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5600000002

第2章

柳涤非,祖籍湖南长沙,祖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学得厨艺,成为名厨,靠这点本事谋生立业,竟然使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得以大学毕业。涤非之父是三兄弟中的长者,从事文化研究工作,成为了当代中国人文领域中的一位著名学者。涤非之母亦为我国英美文化领域里的著名专家,尤其在英译中国文学名著方面卓有成就。

涤非孕始于“十年浩劫”之中,一九六八年,正当社会上一片乱哄哄之时,从事文化学术业务的臭老九都在赋闲游荡,其母曰:“前几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现在没有什么正经事可干,不如添一个孩子。”于是就有了涤非,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九岁的同母异父的姐姐。

迎接涤非出生的是家里的一片愁云。其父被圈进了“小学习班”进行隔离审查,原因是他曾在一个人数不过二十来人的小群众组织里身居“第四把手”,所作所为不过是走走中间路线,搞点折中主义,按“中央文革指示”、人民日报社论的调子贴过一些大字报,仅为获得较好的“政治表现”以求在大革命风暴中保自己身家的政治安全,从未干半点出格的事,却没想到成为“审查对象”被圈进了“学习班”,而出“学习班”时,竟成为了一个“被宽大处理的反革命分子”。回到家里,见到阔别了三个月的小儿子已长得虎头虎脑,能在床上爬来爬去,跟寻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或是一个小玩具,或是一块饼干。这个为父者头上已戴上了帽子,不敢想象这小儿子的未来,不禁哑声而哭。

这小子取个什么名字为好?其父当时已被强加于身上的臭老九原罪与对“伟大领袖革命路线”的“现行罪”吓傻了、压垮了,但求“洗心革面”、“彻底改造”,竟把自己逆来顺受、充满了奴性的傻乎乎的决心,化为一个沉重的名字——“涤非”,给了这生下来就八斤六两、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胖小子。时过境迁,在以后的日子里,其父每想到强加给了自己儿子这么一个沉重而颇有忏悔意味的名字,就惭愧内疚,深责自己一时太窝囊、“太面瓜”。后来,这小子到了美国,傍着原名的谐音,给自己取了“David”一名,普通而自然,响亮而堂正,总算中和了、淹没了原来名字的含义。

不到半岁,小涤非与他九岁的杏姐就一并托付给住在湖南老家的爷爷奶奶抚养,因为其父母都被打发下了河南信阳一所干校,一去就是两三年。此干校似足以名垂不朽,因有杨绛的《干校六记》曾加以记述,只不过其劳动生活之艰辛与气氛之肃杀实远为胜过。

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历程终于过去了,涤非父母才算真正“安定”下来,姐弟俩得以回到北京与父母相聚。那时,父母所在的单位刚从干校回来,原来好些宿舍都被“革掉”了,于是老旧的筒子楼成为安置好些家庭的“宿舍大楼”,那时的钱钟书、杨绛两个老研究员尚且只分配到一间办公室安家落户,涤非的父母这一对被“文化大革命”卡在副研究员这个等级前面的“资深助理研究员”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一家四口挤住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旧办公室里,一张大床、两张小床被三大块“布墙”隔了开来,各自成一统。浩劫之后的寒碜,也发散出温馨之家的气息。

进入中学后,小涤非很快从一个胖墩墩的孩童发育成一个俊秀的少年,戴上一副眼镜,俨然就是一个聪敏的小书生了,只是脸上仍存有憨态与稚气。也许是因为他身上渐渐开始显出了一个未来的有为青年的雏形,更成为了全家关注疼爱的重点对象。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思念他;近在北京的姥姥一生命运坎坷,把她晚年对孙辈的爱,倾注在他身上,甚过其他的孙辈;其母放弃了在美国名牌大学里的教席,也从自己的英美文学研究事业里分割出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对他的培养教育,从照顾他的生活,到给他的文化学习、特别是英语程度的提高另开“小灶”,提供家学的“营养”;其杏姐已是北京外贸学院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仍没有放松对宝贝弟弟的关怀与指导,从他的庇护者又渐渐成为他的“铁哥们”。在这个时期,他的关爱者队伍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安徽的小慧,她比涤非大不了几岁,还未成年即从乡下来北京打工谋生,落户到了涤非家,她以其淳朴、善良与勤劳,赢得了全家人的信赖与仁爱,作为报答,她则像大姐一样尽心尽责地照顾着这位“东家小弟”的生活。

在这一片年长女性柔情温馨的关爱氛围里,似乎谁也没有发现这个清秀少年曾经有过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表现,唯有其父有所感受并深知其厉害。不过,这也得怪为父者自己。他曾经坦言自己的才力仅为“中等偏下”,不论此话有多少自我调侃的成分,反正面对着无涯的学海与不无阴险的人际关系,他要努力在学术阶梯上往上爬,当时得竭其全部的心力与时间,实在无暇关心儿子的成长与教育,特别是儿子有一次得了凶险的疾病,住院期间全靠其母照顾,做父亲的只寥寥探视过两次。他自以为心底里最爱的是儿子就够了,更满足于自己多挣稿费以充分保证儿子餐桌上的丰富营养与旅游开支的这种父爱方式,他这种伦理上的误识造成了儿子对父亲的隔阂与淡漠,这是这个可怜的父亲终生最引以为憾的一件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乃母以其优异的学术表现,得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邀请成为最早的中国访问学者,在美期间深得学界人士的赞赏与友情,这些有民主党倾向的学术精英,眼见中国有背景的子弟纷纷赴美留学已成为一道热闹的风景,不禁对这位出色的中国平民女学者发问:“你为什么不争取让你的儿女也来美国上学?”一语顿开”茅塞”,点明了这位女学者的奋斗方向,于是,她谢绝了美国高等学府的教席,回国致力于让儿女走出国门的工程,为他们赴美求学打基础、作准备。大女儿的事比较好办些,她顺利得到了美国著名学府韦斯理女子学院的录取,于一九八一年赴美。

小儿子的事则比较艰巨,他正处在初中毕业上高中的过程中,只能申请有高额奖学金的美国名牌贵族中学,这似乎比申请上大学的难度更大。特别费工夫的是,他必须大补英语,在听说写读上全面达到美国高中学生的水平。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于是小涤非开始了紧张而持续的奋斗。

经过一年左右的持续奋斗,小涤非在本校的学习成绩稳步前进,课外补习英语获得了长足的提高。两条“战线”都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开始转向了第三条“战线”,向国外中学提出申请并准备应试,其引领人与辅导者仍是乃母。在广泛地对美国的中学作了准确的调查研究之后,选出了三个有权接受外国留学生并能提供奖学金的美国名牌中学作为申请对象,它们是密尔顿中学,安多韦中学与莫西·布朗中学。然后就是正式提出申请,并在复杂的申请程序中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完这些渐进而繁复的程序,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费劲的巨大工程,有大量要填写的表格、要作答的问题、要呈报的个人资料,邮件来往不计其数。仅邮费一项即非同小可,足花费父母二人大半年的工资。比起申请过程中事务性与经济方面的负担,更为费劲的是必须书面回答一些考核性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要完成一些“功课”与作业以提供给校方进行检验与考察。

面试更是“考官”直接而无微不至的审查。涤非所申请的三个学校各自委托了两三个在中国的美国公民进行面试,一般都是来华访问的学者、教师,也有个别来华旅游的资深人士。面试是对申请者的英语理解力与表述力以及文化知识水平及人品教养的全面考核,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那些素不相识、铁面无私的“考官”对这个中国少年的表现还是认可的,因为过了一小段时间,三个中学都来了录取通知,并都承诺给予全额奖学金。对于一个中国学生来说,全额奖学金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免交学费,那就是免费给你提供膳食与住宿,甚至若干零用钱。三个中学在美国都是闻名遐迩的名牌,但以安多韦名气最高,学校条件最优越,美国有不少政治社会名人与学术精英,皆出自该校,两届美国总统布什父子二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而且该校愿意给涤非的全额奖学金最为优厚。理所当然,到安多韦上学去!

一九八六年春夏交,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道“坎”,是一个“分水岑”。稍前两个月,涤非之母已第二次获邀赴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而涤非也即将赴美上安多韦,其姐也早在几年前已经赴韦斯理上学,从此再没有回过这个家。这是一道明显的“坎”,在此之前,一家人虽也有分离,好歹总聚集在一个国度、一个“空间”,而在这之后,则不折不扣是“天南地北”、“天各一方”了。

涤非在乃父的带领下,总算办完了出国的种种手续,虽然获取出国护照手续的内容与程序并不多,其工作量是远远不如入美国境内申请奖学金与签证那么多、那么繁重,但办理起来却更为麻烦、苦涩、劳神、费劲。当涤非获得了护照与签证时,他不禁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终于可以飞上天啦,可以到美国去上学啦”,乃父见他如此兴奋,不难理解他此时颇有羽翼渐丰而欲展翅高飞的意气,也深感在他这句话的后面,似有若干人生初阶段略带苦涩的积淀:父母的坎坷、家庭的困顿、社会的灰暗与不平、自己在国内前途的不容乐观等等,如果有可依赖的天恩祖德,有饫甘餍肥的生活,有指日可待的锦绣前程,那还何需不辞艰辛、远走他乡?其父有清楚的认识,儿子此去路漫漫而修远,奋斗之途决非一坦平川,定要作出艰苦的付出,为了使他在奔往遥远目标的进程中无需他顾,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老头子特别叮嘱其子,如果乃父旦夕有疾病灾祸之类的事故,他只管致力于自己的学业与奋斗,而不用回国探视照顾以尽世人所谓的“孝道”。把儿子的奋斗看得大大的,把为父的存在缩得小小的,倒也确实蕴含着对自己独生子的真挚钟爱。

一九八六年的五月,终于到了动身的那一天,临行时其父送涤非到机场,眼见他俊秀而生气勃勃的背影直往前走,甚至没有回头再看一眼,最后消失在进口深处的人流中,乃父久久地等在机场外,直到载着儿子的那架飞机越过上空,渐飞渐远,完全消失在天边后他才怅然痛失地回到家里……此后好些年,那俊秀的渐行渐远的背影不时浮现在这已进入老境的父亲的脑海里,日渐凝现为一幅缩影,似乎成为了这个父亲与儿子整个关系的一个象征……

同类推荐
  • 空港逆旅

    空港逆旅

    此举并非是在张扬代际,更不是一些人所谓的“这帮年轻人在拉帮结派”之举。这样做,一来可以见出批评家的眼光和审美取向:二来也是对著名批评家陈思和教授所倡导的要做同代人的批评家的响应。在陈思和教授看来,“同代人对同代人的理解当然更深。作家有感性的东西,他讲不出理论,而批评家调动起知识积累,把这些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去阐述。文学思潮,新的美学风格就是这共同建构起来的。” 这样集中地呈现、展示“70后”“80后”“90后”作家,也利于形成一个话语场,有利于优秀的作家脱颖而出。唯愿如此,在若干年后,能成为这个时代作家和批评家共同携手成长的一份见证,演绎出更多的文坛佳话。
  • 某种回忆

    某种回忆

    我打开录音机,挑选了巴赫的《圣母颂》,在交错盘旋的声音中,一刹那间,我的曾经穿着褴褛衣服的父母、我的兄弟,村庄、沟壑里我家小小的土屋、我踯躅在解放路上的某个黄昏,等等所有的景象突然滑过我眼前,使我震惊,等最后出现那个放满花盆的阳台、安仪不断微笑着向我挥手的情景时,我顿时觉得这挥手凭借月光下的教堂那奇瑰的一刻,向我显现了奇迹,此刻,《圣母颂》的旋律像越来越神秘的花朵盛开在我心中,使我的心不断颤栗,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喃喃地说: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向她说我爱她……
  •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

    日本著名小说家誉田哲也姬川玲子系列第三本。在前两部大长篇之后,作者用略轻松一些的手法完成了这个系列的第三部作品。纵观全书,初审以为作者想突破自己以往的风格,所以以七个短篇的形式做了实验。本书收录了7个小故事(同一主人公),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探寻法律与正义的终极平衡。相比前两部作品节奏偏缓慢,对于尸体的描写少了很多,相比之下作者的笔触转向了社会问题:校园暴力、援交、未成年犯罪、公平与正义的矛盾等。
  • 等待第十朵花开

    等待第十朵花开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三,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惊悚恐怖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类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这本《等待第十朵花开》收录的都是惊悚恐怖精品力作!故事情节跌宕,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时代骄子

    时代骄子

    五千年来,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叫羿射九日。中国最古老的书《淮南子》书上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仰身射下九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传说羿射落的太阳就坠落于太行山西侧的上党盆地,化作了宽广无垠的沁水煤田。这里是煤的故乡,这里的人都是煤的传人,他们夜以继日地采掘着光和热,手中捧起的是一轮轮太阳。“我们开采太阳。”挖煤人的思维里就和羿射九日的故事连到了一起,羿射九日为人类创造了生存的条件,挖煤的人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提供了能源和原料,因而被称为“开采太阳的人”。
热门推荐
  • 新卡牌时代

    新卡牌时代

    新的时代来临,每一个地球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卡牌,每一个人都是卡牌对战比赛的玩家。每一张卡牌,都使人更强。每一场比赛,都激动人心。
  • 沉迷现实无法自拔

    沉迷现实无法自拔

    怎么回事?玩游戏居然玩到沉迷现实!是主角飘了,还是游戏不够好玩。全浸入式网游《天堑》正式开服,请到游戏里,享受现实的魅力吧。
  • The Rhythm of Life and Other Essays

    The Rhythm of Life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场争端

    一场争端

    阿杰和阿尤原本是一对关系不错的同事,直到发生了一场争端……
  • 用错笔

    用错笔

    盛夏,某电视剧组到渤北市海边拍戏。根据剧情要求,外景地选在偏僻海滩黄芦苇。这天夜里,本剧导演和女主角来到一处被低矮的树丛遮挡着的山洞。女主角刚刚躺下,发现身子下有一块柔软的布头,便认为以前也有人在此偷情留下铺垫之物,便好奇地用手扒了起来。她很快扒出了东西,用手电筒一照,天啊!竟是一个尸体状的骷髅。突然受到剧烈惊吓,女主角发出一声凄厉惨叫昏死了过去。剧组的人听到惨叫声觉察出情形不对,顾不上其他,忙钻进山洞探瞧。原来在沙石粒下面,竟埋着一具穿着羊绒大衣的女尸!
  • 燕淤凤宫

    燕淤凤宫

    回到了梦寐已久的长衫华服的世界里,遇到各路俊男俏美,轮番上线形形色色所见却也都非所实想逃出宿命,寻情一处,相守一生不想最后却落得笑话被命运紧紧胁迫,皇宫内苑是宿命而如何踏着宿命的光环,追寻心中净土就成为一种磨练世事繁华,万物沧桑相守相伴终有多难
  • 我有一株世界树

    我有一株世界树

    一吼山河尽碎,一念万物逢春,弹指间阴阳逆乱,地覆天翻。万族林立,群雄并起,诸王争霸,问天下,谁主沉浮?一个天生就不平凡的少年,自东荒而出,踏上了一条传奇之路……
  • 楚乌阁

    楚乌阁

    王朝初立,政权不稳,皇帝为巩固皇权,设立楚乌阁,为皇帝于暗处审视天下。青龙阁主商贸,白虎阁主军阀,朱雀阁主情报,玄武阁主刺杀。林令言家中遭害,一朝惊变,流离失所,为求大仇得报,踏入楚乌暗部,只为还家人公道。可世事哪有非黑即白,皇帝的暗箭也未必代表公道。刺杀忠臣、陷害良将、欺瞒诱骗,稳定皇权的楚乌利器真的还代表正义和道统吗?她要报仇怨,要将家国大义至于何处;她要保挚友,却必将违背师门意志;她要救同袍,难道要鸳鸯别飞……师非师,友非友,敌非敌,若道义也非道义,那便破山开路,改朝局,灭楚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冷王绝宠,倾世小医妃

    冷王绝宠,倾世小医妃

    二十一世纪顶尖人物的她,有着与生俱来的骄傲于王者之气。却恰恰在乱世之中迷失了心,料不透世间变化和人心。独有一人,让她甚至付性命,褪去一身骄傲。丑女再度于世,却成了乱世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