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2400000003

第3章 复活的“死者”(3)

当夜,陈汉雄、江涛、白雪对薛臣进行了讯问。

“薛臣,交代你的罪行吧?”陈汉雄怒视着薛臣,目光如剑。

薛臣低下头,并不言语。

“薛臣,怎么哑巴了,你还在想什么呢?”

“我没有罪,你让我交代什么呀?”

“就从刘贺山失踪的事说起吧。”

“我什么也不知道。”

“你在石屋中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不,我什么也没说,你们有什么证据呀。”

“那好吧,我给你放段录音,还有那段录像。”

于是,白雪打开桌上的一个机器,里边传出了在石屋中他和刘贺山的声音。

薛臣脸上冒汗了。

“我想,你内弟也会什么都说的。还有我们的政策你是知道的,有些情况你看到了,只要证据在,你不说也会定你罪的。你好好想想吧。”

“好吧,我说。反正人也没死。”

于是,薛臣交代了以下的犯罪事实。而刘贺山失踪案真是他一手制造的,并杀死了刘贺山。原来,在三年前,刘贺山发现他挪用货款和贪污货款等现象,并好言劝告过他。他恐一系列贪污货款的罪行暴露,便和其内弟策划了一个谋杀刘贺山的阴谋。那年秋季,他是患了感冒,便向工厂赵厂长告假说肺感染需要住院治疗,于是通过医院的朋友便办了住院手续,每天便住在医院打消炎针。他住院后,赵厂长和刘贺山还到医院看过他。而自住院后,他安排他内弟开车已暗中来到了小城,并秘密监视刘贺山的行踪。那天晚上,他发现下班后刘贺山一直没有走出工厂大门,知道他一定在与外边联系业务,或是等客户电话。直到天黑才发现刘贺山走出工厂大门,并且是一个人,他们便在后边跟踪,在距刘家那所住宅楼约一华里的那条僻静马路上,冯启发开的车突然停在了刘贺山身边,薛臣打开车窗说:“刘科长,你让我好找,快上车。”

刘贺山一见是薛臣坐在出租车内,迟疑了一下:“薛厂长,你不是住院呢吗?”

“唉,带病也要工作呀。老客户黄总经理来了,赵厂长给我打了电话,我刚从医院出来,便打电话找你,可你办公室电话一直占线,你的手机一直没有接。这不,打车接你来了吗。”

“手机,好像没响过。”

“好,赵厂长在饭店等着呢,快上车吧。”

黄总经理是外省一个大客户,每次来从赵厂长到供销科是绝对重视的,要说薛厂长在住院中出来陪客人,刘贺山深信不疑。他上了车。

车向北开着。

“安排哪了?”

“那个黄总自己点的出,在南郊山边上的农家乐,要吃那里的山里土特产。”

“薛厂长的病怎样?”

“打了三天滴流,见些好。不过陪客人是不能喝酒的。”

薛臣说着从车中摸到两瓶矿泉水,打开一瓶递给刘贺山说:“天有些热,渴了吧,先喝点矿泉水。”

随后,他也打开另一瓶大口地喝了起来。刘贺山不但饿了,还真的有些渴了,便喝了那瓶矿泉水。没几分钟便中毒死亡。

“树元,他死了,车往山里我们看的地方开。”

冯启发将车开进了山里,车停在那间石屋边,因前面没有路了。

“树元,咱俩将他抬到屋内,我们到附近去挖坑。”

于是,他们二人将刘贺山的尸体抬到石屋内。这个石屋已经塌了顶,原是有门窗的,现已被人拆掉。分析,这个石屋以前是用来看这一带山林的护林人员居住的,后来看没有必要,便废弃了。他俩将刘贺山的尸体抬到屋内,薛臣掏遍了刘贺山所有的衣兜,并拿出他的钱物、证件和手机。冯启发在清理车时,随手将两个矿泉水瓶子扔进石屋中。随后在车的后备箱中取出两把铁锹,他们向石屋北边走了五十多米,那里有个自然坑,他们又挖了一阵,将坑挖的深一些,然后将刘贺山的尸体抬到这里。冯启发发现刘贺山戴的是一块贵重手表,是劳力士,便撸了去。

“姐夫,这块表就给我吧?”

“树元,这块表给你倒是行,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先藏在哪里,等风平浪静后再戴。”

“好,我知道。”

当夜,他们掩埋了刘贺山的尸体,并将刘贺山的手机砸碎及他的身份证一同扔到坑内,又将坑填平,并在上面重新洒上树叶和乱草。路上,按事先说,薛臣给了冯启发五万元钱。回到小城后,薛臣在医院附近悄然地下车了,而冯启发开车回到了青城。薛臣又回到住院部,那夜他仍住在病房中。故事后派出所人员调查,发现薛臣每天晚上都住在病房中,同室的人都可以证实。第二天晚上,他接到赵厂长电话说刘贺山失踪了,便协同保卫科和刘家的人寻找刘贺山。随后,他上班后,便借外出联系业务和推销产品之际,将存在事先已转移到外边的三笔货款计五十多万,会同他内弟地不同地方,分批转到他用假身份证开的几个账户上,并提走现金,然后销毁账号和卡。那几笔款原是以刘贺山名义联络的或签的合同,他用伪造的证件便全作了手脚,致使铝厂根本收不到货款。

刘贺山失踪后,这几笔货款就弄不清哪去了。几个月后,薛臣便辞了职。又是几个月后便在青城开了一家铝合金制品厂。直到接到到平城开会的通知,他却落入了刘岩的圈套。

天亮前,冯启发被陈汉雄和江涛及另两名刑警从青城带回到小城,并在他手腕上摘下了一块劳力士手表。当然,冯启发也很快交代他伙同他姐夫薛臣杀死刘贺山的全部犯罪经过,其口供和薛臣交代是一样的。根据他们二人的交代,陈汉雄和江涛、白雪分别带着他们去指认他们埋尸的现场。他们指认的现场也完全一致,陈汉雄他们会同技术人员在那个石屋中找到了三年前冯启发扔在屋内的矿泉水瓶,后来经化验认定其中一个空瓶内还含有没有挥发掉的烈性毒药残迹。

而薛臣到他曾和冯启发埋尸体的现场,发现原先的地方长满了蒿草,并没有变化,他有些生疑。可不久,他发现民工们在这里挖到一具还没有全部腐烂的尸体,还有手机残骸及已碳化的身份证残骸,经鉴定正是失踪快三年的刘贺山的尸体。

“我是看到了刘贺山还活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几天我在做梦,要不我真的是见鬼了?”

“薛臣,你并没有见到鬼,你昨夜在石屋里见到的刘贺山,他真名叫沈兰山,是刘贺山双胞胎弟弟,从小给了一家姓沈的。而真正的刘贺山的确是被你害死了。”

“又是你这个小城神探的主意,我上当了!”

“不,这是刘岩所为,有些事我们在这之前并不知道,只是接到刘岩的电话,才知道你在石屋中的情况,一切不都是你自己交代的吗?”

薛臣低下了头。

是的,这一切安排全是刘岩的安排,他是受白雪读的那篇推理小说所启示,并向白雪暗中讨教。而他叔叔沈兰山自离开贺家洼子,后来曾去过两次贺家洼子找他亲生父母和哥哥,但得知他们几次搬迁,一直没有找到。直到刘岩找到他,他得知哥哥失踪的事,并与刘岩在小城内秘密寻找刘贺山,并暗中访到一位出租车司机,得知那天晚上刘贺山上了一辆淡蓝色的出租车,并向南开了。他们分析父亲是在车被害了,有可能被埋在南边的山里。在山林中的石屋中,他们发现一串钥匙,这正是父亲身上的钥匙,他们分析刘贺山一定在这个屋中呆过,钥匙是无意中丢失的或在倒下时从裤兜中掉出的。那么是谁害了父亲,通过暗中调查,他们认为平素与刘贺山接触最多,关系可称最密切的薛臣。那么,说他杀了刘贺山没有任何证据,而父亲失踪时他正在医院住院。那只有找到刘贺山那块珍贵的表,估计谋杀者也不会不看中那块表。在暗访中,他们得知薛臣辞职后在青山开办了一家铝合金制品厂,而开车的是他的内弟冯启发。冯启发以前在青城开的出租车正是羚羊牌淡蓝色轿车,而他现在戴的一块手表正是劳力士。联想到刘贺山所谓贪污货款的事,都与薛臣的联系,是他设法将钱贪污了,然后嫁祸死去的刘贺山。于是,刘岩和叔叔,还有叔叔的儿子沈飞,就是扮演吴科长的那个小伙子,用计骗他到了那个石屋。而这一天,正是他害死刘贺山的三年前同一天。

事后调查,那几笔货款真是薛臣伙同他内弟冯启发借鉴各地电信诈骗的方式用假手续骗走几个客商打过来的货款。

但是,刘岩他们调查到的证据,陈汉雄也同样在事先查到了。其实,冯启发自从平城回到青城就已被陈汉雄派出的其他刑警监视着。至于,刘岩利用叔叔假扮其父亲是不是陈汉雄出的主意,或是白雪出的主意,陈汉雄坚决否认,而白雪也微笑着摇着头。

但不管怎样,一起失踪案终于真相大白。

同类推荐
  • 背负

    背负

    齐玲坐在一辆破损不堪、臭气熏天的大巴车上,坐了大半天的车,早已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但她顾不得这些了,当务之急是要赶到老家武县去。昨天,齐玲的父亲齐老汉打电话来说,她弟弟齐天宝杀人了,杀的就是对象小翠,年前两人一同出去打工,在武县城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齐老汉一女一儿,女儿齐玲高中没毕业就跑到武县城打工去了,说是在美容院学手艺,后来就听人说是做了鸡,齐老汉气得差点吐了血,把女儿叫回来,一顿皮鞭教训,女儿死活不承认,不仅如此,第二天就跑了,跑到现在这个大城市来了。说是在一家工厂里做工,不做鸡了。
  • 欲望之门

    欲望之门

    这是三个女人为了追求梦想而不幸迷失自我的故事。在金钱的诱惑下,在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里,她们能否坚持住最初的愿望?她们为了理想、为了梦想,忍辱偷生、委曲求全,最终,她们又能得到什么?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叙事笔法,不追求光怪陆离的写作技巧,行文以新闻纪实报道、报告文学的笔法白描勾勒。作者摈弃宏大叙事,摈弃偶像崇拜,而追求人性的解构。在这部书里,没有一个人是主角,读者也看不到一个高大全的偶像形象。她们的身上都有着隐秘的过往,内心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她是他们的妻子

    她是他们的妻子

    《她是他们的妻子》一书的审美世界是由阳刚血性和阴柔温婉两条河流交汇而成的。作者对军事题材的独特的富于时代水准的崭新处理联系在一起,他是新派战争小说家中的中坚。他善于写战争,他出生红军家庭,他的父亲曾是一位红军战士,而他的母亲则是蒙族,他有一半蒙族血统,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好斗嗜血的天性。他的小说总是被一种莫名的悲壮苍凉的气息裹挟着,血性人物形象在他的小说中是一个基础性的审美元素。笔下人物的命运似乎不是操纵在历史的必然性的手中,也不是操纵在大自然的威猛之下,更不是掌握在现代理性精神和知识素养之中,而是支配在一种血性的人格之中。
  • 铜笔

    铜笔

    道士鸿安越想越不明白,书侯先生怎么会亲自送一个日本人出门,而且,还竟然一直送到了山下,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自从移居茅仙道观,过起半隐居生活,在待人接物上,书侯先生一直恪守着一个规矩:熟不出门,生不下山。即亲朋故旧、达官贵人来访,一般只送出书房,顶多再陪着在院子里走几步;而书法中人慕名前来,不管是造诣颇深的行家,还是尚未觅得门径的青年,只要是第一次登门,书侯先生向例都要送到道观门外,但也只是送出大门而已,他是从不下山的。
  • 相忘江湖(相恋篇)

    相忘江湖(相恋篇)

    吴瑞和高祥,双双降临在美国土地上一切都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阳光灿烂的加州,碧空如洗,空气清新,到处有四季不败的花朵和满眼的浓绿,大片大片的草坪是望不尽的绿色地毯对于久居寒冷北方拥挤、嘈杂环境中的他俩来说,简直是换了一个天地到美国后,他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两人世界,度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蜜月他们在远离洛杉矶市中心的玫瑰大道,租到了一套公寓,是他们在国内不敢奢望的独立的爱巢没有了父母的约束,没有了亲朋的干扰,没有了工作压力的分心,没有了好奇者的偷窥,让他们堕入了一个只有对方的世界。
热门推荐
  • 古代仕女守则

    古代仕女守则

    周馨宁穿越了,父母疼爱,吃喝不愁,颜值也够高,妥妥的白富美,未来夫婿也不赖,本来想一辈子当个米虫,谁知道自己老爹居然犯了事,完了,谁来拯救一下她的完美人生啊!
  • 剑歌之下

    剑歌之下

    邪魔入侵,阴盛阳衰,当今天下,禁武习文,一朝倾颓,生灵涂炭,乱世,云缺仗剑而起:“剑歌不歇,武道昌隆。”
  • 聪明帅气的段炼斌有运当了皇帝

    聪明帅气的段炼斌有运当了皇帝

    传说古代天下干旱有个昏君皇帝,有个叫段炼斌的武学奇才,文武双全,学会了天下所有武武功绝学,是一个高明断敌高手,昏君昏庸无道,他见后,恨之至极,便带领兄弟一起为民除害,把昏君皇帝杀了,后来,段炼斌高手成为了皇帝,国泰民安,百姓称赞,真是有福气啊!……
  •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主要着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美国心理学家T.H.黧黑认为他与达尔文和马克思是引领20世纪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的思想对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等心理学家都产生过影响。他是人性的发现者,也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但在他一生大半的时光里,他的发现给他带来的却是漫天风雨般的攻击与辱骂;他毕生忠于爱情,但被人骂作淫棍;他忠于友谊,但他的朋友却一个个弃他而去;他是医生,但被癌症折磨得死去活来,先后动过数十次手术。《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一书是北大哲学博士文聘元教授十年心血沉淀,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现出了弗洛伊德才华横溢、传奇多彩的一生以及伟大的学术历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烬之渊

    无烬之渊

    星河冷落,湮灭无烬,于最荒寂之处孕育——那撕裂幽暗与虚无的第一缕光亮却是诞生于黑暗的。他走出群山大荒,踏破日月星辰,穿透时间长河,那缕光亮起了,而故事也开始了.......
  • 铁甲梦想

    铁甲梦想

    铁甲机器人格斗在现在开始流行起来,无数铁甲爱好者涌现,这是一个关于铁甲的热血故事
  • 我在神界做小弟

    我在神界做小弟

    一个现代化的仙界,一群现代化的神。我郑好一有文化有才貌的大好女青年肯定要做大boos…
  •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