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97700000006

第6章 第一碌 出生粗生

在到瓯门定居之前,一家人也辗转过几处地方。“但是那些地方都没什么生意头路。”父亲讲自己是先到瓯门打拼然后才陆续把家人接过去的。期间一家人还常回覃西,像妹妹就是母亲来瓯门之后又重新回到覃西生下的。

覃西,父母亲的故乡,孩子们的出生地。

老家具体在覃西的哪个位置上,妹妹是说不上来的,她对那个地方没有记忆。妹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瓯门生活。对她来说,瓯门就是故乡,草寮就是最初的家。

至于覃西老家,那里有外祖父外祖母,有叔祖父叔祖母,有舅舅舅妈,有姨姨姨丈……

哥哥姐姐们偶尔会说起当年往事——

笑哥哥贪吃。祖母正喝着一碗蛋汤,哥哥瞧见就说,“阿嫲啊,那么大碗,你喝不完的啦!”

笑妹妹爱哭。每次哭闹,屁股都径直着地,一边嚎嚎大哭,一边甩手踢腿。屋内地板上的坑,说是妹妹脚跟使劲跺地的杰作。

妹妹不信,因为母亲说妹妹从小就很乖。这时妹妹会十分惋惜自己几岁前的记忆竟然完全空白。

现在一家人还回覃西老家吗?“回的,每年都回。”妹妹答道。“只是我没有一起。我都不记得自己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回的了。听阿妈讲,那里已经大变样。”

无论如何,孩子打那呱呱出生;无论如何,“我们来自覃西。”

六姐妹只有幺弟不是在覃西出生的。孩子们没少拿这点打趣幺弟,“我们都是覃西的,只有你是瓯门的。哈哈。”

此时幺弟就得嗷嗷哭着找母亲,“不啊……哇啊……不啊……哇不啊……”

母亲怀幺弟的时候,一家人已经住在草寮。小镇面朝山西边那一排白色墙面黑色窗栏的楼房,妹妹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母亲曾在那待产。

幺弟突然出现在草寮的那一天,妹妹依稀还记得。夜里,妹妹迷糊醒来发现身边竟然睡着一个婴孩,不解地问母亲,“这哪来的?”

母亲一脸笑容的回道,“捡来的。”

妹妹疑惑地把眼睛撑圆再撑大,但见母亲只是轻轻地把眼睛那么一眨。

妹妹于是心领神会:哦,是捡来的啊……

====《此处填不了空行所以分割线》====

“你是从垃圾堆捡回来的。”

“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你是在草堆里被发现的。”

还有荒山、鸡窝、猪棚等各种各样的来处,没有人会说“你是从阿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在哥哥姐姐的胡言乱语之下,几岁的妹妹只能转问母亲,“阿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呢?”

母亲没有正面回答,在孩子的迷惑趣闹中,她只是笑了又笑。在妹妹看来,那笑容既不是反驳,便是默认了。小小的妹妹委屈得眼眶里都是泪。

渐渐长大,“垃圾堆捡回来”的这些玩笑,妹妹已然不信。哥哥姐姐开始“升级谎言”。

“妹妹你呀,是别人不要了让阿妈抱回来养的哦……”

“阿爸阿妈原是要把你送给村上好叔好婶家的,可是好叔好婶看你长得不咋样不要你呢,没办法,阿爸阿妈才又抱回来养了你哟……”

比起“捡回来”的说法,这个“不要你”的说词更让妹妹感到糟心。

草寮里的某一天,好叔好婶突然来家里做客,看见妹妹笑问:“这就是当年要送过来的‘媳妇’么?这么大啦?”

母亲答道:“是啊。”

如果说哥哥姐姐的话让妹妹仍有三分怀疑,那么母亲的回答无疑是让妹妹十足十相信了!“难怪大家总叫我‘媳妇’!”由此,妹妹心中委屈了很长一段时间。

小学玩伴伤心地对妹妹说,“我不是我阿妈生的,我是我阿妈从路边捡回来的。”妹妹安慰道,“嗯,你还有你妈妈捡回来要呢。我阿爸阿妈不要我,要把我送人,可是人家也不要。”那一年,妹妹七岁。

渐渐再长大,妹妹当然也知道父母亲并不是不要自己。哥哥姐姐也把“不要你”的版本再换了样:本来要把你送人的,可是阿爸阿妈不舍得。

这个“不舍得”,让妹妹很是高兴,“还好没把我送人,不然你们怎么会有我这么聪明的妹妹呢!”

这话不是妹妹自己说的,只因那天好叔好婶还说了这么一句,“这么聪明乖巧的孩子,早知道当年就带走了啊!可惜哦!”

也许确实有过妹妹要被送走的事情,也许妹妹很小就要去给别人家当媳妇。然而,是也罢,不是也罢,长大懂事的妹妹已经认定哥哥姐姐的话不过纯属玩笑。

很久以后,妹妹知道了自己儿时被喊作“媳妇”的真正原因。

“那么多孩子里,她小时候是最好带的。”母亲解释道,“很乖,都不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玩家家酒。人家就说,像个小媳妇似的。”

====《此处填不了空行所以分割线》====

被打趣过就要打趣回人。当然,妹妹并不能戏说哥哥姐姐是捡的,也不能编造他们没人要,因为实在没有说服力。妹妹只得把主意打在了两个弟弟身上,可惜妹妹产生“邪念”的时候,弟弟已经“太聪明”。

“倒让弟弟逃过一劫,好在还有一个幺弟。”相较哥哥姐姐,妹妹觉得自己还是善良一些。因为妹妹来去只会对幺弟说,“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妹妹也会拉上母亲一起编织这套“石头论”。即使母亲只是微笑,却像当年“圆”了哥哥姐姐的谎一样地“圆”了妹妹的谎。从母亲那里得到“默认”,妹妹窃喜又得意,仿佛复了当年之仇,仿佛偿了当年之屈。

妹妹也曾担心幺弟会否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感到委屈,不过显然地,幺弟要比妹妹更具怀疑和否定精神,他会嚎啕大叫,“才不是,才不是!”

偶尔经不住孩子折腾,母亲会“反过来”推翻妹妹的“石头论”,安抚幺弟:“好,好,好,不是,不是。”

妹妹不服输,且道:“说你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有啥不好?孙悟空咧,厉害咧……”

“他是猴子。”幺弟不依。

“你也是猴子啊……”看着幺弟那难以置信的表情,“你不信?”妹妹继续说道,“不信你问阿妈!”

“阿妈,你说是不是啊?他是不是属猴啊?”妹妹激动着寻求印证。

如妹妹所愿,母亲只是笑了笑。妹妹乘胜追击,“是吧,嘻嘻,都说是啰,你就是属猴的嘛。”

这下幺弟抓狂了,哭喊又跺脚地,“不啊不啊,才不是……骗人……骗人……你骗人……”

见此情景,妹妹洋洋得意。然而,状况似乎一发不可收拾,幺弟愈哭愈凶。

于是母亲抱起幺弟不断解释:“喔,不哭不哭,那是你姐跟你闹着玩的,哪好哭啊……”

妹妹难辞其咎,只得说,“嗯嗯,是我骗人的,是我骗人的!”哭声总算缓和了些,“你不是猴子,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话一落下,屋内哭声再次高起,“哦,不是不是,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是属猴的!”哭声一阵汹涌澎湃。

母亲无奈,只得凶妹妹,“你远点,滚远点……”又对幺弟好声说,“你姐姐真够坏啊,咱不和她好,咱不和她好。”说着朝妹妹的方向拍巴掌,装作打耳光的样子。

见妹妹“受罚”,幺弟的哭咽声里终于夹有两声呵呵笑。

“哪坏啊,我哪有骗人,明明就是属猴的……”妹妹还不愿放过地故意嘀咕。

眼看哭声又将凶起,母亲即刻一个跺脚,像是要抱着幺弟往妹妹的方向冲去。妹妹见这架势赶紧逃开了。

妹妹想,哥哥姐姐小时候一定也被人打趣过。诸如,某大人笑对他们说,“你是你阿爸阿妈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然后他们照葫芦画瓢的送给了妹妹。

做哥哥姐姐的总喜欢欺负弟弟妹妹,还以弟弟妹妹的哭喊为乐,甚至还要恶毒地掺和几声:哭吧,像音响一样呢,真好听啊……还要再大声一些呢……

小时候孩子们总能听到大人们这么说:哭得大声是假的,真正的哭泣是无声的。

====《此处填不了空行所以分割线》====

“我是怎么来的?”孩子问父母亲。

如果父母亲回答“你是从阿妈肚子里生出来的”,那么孩子就能追问“为什么能从肚子里生出来”。这没能实现的一问让孩子“可惜”了很多年。

之于那个“严峻”的问题,父母亲不是选择沉默,就是选择忽悠。孩子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往好一些的地方讲呢?不是垃圾堆就是鸡窝猪棚的,那得有多臭!”

“粗”化出生,或许和“粗”化名字有着相似的原因。乡村有旧俗,越是娇贵的孩子,越要起个粗名,据说这样,阎王爷嫌名粗不肯收,就能保住孩子平安。

孩子们的粗名并不是父母亲取的,是父亲一个生意上的朋友给“安”的,其出发点大抵是为着戏弄孩子。什么酸杨桃,什么垃圾桶,什么大傻小傻,在孩子看来,其“粗”之程度,和垃圾堆、鸡窝、猪棚是不相上下的。

十月怀胎,民间有很多忌讳,诸如孕妇不能缝针线、家里不能钉钉子。母亲却道:“听是那么听,但是要干活啊,动剪刀动菜刀都是必要的。忌讳什么的没有那么多计较,我生老大的时候还准备到田里干活呢!我生老二的时候还拿着扁担去担柴咧!我生老三的时候还正在晒谷子哪!”

一朝分娩,孩子呱呱坠地。据说坐月子撞了风会伤了身,所以要用毛巾裹着头。“现在都不见有人裹毛巾了。”母亲解释,“以前的人都要忙上忙下,孩子一生完也不得闲休息,立马就要下田了,裹个毛巾也是安全,现在的人生孩子啥都考虑啥都周全,自然不必那么做。”

转眼间,孩子满月了。妹妹瞧着大姐和幺弟头发上的根根白丝,不由地问母亲:“大姐和幺弟咋这么小就有那么多白头发呀?”

“听老人们说是孩子未满月就给抱出门的缘故,也不知有没有这个理儿。”

“那就不知谁啰,未满月就急着抱出去玩。”妹妹兴致勃勃地继续讲,“嗯,这也说明啊,幺弟丁点小的时候就已经不乖,好好的家里不呆,非想着出去玩。”

幺弟嫌弃道,“嗯哎嗯哎,丁点小就能想着出去玩?就算有想,出得去么?没满月哎,还不会走哎,姐姐同志!你别老熟了似的啰!”

某天,孩子牙齿掉了。父母亲说,上面的牙齿掉了就丢床底下,下面的牙齿掉了就丢屋顶上,否则长不出新牙齿。孩子问,为什么上面的牙齿不丢屋顶上面?父母亲说,上面的牙是向下长的,而下面的牙是向上长的。父母亲还叮嘱孩子:丢的时候,两只脚丫一定要并齐站好,否则长不出整齐漂亮的牙齿。孩子乖乖地照做,可后来,孩子还是没能拥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

再转眼,孩子上学了。孩子终于清楚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孩子步入青春期。父母亲这时也许需要主动告诉孩子一些东西,不过严肃语拙的他们并无此认识,而孩子自己也不好意思问出口。

某天,孩子高中毕业了;再转眼,六个孩子都已成年。

同类推荐
  • 只愿余生笑
  • 哈伦阿尔山的记忆

    哈伦阿尔山的记忆

    昔日的阿尔山,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千山万岭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史料称之为“天地为之暗淡",是飞禽走兽主宰的自然王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长达十四年的东北沦陷中,侵华日寇把铁路修筑到这里,青山罹难,生灵涂炭,难以计数的木材被大肆采伐输送到海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场民族与森林的灾难才宣告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岭南岭北五岔沟、白狼、阿尔山林业生产企业虽然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无从谈起,贫穷落后的阴影几十年来无情地笼罩着这片秀美的山川,这里有很多传奇的历史、人物、山川、故事耐人回味源远流长。
  • 麓人行

    麓人行

    先生总有一句口头禅,同别人一样,在暗地里学这些口头禅的人最好小心为妙,纵使时不时被逮着,但我仍是那个最不怕死的,也是声音最大的人。
  • 涅槃向阳

    涅槃向阳

    破产之后的陈东,重新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活。对过去的总结,反思自己失败的曾经。商海的沉浮,行业的没落,人情的冷暖,失败之后,涅槃重生。当陈东重新站在了商海的浪峰之上时,意气风发之下,却是平和随意的笑意昂然。
  • 茶杨

    茶杨

    愿余生我还是自己,还是杨茶,不必说谎,不必逞强……
热门推荐
  • 赤夭

    赤夭

    名门小姐竟然是私通所出,曾经一句无聊之话。竟成为了预示他家族命运的前兆,本以为生无可恋和亲不过是只是为了活着,但可曾知道这是新的开始,是一段关于爱,生命的再次绽放。“我小字是bvrgvd,叫我阿布吧”,“布尔都,得,什么意思”“鹰,草原上雄鹰的意思”
  • 都市最强仙帝

    都市最强仙帝

    【热销火爆新书】一代魔君被洗白,重生回都市。看我快意恩仇踩不平,霸气纵横傲九洲,豪气冲天战不停,今生重走修仙路,且痴且狂且横行!(简单说就是一个魔头重生回都市,弃魔修仙,杀伐决断一路爽,不用装逼自牛逼的故事。)
  • 妖神记之龙飞凤舞

    妖神记之龙飞凤舞

    身为孤儿的云天在回家路上被撞死,被一个神秘的声音带入穿越,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进入了自己最爱的动漫《妖神记》里……
  • 奉子成婚之首席太霸道

    奉子成婚之首席太霸道

    少年时,他说:“十年后,我会回来找你。”十年后,他已经是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再次回到最初的地方,他的小丫头,已经不在他的身边。直到她闯入自己的世界……她用手指着她的胸口,对他说:“要想我爱你,拿你这里来换。”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时光逆转,他一定会努力把她绑在自己的身边,不让她离开,只是很多事情,永远不能如他所愿……一场婚姻,一个命中注定。他和她,注定纠缠一生……
  •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机智的系统生活

    机智的系统生活

    中年不油腻男苏晴,有一天成为了系统,除了要隐藏真正的身份,还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做一个快乐的二货(我实在编不下去了)大家乐呵呵,不要太当真。
  • 智慧明灯

    智慧明灯

    本套读物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深度和范围,这正是配套设计此套校园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校园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爱之踪迹

    爱之踪迹

    木紫溪为了让抛弃母亲的父亲遗憾,为了给母亲治病,一心追求名利,偶遇龙飞,机缘巧合,又进了龙飞的公司。她以为她的人生从此辉煌,却没想到自己遭遇一系列麻烦,工作艰辛,爱情迷茫,但为了让父遗憾,为了母亲,她能忍,直到她与龙飞发生一夜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和他发生关系,明明自律很强的她昨晚却失控了。他明明爱她,在与她亲昵过后,却说出了那么残忍的话:“我只是把你当成了我的未婚妻意洁。他应该知道她不是一个渴求麻雀变凤凰的人,她即使爱他,但不曾奢望嫁给她,她可以隐没自己的爱,过平淡的日子,照顾相依为命,有病在身的母亲。但命运从来不会按意愿进行...
  • 工作日晚上的红酒杯

    工作日晚上的红酒杯

    那一夜,对方和我说起和他的男友吵架之后,依然再赶着论文,却因为情伤难以愈合就开了瓶红酒,借酒消愁。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异地恋的种种故事,以此作为素材来写这篇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