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02

第2章 作者序

您是“智人”或“蠢人”?

萨根、马古利斯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依照林奈(Carous Linnaeus)的生物学分类,或是科学上的名称,我们这个物种的正式名称是智人——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但是,用比较谦虚的话来说,我们建议人类可以改名为“蠢人”或“不智之人”(Homo insapiens)——愚笨、没有品味的人。

我们常喜欢把自己想成是自然界的主宰者。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曾在2400年前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是,我们并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有王者气息。纽约巅峰书局(Summit Books)1986年出版的这本《演化之舞》(简体中文版改名为《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编者注),企图剥下人类这件自我幻想的虚荣外衣,并揭露出我们这种自夸的观点,实在不比这地球上的其他蠢物好到哪里去。

杂耍地球的小丑

长久以来,在这星球或生物圈里,人类一直是弗洛伊德所称的“自我”(ego)的同义词:“他扮演着像马戏团小丑般的荒诞角色。做出来的姿势像是要说服观众:台上所有的改变,都是依着他的命令而进行。”我们就像这样的一个小丑,除了有一个地方不像,那就是我们关注自己在自然界重要性的自我本位想法,通常都不怎么幽默。弗洛伊德继续说道:“但是,只有那些最年轻的观众才会被小丑所骗。”也许人类对地球生态产生许多自欺欺人的想法,是因为我们自己也算是年轻的物种。我们的不成熟,恐怕也是地球上众多不成熟的事物之一。但就算我们是自然界里最聪明的小孩,也绝非是科学奇想中所说的“最高度进化的物种”。以本书的修正观点及作者谦虚的意见来看,人类是“没有穿衣服的国王”。

在《哈泼杂志》(Harper's Magazine)的题为“唯人类能拯救自然”的论坛中,有许多文章充分论证了人类典型的浮夸及唯我论观点。例如,大气化学家勒夫洛克(James Lovelock)谈及,不少人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视为是一场迫切的战争;属于生态基本教义派的生态学家傅曼(Dave Foreman)宣称,我们绝非自然界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头脑,反倒像是侵噬着她的癌细胞;而德州大学的艺术及人文科学教授透纳(Frederick Turner)则超越心智似的相信:人类是自然界数十亿年欲望活生生的化身。

我们不免要挺身责备,这些观点就像是把人类形容为中古世纪的滑稽小丑,除了握着装饰华丽珠宝的丑角棒外,还杂耍着地球。不过,请想象这幅景象:“穿戴彩服及铃铛的小丑,在他捧着一个仿造的地球时,耳朵上还摇晃着耳环。”这种描述人类与地球之间关系的景象,是不是十分具有搞笑的效果,而且十分真实呢?

“无知”的苏格拉底

通过柏拉图的转述,苏格拉底谈到将个人意见写下来是件愚蠢的事:“虽然你的看法会改变,但你说过的话,却会因写在纸上而遗留下来。”苏格拉底的确什么都没有写过,因为,他最先及最后知道的是:他什么都不知道。然而,我们却真的写下了我们所知道的。与人类通常自我膨胀的观点相反,我们将人类描写成细菌——地球上最古老、微小与具有高度化学多变性的原住民,进化后期所产生的一种排列组合。地球生命的生理系统,可以在没有人类存在的情况下,轻易地生存下来,但人类却不能远离这个生命系统而活着。本书因为这样的观点普遍受到好评,但也招来一些批评的意见,大部分是针对我们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例如,有很多人对我们以下的观点感到不愉快:即使发生像核战般的天灾人祸,地球也不可能如启示录所记载的那样完全毁灭;因为,在这星球生命底层的顽强细菌,毫无疑问仍能存活下来。

说出来的话可以如风消逝于太虚;但是写下来的意见,一旦印成了白纸黑字,就好像有了生命,变成了顽固的教条或圣谕,冷冷地盯着我们并嘲笑着。虽然如此,我们仍很高兴能再次出版本书,这至少再次给了我们机会,借由本书来反映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共生理论的突破

在精装本首度问世后的五年里,科学界发生了许多事。在第9章“共生的大脑”中,我们详细陈述了用来推动精子进入卵子的精虫尾巴,是由共生作用进化而来。我们认为精虫尾巴及输卵管内的纤毛,同是源自于螺旋菌,这类菌体后来变成了原始细胞的鞭毛。

1989年,洛克菲勒大学三位科学家发表了一份有关特殊细胞DNA的研究报告。他们发现了“中心粒─原丝基体DNA”(centriole-kinetosome DNA)位于细胞核外,且紧密集结在每根细胞鞭毛的基部。虽然这项研究曾受人质疑,但这是自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有关细胞共生进化理论最重要的科学进展了。

本书所描绘的,虽然与新达尔文进化理论中所谓“只有适者能够生存”的一般观点有必然的冲突,但它却鼓舞了对另一种进化动力的探究:地球生命共生、互动的历史观点。虽然我们提出“在进化过程中,因有限的空间及资源所产生的竞争,并不扮演任何角色”,可能是不明智的想法;但我们也同时指出,若忽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生理结合(即共生作用)是新物种进化来源”的重要性,也是同样愚蠢的。过去五年以来,生物学上的研究发展及生物学家的心态已倾向于强调,生物之间共生及合作的重要性,已不只是局限在进化中的细菌小世界,且更见于多细胞生物的大世界。

从柏林墙解体及冷战结束的象征意义来看,不将进化及生态学上所得的教训引申到人类及政治的领域,是件很愚蠢的事。生命不只是借由欺骗和杀戮,以确保将基因注入下一代的残酷游戏;生命其实更是物种之间共生及合作的冒险事业。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获胜。

的确,若我们以数十亿年细胞进化的观点来看待“智人”,自然会对人类以前“唯我独尊”的心态多了一番嘲笑与鄙夷。但我们还是可以在认知到“人类不是主宰者而是参与者”的同时,借由歌颂这古老的进化伟业,来稍微恢复一下自尊:人类一直默默地与喂养我们的光合作用生物、提供我们氧气的生物,以及帮我们移除及转化废物的异养性细菌及真菌等生物体,维持着无可争议的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政治信仰或科技上的发展,可以解除这种合作关系。

向细菌学习

另外一项值得注意的壮举,是我们所熟知的、可以好好延续我们这个物种的计划:将地球上的生物圈引入其他星球及外层空间。这些扩展活动,就像是令地球上的生命系统重新再生;而这个生态系统意味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理作用,都能真正延续。在月球、火星甚至更遥远的星球上,生物圈的扩展及再生,都得依靠人类才能展开。这个意义层面,代表着地球整体生命及科技的大结合。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哲学家阿布兰(David Abram),曾提及人类在“培育”科技。由于自私的态度及自夸心智,可能已经促使我们牺牲其他生命,以提升人类的技术及扩增人口。现在,于培育阶段之后,“科技”在自然界的意义,应该是由人类所传达,但绝非只是人类仅有的现象;它的应用是为了扩展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影响力,而不单只是属于人类。

在本书中,我们从细菌的崭新视野回溯进化的历史。细菌,这种尺寸很小,但对环境影响却很大的单细胞(有时则是多个细胞聚集在一起)生物,是大约40亿年前地球开始有生命时唯一的居民(直到20亿年前,生物才进化出细胞核)。第一批细菌是厌氧性的,它们会被氧气所毒害,其中有些则是将氧气当作废物排泄掉。它们在富含高能量化合物(如硫化氢及甲烷)的大气中呼吸。

从小宇宙的角度来看,植物及动物(包括人类的进化),都是属于古老且最基本的微生物世界中近期的过渡现象。在觅食、移动、突变、有性生殖的遗传重组、光合作用、生殖、蔓延、捕食及消耗能量等作用上,共生的微生物其实领先于所有的动物及植物至少有20亿年以上的历史。

人类在进化中的位置

什么是人类?什么是地球?事实上,如果它们是两回事的话,那么这两者间的关联又是什么呢?

本书以独特的视野来探究“地球上的进化,绝大部分都是细菌衍生出来的现象”这个大问题。我们相信这个先前被轻视的观点,是一种有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观点,用以补偿及平衡那些传统上未曾深思、并且以不适当方式奉承“人类中心主义”的看法;虽然,最后我们可能补偿得过头些。

在一种叫作“解构”(deconstruction)的哲学推演中,位阶之间的强烈对立可以借由像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戏称为“反转与换置”(reversal and displacement)的双重作用的过程来拆除。我们在本书中也运用了这类剥除作用,把人类在传统进化位阶的排列顺序(人类在高位阶,较原始的生命在低阶)给反转、解构了。本书将人类从自进化阶梯顶峰上搬了下来,并揭示:位于最低层的小小微生物——细菌,于生态学及进化上有无限的重要性。

但是,从解构推演的观点来看,将进化位阶对立状态反转过来,并不会再进行“把人类由自然界顶峰拉下来,然后就只留在最底下的位置”这一步换置的动作。我们最终所必须提出的问题,不是“人”与“自然”之间位置的对立,而是因为位阶顺序本身这一错误观念,所产生的对立扭曲问题(另一个更狭义的解构观点,就如德里达所感兴趣的,是人性与兽性之间的位阶关系)。

如果要重写这本书,我们或许会试着修正这种全然颠覆传统看法,就像是把国王变成傻瓜的说法(几乎所有的前辈都假设,人类有某些无比的重要性,不论是物质的或抽象的);但我们只是把传统看法做了点前卫的改变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完全剥除。我们描绘人类身处于其他微生物现象之中,并以“不智之人”这个半开玩笑式的称谓,来提醒自己避免落入“人类是宇宙主宰者”这一再产生的幻想。因为以“微生物的观点”来看待万物,那终究只是暂时的。

在人类及细菌之间,并没有所谓的绝对二元论。“不智之人”这个比较谦虚的名字,似乎比较适切,也比较有“苏格拉底”风格,我们至少可以理解,就像这个名字所表示的:“我们其实一无所知。”

浣熊也可以征服太空

《哈泼杂志》所显示的论点,是人与自然之间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关系。不管它的标题“唯人类能拯救自然”有什么特殊涵义,编辑算是忠实告知大众:在人类位阶的争论上,最明确的贡献之一是“自然已经完了!”然而,本书必须对这类观点持反对立场。因为人们在本质上,并不与全球的生态系统相冲突,而生态系也不是非有人类不可。即使我们能做到把生命扩展到外层空间,这也不会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保证。那还不如保证人类是以微生物为基础而共生进化,促进科技进步,但仍与地球生态圈其他生物息息相关的生命系统。

也许只要假以时日,连浣熊也能创造它们的生态系统,并发展为太空生物圈,在其他星球上留下它们小土匪般的脸孔,成为日后自然界怪异子孙的先驱者。也不一定要黑白相间的浣熊,或许人类透明的神经系统碎片,也可能超乎我们想象之外,自行进化成具有复制机能的有机组合,并于太阳无可避免的爆炸及死亡后存活下来。

这些假设都有助于提醒我们:人类的祖先不仅是来自细菌,且更与这个大部分由细菌构成的生物圈血脉相连。

本书将我们所谓的“智慧之人”,描绘为一摊被神话了的烂泥!

人非万能

有一个古老的形上学偏见(一则西方哲学中遮遮掩掩的公设)认为,人类根本上就是孤立于其他生物之外的生物。笛卡尔就以为,只要不是人类的动物,即缺乏灵魂。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思想、语言、工具的使用、文化演变、写作、技术,其中的某些项目,甚至任何一项,明白地将人类与“较低的”生命形式区分开来。如同最近,自然作家麦克本(William Mckibben)写道:“在我们的现代心灵中,自然及人类社会是分开的事物……这种分离的本质……是很真实的。虽然某些诗人及生物学家认为,我们必须学习配合自然,去认知我们只不过是万千生物中的一种。这种观点虽然有道理,另一方面,我们之中却没有人打心底里相信这么一回事。”

或许,也正是这种以人为中心、自我炫耀的想法,激励着我们的祖先,使他们有信心要“子孙繁茂”,一头栽进我们现今所处环境的边缘:全球气候急剧的变化,伴随着生物的大量灭绝及自然界的急速变迁。

人们通常认为,达尔文提出“天择说”的证据,戏剧性地摧毁了“人类”这座塑像的脚台,并暗伤到“神”的框架;更因散播“我们的祖先是猿猴”这个被列为禁忌的秘密,使我们很不愉快地与其他动物同处一室。达尔文的革命常用来和哥白尼革命相比较。哥白尼曾提出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银河系角落的一颗小小尘埃而已。

虽然从哲学观点来看,达尔文革命似乎摧毁了我们这种独特的生命形式——按照上帝形象所创、并和圣者及天使有非凡关系的特选子民;但随着这场达尔文兴起的革命,我们这群“聪明、有智慧的人”,开始起而取代神的地位。我们不再只是资浅的参与者,而是第二个发号施令者。

达尔文主义也许摧毁了传统信仰中“神人同形”的神祇,但它不但没有让我们谦虚地觉悟到原生生物及其他生命形式(植物、真菌、细菌及其他动物)的存在,反而使我们贪心地僭取上帝先前的地位。我们将自己安置于凌驾地球其他生命的假想神权宝座上,并野心勃勃地发展全球性科技,意图操纵这个世界。

让妄想幻灭

使那些不熟悉回馈作用的人大感惊讶的是,这种牺牲其他物种以换取人类头上光圈的自私态度,再也无法令我们如此称心了。我们在这星球上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及人口过度扩张,已带来大规模的生态劫难;其中最受威胁的仍是人类自己。传统宗教的观点(人类是与众不同、独特且较为优秀的生物),都是生态学上自大傲慢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即便是在非宗教性的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家心中,仍不能豁免。

本书不一样的观点,在于它是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这是一种特殊的“绿色”生态观点。记得吗?托玛斯在序言中所提及的有关“人类”这个词的源起?我们这本书即试图发展那种在生态学上的谦逊态度。从微生物的观点重述生命的历史,本书将一般的生物进化位阶顺序,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的确,主张这星球的生命系统基本上并不需要我们,人类只是古代微生物所必经的重组过程中的偶然产物,如同大自然伟大的画作中,一抹临时增添的色彩而已。这样的主张,也许有些夸张,过于言重了。

问题在于,将微生物推至进化位阶上层,而把人类搁置到下位的这种大逆转,仍是一种二分法——重要及不重要的对立,必要与不必要的对立。知名电影导演伍迪·艾伦曾开玩笑地说过,他老想把太太压在讲台下。我们在生态学上的傲慢态度,仍无法摆脱“台面”这个问题,因为它始终假设了某种生命较优于其他生物,是较高级的或是更“进化”的。为了解构人类在生态学上毁灭性的傲慢态度,我们有必要放下身段。然而,一旦认知到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有能量及化学反应方面的交流和彼此之间不可否认的关联时,也正是我们该撤走这座“台子”的时候。

本书的使命

为了彰显我们的诉求,并尽可能与达尔文革命的最终诉求并驾齐驱,这本书要强调的是生命的共生历史。自精装本出版之后,陆续积累的引人侧目的证据显示: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也就是共同生活及偶发的跨物种融合,对于地球生命形式的进化非常重要。最重要的共生作用范例,即是所有植物的叶绿体及动物的线粒体,原本都是独立生存的细菌,在本书中都已详细介绍。而且现在以共生作用来解释进化历程中,具有生态学重大意义的“跃进”事件,也特别管用。例如,在黯黑深海中的发光鱼类,它们可能因为与发光细菌共生,发展出眼睑、食道或肛门部位的照明器官,并进化出数以万计的物种。在鱼类及甲虫身上,也大量发现与能在黑暗中发光的细菌一起共生的例子。

最近,另一个研究共生作用的例子举出,从绿藻过渡到陆生植物的进化过程,肇因于真菌与一些水生绿藻祖先结合了基因组的关系。地衣就是著名的共生作用产物。所有的地衣都是由真菌与蓝绿菌共生,或是真菌与绿藻共生而来的;它是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及消费者这两种生命形式互相组合,所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伏地而生,有点像植物的新奇生物。地衣在光滑岩石表面的惊人繁殖能力,完全来自于真菌与其光合作用伙伴间共生合作的本质。

另一个生物之间彼此互相结合的最好例子,便是维管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及木本植物)。它们可能是源自于“内部外翻”的地衣(inside-out lichens)。它们的进化可能包含了跨越不同生物界,差异极大的物种之间的合伙关系。如果生态学家艾萨特(Peter Atsatt)的理论是对的,真菌及原生绿藻这两类生物之间相互结合的赌注,所得到的不只是在进化偏远地带一些小东西的生成,而且是植物界的重大进化产物——木本植物。

奥妙之泉

“人类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想法,其实是既危险又无知的妄想。生命从发生之初,就毫无间断地经历了达尔文时间(Darwiniantime,天择作用的40亿年)及韦尔纳茨基空间【注释:原编注:Vernadskian space,生物能够在地球表面生存的环状空间,自海面下约十千米,延伸到大气对流层高约十五千米之间,宽约二十五千米,即生物圈。】,并延续至今。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我们一直被紧紧包围,密不可分;脱离这个系统,相当于自寻死路。

美国诗人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曾写下《奥妙之泉》,精彩描述了我们和自然界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进入生命的小宇宙之前,她的这首诗可以很恰当地被引为注脚:

自然仍是位陌客;

那些最常提到她的人

却从来没路过她那遭魔鬼盘据的屋子,

也未曾将她的幽魂,由繁而简。

怜悯不晓得自然的人

他们往往借悔憾来获救

而那些自认通晓自然的人,

对她认识得就更少了

愈是接近自然,对她就愈感陌生。

萨根与马古利斯

1997年1月

原编注:Vernadskian space,生物能够在地球表面生存的环状空间,自海面下约十千米,延伸到大气对流层高约十五千米之间,宽约二十五千米,即生物圈。

同类推荐
  • 纳米研究

    纳米研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学从词义上看感觉高深莫测,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但它确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愉悦心情,但有的却让人心里烦闷?为什么早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爆米花“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下过大雪后为什么太寂静?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所不在、无处不见的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 生态资源大搜索(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资源大搜索(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而是今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与未来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问题,只要树立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就一定能够达到诗意般地安居。《生态资源大搜索》是趣味科学馆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态系统、认识生态因子的作用、生态的作用。《生态资源大搜索》由刘芳编著。
  • 古墓探索之谜

    古墓探索之谜

    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伴随着无数个问号,并沿着这些问号被解答的路而向前延伸的。今天,世界已经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峰。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正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对我们的历史、未来提出一个又一个置疑,本书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人类历史的劫难和神秘的失踪之谜。
  • 神秘的UFO(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UFO(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宇宙,是这个世界上谜团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孩子好奇心的地方。宇宙包含着最神秘的未知和疑问,人类正在以高超的科学手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宇宙的深处,希望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与未来。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虽然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向孩子们展示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有效沟通(大全集)

    有效沟通(大全集)

    生活中有时会充斥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人性的弱点把美好误为丑恶,把善意误为恶意,把真诚误为虚伪,把正确误为错误,把鲜花误为毒草……都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蒙上一层阴影,制造一种难堪甚至痛苦。所有这一切的不和谐,最需要的就是沟通。沟通让世界更加和谐,让人性更加美好。《有效沟通大全集(超值金版)》为大家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指导,帮助读者在增强沟通能力的时候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 非人学院纪实录

    非人学院纪实录

    大学生活可谓是年轻人青春的最后一页,多少人想对自己青春最后一页撒上浓墨重彩而充满期待的踏入校园,然而四年光阴,蓦然回首却没有一丝波澜。而若是踏入这妖异横生的非人学院,大家又会谱写出怎样的青春之歌呢?
  • 富福有余

    富福有余

    穿越成贫困小农,爹爹还是一个赚钱白痴,武功高有用吗?没有用吗?有用吗?好,以上当白问,且骗学点武功来改变命运!等等,这个不可一世的冰块男是谁?还要来咱家住半年?呸呸!什么?还要跟他去一个勾心斗角的大家族里过上两年?不要啊,啊,啊……去了的话,赚钱大计怎么办?
  • 竹静江深

    竹静江深

    大长公主是江国出了名的老姑婆了,不但皇帝闹绯闻。居然还老牛吃嫩草,啃给了国民小英雄这颗嫩草。永安九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
  • 女相驭夫手册

    女相驭夫手册

    楚御音是一位热衷于穿上女装、以绝世美貌洋洋得意的皇上。唐君傲是一位女扮男装,只要在她面前说她像女人,性格狂暴化的宰相。两个人第一次相遇在金銮殿。楚御音大声疾呼:“不行,朕不许一个像女人的男人当新科状元。”唐君傲狂化为暴龙:“老子寒窗苦读十年,就是为了考上状元,你居然因为这个破理由,就要废了老子的状元之位?”楚御音身子一抖,小声说道:“因为你比朕漂亮。”唐君傲勃然大怒:“老子最恨别人说我像女人。”事实证明,恼羞成怒的唐君傲和楚玥国皇帝的思维一样脱线。随后,年轻的太史公拿出记事薄,挥舞着小笔记录:X年X月,新科状元在金銮殿上痛殴皇帝。太史公曰:揍得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402天

    402天

    他和他相识相知,缘起缘灭,他已下定决心忘记她,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想起她说唇
  • 小姐姐,快到我怀里来

    小姐姐,快到我怀里来

    易容迷迷糊糊的将手臂搭在他的脖颈上,喃喃自语道:不要走。男人想要离开她的身体,却被身下的女人紧紧缠住,“我要。。。”原以为美女总裁是个霸道御姐,没想到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小姐姐,我来满足你”男孩嘴角露着邪魅的笑容。这是一个年轻的傲娇美女总裁在俊朗小鲜肉的猛烈追求下变成甜美可人小娇妻的故事。
  • 九帝陛下的逃妻

    九帝陛下的逃妻

    “他”是人人敬而仰之的帝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嚣张自傲;她是21世纪古武世家继承者,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规矩,放荡不羁;一朝风云,灵魂的改变,当来自现代古武家族第一天才少女踏入这个陌生的大陆,旷世传奇就此拉开序幕!★★★★★★★★★第五颜笙从未想过,这一世会对一个人如此心虚。“跟我回家。”看着对面男子温柔似水的表情,她不由咽口水。这真是接自己回家的节奏么,您老确定不是来抓我回去的?“哥,我未婚妻还在等我呢。”“父亲说了,这门婚事取消。”“我能不回去么?”“来人,打断她的腿,带帝子殿下回宫。”★★★★★★★★★第五颜笙从未想过,有人会把自己当公主一样宠着。哥哥:“希望你所看见的世界,过目皆是温柔与光。”弟弟:“为了见到你,我真的已经用尽全力,可不可以不要再丢下我。”宫御:“你还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呀。”尽执夏:“别担心,我一直都在。”风七七:“原来一切早已注定,不要放弃拥抱我。”★★★★★★★★★小剧场之一:她独自傲然屹立在擂台之上,风华绰约,慵懒之音传遍整个广场:“没人上来我就回去睡觉了。”某某愤青:“你...你胜之不武。”胜之不武?某女微微思忖,道:“嗯,的确是呢,还没动武就胜了,没意思。”小剧场之二:第五颜笙咬牙切齿地瞪着某个一派君子风度之某男:“你还要不要脸?手搁哪呢!”某男无辜,温润淡定:“是你说要和我同享福的。”第五颜笙怒:“滚!老子不是断袖!”某男矜贵优雅,语气悠悠:“乖,我教你。”★★★★★★★★★“真的决定了吗?”“决定了,他在等我啊。”她轻勾了嘴角,瞬间风华,惑乱众生。她被缚,被囚,无数个日夜。他大婚当日,她终于是找见了他。那是颜笙第一次在凉锦面前穿女装的模样。一袭红纱,倾一世繁华,绝世风姿。她望着他,绝美一笑,眼角一颗朱红滑落。“你没事,真好。”她轻轻抱着他,只说了这一句话。★★★★★★★★★男女主身心干净,没有任何第三者插足,中间小虐,过程温暖欢脱,结局美满。女强男强,强强联手,打死小强。强力宠文,一生一世一双人!五星级坑品保证,绝不弃坑,就等你来!
  • 再没有这样的爱情

    再没有这样的爱情

    《再没有这样的爱情》选取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几对情侣,朱自清与陈竹隐、胡适与韦莲司、杨晦与文树新、徐志摩与陆小曼、鲁迅与许广平、徐悲鸿与孙多慈等,通过他们当年的情书,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尘封已久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爱情画卷,演绎出时代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悲欢。
  • 酷炫女友:男神追妻十八式

    酷炫女友:男神追妻十八式

    姜奕欢是何许人也,年级第一总是她,上课睡觉还是她,开始,她是扮猪吃虎,她是电脑高手,后来,辛辰的初恋到老伴都是她。辛辰是何许人也,长相帅气却从不沾花惹草,而且还是毒舌王中王,不过,最憋屈的还是自己永远屈居年级第二,不过也没有办法,谁叫第一是自己喜欢的菇凉呢?年级第三,总是最苦的,不仅成绩上被打压,还要吃第一和第二的狗粮,真是一把辛酸泪说也说不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