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十八年,胡汉民、孙科、伍朝枢、傅秉常等来新加坡游历多日,晚间余在怡和轩设宴招待,计五席,同席林文庆(厦大校长告假南来)、薛武院(总商会长)、林义顺(中山先生住新加坡系他招待)并余共八人。时适南京政府初换国旗未久,有人通知胡君等总商会仍树五色旗。筵间孙科告胡等“总商会未换旗,明日我等勿往”。盖越日欢迎会有三处,中午和丰银行,下午二点总商会,四时南洋华侨中学校,薛武院坐余之右,林义顺坐余之左,薛君闻孙科言,告余云:“总商会未换旗为总领馆尚未换之故。”余则转告林君,其座位与胡君毗邻,乃转告胡君。胡听未详尽,误会总商会不换旗系总领事阻止,为其性素躁,即大声怒问总领事。时总领李事君在右席,闻声急来问故,于是就筵间与薛君议妥,明日总商会须换旗,胡君等应承均愿赴会。不意越日总商会门前旗杆空竖不升何旗,而挂新旗于门上。有人走告胡孙等总商会不升新旗,在和丰银行宴会时孙科即约诸人均勿赴会,而伍君谓恐失侨情不可,乃推伍君独往。总商会散会时,林义顺导伍君出会门将上一汽车,林君始觉伊车在该车后,乃转向后行。刺客立对伍君发枪数响,伍君逃脱,林文庆面被误伤。盖刺客原拟待伍君上车时,然后开枪准可得手,及见其不上车而返行,疑伍君已察觉将避,故急开枪,然伍君自出会门略有注意,故能走脱。刺客被拿,系琼州人,自香港与同志多人来,是日早党人会议,举三人负责各刺杀一人,即孙科、胡汉民,及伍朝枢,幸为总商会不升新旗,故均获无恙。
同类推荐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何谓文化
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作者在深邃的观察之后,用亲身经历和鲜活的感受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分别从学理和生命两个层面来解析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从精英界到公众心理,到底缺失了什么。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系统化地论述了何谓文化,何谓中国文化的本性等等问题,针对社会心理的浮躁,和作家本人的深邃思索,用罕见的直言不讳的批评,揭示了各阶层对文化本源的迷失,响亮提出文化重建的要义在于回到真善美。可谓发聋振聩。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以鲜活的笔触,追溯了对周恩来及已经离世的多位文化巨匠的往事,如谢晋、黄佐临、巴金等,因为他们几乎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本源。《仰望云门》,则写了三位依然健在的中国台湾文化耆宿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写他们是如何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家国和人类精神穹庐的。这些文章,是余秋雨一生散文写作中的自珍箧藏。
热门推荐
卷帘战(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卷帘战》为“怀旧童书馆·红色童年”系列之一种,此书由原来的《卷帘战》和《炮楼跳舞》两小书组成。《卷帘战》以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卷帘战》一书分为三个部分“不放一枪的胜利”、“地雷的‘秘密’”、“巧妙战术”,是著名作家康濯为建国初的小朋友们写的一本书,生动描绘了建国前(20世纪40年代)河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民兵连打日本、除伪军时采取游击战、地雷战等一系列巧妙的战略战术。中国事业单位:基于民事主体视角的研究
中国事业单位,是中国所独有的制度设计。从民法学民事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审视中国事业单位的历史变迁、分类改革、运行机理和制度优化,廓清其主体角色和行为边界,显然是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