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900000010

第10章 础润而雨(1)

梁启超是1896年4月抵沪的。

梁启超统领《时务报》笔政,主笔该报言论,并以60篇大作在《时务报》发表,一时四海之内无不说《时务报》、无不知梁启超。凡此种种,却不能不提到梁启超的另一个好友、力荐梁启超为主笔的黄遵宪。

梁启超比黄遵宪小25岁,当黄遵宪以诗歌闻名于世时,梁启超正在蒙毫学字。甲午战争之后,梁启超组织、起草“公车上书”,才华初露即为黄遵宪看重,顾左右日:“此子乃栋梁之才。”

黄遵宪不仅旧学深厚诗名卓著,且精通外文,长期充任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外交官,是康梁推动新政改革时,最了解西方诸国、最富有世界知识的维新志士。

1894年,黄遵宪驻新加坡总领事任满归国。次年,赴南京谒见两江总督张之洞,不得要领。其时北京强学会兴起,《万国公报》及后来改名的《中外纪事》使黄遵宪很是激动了一番,一个不了解世界的民族又自诩为“天朝大国”,怎么能自主图强呢?其间康有为来江南游说张之洞筹立上海强学会,在沪小住时,黄遵宪往访,“自是朝夕过从,无所不语”。并且相约,待时机一到,必先得办报,必先要译介西方的著述,且要速译,为振民气也。不久康有为返广东,北京强学会被封禁,上海强学会停办之后,黄遵宪“愤学会之停散,谋再振之,欲以报馆为倡始”。当张之洞的幕僚汪康年到上海与黄遵宪商议办报事宜时,黄遵宪便提出主笔一职可不议,非新会梁启超不能担此重任。

黄遵宪在上海敦促梁启超南下,梁启超一到,匆匆接风后便发出公启,公启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邹凌瀚、吴德潇五人署名,公告各界:《时务报》不日创刊发行。

所有的分歧都是从开始便隐伏着的。

当议及办报宗旨时,汪康年承张之洞之意,力主专译西政、西论、西事,并录宫廷谕旨。对于言论,则守夫子之道述而不作。

这是官僚的精明处,专事翻译可不负文责,上海地乃南北要冲,是两江地盘辖下,张之洞自不能放弃却又顾及到了清廷对康梁的注目。更何况新学之潮汹汹,张之洞何不坐收渔人之利呢?

梁启超认为,既为主笔,就要言论。“广译西报果然重要,然毕竟是中土之中国人办中国人看的报纸,不发一言从无立论,岂非贻笑天下?”黄遵宪调和其间要汪康年不必太过“忧谗畏讥”;同时又嘱梁启超不要“畏首畏尾不敢为”,但畦不能“太过恢张”。总之是,兹事体大,谨慎为之。用邹代钧的话说:“愿公兢兢业业为之,不愿公轰轰烈烈为之。”

汪康年、梁启超暂告妥协。

《时务报仍遵“广译西报”,“事皆纪实”为宗旨,咿有言论评说,但只占极少篇幅。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创刊。

《时务报》创刊第l期,即有梁启超能《论报刊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自序》两文赫然见诸报端。令读者耳目一新的,不独是梁启超要冲决封建罗网的思想,还有他独具一格的酣畅淋漓的新文体。

这一切,真是中国人盼望已久的了。

《论报刊有益于国事》一文,是梁启超作为主笔登上中国文坛的一个开场白,他摒弃了一切陈旧的文章作法,开篇即开门见山写道:

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道路不通,故秦越之视肥瘠。漠不相关,语言不通,故闽粤之于中原,邈若异域。惟国亦然,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

梁启超是文起句的“通塞”之论,实在是至理名言。大上海有了新的声音。

梁启超关于办报的诸多想法,既是源于历史的,比如他认为“古者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使乘辅轩以采访之,邻移于邑,邑移于国,国移于天子,犹民报也”。也有源于西方的,比如讲到“西人之大报”,议院言论,国用会计,人口生死,地理险要,民生盈绌,物产品目,兵力增减等等无所不记。更有各种分报--专业报纸--“朝登一纸,夕布万方”。

结论是:“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归根结底,梁唐超对于办报馆的精辟之见,却是痛感于中国现实的种种“血脉不通”、“道路不通”及“漠不相关”。岁月如流,社会艰难地演进着,梁启超的论述已经由100年前的现实感言成了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

梁启超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办报与在西方办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西国议院议定一事,布之于众,令报馆人人院珥笔而录之”。但是在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其相不知”。再者,西方有发达的“格致制造专门之业”,“新法日出,故亟登报章,先睹为快”。而在中国“稍讲此学之人已如凤毛麟角,安有专精其业,神明其法,1而出新制也”。

《时务报》究竟如何办呢?梁启超是这样告诉读者的:“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使读者“知国体不立,受人嫂辱。律法不讲,为人愚弄。可以奋历新学,思雪前耻矣!”然后“待以岁月,风气渐开,百废斩兴,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十年以后,而报馆之规模,亦可以渐备矣”。

对梁启超来说,上海的全部诱惑就是《时务报》,他的试图投入}土会、一试身手的迫切之情,从此耍喷薄而出。这是任谁也无法阻挡均,此种源于青年梁启超忧国忧冕、试图变法维新的大渴望,一旦融入社会成为潮流,能不一泻千里?

“有助耳目喉舌之明。而起天之废疾”,言之行之,梁启超兼于一身了。在陆续发表于《时务报》的《变法通义》中,他揭露封建专制的腐朽,疾呼不变法的危险,实在振聋发聩。

上海四马路《时务报》馆。

上海四马路是热闹地段,白天熙熙攘攘,贩尺走卒叫卖之声不绝,一到晚上青娄堂馆,车水马龙,煞是热闹。四马路以风月场所“长三书寓”闻名,一到晚上便阿欢场女子坐在年青龟公的大腿上,乘着车飞奔而去。

《时务报》馆是不起眼的。

梁启超走进报馆,落座,便有一种感觉:新的生命仿佛又开始了。因为这一天也将撰写新的文章,安排新的版面。《时务报》是旬刊,每一期论说4000~5000字,由梁启超撰写;东西各报译稿1万多字,由梁启超润色定稿:一切公牍告白等睾杂项,归其编排。这一切底定之后,还得由梁启超校对。10天一册,每册3万字。再加上梁启超的“字字精心”,耗费多少精力可想而知了。

上海八月还是暑热难耐之时,《时务报》馆的小楼上,梁启超独居一室,办公、木息、吃饭、会客都在这里了。《变法通议》的写作使他常常处于激动之中,浮想茨翩而不能停笔: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龟,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交,而成生人。藉日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梁启超笔下,一个“变”字被解析得淋漓尽致了。而地球之形成、人类万物之莲化,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极为新鲜的,梁启超以他独有的语言生动地将这一幅幅画面展示给读者。因而接受这天下之公理,一般民众并不艰难。

梁启超告诉人们,变是不可阻挡的,变是非变不可的。问题只是:自己愿意变的变,或自己不愿意变的变。

“变亦变,不变亦变。”

历朝历代,总是有人想变、愿变;有人不想变、不愿变。

风吹云动,天无时不在“变”。

春华秋实,地无时不在“变”。

生老病死,人无时不在“变”。

梁启超看到了“变”的微妙精深。

由一“变”而万“变”,万“变”归一“变”。

“变”是一种流动的美,仿佛时光之箭。

流动在天地之间,流动在思想的清泉中。

“变”的联想,使梁启超喜不自胜。由天而地,由人而国,往复无穷。

梁启超认为: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

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梁启超还以世界历史为例,认为日本以自变而强,印度以不变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波兰,则也“见分于诸国而待变”。

字里行间,梁启超已经在呼唤了:

中国,你为什么不变?

你怎么能不变?

你又到底如何变?

变法的本源先是“变动科举”,及后是“工艺专利”。梁启超的变法本原思想意在摧毁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封建科举制度,广取天下有识之士。后者则是旨在推动生产发展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摇旗呐喊。

在中国这块板结的封建土壤中,梁启超与《时务报》脱颖而出了。

《时务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行销1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与天津《国闻报》遥相呼应,成为一南一北的两大报。一时间,《时务报》影响之大,从“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乡,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公度(黄遵宪)书云:“梁卓如兄乃旷世奇才,今窥一斑,益为神往矣。”严复在写给熊纯如的信中说,梁启超“自甲午以来,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云,海内视听为之一耸”。

因为梁启超的“语言笔札之妙”,社会各界纷纷“争礼下之”。有论者云,妙就妙在梁启超的敏锐洞察、深刻见解、优美顺畅而又极富鼓动性的文字。

24岁的梁启超,已经如新星闪耀了。

张之洞饬行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并称:“上海新设事务报馆,每一句出报一本,本部堂披阅之下,具见该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所录外洋各报,皆系就本文译出,不比坊间各报讹传臆造。且系中国绅宦主持,不假外人,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

张之洞还亲笔写信给梁启超.云:

“甚盼卓老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摹商。”

卓如,梁启超的号,称卓老,且以湖广总督之尊,张之洞对梁启超的宏揽人才艺心已经迫切至跃然纸上了。

1897年初,梁启超往武昌拜见张之洞。

张之洞极为兴奋,破例开武昌城中门迎妾梁启超。张之洞并问下属:“可否鸣炮?”

下属告之:“按成例,迎见督抚或钦差时才.开中门并鸣放礼炮,梁启超乃小小举人,恐不妥。”

张之洞面有不悦之色:“举人乃小,主笔永知几品官?”

下属忙附耳道:“恐有折子奏到西边,兹錾体大。”

张之洞这才挥挥手,算是不鸣炮了。西盘,指西太后与后党也,张之洞当然得小心堇慎。

正式拜见的那天,适逢张之洞的侄儿结昏,人来客往,应接不暇,张之洞却只是应寸了事,丢下一应宾客,只顾与梁启超长谈。邑夕招饮,作陪的有梁鼎芬、钱恂。张之洞顷频劝酒,梁启超颇有知遇之感,赞许《时簪报》是不必说的,垂询政事,梁启超倒也冕所顾忌,所言的无非是变法维新、孔子改副之论,张之洞话题一转:“有一事相商,望屈求。”

梁启超:“请赐教。”

原来是张之洞邀请梁启超到湖北任“两湖时务院”院长,并在总督署办事,月薪“千二百金”。

梁启超倒是为难了。

倘论知遇之恩当报,则理所不能推辞。然而上海《时务报》的事业刚刚如日中天,且还算得心应手,又实在放不下了。于是再三“固辞”回到了上海。

是次湖北之行,备受礼遇又有张之洞的盛情相邀,秉烛夜谈,梁启超心里自然黾感激不尽的,更要者,他以为《时务报》的事业有张之洞的支持,能省却很多麻顷,且还可有一番发展。因而,梁启超在给张之洞的信中称:“赐以燕见,许以尽言,商榷古今,坐论中外,激言大义,不吝指教,刍尧涓流,靡不容采,授多馈曝,殷勤逾恒。宁惟知己之感,实怀得师之幸,归舟容与,喜不自胜。”

梁启超是真诚的,也是天真的。

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人员,对康梁有同情的一面,电有戒瞑的一面;对康梁的思想有认可的一面,也有反对的一面。总的来说,后者大于前蕾。官僚对于文人从来都只是利用而已,而有没有、有多少利用的价值,则要视当对的社会形势以及对自己的官场仕途是否有利而定。

自古以来,在这一价值判断上,政客与官僚是从不含糊的。

而梁启超也已经有着自己的轨迹了,他在《时务报》的那一枝笔已经断然不搁下,他活跃的新思维、新思想还将源源而出;他势必要触动那个暮气沉沉的旧世界,并给这个旧世界的维护者留下许多不快;就连梁启超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干为维新变法的文字宣传者、舆论造势者,他已经站到了康有为的前头。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

    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

    本书所讲述的这十位生活在深宫中的女人,她们美丽妖娆、荣宠一时,过着平常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但在男权社会里,她们也只不过是政治斗争或权力争夺的牺牲品。她们生活在高墙之内,权术阴谋之中,不得不周旋于尔虞我诈的后宫战场,她们孤独寂寞、苦苦挣扎,甚至要面对杀戮和死亡,她们的人生大戏多数以凄凉收场……这是十个在男人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对普通人而言,她们永远躲藏在一道珠帘后面,影影绰绰,看不分明。当掩饰她们的珠帘被扯去,当包裹她们的绫罗被剥落,当她们脸上的脂粉被无情的吹散,当光鲜亮丽的外表被彻底击碎。呈现在你我面前的仅仅是一个个被蹂躏的千疮百孔的悲惨灵魂。
  • 曾国藩那些事儿

    曾国藩那些事儿

    200年来,谁读懂了曾国藩的发迹真本事?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本书从曾国藩升迁,搞关系,用人,带队伍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他的权谋之术。
  • 安全保护证(小经典系列)

    安全保护证(小经典系列)

    《安全保护证》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40岁以前写的第一部自传体随笔,该书是在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影响下创作完成的,作者在自传中大量地阐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看法。它带领读者穿过一个隐晦的回忆录作者的散文的迷宫,进入诗人的内向性的核心。在书中,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联想,随处可见;他的文笔同时还具备一种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轻松跨越人与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本书是约翰·牛顿的同事理查德·塞西尔根据他的书信编写,是其它牛顿传记的资料来源。前半部分是牛顿的自述,讲述了他前半生的传奇经历;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据各方资料以及自己对牛顿的了解撰写,讲述了他成为国教牧师之后事业,尤其是他协助废奴运动的事迹。约翰·牛顿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回头的表率。他曾是无赖一样的人物,不学无术,放荡形骸,后去非洲闯荡,吃尽了苦头。父亲派人将他找回,但回国的船遇险,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国。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自己从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洪荒起源

    诸天洪荒起源

    越古老的越强大,越强大的越古老。穿越诸天,成就起源!
  • 雪山神锋传

    雪山神锋传

    神秘少年重创江湖各大门派,又将各派至宝、心法秘籍尽数攫取,在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藏匿,并将寻路之法绘在图上,取其名曰"极乐图"。五大高手不忍神秘少年涂害武林,联手将其击杀并获得极乐图,不料各派都想获得此图,欲借此图独占各派至宝继而称霸武林。无奈之下只得将图一分为四,一时间江湖上为收集残图而引发的血案数不胜数。
  • 恶作剧精灵

    恶作剧精灵

    听说了吗,大恶魔进入轮回之境转世了!又不知道要去祸害谁,整个地狱被她闹得天翻地覆,又要去现世惹一场祸端吗?谁知道呢,总会惹一身麻烦,成为普通人的她一定会被仇家报复,到时候就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那可不一定,听说那大小姐找到了靠山,依旧威风,也不知道是那个可怜人竟然落到了大魔王手里,也只能祝他早日逃离魔爪。林小米仗着有死神宠爱,在他脸上吧唧一口,顺手吃了豆腐,“一辈子,就在本小姐的魔爪下,不准离开!”——————∠(?」∠)_关于一个恶魔和死神的故事展现给大家,本文是作者第一本有不足之处请见谅,甜宠无虐,喜欢的小伙伴可放心食用。
  • 穿越到自己的小说中

    穿越到自己的小说中

    作为一个喜爱虐主的作者,刘攀表示怎么伤读者的心怎么写,怎么虐主怎么来。奈何,上天有好生之德,在又一本毒书即将完结的之时,他穿越了,变成了自己笔下连名字都木有的一个跑龙套。为穿越暗暗窃喜的刘攀表示:哼,真以为我会跟着套路走吗?当然是抢钱抢法宝抢女人了,然而,当初未填完的巨坑狠狠打了他的脸...另外书友裙:246825550
  • 五方界之三十夜幻日

    五方界之三十夜幻日

    搬家前,无意发现两年前自己写的日记。了解了一段被遗忘的故事,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秘密。
  • 南加州从来不下雨

    南加州从来不下雨

    故事讲述了性格迥异的高教授家三姐妹,在面对外甜内涩的情感难题时,从情到深处人孤独到破解孤独的都市情感喜剧。娓娓道来的都市年轻男女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各自波涛汹涌的情感历程,故事里没有豪门恩怨,没有撕逼虐恋,没有玛丽苏或是霸道总裁,有的只是真实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发生的,戳心的,可能人人都会经历的情感纠葛。
  • 我可能吃了假的恶魔果实

    我可能吃了假的恶魔果实

    以幻棍之名,我蒙奇·D·路易要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
  • 凤斗凰(大结局)

    凤斗凰(大结局)

    一个现世的女孩机缘巧合的来到了翼王朝,王朝图腾是百鸟之王的凤凰,王是凤的化身,王后是凰的化身,万年之前的上古传说里凤与凰的连理之接只是存在于上古的神话而已。她来到了他的世界里是上帝的惩罚他的杀戮太重而让他经历的她对他的磨难,还是,他本就是上帝的宠儿,上帝心疼于他的孤苦无依灵魂的空虚,而为了他特地的送来她呢?群号码:224759862狼狼自己的文文:《黑天使的御守》http://m.pgsk.com/a/305782/《凤斗凰:千年乱世劫》http://m.pgsk.com/a/381210/《魅惑君心:双龙囚凰》http://m.pgsk.com/a/4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