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100000011

第11章 吾土吾民(3)

大饥馑刚刚过去就发动的“四清”运动,实际上是一场专门针对农村和农民,甚至像给过去的失败找替罪羊,给农民一个说法的一场“革命”。领导“四清”运动的国家主席,就像当年领导解放区土改一样,抛开原有农村基层组织,派工作队进入农村直接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一时间,解放以来共产党一手扶植起来的乡村精英几乎全部成了斗争对象。斗垮了干部,然后再重新划地主,将“漏网的阶级敌人”揪出来,实现农民的二次解放。但是农民对这二次解放,其热情比之第一次解放可谓天壤之别,连“勇敢分子”比之从前也有猫虎之别,我们前面提到的林村的那位背信弃义的林山,虽然无耻的程度不减当年,但冲劲与狠劲比吴家兄弟可差远了。接下来,国家主席和他热情的夫人发现他们原来错会了意,运动其实就是要革他们的命,找替罪羊的话,也要找个个大的。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

对于“文革”,乡下和城里感觉大不一样,城里锣鼓喧天的时候,乡下很可能鸡犬不惊,连农村的红卫兵都嫌乡下闹得不起劲,纷纷进城去做革命的马后卒。这回革命先锋轮到了学生,而学生再狠也狠不过当年做过流氓的前辈,后来经前辈的点拨,也狠了起来,但那是在城里。当然,某些偏僻山区也发生过将出身不好的人全杀掉的惨剧,但毕竟是零星的个案,就整体而言,“文革”中大的波澜都发生在城市,而且是大城市。农村里不是没有“阶级斗争”,只是任谁家里都没了油水,一次次斗那些死老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没有土地不说,连浮财也没有半分。任凭上面怎么号召,斗人和被斗的农民似乎已经被整疲了,反正怎么革命,怎么跟革命,只要不跳出龙门,都混不饱肚子。

所以,后来人们回忆“文革”,乡下人和城里人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就像《林村的故事》里叶书记讲的那样,乡下对“文革”根本没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只是由于流传的铺天盖地都是城里人有关“文革”的故事,后来和外面的人才以为当时全国都一样的疯狂,其实,乡下只抽了几下筋而已。

不仅如此,就那个时代而言,乡下似乎还因为“文革”的缘故感觉到了某种优势。作为具有反智主义倾向的运动,农村贫下中农的地位被提到了仅次于解放军的高度,其荣耀感总可以有一说;“文革”中农村的教育发展得虽然有点像大跃进,但毕竟使农民的孩子有了空前绝后的入学率。赤脚医生虽说水平不高,但毕竟让农民有了医药;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场场运动,农村的干部们大多噤若寒蝉,像《林村的故事》里讲的那样,连吃饭都不敢比别人多吃一口的虽然也不多,但作威作福的毕竟少多了。

前段时间,某位海归学人写高家村的故事,由于说了几句“文革”时期高家村还不错之类的话,曾经引来一片讨伐声,依我看,这主要是因为城乡感觉的差异造成的误会,闹不起来,破坏就少,那点实惠的事情就都露在外面了。当然,乡下的“文化大革命”感觉不那么惨,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乡下就不惨,恰恰相反,是因为那里惨透了,连二两油都榨不出来,所以才闹得不凶。当时农村几乎所有人(包括一些老实巴交的干部)都半饥半饱地捱日子,穷一点的地方,吃盐都要靠老太太的鸡屁股银行,就这样还要学大寨,脸朝黄土背朝天(就算磨洋工也得在日头底下晒着),自带干粮无偿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可能给后人造了些福,但在当时确是地道的苛政)。革命的热火劲过去了,革命的先锋没用了,城里安置不下那么多学生了,就将他们统统打发到乡下,说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还不是跟农民争饭吃。

说到底,像“文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想要动起来必须具备起码的物质条件,当年义和团起来的时候还有人供应大饼呢,而“文革”时期的农村,连大饼都没有,所以红卫兵在农村也就闹不起来,只好进城。

其实革命对于农村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营造了一种特别的社会生活氛围,越是接近农村的权力结构,这种氛围就越是浓烈,这是一种如《林村的故事》所讲述的村人相互仇视和防嫌的氛围。并没有哪个领袖喜欢这种氛围,然而没有这种氛围,革命就无法顺利进行。在这种氛围里,亲情、乡谊和乡里道义被一次次碾碎,日常伦理被践踏。人分左中右,等于三六九等,那些被定为高成分的人,永久地被打入另册,只要有一点运动或者革命的压力,周围的人就会自觉地以攻击他们来证明自己的立场。人们相互的告讦从针对另册人物始,很快就传染开来,化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运动的主导者,无一例外地会将这种告讦视为“革命性”,如果这算是革命性的话,农民的革命性是在不断地增强的。没有运动,大家还可以相安无事,然而一进入运动状态,人人就立马变了模样。在《林村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一个出身不好的人,会由于一首诗而被告发,一个农民怎样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进了监狱。村里的权力斗争,可以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有巫术暗算,也有致人死命的伤害,因此而丧命的人,只因为出身不好,就死了白死,没人过问。像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农村,没有丝毫的地域特殊性,在任何地方都能毫不费力地找出一堆。运动,就意味着人整人。问题是,在经过多次的运动以后,即使不再有运动了,氛围也会流传下来,继续毒害着人们的生活。

经过那个时候的人都知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怀着对大包干的热情,争先恐后地告别上个时代,在很短的时间内,曾经人手N套的《毛泽东选集》和小红书,以及每人一把都不止的毛泽东像章,迅速地从人们视线里消失了,后来居然进了古玩市场,成为人们收藏的“文物”。

然而,曾几何时,告别毛泽东时代的人们开始怀旧了。像《林村的故事》里那个将海外来的黄教授当成毛泽东派来的救苦人的老妇人固然不多,但怀念毛泽东的农民却并不在少数,甚至希望再来一次“文革”的人也大有人在。尽管革命也许有鸦片一样的成瘾性,但我相信绝大多数渴望“革命”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回到过去,只是对现实不满乃至愤怒罢了。

耕者有其田,就会天塌地陷吗?

网上盛传的新的土地改革,也许快要成为事实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可望获得有条件的流转权。这意味着农民对所耕作的土地,终于有了不仅仅限于生产上的支配权。这种权利,很有点类似于清朝江南地区获得永佃权的那种田面权,即田底权,土地所有权是地主的,但田面权,即土地的永久经营权,却属于经营者,可以出让或者典押。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民终于在耕者有其田的道路上,在物权的意义上前进了一小步,可喜可贺。

自打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革命时期响遏行云的“耕者有其田”,即分给农民土地的主张,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禁区。很多大牌学者都极力反对给农民土地,在他们看来,只要把土地给了农民,农民就会把它随意卖掉,随之就会造成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民的巨大社会问题,土地只能公有,由政府看着,才会避免悲剧的出现。好像农民都是傻子,对自家的东西很不在意,非得这些学者和政府来操心不可。

然而在现实中,法律上标明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往往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之手,贱价卖给了开发商,或者自己强占,造成了一拨又一拨失去土地的农民上访者。

这些学者的担忧(如果真的是担忧的话)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刚刚分完土地,就有人出来这样讲了。说是土地分了之后,农村中出现两极分化,富的富,穷的穷,贫下中农又有人卖地。山西省还特意做了调查,根据这个调查,说是农民出卖土地的情况很严重。一时间,土地兼并、农民卖地的舆论甚嚣尘上。

我就奇怪了,其实那个时候(1953年底到1954年),农民刚刚分到土地,早一点的种了两三年,晚一点的一年都没种上,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出现两极分化了呢?农业生产的周期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就算发家致富超快,也没有可能在两三年内从一个大体平均的水平上,突飞猛进变成地主的。况且,古代社会土地兼并,往往不是官僚置产,就是豪强抢夺,这两个条件,在上世纪50年代初根本就不存在,兼并和两极分化从何说起呢?

同类推荐
  • 最牛土皇帝

    最牛土皇帝

    姜尚把自己给走丢了,醒来的时候发现在一妙龄少女的床上,然后莫名其妙就成了小地主家的倒插门女婿!吃不惯,用不惯的姜尚,在那个落后的时代,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创造。清河镇那个小小的镇子,在姜尚呆了一段时间后,成为了全国的中心,姜尚一不小心成了土皇帝,还是连皇帝小儿都不敢惹的那种。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盛唐之帝国崛起

    盛唐之帝国崛起

    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穿越到贞观初年的杜乘风,意外的得到一个强大的帝国系统!立志要让炎黄子孙摆脱压迫,走上富强,要让现代文化发扬光大的他,凭着自己在现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上帝国系统的辅助,开始一步一步地改变大唐,改变世界!他嫉恶如仇,极其护短!敢于挑战世俗,敢于打破一切!一边吸收人才,一边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最后通过大败突厥开始崛起,玩智谋,造武器,征服一个一个的国家,横扫一切,最终建立强大帝国,称霸大陆!虽然偶尔有些装逼,但并不无脑,虽然有系统,但系统几乎没有存在感!本书讲求逻辑合理,情节一步一步展开,或许题材有些小众,技法有些生疏,欢迎各位书友指点,评论!本书有热血,有亲情,有正能量,有改革创造。主角无敌,没有虐,只有爽看杜乘风如何利用强大的实力一步一步征服大陆各个国家最后成立强大帝国的历程。
  • 南明汹涌

    南明汹涌

    这是一部符合海盗逻辑的小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战争、资本和人性的小说!这是一部旨在鞭挞城邦海洋文明,赞颂中华海陆文明的小说!这是一部当你觉得俗套和降智却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小说!这是一部集狗血伦理、黑色幽默、反讽烧脑和反套路于一身的浪漫主义小说!这是一部讴歌不屈、坚贞、忠诚、勇敢又充满了崇高理想的小说!这是一部主人公穿越明末清初,一改中国和世界惨遭反人类匪帮掠夺,杀戮和毁灭,使之走向光明的彼岸的小说!
  • 钢铁蒸汽的瘟疫医生

    钢铁蒸汽的瘟疫医生

    不可明说的黑暗在工业革命辉煌之下的黑暗中苏醒,被人遗忘在历史中的邪恶开始重新蠢蠢欲动。传说中的古物在人性的贪婪中重现世间,伊甸苹果的光辉照耀在蒸汽浓雾之中。奥瑟·昆汀,不被时代所铭记的名字。面带鸟嘴面具,外披黑皮大衣。手上的锯骨刀诉说往日战场峥嵘,装填火药的栓动步枪咔嚓作响。亲吻驱疫手杖,礼帽安稳戴好。活人油灯点亮,圣水熏香燃烧。死前记得说声平安,死后期望来生更好。请高声欢呼,请虔诚赞颂。圣洁的污秽救世主,于慢慢蒸汽中悄然苏醒……如今,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QQ群(慈父纳垢的马戏团):705188958求评论求推荐求收藏!
热门推荐
  • 落花弄影

    落花弄影

    他是修道之人,一生追寻长生,只为守护那一株冰莲花。几世轮回,终究没能护住她,这一世,我不会再让人伤你丝毫情到底是什么,是一闪而逝的欢愉,念念不忘的等待,还是长长久久的陪伴
  • 斩风

    斩风

    五百年前,冥界败于仙、人、鬼三界的联合大军之下,并签订了让冥界人口严重雕零的《四界和议》;五百年后,跳进冥河的斩风,带着前世被残杀的仇恨与记忆,走进了冥界。斩风不为别的,只为习得强大的冥武技,好回到人界为自己、也为亲人报仇……他那复仇的烈焰,将宛如死水的冥界烧的沸腾,冥皇惊喜的发现,冥界的翻身之日,也许就掌握在这个冷漠少年的手上了!
  • 超神NPC崛起

    超神NPC崛起

    李凌重生了,还开启了金手指,成为了游戏《仙踪》的一名NPC,当他愉快的修修仙的时候,发现《仙踪》世界好像是真的,现实世界灵气渐渐复苏。蜘蛛侠?超人?诛仙?蜀山?仙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出现在现实中,各个异位面来客在水蓝星上碰撞,在《仙踪》中争雄,他们和李凌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鸾凤归朝

    鸾凤归朝

    为了报仇她待在仇人身边蓄谋十年,一朝报仇她却选择与以往的所有同归于尽。再次醒来却成为了人人耻笑的废物表小姐!被人追杀却被兄长所救,莫名其妙成为了蓝尚大陆的郡主!通筋骨塑灵力,一根银针脚踩白骨!一把神器杀遍天下!请叫我天下第一的“女杀神”!炼神丹,收灵宠,天下第一横着走!却不想哪里招惹了这逆天的妖孽国师,从那以后,挪一尺他移一尺,移一尺他挪一丈!“国师大人可否要些脸?”看着周围那喜庆异常的场景,她咬牙说到。“讨媳妇不需要脸!”
  •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本书是以西方美学的历史进程为中心,研究形而上学的发展变化如何决定着存在论的变化,而存在论的变化又如何影响着美学的形态、方法与主要问题。本书的核心线索是描述“存在”范畴的历史变化如何改变着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把形而上学史与美学史进行比较研究,从形而上学发展的角度研究美学的发展进程,进而分析一个时代的形而上学如何影响着时代的审美追求,是对美学之存在沦基础的探究,也是对审美的形而上学性的探索。本书所给出的是一种彻底哲学化的美学,是一种“形而上美学”。
  • 万界归一修仙记

    万界归一修仙记

    万界的次元壁已经开始崩坏,未知的世界里应该如何生存?神秘的恩公究竟是谁?彼岸花指引了怎样的路?柔弱的小师弟又怀揣着怎样的机缘?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山摇地动,怒潮澎湃,在弱肉强食的修仙之路上,蝼蚁一样的普通修行者又有怎样的玄机呢?
  • 海贼之嗜血之刃

    海贼之嗜血之刃

    来自现代的凯意外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凯在这里完成了家族的考验,得到了妖刀·嗜血。结识了可靠的伙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 一个宅女的奋斗史

    一个宅女的奋斗史

    寡言的现代宅女常桉魂穿异世。住茅屋?孤儿?常桉表示不要慌,换个地方继续画画而已。
  • 滟潋

    滟潋

    我是一鼎魂器,自有记忆伊始,便只记得自己与水云间同消共长了数万年。一次神魔两界的混天之战,神界君帝之女不幸遇难,听闻此事颇为曲折复杂,似与神界虚庭峰之主玄清尊有关。我作为玄清尊的法器之一,还是专门养魂的法器,自是担起了为君帝之女养魂的重任,如此一万年过去,君帝之女苏醒那日,恰是我幻化出人形之日。与玄清尊之间的羁绊,便也是由他来水云间为那君帝之女取眉心血开始…… (非正统玄幻,非正统仙侠,此为作者的第一本书,已完结,瑕疵太多,望诸君多多包涵,新书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写,但依然是这个清清淡淡的风格!作者自认水平不够,还须努力修炼!)
  • 如娇似妻,一念成婚

    如娇似妻,一念成婚

    夜幕沉沉,烟雾缭绕。整个M城像是蒙上了一层面纱,潮湿的空气,蒙得人喘不过气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