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000000038

第38章 三国归一统(8)

刘备托孤,曹叡学得很像。但他没有想过:司马懿和孔明不能够相比。何况同时托孤二人,势必引起无谓的纷争。曹操和刘备不同,司马懿当然和孔明不一样。在曹操的示范下,司马懿耳濡目染,都是权谋欺诈的作风。

1刘备托孤的启示(一):悔字诀产生的良好效果

曾国藩生前,常把“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一句话,挂在嘴边。40岁以后,曾国藩得力于悔字诀,办事愈来愈圆融,处世愈来愈圆通,和这一句话应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的悔字诀,是不是从《三国演义》获得,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刘备一生,也是悔字诀最好的写照。凡事不怨不尤,只以事先避免事后可能带来的后悔,作为警惕的要点,用来趋吉避凶,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的。

年轻时,刘备常以家世特殊,身负重任,如不趁早图谋,将来必定后悔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在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之后,他更加小心谨慎,唯恐稍有大意,即将为曹操所杀。这才自动要求起兵到徐州迎战袁术,获得逃离曹操掌控的大好机会。

刘备奋斗了这么多年,虽然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但还是一事无成。当他从水镜先生处得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即可以安天下,这才意识到再像以前一样拖下去,必然死不瞑目,所以才三顾茅庐,对诸葛亮如此谦卑。

孔明下山相助,刘备言听计从,怕的是稍有违背,就可能后悔。关羽遇害,张飞责备刘备当了汉中王,早忘了桃园结义的誓言,使得刘备不顾一切,要兴兵伐吴。张飞限期三军挂孝,逼得部将将他杀害。刘备明知联吴抗曹是一贯政策,也唯恐违背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为后人所耻笑,毅然不接受诸葛亮的劝阻,以及东吴特使诸葛瑾交还荆州、永结两国盟好的和解,无非是以悔的心态,来防止自己的独生行为。

刘备出师不利,加上哀伤过度,终于病倒在白帝城,自知不久于人世,速请诸葛亮、李严等大臣来永安宫,只怕迟了来不及交代后事,很可能会悔恨。

孔明来了,刘备请他坐在床边,承认自己不听丞相的话,才自取其败,为的是怕诸葛亮误会自己对他不信任,以后不方便处理事情。看见马谡在旁边,赶紧叫他暂且退下,暗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的是怕孔明重用马谡,造成悔憾。最后坦诚向孔明表示:阿斗可辅,就请辅助他;如果太不像样,可以自立为成都王。害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接二连三地保证,要尽忠辅佐阿斗。

刘备这种举动,不可能是以退为进。如果是的话,大可以仿效当年刘表要让荆州的故事,直接请孔明为汉中王。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直接的话,对孔明的伤害太大,等于摆明不让孔明这样做。我们从刘备一生的表现,可以相信他这样说,是出于一片真诚。就算他是骗人的,我们有一句话,可以当做参考:骗一次算骗,一直骗下去,骗一辈子,就不算骗。刘备是真诚,还是虚伪?我们从他不接受刘表的礼让,不忍心抛弃新野的百姓,不贪恋汉中王的既得利益而为弟报仇,应该可以相信他的真诚。

孔明的退休计划,由于刘备的托孤,而完全打消。以后阿斗的种种行为,孔明都能够忍耐,和白帝城刘备说这一番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备地下有知,也会看到悔字诀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而含笑九泉吧!

2刘备托孤的启示(二):显秩序下别无选择的选择

曹操当魏王时,左慈告诉他,不妨考虑请刘备当皇帝,自己则云游四海,或者到峨嵋山修道。曹操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了解,形势已经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只有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人生的终点。因为他的仇人太多,不会放过他,他一旦离开权力的核心,很可能立即被追杀。他的儿子也心中有数,知道曹操在玩弄什么把戏,绝不肯中途罢手。那些依附在身旁的文武大臣,更是不会把轿子放下来,才不管你曹操想不想继续坐下去呢。他只好把左慈当妖怪,下令追捕斩杀,以免担负不听忠言的罪名。

现在轮到刘备自己,明知道刘禅的困境,实在难以突破,还要勉强让他接任。显秩序的僵化,从这里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要孔明继位,不就等于要他的命?很可能会逼得他非当场撞死以表明他的忠心不可。我们不能够以现代的显秩序观点,来评鉴那个时代的显秩序,但应该深切地体认,为什么显秩序必须时刻做出调整,便是各有各的包袱,很不容易摆脱。隐秩序对改朝换代,通常比较不在乎。因为站在大气的立场,各个气球所装的气体,都是大气的一部分,换来换去,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显秩序要很久以后,才干脆废除帝制,把改朝换代的沉重包袱,整个抛弃掉,希望不要为了姓氏的不同,坚持要拼得你死我活。不过在刘备那个时代,真的除了重重拜托孔明,好好辅佐刘禅之外,根本没有别的路走。刘禅能否继承大业,那是他的事。刘备既然立他为太子,便只好把这一个难挑的大担子,不顾一切地交付给他了。

3孔明嘱杨仪杀魏延:善后一定要周全

无论如何,魏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遭遇,值得普天之下,有才干却与顶头上司格格不入的人作为借鉴。希望后来的“魏延”们能够自我调整,做出合理的改变,以免重蹈魏延的覆辙。一旦定局,就算有人为他喊冤,又有何用?

打从魏延杀长沙太守韩玄来降,关羽领着他拜见孔明时,孔明就想杀他,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不如先杀掉,以绝祸根。幸亏刘备劝阻,才保留性命。魏延居然警觉性很差,认为有刘备撑腰和提拔,便可以不理会孔明对他的观感,而不思改善两人的关系。

就算孔明对他有偏见,也有成见,他身为部属,除了自我调整之外,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改投他人的阵营,只有增加孔明预言的可信度。得不到孔明的信任,对魏延而言,处境相当危险。特别是刘备死后,他虽然已经立功封侯,也不能不重视孔明对他的态度。有人说他是创新派,和孔明的保守派当然不能相契合。但是礼让顶头上司三分,也是部属的起码修养。孔明几次说要不是还有需要,一定把他杀掉,这样严重的警告,不相信他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他却毫不警醒,还自恃刘备死后,除了赵云之外,数他资历最深,武艺最高,而狂妄依然。孔明的本命灯,不论魏延有意或无意,只要心目中有孔明,应该不会那么莽撞,一下子把它撞灭掉。

孔明决心要杀魏延,却又担心诸将的武艺不足以担当此一重任。姜维以后要大用,万万不能背此恶名。他终于想到杨仪,因为杨仪同样有才无德。就算事情办不妥,反过来把杨杀掉;或者事后大家有意见,不谅解,而嫁祸于他,也无所谓。一石两鸟,原本是老掉牙的计策,用用无妨。于是交代杨仪,死后不发丧,并给予密令,如魏延造反,已交代马岱,依计杀之。一切果然如孔明所料,魏延首先对杨仪表示不服。他要杨仪扶柩回蜀,自己则率大军攻司马懿,理由是不能因为丞相一人而耽误国家大事,并且埋怨丞相当时如果采取他的计策,老早已经取下长安;又说自己资历深,官位高,怎么能够听从杨仪的指挥。这些都很有道理,只是他为什么不想想:以孔明的谨慎,怎么会做出这样不合情理的安排?如果是有意让他难堪,更应该提高警觉,以免对自己不利,在这种紧要关头,还发什么牢骚?杨仪和他本来就是对头,现在持有孔明的兵符,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什么还要硬来呢?可是魏延偏偏要硬来。于是杨仪依照孔明生前的指示,轻骑而出,手指魏延,笑着说:“丞相在日,知汝之后必反,教我提防。今日果然应着丞相的预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魏延到这个时候,还不警觉,竟然大笑说:“孔明在日,吾尚惧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于是张开嘴巴,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不料马岱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孔明不用魏延的计策,可能是大错,魏延心中没有孔明的存在,也是自取败亡。事后,杨仪自恃功高,未获重赏,口出怨言,刘禅大怒,贬他为民,杨仪羞惭自刎而死,留下一大堆令人不解的谜团,惹人议论纷纷。

4曹叡托孤的启示:所托非人,事难成

辽东燕王公孙渊,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而来。曹叡大惊,派司马懿兴师前往讨伐。公孙渊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被打得城中粮尽,人人怨恨。公孙渊父子投降,俱被斩首。

这时曹叡病重,封曹真之子曹爽为大将军。辅佐太子曹芳,总摄朝政。不久病危,急召司马懿还朝。曹叡仿刘备方式,将年仅8岁的曹芳,托孤于司马懿及曹爽。他在位十三年,只不过36岁。曹芳是养子,大家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曹爽自幼出入宫中,知道他的父亲曹真累受司马懿的气,于是奏请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自己则独揽兵权。司马懿装病,二子也退职闲居。曹爽专权,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对司马家的虚实,并不清楚。刚好李胜奉派为青州刺史,曹爽命其前往司马府辞行,顺便探听消息。司马懿早知来意,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请李胜入座。李胜报告要去青州任职,司马懿假装听不清楚,故意把青州说成并州。李胜说青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得很像,笑着说:你方从并州来?李胜说明是山东的青州,司马懿大笑说:原来你从青州来。李胜说怎么病成这个样子?左右回说太傅耳聋。李胜要了纸笔,写了一行字呈给司马懿。看完之后,司马懿笑着说:我病得耳聋了,此去保重。然后以手指口,侍婢进汤。司马懿喝得汤流满襟,装出哽噎的声音,说: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了,二子不肖,望多指教,回去见曹爽时,千万请他多给予照顾。说完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回去后,一五一十,告诉曹爽。乐得曹爽大叫:此老若死,吾无忧矣!司马懿待李胜去后,起身向二子说:曹爽从此不会对我们有戒备,可以找机会下手了。不久司马懿果真找到机会,以造反的罪名,斩杀曹爽全家,结束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刘备托孤,曹叡学得很像。但他没有想过:司马懿和孔明不能够相比。何况同时托孤二人,势必引起无谓的纷争。孔明最后忍无可忍,还是把李严贬为庶民。

司马懿和曹真的恩怨,曹叡不可能不知道。同时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真的儿子曹爽,固然可以收到制衡的效果,使他们不致彼此联合起来,欺侮年幼的皇帝,然而曹爽的功力,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请他来,等于要他的命。这一点曹叡为什么想不通?我们可以推想。他并不是想不通,而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司马懿位高权大,不请他辅佐,等于害曹芳。不得不请他,只好想办法加以制衡。想来想去,还只有曹爽。这真是曹爽倒霉,把他找来,代替曹芳送死。司马懿一看,曹爽的弱点十分明显,要权、要钱、要享受。于是以退为进,装病不出,把所有机会都让给曹爽。两个儿子跟着辞职,全家人不问政事。曹爽派人试探虚实,他又装得十分逼真。李胜为了讨好曹爽,当然形容得特别夸张,等于帮司马懿的大忙,一起来害曹爽。人一旦丧失戒心,缺乏警觉性,随时有被陷害的可能。司马懿何等厉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要曹爽全家人的命。曹爽表示什么都不要,只要当富翁就可以,证明他太单纯,太幼稚,根本不够资格当司马懿的对手。

5司马懿临死嘱二子:空泛的嘱托难落实

司马懿受到曹叡刘备式的托孤,却没有做到孔明式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曹爽害死之后,父子三人同领国事。又想起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在雍州守备,下令召他来洛阳议事,夏侯霸知道情势不利,干脆造反。郭淮奉命前往镇压,夏侯霸大败,向刘禅投降。

姜维询问夏侯霸有关魏国的实情后,决定领军北伐,由夏侯霸陪同,出兵牛头山。司马懿派长子司马师迎战,姜维按照孔明临终秘传制作连弩,一弩可发十矢。所发之箭皆是药箭,射得司马师逃回洛阳。而蜀军死伤也多,姜维只也返回汉中屯扎。双方暂时停战,再做打算。

司马懿染病,渐渐沉重。于是唤二子遗嘱:“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常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他一生常说不实的话,现在将死,说这些话是真是假?各人自有理会,我们也不想加以评论。

曹操和刘备不同,司马懿当然和孔明不一样。在曹操的示范下,司马懿耳濡目染,都是权谋欺诈的作风。他青出于蓝胜于蓝,比曹操更为毒辣残酷。让他这种人出头,实在是当时社会的不幸。然而有善必有恶,有大善必有大恶,也是理所当然。隐秩序的评价标准和显秩序不同,这样,彼此才能够互补。我们只能说曹氏家族,教导出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变本加厉,很快就会灭掉曹魏。曹操临终,不交代正事,只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司马懿的遗言,两个儿子会听成什么样子,我们更不得而知。

6孙权病死后混乱不断:没有培养好接班人的后果

曹操、刘备先后死亡,孙权尚在。他比父亲孙坚、长兄孙策,都活得长久,对未来的贡献,也很宏大。

然而活得再久,还是会死。只是怎么死法各有不同而已。孙权看到台风来时,海水倒灌,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插在路上,因而受惊成病,日愈沉重。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嘱以后事。死时年71岁,在位超过半个世纪,看尽各种变化。

由于孙权的长子孙登很早病故,后改立孙和为太子,又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这两个分成两派,彼此恶斗。孙权深为忧虑,最后废太子,改封南阳王。鲁王则被赐死,改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立孙亮为帝,与侍中孙峻,一同辅政。

司马师听说孙权亡故,以司马昭为大都督,总令三路军马攻吴。诸葛恪亲自引兵迎战,大败魏军。诸葛恪一面遣使入蜀,请姜维进兵北伐,许以平分天下。一面领军进东兴,要乘势进取中原,把二十万大军开到前线,不料第一仗攻打新城,便遭到惨败。兵败回朝,被侍中孙峻以逆贼罪名斩杀全家老幼。诸葛瑾生前见诸葛恪聪明尽显于外,曾经感叹:此子非保家之主也!现在果然应验。孙亮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一切。三国的传承,情况大抵相似。皇帝年幼,又能怎样?

姜维这边,乘机出兵北伐,以廖化为先锋,也是无功而回。三国的情势发展至此,人才大多用尽,新人来不及补充。再打下去,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分而复合,看来为时不久了。

7孙权一生:缺乏全局观的英雄

孙权字仲谋,生于公元182年,亡于公元252年,享年71岁。他比曹操晚生二十七年,却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大败曹操于赤壁之役,使曹操不止一次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他年轻时追随兄长孙策,先由郡举孝廉,继由州举茂才,并任奉义校尉。虽说是继承父兄基业,却也屡经历练。继位后尊重老臣,且能敬爱乡野的贤士,礼聘他们出任要职。可惜年老以后,昏聩残暴。尤其是处理太子的方式,更是引起群臣的派系纷争。最后由于钟爱少子孙亮,竟然废孙和,杀孙霸,自己闹出家祸,招致后来亡国的祸患。

综观孙权一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分述如下:

同类推荐
  • 最强大昏君系统

    最强大昏君系统

    许风偶获最强大昏君系统,从此开始了他的大昏君穿越争霸之旅。寄主第一站,秦二世,看他如何挽救将亡的大秦,将二世大秦变成万世。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永世帝唐

    永世帝唐

    唐朝,一个胡风犹存的时代。唐朝,一个玄学、佛学、儒学并行的时代。唐朝,一个华夏文明重新崛起的时代。唐朝,一个令后人又爱又恨的时代。.......唐朝多了一个现代的灵魂,开始进入帝国的时代。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热门推荐
  • 落轩盛雪

    落轩盛雪

    唐雪出差归来,发现了丈夫的奸情,不忿丈夫家人的无理取闹,愤然离婚。万万没想一张迟来的诊断报告毁了她虽未来的所有美好希冀。唐雪借酒消愁,一时头脑发热把身上仅剩的分手费施舍给了路边的一个流浪汉,自己则打算自生自灭。未曾想到几年后,她当时的一个善举造就了一个传奇人物的诞生。他们再次相遇,又擦出一段怎么样的火花?
  • 蔷薇花墙-童话生死恋

    蔷薇花墙-童话生死恋

    能够改变的是命运,不能改变的是宿命,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宿命早在千年前已经决定。<br/>一枚传世的蔷薇戒指,一个家族的兴亡变迁。<br/>我们被命运冲散,又在命运的指引下相遇,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那个对的人,究竟,我该何去何从?<br/>落难的千金小姐,隐世的绝代王子,命运兜兜圈圈,他们相爱却又注定分离,究竟是情人还是敌人?<br/>一场相爱,一场煎熬<br/>我爱你,是我的宿命,我爱你,也是我的劫难。<br/>我心甘心愿地坠入地狱,只要那里有你,就是我的天堂。&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医方集宜

    医方集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栀香如酥

    栀香如酥

    三界有五方帝君,司掌金木水火土五方仙灵,其中以司金的东天云灵力最高,在仙魔两界最有威名。三界有两处圣地,灵泽山和幽河。司木青岁和司水清泽在西渊种禁木,影响了镇压魔族王子比炼的法器,比炼撞翻镇压他的乌浮塔跑了。为了对抗仇人司金东天云,比炼拿出了藏在魔界的轩辕三剑之一。东天云正在收集三剑,于是紧追比炼三百年。香苏本是生在灵泽山的栀子树仙灵,比炼在走投无路情况下把汲风剑投掷入灵泽山,导致山体崩塌,山里未能成形的仙灵大都死亡。香苏因生在灵池边,侥幸逃过一劫,东天云用一滴灵血帮她化为人形。
  • 胃知的乡愁

    胃知的乡愁

    本书用由“我”的体验式讲述,时光推进式手法,分时令记述了“春夏秋冬”四季里具特色的美食,文章以淮河流域的风物流变为推进方式,阐释了这里的小吃、养生菜肴,也透过美食阐释和美食相关的人情冷暖,以回忆为切入点,描摹浓郁的地域特色,渲染饱满的乡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迷离半夏空白

    迷离半夏空白

    讲叙一个80后的成长史,万千一事无成道路中的一条羊肠小道之路。
  • 高空之境Ariakeno

    高空之境Ariakeno

    《高空之境》前传——《高空之境:破晓行动》。遥远的未来,核威胁解除后,各方势力混战。十八岁的君主立宪制公主唐洛晨有机会得以接触外界,从此踏上了与战火接触的外部世界。和兄长唐洛潇、青梅竹马罗璟文一道开始了一段波折惊险的征途。战火结束后,他们留下的,不只是和平,更是神秘的云神壤——CloudGodSoil与奇幻的代码异世界——BTSKI......
  •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有生之年,在劫难逃

    有生之年,在劫难逃

    他回来只为了报复她当初的冷血......“陆赫风,我没有害死你的母亲!”“闭嘴,你们都是凶手!”可当她真正被拉进深渊,成为千夫所指的女人时,第一个向她伸出手的却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