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14700000001

第1章

来源:《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11期

栏目:特别推荐

中国人知道尼采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个月前,我向太太调查。对曰:晓得。大喜,追问:晓得啥子?对曰:他不是说,带上你的鞭子,去找你心爱的人!

我当时很不谨慎地放声大笑,几至缺氧。

该回答起码代表99.9999%的中国人民。

我的笑其实有点道理。因为,尼采的原话是:

“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虽然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哲学就不大喜欢女人(哲学家喜欢女人的当然不乏其人),但这句话仍然当选哲学史恶毒污蔑女性口号的世界冠军。尼采由此遗臭万年。

全中国知道尼采的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只知道这句话。

天大的冤案。比窦娥还冤。

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瑞士巴塞尔大学破格聘为古典语文学副教授,那时他不仅没有教授任职资格,连博士也没到手。一年后,他升为正教授,母校莱比锡大学不得不赶紧补授他博士学位。此事虽有德国第一位语文学大师李佛威力荐,但尼采的专业显然出类拔萃。三年后,尼采拒绝跳槽到其他大学,巴塞尔于是将工资从三千瑞士法郎涨到四千,以奖励他的忠诚。

那时的尼采,手拿把攥是欧洲古典语文学的明日之星。

1879年,《悲剧的诞生》再版,尼采全盘否定基督教的铁血之旅踏出第一步。这部世界哲学史名著因断然否定苏格拉底传统和激烈批判文艺复兴而广遭同事的质疑和否定,连恩师李佛威也不以为然。尼采因此书被愤怒的古典语文学家们逐出专业圈子,学术生命就此完结。一个圈儿外的导师什么都不能给学生,因此尼采的课马上只剩下两个学生选修,加上健康状况恶化,年仅35岁的尼采不得不黯然辞职。这时的尼采曾叹息说,但丁35岁已写出《神曲》,而他却“已被死神包围”。

此后他一直在南德、瑞士、意大利和法国的小城和乡间漂泊。史书上文过饰非,说他在寻找能够安放书桌的净土。其实,他是在寻找可以勉强寄宿安身的地方。巴塞尔一年恩赐他的四千瑞士法郎退休金,只够他住在最偏远的农村。

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青灯相伴,租住最简陋的农舍,用酒精灯胡乱煮点儿食物充饥,数月见不到一个可以交谈的朋友。这个“把欧洲人面临的价值真空指给全体欧洲人看”的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几乎窒息于孤独。他在纸上绝望地呐喊:“我期望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已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地孤单……没有一丝人间气息,没有一丁点儿爱。”

这些呐喊,消失在纸上。甚至没有回音。

尼采不知道,在这样的凄清孤寂中,一位惊世美女正沿着命运指定的轨道在冥冥中不动声色地向他靠近。

这美女本身也不知道。

这位后来名垂欧洲文化史的美女就是莎乐美(Lou von Salomé)。

当时,歌德的情人裴笛纳去世,欧洲杰男(杰出男人)顿失蓝天。莎乐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他们涂抹出引项相望的蓝色更深处。

事情发生在1882年。

其实有许多贵妇青睐尼采,如瓦格纳太太瓦歌麻、包茉丽、区露瑟等,其中与歌德沾点儿亲,长尼采28岁,与瓦格纳和罗曼·罗兰交情匪浅的梅森葆(Malwida von Meysenburg)对尼采尤为关切。尼采曾称她为“我所知的最优秀的妈妈”,并希望她收自己为子。那时欧洲流行宫廷贵妇与艺术家之间的这种暧昧关系。歌德、席勒都干过这事儿。

鉴于尼采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梅妈妈决定为尼采找个女朋友。

尼采铁哥们儿、德国哲学家雷波(Paul Reé)热烈同意。他们把尼采的作品送给刚从俄罗斯来到意大利的莎乐美。

其后,雷波写信告诉尼采,莎乐美非常喜欢他的书。1882年3月21日,尼采回信答应试试:“考虑到我今后十年的计划,我需要她。结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顶多只能承受两年的婚姻,这也是着眼于今后十年我的计划。”没见过莎乐美的尼采,满脑子只有他的写作计划。后来,梅森葆也写信向尼采保证莎乐美是个“特立独行的姑娘”和“罕见尤物”。

一周后尼采启程。去迈锡纳!迈锡纳气候炎热,对尼采身体非常不利。其实他是想“碰巧”见到当时正在帕勒莫修改歌剧《巴尔其伐尔》的瓦格纳。可惜,此时瓦格纳已不愿再见这个曾经的头号朋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尼采的迈锡纳之行没有打动瓦格纳,却意外地打动了莎乐美。

美女总是格外关注自己的美丽打不倒的男人。4月20日,雷波给身在迈锡纳的尼采写信,说莎乐美很受伤:“她如此渴望见到您,与您交谈,甚至想在返程途中特意路过热那亚。您如此自得其乐,让她备感愤怒。她是一个充满活力、聪慧过人、浑身都是女人味儿的率真姑娘……罗马的气候对您很不宜。不过这个俄罗斯姑娘倒颇值得一见。”

雷波的哲学不能称之为“学”。但他对女人的鉴赏力,却近乎“学”。

同类推荐
  • 罪全书1

    罪全书1

    本书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为化名。十起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四个超级警察,各怀绝技,从全国警察队伍中挑选而出,组成中国特案组,对各地发生的特大罪案进行侦破。此文中十起特大案件都是首次公布内幕,每一案都会颠覆你对人性的认知,让你不寒而栗,也许读完本书,你真的会相信人性本恶。
  • 神针侠胆

    神针侠胆

    清朝末年,上海提篮桥有一幢三楼三底的小楼掩映在梧桐树的浓阴之中,这便是有名的李荃康诊所。诊所的主人李荃康给人看病与众不同,无论什么疑难病症,他仅凭一根金针,针到病除,常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性命夺回,所以人称“神针李”。然而,提起李荃康学医,还有一段缘法巧合的故事。厘金局长染疴沉重蓬莱圆觉感德报恩李荃康,同胞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十岁那年,他父亲任宜昌厘金局局长,他便同三哥跟随在父亲身边。这一年,父亲有六十多岁了,忽然得了半身不遂的病,请医服药全不见效,竟至一天天沉重,卧床不起。
  • 五条红鲱鱼

    五条红鲱鱼

    一名画家某日午后浮尸河中,是意外还是谋杀?有六个嫌疑人都乐于见到他死去,他们都有不在场证明,却都不是那么完善……重重迷雾之中,温西勋爵如何拆穿谎言?性格各异的画家之中,到底谁是真正的凶手?真相大白的一刻,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惊人的结局?
  • 白色讲义

    白色讲义

    杜拉斯打开公文包,拿出一摞手稿来:“夏哀先生,这就是我的新作《白色讲义》,请您不吝指教。”他将手稿放在客房的小餐桌上,坐下来。有几页稍散乱在外的,杜拉斯就用手指拨弄回去。这件事情他做得非常细心,从上往下,一张一张地完成,并且只用食指。夏哀先生一边看着,一边将写字桌那侧的扶手椅挪过来。椅子很重,杜拉斯专心于自己的事,也没想到要过来帮帮忙,而且,当他感觉到对面有人坐下时,便也在身旁的餐椅上坐下了:“在我看来,交给出版社的原稿就是尸体。当然,是艺术化了的说法。”
  • 婚姻是这样炼成的

    婚姻是这样炼成的

    关于婚姻的话题永远是说不完的,近来读庸人的《婚姻是这样炼成的》,竟发觉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婚姻观念,即重塑婚姻。庸人在小说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命题:人的第一次婚姻都是盲目的!与我们的真正的婚姻需求相差甚远,所以在婚姻生活中寻找另一半,并非大逆不道的事。
热门推荐
  • 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全集)

    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全集)

    1789年,三个省里的年轻人来到了巴黎,各自心怀豪情壮志。命运的手指在这三人身上信手拨动,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却就此改变:患有口吃的德穆兰在一阵有如神助的慷慨演讲后,激动的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丹东的果决成为了革命的象征——处决路易十六,指挥抗击欧洲列强……然而,罗伯斯庇尔的眉毛微微耸动,臭名昭著的恐怖统治时期开启。1793年,遭到处决的人数迅速增长……革命最终将走向何方?断头台上的利刃寒光森森。在法国大革命的激荡浪潮之中,这三人各自品尝了令人上瘾的权力的快乐,同时也必须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希拉里·曼特尔结合精确的史实与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三位主人公——丹东、罗伯斯庇尔和卡米尔——不为世人所熟悉的生活侧面,透过三人的眼睛,重现了大革命前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崩塌以及恐怖统治巅峰时期的种种历史事件。1763年至1794年,上百个历史人物粉墨登场,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这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媲美大仲马和狄更斯,希拉里·曼特尔运用20世纪的敏锐触觉重现了风起云涌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造就了一次文学与历史的伟大联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获1992年《周日快报》年度小说奖。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学习就业特点而编写,相对于其他同类教材,在编写上更注重实操性,突出一个外贸业务员从入门到成长的全过程。教材内容完全基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站在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视觉来阐述相关知识点。全书从熟悉商品、了解国际市场、选择境外客户开始,到出口报价、交易磋商以及合同履行全过程,共分为十二章。
  • 片断

    片断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地狱变

    地狱变

    《地狱变》收录了日本文学巨擘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十七篇。其中,以《地狱变》《鼻子》为代表,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冷峻地观照了“他人即地狱”的彼时日本社会心理。这种畸形的个体心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发人深思。此外,以《地狱变》为代表的作品则表现了“为艺术的艺术”的孤独者的人生悲歌。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达成“艺术至上”的理想,这沉痛代价的背后是孤独灵魂的痛苦咆哮。总而言之,芥川的小说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好以古观今,尤擅从禅宗哲学来解构故事,鞭笞人性。实属佳作,深刻而冷峻。
  • 诡低头

    诡低头

    楼下的一个男人快要被害死,而隔壁的一房间放着佛歌.楼上房间传来许多孩子的哭声,还有啃食的声音,隔壁邻居一直在打着麻将从未停歇,楼的底下一群人披麻戴笑操办着丧事,男人在憎恨中死去,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有时候你只是觉得它们无比吵闹却
  • 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张百川成为了建筑业巨子,也从农村“杀”到城市成为豪门大户。大户人家充满又鸡吵鹅斗的事端:张百川用心计招来小秘,老伴顿生醋意;大儿媳春雁守着疯傻的丈夫,听窗外一声吆喝,陡然唤起作女人的心愿;二河安分守已,偏遭人敲诈;四海为非作歹,打架斗殴,挑逗老爹的小秘,最终锒铛入狱;张百川壮心不已,却卷入政府官员的腐败案中;小不点儿五湖为一点点尊严,吃尽了苦头……大户人家由此展开了千家万户诸多似曾遭逢的现实问题,透视出当代人可歌、可怨、可恨、可叹的种种行为心态,并启迪人们思考:在富裕之后,人——还缺少什么?
  • 公主斓曦

    公主斓曦

    当今天下四分,东临、北周、西凌、南江各占据东南西北,四国国力鼎盛,其他小国难望其项背,尤以西凌野心勃勃,意图一统天下。传闻北周嫡长公主凤斓曦天生羸弱,从小被送往云芜山静养,一朝回朝,百官朝凤,北周皇帝赐封号“安定”,寓:安邦定国。天下大笑,病公主不知道能活到多会儿就一命呜呼了,还能安邦定国?朝臣大惊,莫非皇帝老糊涂了,竟然把安邦定国交给一个未出阁的公主身上?后宫乱了,公主斓曦虽是病秧子,但她双胎哥哥可是掌控兵权的,难道皇帝要传位给老六?《北周政史传》记载:安定公主自册封日起,暗掌北周公主令和蟠龙令。天圣末年,统领虎啸营平定北周内乱;启德二年,废帝顺文;正昌三年,安定公主顶替睿王统领三军暴露,天下大惊,赞安定公主乃当世“第一女子”,华安帝怒,欲以欺君罪赐死安定,后威胁安定公主赐婚丞相之子,安定从。成婚前晚,丞相子亡。三个月后,东临二皇子慕容焰求婚安定公主,安定拒。从此一生未婚,孤独终老。《安定公主传》记载:西凌世宗凌子烨于北周天圣四十三年泰成帝寿宴上求婚睿王凤辰墨,实则求婚的是当初顶名统领边关大军的安定公主,当时身份未明,凌子烨作罢,后公布北周七大罪,撕毁合约进攻北周,意在逼迫安定公主就范。《北周野史》曰:安定公主和曾经的东临二皇子,后来的建德大帝情投意合、私定终生,后由于北周内乱、西凌太子凌子烨虎视眈眈作罢。传闻建德大帝一统四国却为了安定公主一生未娶,后传位于外侄。正剧、架空、小虐、女强、男强,不喜误入。
  • 小心我感染你

    小心我感染你

    只因在大街上多看了她一眼,李朕就被穿越了到了异世大陆上。开始的时候他以为这是一个以灵气为主的修炼世界。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灵气逐渐消退的世界。作为已知的最后或者最初的一块儿灵气大陆,这里的人天生肩负着保卫灵气世界的职责和使命。李朕很不幸成为了他们的一员,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有挂:他的情绪能感染。……某恶人举剑相向:“我想杀了你!”李朕轻触剑身:“不,你不想。”某恶人打消了对李朕的杀意。某美女恶语相向:“我是讨厌你的!”李朕嘿嘿一笑:“不,你不是。”美女春心萌动,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ps:某读者吐槽:“沙雕作者这书也太毒了吧,我想弃了。”作者邪肆一笑:“不,你不想。”系统提示:“该读者智商太高,无法感染。”作者卒。萌新作者处女作,恳请大家给点支持,建议神马的,吃草拜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Last Thing You Said

    The Last Thing You Said

    Last summer, Lucy's and Ben's lives changed in an instant. One moment, they were shyly flirting on a lake raft, finally about to admit their feelings to each other after years of yearning. In the next, Trixie—Lucy's best friend and Ben's sister—was gone, her heart giving out during a routine swim. And just like that, the idyllic world they knew turned upside down, and the would-be couple drifted apart, swallowed up by their grief. Now it's a year later in their small lake town, and as the anniversary of Trixie's death looms, Lucy and Ben's undeniable connection pulls them back together. They can't change what happened the day they lost Trixie, but the summer might finally bring them closer to healing—and to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