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400000002

第2章 家族往事

我是河北省完县(现为顺平县)蒲上乡赵家蒲村人,吕姓旗人。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清朝早期,旗人很威风,享有不少特权,可以跑马圈地。旗人骑着马,在一定的时间里,想要哪块地就叫马往哪儿跑,马跑过去的地就圈起来归旗人所有。从我记事的时候就知道,吕姓旗人的地都是好地。特别是我爸爸的地在蒲阳河北岸,离村很近,不用过河。耕、耩、锄、耪、收获都省力,土地平整肥沃,秋麦两季都能丰收。后来,这些地都被我二伯父算计成他的地了。

我们家的住宅条件也很优越。我们村是小村,有住户一百五十家左右,只有一条东西大街,不足一华里长。路北向阳处几乎全是吕家,东头是吕老仁家,中间是吕老敬、吕老记和吕老庆家,只有三国庙夹道两边两家赵姓占地不足十几米。吕老敬是我爷爷,他生有五个儿子。临街的房子分给了大伯父,他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家里人口多了变穷后,就把住房卖给一家姓张的,大街上就多了一户异姓人家。路南是叔伯的七伯父家,从大街中心靠西一点儿一直占到张家台,几乎占了半条街。听说我叔伯七伯父的父亲在满清政府做过收税官(人们叫他棒槌绫子官);还有人说,他家有根金条放在屋顶小橼和檩条的夹缝里;也有人说,他家穷了,早卖了。真假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记事时他还有一百多亩地,使二套车、一个长工,农忙时雇短工。

其他一百四十多家分散住在村边的南角里、前街里、张家台儿、西胡同里及东、西、北头儿等地段。那时候,老百姓家都不愿意让女儿嫁给旗人,嫌旗人规矩太多。

旗人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打我记事起,只记得有两项:第一,每年腊月三十晚上,男人们都要到长辈家叩头、祝福,称为“辞岁”。大年初一,男人和媳妇们都要到长辈家磕头,叫做“拜年”。第二,如果哪家娶媳妇,那新媳妇就有磕不完的头。过门第二天,到长辈家磕头,认识一下长辈和家门,这是常规,家家如此。新婚第三天回娘家,叫“回门”,先到旗人各长辈家磕头,意思是说我要回娘家了,向长辈们辞行。从娘家回来之后,遵循老理,还必须到各长辈家磕头,就是告诉长辈,我从娘家回来了。从新婚之日起,直到回娘家住“八天”或住“对月”,新媳妇要往返两次到各长辈家磕头。

具体说磕头吧,并不是跪下就磕,还有一整套规定的动作呢。我清楚地记得十嫂过门的情形。婚庆当天下午,客人都散了,只有至亲和家人了。大姑姑家的二表姐教十嫂磕头:先把双脚站在拜垫前,脚离拜垫五寸远,右手向上提裙子,左脚先踩到拜垫上。把裙子撩开,先跪右腿,再使裙子盖上脚,之后再跪左腿,此时必须用裙子把后脚跟全部盖上,必须保证双脚都不能露在裙子外面才能开始磕头。起来时双脚不能踩着裙子,否则会摔倒。二表姐给示范了一遍,让十嫂做一遍,不对,再示范一遍,再做一遍,还不对,再教。十嫂学了二十多遍,还没有学会。我就坐在对面的板凳上看她学,真替她着急。学不会不行,第二天必须给远房里上拜,后来终于学会了。我还听说,过去老百姓很怕旗人。大街中间有个三国庙,庙台的东西两侧有两排板凳,如果旗人在庙台上站着或坐着,(庙台上东西两边也有板凳)老百姓就不敢上庙台。改民国以后大家都平等了,这些旧规矩才逐渐消失。

我们吕家有四个家祖,分住南院、北院、东院、西院,西院有两个后代,按家族大排行:一个是六伯父,一个是九叔,九叔因为是姨太太生的,所以人们瞧不起他,不把他当人看。南院、东院都是单传:一个是二伯父,一个是七伯父,他们全是我们的堂叔伯。北院生了三个老太爷,二老太爷没有儿女、没有财产成为绝户;三老太爷无儿无女;大老太爷只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我爷爷吕老敬,他有五个儿子。我大伯早逝,我没见过,大伯母生下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记事时,家中只留下二儿子在家种地,侍候大伯母,其余的儿子都在外谋生。大伯母的女儿是我的四姐,出嫁后生了一个女儿。四姐的女儿和我同岁,我们常在一块儿玩,大伯母待我们尚好。

二伯父在北京的当铺学徒,鉴别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皮毛等各种旧货。他在外见过世面,回来总在乡亲们面前炫耀:真正的滩羊皮,每一根毛儿都有九道弯,不够九道弯的那叫“小麦穗”(一种羊毛的品位)。学徒工都盼着出师后当耍手艺的(可以独立工作、收货),一是酬金增长许多,二是可以出人头地,三可以带徒弟,能使唤徒弟。他学徒期满时,手艺学的也不差,人们都为他庆幸,掌柜的也常夸赞他。这就招人嫉妒了。出师不久,有一位达官显贵拿来一枚假戒指冒充足赤金,这人在当地很有势力,常来当铺走动,二伯父虽然一眼就看出这是假戒指,但不敢讲,怕得罪他,可又不能收,很是为难,只好请出掌柜的来请教。掌柜的说:“撬开看看!”二伯父内心非常惊讶:掌柜的今天为什么如此胆大,这太罕见了。手里捏了把汗,担心这碗饭吃不成了,可又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用发颤的手拿着錾子,脸上赔着笑对客人说:“我要献丑了。”一錾子下去,黄铜显出来了,原来是厚包金的铜戒指。那位大人物满面绯红,显出大吃一惊的样子,继而马上说:“名师出高徒啊!真是千真万确!”又对二伯父说:“好小子,我今天没考住你,幸会幸会!”说完,拿着破戒指扬长而去。其实后来知道,那位势力派人物的亲信想来这里做事,于是就和掌柜的预谋,找碴儿赶走二伯父。此后没几天,二伯父就被辞退了。

二伯父在外做生意攒了点儿钱,回家后买了些地。由于见多识广,他在村子里成了知识渊博之人。为了积累家财,他利用学到的剥削手段来剥削乡亲们,连自己一奶同胞的兄弟也不放过。我父亲向他借钱,他要2.5分~3分利息,还要写下抵押文书:“到期不还钱,圈地不得反悔。”还恶狠狠地说:“不还钱,连一粒粮食都不给你!”对自己的一奶同胞兄弟尚且如此,对乡亲们也一样,村里人送他外号“二老抠”。村里人恨他,还几次放火烧了他家用秫秸秆做的栅栏门,还把他成材的大白杨树皮刮掉,让大树枯死。

三伯父在城里洋行做事(乡里人称“吃洋行”),具体做什么工作不知道。他挣了些钱,在家乡买了地,加上奶奶分给他的几亩地,共有十来亩,日子过得尚可。

四伯父住着奶奶的院子,和奶奶一起过日子,有五六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父亲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儿子,又乖巧又听话。三老太爷喜欢他,就过继给了三老太爷当了继承人。在我父亲九岁时,三老太爷去世了,父亲为他打幡送葬,尽人子之责,也继承了三老太爷的一大股财产(二十六亩半好地,一个大院落等)。因为年幼尚不能自立,所以还跟着母亲过日子。当时,父亲的财产是他四个哥哥的总和。

五个儿子怎么分家?于是,奶奶把两个大院和起来分成四块,东边的院落是我爷爷留下的产业,分给了大伯父和四伯父;西院是我父亲继承三老太爷的家产。奶奶让二伯父住在西院南面临街的部分,我父亲住院落的北面,由于出门的道路分给了二伯父,我们这块就成了瓮中之鳖,只能从大伯父和四伯父的两个院子中间开出一条道来才能出门,还美其名曰“换地”,意思是用二伯占我爸临街那块地换了这条道。一块地换了一条道,如此换地也只有偏心的奶奶和懦弱的父亲相结合才能实现。除此以外,奶奶又在我们房后给三伯父买了一块地,盖了三间房,这才分了家。

大伯父、二伯父成家后先分出去单过了,奶奶和三个小儿子在一起过,叫“伙里”,看不出有什么悬殊和差别。后来父亲有了三个子女,三伯父有一个儿子,四伯父有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媳妇,这个大家庭成了十三口之家,这才分开过。

分住宅时,虽然父亲只有十来岁,但看得清清楚楚。他不敢在哥哥们面前说什么,又很孝顺,怕惹母亲生气。成家立业以后,也只是跟妻子念叨两声,有时我母亲忍不住说几句,伯父们就说母亲厉害,从此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同类推荐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含了他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全书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不朽的失眠

    不朽的失眠

    本书有多篇文章入选我国教科书及教辅教材。张晓风的文字总是有种专属于女子的淡淡柔情,柔情中却处处透着那种仿佛知悉了世间所有秘密的理性,就算是生活里普通的场景,也能让她品出人生;她以情入里,出入古今,仰视宇宙之大,从喧哗的都市中寻找悠闲生活之美;又有一股畅快的英伟之气和侠士之风,加之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张晓风以那双透视生活的慧眼,在琐碎平凡的事物中品出了美丽、典雅、温柔。
  • 有好多话要藏在心底,专等一个人:朱湘情书精选

    有好多话要藏在心底,专等一个人:朱湘情书精选

    本书是诗人朱湘的情书集,节选的近百封书信,便是朱湘留美两年间写给妻子刘霓君的。在这些书信中,朱湘除了对远在国内的爱妻拆尽他的相思之苦及对她的一往情深,还对她与儿女在家中的生活进行了事无巨细的关怀与指导,与此同时,他谈的最多的便是谋生的艰难,长时间的经济拮据为天各一方的夫妻两个蒙上阴影,但这亦是他们无可回避的话题。
  • 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讲故事的人;阅读与人生;为官之典则;春寒中的法国人;北京碎事;谁能改写历史等。
热门推荐
  • 小公司的女人们

    小公司的女人们

    职场女性不易,生活在小公司的女性更不容易。在一个医药小公司里,一群女性撑起了半边天,从此故事就开始了。。。
  • 大型妖怪现场

    大型妖怪现场

    见惯了都市妖魔,你待看看古代如何?现代青年白尘重生明朝变成家仙白狐,食香火之气变而为妖……
  • 阿姨你住过的地方

    阿姨你住过的地方

    在她的青苹果时代里,她学过工农兵,做过教师,插过队,在最美好的年代里遇见了最美好的自己,像青苹果一样甜美而苦涩。花开花落,她又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整个世界,一株铁树,一捧玫瑰,一座建筑,在她眼中全都是故事。身为母亲,她用宽容接纳了女儿带回家的一切幼小生命,甘愿为女儿当了10年的饲养员……
  • 帝路新传

    帝路新传

    自亘古神帝身亡,统一时代终结,五族对立,天下一分为五,进入狼烟四起的混战时代。神族自云蕾女皇即位后,意图再度统一,遂崇武改制,为五族最强势,相继拿下妖、魔、人三族,唯冥族不肯屈服,故神冥两族势如水火,陷入千年大战。千年之后,死神沼泽,聚罗星象,双帝现世。两颗帝星,两个身份迥异的少年,又将走上怎样的传奇帝路?众生与自我,权力与爱情,屈服与抗争,你的选择又是什么?看两个少年如何克服艰难险阻,战胜自我,惩恶扬善,奔赴帝路。
  • 快穿:黑化boss爱啃草

    快穿:黑化boss爱啃草

    【1v1】甜宠秦吱吱作为一颗即将成仙的草,不小心死了又活了。阎王大人说,只要她好好表现,就能重生。于是,秦吱吱开始了任劳任怨的照顾反派们的生活,不能让他黑化。
  • 下堂弃后

    下堂弃后

    简介:我,殷霜,一个美丽的女人。而仅就在他的眼里,我只是一件廉价的礼物。原想着,这辈子就当一具躯壳这般得活着,可是,他突出起来的温柔,莫名的宠溺,让我逐渐在自己的战场上失守。繁华过境,才蓦然发现,所谓的宠爱,亦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对于他,我的价值莫过于他政治棋盘上的一粒棋子,利用殆尽,一纸废后的诏书就是我的下场,而他,依旧可以左拥右抱,风花雪月。摸着腹中的小生命,我决定永远的逃离,不要责怪我的懦弱,因为我深知他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他不会要我为他生的子嗣。多情终被无情弃,看来我还是高估了自己,原来,在爱情的戏里,我没有演技……==========
  •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知录摘抄

    新知录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生活:胡适散文

    新生活:胡适散文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诺贝文学奖候选人胡适的散文集,《新生活》《信心与反省》《文学改良刍议》《差不多先生传》等经典尽入本书。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其散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学价值,非常值得人们阅读。为适应当下读者的需求,本选集对我社2001年版的《胡适散文》进行了整理并重新出版。本书保留了原版对散文的分类方式,删除了一些比较艰深难读的篇目。
  • 首席执事:傅先生,借个婚

    首席执事:傅先生,借个婚

    躲过了闺蜜的心机,熬过了小叔的算计,顾沉沉以为她终于守住了爸爸的遗产。然后老爷子最后的考验竟然是让她必须结婚后才能继承?But没关系,她有全世界最顶级的执事,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文能考试递小抄,武能当专属沙包。“傅亦,跟我结婚吧,虽然我现在没有钱,但是养你应该没问题。”男人弯了弯唇角,“我的荣幸,小姐。”然而婚后,被冠上临城商业巨头傅氏的总裁夫人的名头后,顾沉沉很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