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1000000010

第10章 严私德(9)

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也。”但是这样的人比较少,其余的普通人都需要学,就连孔子也承认,他是学而知之者,而不是生而知之者。譬如说,在《论语》中记载,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所以孔子一生好学,他自己和普通人不同之处,也就是他比别人好学。他好学到什么程度?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一生好学,他学周公,好几次在梦里梦见周公。他研究某一个道理,可以终日不食,晚上睡觉也睡不着。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怎么样好学的。

孔子去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然没有学习新的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但是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这个曲子的意境。”又学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曲子的意境了,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还是说:“我还不了解曲子的作者。”又学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意味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个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这样的曲子?”师襄子听了之后,赶紧起身再拜说:“我的老师也认为这首曲子的确是《文王操》。”

孔子学音乐,学得很专精,学得很认真,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绝对不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就放弃了。

这里“不如学也”,就是“好古敏以求之”的意思。这个“古”,是指古书所记载的古圣先王的道理,所以孔子、颜回所学所好都是圣贤之道。所以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发明创作的,所学习的都是古圣先贤的道理。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看书,也很好学,知识面也很广博,但是所看之书未必是圣贤之书,未必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而沉淀下来的智慧。

我们读经典,学圣贤之道,这些都是大浪淘沙、为历史所一再证明的成果,所以我们绝对不会走错路。而且圣贤经典都是圣人心性的自然流露,他们都是明心见性之人,怎么能够说错?所以在经典之中所记载的道理没有错误可言。

很多人说经典之中有糟粕,“经者,常也”。称为“经”的东西,所记载的都是恒常不变的道理,没有糟粕可言。

有人问一位通达经典、有德行的长者:“经典之中有没有糟粕?”他说:“有。”“哪些是糟粕?”“看不懂的地方就是糟粕。”的确,我们看现代人对圣贤经典的批判,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圣人站在二十层楼,而我们一般人站在二层楼,我们体会不到圣贤人所体会的境界,还以二层楼的境界去批判二十层楼的境界。是因不懂,不懂经典的深义,还把古圣先贤的道理给误会了,所以才会导致被认为是糟粕。

所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对自己所阅读的书、所看的电视节目都要有所拣择,不能什么都看、什么都学。在《贾子新书·修政语》里有这样一段话,汤曰:“学圣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夫舍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是故明君而君子,贵尚学道,而贱下独思也。”

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汤说学古圣先王之道的人,可以把他比作太阳;一个人静思独居的时候,就像火光一样。如果舍弃了学习圣贤之道,而一个人冥思苦想,就像舍弃了外边太阳的光明,而去屋子里接近小的烛光。这个烛光可以让你有小小的见识,能够见到周围小的范围,但是开启不了你的大智慧。所以明智的君主,乃至圣贤、君子,都崇尚学习圣贤之道、崇尚读经典,而不是一个人独自冥思苦想。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学就要多学经典,多学圣贤之道,学习之后能够变化气质,这样才能够学有所成。

《颜氏家训》里有一段关于读书、求学目的的很好的论述。“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陵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这一段话对我们知识分子,特别是对我们学儒学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警告:学习,目的是求得长进。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一些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所以夸夸其谈。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利益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于社会。像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仁爱学说,目的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为了使好的学说能够为国君所用,造福社会、利益人群,这才是他周游列国的真正目的。

现在求学的人大部分也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增长自己的才干,而不是为了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什么是花朵?什么是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就像我们讲《论语》,讲道德,学习传统文化,这都是在赏玩春花。

真正的学问是什么?就是能够把自己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之中,也就是他的德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能够有所提升,能够把五伦关系做好,尽到本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十、重家风家教

曾国藩判断一家能否兴旺发达,主要看三个问题:第一,几点起床,是否注重养生;第二,是否自己的事自己做;第三,是否读圣贤书。

《群书治要·汉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人对继承人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视。“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为什么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有道而能长久,秦朝的君主无道而突然灭亡呢?这其中的缘故可想而知,就是教育继承人的方式不一样,重视程度不一样。

古人是怎样教育继承人的?

古代的君王,太子刚一出生就要用礼制来教育他。其实在出生之前,已经很重视胎教了。在出生之后,更要用礼来引导,让成年男子背着他,由专门负责礼制的官员穿好端服、戴好礼帽带着太子拜天,行祭天之礼,让他培养起恭敬、畏惧之心。路过宫门的时候,要把太子从背上放下来,以示恭敬(宫门就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路过宗庙的时候(宗庙都供着祖先的牌位,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要恭敬地小步快行,这是做孝子的行为规范。

再举一个周成王的例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就请了召公做他的太保,周公做他的太傅,太公(就是姜太公吕尚)做他的太师。全国最有德行、最有学问的人来担任太子的老师。太保的职责是保护太子的身体,让他饮食起居都符合自然规律,讲究养生之道。太傅的责任是教导太子德义,培养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太师是给太子各种训诲和教育、引导。这是三公的职责。

不仅如此,周文王还为周成王设置了三少,就是少保、少傅、少师。他们负责把太傅、太师、太保教导太子的事情表演在生活之中,让太子看到、学到。所以在孩提时,三公、三少就为周成王讲明孝、仁、礼、义的道理,用以引导他把这些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远离恶人。

这还不算,还挑选天下品行端正的、孝敬父母的、尊敬兄长的、博闻多识的、传道有方的人来辅佐、保护太子,让这些人和太子生活在一起。所以太子一生下来,看的就是正事,听的就是正言,走的就是正道,前后左右都是正派的人。

这样,太子平日习惯了和正派的人一起生活起居,他的行为就不会不正派。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从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代的君主是多么重视对继承人的教育和培养。

一般的家庭虽然做不到这样,但是也很重视对子女的教导。我们现在社会出现了富不过三代、富不过两代,甚至是富不过当代的现象,原因何在?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伦理道德教育。

对儿女的慈爱,不是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什么才是真正地爱护孩子?就是要把祖宗的德行、品质、精神,以及人生经验、创业教训传给子孙,让好的德行、家风、家道、家业代代相传,这才是真正爱子。

古人给我们总结出很多教子的格言,譬如,孝悌为传家之本,勤俭为持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现代人如果多读一读这些圣贤书,在教子方面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孝悌为传家之本。《孟子》里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现在的孩子被父母娇惯、溺爱,身体很弱,能力也很弱,没有自理能力,更没有任何承担挫折的能力,这就叫“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也”。

勤俭为持家之本。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的习惯,成由勤俭败由奢。

谨慎为保家之本。虽然家里很富裕,地位很高贵,但是为人处世要很恭敬、很谨慎,这样才能够长久地保持富贵而不失。所以《孝经》里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和顺为齐家之本。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看一个家庭以后能不能兴盛发达,就看他们家能不能团结、能不能和睦相处。同样,看一个单位能不能兴盛,就看这个单位里的人能不能团结、能不能互助。

诗书为起家之本。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什么?因为古人所读的书是圣贤之书,所以“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圣贤书教导人天道、人道的道理,所以读了圣贤书,贵在明理,时时刻刻不偏离道,所以读书人受人尊重。

古人说:“惯子如杀子,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儿女以自我为中心,不孝敬感恩父母,认为父母的付出天经地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家教。《德育古鉴》认为孩子不孝顺父母的根本主要是习以成性,并分析了七个具体原因。

第一是娇宠。因为父母对儿女怜爱太多,所以经常顺着孩子的性子,事事让儿女占先,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的习惯。等他走上社会的时候,别人不买他的账,那怎么办呢?只好在父母身上变本加厉地索取。

第二是习惯。如果一个人的语言粗俗惯了,他就敢对父母说一些违逆的话;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照顾、行为简慢惯了,他就敢做一些放肆的事。父母都是习惯于把好东西先留给儿女,久而久之,儿女就习以为常了;父母经常拖着重病去做家务,久而久之,儿女也会习以为常,就不再关心父母的痛痒了。

第三是乐纵。有的人对朋友特别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陪吃陪喝,非常大方。但是对于父母呢?请一顿饭都觉得囊中羞涩,不愿意花那么多的钱,觉得浪费。对待自己喜欢的人很幽默,会想方设法地说一些话讨对方欢心,但在对待父母的时候,却无话可说、呆若木鸡;更有甚者,认为父母兄弟都是俗人,自己学了传统文化,境界高了,就不再愿意和父母兄弟相处。

第四是忘恩记仇。古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但现实情况往往是,人们对我们有恩,时间长了就淡忘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怨仇,每想起一遍就生气一遍,结果怨仇愈结愈深,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别人给你做一顿饭,你可能对他感恩戴德,但是父母天天为你做饭、为你付出,你却忘记了去感恩。

这就是“以亲爱为故常”,认为父母这样关爱我、照顾我,处处体会我的需要,为我付出、给我拿钱花,都是应该的。所以有时候父母为我们担心,我们还嫌他们多事,违背了我们的意愿;父母教诲我们,我们还对他们的用词挑来挑去;甚至在父母鼓励我们、夸奖我们的时候,还招致我们的厌恶;有时候,父母辛辛苦苦地庇护儿女,但是做儿女的不知道报恩,还都习以为常。对父母勉强自己的事,有时候因为不理解还怒目相向,对父母发脾气。对于父母眼前的大恩大德,我们尚且认识不到,更何况父母的胎养之劳、哺乳之苦,又怎么能够想象得到?这就是忘恩记仇所导致的。

第五是私财,也就是把财产看得太重了。财到了自己的手里,就认为是自己所有;而在父母的手里,还认为应该给儿女才对。钱财俱足的时候,就忘了父母;钱财匮乏的时候,就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钱财;求钱财求不到的时候,就怨恨父母;父母需要儿女赡养的时候,就更加厌弃父母。

所以我们在现代社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一个父亲孤苦伶仃地把独生子养大了,但是父子却为了钱财吵上了法庭,形同陌路。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想一想,我们这个身体到底是谁生养的?谁哺育的?既然这个身体都是父母给的、父母哺育的,这个财又是谁的呢?所以不能因为钱财和父母起纷争。

同类推荐
  •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参考》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翔实的材料和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参考》既可作为各级党委讲师团的宣讲教材,也可作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导材料,同时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优秀学习读本。
  •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11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 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这是一部简略介绍拉丁美洲几个国家奉行“社会主义”情况的普及读本。分别介绍了古巴、智利、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六个国家。奉行“社会主义”的背景(或者说其之所以奉行这种模式的来龙去脉)、主导思想、主张以及实践等。同时也介绍了各国执政党及其领导人在奉行“社会主义”中的举措等,以使读者大体对南美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有个概念性的了解。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在附原文的基础上,以经典原著的写作背景、成书过程、结构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为脉络,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同时对其中暗含的哲理给予了充分扩展,突出当代价值与时代特色,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热门推荐
  • 我朗诵 祖国听:最新节日朗诵诗

    我朗诵 祖国听:最新节日朗诵诗

    作品包括井冈杜鹃红、青花、我朗诵祖国听、小平您好、你越来越美丽,我越来越年轻、搪瓷茶缸、曾经有过如此盛大的婚礼、为江西干杯、生我养我的土地、湖水似的乡情等经典朗诵诗。
  • 人鱼江湖

    人鱼江湖

    华夏之后代,盘古之子孙,女娲之遗族,种种重重复杂剧情接踵而至,无言陪伴,终是不悔。他们逆天轮道,不信天,不信地,只愿自己执手掌命运。混沌初开,宇宙之内,三界之外,光芒照射大地,命运的眼神目不转睛,男女主可否摆脱命运之手?她绝一代之丽,莺惭燕妒。他如玉世无双,妖孽魅惑。初见,一介书生,再见,一方尊主。为你,我愿意付出鳞骨。初始,姑娘芳华萤世。末了,终是倾城湮世。为你,千千万万不足惜。仙侠眷侣,始终不渝,只因为是你...
  • 海贼之无双枪魂

    海贼之无双枪魂

    路飞:加入我们吧,罗凯。罗凯:为啥呢?我可不想被海军追杀。路飞:开宴会,为了罗凯的加入!!罗凯懵逼脸:喂喂喂,我什么时候说要加入了??PS1:跟船流;Q群:587400361PS2:主角的枪为武者的枪,不是火药枪,请不要误会。
  • 快穿红包群

    快穿红包群

    /缘更~/楼锦书不知被谁拉进了一个红包群,结果抢个红包就绑定了个系统,从此开始穿梭各个位面……
  • 吸血魅情:我阿修罗伯爵

    吸血魅情:我阿修罗伯爵

    暗涌的黑夜诡谲的满月他张开了身后巨大的黑色羽翼向我飞来我看见了他的眼睛发出了血红色的光……ps:书名少了个的字佩服自己改名改能少个字可是现在改不了大家将就一下吧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少个的字一言难尽……哭了……
  • 跨天虹

    跨天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山天下不及你

    江山天下不及你

    他是她的九天神祗,仙玉美月之上,谪仙出尘,天下无双,霁月风光。她是他的唯爱天仙,繁花骄阳之上,神仙玉骨,尤物天成,艳杀天下。她:“彼时初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少年纤尘不染,眉心一抹皎月星焰花钿,张扬肆意,美到极致。月下公子人如玉,魔尊风华最无双。顾珏,我想,我的心,似乎丢了。”他:“一切的繁华美色,在她出现的那一刻起,沦为虚无泡影。温香软玉,风情最是万种。画瑶,江山天下,不及你绝色。”繁花皎月,顾珏,我想和你,不离不弃。月下花前,画瑶,我想和你,朝夕厮守。
  • 最强骚操作

    最强骚操作

    【爆笑段子流】睡觉时被女鬼压床,我已经有老婆了该怎么尴尬而不失礼貌的拒绝?被门夹过的核桃还能补脑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相信这句话。当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时,不要绝望,因为至少你的判断还是对的。天生骚气横秋的李骚,得到了史上最骚的系统,秀翻各种绝杀骚操作,变得更骚更强!反正,这是一位骚年靠着骚操作拯救人类的故事……【《最强骚操作》千人骚神群:629651939】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百味》丛书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一笑倾城:傲娇王妃又撩人

    一笑倾城:傲娇王妃又撩人

    她叫王沐,18岁妹子一枚,竟然一朝成了14岁的王府弃女王慕儿,不过这副躯体也太弱鸡了吧,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