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1100000001

第1章 黄县执勤哨兵

来源:《当代文坛》2015年第03期

栏目:名家视阈

摘要:莫言在军队服役21年,这是他从成长到成熟,文学创作从起步到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时期。过去的莫言研究,实际上是他的创作研究,关于他小说世界之外的人生故事基本没有涉及。对一个经典作家来说,不把他的人生故事与其文学创作相互参照,加以对读,这种研究其实很难真正展开也无法深入下去。或者说过去的莫言研究就其思想和文学创作而言,除创作技巧和方法外,基本属于宏观史观范围,并没有重视到微观史观的问题,而我所说的微观史观,就经典作家研究而言,就是他的家世研究。直白地说,就是弄清楚他是怎么一个人的问题。

关键词:莫言;参军;转折;转业

参军入伍是莫言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架构中,参军、招工和上大学是农家子弟最彻底的解放。莫言拿出三万一千字长文的《我在部队工作二十二年》[1]、《莫言与王尧对话录》中的一万多字,以及《洗热水澡》、《故地重游》、《我的大学》等较大篇幅来叙述,部队战友杨永革、朱占才、王贤根、冯又松、曹可心、刘毅然、黄献国、轩宝玉、解宣文和朱向前也热情捧场,足见它对于作家之重要。莫言1976年21岁入伍,1997年42岁时转业,军队生涯长达21年。这个阶段横跨他小说创作的草创期、高潮期和长篇小说期的前半部分。他的思想和文学观也是由此萌芽、形成和成熟的。因此,“参军21年”既是观察莫言思想和创作的最重要观测点,也是研究者了解“莫言文学世界”最重要的窗口。本文不承担研究任务,只想为研究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材料。

在已完成的莫言家世考证文章《生平述略》、《教育》中,我述及作家参军的曲折经历,以及他在军队的某些生活,这里不再赘述。

因莫言在家乡受苦受辱的痛苦经历,他幻想的参军是“远走天涯”。可没想到,载新兵的汽车刚驶出高密三百多里就停了下来,这就是莫言当执勤哨兵的黄县,令他不免沮丧失望。“十五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我们面朝黑土背朝天,付出的是那么多,得到的是那么少。我们夏天在酷热中挣扎,冬天在严寒中战栗。一切都看厌:那些低矮、破旧的茅屋,那些干涸的河流,那些狡黠的村干部……当时我曾幻想:假如有一天我能离开这块土地,我绝不会再回来。所以,当我坐上运兵的卡车,当那些与我一起入伍的小伙子们流着眼泪与送行者告别时,我连头也没回。我有鸟飞出了笼子的感觉。我觉得那儿已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留恋了。我希望汽车开得越快、开得越远越好,最好开到海角天涯。”[2]等从军车上下来,莫言才知道,所谓的军营不过是丁家大院的民房,四周被村落包围着。这里不是天高云阔的野战军驻地,喊杀声震天动地的训练场,也没有热气腾腾的当兵生活。大院可能是总参设在黄县的一个秘密监听基地,充满诡异的气氛。十几个负责监听和机器维修的工程师,一个班的哨兵,基地也就二三十个人。为遮人耳目,这支小部队表面上隶属济南军区。莫言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海边执勤换岗,空闲时则在该部队的庄稼地里锄草、割麦和喂猪等等。[3]

这个既不像军营也非农家小院的微型军事部落,除技术干部外,有后勤战士八人,两个做饭,六个站岗。它的上级单位远在北京,就由黄县的一个团代管。院里有一个小办公室,经常传出发电报的声音,有神秘感,不知在做什么。警卫班每天两班轮岗,莫言和战友也不知道要警卫什么。但刚当兵还是高兴的,莫言在高密东北乡旧居的墙上有一幅他穿军装挎着冲锋枪略现紧张的照片,眉眼间虽羞涩,却也透露出自豪感。像千百个离开农村的青年人一样,莫言有一种很强烈的愿望:“一到部队,我就想豁出去了,绝对不能落后,一定要争取进步。”不过,执勤站岗是很艰苦的,尤其是在夜里。莫言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黄县在渤海边,夜里的风特别大,深夜两点起来站岗就站在一个木板钉成的小岗楼里,黄豆大的石子被风吹得飞起来,打得岗楼‘啪啪’响。远处就是大海澎湃喧哗的声音,穿两件大衣腿都冻得冰凉冰凉的,非常的绝望。”[4]也许是对这段艰苦生活记忆尤深的缘故,他最初创作的几个短篇小说,都与大海有关。这些习作虽显幼稚,却是人们了解作者这段经历的难得材料。

感觉到单调的执勤生涯不值得叙述,莫言把众人的视点引向他的“八小时”之外。消极地看,作家的这种叙述有可能是对军人执勤严肃性的损伤,可我们想全世界的军人即使有保家卫国的荣誉感,对保持僵硬姿态、一连几小时的站岗可能都会沮丧;积极地看,它又是执勤生活的补充性材料,是一种全视角下军人生活的真实再现。于是我想到,使用原始材料来代替我的主观臆断,大概是一种最好的考证方法。对这看似笨拙的考证方法会招致的非议,安托万·普罗斯特在“历史学家的考证精神”一节辩护道:“人们有时候会以为,考证不过是平常的推理,历史学家组成的行会要求严守考证纪律是多余的。考证是博学成癖,是卖弄学识,是入行的标识。”然而“没有比这更离谱的错误了。遵守考证和渊博的规则,注明参考书目,这些并不是随意制定出来的标准。职业历史学家和业余爱好者、小说家的区别就在这里。但这些规则的功用首先在于训练历史学家看待史料的目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愿的苦修……此种态度正是历史学家这个行当的基本情操。”[5]

这就是我更愿意抄录而不愿展开分析的理由。《莫言王尧对话录》里写道:

下了岗,前面有几十亩空地,叫我们种地、栽白菜、割麦子呀,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比在农村干活还要累。也不训练,没有地方训练。我们刚去,班长说老百姓结婚,带我们闹洞房去。我们当时在部队里受的是严格的新兵教育,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要和老百姓保持鱼水关系,像男女有别之类的。他竟然带我们去闹洞房,而且是地主家娶媳妇,也去闹。后来传到我们代管的团长那里,发火了:这真是解放军里少有的现象,简直是奇耻大辱,居然有班长带着战士闹地主家的洞房去,是阶级斗争新动向。[6]

70年代中期,再次主政的邓小平在与四人帮斗争中被迫出局。这事发生于莫言在黄县当兵的前后,因此他的回忆中也布满了时代风云。《我在部队二十二年》一文说:

部队也放电影,像《春苗》啊,《决裂》啊。也会让我们去搞一些批邓的活动,而且济南军区也出现了几个反邓小平的英雄。有一个排长,就在邓小平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中央军委,说邓小平是复辟倒退,后来就说这是一个反潮流的勇士,一下子提拔到济南军区副政委的高位上去了,这个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几个战士就联名写信给上级领导机关,由我执笔,要他们来处理这个单位的问题,我们说我们都是农村青年,抱着满腔热情来保卫祖国、追求进步,结果来到这个单位,作风不正,军容不整,干部天天吵架,根本没有一点军人素质,让我们非常绝望,希望上级领导能来调查解决我们的问题,或者把我们调到别的连队去,当时也有干部签名,一直往上告。上面领导机关看我们这个单位确实很乱,就派了一个工作组过来。青岛海军的一辆吉普车把他们送过来,住又没地方住,把我们战士挤在一个大房间里,给他们腾出一个小房间。他们就天天调查,了解情况,开会也吸收了我参加,因为我签了名嘛。尽管有人对我写信持不同意见,但是上级的领导发现这个战士的字写得很漂亮、文笔很好,是有文化的,给他们留下了好的印象。[7]

工作组走了,莫言的时运来了。单位主要领导调走后,工作组成员、总局干部科的江干事留下来任代理教导员。江是江苏常州人,有文化,而且赏识莫言的才华。他大概是莫言最早的伯乐。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为你讲述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励志故事,它力图为读者打开一扇嘹望残疾人心灵世界的窗子,让读者再次审视人性、生命的价值和爱情这个神圣的主题。1981年8月23日下午,一个孩子攀爬上放置变压器的水泥台。一声巨响,电将他烧成了一段火后的木头,医生截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甩着两只空空的袖管来往于村子里,然后上学、辍学、贩牛、放羊、帮大人守小卖店、到城里摆残棋挣钱。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我本命是你

    我本命是你

    海归戏剧学院校花两年磨一剑,只拍了一部话剧却惊为天人。观众表示,女主的颜绝对是神级的。#话剧小姐姐#横空出世,就上了热搜。不同角度的生图,都美的发光。然而,她正式出道后却妄想“攀”上顶流段祉亦。意粉表示,痴心妄想。我家哥哥出道以来零绯闻,岂是尔等妖艳贱货能招惹的?于是就被全网黑了。But,隔日,某品牌特邀全新代言人@段祉亦@桐毓郁,二人在树下相持饮料而笑的宣传海报发出后却意外让人嗅出几丝甜。真香预警大v扒主将“桐毓郁身份之谜”扒开,发现她,不仅为人低调,家世背景闪闪发着金光。自家私宅一应俱全的壕。还有炸裂的演技。评论区,是我眼瞎是我傻,配我男神配我他。当然,作为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准研究生,桐毓郁表示,没关系。她大度得很。直到,有一天粉丝见面会上,有狂热粉丝大喊“他配不上你。”没等顶流意粉发声开掐,镜头前一向笑意盈盈的桐毓郁一秒变了脸。隔天大方承认,“我本命是你。@段祉亦”段祉亦,心系航天的唱跳俱佳。桐郁毓,醉心话剧的神颜学霸。神颜CP梦想与希望的故事。P.S你以为段祉亦就只是唱跳俱佳么?你以为桐毓郁只是段祉亦粉丝么?文案废提示!男主技能文案尚未开启,期待各位看官正文解锁无原型,谢绝带入
  • 擦去心灵的尘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擦去心灵的尘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心灵如果蒙上了一层层尘土,应当及时想方设法的将之擦除。大家应常怀一颗感激的心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被生活压力所麻痹,不被坏风气所影响,常做道德上所鼓励的事情,这样掩盖在心灵上的尘土就会脱落,就会拥有一颗真诚完美的心灵。
  • 晨兮恰似你

    晨兮恰似你

    最后一次告白,夏浅兮为席洛晨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惊喜。席洛晨看到夏浅兮为自己准备的惊喜,没有表现出惊讶,对夏浅兮大声哄:“夏浅兮,闹够了没有?我不喜欢你,以后也不会喜欢你。”夏浅兮把花放到席洛晨手上后,给席洛晨:“没关系,我喜欢你就行!生日快乐!我还有事,先走了。”从那以后夏浅兮消失在席洛晨的视线。当席洛晨再次见到夏浅兮席洛晨拍了拍夏浅兮的肩膀,夏浅兮努力不让自己声音颤抖对席洛晨:“这位同学,你有事吗?”
  •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蒲宁的经典散文集,其中收录了蒲宁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分为自然抒情、自述生平、人物散记三类。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抒怀抱负,寄情自然,作者都以浓郁的情感溶入文字之中,这些作品表达了蒲宁对自然、对亲人、对爱情和对周围世界的丰富感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鉴赏价值。
  • 家里有只黏人精

    家里有只黏人精

    小A:我在巴黎好像看见薄影帝了小B:不可能,他还在影视城拍戏呢贺言今今看着才分别一个星期的薄庭彦,此时出现在她的房门口...........赵羽:你收拾东西干嘛?薄庭彦:太子和王爷想今今了,我替它们去看看她赵羽:...........林助理:老板娘,你劝劝老板吧,他再不回来,我就要上吊自杀了赵羽:妹子啊,帮我劝劝庭彦啊,赶紧拍戏啊收到各方求助的贺言今今看着枕着她的腿睡着的任性的某人,手指沿着他那高挺的鼻梁往下划,心里想着,当初怎么会认为这个人是高冷,淡漠呢,明明就是个幼稚鬼,黏人精!
  • 边缘色

    边缘色

    白色与黑色的边界是什么?在血月之下降临的是魔鬼还是天使?“命运的罗盘”是否真的存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秒杀

    秒杀

    当灵魂觉醒的那一刻,新的世界就展现在眼前。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符咒的世界。无数的秘境,无数的符兽,甚至还有更加高级的符咒世界,郭十二就像是小卒过河,秒杀任何阻挡自己生存的敌人,他需要不断的变强,需要寻找更强大符咒,当他站在符咒世界顶峰的时候,他还能继续前进吗?
  •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王国与权力》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写作新闻: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 妃本嚣张

    妃本嚣张

    她是著名的美女医生,但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首领,她拥有双重人格,一朝穿越,本想做吃等死,奈何事与愿违,且看她如何玩转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