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1600000011

第11章 剽窃侯君集的创意

李佑说道:“这个不难,我以前出去打猎,研究了一种方便食品,便于携带,不需要引火做饭,也能够保证士兵们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这种食品就是炒面……”

这里的炒面不是炒面条,而是一种混合面粉。抗美援朝的时候,由于敌机封锁,后勤供应困难。为了保证战士的饮食,志愿军特地发明了一种熟食,是用百分之七十的小麦,百分之三十的大豆、高梁、玉米等杂粮为原料。先炒熟,加食盐进行混合后成为一种易于运输、能较长期储存、便于食用的方便食品。这种食品便于携带,无需加热就可以直接食用。

这些食材中,唐朝除了没有玉米以外,其他的都有。而且这种食品中不用玉米也行,制造起来不成问题。如果再在里面添加脱水的蔬菜,就可以解决所需的营养问题。

说完这个以后,李佑说道:“解决了将士们的食品问题,可以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解决战马的草料问题。”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

李佑继续说道:“儿臣有个建议。对于能否在这个时节进军的问题,大家都有疑问。那么吐谷浑人也会这样认为,我军不会在这个时节进军。因此,这就给我军创造了一个机会。

我军可以选择精悍将士,组建一支突击部队,一人双马,其中一匹马携带精致的马料,食品由人自己携带。完全可以在十天之内穿越祁连山大峡谷,直奔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擒贼擒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到了那里,粮草的补给就不成问题了。”

李泰听李佑说得头头是道,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道:“你这是一厢情愿,万一路上遇到其他情况,补给跟不上怎么办?”

李佑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人双马,实在不行,就杀战马吃肉!”

其实,李佑没有什么军事常识,而是他脑子里有科技图书馆,他查阅了资料,知道历史走向。当时李靖决定退兵,兵部左侍郎侯君集就提出了李佑现在提出的建议,并且据理力争,将官司打到了李世民这里。唐军最终采纳了侯君集的建议,一战成功。

当然了,有了李佑的帮忙,侯君集的奔袭行动要方便的多了,伤亡也会小很多。

李佑说完后,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问道:“宜阳王的建议,你们有何看法?”

现在是关键时刻,李泰聪明,就不发表意见了。他本身就对军事外行,万一说错了,就不好了。

李承乾拿不定主意,也没有说话。

李恪性格像李世民,对于兵书战策也很有研究,他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可行。”

岑文本在权万纪之前,也当过李恪的师傅,自然支持李恪的意见。

长孙无忌是个全才,能文能武,他考虑了一阵,说道:“臣觉得可行。本来臣就赞成马上进军。有了宜阳王殿下的供给保障,就更加可行了。”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战事久拖不决,对我军不利。臣赞成宜阳王殿下的意见。”

正在这时,兵部右侍郎张亮求见。

张亮进来后,说道:“陛下,侯君集送来了奏章,请您过目。”

李世民接过来看了一会儿,说道:“侯君集的意见和宜阳王的意见一致。”

长孙无忌激动地说道:“陛下,可以下决心了。”

李世民大手一挥,果决地说道:“好,就照侯君集的意见办。宜阳王李佑,将你的方略和食谱写成军报,送给大将军李靖和侯君集。”

李佑说道:“儿臣遵旨。”

李世民望了李佑一眼,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笑容,他说道:“你和房玄龄,立刻去办理此事。晚膳到你母妃那里去用吧。到时候,我也过去。”

“哇!”这个待遇,李承乾和李恪都羡慕不已。李泰受宠,享受过多次,但是此刻,他心中也微微泛酸。

唐朝的政府机构,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相当于政府办公厅,执掌印玺,下达圣旨。门下省掌管政令的审核和出纳。尚书省设置左、右仆射,掌管行政,总管六部。

李佑和房玄龄出了皇宫,来到皇城尚书省。进了房玄龄的办公室,房玄龄对仆役吩咐道:“去把老夫珍藏的顾诸紫笋取来,给殿下煮上。”顾诸紫笋是唐朝名茶,又名顾诸茶、紫笋茶,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是唐朝九大名茶之首。

李佑认真地说道:“房大人,军情紧急,我就不喝茶了,赶紧办事要紧。”

房玄龄望了他一眼,心道:“这位渣王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吗,这不是挺懂事的吗?”

其实,他哪里知道,那是李佑嫌弃他的茶叶。

唐朝初年有茶,而且有不少的好茶品种,可是,加工工艺却不过关。茶叶必须干燥,才能储存和运输。唐朝人不懂炒茶工艺,茶叶又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因此,他们是在通风的房间里阴干。这样制出的茶叶,用开水冲泡味道就不好了。于是,唐朝人就煮茶来喝。

煮茶其实和煮菜汤一样,只不过是里面不是白菜或者萝卜之类的东西,里面的主料是茶叶。煮茶的时候会根据主人的喜好放上葱姜蒜或者食盐,煮出来的东西也不叫茶,而是叫茶汤。

李佑一听要喝这个,胃口就没有了。

李佑写完了以后,房玄龄叫来了兵部的信使,李佑又详细跟他交代了注意事项,一直忙碌了很长时间,才算是忙完了公务。

看到李佑认真的样子,房玄龄对他增添了一些好感。

同类推荐
  • 大隋第一文化人

    大隋第一文化人

    穿越成了李元霸,一心只想做个文化人。但...实力不允许啊。
  •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作者从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拉铁摩尔在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进行归纳与反思,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及其边疆地区提供一个历史的文本。
  • 赵氏千秋

    赵氏千秋

    大陆之北,有人名蛮。大陆之南,有民曰汉。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群雄共起,涿鹿中原。少年英豪,北燕而来。马踏北蛮,封狼居胥。
  • 回到东汉末

    回到东汉末

    吕布是我丈人!孙策是我妻兄!……!我不是神话,我只是一个传说!穿越到三国的苦逼少年冯耀有一天忽然发现,他竟是袁术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袁耀!从此官运亨通,美人环侍,名将来投!蔡文姬:妾是蔡琰!愿为君吹箫!孙尚香:本姑娘手下有三百绝色娘子军!谁敢来战!吕玲绮:夫君,妾差点把您当坏人了!吕布:玲绮吾女,请伏于吾背上,待吾杀开重围,送你与袁术之子完婚!历史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改变,统一三国何足挂齿!屠倭寇,灭匈奴,降罗马,在澳州放马,在美州扬帆……,大仲帝国的子民将傲立在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
  • 大周北荒录

    大周北荒录

    大周元年,太祖筑长城,设守卫军,不受调宣,享诸侯供奉。诏曰:国之利器,永镇北荒。
热门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别叫我大圣了

    别叫我大圣了

    一觉醒来世界大变样,不是我熟悉的样子了。种种痕迹表明曾经存在过我熟悉的文明,那么我是谁?他们说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是帝国新兴的小贵族,但我记得我是历史系的大学生。还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笔墨丹青……
  • 相约结局

    相约结局

    一个女孩子的十二年,青春很短,回忆很长。每个人的一生有很多转折点,选择不同,结局不通过,你想好了最后的结局吗?
  • 抱不住太阳的深海

    抱不住太阳的深海

    他努力他上进,却也还是被生母嫌弃!她嚣张她跋扈,不过只是想保护自己。“还不滚?现在的你,只值这个价!”他的声音清冷带刺,眼神冰冷而又不屑。她手指紧紧攥着那一张百元大钞,关节泛白。爱她的,被她亲手送进监狱。她爱的,恨她入骨!?她是引人注目的太阳,他是暗潮汹涌的深海,本就殊途,如何同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阳将毁

    阳将毁

    太阳毁灭前夕,你该何去何从,是跟随大众,等待着被救赎,还是做拯救者。太阳就要毁灭,人类也就灭亡了吗?看谁是这救世者,是他还是她。
  • 此女太费心

    此女太费心

    冤家路窄,出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费安安遇上高渐离之后总算是理解了这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切身体会了它所带来的无数后果。告白被拒,记恨了整整七年的仇家,被她不小心碰到,又不小心挑衅羞辱了对方。可惜费安安忘了,生来被叫做高渐离的这个男人又怎么会是省油的灯?自此纠缠不休,不仅领土被严重入侵,而且自身都要难保了,简直是攻防失守,败得一塌糊涂…七年前那个傻乎乎跟自己告白的小姑娘现在见了他竟然一副深仇大恨的样子,而且对他还避之唯恐不及!好吧,她退他就进,她防他就攻,战线拉长不要紧,持久战他也不怕。他从来是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次却是情难自制,算了,谁让她这么让人费心,偏偏他还就是这么喜欢…
  • 再见寂寞的天堂

    再见寂寞的天堂

    一个朋友真实的故事,关于青春,关于爱情与死亡.
  •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

    我该怎么说?╮(‵▽′)╭ヽ(??ω??)ゝ
  • 跟曾国藩学做官,跟胡雪岩学经商

    跟曾国藩学做官,跟胡雪岩学经商

    本书分成上下两篇:上篇结合曾国藩的真实故事,从修身、掌权、升迁、政事、用人、管人六个角度分析了他的为官之道下篇穿插胡雪岩的传奇经历,从商德、借力、机遇、共赢、投资、变通六个角度阐述了他的经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