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400000024

第24章 家园渐远

敏从巴黎来信,她第二次做了母亲。敏在信中陈述句用得十分的冷静,丝毫没有中国人对红白喜事中生儿子这一点的喜悦和自豪,也看不出她的幸福感。或许,初为人母的那种极大的欢乐、成就感她早已体验过,创造生命的激情便化作了一种成熟的平静、默默的承受力。

在我看来她拥有一个黑眼睛男孩和一个蓝眼睛男孩,该是多么幸福!

敏在信上却总是抱怨,孩子从一开始,就让她吃尽了苦头,因为年龄大了怀孕,经常觉得累极了;透不过气、胸闷、腹胀、浮肿、高血压综合征外加上是早期有流产迹象,保胎到快七个月时,子宫口已开,不得已大夫为她做了缝合术,她只能卧床休息。似乎,她那时全部的时间就是在等待,等待腹中婴儿的袭击。历尽艰辛生下了他,现在他占有了她全部的时间。“我为他牺牲了自己,他夺走了我的一切:工作、娱乐、休息……当然他也为我带来了欢乐。我只是盼他快快长大。”

按法国的社会福利规定,敏生孩子后可以拿到不少的钱。可以领到失业金;分娩前后,医疗保险公司又给4个月的补助金:每月近六干法郎:另外自怀孕5个月起,家庭补助部门每月给她近一千法郎,直到孩子3周岁为止。如果生3个孩子以上,就算是多子女家庭,可以享受住房补贴、家庭补贴、医疗保险费减免,特别是税务减免等许多好处。就好像是政府在乞求妇女生孩子似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少年时的女友在异国为社会作贡献,心安理得地照顾蓝眼睛的儿子,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

我为她留在祖国的黑眼睛、黄皮肤儿子而感到一种不公平。孩子自出生后,母亲就远渡重洋,漂泊在异国他乡。完全靠她两位体质虚弱的老双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供他上学。敏第一次做母亲应该体验的那份辛苦,那份无法推卸的责任,那份痛苦与幸福交融的感受,自然没那么强烈、真实。无形中,也剥夺了儿子应得到的那份全身心投入的母爱。

敏做的抉择,总让我想不通。她和冯从热恋、结婚到离婚,很像无声片,在配上她的话“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巴黎!”做画外音,让人有深深的刺痛和酸楚。

她宁可放弃循规蹈矩的生活以及在国内业务对口且体面的工作,也要到巴黎去享受贫穷和潦倒,享受表面的洋媳妇的虚荣。她的天赋、聪慧,她的三国外语的语言能力,都是那么让我羡慕、钦佩的。在同学中,她以具有多方面优势与实力而遥遥领先,曾让我着实望洋兴叹了一阵。

我和她都有过肥马轻裘的少年。回忆童年是那么甜蜜而快乐。后来,我们彼此陌生了。我去了东北农村,又参军,她却幸运地留在始终繁华热闹的上海,可以不紧不慢、无精打采地学习外语。我们的陌生,不仅仅是岁月,还因为经历,对我们这一代来说,经历也是一种文化。

都市里的人和植物都是无精打采的。于是就变着法儿要挪一挪。敏为了不再无精打采而振作起来,加入了闯家门、市门、省门、国门的移民大军。那时,没有人怀疑,幸福和幸运之星会不降临到她的_头上,比起那些几句“洋泾浜”都跑调,倾家荡产要出国的人们,敏精通法语、矿·。阿拉伯语、英语三国语言,显得太浪费、太优越,太让人生妒意了。

我承认,我曾对她酸酸地说过,你真是个语言天才。

第一次收到她从阿尔及尔的来信时,我对她能在世界各地“开始”旅行,适应得就像家里一样的轻松,简直羡慕得生出了自卑。

而后的日子里,敏的来信便是报告她的爱情和婚姻。她终日忙碌、折腾了这么几年,好像掉进了一个婚姻的沼泽地,挣扎着朝自己也不知道的方向摸索。怎么也没摸到一块坚实的岸。她没垒到任何文凭和可靠的工作做生活保障,在她来说这原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凭借她的语言优势、大学的底子和不低的智商。敏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她把这归结为:“我这个人就是喜欢玩。”她太放纵自己的人生在感官的快意里了。

敏和冯从相识、同居、结婚到出国后的离婚分手,两个人都是一栏的迷惘。他们都属于十丈红尘、万般色相的“游牧心态”。他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看上去对什么都无精打采。如果说这是中国人的散淡的特点的话,那么他们从一开始决定出国,就铸成大错。非要把自己逼迫到陌生的土地上的人们,没有经受炼狱般的苦难的心理准备,何必要舍家撇业地上路呢?

不管你是否有淘金的野心、成就事业的狂妄,外国人日子也是要一勺一瓢过的。金钱对于生存来说,是魔鬼,是上帝,是缠绕你的空气,是丝丝缕缕的阳光,是必不可少的水、养分。越是走的地方多,你就会发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穷人都遭到鄙视。贫困不是罪恶,但是它却让你时时受到某种惩罚。自从踏上异国的土地,全部的烦恼都离不开钱字。敏说就好像是一种流行病,躲也躲不开地为它而忧愁。要命的是这种流行病,你既无法预防,又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

生性爱玩的敏,偏偏又遇上了同样爱玩的冯。对于穷人来说,玩的潇洒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种奢侈的爱好。冯是搞理工科的,毕业于国内的名牌大学,两个人的聪明才智在面对严酷的生活现实的时候,就显得那么的愚蠢。所有的浪漫、灵性在冷冰冰的金钱面前,都要俯首帖耳。

冯精力旺盛,快乐潇洒,他去挣钱的时候,总是遇上让他动心的姑娘,或是日本餐馆老板娘、韩国的老板娘的女儿。不幸的是,这些艳遇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反而从他的钱袋里消费了更多的欧元,还有宝贵的时间,以及时间可能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成功的可能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在毁掉与敏共同创造的家园。他在尽可能地挥霍着穷人所能具有的朴素真诚的这笔财富。

敏,歌台舞榭、酒肉征逐的浮华世界,哪里是你的归处?

你们找不到新的爱、新的人生,寻找不到梦魂相牵的东两了。在华

艳的巴黎蹉跎下去,在迷惘中增添的足一种更新的失望:孤独和绝望。

现在,你们在一起和不在一起都无精打采。

敏成了真正的穷人。她一无所有。她原先让朋友羡慕的才华,没有变成有形的文凭、财富和工作。她站在留学生中间,开始有了自卑。她没有动力和勇气去拼搏、去证实自己,挖搦自己本身具有的财富。然而她决不甘心就这么打道回府,回到儿子边去。

或许,同是天涯沦落人。敏和冯分手后,仍有一种离不开的感觉。

那是一种无爱但是心理上的依赖。在异邦的土地上,他是她的唯一的亲人,唯一同种文化的知交。她是数得出他每一桩稗官野史的人;数得出他一身轻俏骨骼的人;他的过去、他的悲欢、他的曾经有的辉煌。她甚至准备容忍,容忍他的放纵、他的悖论以及辗转于一个个情人之间的不羁、自由、堕落……然而,她的宽容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他们谁也改变不了已经存在的痛苦,能把人折磨死的巨大的心的空白。有时,因为寂寞,她会给他打电话,他也会约她出来走走,谈谈,吃点东西,甚至过夜。

他们回避没意义的话题。关于他们自己。他们只是谈孩子。读读从家乡寄来的父母的信。“留守老人”们的孤独,在这时与他们这种无望的日子,反而显得无足轻重,被年轻人所漠视。他们也会在信上给冢人报平安,寄去游玩某处的照片,显示自己在国外生活的虚假的繁荣。敏决定要嫁人,嫁给一个法国人。这个决定告诉冯时,他很平静地点点头。他的平静使敏心里感到了家园越来越远的恐惧。当你的身后再也没什么刻骨铭心萦绕着你的引力,在路上你并不轻松,你会觉得家同是真的远了那种苍凉。

敏平静地嫁了人,平静地生了孩子。因为蓝眼睛的丈夫喜欢牛一个混血儿的宝贝。就像他喜欢中国的一切国粹:京剧、围棋、书法、太极拳等,总之,喜欢中国的与老、神秘。尽管敏说她不是个爱孩的人,她还是决定生。不是为孩子,而是为自己。新的家给敏带来的仅仅是安定和衣食无忧,爱情和财富都无缘,工薪阶层的一切烦恼都没少。

敏还是个穷人。除了创造生命,创造了两个跨世纪的公民,跨国界的男人,她只增加了皱纹和白发,还有同龄女人所无法体验的辛酸。她在信中不再是我儿时那位有着千姿百态梦的女友。与以不同的是她现在是个法国太太了。她的加上国语共四种语言的优势,除了勉强可以谋得一个小学教员的差事,就是可以教两个儿子,具有非凡的语占特色。当然,那要等孩子大点,她去试试更好工作的机会.现在.她是个家庭妇女--一个昔日的中国大学教师。敏有了家,可她还是无精打采地想家。

同类推荐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 秦岭论语

    秦岭论语

    本书为“紫香槐散文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四辑,收录了作者原创散文三十余篇,值得广大读者收藏。
  • 不甘沉沦的汉子

    不甘沉沦的汉子

    《不甘沉沦的汉子》中《沉沦》、《茫茫夜》等小说颇具“自叙”色彩,以前所未有的大胆描写爱情、性压抑甚至性变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刻画人物的灵肉冲突,是民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写真。除了小说名篇,《不甘沉沦的汉子》还收录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等散文名篇,这些散文感伤而隽永,有荡气回肠之韵,堪称心灵之作。
  • 文化苦旅(修订本)

    文化苦旅(修订本)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在1989年起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文化苦旅(修订本)》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新增文章18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热门推荐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古今中外,绵绵数千年,在人类政治史上,政变夺权如同上演的历史活剧总是一幕接着一幕。围绕国家最高权力这个魔杖,不知有多少人曾禅思竭虑、拼死搏杀,也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落地和新朝崛起。而这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恐怕也不会绝迹。因而,后人可从一幕幕政变悲喜剧中得到教训和启迪,也可从政变的幕后考察国家的兴衰存亡之道、社会演变进退快慢的奥秘等。
  • 骄阳似火的腹黑小姐

    骄阳似火的腹黑小姐

    22世纪的特工首领,遭手下背叛,闺蜜杀害,穿越到二十一世纪。“你说你是谁?”夜溟儿差异的再此问道“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
  • 无心魅惑的总裁

    无心魅惑的总裁

    墨幽舞,若是当初我从没遇见你,结局是否会改变?陌白,若是当初我从没遇见你,我是否还会再被你所伤?
  • 重识朱重八

    重识朱重八

    因为犯罪被抓的我,被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这个倒霉的任务居然是帮助朱重八。玩穿越啊,尺度大啊……朱重八就睡在我的旁边,在红巾军已经干了整整两年了,朱重八却依然只是个小卒,没有任何的长进,他好像很满足于现在每天一日三餐吃饱,晚上呼呼睡好的生活。照他这样下去,估计等谁灭了元朝,朱重八同志还依然是个小兵而已呢。该怎么办呢?
  • 鸡肋编

    鸡肋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觞仇传

    觞仇传

    文启国天子不仁秦烈率众讨伐,后称帝逐渐昏庸。后杀功臣徐储,其子徐觞被家丁救走。故事就此拉开,讲述一段关于命运的安排。
  • 清水河畔,有女莲唤(南瓜屋故事)

    清水河畔,有女莲唤(南瓜屋故事)

    2018年夏天,一个妇产科朋友为我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二环,她母亲痴傻,父亲年迈而且常年外出务工。作为留守儿童,她自小便被父亲的好友性侵。年少懵懂的她,甚至连自己怀孕即将生产都不知道。听了二环的遭遇,我想起了家乡与她有类似遭遇的莲唤,于是便萌生了写《清水河畔,有女莲唤》这个故事的念头。正如我在这个故事的导引中写的:女人的一生,是一首长长的歌,有悲喜,有跌宕,有回环往复。现在梳理一下,这个故事的看点,除了熟人性侵之外,我还想展示清水河畔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比如玉兰奶奶之于莲唤。通过这个故事,我更想表达的是:底层人物的命运在时代进步面前,着实显得微渺。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乡村以及留守在乡村的人,该何去何从?
  • 虚空之主

    虚空之主

    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伟大的虚空之主(自封)、劝人善良系统(神经病系统)的持有者孔虚大人,感觉亚历山大。经过0.001秒的深思熟虑、认真谋划,某穿越者决定,还是让自己手下打头阵。--------------------------本书已完本,请移步新书《玩家请自重》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末法修仙传奇

    末法修仙传奇

    天地有本源,混沌有其心。一个现代青年,偶尔接触到了修仙,从此,他的人生便有了目标……在这法之不存的时代,且看他如何的搅动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