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200000019

第19章 东晋:文坛的凄凉 凋落与变异(3)

东晋一朝,学术文化的缓慢蕴育很大程度上是其时政治变动不居、高门专权影响和制约下的一个结果。惠怀之乱、中原板荡之际,江南也不安宁: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到永嘉四年(310),就有三次大的战争,即张昌为首的农民起义、仓部令史陈敏妄图割据江东以及吴兴人钱割据的战争,这些人都被以周玘、顾荣为首的江东大族联合镇压。镇压中,江东大族也切实感到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而永嘉元年(307)司马睿的南渡,也正好能填补这个权力空缺。二者一拍即合,经过王导的拉拢,顾荣、贺循等应命而至,一个南渡的朝廷就这样建立了。但是,东晋初建就面临着两个棘手问题,即土地的占有和朝中官职的分配。为避免摩擦,或损害江东大族的利益,北来的士族转而开发东土——浙、闽。这还好一点,尤让江东大族不满的是,北来的“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多居显位,驾御吴人,吴人颇怨”,司马睿又虚与委蛇,这自然激起江东世族的不满,“吴人颇怨”就说明了这一点。吴人周玘、周勰也为此密谋叛乱。对此,东晋政府采取了分化政策,用吴兴沈氏袭击义兴周氏,尽灭了周氏。但一波虽平,一波又起,322年,王敦自武昌起兵。之后,举兵向阙的争斗又一再上演。327年,苏峻、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南渡。这中间,还夹杂着门阀士族间剧烈的争斗,如荆扬之争;或借北伐以控制朝廷,如353年殷浩北伐,354年、356年、363年桓温三次北伐,可以说,东晋政府几乎没一刻安稳、消停过。最后,桓玄称帝、刘裕起兵,最终移了晋祚。就在这持续不断的内讧中,东晋的国学一直萎靡不振:元帝初,王导请兴学,最终在建武元年(317)十一月建立太学;但效果明显不佳:“(元帝)虽尊儒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明皇聪睿,雅爱流略;简文玄嘿,敦悦丘坟,乃招集学徒,弘奖风烈,并时艰祚促,未能详备。”咸康三年(337)正月立学,征集生徒,然“世尚庄、老,莫肯用心儒训”。这两次,史书明载废止的原因,元帝时,“会王敦之难,事不施行”;“穆帝永和八年,殷浩西征,以军兴罢遣,由此遂废。”太元九年(384)四月,增置太学生百人,十年二月,立国学。但因“品课无章,士君子耻与其列”,甚至还出现极端的情形:“晋孝武帝太元十年正月,立国子学。学生多顽嚣,因风放火,焚房百余间,是后考课不厉,赏黜无章。”对此,吕思勉也止不住感慨:“风纪败坏至此,其人尚可教乎?”这也正如殷茂所言:“自学建弥年,而功无可名。惮业避役,就存者无几,或假托亲疾,真伪难知,声实浑乱,莫此之甚。臣闻旧制,国子生皆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者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显然,这种情形下想促进学术的发展,确实为乎其难。

当然,这种艰难还受制于书籍的匮乏。据《宋书》、《南史》的记载,刘宋时期分财而及书籍的仅有三例:“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幼有素尚,兄弟分财,(王)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王谢自是一流高门,褚氏也贵为皇戚——“父湛之,尚宋武帝女安哀公主。渊少有世誉,复尚文帝女南郡献公主”。而“书数千卷”,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要知道,东晋初年,《晋元帝书目》才著录书三千一十四卷。私人藏书达万卷以上的,只是在梁时才出现,如沈约、任昉、王僧孺、张缅、萧纶等。永嘉南渡时,“南渡之北人十九系高门”,唯有聚族迁移,才可能安全到达南地。这中间,挟带书籍渡江的史料,几乎不见于载籍,也说明了书籍的严重匮乏。王廙“尝得索七月二十六日书一纸,每宝玩之。遭丧乱乃四迭缀衣中,以过江”;庾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纸张的携带尚且如此困难,大批书籍的携带,其艰难更可想而知。直到东晋末年,桓玄执政,发布以纸代替竹简、帛书的诏书,廉价的纸张才有可能为普通人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

既然国学无力承担教育;那么这个重任则不得不落到家族的肩上,这是因为家族本身需要培养人才,以增进或维持家族地位。东晋时,固然士族制度业已固定,但这也只是就整个士族格局而言,即士族参与、主宰当下的政治,甚至致使皇权也萎靡不振。一旦具体到某一个士族,情况就要具体而论,即以当日的当轴士族来说:颍川庾氏,在庾亮、庾怿、庾冰、庾翼死后,家势迅速削弱、式微,后经桓温的排挤、杀戮,其家族几尽灭绝。高平郗氏,在郗愔、郗昙死后,也迅速地退出了高层政治领域。同样,琅邪王氏在王导、王允之死后,其政治影响也一落千丈,咸康、建元之际,庾翼遗书殷浩时说:“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委何、褚诸君,外托庾、桓数族。”估计政局时不再被人提及,势力显然衰落。陈郡谢氏,淝水战后一度如日中天,但好景不长,当谢安、谢石、谢玄去世后,其对政局的影响力在急遽衰退,隆安四年(400),谢琰战败被杀,谢氏的门户力量就更衰了,一时间,谢家不得不韬光养晦,另寻机遇。穆帝、孝武帝时,谯郡桓氏势力一度崛起,桓温以北伐声威挟持朝廷,其后,桓玄又移晋鼎,改国号楚,但在东晋末年刘裕的攻杀下,桓氏就寂篾无闻了。这样,即便是当轴士族,其地位也是不稳定的,也必须时刻努力维持或增进门户势力;况且,家族的存亡兴衰往往与某一个人息息相关,一旦此人去世,家族门户又无人支撑时,其门户的地位就无法继续,也势必为其他的门户取代。所以,“当轴士族在择定其门户的继承人时,往往是兼重人才而不专重嫡嗣,宁重长弟而不特重诸子”。这样,为门户计,在一个家族内部,势必要慎择人物,势必要着力培养后继人才,这是客观情势所决定。也正因为此,这种对家族中某一个人特别寄予重望(即振兴家族)的记载,在整个东晋,甚至南朝,一直屡见不鲜:

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弟览曰:“吾儿凡,汝后必兴之,足称此刀,故以相与。”

(乐)广时年八岁,(夏侯)玄常见广在路,因呼与语,还谓方曰:“向见广神姿郎彻,当为名士。卿家虽贫,可令专学,必能兴卿门户也。”

(范)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是子也。”

族叔(顾)荣雅重之(顾和),曰:“此吾家麒麟,幸吾宗者,必此子也。”

王览、乐广、范汪、顾和等人被宗族寄予厚望,自应受到宗族的特别关照;夏侯玄的建议“可令专学”,也表明了这一点。而光大门第,对士族而言,至少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不废事功。东晋时,前后当轴的士族,王与马共天下、庾亮北伐、桓温北伐、谢氏在淝水大捷后如日中天等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事功的重要。后来刘裕也是借灭南燕、后秦的赫赫威势,才最终取晋而代之。二,作为门阀、士族,重要的是文化的积淀和优势。一个家族可能因某种际遇而迅速上升,跻进权力中枢,但却不一定能成为人所公认的士族,纪僧真幸于齐武帝,曾向武帝“乞作士大夫”,武帝说:“由江敩,谢瀹,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造诣江敩,刚登榻坐定,江敩便命左右“移吾床让客”,不得已,僧真丧气而退,告诉武帝:“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说穿了,士族之所以为士族,就在于文化的优势。就东晋来看,其文化的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如儒学、玄谈、书法、绘画、文学等。这中间,时人最高看、器重的是清谈,这一点,从《世说新语?文学》所载的比比皆是的清谈情形就能看出;为此,由儒入玄甚至成了一个家族在东晋上升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清谈,重视其他艺术才能的培养,也是一个家族慎重的事。这里可以王氏家族对王羲之、谢氏对家族文学才华的刻意培养为例说明: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羲之少朗拔,为叔父廙所赏。

王羲之受到了长辈王导、王敦、王廙的器重、赏识,这些人都特别擅长书法:王导“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崔瑗、张芝……王敦……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数十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王廙“能楷书,谨传钟法”;因此,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就不是孤峰特出的现象。至于谢氏,在培养子侄方面,由现存的史料看,似乎更突出一些: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吁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安“于土山营墅,栖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一个“每”字、“屡”字,都点明聚会欢宴的次数是相当多的;正是在宴饮歌吹之余,谢安强化了谢子弟的文学才华。上面两则事例,编撰者都特意提到“因子弟集聚”、“寒日内集”,当不是无意的巧合,因为冬日内闲暇时间多;再结合上面的“游集”、“宴集”字句,它正可说明,谢安有意在闲暇时集聚子弟、磨砺其文学才华;很可能,训练多在宴饮歌吹后进行。《诗经》,汉以来一直推崇其温柔敦厚,“雅”、“正”的诗风;但谢玄的回答,已明显脱离传统诗教,倾向于作品中浓厚的文学色彩。谢道韫的咏雪之句,风姿绰约,意境高远,更给人以风神空灵的美感。这种摘句赏析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提高方式,特别是赏析“片言”、“警策”,“一字之书,必共咏读;一句之文,无不研读。”精细的切磋、赏析中,谢氏子弟的文学才华无疑能得到迅速的提高。这时节出现的谢氏子弟谢朗与司马道子的论辩,就足以佐证这种赏析的效果:司马道子以“月夜明净”为佳,谢重则脱口而出:“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微云点缀”就是一种别致的极富美学蕴涵的意境。晋安帝隆安(397-402年)后,谢混是谢家的顶梁柱,在不遗余力地培养子侄方面,充当了谢安的角色。《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载: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弘微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诗所言“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者也。

谢混所自豪的“乌衣之游”,本质上正是对谢安重视“文义赏会”的继承;“常共宴处”,也说明多在宴饮之余进行。刘师培先生也曾说:“自江左以来,其文学之士,大抵出于世族,而世族之中,父子兄弟各以能文擅名。”至于其起到的作用,则见下论。

整体上看,这种对家族子侄的刻意培养,东晋中后期才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南渡士人渐安于明丽的江南、经济繁兴的结果;但是,孝武帝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也不可忽视。这一时节,当轴士族后继乏人,正是皇权振兴的一个大好时节。宁康元年(373),桓温死;太元九年(384),继任者桓冲死;太元十年(385),谢安死;太元十三年(388),谢玄、谢石相继去世,当轴士族已无突出人物来控制政局。这一时节崛起的太原王氏,因无特出的人才及事功,也只能依附于皇权而不能超越。这样,孝武帝就有足够的能力来支配政局。太元十六年(391),范弘之与会稽王司马道子笺:“晋自中兴以来,号令威权多出强臣,中宗、肃祖敛衽于王敦,先皇受屈于桓氏。今主上亲览万机,明公光赞百揆,政出王室,人无异望,复不于今大明国典,作制百代,不审复欲待谁?”“今主上亲览万机”、“ 政出王室”就充分说明了不同于昔日的政治格局。这样,孝武帝势必要振兴皇权;而振兴皇权,莫过于振兴儒学、重用儒生而为己所用:

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

孝武甚亲敬王国宝、王雅。雅荐王珣于帝,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及雅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

范宁、徐邈、王雅都非一流高门,也都以儒学事孝武帝;特别是范宁,更以崇儒著称:“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崇儒仰俗”,“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这也似乎可说明孝武帝有意对一流高门戒备,或排斥的心理,以图皇权的振兴。

同类推荐
  • 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本书中精选了朱生豪先生的120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在爱情中的浪漫情怀和真心实意,一字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小哲理,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细细咀嚼,满口生香。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 论幸福生活

    论幸福生活

    《论幸福生活》是一部短论,所论及的不仅仅是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是道德上善好的生活。塞涅卡认为,真正的善好是道德的善好,真正的败坏是道德的败坏,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中性的。尽管如此,我们本性上仍然会偏向某些中性事物,如健康、财富和好的名声,但并不会对它们产生任何依赖。娓娓道来,层层深入,令人豁然开朗,对于幸福生活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在浮躁风气甚嚣尘上的今天,《论幸福生活》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相传,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它清澈甘甜,能去病强身,让人永葆青春,它从地底涌出,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人闪发现生命泉后,纷纷赶去分享,领受它的恩泽,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并在门上安了锁,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
  •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是宗璞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松侣》等名篇。宗璞用优美温婉的语言,描绘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再现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历史变迁,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与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蜜恋主修课

    蜜恋主修课

    一切从一封情书开始,她怀着少女心事,青春伤怀的一颗心,揣着她最大的勇气。祈求上天给她这一个机会,将那封信送到那个带动她整颗心脏跳动的男孩手上。谁知,他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打发了她。还塞她一本考题让她好好做,干!猴塞雷啊!他是学校中最可怕的帅哥,是一个喜欢古怪事物的人,少女的这一次表白,引发成后来全校女生对她的仇视,她不由得向闺蜜哭诉,她谈个恋爱容易吗,这还不没表白成功吗,她怎么了她?呜呜……既然如此,那她就一定得把人追到手不可了。
  • 寒宵冷月

    寒宵冷月

    小说类型:历史玄幻小说,以历史为主,玄幻为辅。时代:虚构的大乾王朝,参照明代;颜色尚赤。
  • 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

    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予其不同的理解。从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文明中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六艺是古代中国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目标。而我国传统哲学也是以实现“仁、智、勇、德”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为主题而展开的。西方哲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这样的观点。近代西方哲学也是积极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着眼于解放人和开发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最终解放即人的全面发展应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英雄联盟之开挂直播系统

    英雄联盟之开挂直播系统

    【爆笑热血爽文来袭】宅男余乐梦中偶得直播开挂系统,顿时成为了全世界闻名的头号开挂玩家!直播时:大龙都是我小弟,出门六神装你见过了吗?直播开挂凝聚人气越多,现实便变得越强!
  • 这也叫游戏

    这也叫游戏

    这叫什么鬼游戏?夜一一气之下怒删游戏,差点把电脑都砸了,冷静了一下又默默的捡了起来。我倒要看看你想干嘛。
  • 三国之董卓之婿

    三国之董卓之婿

    西凉的辉煌,不会就此终结化牛为董,铁骑再行。据关中之地,控三辅之权。挟天子之威,掌世间权柄。握文明之塔,创无上之辉煌。
  • 私人定制之第一冷妻

    私人定制之第一冷妻

    在遇见裴之沛之前,身为钟氏太子女的钟意情,生活从来都是一帆风顺。她从未想到订婚宴的前一天,自己拿着孕检报告去给他一个惊喜时,等来的却是不堪的一幕。她悄无声息在他的车上动了手脚,人生就是如此可笑,他还活得好好的,那个女人只不过跛了脚。父亲却被曝挪用公款跳楼身亡,而她也以故意杀人罪坐了七年的牢。出狱的这一天,她没想到来接她的竟然会是自己最恨的他。……片段一,幽暗的豪华卧室里,伟岸颀长的男人尊贵宛若神祗,凉薄的唇间逸出冰冷的字眼,“钟意情,你最好别去动轻烟,否则我可不保证我手中的淫秽视频会不会流露出去。”一个月后,望着网上疯狂流传与自己相关的淫秽视频,她突然轻笑了出来,裴之沛,你果然够狠。片段二,“裴之沛,你难道还不明白吗?我宁愿我此生从来没有认识过你,又怎会留你的孩子?”她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她的声音委实平静,却仿佛一把生了斑斑锈迹的钝刀,徐徐划下去,刀刀准确无误地划在他千疮百孔的心上,扎得他由窒息到绝望,连呼吸都是那般的痛。
  • 校草

    校草

    作品简介:一个老套的灰姑娘与王子现代版。头脑顶级的男人婆尹萱草为好友陷害,误考入贵族学院圣德。不起眼的她突然身价倍增不过也因为如此,她倒霉地成了女生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