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6300000001

第1章 永远在路上(代前言)

这本书源自很多个偶然,最后变成了宿命。

最先是在四年前。大概是一个临近寒暑假的日子吧,有两位上大学的学生来家中看我,我就近请他们在附近的小馆子里吃饭。席间我们谈到很多,我作为教师的毛病不改,还在跟他们大谈人生,鼓吹理想,倡议“生无所息”之类为一些成年人所鄙夷的东西。我跟他们说,多数人中年之后,就坐等退休了,就进入了庄子所说的“不亡以待尽”的人生阶段。我很庆幸还存有一点理想(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不忘初心”),还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写点东西。坚持锻炼不是怕死,而是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家人的负累、社会的负担,更是为了实现理想储存精力。所写的东西,一开始未必能好,但是,如果一直坚持着写,十篇、百篇、千篇以后,总有几篇会好一点吧?不知她们当时是否深以为然,现在是否依然还记得,但是我却已经被自己深深打动,然后就开始写。到第二年年终的时候,攒了十多万的文字。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预言也不全错,那十多万字的东西大多被后来的我视为“垃圾”。至于有没有一两篇好文章,我说了不能算,因此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从此我不怎么怯惧写作了。

后来,每遇到一些教育热点事件,我就写一些自己的感想,当时仅仅是因为心里有话要说,从来没想到过公之于众。一年多前,我所在的学校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我就抱着好奇的心情往那投了一篇文章。文章登载后,没想到还有一些反响。后来陆续投了几篇,其中《有感于“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得到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的公众号——“镇西茶馆”——转载,李老师本人还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有位从前的同事去《贵州教育》做编辑,她向我约稿,我就把《有吆喝就有还价——对于“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理解》给了她。文章登载后,又收到一些读者的积极反馈。于是我决定做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到今年6月份,我的一位学生帮我注册了一个公众号,我给它取名为“夜郎西话”。“夜郎”者,自大者也。对一些教育现象,我常常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地评论言说,可能对,也可能错。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其中有两个十分著名的句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本人就出生在传说中的古龙标尉旁,这个地方至今依然属于偏远落后地区。我一个小地方人,没见过什么世面,给公众号取这么一个名,来容纳我的思想看法,十分恰当。

公众号开通后,我写作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发言人,想说爱你不容易》,成功拉到了二十几位微信好友来阅读并关注。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两三天后这篇文章被多人次转发,阅读人数竟然超过了1200人。这让我大吃一惊,一下子体验到了自媒体的巨大力量。但后来我明白,阅读量之所以很大,是因为文章触及了社会热点。但我作为一名教师,更大的兴趣或者说职业的使命更多的是关注教育。我不是为了获得点赞、追求热捧而写作,而是因为热爱教育而思考教育,写作不过是我思考教育的主要方式。现阶段我写作的主题,就应当是教育,哪怕点赞的人很少,阅读量不高,这也是我的主要任务。接下来,整个暑假我几乎都在写,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保持一天一篇的速度。后来开学了,就大致一周写一篇。到现在,累积超过18万字。这些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今年暑假开始后所写,有少数篇目是前两年的旧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教育知识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很多结论未必经受得了实践的检验。它们只是一次次思考的过程或结果,很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任何教育策略都会存在不足之处,故而给人们留下可以商榷的空间。这些文章正是利用这些空间,从质疑的态度切入,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但是,批判性思考并非等同于彻底否定,也不是追求在实践中非要如何如何。它的作用更在于启发、校准和完善。建设,而不是破坏,才是写这些文章的目的。这些文章也不是成就,而仅仅只是一位基层教师的思维生活的记录、写作生活的呈现。

当今是一个务实的时代,在很多的领域包括教育领域,重术而轻道,务虚的东西不容易被人待见。教育的理想、教育的本质等一系列重要的概念一旦遇到考试、分数、升学等等具体诉求常常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得不到还手的机会。前者被碾压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大众代表着潮流,谁能在“螳臂当车”的情形中能力挽狂澜、改写历史呢?虽然事实上,两者并非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然而很多人却都那么看。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必然担心这些文章的生路。这种情况注定了写作和结集出版的艰难:写作的时候,要面临质疑,乃至于要面对不屑和鄙视;出版的时候,要面临更大的困难。可是,我又相信教育需要务虚,没有务虚,很可能迷失方向。我还无法从一种坏习惯中解脱出来:思想一旦产生,便总梦想着“有朋自远方来”,渴盼着与远方的人、另一时间的人神交心会。太史公曾经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种敝帚自珍的心情,我也同样没办法抛却。于是,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的事情似乎又从偶然变成了宿命。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一句名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过去我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现在,当我看到这十多万文字的时候,终于有一种眼眶湿润的感觉。人,是脆弱的,草芥般的;即便能够思想,还不是如草芥一般吗?所以,能够思想并不让我觉得人就变得伟大,反倒让我感觉到更加的渺小。难道在渺小加卑微的存在中,我们不应该去努力完成人类这原本就不多的使命吗?将思想记录下来,应当也是一种存在的自我确认吧。我还想起梭罗的一句名言——“当你实现你的梦想的时候,关键并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是的,梦想的内容本身也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保持一种有梦想的状态。思想也并不是结论,也很难保证都能成为结论,可是,应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一个保持思想状态的人。

一百多年前,有位德裔美国作家名叫塞缪尔·厄尔曼,传说他年逾七十才开始写作。他在散文《青春》(《YOUTH》)里边说:“谁都不会因为年岁而变老。我们都是因为放弃理想而成为老人。”因为这个思想,他永葆青春,七十多岁仍像十几岁的少年,“志于学”。他的晚年,没有“垃圾时间”一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永远在路上。告诉自己,向着理想,别歇脚!

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

同类推荐
  •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

    《报道伊斯兰》: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爆炸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苦纠缠。在新闻媒体的描述,以及政府、学界与企业专家的应和下,“伊斯兰”竟沦为恐怖主义与宗教狂热的同义词。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利用“伊斯兰”一词,来为其丧失民心的高压政权张目。 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爱德华·萨义德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他结合政治评议与文化批评来揭示出,即便是对伊斯兰世界最“客观”的报道,其中也潜藏着隐而不显的假设和对事实的扭曲。
  •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在讲座中,方汉奇教授首先对中外新闻史研究做了简单回顾,并充分肯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报纸起源、苏共报刊史的影响、对个别报刊报人评价的偏颇以及对封建报刊态度等突出的四个问题做了分析。方汉奇先生对我国新闻史研究提出了多谈深度,多做个人,多集材料的主张,而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整体提升方向。
  •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劳动伦理是马克思思想重要本义的学理论证;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实践形态等。
热门推荐
  • 我想我已慢慢喜欢你

    我想我已慢慢喜欢你

    【一个小短篇。】“喂,物理作业给我看下。”“啊?有作业?”“……我怎么知道。”——“你又偷偷背着我和别人学习了?!你觉得我没他聪明,还是没他成绩好?”“……”【练笔之作,日常温馨向,不喜请直接点叉】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嫌疑人

    嫌疑人

    柳三钱皮贩子老乔在牙齿掉光后,依然能清晰地说出柳三钱当年走进褡裢坡时的破落相。柳三钱光着脊梁,背着个行李卷,本来行李卷上裹着一块塑料布,但长途跋涉让他来不及整理,以至于塑料布像面残破的白旗在背后飞舞,烂被褥也被雨淋得精湿。柳三钱穿着破单裤,脚下的鞋张着蛤蟆嘴。他身后跟着两个男孩,身上也都破烂得不行,雨浇过的头发像两蓬秋后的乱草。皮贩子老乔从卢三家出来,胳肢窝下夹着一张黄狗皮,狗尾巴从旧雨衣下甩了出来。老乔在雨中停下来看着这三个人,猜想又是外来的逃荒客。柳三钱走到三岔口不走了,木讷地站在原地淋雨。
  • 国家一级注册雷暴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雷暴工程师

    现代的修行者也是要工作、要学习、要与时俱进的。修行大派的掌门千金得要下山考证,为未来就职大修行者企业做准备;偶然成精的白色小轿车也要挖空心思钻研最新的科技,不然下个月的92#汽油可真的买不起了,要饿肚子了。没办法,都是为了生活啊。而身为工程师的主角,则按部就班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着自己独特的修行。关注本书,带你走进硬核修仙。
  • 美学与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学与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美学与历史》主要包括“康德与美学史”“新时期以来的美学与知识分子”“反传统主义与现代化”“三个中国两次转型”“社会结构与话语权之争”等,这些论题既有理论深度,更有对现实社会的沉思。对推动美学及其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他为了长生

    他为了长生

    他命魂特殊,是纯正的人族命魂,此世间无他修炼之法,如废人一个。他不求无敌,只是为了长生苦苦挣扎在世间,平凡的他,却有一颗无畏的心。人逃不过生老病死,可仙却能逆天改命,这是一个平凡少年为了长生而踏上修仙的故事。你问他为了什么而长生?不过是和常人想要活着,为了活下去而长生。
  • 中国少年科幻之旅:异星大劫案

    中国少年科幻之旅:异星大劫案

    中国科幻名家获奖佳作丛书:异星大劫案(获奖佳作珍藏版)》内容简介:米泽堪称国内幽默科幻第一人,收录在《中国科幻名家获奖佳作丛书:异星大劫案(获奖佳作珍藏版)》中的大多作品均属幽默、讽刺类作品,其语言简洁机智,生动诙谐,机锋暗藏,令人捧腹。《中国科幻名家获奖佳作丛书:异星大劫案(获奖佳作珍藏版)》以意欲到地球大展宏图的“银河五虎”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展现了当前地球人类社会生活中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寓思考于笑声之中,幽默紧凑的故事不输于许多幽默动画大片。
  • 照亮你的星空

    照亮你的星空

    她说:其实我没有你想想过的那么坚强,我比谁都脆弱;他说: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放肆一回,我也不例外;她说:我费尽心思想得到他,可他爱的终究是你,我抢不过你,我也不想抢了;他说:那一次的事件带着我对你的感激,我会追求你,永不放弃。面对萧馨处处为难自己;面对同父异母的盲人妹妹杨玲;面对为了爱情而疯狂,到了最后却握着她的手说对不起的林蜜;面对神神秘秘的少年叶易;面对虽然和自己作对,却无时无刻关心她的林煜……让她渐渐有了温暖,那些人,都是她青春里必不缺少的成员。那天,她依偎在他怀里,他问她:“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她轻轻地勾了勾唇,笑了:“叫梓煜。”“在姹紫嫣红中遇见最好的你。”
  •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