • 你可以哭,但不能输

    你可以哭,但不能输

    有的人28岁买路虎,有的人28岁打游戏。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你自己的无知和懒惰。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狠。工作这么累,考试这么难,周一和夜晚都是躲不开的忧伤路障。或许曾经,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着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但是现在,我们要接受的,是一个平庸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存在。会傲慢、会嫉妒、会懒惰、会暴怒;有贪欲、有情欲、有各种不可描述的欲望;难受悲伤、歇斯底里、阴郁寡言。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人们所谓的负能量,也组成了有血有肉的我们。可以被暂时击溃,却不是永远倒下。你可以哭,但不能输!这一秒不放弃,下一刻才有希望;如果不努力,你连羡慕别人都感到惭愧。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该你上场了,祝自己好运。
  • 孟娘女

    孟娘女

    一个传奇的女主人公,她伸张正义,具有菩萨心肠,又有治世之才,用兵如神,国家危难之际她挺身而出。她深爱丈夫金柱宝,夫妻本是心相连,如今却是兵相见,最后因爱生恨,一剑刺死自己的丈夫,两人的情缘终是不能得一善终。
  • 反穿宠妃有点萌

    反穿宠妃有点萌

    作为将之女,南耀国的宠妃,白玖兮穿越了。遇上了一只“大灰狼”。“大灰狼”的愿望是娶她,宠她一生。对于这个新奇的世界,白玖兮的回答是:“不要,我还没有玩够。”直到有一天,白玖兮发现她的小腹微微隆起。才发现,来不及玩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想的路,我们全力以赴

    梦想的路,我们全力以赴

    《煎饼侠》之后,大鹏没有乘机而上,而是选择了蛰伏。这三年来,他从一个剧组到另一个剧组,只为能够更扎实地做好电影,才能不辜负自己和喜欢自己的那一小撮人。自知进步缓慢,但总归在追逐梦想的这条路上,他仍旧在一路向前。他是深受万千粉丝喜爱的平民励志偶像,因为他身上发生的故事,正是当下万千年轻人的一个缩影。而这本书,是大鹏蛰伏三年,再次为梦想的一次发声,是给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的礼物,也是时光里投递给自己的礼物。
  • 佛落

    佛落

    在西征的蒙古黄金家族的铁骑兵即将进入西域之时,已经死了的南宋第一通缉犯燕昭雪奇迹般地带着在大唐时候就消失的破晓和一枚金币出现在玉门关,并与纵横东西的班氏商队一同进入了西域,长孙雪眸受沧浪亭的老人之托去西域帮助打开碧落佛塔,她不得不再次亡命天涯,他也无避免对她的追捕。不灭的主人铁征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死亡之海回来,决定与六百年来像狼一样活着的天山天狼宫的人作最后的了结,完成这一生不堪重负的使命,他带来了造就燕昭雪的杀戮的一生的和氏璧。
  • 重生之鬼魅妖妃

    重生之鬼魅妖妃

    她,本是华夏的一名杀手,却不慎跌落悬崖穿越到这才被亲妹妹打死的同名同姓的可怜之人身上,既然她成为了她,那么就要替她完成心愿,活得精精彩彩!他,本是幼时受伤灵力尽失的废王爷,因为一道圣旨,两人被绑在了一起。“你不是说你灵力尽失么?现在是怎么回事?”某女气急败坏道。“因为日日见到娘子,恐是灵力惧怕娘子,所以它们便回到了为夫这里。”他邪魅一笑。“无耻!”“是娘子太强大了。” 〔本文为穿越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名字被改成了重生文……〕
  • 所有人都在撒谎

    所有人都在撒谎

    我闯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发现这个城市有点不对头。大家好像都认识我,都在回避我。我经常看到人在角落或者暗处对我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面容模糊,表情暧昧,心怀隔阂,不对我说真话……警察,医生、商人,当权者,无赖……连楼房那黑洞洞的窗户都变成了一只只眼睛,有眼无珠,把我窥视。更恐怖的是……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 妖心泪

    妖心泪

    两个主角,两个世界,两个不同生活,两个不同的经历,能否在一起!记忆初世者——忆忆花,没有他的改变,异缘石的牵连,而答案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