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36

第36章 唯识义(5)

所谓界系之“界”,就是三界九地,指欲界,五趣地;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非想处地;都是有漏界的分类。“系”,系缚,系属义。被哪一界地烦恼所系缚而属于哪一界地。换言之,就是有漏诸法界系的法,不是无漏诸法非系的法。关于哪些有漏的法,分别属于哪一界地者,所以名“界系分别”。但初能变和第三能变不另立此门,因为第三能变能具三性,不一定属于哪一界地,所以不另立一门;至于初能变不特别立一门者,因果相中,异熟果正显这界地,就是第八识为三界五趣总报的果体,系属于受生界的东西。

随所生所系,正为末那识的界系。所生,第八识所受生的处所,这识现行(现行,唯所生所系之一地现起;种子,则遍通于三界),必随着趣生体的第八识受生之处,所以界系全同八识。例如,第八识生在欲界地,此识也就随着系缚于欲界地;乃至第八识受生在有顶地,此识也随属于有顶地。此识恒缘自地第八识为我而恒起我执,故系属于第八识,为第八识所生地的烦恼所系缚。

八、起灭分位门

第七识降伏断灭烦恼的位次,共有三位:一是阿罗汉位,二是无定位,三是出世道位。

出世道者,是指无漏智。世间名有漏,出世间名无漏;道,就是观智,正指根本智和后得的无漏智现行时。此识烦恼任运微细,任何有漏智不能伏灭;唯三乘无漏圣道的观智,才能伏灭。就是把“生我执”反于“生空智”;“法我执”反于“法空智”。生空的根本、后得二智现行时,生执伏灭;法空的二智现前时,伏灭法执。伏灭生执,二乘在见道以上,顿悟菩萨初地以上,渐悟菩萨在回心以后的生空无漏位。伏灭法执,是顿悟渐悟菩萨初地以上的法空无漏位。但有法执的时候,不必定有生执,有生执时,必定有法执。因先迷体而后迷用,生执必依法执而起。二空智则反此,有生空智,不必带有法空智;但法空智必定带有生空智;就是了体,必不会迷于用。

灭定者,是灭尽定,或名灭受想定。圣者厌劳虑粗动之识,依于止息想的作意,入于无心定。此定是生空智或法空智的等流果,最寂静的无漏定,所以不是染污的末那识。

以上两位单是伏灭了染污末那的现行,是此识暂时伏灭位。

阿罗汉是三乘无学果,是此识永灭的位。末那识的烦恼是俱生烦恼,非见道所能断;然是染污的烦恼,不是非所断,是应断的法。

又有依其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

1.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

2.法我见相应位,为未那识缘第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

3.平等智相应位,乃起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空观入见道,又于修道位起法空智果及佛果。

三位之中,前二位属于有漏位,第三位则属无漏之位。

以上大约以八段十门明二能变末那识的体义。然在《成唯识论》卷五载,末那识之存在,所引用《入楞伽经》、《解脱经》二种教说及六种道理证明之,此谓“二教六理”。二教:即(1)《入楞伽经》卷九谓,思量之性,名意。(2)《解脱经》谓,染污意恒时与诸惑俱生灭。六理:(1)不共无证明,谓第六识之作用虽有间断,凡夫不共无明,则恒无间断而相续,故须有末那识。(2)六二缘证,前五识以前五根为所依,以前五境为所缘,第六意识亦须有末那识作为其所依之意根。(3)意名证,末那识名意,因系恒审思量,故末那识必须恒存。(4)二定差别证,圣者所入之灭尽定与外道所入之无想定有所区别,因灭尽定无末那识,而无想定有末那识之存在。(5)无想有染证,修无想定而生之无想天,虽无第六意识,但仍有我执,故须有末那识。(6)有情我不成证,凡夫行布施善等,不会成为无漏,无法脱离我执,乃因有末那识之故。

(第五节) 第三能变

第三能变即了境能变,全称为了别境能变,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此六识具有明白了别显著之对象(如色、声等)之作用,故称了别境能变。第七、第八识则无显著对象之作用。唯佛之前六识对于如“真如”般之对象(细境)亦能加以了别。解释这第三能变,有七段九义。

一、能变差别门

前六识为何有六种差别呢?是不共所依之根,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差别;所缘之境有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差别;依根缘境的能依能缘之识体,也有六种上差别。故六识的得名,有随根得名和随境得名两种:

1.随根得名:随所依之根,立能依识之名。就是随所依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眼是照了义,耳是能闻义,鼻是能嗅义,舌是能尝义,身是积聚依止义,这是肉体有形器官;依于这五根而起作用心性的前五识,便予以眼识乃至身识的名称。意,是第七识,若说不共所依而起的识,那就是第六识,所以予以意识之名。随所依而立名,有依、发、属、助、如五义:(1)依义者,依根处所,识依而住故,和用根之力以缘境故。如第六识之根虽无形,但识也住在这无形根中,用以缘境。(2)发义者,识是根所发。例如根变异的时候,末那识之作用或明或昧,近视眼的人,因变异故,识用暗昧也。即如第六识之根来讲,第七识在有漏时,第六识相缚不得解脱,第七识无漏时,第六识也必定无漏。(3)属义者,识的种子,恒属于根的种子。根是异于外境,恒相续故,是以识能随逐于根;因随逐故,得随根发也。(4)助义者,以识须合于根,而有领受之处,因此识有损益时,根也有损益。例如眼识见太阳的时候,则损于眼根;第六识成无漏时,第七识也将有损坏而无漏也。(5)如义者,是识如于根的意思。如眼根等是有情数,故眼识等也变成为有情数也。六七两识也是如此,第六识亦如第七识,只是内法所摄。有以上五种意义之故,随所依的根而立此识名。然而,前五识虽也依意根,因不是不共依,故不名为意识,而且第七、八两识虽也为其所依,因是相续之识,故是当体立名;第六识是间断识故,如前五识随所依的根而立识名。

2.随境得名:随所缘的境界而立能缘的识名。所缘之境,即是色、香、声、味、触、法六境;色是可见义,乃至法是执持义。这个被了别的名境,对于此境,生起了别作用的心性,因为各别不同,故亦名为色识乃至法识。

以上虽有二种的得名,以随根得名通于自在位(所谓自在者,若至第八地菩萨以上之位,即可以五根互用;依着五识的自根,遍缘五境。例如眼识依着眼根,不但独缘色境,其余的四境亦是缘的),随境得名还不能通于自在位(若随所缘立名,则有色识乃至身识的五种区别),故诸论多因其通一切位而具义,从随根得名而为眼识乃至意识。

六识中,前五识依次依五根为所依,以五境为所缘,俱依色根,同缘色境,且皆缘现在,现量境,皆有间断。这五方面前五识相同,总称“前五识”。第六意识遍缘一切有为无为诸法,思惟了别,有四种差别,即:明了意识、定中意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

二、自性行相门

所谓“自性”者,于识体四分中,正当于自证分;所谓“行相”者,即是能缘作用的见分。因体用相异,故分为二门;但以义相近,文合一段,而《唯识三十颂》云:“了境为性相。”

所谓“了境为性”,是显这个识的自性;所谓“了境为相”,是说这个识的行相。“了境”是了别粗显之境的意思,此六识依六根而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的各自粗相显著的境界。这个以境为自性,同时也是行相。其实,了境是识体的作用;至于见分行相,虽不可说了为境性,但因识体是无形的东西,难以指示。当有了境作用时,即可显示这个识体,故说为“了境为性”;了别那粗境的粗了别,是六个识体的作用,则名“了境为相”了。而这“了境为相”,亦兼显此六种识的别名;即是特将此六种予以识名,故此即有粗境了别的意义。

三、三性分别门

六识通善、恶、无记三性。因为六识皆可起善念、恶念及不善不恶之念,若与信等善心所相应,发善心,行善事,即善性摄;若与贪、嗔、痴烦恼心所相应,作恶多端,即恶性摄;若与遍行、别境,不相应行法相应,则是无记性摄。其中第六意识是作意分之识,故自成三性。前五识是任运生起之识,其成善成染,必须由第六识的引导,而成善恶无记,所以前六识皆通三性。然而,六识的三性,是同时并起呢?还是各别而起呢?这在《成唯识论》中,有俱起、不俱起的两说:

1.三性不俱转说:因前五识不是一刹那俱生,三性如何可以同时而起?六个识同缘外境,不同的三性,如何可以同时并起?而且,若是五识的三性同时而转,则意识也应该同时转三性,为什么呢?以五识若是由善变染的时候,必定由于意识的引导;于同一识中,同时有善、不善的两种不同之性并起,岂是正理!故六识不能异性俱时而起。然而,《瑜伽师地论》等说,“藏识一时,与转识相应,三性俱起”,是就多念而说的。

2.三性俱转说:以五识是多刹那相续,又是俱生,故三性可以俱转。凡心缘境,而多刹那相续的时候,须经过五位的次序,这就是所谓的“五心”。五心是率尔、寻求、决定、染净、等流五种。率尔具名“率尔堕心”,若所缘之境现前的时候,能缘之心,即率尔堕入所缘的境中。于缘境的初刹那,对于此缘之境为欲知道是何境界,乃生起希望寻求之心,这叫做“寻求心”。对于寻求的境界知道之后,即能决定了解,这就叫做“决定心”。能决定了解对于所缘的境之后,对于怨亲违顺等境界生起染污(不善、有覆)清净之心,这个即叫“染净心”。此染净心相续的时候,即叫等流心(关于五心的意义,可参阅《大乘法苑义林章》)。而前五识的染净,必定由于意识的引导(故意识的染净心虽是一刹那,而五识的染净心是多刹那)。

四、相应门

具时、依、缘、事的四义,即是此识的相应。此门所明,仍是分析心所法,而心所中之“受”有别的意义,要有特别辨明的必要,故开受为一门,故有的学者列有“三受俱起门”。与六识恒转的心所共有五十一位,分为六位;若就体分别而言,前五识与五遍行、五别境、十一善及根本烦恼之贪嗔痴三者、八个大随烦恼、二个中随烦恼,共三十四个心所相应;而第六识,则与一切心所相应。

此六识转变生起而有间断,苦、乐、舍三受互起故,因此三受皆相应。于顺境起乐受,于违情境起苦受,于中之容境生舍受,故《唯识三十颂》云:“皆三受相应。”但三受与六识的相应,有俱转不俱转义,这与三性的俱转不俱转是同出一辙的。

1.三受不俱转义:前六识是同缘外境的,既是同缘外境,则相违的三受不能并起;而且五俱意识与五识所缘是同,五识若是三受俱转,则同缘的意识,有三受俱转之失。故三受不能俱转。

2.三受俱转义:如前所述,六识可以领纳顺境违境及中容境,所以三受可以俱时转起。第六识不是定和五识相同,若只偏注于顺违的一境时,即起苦乐之受;若不偏注于一境时,则和舍受相应。所以《瑜伽师地论》说:“藏识一时,与诸识相应,三受俱起。”

五、所依门

心心所的生起,必定以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的三种为所依。前六识的生起,皆以第八识为根本所依止。在这三依里,说因缘依及增上缘依中之共依,即以种子的赖耶为亲因缘而始有前六识的现行;换言之,就是由第八识中的生果的功能,即各自的种子而生起前六识,是六识的因缘依,前五识以五根为不共依。五根若受现行的第八识执受着,则前五识可以说是以现行的第八识为所依,这个根本依的意思,即是共依。第六识也以第七识为所依,第七识若以现行的第八识为不共依,则第六识可以说以第八识为根本共依。这个增上依,即是俱有依之意。

六、俱不俱转门

俱,即俱时转;不俱,即不俱时转。即是论说第三能变的六识现行的时候,这六个识是互相同时并起,或是不并起的义门。在《唯识三十论疏》卷七中说到六识俱转门,虽然是说六识,但实际上这一门只说前五识。盖第六识,无论于前五识起多或是一的地方,必定与其俱转,故没有特论的必要了。若至第七段起灭分位门,唯就第六识的起灭来说明,前五识的起灭就不说了。这前五识的俱转不俱转,则起灭自明,故第六、第七的两段,通说六识的俱转不俱转,亦可以说是共明六识的起灭。

前五识的现起,必须依靠内外多缘方得生起。内缘即第八识中所具有的五识的种子,此种子是五识生起的亲因缘。外缘即:(1)空,空隙距离。(2)明,有光明。(3)根,新依根。(4)境,即新缘境。(5)作意,心要警觉注意。(6)根本依,即现行第八识。(7)染净依,即第七识。(8)分别依,即第六识。(9)种子依,即第八识的种子。故前五识待多缘后,方得现起,所以有生缘的具足与不具。为便于学者熟习牢记,故有《八识缘颂》云:

眼识九缘生,耳识唯从八;

鼻舌身三七,后三五四三;

若加等无间,从头各增一。

又有《九缘颂》如下:

根境空光明,作意分别依;

染净根本依,最后种子依。

每个识照它的缘而生,不可缺一,有缘具足而生,否则不生。如波涛一样,依风缘而起。故《唯识三十颂》云:

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

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

七、起灭分位门

起即转变生起,灭即不生起。前五识的具缘不具缘即是起灭的分位。

《唯识三十颂》云:“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意识,指的是第六意识,乃是对于五识随缘现而说的。前五识是因:(1)寻伺不相应,故不能思虑;(2)由于他缘所引此识始能生起,自己是不能生的;(3)唯外门转,即对外界时方可生起,故生起的时候,必须凭借多缘;因多缘故,所以具缘很难,以是现行的时候少,不现行的时候多。但是,第六意识则不然:(1)因寻伺相应,故自己可以思虑;(2)不由他引而自己可以生起;(3)内外门转,即对外界的五境,也可以缘;对于内界的心法理性等,也可以缘;故借缘因之也减少。因借缘减少,而具缘亦易,六识因此恒时现行,故对前五位说为“常现起”。六识虽说常现起,但遇违缘的时候,则不能生起,故有间断,这即是无心的五位。违缘即:无想天、无想定、灭尽定、极睡眠、极闷绝,因这五无心位,故意识不得现起。除五位外,一切时意识常现起。因为此识有间断,所以与恒时转的七、八两识不同。

无想天,是色界第四禅的广果天中最胜依处,若生到此天,在五百大劫中,于行住坐卧之间,不起心法。外道即计此谓是真的涅槃。这是因为外道遍计,以想心所为生死之因,故厌离此心所;因欲出离想故,乃修无想定而生无想天。其实乃是“不恒行”心灭,并非涅槃。即前六识的心心所,虽然都灭掉,而在加行位中,独厌离想心,故叫无想天,或叫做无想事、无想果。在无想天中,第八识及染污第七识,虽是相续生起;但第六意识只是初生与退没的二时有,于中间五百大劫中,前六识是不生起的,感此果报的叫无想定。修这个定的时候,有微微的心所熏习,这即先是和厌心所俱行的思心所种子的不动业,感广果天总报的第八识。初生此天的时候,虽暂且从第八识生起异熟无记的第六识;但因依着无心的无想定力之故,那异熟第六识遂灭,在五百大劫中成为无心,把这个无心之间,叫做无想天的别报。因此六识都没有分位,故假立为不相应法中的一种。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如何渡难关:智慧

    如何渡难关:智慧

    本书分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导后学四卷,重点讲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事物的两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轻、藏的大用等等。这些智慧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确实能增进生活信心和转化困境的勇气。
  • 身心的安住:广学

    身心的安住:广学

    本书分为佛教的理念、心的管理、如何日日增上等三卷,讲述佛学的普及性知识,如人间佛教与其他佛教的异同,宗教人的共识等,虽然编辑有条理和系统,但每篇文章依然保持短小精悍的风格,又结合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身心的修养,可以寓佛教文化于励志中。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热门推荐
  • 傻子遇智障

    傻子遇智障

    如果有人能在花火大会上和我告白,那一定很美好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道空间

    仙道空间

    新书《修仙从种红薯开始》已经发布,欢迎新老书友前来阅读!一个父母双亡的穷小子,偶得一神秘空间,踏上修仙大道,从此种灵草,炼仙丹,开商铺,练军阵,建立仙国……本文为修仙种田,凡人流,不种马。书友群:815190609
  •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昨天你姑姑打电话说给你物色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让你今天中午去见见,”“那姑姑有没有告诉人家我只是个办公小文员啊?还是姑姑直接和人家说我是谁家千金小姐,人家是奔着我们家钱来的。”格格漫不经心的说着,其实格格对相亲有些阴影,还记得第一次去相亲,一项准时的格格在约好的咖啡店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相亲者,可是对方张嘴却没有道歉而是问格格为什么还没有走,要不是郝妈妈下死命令一定要见到男方才能走,她也不会在这等那么长时间,而更气人的是那人非常公式化的口气,让一项乐观的格格很是不能接受,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 来自未来的史密特

    来自未来的史密特

    2045年的未来世界,台北IT新贵史密特因为涉嫌阳明山杀人案被抓进了警察局。面对录像证据,史密特百口莫辩,就连他的父亲都不愿为他作证。
  • 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愿与人计较应得的利益而总是吃亏;●因为不肯使用手段而总是被人耍得团团转;●因为不懂察言观色而总是让老板产生误会;●因为不会勾心斗角而难以在公司生存立足;●因为不善包装自己而令人不屑一顾;●因为不好与人交往而陷于孤独寂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人太老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挖掘出那个不断趋于完美、不断成长的自己。让我们抛开太老实的观念和思维,凭着本性中具有的超人魄力和胆识,改变命运、走向成功。
  • 皇后别太甜

    皇后别太甜

    【男女主双洁超甜~】她,21世纪远古家族的天才医女,一朝重生,成为君临国太子妃?她一手毒针,一手救人,一手厨艺,名扬天下!太子殿下不待见太子妃?我信你个鬼!苏子烟幽怨的小眼神投向一旁的俊逸男子,嫌弃道:“滚滚滚,能滚多远滚多远!”男人却低哑一笑,“子烟还在生气?今后本王轻一点便是。”-君临国传来一道道皇上君言满城风雨只愿寻得那笑靥倾城已然消失一月的皇后苏子烟的消息。闻言苏子烟只是浅然一笑,“这君临国的皇后,可真幸福。”直至一纸昭书落入她眸中……她就是君临国的皇后?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君言瞧着眼前满脸迷茫的苏子烟,将小包子丢在苏子烟面前,勾起她的下颚,“还不认?”
  • 冥冥之中是你

    冥冥之中是你

    “说,为了嫁给我,你预谋了多久?”新婚夜,他将她逼近床角,邪肆一笑,“今晚又想玩什么?”她欲哭无泪,因为一副匪夷所思的画,被迫嫁给赫赫有名的穆家二少。白天,人前秀恩爱;晚上,人后刑逼供。最初她以为,他是她的救世英雄。后来才知道,不过是才出狼穴,又入虎口。对于外界盛传的穆家二少是宠妻狂魔这个观点,她倒是非常赞同。只是这个宠,特别的……另类。【前方高能狗粮,单身狗慎入。】
  • 锦鲤总想当姐姐

    锦鲤总想当姐姐

    听闻女汉子诸神队长在她姐姐面前格外的乖巧听话……诸神队长撩了一把自己的短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这队长之位,是因为我姐姐她嫌太麻烦所以扔给我了”听闻商场上雷风厉行的许氏总裁在她姐姐面前是个小迷妹……许氏总裁面露狐狸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这总裁之位,是我姐姐帮我坐上去的”听闻高(逗)冷(比)学霸在她姐姐面前是个十足的逗比……高(逗)冷(比)学霸在题海里抬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的知识量不及我姐姐的万分之一”听闻……等等,你们的姐姐怎么是同一个人?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姐姐她是个颜控,还特别喜欢别人叫她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