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8100000001

第1章

来源:《江南》2017年第02期

栏目:中篇小说

他们没能认出我来,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心里自然是很庆幸。但多少也有点沮丧。事先我不是没想过,一旦他们认出我来,场面一准会变得很喜剧。他们全都朝我聚拢来,一面爆笑不止,一面扯掉我头上的这顶烂草帽,肩上背着的这个泡沫箱子,以及身上穿的这件皱巴巴的蓝布罩衫和这条下半截沾满泥星的黑布罩裤,甚至脚上的这双面子破损的旧解放鞋。一定会是这样的。他们人多手杂,有的扯头,有的扯脚,场面喧闹而混乱。也许女同学还会举着湿纸巾,抹掉我额上画的皱纹,脸上擦的黑面泥,再掏出梳子,梳理我头顶上被草帽压乱的头发,且故意梳出一个滑稽的大分头来。老师则袖手旁观,嘴里发出呵呵呵的笑声,即兴对我加以点评,“嘿,这小子,长不大!”“还这么爱捣蛋,哈哈!人的性格真是天生的!”老师之所以没动手,不仅仅是碍于“师道尊严”,主要还是因为年事已高。同学们就像清理一个满目疮痍的战场,把我这副又黑又邋遢的老汉形象,还原出一个皮肤还算白净皱纹还不是很多头发犹在的城市中年男模样。还原出一个名叫马家和的同学的真面目。笑过闹过之后,我将与他们一道,投身接下来的流程,直至本次聚会的结束。而我在本次聚会中制造的这个小小恶作剧,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日子,甚至经年之后,仍旧会被同学提起,“马家和这家伙,居然扮成卖冰棒的,亏他想得出!”每次一说起这事,他们会一面大笑,一面这样说我。然而,这个场景只是我的一种想象,并未真正出现。全班到场的四十几个同学,还有老师,没有谁认出眼前这个穿来转去推销冰棒的小贩,就是我。

“绿豆冰棒呐——”我继续叫卖,声音刻意地嘶哑与苍老,以配合我的装扮。依旧无人搭理。他们三五成群地站在操场上,满脸兴奋,谈兴正浓,根本无暇旁顾。像一群落进晒谷场的麻雀。头顶的蓝天和白云,比我识趣,躲他们远远的。阳光暖润,不用力不足以出汗。风也轻。这样的天气用来聚会,合适不过。

经过女同学的圈子时,我又喊道:“绿豆冰棒呐——还是原来那个味哟——”兴许是后一句广告起的作用,曾经的班花鲁菜香朝我望过来,招了招手。

“多少钱一根?”

“一块。”

“我们读书的时候,才五分钱一根。那时候东西多便宜,现在翻多少倍了!”她的话引起身边女同胞的共鸣。

我递给她一根,“先尝尝。味道不对不要钱。”她打着兰花指,轻轻捏着木片一端,先是将包装纸的正反面瞧个仔细,再伸出另一只手,同样打着兰花指,揭开包装纸,露出冰棒一角,凑近鼻子嗅嗅,并没将它送进嘴去。两年前我们见过一面,但她没能认出我来。她一直还是这么性感和漂亮。只是比读书时候胖了些。可能因为胖,将皮肤撑开了,除了眼角和耳垂边现出细细的皱纹,脸上光滑洁净,肤质白嫩,眼神明媚,清澈,看不出有四十多岁,像是三十出头。兴许岁月也是个好色之徒,独独对美女不忍下刀。记得那时全班男生下了晚自习熄灯就寝后,有一阵子全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偷看手抄本《少女之心》,你一页我一页地传阅,估计当时不只是我,大部分男生都在一面看一面把她当成幻想对象。但她后来嫁给了班上一个并不起眼的男生——“小不点”邹凡夫,邹凡夫高中毕业后当兵去了广东,之后考入军校,转业到广东省高院工作,现在已经是下属市中院的院长,这次不知是什么原因,没见他来参加聚会。那时全班有五六对同学谈恋爱,他们是唯一成婚的一对。

“会不会是绿豆精粉做的呀?不敢吃。现在食品掺假做假太厉害!”鲁菜香重新将冰棒包好,还给我,道声“谢谢”,回头跟同学讨论食品安全,大伙纷纷说现在只有去大型超市采购才比较放心。我想跟她解释,冰棒是我自己做的,为了这一箱冰棒,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从选购绿豆,木块,红砂糖,拟定包装纸上的文字,到熬绿豆汤,将木块削成小片,打印包装纸,再到后期的反复试制与冰冻,每根冰棒的成本,远远不止一块钱,且不包括人工费,不包括泡沫箱子的制作费和这身装扮的花费。但我什么也没说,背着箱子悄然走开。

我朝着最大的圈子而去。三位当年的任课老师,风烛残年的长者,被詹小龙、孙怀海、董冬生他们十几个男同学围在中间,“眼镜”杨世荣在一旁举着摄像机瞄来瞄去。

相比同学,老师的变化太大。虽说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再没见过,三十年的时间足以使一个人“面目全非”,但转了几圈之后,我还是能将他们一一辨认出来,不过是肉多了,皮皱了,肤色黑了,模子还在那里,在我看来大伙只是一种量变。老师却近乎质变。当年的老师,正值盛年,精气神都旺火,现在个个垂垂老矣,像是刀砍斧劈过,看着让人心疼。但在心里对号入座后,也能勉强辨认出来。右边那位满头银发的,应该是历史老师,当年为便于同学们记忆,他习惯将讲课内容编成顺口溜,我至今还能背出他对朝代的编排:“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秦朝连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灭唐兴国富饶。”中间那位是政治老师,每堂课开讲前,他总要伸出右掌,放至额前,再曲张五指,将帅气的大背头往后梳理一遍,接着便慢条斯理地道上一句:“政治很枯燥,但政治很重要。”如今他头上却是全秃。左边瘦极的那位,数学老师,原先是个大胖子,热天上课爱带上一把蒲扇,布置同学们做练习题的时候,便在过道里穿游,见谁后颈上冒汗,站谁背后帮着扇扇子,冬天里爱带上一个火焙笼,看谁冷得搓手,就把火焙笼交给谁烤烤。

当年地理老师和兼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对我们也极好。地理老师,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好吃零食,每次上课提着的布袋里,除了装有教案和地球仪,还有大把的零食,中途讲课讲累了,就会停下来,与我们分享,他家在省城,零食的种类分外丰富,许多是我们见所未见的,讲某国地图的时候,他居然能从布袋里掏出大把的与之相应的地图饼干来,讲某国有哪些动物时,也居然能掏出相应的动物饼干来,一一散发给我们吃。语文老师心细,也心善,凡事耐得烦,且做得一手好菜,谁要是没饭票了,谁面黄肌瘦的,他就会喊谁去他宿舍开小灶。可惜今天见不着他们两个。地理老师丁贵敏早些年患胃癌过世。兼班主任的语文老师艾国初在我们毕业那年,意外身亡。

“绿豆冰棒呐——”我又加上一句广告,“岁月的沉淀,不老的味道!”

也许是我声音大,也许是广告语与我的装扮不搭,也许是我靠他们太近,这回,包括老师同学,全都停止说话,扭过头来,齐齐地望向我。我赶紧从箱里拿出三根冰棒,钻进圈子,给每个老师发一根,“老师您先尝尝。自家做的绿豆冰棒,外面根本买不到的!味道好,吃着爽!”我低头哈腰,算是给老师鞠躬行礼。

“我们老师年岁大,怎么能吃这玩意呢!”外表一派儒雅的孙怀海,箭步上来,迅捷收了老师手里的冰棒,一把塞给我,轻蔑地斜我一眼,“吃坏了肠胃,你负责得起吗?”声音不大,却是凌厉如刀锋。

“绿豆有排毒防暑的功能,老人吃了好。老板。”我辩解。

“这个还用得着你来说?我在医院不白工作了多年?你这个不单是冷,还不卫生。别叫老板。这儿没老板。这儿除了同学,就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他手往外摆了几下,“去,去。别捣乱。”

我对他心生厌恶。他当年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大学学的是计财专业,毕业后分在省城名气最大的一家医院工作,从计财处的普通科员一直做到医院副院长,县里的历届领导和家属去省城看病,都爱找他,他和在县里工作的詹小龙,以及在市里工作的董冬生,还有在广东工作的邹凡夫,被公认为全班混得最好的。

我举着冰棒,不甘心地又递给一旁的同学,“尽管放心。没添加剂,没色素,也没绿豆精,纯绿色食品。老师年纪大,吃了凉的怕坏肚子,你们尽管吃。味道真的好。不好不收你们的钱!”

衣着时尚的董冬生,将单薄的身子插在我面前,我伸出去的冰棒被挡了回来,他倒是笑着,语气不愠不躁:“老兄,你的冰棒再好,我们不吃还不行吗?你这不是强卖强买吗?请问,你的产品有检验合格证吗?你有经营许可证吗?量你没有。赶紧走吧,不要打搅我们的聚会。”他的身子往前挪,我不由得跟着往后退。

矮矮墩墩的詹小龙一直站在老师身边看着我没说话,这会儿向旁边的“眼镜”招招手,“世荣,去跟保安说下,值好班,莫让外人进来。要不然待会卖水果的卖烧烤的,摆乳罩裤衩的,摆土特产的,一窝蜂涌过来,这还是什么同学聚会,不成了农贸市场吗?哈哈。”同学们附和着笑出声来,老师的脸上也浮着笑。“眼镜”的屁股在操场上一颠一颠地远去。

我背过身,缓缓往外走。刚才老师和同学齐整整地望向我的时候,我的心跳莫名地加快,夹带着一丝紧张、兴奋,甚至眩晕,以为他们中会有人从我这身老旧的打扮上看出破绽,进而揭穿我的伪装。既然他们没能识破我,也许我应该当场摘掉头上的破草帽,用袖子把脸擦干净,再吆喝一声:“哈哈,看看我是谁!”这样就避免了后来的难堪。现在我已经被孙怀海他们“驱逐”出来,就像被赶下台的演员,再无勇气上台去还原真相。我飞起一脚,将地上一颗石子踢远。而我此时的命运,一如这颗石子,被他们踢远。心里说不出地尴尬和失落。

“嗨!老哥,给我来一根!”接近跑道时,有人在叫我。

同类推荐
  • 他的城

    他的城

    杨澄宇,一九八一年生,现居上海,任职于牛津大学出版社。下雨了,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杯茶,在这个书店的一角。他走得有点累了,正是上班时间,他找了个微小的理由出来办点事,匆匆下了地铁。匆匆上了地面,匆匆走过这个城市最繁华的一段路,橱窗里的美丽布料、金属和塑料肢体没有捕捉到他的欲望,巨大广告招牌上的模特精致到绝望的脸,向包括他和空气在内的全世界粲然一笑。哦,快过年了,他仿佛被这个铁质的微笑唤醒,有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想法,他感到了有那么一点冷,这说明温暖至少还在怀里。
  • 花腔(李洱作品系列)

    花腔(李洱作品系列)

    长篇小说《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谜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小说的最大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书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谜案,显得意味深长,引发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 人生继承者

    人生继承者

    单身汉童昕平淡无奇的生活被打破了。那个不请自来,在他家翻箱倒柜的“小偷”竟然是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在童昕还没弄明白状况时,另一个自己却很快“意外”身亡。而这时又一场“意外”将他带到了另一个自己曾生活的世界中。童昕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另一个自己的一切,包括新婚妻子以及另一个自己的使命。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一切又充满未知和挑战……当所有的不可知尘埃落定,当夕阳把两个人的身影拉成很长时,第三个世界却早已在时空的某处悄然开启,谁将是下一个继承者?
  • 艰涩时光

    艰涩时光

    那个早晨的空气可算是清新,因为经了一夜大雨的洗涤,尘埃早已落地,就连素日里草丛中动物排泄物的余味也不再时时泛起,到处显得花木扶疏,明亮有序。太阳正照着,早起的老头老太太们拉着自己家的宠物,猫儿狗儿间或是孙儿在千疮百孔的小路上逛着,或者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闲聊,话题涉及范围之广,上到国际政治,下到百姓生活,无所不有,充分显示首善之区人民的文化素养之高。
  •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这是山向南面一个小小盆地,一大片蓊绿的草坡,绿波如潮,随风起伏,饶有韵致。就算打从山坡里翻滚下来,在厚软的草地上滚下,一二里路落到山下,也保管不会受到任何损伤。更美的是琪花瑶草,点缀其间,有几株特别长得高眺的紫蓝色喇叭花,在晨风里轻颤着,令人觉得原来风吹、革动、花颤、水流的节奏都是一致的……
热门推荐
  • 简氏

    简氏

    若有来生,我愿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热血美好的青春
  •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闺恋诗词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始终,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痴男怨女伤春悲秋,相思悼亡,因此都有优秀的爱情诗词留世。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闺恋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闺恋诗词加以注释,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竹马快投降

    竹马快投降

    本是温柔贤淑小姑凉,奈何……一遇见他不超过三句话立马炸毛,果然讨厌他!本是温润如玉小绅士,奈何……一遇见她不超过三句话就有种想要掐死她的冲动,不过,为啥越吵心里感觉越不对,好吧,既然招惹了他,就别怪他把她吃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程伊认为在这世上只有两个女人能让他有种掐死人的冲动,但是还不忍下手,一个是他老妈,另一个……你们慢慢品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迷航

    迷航

    在告别之前,程家竺的妻子叫住了我们,说有东西要归还。随后,她把毛姆的那本《人生的枷锁》还给了我,把那两本写满日记的黑色笔记本给了苏梦。苏梦拥抱了她,过了很久才放手。我和苏梦一同返回长安城,然而,我们都筋疲力尽,没有多说一句话。在火车上,我打开了那本书,上面夹着一张字条,字条上留着他熟悉的字迹:兄弟,你要好好地活下去。我把书放到胸口,看着倒退的时间,窗外风景变得模糊不清。这是我五年来的第一次哭泣。
  • 人生如谷

    人生如谷

    本书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艺评论家、诗评家李国文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收录了李国文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内容广泛,涵盖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游历各地的见闻与感受,对人生的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独到的针砭评说。其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齐帝业

    北齐帝业

    一个政界新星因为一场意外,重生成为那个北齐历史上著名废柴高纬,此时天下三分,朝廷腐败,外面还有一个北周虎视眈眈,地狱级别的难度,怎么破?
  • 仇史

    仇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