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15

第15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1)

(第一节)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地论宗

唯识学是印度佛教后期的思想,最早传入我国的,是南北朝时的北魏,其次是梁陈之间,最后是唐代。因为经过三个时期的传入,所以思想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北魏传入唯识思想的是菩提流支,以《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梁陈之际传入唯识思想的是真谛三藏,以《摄大乘论》为主要的根据;唐代传入唯识思想的是玄奘大师,以《成唯识论》为主要的根据。在中国佛教史上,称之为地论家、摄论家、唯识家三家。唯识思想南北朝最初的传入,争论阿赖耶识是真是妄,只有地论与摄论两家,到玄奘大师由印度回国,传入新的唯识说,于是唯识思想发生了一大转变。欲知道瑜伽行学派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经过,当从此三家的唯识思想之不同去探索。

地论系的唯识思想,是以《十地经论》的思想为主。《十地经论》是世亲菩萨对《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十地经》之注释。因为其内容是说明阿赖耶识为真如法性及自性心净义,所以含有充分的清净心的思想。《十地经论》的传入,是瑜伽行学派在我国弘扬之始。

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义学缙儒十余人,奉宣武帝之命,于洛阳翻译《十地经论》,至永平四年(511)完成。菩提流支是北天竺人,为大乘瑜伽行学派学者,资性聪敏,遍通三藏,精通咒术。夙怀弘法广流之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至洛阳,敕住于永安寺,从事佛典翻译。勒那摩提系中天竺人,学识优瞻,事理兼通,尤明禅法,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508)抵洛阳,奉敕与菩提流支共译《十地经论》。佛陀扇多系北天竺人,神悟聪敏,博通内外。永平元年亦奉敕与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于洛阳殿内翻译《十地经论》,四年始成。他们三人各自翻译,内容出入很大,因而魏宣武帝特命慧光法师(468-537)将之合译为一,所以今日所流行的《十地经论》,实是依于慧光而得流传的。

慧光法师俗姓杨,定州长芦(河北)人。十三岁随父至洛阳,从佛陀扇多出家,时人称之为圣沙弥。初习律部,不久受具足戒。四年后讲《摩诃僧祇律》,世称光统律师。北魏永平元年,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各自译出《十地经论》,慧光虽通两译,自阅梵本,悟其纲领,对校异同,合为一本;慧光的糅译,虽说不偏于哪一方面,然因他自己的思想,比较接近于勒那摩提,所以承受摩提的思想为多,是为地论宗初祖。然另有道宠法师(生卒年不详),俗姓张名宾,少有才艺,与李范共投国学大儒雄安生之门。壮年时领徒众千余,偶过赵州元氏县,觉渴,入路旁堰角寺索水,沙弥持之,以水中含几尘问之,道宠罔然无对,沙弥乃以水浇面,他大惭,散徒众,即日受具足戒。既而入西山研究经典,自叹入道之晚。当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各译出《十地经论》,道宠闻之,访菩提流支,受《十地经论》,服其教诲,居止三年。后广宣佛法,弘扬《十地经论》,并以流支思想为准,声誉闻于邺下,学徒参集。道宠唱法于道北(邺都之北方),故其法系称为北道地论派;慧光一派则称南道地论派,是为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南道地论宗与北道地论宗。即慧光承勒那摩提之说,于相州(河南安阳)南部弘法,称相州南道派,又称南道,系地论宗之正统;道宠嗣菩提流支之法,宣讲于相州北部,是为相州北道派,又称北道。

《十地经论》的根本义,在于解说菩萨修行之阶位,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初三地寄说世间之善法;次四地说三乘修行之相状;后三地则说一乘教法。十地的阶位,亦即说明由凡夫地到佛果地的始末。但所谓凡夫地与佛果地的分别,究竟在于什么呢?依地论家的说法,就在于心意识的有无。经说:“三界虚妄,但一心作。”凡夫地的一切境遇,完全是唯心的现象,如果将这一心加以分别,就成为心意识的三种,假定达到心意识三种俱灭,而不再现境界时,就是佛地。《十地经论》卷一说:“菩萨尽者,法身离心意识,唯智依止。”同卷又说:“是菩萨远离一切心意识,忆想分别。”南北两道的地论师,既同以《十地经论》为本,而思想不同的观点何在?在于对阿赖耶识的看法不同:相州南道派的慧光法师,主以阿赖耶识为净识,于阿赖耶识之上,一丝一毫的妄想分子也没有,所以一成为佛陀,就只有唯一的阿赖耶识,其余的七个识都灭去而不再现了。相州北道派的道宠法师,主以阿赖耶识为无明的妄识,于中谈不上有什么清净,所以如成正等正觉,此妄染的阿赖耶识,一定是要舍去的。《教观撮要》说:“地论南道,计八识为真,生一切法;北道,计八识为妄,生一切法,此皆于黎耶,计真妄之异。”《法华玄义释笺》卷九说:“梁陈已前,弘《地论》师二处不同:相州北道,计阿黎耶以为依持;相州南道,计于真如以为依持。此二论师,俱禀天亲(世亲),而所计各异,同于水火,加复《摄大乘》兴,亦计黎耶以助北道。”此外,还有《翻译名义集》卷六及《法华文句》卷十八,都曾说到南北地论师的思想差别。唯就《十地经论》本身的思想说,学术界认为南道派所说近于《十地经论》本义,因为论中所立的八识,是这样分别的:前五识叫做识,第六识叫做意,第七识叫做心,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什么呢?是心意识以上的东西,是最上至极的究竟真理,如拿真常唯心的话说,就是自性清净心,或叫做第一义心。以这真常心为根本,说明三界唯心之理。不过要知道,北道地论派,不是不承认有个真常净识,只是不承阿赖耶识是真净,因为阿赖耶是由真识不守自性所妄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简单一点说:南道派的慧光,是以“现常”为主;北道的道宠,是以“富常”为主。由于南道派的思想,比较合乎《十地经论》的思想,所以北道派不及南道派的势力大,而后来终于被摄论家所同化。

关于地论宗之教判,略综为四:

1.据澄观之《华严玄谈》卷四载,慧光将佛陀一代时教判为渐、顿、圆三教。华严宗二祖智俨、三祖法藏等承袭此说。所谓渐教,指华严宗所说之大乘始教和大乘终教,都是依诸经教言说,逐渐修成佛的,所以二者都是渐教。所谓顿教,是顿修顿悟的法门,离言离相,顿解顿成,一念不生即名为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称之顿。可摄禅宗,是不说法相,唯辨真性、泯绝八识二无我的差别,不立五法八识三自性的门路,不立断惑证理的阶位。如《维摩诘经》所说,即属此教。“不历僧祇获法”,故不同于小乘教,亦不同于大乘始、终二教渐次修行,亦不同于圆教的圆明具德,故立一乘之顿教。所谓圆教,意思是圆融无碍的法门,此教说性海圆融,随缘起成无尽法界,而彼此不相违碍,相即相入,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微细相容,主伴无尽。十信满心即摄五位成正觉,所以称之为圆教。

2.据《法华玄义》卷十上载,慧光判为四宗:(1)因缘宗,指毗昙之“六因四缘”。(2)假名宗,指《成实论》之三假。(3)诳相宗,指《大品般若经》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论。(4)常宗,指《涅槃经》、《华严经》等之常住佛性本有湛然。而慧光之弟子昙隐等,判为:(1)因缘宗,指小乘萨婆多部。(2)假名宗,指《成实论》及经部等。(3)不真宗,指诸部般若。(4)真宗,指《涅槃》、《华严》等经。慧远又判为:(1)立性宗,即因缘宗。(2)破性宗,即假名宗。(3)破相宗,即不真宗。(4)显实宗,即真宗。昙隐及慧远二师虽各立四宗,实与其师慧光法师之四宗同义。

3.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载,真谛三藏等判立渐教(化仪)、顿教(化法)二教,而慧光所立之三教中,渐教、顿教仅在化仪,唯圆教为化法,故二者有异。

4.慧远于所著《大乘义章》卷一,判立声闻藏、菩萨藏二藏,系与半、满二教,与大小二乘同义。

此外,慧光法师之门人安廪,尚有六宗之教说。

如前所述,《十地经论》一书,乃世亲菩萨为解释《华严经·十地品》而作,内中广明菩萨十地之义,并述及八识、无明、三身、三聚净戒、因分果分、总别同异等六相。八识为眼、耳、鼻、舌、身五识及第六意识、第七阿陀那(末那)识、第八阿黎(赖)耶识。其中第八阿黎耶识之真妄论点,系地论宗分为南、北二道之主要因素。南道派将第八阿黎耶识与《楞伽经》所谓之如来藏心,及《涅槃经》所谓之佛性同视,而称为真常净识,乃主张佛性本有;并以阿陀那识以下七识,皆为有为之妄识,而特称阿陀那识为无明识。据南道派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三末及《十地义记》卷一末载,阿陀那识为无明痴暗之妄识,阿黎耶识则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然妄识与本体,必依真识而立,故前七识之妄法以第八识为其本体。又真识之本体,虽平等一味,非因非果,但其用却能随缘起灭,具有染净之别,故能开展出一切万法。亦即妄法非真如之外另有别体,乃系真如不守自性,随缘而成为妄法,故诸法依随真如,如影随形,同时存在。由此,佛性虽本有,仍需精进修习,离染显净,方可成佛。然道宠所传之北道派认为,阿黎耶为无明之妄心,而非不生不灭之真如,即主张佛性后有,须累世修行,始得成佛。有谓护身寺沙门自轨者,立五宗教判,属北道派,其五宗为:

1.因缘宗,指《毗昙》。

2.假名宗,指《成实论》。

3.不真宗,指《般若》、《法华》等。

4.真宗,指《涅槃》。

5.法界宗,指《华严》。

从教判上,可以看出南北二道派之差异,虽前已述及,但仍可以补充归纳总为下列二说:一说北道派为“黎耶依持说”,南道派为“真如依持说”。即北道派计执阿黎耶为妄识以为依持,主张一切诸法皆由黎耶缘起;南道派则视阿黎耶为真如净识,而计执于真如以为依持,并主张一切诸法皆由真如之缘起所生。另一说,南道派为黎耶净识之八识建立说;北道派则为真妄和合之九识建立说,即立第八黎耶为妄识,第九识为净识,唯虽立有第九识,然尚无阿摩罗之名。及后,真谛三藏之摄论宗起,立第八阿黎耶识为虚妄,第九阿摩罗识为净识之说,此说与地论宗北道派之主张相近似,故北道派与摄论宗渐同化相合,而唯南道派独存。

南道派传至慧远晚年时,因感本宗所论之第七识尚未彻底,而欲以摄论宗之阿陀那识再予补充,乃有《摄论》化之论释。弟子灵璨之门人灵润等《地论》学者,即先后转习《摄论》。随着摄论宗之日益兴盛,南道派亦渐趋衰落。然地论宗对日后华严宗之成立极具贡献,因其除精研《华严经》之《十地品》外,对《华严经》整部经典之旨趣亦广作理解,其成果颇值得推崇。如慧光法师将《华严经》之诠释,判为因果理实,成为华严宗法藏大师之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说之基础;慧远大师之阐释《华严要义》,所说之因果二分、教证二道、六相圆融等,亦多为法藏大师所修正采用,故有谓华严宗之学说,仅系扩大地论宗对《华严经》之研究而已。

(第二节) 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摄论系的唯识思想,当然是指以《摄大乘论》的思想为背景的。《摄大乘论》系瑜伽行学派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系无著依《大乘阿毗达磨经》的《摄大乘品》所造。在印度不但本论有几种不同的诵本,就是释论也有世亲释、无性释二种。本论传来我国,有北魏佛陀扇多译、南朝陈真谛译及唐代玄奘译的三种译本。释论的世亲释、无性释,不但都传来我国,而且世亲的释论,也有真谛三藏及隋朝达摩笈多的译本、唐代玄奘的译本三种。因此《摄大乘论》的弘传在南北朝之际,蔚然成风。而本节所指摄论系的唯识思想,乃指南朝陈天嘉四年(563)真谛三藏在广州制旨寺所译的《摄大乘论》而言。

真谛(499-569)三藏是公元五六世纪间之著名译经僧,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合称我国四大译师。系西北印度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姓颇罗坠,原名拘那罗陀。他聪敏强记,辩才不竭。少游诸国,历事诸师,精研“四韦六论”,贯练“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他在游历扶南国时,正值梁武帝派直后(官名)张汜等送扶南国王返国,并访求高僧大德及大乘诸经论。扶南国王推荐他来华,他欣然同意,携带经论梵本二百四十,于梁中大同元年(546)八月到南海郡(今广东南部),当时他已近五十岁了,随即北上,沿途滞留,经两年才到建康,武帝深加礼敬,住宝云殿。正欲从事翻译工作,即发生侯景叛乱,无法进行工作。他便离开建康,先后在富春(今浙江富阳)私宅,由县令陆元哲召集沙门宝琼等二十余人开始译经。在大宝三年(552)应侯景之请回建康,住台城。不久侯景兵败东遁,梁元帝即位,建康渐安,真谛迁住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多人译《金光明经》。以后,他历住豫章(今江西南昌)宝田寺、新吴(今江西奉新)美业寺、始兴(今广东曲江)建兴寺,还到过南康(今江西赣县西南)。陈武帝永定二年(558),他又回到豫章,住栖隐寺,后转往晋要(今福建晋江)住佛力寺。他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仍然随方翻译讲习,从未中止过。天嘉三年(562)九月,译事告一段落后,欲回印度,遂泛海西行,不料风向转变,十二月间又漂回广州。广州刺史欧阳顾请他为菩萨戒师,迎入住制旨寺。于天嘉四年(563)译讲《大乘唯识论》(即《唯识二十论》)和《摄大乘论》等,次年又译讲《俱舍论》二十二卷。他“厌世浮杂,情弊形骸”,曾至南海北山欲自尽,因慧恺、欧阳顾劝阻,始还王园寺。于陈宣帝太建元年(569)示寂,世寿七十一岁。据《历代三宝论》所载,他所译经论及讲述疏记共计四十八部二百三十二卷(《开元录》刊定其译经为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真谛三藏之译经,为同时代诸译师所不及,其翻译方法与学识俱佳,为我国佛教传译史上之泰斗,主要翻译唯识学方面的典籍有《转识论》、《大乘唯识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此书乃《瑜伽师地论》之别出本),其中以《摄大乘论》和《摄大乘论释》影响最大。真谛示寂后,弟子分归各地,弘传其说,形成摄论宗学派,此二论乃为南朝摄论宗之主要理论根据,真谛三藏亦因之被尊为摄论宗之祖。

同类推荐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佛教与生活

    佛教与生活

    《佛教与生活》讲述佛教与生活、信仰、道德、修持、般若的关系,还涉及人的行为、身心、困惑、美化、人际、男女等方面问题,其宗旨就是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神医毒后之狂放七小姐

    神医毒后之狂放七小姐

    抓鬼被雷劈结果一朝穿越,她成了废材七小姐,不想正好砸中绝世美男,奈何邪王太凶猛。什么?她是废物?看老娘天雷咒劈死你!“王爷,王妃说她要去浪了。”“那就把浪的地方铲平了。”
  • 红绣女侠传

    红绣女侠传

    抗击“永乐扫北”明军屠村的第一人。一个女英雄,在非常的历史背景中出现,做出的侠义之举,可歌可涕,悲壮,壮烈。拼杀,揭开着悲壮的一幕,战场,惨烈。恶魔,可憎的影子。逆施,魔道的怪物,与恶魔为伍。英俊的小将军,历程悲壮,充满传奇,流传在一个民间真实传说的故事,述说着扫北的残酷。苦难的女侠,把正义,把侠义肝肠,把悲壮,把宝贵的生命,血洒在战场,洒在人间的正义。残酷的军队,没有人性,历史罕见,却又是真实事情。流血的战争,流血的拼杀,流血变成血河。不能忘记的女侠,终于结束恶魔。五个侠女的人生,共同述说着一个故事,共同展示着武林的纷争。
  • 豪门冤家,冷酷总裁对对碰

    豪门冤家,冷酷总裁对对碰

    飞机上相遇,她清冷眼中却又带着一丝哀伤的犹豫吸引了坐在隔壁的他。再次相遇却发展她站在一个与他同样优秀的男人身边。莫名的合作伙伴让自己协助找人,却没想到照片上的人还是她。好似从相遇那一刻起她像是一个宇宙黑洞不断的吸引着他……她愿为他抛弃一切,却不想换来的是心痛,家族的命运,上一代人的纠葛又让本该在一起的人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伤害,一切误会解看,受伤的两个人还能在一起吗?本文男强、女强,男主女主都不矫情
  •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作者用心细数生命里爱并痛着的小幸福;用自己的情感与心去观看陌生人的幸福与悲伤;用细腻的观照力去捕捉生活。笑着、哭着、记录着,他总是能够把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写出一番滋味儿,也总能在痛苦的遭遇中最终选择与生命和解,选择原谅,向阳而生。这些文字,真切地记录一个人的成长:找到了自我、原谅了时间、守护一种芬芳、祝福一段美好、感谢一种真情。这种成长,自带光芒,格外耀眼。
  • 不二萌宠:Boss,红包先拿来

    不二萌宠:Boss,红包先拿来

    新书已开,《爆宠萌棍:神尊大人么么哒》 【超甜宠文】“老师,谢谢你,对我这么好。”阳光下,顾倾欢明媚看向老师,席御深浅笑不语。“老师,晚餐做好啦,请来用~”餐桌上,顾倾欢乖巧将碗筷放好,席御深浅笑不语。“老师,这是我明天要拍的剧吗?”书房内,顾倾欢暖萌询问,席御深浅笑不语。“席御深!你这个无赖!原来这一切都是你设计好的!”办公室内,顾倾欢随手翻开一本老师放在书架上的书籍,如遭雷击,愤怒地抬起头用手指着他的脸!席御深浅笑轻语,“YES!”一只蠢萌蠢萌的小红包,一步一步跳进一个超级腹黑大灰狼的陷阱~甜宠,甜宠,暖萌,暖萌~
  • 盖世项羽

    盖世项羽

    项羽一生有大勇、大情、大成功、大失败,气吞山河,叱咤风云。司马迁专门在《史记》中为他作《本纪》一章,李清照更称他为“人杰”。本书以项羽一生的事迹为线索,曲尽演义,大胆虚构,成功塑造了项羽作为人类历史上顶天立地大英雄的形象,肯定他在推翻秦朝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他在战场上藐视一切敌人的能力和气概。同时,通过对他与两个女人的感情描写,表现出项羽越是大英雄越重情重义的一面,不愧为千古“情圣”。项羽的故事,启发人们,只要有勇气、志气,敢于拚搏,就能成就大事业。
  • 此去经年不应有恨

    此去经年不应有恨

    王金凤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心里怨恨周其昌,然而她却不忍心伤害当初抛弃她的他,他们之间的情感会将如何结束?周司剑与赵美琪这一对苦命鸳鸯,他们之间的爱情父母是强烈反对,正当柳暗花明时,他们之间的爱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婉婷与艾鹏辉的爱情也是周家的人万万不能接受,然而他们对这份爱情至死不渝,他们之间的这份爱情又将何去何从?杜青青和杨骁飞的爱情也是一波三折,又将如何发展?本小说还写了两处寻亲的事:二十年前王金凤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后,可二十年后她带着一份愧疚回来寻找自己的孩子;马慧敏曾两次到周家认孩子,可是一波三折,她们是否会找回自己的孩子呢?一切答案尽在《此去经年,不应有恨》。
  • 狗花奶奶

    狗花奶奶

    狗花奶奶育有两儿三女,中年丧夫,改嫁好几次,临了了,身边一个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