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0400000001

第1章 荣格心理学的童话分析

现代人提起童话,多半认为它们是专属于孩童的读物,或是妈妈读给小孩听的床边故事,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就连“童话”这个词也常作为带有贬义的形容词,像是:童话般的爱情、童话里的生活……在这些句子里,童话就是幼稚、不真实与不切实际的同义词,但这也正意味着童话所反映的不是发生在意识层面,而是潜意识之内的历程。

童话通常短短的,顶多两三页,故事人物的性格也不像文学作品里的角色那般复杂,许多童话的主人翁是没有名字的,仅以他们的排行或地位称呼他们为三公主、小女儿、王子,或根据穿着就被叫作“小红帽”“熊皮人”。故事情节也挺样板的,总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场,以“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结尾,主角遇到的挑战总是三次,三位武士、三把斧头、三件任务……了无新意。然而,正因为童话简单、重复、古老并流传久远的特质,显示出一种无历史感、无地域限制的原始集体性,可以跨越文化而被喜爱。

本书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所提出的心理学概念为内在坐标,描述、比对、解构并反转七个有关女性的童话故事,以此探索女性心灵发展的不同面向。

走进精灵、神话与梦的国度

童话的英文叫作Fairy Tale,直译就是“精灵的故事”。精灵的意象,是长着轻盈翅膀的小仙女,她们属于夜晚与森林,和会说话的动物做朋友,飞过之处会留下闪闪金光,还拥有各种神奇的魔法。人类心灵深处,有着这样一座魔幻原始森林,每当我们讲起童话故事,仿佛就走进了精灵居住的世界,走进一个意识之外、潜藏着无数可能的领域。在潜意识的国度,童话与梦比邻而居,它们都以象征的方式、意象的语言传达意识之外的信息。深度心理学为了理解人的心灵而探索梦的世界,用分析意象的方法,企图从梦中找到进入个人潜意识的途径;荣格与其他分析心理学家们发现,研读、分析、理解童话,可以为我们找到进入人类更深层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方法,借此认识心灵运作的模式与历程,看见人类心灵的基本图谱。

此外,荣格认为童话与神话都是集体无意识中最原初的结构。神话受到起源地的影响,例如中国、印度与希腊的神话,明显映照出在地族群创造发展的文化与历史痕迹,而童话相对是自发的、天真的、没有计划的自然心灵产物,被特定文化历史沾染的痕迹较少。此外,与神话相比,童话精简短小许多,在文学里的位置如同阿米巴原虫之于生物界,以最简单的形式描述集体心灵类单细胞般的存在样貌,也就是所谓的原型。我们重返童话,所看重的正是这条简单、重复、古老与神秘的心灵之路,借此途径,开启一扇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之门,在其中学习陌生的语言,认识用意象说话的象征世界,最后重拾自身创造象征的能力,以便与自己内在无意识、那个“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再度相遇。

与原型和情结相遇

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学理论,把我们对心灵的视野从自己可以觉察的“我”的位置里拉开,让我们仿佛置身巨大浩瀚的宇宙,回头看才明白,不仅地球如微尘,连太阳系也只是渺小的存在,而银河深处,还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这样运行的星系。心灵银河涵容数不清的星系,荣格称它们为原型(archetypes),人类有多少种现象,世间就有多少种原型,换言之,每种生命现象都是一种原型。荣格认为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构,深埋在各种心灵的活动中,意识很难直接捕捉,通常只能从行为、图像、艺术、宗教、梦或是神话与童话中窥得一斑。某些人在经验无意识的集体能量时,会感觉自己被某种力量灌注,以至于无比强大,它会让人有如神般的全能感,无所不能,甚至有种承接天谕、非做什么不可的自我膨胀感。如果个人内在并没有足够强壮的心灵结构可以涵容,赋予原型能量适度的理解与判断,强大的原型有时会让个人陷入无自我、非理性的混乱与狂热里,这就像我们文化里描述被附身的状况,自我被原型掳获,成为非我的原型工具,陷入没有自我规范心灵能量的危险。尽管原型多到数不清,在荣格心理学中,主要常被讨论的原型图像有:自性(真我)、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父亲、母亲、老者、孩子、国王、王后、魔法师等。每个人一生中可以真正经验或是认识到的原型只有几个。

荣格认为我们是通过个人的情结来体验发自心灵深处的原型。情结浮游在个人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是心灵的另一种结构,其中聚存了我们个人生命的历史,这些个人的历史档案以不同的主题被归纳在一起。像是母亲情结就保存了我们生活中许多重要的母性人物和经验,大部分人的母亲情结是以自己的母亲作为情结的核心,围绕着的才是其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母性人物。情结之中不只有个人与家庭记忆,更重要的是储存了相关的情感,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行为与人际互动。

每个情结的核心都有个原型图像,透过情结就成为我们觉察原型的一个路径,当原型浮升,显现出来的重要线索就是情结。当情结被引动时,我们会感觉情绪波动、不可自抑,身体充满各式各样的感受,愤怒、悲伤都变得无法控制。有位男性师长曾与我们分享他的个人经历:这位高大英俊的白人男性曾有无法发展稳定情感关系的困境,他总是被大块头、大胸脯、能干体力活的黑人女性所吸引,然后与她们产生一种拉扯冲突的激烈关系,在接受分析中,他找到与自己两三岁时相关的记忆,与照顾他的保姆有关。他的保姆很爱他,每天抱他,喂他,照顾他,当他不乖时,保姆会生气地用力打他的屁股。对他来说,保姆就是早年最重要的女性经验,他总是被类似大母神原型的女性所吸引,也着迷于类似的互动方式,而形成他情感欲望的主调。当他通过分析回到一切的起始,尝试面对这个情结之后,类似的吸引仍然存在,但是力度却降低了,这个母亲情结不再像鬼魅般抓住他、驱动他,他变得比较自由,而他也找到了他心中的女神最原初的样貌:她们出现在人类最早的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迹里,泥塑的母亲神有着巨大的臀部和乳房。在他的情感里,不只有他两三岁的记忆,也有人类亘古的渴望。

荣格提到将情绪转化为意象,并深掘出这些意象在个人历史中的遗迹,使我们从向外寻找生命无法安适的理由,转而聚焦于内在意象,是一种有强大效力的治疗方法。这个认识情结以及其背后原型的治疗方法,他亲身体验过,在自传中,他说:“只要我得以把各种情绪变成意象,也就是说找到隐藏在情绪之中的意象后,我就能再次平静安心。倘若让这些意象继续藏在情绪背后,我可能已经被他们撕碎。……从我个人的实验结果,以及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找到情绪背后的特定意象是极有帮助的。”

玛丽—路易丝·冯·法兰兹

荣格童话分析主要是由玛丽—路易丝·冯·法兰兹(Marie-Lousie von Franz)发展出来的。她出生于慕尼黑,在她十八岁读高三那年,跟同学来到苏黎世城郊的波林根,见到当时五十八岁,隐居塔楼却又极负盛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这次见面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大学里,冯·法兰兹主修古典哲学、古希腊文与拉丁文,没钱但想被分析的她,以自己所学协助荣格整理并翻译古老的炼金术书籍,用以交换被荣格分析。从大二开始,冯·法兰兹就跟随一群资深学者与治疗师一起上荣格讲授的分析心理学专题,从此不曾离开这个探索心灵深度的学门。她后来也成为心理分析师,是荣格的重要助手、研究伙伴与传承者,她终身未婚,说她此生嫁给荣格心理学也不为过。晚年,她在荣格退隐的波林根山坡上有一块自己的地,也如师父荣格一样,盖了一座塔楼,石屋里没水没电,寒冬里得靠自己砍柴烧火,她死后埋葬之处距离荣格坟地只有几百米。

冯·法兰兹的教导遵循荣格的风格与方式,特别看重集体无意识这个区块,要求分析师在养成过程中亲近文学、艺术、神话、宗教这些人类历史所累积的资产,并于其中深刻浸润,才能完整认识个人潜意识与心灵的结构。这样的分析取向,与后来临床治疗取向颇为不同,因而被称为荣格心理学的“古典学派”。冯·法兰兹是古典学派最重要的精神导师,她认为唯有靠近艺术、宗教这些来自人类意识底层的创造,我们才能接触到自己生命被推动的原型力量,这是自我整合工作里极其重要的路径。

终生追随大师足迹,但冯·法兰兹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被荣格压制或淹没,她最具体的成就就是,开创了童话的心理分析。荣格兴趣广泛,著作等身,可是一生之中却只写下一个童话故事的完整分析,他更看重神话和炼金术的研究。冯·法兰兹则花了许多力气深入研究童话,她认为阅读与解析童话,是极为适合学习集体无意识的入门课。她写在代表作《解读童话》里的开场白迄今仍是童话分析的经典定义:“童话是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中最纯粹且精简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无意识的科学验证工作中,童话的价值远超过其他的素材;童话以最简要、最坦诚开放且最简练的形式代表原型。在这一纯粹的形式中,原型意象提供我们最佳的线索,以了解集体心灵所经历的历程。”

童话分析的架构

一、结构

分析童话,第一要务就是分析结构。

童话故事通常从某个困境开始,之后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中必然有跨越,跨越代表进入不同的世界,然后有遭遇,遭遇带来搏斗,最后的胜利则带出结尾的欢庆。童话分析也是如此,首先,故事的开场,就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某种困境以及某种原型的呈现;其次,童话的主角代表了人类在这个困境中一种面对与处理的态度,童话的情节则是以图像与意象来呈现精神世界一连串的转折。我们的工作是解码,拆解这些图像和意象,尝试了解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心理语言与象征意涵。

拆解的立意与利益是双向的。一方面,我们学会原来可以这样阅读童话;另一方面,童话的图像、意象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涵可以回返并丰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在一个纯然物质与理性的世界里,象征很难存活,苹果就是苹果、五块钱就是五块钱,而不是它们所代表的象征意涵。然而,象征是重要的,好比有人给你五块钱,除了这枚硬币的物质性,一定还代表了其他意义,例如对你的关注。当一个男人被女友追问:“我跟你妈妈同时掉进河里,你到底要救谁?”这个问题非答不可,可是答案不在问题里,而在问题外。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原型问题,它触及爱情与死亡,展现出爱情原型的绝对性与独占性,所以不管是发问者或被问的人都必须以象征响应。靠近童话、分析童话,会让我们熟悉图像与意象之中象征的意义,这些美的、丑的、可爱的、可怕的心灵意象将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事物不再只有一对一的、物质性的僵化对应,而可以为平凡日子增加深度与厚度,增添些许曲折、美感、惊喜、弹性与了悟。

二、步骤

冯·法兰兹引荣格的观点发展出童话分析的三个步骤,一旦熟练,也可以用来与梦工作。第一个步骤是分析故事脉络,第二个步骤是扩大与比较,第三个步骤是把象征语言转换成心理语言。

步骤一:分析故事脉络

无论童话、神话或者梦的分析,工作方法都是从文学领域借来的,要理清脉络、理解意涵,可用以下四个步骤逐一检视。

第一步,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的名字很重要,比方说,《灰姑娘》是我们熟知的中文意译,原本的故事名字叫作Cinderella,这个单词在英文里指的是“未被认可的特质”,以Cinderella为故事命名,一定有其道理。接着要问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早晨的森林、傍晚的城堡、春日的田野,还是冬日的花园?确认了开始情境,就比较容易辨认原型。

第二步,主角是谁?其他角色有谁?总共几个人?以及谁该出现却没有出现?《白雪公主》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从下雪之日开始说故事,话说怀孕的皇后正坐在窗边缝衣,一个不小心,手被针刺伤,一滴血落在雪地上,于是她说:“我希望我的女儿皮肤像雪那样白,嘴唇像血那样红。”当孩子出生,皇后就把她叫作白雪公主。首先,这个版本由妈妈与女儿开场,这个设定明显少了爸爸,所以“爸爸的缺席”可能就是问题所在与故事走向。其次,我们也可以从主角的性别来辨认特定的童话故事想要处理的心理问题,判断它是一个阳性还是阴性的能量受阻和发展的故事。《格林童话》有三百多则,每个故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色切入,然后据此找到不同的答案。好莱坞的编剧非常聪明,早就知道换个主角就可以重现一部经典童话,例如迪士尼在1959年推出《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动画,隔了半个世纪,把主人翁换成坏女巫,发行了颇受欢迎的《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拿到一个童话故事之后,我们必须确定主角是谁,因为之后的分析会紧紧跟随着这个决定。

第三步,故事怎么走?挑战是什么?如何被解决?关键在哪里?有哪些重要和重复的意象?《灰姑娘》是一个发展内在女性能量的故事,作为主角的灰姑娘代表了心灵结构的自我(ego),被迫启程寻找完整的自己,在过程中与自我情结(ego complex)、阴影(shadow)、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相遇,走到故事结尾,代表精神世界已从匮乏走到完整、从欠缺走到圆满。童话的结构通常不复杂,方便我们捕捉重要和重复的意象,并理解它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马、天鹅、渡鸦这些动物,金苹果、红武士、黑头发这些颜色,森林、塔楼、磨坊这些场景,经常重复出现在不同的童话里,当意象重复出现,意味着它们所代表的集体的象征意义很重要。相近文化对于象征可能有类似的理解,但有些理解可能无法跨越文化的疆界,进行童话分析时,这件事也需要被纳入考虑。

第四步,冯·法兰兹极重视文化赋予数字的意涵,因为数字不仅代表数量(quantity),也携带了质量(quality)。在我们的文化里,八有“发”的丰富意涵,六则有“顺”的象征,在西方传统里,1,3,4,12这些数字,也各自有其象征的意思,例如“4”就是一个神圣数字,代表了“完整”(totality),所以对重复出现的数字,我们也要注意它可能的信息。

步骤二:扩大与比较

扩大法(amplification)是通过搜集大量平行对应的素材来扩展解读的范围。类似的故事是否也出现在其他的地区或文化?类似的情节是否也出现在其他的童话里?打开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大门,开始彼此联结,就是扩大。我们不只寻找不同文化的相似故事,确认集体心灵的共享特质,如果可以再进一步比较类似故事的差异,则会带出对于象征更丰富的理解。比方说,童话里经常出现一间不准任何人进入的房间,一旦下禁令不让故事主角进入,就注定了这位主角一定会进入这个禁忌的房间。每当我们找到通则,我们就找到了原型,然而,之于每一个人,这间禁忌的房间究竟代表什么?我们非得走进去、非发现不可的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值得一再深入探究。

把童话中的场景、故事内容、人物抽取出来,进行“联想”(association),这是童话分析的重要工作,也与梦的分析类似。这种“联想”与“扩大”的工作方法,可以协助个人理解自己的潜意识内容,我们将梦与幻想的意象借由联想法演绎、扩大,借此理解其中的心理信息,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生命景况有更丰富、宽广的看法。这里我们对人类心灵预设了一个假说,认为人的内在有一个核心真我(Self,或作“自性”),它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发展有独特的意图,而借由潜意识的意象和象征的语言与自我对话,它们的出现是有目的性、有意义的。个人的梦是如此,童话也是如此,它是集体无意识与人类意识的对话,我们将故事的内容抽取出来,将意象扩大、联想,这个动作看似拆散故事的整体,其实不然,因为我们仍需再将它们放回故事的脉络,与情境相联。在分析童话时,运用扩大的方法,除了放进个人的联想,更需要带入原型的与集体的意涵。比如,有人梦到一颗金球,他可能联想起最近生活中出现类似的东西,或往回追索有关自己与这种金色球形对象的经验,除了联想自身经验,我们可以再加上“扩大法”来理解金球的意涵。金球在众多的宗教里是神或自性的象征,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传说或神话里。金色的球越过了特定文化的门槛,出现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不管是像佛教这样高深严谨的宗教还是在非洲原始部落素朴的祭典里,金球都有重要的意义,原因是金色和太阳有关,每个人抬起头,就会看见太阳那道金光、那颗金球,所以它是永恒的象征、生命的来源,代表生命跟宇宙的圆满(wholeness),代表了真我。这样的扩大,无关乎个人的生命经验,而是集体的人类心灵。当富含集体意义的象征对象出现时,我们的梦境就不再只是纯粹个人的心灵信息,有可能是承载原型之梦,也就是所谓的大梦。

童话分析,就是把童话故事当作梦来分析,细看其中的每个意象及其背后的象征,通过扩大与其他类似童话联结,透过与其他类似童话对照和比较,就可以辨认人类共通的原型,走向集体无意识的繁复与丰富。

步骤三:象征语言转换成心理语言

第三个阶段,就是把象征转换为心理知识,把古老神秘的意象带入当代自身生活,让童话引出我们对于此刻内在的深刻理解,这是心理学与文学看待文本的不同之处,童话分析在此与文学分析分道扬镳。

荣格童话分析主张,随着时代不同,对于同一个故事的解释也会不同,如果故事无法响应当代社会的集体心灵,就无法活在我们心里,也就会自然消失无踪,所以,回看这些围绕我们身边仍耳熟能详的古老童话,其中必然存在当代人心灵能够对应的内涵。此刻正在阅读童话的你我,每个人读到的重点都不相同,意味着故事回应了我们各自内在的状态,我们一生总是会对某几个故事特别有感觉,因为它们可以把我们生命的主旋律传达出来,这就是童话可以作为心理治疗工具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我们还会不断创造对于这些老故事的新理解,如果可以把各自读到的拿出来讨论,故事就会从一个故事变成我的故事及我们的故事,能看见这些洞察与体悟如何响应自己的生命与共同的环境,如此一来,同一个故事就会继续被传述与延续,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资产。

童话故事里,继母都是坏的,教母才是好的。真实人生里也有好妈妈跟坏妈妈,甚至同一位妈妈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怎么办呢?年幼的我们只好切割分裂,在心里把她分成好妈妈跟坏继母两个角色,如同童话那样。《白雪公主》处理的是那位小时候无微不至,但进入青春期开始严厉管教,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的妈妈。爱我的妈妈是好妈妈,管我的妈妈是坏继母,所以这个故事根本可以读成青少年情感与欲望发展的寓言。白雪公主与坏皇后,都是象征语言,许多初高中阶段的女孩,就像白雪公主一样,被困在被坏妈妈处处设限的青春期里。如果不离家、不对抗,就会被“按照我的安排就对了!我会好好照顾你!”所吞噬;如果不要被吞噬,就必须回头以坚决甚至残酷的方式处理掉那股意图吞噬自己的力量。童话里的坏继母通常拥有巫术,而且矢志要把我们杀掉,所以为了保护新生的自我,一个年轻的女孩必须要对抗她。《白雪公主》里邪恶的皇后最后被打倒,换作心理语言,就是负向母亲情结被克服了,而童话故事的情节,则是展示了如何打败或克服负向母亲情结的历程。

我们所熟知的《白雪公主》已经被迪士尼美化,原始童话里处死坏继母的方式是很残忍的:公主跟王子结婚那天,邀请皇后来参加婚礼,舞会上,让皇后穿上烧红的铁鞋,让她跳舞直到死去为止。这种残忍是双向的,例如,在故事前半段,猎人奉命杀掉公主,带回她的心脏,皇后看见,张口就把替代的猪心吃下去。这可以解读为女性精神发展的艰难象征,旧的意识会想尽办法阻止新意识的产生,要成为真实的自己、发展新的精神层次,常要面对残酷环境和一种非拼斗到你死我活不可的绝境。发展出新的意识是多么困难与珍贵,其中的斗争,常常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公主与王子的幸福快乐,其实隐藏许多残酷的过程和愿意面对以及断然分离的决心。这也就是我们将童话的象征语言转变成心理语言的过程,使故事与我们自身的经历相应。

常常练习把象征语言转换成心理语言,久而久之,也会获得把心理语言转换成象征语言的能力。当办公室新来一位顶头上司,每天进来都要确认每件事情、掌控每个人的行程,我们不可以比他聪明,开会时,得把我们的点子包装成他的想法、他的创意,否则就不被采纳,这样的老板,像不像《白雪公主》里的那位皇后?我们像不像悲惨但美丽无比的白雪公主?同事聚在一起吐苦水论是非,像不像七个小矮人上工时喊着“吼嘿!吼嘿!”那般抒压与畅快?这样的联想,就是古老童话开始影响真实世界,我们的心理状态被象征帮忙表达了。这会让工作变得好玩,能量开始流动,下次开会,老板的头顶浮现皇冠,背后出现魔镜,怎么看他怎么有趣,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大有帮助。

一位女性来作分析,因为她希望找回自己。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青少年时期的朋友相遇,朋友对她的描述仿佛是另外一个人,她发现生命中有一段历史自己竟然完全没印象,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她变成了与小时候截然不同的一个人,这些别人谈的有关她的往事让她震惊、茫然,她发现自己仿佛有段时间睡着了。当我听到她的叙说,心里出现了《睡美人》的童话,在我眼前的她突然醒来了,用茫然的眼睛看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用扩大的方法跟她一起工作,把《睡美人》的象征变成了她的心理状态,我们一起探讨她如何以及为何进入睡眠。《睡美人》明显跟女性身体与情欲的发展有关,十五岁的小公主被纺锤刺了一下而进入了沉睡,直到王子来救她……之于这位外在世界表现优异的女子,这个故事象征着什么呢?三十几年来,她的身体跟脑袋运作无碍,但是精神世界却完全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她的工作、关系、婚姻原来都与她无关,不是她想要的。

荣格对于人类心灵的贡献,就是让我们更加能够把象征的语言转换成心理的语言;而冯·法兰兹则是让我们把遥远的、他人的童话放进当下的、自己的内在,让我们与自己相遇。

◎童话故事就是原型故事

文学分析特别在意故事的开场,童话分析也是,只要把童话的第一句、第一段搞懂,核心的原型也差不多就现身了。《三根羽毛》是一个国王选择继承人的故事,开头是这样一段文字:“老国王有三个儿子,要把王位传给其中一个。为了公平起见,他走到王宫外面,用力对三根羽毛一吹,三根羽毛各自飞向一个方向……”

国王与三个儿子,表示这是一个男性自我整合、自性化(individuation)发展的故事;王位传承,表示旧的/惯用的观念要退位,新的/不同的意识要进场了。后面当然还有很多情节和挑战,但是开场的设定,决定了故事里所有象征如何与原型相联,这个就是之前提过的,不是任意自由联想,而是紧紧追随这条开场的线。

我有位女性朋友分享了她对于“通俗”的重大发现,她是一个文化品位极好的艺术爱好者,尤其热爱古典音乐。在一次情感遭到重大打击时,她发现她珍爱的歌剧和交响乐无法安抚她的心痛,她只好去找“因为爱你爱到我心痛,但你却不懂”这类的流行歌曲,跟着唱时她可以大声哭。她发现心痛至极时,反倒是简单的、反复的、老套的但不退流行的情歌可以安慰她,这个“简单的、反复的、老套的但从来不退流行的”动能,其实就是原型,这也就是所谓“陈腔滥调”(cliché)一再出现,却仍吸引我们的原型力量。

童话故事就是原型故事:挑战总是三次,继母都是坏的,有事没事都要走进森林,这就是童话,这就是原型。好的文学作品,不能停留在原始与简单里,一定要放进很多情节,委婉曲折、高潮迭起,这是艺术家的责任;可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以及最基础的,不就是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吗?心理学家好奇,人类在经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时候,如何面对?又怎么处理?童话的无历史时间性与无文化空间性,正好成为我们一窥究竟的素材,童话分析就是这样立足在最基本的心理结构之上,慢慢带领我们理解自身的复杂。

可爱的小女孩,出门探望她的祖母,在路上碰到了大野狼。我们身边的小女生,走出去,也一样容易遇到大野狼,只不过不是在森林里,而是在水泥丛林里。个人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是个别的人生际遇与共同的时代背景造成的,但要在共同的层次里找出原型,就要回到一个个不管现在讲讲、二十年后讲讲还是换个文化讲讲,仍然可以深刻触动心灵的简单童话。

孩童特别喜欢听童话,就是因为它简单刻板,不知道从哪里来,却被传来传去,既不怕重复,也不怕抄袭,如同二维空间般扁扁平平,一旦当故事被讲出来,一个又一个跨越文化与时空的原型出现在眼前,我们就可以立刻投射自己的经验、想象与理解于其中,创造出第三维度,至此,童话不再是他人的作品,而是一个立体的、跟自己有关的故事了。

冯·法兰兹特别强调童话是集体的议题而非个人的议题,所以坚持用原型的角度来理解童话。以被遗弃为例,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现代心理学的讲法就是当事人有一个创伤,据此解读童话,主人翁的际遇就会被视作被遗弃以及被疗愈的过程。可是冯·法兰兹认为被遗弃其实是人类精神世界集体的遭遇,新的意识要产生非常不容易,通常来自被忽略、被打压、被牵制的深层无意识里,这其中隐含着被遗弃乃是必然。被称为救世主,代表人类精神层面新面貌的耶稣,选择在马槽而非寻常人家床上降生,就是以马槽来象征、强调这个必然被忽略、非常低下的初始位置。冯·法兰兹认为,被遗弃这件事之于改变与创新是必要且重要的,童话故事里小孩被丢掉,其实是在讲如何从无边无底、不被看见的无意识里冒出来一个翻天覆地的新意识,如果一切顺遂、未被遗弃,根本无法孕育希望与那个“冒”的力量。依照这个逻辑,不管外在生活如何富裕顺遂,每个生命都有其核心的苦痛,我们对于苦痛的理解,可以从个人童年被遗弃出发,视之为创伤与疗愈的起点;也可以从原型英雄之旅的观点,视之为生命创新的必要初始。

被象征与意象触动

童话最初是口传故事,是被说的,而不是被读的。听完一个童话,脑海里却没有图画,代表我们跟这个故事的关系不亲近,这个故事不会在我们的世界里逗留驻足。一边听故事,一边让脑袋里的图画浮现出来,这就是训练亲近象征、捕捉意象的方法。

设法让自己对故事里的一件事、一个人或物、某个段落产生感觉,与之发生一个关系,用抓的也行,用创造的也行,记得先别分析,也不急着理解,只要做到顺顺地让画面、影像自己出现就好。

童话之所以适合用来做自我的内在工作,是因为可以通过意象以及其背后的象征触动我们内在的原型。每个人都听过灰姑娘的故事,但是抓住每个人的意象未必一样,有人注意玻璃鞋,有人注意南瓜,有人注意可怕的继母跟姐妹……当我们被故事里的人物或情节启动了情感,因而产生了意象,因而触动了原型,产生一种互相融合的感觉,就是心灵被疗愈的起始点。跳过意象与象征,直接用理性思考来分析童话,或许符合头脑的期待,却没有办法让灵魂感到饱足。

比方说,同样是描述真我(自性),会以好多种形象出现在不同的童话里,金苹果、金球、美丽的公主……通通可以代表我们希望完成真我的象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是苹果不是金球?为什么在另一个故事里是金球不是公主?每个童话,不仅指出一个独特的心灵问题,也指向一个独特的真我面相,留在意象与象征里够久,才能细腻辨识这些意象与象征所对应的人类精神世界里某一个独特的切面。

意象的能力,就是潜意识的能力,但是因为它不是语文的能力、算术的能力或者用以考试升迁的能力,于是被视为无用的能力。当内在资源大量移转往换取生活物资的面向,使用象征与意象以表达潜意识的能力不受重视,我们变得越来越不会运用意象来象征生活,导致对于周遭所有模糊的、不精准的、无关理性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就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独尊理性所付出的代价。

即便意识执意孤行,心灵的渴望仍然存在,于是魔幻与科幻题材大量出现在大众媒体、流行文化与电影小说里,然而,靠娱乐事业弥补心灵对于童话、神话的需要是不足的,既然心灵渴求再一次与象征及意象的世界联结,我们就要自觉地开始走向“那个世界”:遇到问题,于是启程;进入一座森林、掉进一个地洞或者误入一条通道,这是跨越;遇到会指路的猴子、穿鞋子的狐狸,鱼开口说话“给我水,让我活下去,我会报答你”,这是遭遇;碰到坏蛋、恶魔,接受挑战,完成任务,伸张正义,最后有一场庆典……走向“那个世界”,就是一趟标准的英雄之旅,无须读完厚厚的《魔戒》才能碰触原型、熟悉象征与意象,童话只用短短的篇幅就把故事说完了,这就是为什么冯·法兰兹致力于发展童话分析的原因。

找回被现代性所遗弃的东西

人类文明与科学发展迄今,过度依赖理性与逻辑的后果,是让我们失去与神秘的联结,无法容忍模糊,也欠缺幻想的能力。最近流行工业风或极简风咖啡馆,多数人走进去,会挑选一个干净明亮的角落坐下来,这样的空间,不管使用或者清扫,都会让我们感觉舒服,因为其中没有太多暗面,窗明几净这四个字,很适合用以理解当代意识之光,也是现代性最好的展现。然而,现代性也会让我们变得扁平僵硬,许多心理疾病的产生正是因为受困于准确、效率与精密,我们为了现代性所失去的,要以什么方法拿回来?

换个场景,走进古老的图书馆或博物馆,里面有富丽的家具、堆栈的雕花和种种繁复的装饰,虽然美,我们的第一念头也可能是“打扫起来很困难吧!”老房子好像总是充满了曲折的弯道、阴暗的角落、躲藏的空间,暗示着跟现代相比,那个年代的生活与神秘的、黑暗的、不可知的事物靠近得多。曾经,教堂的院子就是墓园,活人跟死人距离不远,日常里穿插许多仪式、节日与庆典,为生活带出一种模糊、神秘与想象,让生命不那么干涸。

童话最常见的结局就是,公主与王子结婚,举办盛大的婚礼,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问年轻女性,你想在哪里结婚?就算不是教徒,也很可能会回答:“我想在教堂结婚。”而且,还不是普通教堂,要选一座有长廊、走道、圆顶与彩绘玻璃的天主教堂。现代人的想法跟三百年前一模一样,结婚代表的是神圣的结合,是内在很深的渴望,与理性无关,所以就必须搭配某种对象,例如玫瑰,某种形式,例如拱门。

年轻男性经常不理解为什么两小时的婚礼要用这么多花、这么多照片,花费这么多精力与人力、物力,甚至为此在婚礼前夕大吵一架。如果把这些条件与仪式放回人类精神世界象征意义的脉络里,我们就会了解,生命重要的时刻与阶段,譬如结婚,会直接勾出内在某些集体的意象,这些烦琐的细节承载了人类千百年以来累积的信息,唯有这样做,才能承接我们内在对于神圣亲密关系的渴望。

当我们成为现代人之后所失去的滋养,恰好是童话可以提供的。长大后我们很少听童话听到落泪,如果被触动而落泪,一定不是因为童话,而是因为在简单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生命的真相——童话距离意识遥远,这正是我认为童话珍贵之所在。

当代说故事的技术较过往更加逼真写实,例如虚拟现实的运用,这当然是一种创新,但是跟童话分析想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因为随着被设计的外在体验越来越丰富,我们内在或者心灵世界需要做的就越来越少,幻想、空想、奇想越来越难发生,也抑制了我们投射跟创造的空间。我们使用童话作为教育或者心灵工作的素材,就是要找回被现代性遗弃的想象、投射、创造的能力。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 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本书不仅帮你识人、查心,更能使你透彻地认识自我,辨别他人,让你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掌控,有效改变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根本看法,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这是一本为女人量身定做的男性心理书,它不仅对男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男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男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2版)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2版)

    你想减肥吗?你想戒烟吗?你想缓解你的焦虑和抑郁吗?你想开发你的潜能吗?那么,试试催眠术吧。尽管催眠术备受争议,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催眠术在治疗身心疾病、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有着其他疗法难以比拟的神奇功效。本书介绍了16种简单实用的催眠方法,并针对现代社会的不同人群、不同需要,提出了科学的催眠治疗方案。
  • 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心理学家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因此,很多学界人士认为:在中国,心理医学将成为人们健康、幸福、成功的另一所“医院”,心理医生也将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尊敬和重视的职业。
热门推荐
  • 上清太玄集

    上清太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蔷薇物语

    末世蔷薇物语

    蔷薇帝国与洛氏帝国风起云涌着,洛兹与沫菲丝出生之时,那蔷薇便被赋予了诅咒的契约意味,篡位、魔法、迷恋、斗争、婚约等各种黑暗因素慢慢地在少年少女身边滋生着,末世花依旧绽放着,圣弥城却岌岌可危,命运选中的拯救这一切的王者少年出现莫斯街道241号,与突然转入圣弥学院高中部的资优生少女相遇了……女神哀叹着流出的眼泪:混乱苍白的世界啊!到底能不能获得那份云淡风轻后的静谧的幸福么?
  • 新生

    新生

    《新生》是巴金《灭亡》的姐妹篇。描写了主人公李冷投身革命前后的重重矛盾心态和艰难历程。作品对“五四”时期青年的苦闷彷徨,对爱情和革命的渴望、追求等心态写得淋漓尽致。作者笔墨酣畅,感情炙热,所有的叙述和描写,用的都是抒情诗般的语言,很富感染力。
  • 神玄诀

    神玄诀

    八年前一见误终身,九天玄女和帝都皇子,本该是让世人艳羡的一对璧人。正邪大战,神玄诀四散,波涛汹涌褪去后依旧暗藏杀机再相见,身份异主,相认相爱注定伤害。她堕入魔道,涅槃重生成万人唾弃的妖女回不去了,我无法再假装天真,活成你最爱的模样。
  • 快穿之我只是想要自由

    快穿之我只是想要自由

    木鸢死后变成了鬼,多年后她被系统找上门‘升级争霸系统’?被养蛊式游戏选中的她,最终能否冲破规则,脱离游戏,成为自由身.............末世、武林、战乱......修真、神魔...一个又一个世界,汲取力量,努力变强顺带看戏!无CP (手动避雷:第一个世界女主是有感情的,经过失望后才专注于实力的提升。 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书,当初设定的就是让女主一步步的脱离束缚。 如今再看,有些地方确实是不那么讨喜的(???????)嘤嘤嘤~)
  • 鬻子古文龙虎经

    鬻子古文龙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平录

    北平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晚成亿万富豪

    一晚成亿万富豪

    一个穷困潦倒的男主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 史上最强奴隶主

    史上最强奴隶主

    主持人拿着麦克风问:请问,成为美女们的奴隶主是什么样的感觉?李陵答:没什么感觉,很平常。你问这个干嘛?主持人疑惑的问:你不会对她们产生一些想法吗?李陵一本正经的答:会,可是我打不过她们。主持人纳闷了,继续问道:你是奴隶主,她们是奴隶,你不是拥有‘强行命令’的能力吗?李陵摆了摆手翻了个白眼:用了一时爽,事后被打成狗。女帝她可不是开玩笑。主持人嘴角抽搐,面向观众:通过今天的提问,我们知道了,就算成为奴隶主也不是能肆无忌惮的。李陵一把抢过话筒,一张严肃的脸:我以史上最强奴隶主的身份给大家一点建议,要是想过上‘美好’的生活,那就不要收那些厉害的奴隶,因为你打不过......古迹出世,一名少年天才露出獠牙。一场守墓之战,使命的呼唤,为使命,与全天下为敌……千古之谜,溃于一瞬!
  • 当下的觉醒

    当下的觉醒

    生活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启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对人生之顺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乐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对金钱等的种种诱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对,超然于物外,终不为富贵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