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3000000001

第1章 千金易得,壶怪壶难求

来源:《章回小说》1998年第03期

栏目:民间艺术家与我国文化名人纪实·中篇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这个演变过程与紫砂行业规模宏大、分工精细及由此达到的工艺完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明清两代文人的参与,给日用陶瓷注入了新的生命,也使制壶成为一种风雅之举。由此提高了紫砂茗器的工艺含量,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品,流传至今,便足可代表国粹了。

文人参与紫砂壶的制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社团需要出样定制,有的是将工匠请到家中当幕宾依式制壶;有的比较省力,就在工匠做好的生坯壶上题诗作画;还有就干脆写了壶铭让工匠们铸剿在壶面上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等。当然还有一些沉湎于此项雅好较深的文人就摇起笔杆子来为紫砂陶著书立说,树碑立传,为陶艺和陶人总结经验,梳理美学理论。正是这些书籍,使后人得知项卞元、梁小玉、徐渭、程嘉燧、王叔承、周起高、李渔、张岱、朱石梅、梅调鼎、郑板桥、王士桢、任伯年、吴大激等名重一时的文士都参与了这项活动,并留下了“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客至何妨煮茗候,诗清只为饮茶多”、“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瓦瓶亲吸三泉水,沙帽笼头手自煎”、“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等与雨前新茶一样清新隽永的佳句。

在这些关于紫砂的传说中,苏东坡与东坡提梁壶的故事与他的诗作一样,应该是最具浪漫色彩了。苏东坡在宜兴讲学时受时风影响,喝茶很讲究,用的茶具一定要紫砂壶。当时的茶都还是烧煮的,他嫌别人给他的唐代制式的飞把壶烫手,就自己设计了一种有提梁的壶,放在火炉上煮而不烫手。这种壶后来就叫做东坡提梁壶,现在也有人叫做“提苏”的。除了提梁壶外,茶叶一定要阳羡唐贡茶,烹茶的水呢,一定要用金沙寺后面的金沙泉水。金沙泉的水据说比一般的河水重,同样一担水,它就会重出两斤来。每天一早,苏东坡就叫一个小书童到金沙寺去挑水。苏东坡住的地方距离金沙寺有不少路呢,所以日子一长,小书童就想法子偷懒了,在半路上的鼎山下舀河水充数。可是用鼎山的河水烹出来的茶就是不香,苏东坡一尝就尝出来了。于是他也想了一个对策,事先和金沙寺的老和尚商量好,备了两根不同颜色的竹制桃符,一根交给老和尚,一根交给小书童,并关照小书童去金沙寺取水后必须同老和尚交换桃符。这样一来,小书童就没有办法偷懒了。苏东坡也就能一直喝到用金沙泉烹制的茶了。这事在《宜兴县志》上也有记载,一点也不虚假。后来苏东坡还打算在阳羡买一个小园子,种两三百株桔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虽然后来这个没能实现,但留下了传之后世不朽的《楚颂帖》。

而对于紫砂壶工艺发展起到最最直接推动作用的文士,当推陈鸿寿。陈鸿寿,即曼生,为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年间任荆溪县令时,曾趁公余之暇,和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麟等手绘十八壶式,请当时紫砂名匠杨彭年、邵二泉制作,自己亲手或由幕客代书在壶面奏刀,时称这种壶为曼生壶。从现存的曼生壶来看,曼生壶确实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制作的,文切意远,格调高古。因制式、壶铭、篆刻而名扬四海,后来连广东、湖南巡抚吴大澂都欲求而不得,从此紫砂壶就留下了“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说法。

明清两代文人墨客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使紫砂工艺迅速进入成熟期,给紫砂陶艺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是砂壶铭文浓缩了诗词文赋,又别开生面,或渗透佛理禅机,令人把玩同时顿悟做人为文之道,使紫砂壶的本位意义大大深化。其次是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开创了诗书画同体的先例,倒紫砂壶具备了中国艺术的典型特点,使其以艺术的面目出现,在饮用香茗的同时还能起到冶性养情的作用。又由于文化人将书画艺术的审美趣味介入到紫砂陶这一工艺制作中来,大大地完善了这一门类的审美定势,在丰富茗壶器形的同时也丰富了工匠的想象力,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工匠的创造力,使紫砂陶呈现出“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气派。特别是文化人的著书立说,使后人研究紫砂陶艺有了依据,也宣传了紫砂陶,提高了紫砂陶的工艺含量,强化了紫砂陶的文化意识,确立了紫砂陶在中国艺术之林的地位。所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先生的一句话颇为有理:“紫砂陶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姒共同创造的。”

当代宜兴的制壶高手中,也有不少艺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埋头做壶的同时也时时抬一下头,请文化人参与进来。如汪寅仙、李昌鸿、徐秀棠等都请当代书画家为作品泼墨添彩,其中比以壶艺泰斗顾景舟和韩美林合作的一把颇具现代美术意味的提梁壶最为引人注目。不过,最有这种文化意识的还属上海的紫砂陶艺家许四海。

许四海出生在江苏建湖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失去父亲,十岁时随母亲逃荒到上海,过早地挑起生活重担,靠拾荒赡养母亲,孝心感人,同时也锻炼了日后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意志。后来当过木材厂工人、电车售票员,六十年代初慷慨从戎,不久赴越参加抗美援越战争,接受了炮火的洗礼。回国后在广东地区的空军机场当宣传干事,开始收藏古陶瓷。转业后回上海,在公用事业学校当干部,一边开始自学紫砂陶艺,同时更加痴迷于收藏旧紫砂器,为求一壶,常常倾其所有,被收藏界人士呼为“壶痴”。八十年代初到宜兴帮助当地的农民企业家筹建紫砂二厂。自己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辈艺人的窠臼,敢于创新,构思奇特,险中求变,变中求蹄,作品被海内外壶具收藏家所看好,声誉鹊起,并享有“江南壶怪”的美誉。在紫抄壶热的八十年代中期,有“千金易得,四海一壶难求”的说法。

许四海只读过两年半的书,全靠自己的天赋和意志努力学习,自学成材,而在他的成材道路上,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紫砂艺术的现状与前辈艺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所以他利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在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建设完备、文化门类齐全与文化界精英荟萃等优势,与文化界人士广泛结缘,虚心求教,多师广益,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家。所以在许四海从艺的经历中,与文化界人士的结交故事是可以作为艺坛佳话传播的,也是可以让艺术工作者从中得到启发的。

同类推荐
  • 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林清玄首部经典语录集,2018重磅新作《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是台湾散文家林清玄的经典语录集。全书分四章。“如此生活”集合了作者看生活、感悟幸福等方面的生活体验;“修一颗心”侧重培养生活中的良好心态,如达观心、平常心等;“人间有情”谈人的情感,如爱情、友情等;“万物有美”记载作者在生活中、周边事物身上发现的美。一本书收录精彩语录,经典可以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忠于幽暗的自己,不驱一时之趣味,不满足于流行。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小说的素材、写作对象、语言以及作者本身出发,挖掘出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文本的独到之处,对这些作品做了充满激情的评述。“珀金斯的帽子,作为一个来自生活的被文本和电影固化之后的细节,在我心里变成了一种象征,孤独的、退后的,却又是坚定的。从生活的真实到文本的真实,中间就隔着珀金斯的这顶帽子。在这本评论集中,作者从成长小说、新校园小说、科幻小说、官场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多部作品入手,结合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文本、写作者与批评者进行了多维度的评析。
  • 青鱼点灯

    青鱼点灯

    本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其中多篇已在报刊发表。书稿作者西野,本名张树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朔方》《星星》《飞天》《诗潮》等报刊。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却又可从其中看到现实的影子。
  • 人生需要一枚指南针(醉美文摘)

    人生需要一枚指南针(醉美文摘)

    本书教你人生的智慧。本书入选的文章均为精品美文,突出语言的优美、情感的真切,充满诗情画意,极具可读性。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本书收录了数百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品尝“心灵鸡汤”,将使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更智慧,会让你从庸庸碌碌中醒来,端正人生的正确态度;在感到痛苦、迷茫和失落的时候,会从中获取贴心的安慰。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改变命运的密码,都应该做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热门推荐
  • 世家婢的逆袭

    世家婢的逆袭

    世间最离奇的事,莫过于一觉醒来,居然变成了府中丫环!为奴为婢是不得已,但总要努力活下去,才能搞清楚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占了她身体的女人是谁?她有什么目的!自己脑子里多出来的记忆又是什么!从世家千金到草根丫环,从无家孤女到一代贤后,她究竟要如何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打破樊笼,与君携手百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妾色

    妾色

    “你是不是该给我一个解释?”他冷眸微眯,席卷起暴风雨般的危险。与他成亲一年,两个月前暴病去世的女人此刻竟然悠闲的逛着街,而她身边四五岁的男娃为何该死的越看越像他?这个女人到底还有多少事瞒着他?“公子,我们认识吗?”明眸轻抬,她一脸的无辜,一脸的茫然,那神情竟是比她身边的小娃儿还要纯净上几分。男娃儿双眸轻眨,虽然娘亲伪装的能力所向披靡,只是,此刻他觉的眼前的这个男人太过危险,绝不会上当,这次娘亲只怕、、、、“秦可儿,我不介意用行动来好好告诉你,我们到底认不认识。”果然,下一刻,如暴风狂袭,他已经近到眼前,他倒要看看这个女人还要装到什么时候?而他所谓的行动、、、、绝宠篇:“秦、可、儿。”惊起的怒吼,急步而来的他一脸的冰冷,酝酿着惊心动魄的风暴,她知不知这么做的危险?众人幸灾乐祸,谁都知道惹了这位爷绝没好下场,此刻他这般狂怒而来,接下来,她只怕骨头都不剩、、、、“夫君,我错了。”转身,回眸,前一刻还冷若冰霜,雷厉风行的女子瞬间化身柔弱清白合,楚楚动人,小鸟依人,清莹的眸子无辜的望向他。“娘子,咱能换一招吗?”顷刻间,随着一声无奈的轻叹,冷冽的冰霜已化为柔情似水的宠爱与疼惜。每次都这般,偏偏他每次都无力招架。“好呀。”顿时,笑颜如花,她轻挽起他的手臂,理所当然的回应,“等我想到比这招更管用的,咱就换一下。”他唇角轻抽,她这是明目张胆的承认想方设法的糊弄他?!他到底娶了怎么样的一个女人?众人一个个晃瞎了眼,瞬间呆若木鸡,难以置信,这真的是那个冷酷无情,人人敬畏的男人?从此,众所皆知,号称冷面阎王的他宠妻宠到了极致,即便前一刻他怒火滔天,只要她一个弱弱的撒娇,他便没有了一点办法,半点脾气。她:冷,足以冰封千里。笑,顷刻春暖花开。静,宛若人间仙子。动,瞬息风云变换。外加,“一点”腹黑,一点可爱,一点娇萌,当然,这只是针对他才会有的。谁能告诉他,这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 钱通

    钱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 偏偏爱你那么深

    偏偏爱你那么深

    如果没有遇到你,我怎么敢幻想故事的结局就算当时遇到你,我怎么敢幻想故事的结局
  • 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是苹苹的一个布娃娃。他呀胆子有点儿小,连爆竹声都怕,小朋友们嘲笑他。他下定决心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可是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呢?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算不算?谁知他跳下来的时候打翻了苹苹的饭碗。苹苹批评他不爱惜粮食。小布头生气了,从苹苹家逃了出来。他坐上火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遇上了小芦花、多嘴多舌的大铁勺,大铁勺很会讲故事。后来,小布头被鼠兄弟拖进洞里去了,鼠兄弟虽然诡计多端,但是很有才,能做诗。最后,小布头非常想念苹苹,他与苹苹团聚了。
  • 大侠是凡人

    大侠是凡人

    这是个古代大侠重生在现代的生活故事。没有了古代江湖的快意恩仇、恣意洒脱。有的只有小时做不完的作业,大时做不完的工作。庞文汐泪目:“麻麻我要回古代。”
  • 这个女人“克夫”

    这个女人“克夫”

    这家太乱了,严母玉梅,三不管丈夫大狗,宠孙狂魔陈素素刘石头,吃货姑凉思思,乖乖女香香,祸头子双喜,随着双喜的入狱,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接二连三出事事:疏远的亲人,背叛的代价,件件让人始料未及。金钱,罪恶,良知,人性,亲情,美,丑,都将一一显露
  • 我只知道那个人是你

    我只知道那个人是你

    小时候竹生玩捉迷藏,藏到乔叔叔的车里,不小心睡着了,醒来后,遇到了小时候的陆言,竹生没心没肺的玩了一整天,直到提心吊胆担心寻找她一整天的爸妈带走了她。从那天以后,命运的齿轮便开始旋转……竹生正抱着热水袋看电影,陆言看了一眼,致青春的,已经看了一大半。“怎么出来了?”竹生看了陆言一眼,又看向电视。陆言没说话,泡了杯红糖水放竹生面前,也坐到竹生身边。“嗯?”竹生疑惑。“现在不想做饭。”陆言看着电影,声音有点低。竹生看了陆言一眼,又回过头看电影,没说话。看了快十多分钟,等桌上的红糖水不是太烫的时候,竹生拿起来喝了几口,然后抱着热水袋站起来。陆言看过去。“走了,大厨,饿了。”竹生把手伸到陆言面前,瘪着嘴,模样有点可怜。
  • 烈妃孤魂之这个王爷不太冷

    烈妃孤魂之这个王爷不太冷

    她,无形无魄,是抹孤魂。趁鬼门关大开之际,逃窜人间。他,在冷宫出生,从小受尽冷落欺凌。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他定要万人之上。他,修行千年,守护了她千年。他爱她,所以他允许她爱上别人。她,父母早逝,幸与他指腹为婚。从她记事起,便认定他便是她今后的依靠。他,自从知道父母给他指腹为婚后,便逃家上山学法,并立志成为一名除魔降妖的方士。他,是鬼门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鬼门少君,他的身份便注定了他这永生永世无法逃脱的责任。她,孟婆亭最后的孟婆,从她成为孟婆的那刻起,便注定了他们的缘分已尽。他们与她们,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在面对爱情抉择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