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000000011

第11章 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2)

我们的意思,并不是杀人者一定要被杀。而是杀人的动机至关重要。只能够为除暴安良而动手,并且要合理合法,才是正当的行为。若是为私仇而杀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动武,那就是蓄意、恶意的杀人,一定会得到被杀的报应。这并不是迷信,而是自作自受的宇宙规律,就好像驾驶汽车的人必须遵守的行车规律一样,无人能够例外。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连其他车道的车辆不至于横向冲过来的信心都没有,请问如何开车?善有善报,而恶有恶报,若是单纯地看成迷信,并没有什么价值。把它当做警戒,视同自然规律,促使自己多行善不作恶,那才是真正的用意。宇宙间的功和过,是不能够彼此互抵的。功必须赏,而过也一定要罚。所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值得我们体会。隐秩序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这些道理。

6刘备三度让徐州:仁义之名播天下

陶谦自知曹操兵多势大,难以抵挡。接受糜竺的建议,写信向孔融求救。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子二十世孙,自小聪明敏捷,表现出奇异的才能。28岁时,便担任北海郡守,并且甚得民心。

孔融与陶谦的交情深厚,但是要和曹操对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想起刘备,于是委请太史慈代为致意。刘备很高兴孔融居然知道他,满口答应,向公孙瓒借兵前来支援。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十分欣赏。令糜竺取出徐州牌印,要让给刘备。表示自己年迈无能,情愿让贤。刘备惶恐地说明,此来完全是帮忙性质,绝无并吞的意思,否则皇天不佑!

刘备向公孙瓒借兵时,公孙瓒问他与曹操无仇,为什么这样热心?刘备说孔融为义而帮助陶谦,自己既已口头承诺,便不敢失信。为信为义,岂能夺人城池?

陶谦再三谦让,刘备就是不肯接受。我们不妨以小人之心来度刘备的君子之腹,分析一下。他不是一直想创业吗?如今现成的地盘居然不要,是不是由于曹操想要,他才不敢要?因为就算答应下来,曹操也会转移目标,绝不放过刘备。这样一来,岂不是白要?还会增加麻烦。心里再想要,也应该以不要为上策。不要,才不致乱要。不要权利,只尽义务,使刘备的声望大为提高。他写信给曹操劝和,曹操当然听不进去,大骂刘备何人,也敢如此劝我?不料吕布受到陈宫的劝说,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兖州。曹操觉得情势不妙,听郭嘉的话,卖个顺水人情给刘备,曹兵退去。

刘备的举动,使陶谦更加敬重刘备。他请来了好几位见证人,推刘备上座,一定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说:“孔融邀我共救徐州,是为了正义。如今无缘无故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刘备为无义之人呀!”

糜竺、陈登是陶谦的左右手,同声劝刘备不要推辞,表明陶谦是出于真心真意。孔融也说“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刘备坚持不肯接受,只答应屯兵小沛,以保徐州。张飞对刘备说:“又不是我强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

张飞的话,当然颇有道理。三兄弟辛苦奔走,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寻找一个根据地,然后逐渐求发展?如今难得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想不到刘备严厉地说:“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刘备不好意思对其他人士说出这样的重话,借着张飞小弟自家人有话直说,表白自己的真诚心态。如果是假的,那就是十足的伪君子,连曹操这样的真小人还不如;倘若是真的,便非常了不起,值得我们尊敬。是真是假?必须再往后看才能看清楚。

不久陶谦病危,要刘备可怜汉家城池,接受徐州牌印,并且推荐孙乾、糜竺相助。刘备始终不肯,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刘备不得已暂管,后来又让给吕布,自己仍然屯兵小沛。换来吕布的辕门射戟,把袁术派来的大将纪灵弄得左右为难。但是吕布哪里守得住徐州?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应该得到的东西,得到以后,还要守得住。若是守不住,得到还不是等于没有?刘备深明此理,所以三度谦让徐州。因此,仁义之名,远播各地,实在收获颇大。

7刘备二投吕布:敌人有时候也是救星

公元197年,刘备第二次投靠吕布,驻军于小沛。听闻袁术指派大将纪灵率军三万来攻,赶紧向吕布求救,以策安全。吕布平时就想杀掉刘备,为什么不假借袁术的手,来完成自己的愿望呢?因为他心中有数,一旦袁术打败刘备,两军联合在一起,自己就被包围。所以才提出“辕门射戟”的建议,吓走纪灵,解除刘备的重围。从这一个案例看来,袁术一方面是刘备的敌人,一方面也是刘备的救星。

我们常说,不要把敌人赶尽杀绝。留下一些敌人,自己才不致松懈下来。有时候敌人反而成为自己的救星,换句话说,一切全凭我们怎么想:把他当做敌人,好像真的十分狠恶;把他想象为救星,果真一下子有了转机,利用敌人来扭转自己的厄运。

反过来说,吕布这一次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对吕布而言,完全没有好处。因为张飞随即夺取他的好马一百五十多匹,说是吕布夺刘备的徐州,以此回报。我们长期观察,敌人是不是救星,并非由敌人来决定,而是我们自己的品位修养所做出的反应。刘备以仁义为重,经常有化敌为友的收获。就算不一定变成友人,至少从某一方面来看,敌人已经成为救星。吕布则不然,自己不仁不义,别人不可能以仁义来回报。不但张飞夺他的马匹,将来刘备还会夺他的性命。就算这一次吕布救了刘备,结果也是不得好死。世道人心,终究有其道理。

8孙策当玉玺换江东基业:大事须自己做主

孙坚有四子,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孙坚从17岁起,到37岁英年早逝,这二十年间,独自创立基业,由于攻必克,战必胜,引起九州的重视。他不但是百战百胜的猛将,而且是角逐中原的青年政治家。

孙策生得容貌秀美,性情豁达开朗,又善于用人。孙坚起兵找刘表报仇时,即随父出战。见父亲惨死于乱箭之下,乃暂投袁术。他甚得袁术的喜爱,袁术曾说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孙策虽屡次胜利,却因不能继承父志,而痛恨自己。为了向袁术借兵,以图江东大业,便拿父亲藏匿的玉玺,典质为凭,向袁术借得兵三千,马五百匹。带领朱治、吕范、程普、黄盖、韩当诸将,途中又遇旧友周瑜推荐二张。孙策亲往邀请,张昭、张纮应允相助。又设计收服太史慈,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袁术死后,孙策尽收江东属地,基业十分稳固。用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玉玺换来这么大的基业,当初劝阻孙策千万不要把玉玺交给袁术的人,想来也觉得十分不安。我们却不认为如此,因为这种重大的事,只有领袖自己才能够果敢做决定。干部要获得信任,顶多不表示意见。最好不要擅自建议,就像李肃当年劝董卓放弃赤兔马,李儒劝告董卓把貂蝉赐给吕布那样,到头来自己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干部表示不宜,上司裁定可行。将来后果如何?上司必须自行承担。其他事宜,部属当然要多做积极、具体、可行的建议,才算称职。

9袁术因玉玺惹杀身之祸:金玉满堂无人能守

凡是对玉玺产生很大兴趣的人,都不过是由于此物素来被视为传国的宝物。秦始皇时,才雕琢成玺。上面几个大字,出自李斯手笔。秦亡,子婴把玉玺献给汉高祖。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外出。回宫时失去了玉玺,归孙坚所有。孙策把它典当给袁术,袁术嘴巴上说我不是要你的玉玺,实际上心中大喜,认为自己有当皇帝的命。不然,孙策怎么舍得拿出来呢?他在淮南,自认为地广粮多,如今有了孙策典质的玉玺,就想应天顺人,自立为皇帝。于是统领大军二十余万,分成七路,要攻取中原。不料被关羽大杀一阵,败回淮南。曹操乘机来攻,袁术大惊,赶忙渡过淮河,从此毫无起色。后来被刘备追杀,气得吐血斗余而死。玉玺被夺,送往许都献给曹操。一场空欢喜,没经过多久,便烟消云散了。

有些东西,对极少数人士是宝贝,但是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根本就是祸害。袁术出身世家,四世三公,若是好好经营,本来就可称霸一方。孙策用玉玺来借兵时,袁术就有心从此不再归还。不过,他看到孙策扫平江南,上表申奏朝廷,一面结交曹操、一面向自己索回玉玺的不同情势,也应该提高警觉,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把玉玺归还孙策。这样使曹操出兵打孙策,并把玉玺还给献帝。如果曹操据为己有,必成天下公敌。或者干脆将玉玺还给献帝,看看孙策怎样反应?也可以如约还给孙策,和他结成亲家,联合在一起,共拒曹操。可惜袁术和袁绍兄弟,终究外表体面、脑袋空空,想不出好计策来。

10孙策步其父之后尘:乱世须自重

孙坚17岁时,便因追杀海盗而名闻于世。31岁成为三国时代唯一出身平民的创业者。他曾劝张温依军法把董卓斩首,张温未能接受。在这二十年间,孙坚可以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引起了世人的重视。但是投靠袁术,所托非人,加上忠直勇猛,常常喜欢单骑出游,在岘山为黄祖的军士所刺。一颗巨星忽然沉没,至为可惜。

他的长子孙策,字伯符。十余岁便结交周瑜等好友,才气毅力,都有乃父的风范。袁术死后,孙策年纪轻轻,便已经尽收江东的属地。曹操十分妒忌,却也无可奈何,把侄女嫁给他的胞弟孙匡,又将孙策伯父孙贲的女儿娶进门来做曹彰的媳妇。他知道“孙策像狮子那样雄猛,只能安抚,很难和他争锋”。令人惋惜的是,孙策不能记取父亲遭人暗算的教训。竟然父子同命,在26岁那一年,为许贡的手下所刺。若非如此,相信三国的历史,也很可能大不相同。父子二人都是单骑轻出,猝不及防,而且死时都那么年轻,实在是对自己太轻率了。一般人如此,已经不够自重,不知道爱惜自己的性命;身为将帅,如此不接受部属的劝告和陪同,只身遇刺,危及全军,是不是太不值得了?死得一点价值都没有。作为他的部属,也太没有安全感了。领导者必须自重,因为众人的安危,都寄望在他的身上。他的性命,关系到全军的前途,绝对不能疏忽大意。要不是孙权统治得长久,东吴的巩固和发展,恐怕不会如此顺利。

11孙权承父兄事业:敬老尊贤成大业

我们认为人生有三大幸运,分别为好父兄、好师长、好上司。孙权18岁时,乘父兄的余荫,掌理江东大业。孙策临终时,向母亲禀报“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称赞孙权“举贤任能,使各人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完全是安慰和勉励的话。他心里何尝不明白,这位弟弟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因此特别交代“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又要求诸弟同心协力。当众宣布:“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以巩固领导中心。并且指示孙权继承大业的首要工作,便是尊重老臣,与父兄的老干部搞好关系。周瑜赶回来吊祭,又举荐鲁肃。鲁肃又推荐诸葛瑾,劝孙权勿通袁绍,且顺曹操再行应变。

这三位孙吴父子,以孙权较差。但他却因为形貌奇伟,骨骼非常,又享高寿,终能守住江东大业,殊为不易。当时曹操闻知孙策已死,即要起兵下江南。幸亏张纮力劝,说乘人家办丧事而征伐之,并非义举。曹操于是奏封孙权为将军,结为外应。留张纮与张昭同理政事,以顾雍为丞相,因而威震江东,深得民心。他所遭遇的困难,无非是内部老臣倚老卖老,亲戚熟不拘礼,外部曹操和袁绍虎视眈眈。由于他接受孙策的遗教和诸臣的高明意见,与诸臣很快搞好了关系。孙权的敬老尊贤美德,帮助他成就大业。他对老臣的忍耐力,对新人的沟通力,都十分高明。只是他爱打猎射虎的家传习惯,使许多老臣担心不已。张昭为此还厉声加以指责,但还是很难改变。

12袁绍死后三子内斗:未立接班人的后患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字显思,出守青州;次子袁熙,字显奕,出守幽州;三子袁尚,字显甫,留在身边。袁绍死时,谋士审配、逢纪立袁尚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袁谭不服,引兵攻打袁尚。二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派人向曹操投降,曹操大喜,假意以女许婚,并自领冀州牧。袁谭打败袁尚后,要讨回冀州。曹操大怒,写信解除婚约,并且发兵追击,不准袁谭再度求降,不久斩袁谭于阵中。袁尚和袁熙,星夜奔往辽东,郭嘉向曹操进言,不必加兵,辽东必杀二袁,提头来献。果然不出所料,辽东太守公孙康,因袁绍常有并吞辽东之心,怀疑二袁来此相投,终将鸠夺鹊巢。待二袁来时,先埋伏刀斧手,于席间砍下两人的首级,用木匣装好,派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

没有家产的人,立不立继承人,根本无所谓,反正没有东西可以争,大家并不在乎由谁来继承。家产丰厚时,最好生前就立下继承人,预防后患。由三子平分,势力必然单落,减低竞争力。所以旧制大多传给长子,以确保原有的势力。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可谓庞大。三子又是不同母亲所生,难免增加冲突的可能性。袁尚是后妻刘氏所生,形貌俊伟,甚为袁绍喜爱,所以留在身边。刘氏常催袁绍立袁尚为继承人,却因废长立幼与礼制不符,经常成为乱源,因此犹疑未决,一再拖延。袁绍临终,刘氏逼迫袁绍立袁尚为嗣,这才引起兄弟相残、同归于尽的惨剧。慎选接班人,顺利交接,都是领导人生前应该办妥的大事,千万不能大意。

同类推荐
  • 重振大周之最强帝王

    重振大周之最强帝王

    春秋、战国交替之际,周朝已是“周室”,窝在一个弹丸之地。一个傻子异军突起,力挽狂澜,拯救周室于危难之中,并开创了盛世王朝!壮士出征风云追,骏马奔驰尘土飞;战场杀敌建功业,英雄凯旋美人归!
  • 明传万里

    明传万里

    时间长河无边际,水中锦鲤数不清,鱼跃龙门寻常见,身世际遇各不同。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赵彦初至大明。传奇皇帝朱祁镇十八岁,意气风发。悲催皇帝朱祁钰十七岁,安分守己。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志得意满。一代名臣于谦巡抚晋豫,声名卓著。瓦剌太师也先磨刀霍霍,虎视中原。我们的主角赵彦十四岁,放牛喂鸡。四年之后,土木堡之变还会发生吗?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千秋长歌

    千秋长歌

    一个长达四百年的王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短短几年之间,群雄并起,沧海横流。有一个人,北逐胡虏,封狼居胥。有一个人,侧帽风流,名动一时。有一个人,雄踞东方,天下为棋。还有一个人,他把持朝政,独揽大权;他屠杀宗室,逆我者亡;但他却又勤政爱民,礼贤下士;他用兵如神,驰骋沙场。世家大族、天下诸侯视他如虎狼;黎民百姓、寒门士子拥他为传奇。这是属于英雄的时代,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属于任何一段历史,但你却可以在这里,看到每一段历史的影子。千秋家国梦,始终男儿魂。
热门推荐
  • 血沙

    血沙

    K1特种部队与FOS改造塑造的无敌战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浩劫之后,大难不死的刘威凭着在K1练就的杀人技巧、由FOS改造得到的金刚之躯,走上了为兄弟复仇的不归之路。男儿自当饮血沙场,在血火中获得永生。这是血与沙的故事!
  • 人类的环保之路(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的环保之路(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谢芾主编的《人类的环保之路》为丛书之一。 《人类的环保之路》内容涉及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等在黎明之前

    等在黎明之前

    “第一和倒数第一搭档,真是感天动地。”“你懂什么,这叫互补。” “人类为什么不能跟吸血鬼和平相处啊。” “你恨吸血鬼吗?” “我只知道保护人类是我的职责,任何伤害人类的物种,都是我的敌人。” “如果我是吸血鬼你还爱我吗?” “那你可千万不要死在我手上。” “现在,你还相信我吗?” “抱歉,现在我必须跟人类站在一起。” “我还是想死在你手上。”
  • 专家诊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分别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并发症、诊断、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和预防等相关方面做了较为全面、详细的介绍。
  •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猫老爹杰克森·盖勒克西可能不符合你对猫专家的期望,他留着山羊胡,身上有纹身,看起来像个地狱使者。然而,即便是最麻烦的猫科动物——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它们身后、压力重重的人类——也能被猫老爹驯服,这种能力令人惊叹。《唯有猫能治愈我》讲述了两个破碎的生命——穷困潦倒的摇滚音乐家杰克森和骨盆被汽车轮子轧碎、被主人抛弃在收容所的短毛猫本尼——彼此相依为命的治愈故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回忆录,也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养育指南。这本书将带你经历过山车般的情绪——愤怒、沮丧、悲伤、快乐,一路上会教你很多关于爱和治愈的故事。这本书是动物爱好者、救援人员、迷失的灵魂及任何在生活中与猫接触者的必读书。
  • 农家小甜事儿

    农家小甜事儿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轻尘灯子晞

    轻尘灯子晞

    子晞,一个现代人,因一场意外穿越到弦月大陆,没有一丝内力的他遇到了这个大陆的最强者轻尘……
  • 故乡水

    故乡水

    《故乡水》,是“无法寻找到故园”的游子李文俊老先生年届九十高龄遴选出的一本特别的散文集——创作散文加翻译散文。 创作散文部分,涵盖回忆童年在上海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的工作和学习,与译界同仁如钱钟书夫妇、萧乾等人的真挚友情,也有旧时光里淘书、玩古董、出国奇遇等生活记趣。所选篇目文采斐然,语言朴实无华又生动活泼,有情趣有史料,正如作者所希望的,“花些力气,把数年前的种种琐事一一变为可以稍久保存的铅字”,从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侧面。 翻译散文部分,读者可以静心聆听女作家威拉·凯瑟那场神秘而美丽动人的“邂逅”,或者跟随法利·莫瓦特前去领略诗一般“雪”的王国,更可翻开《密西西比》,走进文学大师福克纳隐秘的个性世界。
  • 复仇之恋,冷妻的圈套

    复仇之恋,冷妻的圈套

    她带着姐姐的仇恨来到A市,目的就是为了惩戒那些让姐姐曾经痛苦的人,她一面扮演着无辜柔弱的样子博取信任,一面变身狠戾无情的恶魔暗施诡计。当她的目的即将达成,她却发现自己怀孕,在盛大喜庆的婚礼上,她的身份和目的被揭穿,可是为什么面对他痛苦的目光,她居然会觉得心痛?
  • 重生之极品太监

    重生之极品太监

    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之王,却因疏忽而送了性命。而一切似乎都没有结束,“我竟然穿越了,还是个太监。。。”“让我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