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600000003

第3章 听祖母讲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上距鸦片战争40年,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7年,中国社会正发生急遽的动荡和深刻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古老僵化的封建帝国开始解体,“闭关自守”的铁门被撬开了,变为“门户洞开”的市场;而农民革命遭镇压,也使清王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就在这样一个表面平静却深潜危机的历史氛围中,鲁迅诞生了,生于绍兴城内东昌坊口东侧的新台门周宅。

新台门不是鲁迅一家居住的,而是由周家六个房族13家聚族而居。里有礼、义、信三房,称里三房;外有兴、立、诚三房,称外三房。鲁迅家属于兴房。

走进新台门的正门,穿过小天井,经一扇小门,就到了桂花明堂里。这里原有两株金桂,夏夜,幼年鲁迅躺在小板桌上乘凉,听祖母和长妈妈讲故事。

从桂花明堂入内,是一方块石板天井,北面一座狭小的楼房,就是鲁迅一家的楼房。楼下西边的一间,是鲁迅的祖母和保姆长妈妈合住的卧房;东边一间用木板隔开,前半间作餐室,后半间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的卧室。鲁迅就是在这半间房出生的。楼上靠东的一间小房,就是幼年鲁迅的卧室。

鲁迅出生以后,在吃母乳之前,按照绍兴的习俗,家人让他先尝了五样东西:醋(酸)、盐(咸)、黄连(苦)、钩藤(苦味,茎上有刺)、糖(甜)。让婴儿先遍尝这五种人生况味以后,才将妈妈的乳头放进他嘴里。

鲁迅家族曾有过“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的阔绰时期。鲁迅出生时,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祖父周介孚,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做过十几年京官。他想把儿子和长孙(鲁迅)都栽培成像自己一样的翰林,因此在新台门悬挂了一块“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以遂他迂阔的心愿。

鲁迅是周家的长男,长辈们指望他将来振兴家业。当长孙诞生的喜讯传来时,周介孚正在北京做官,正好张之洞在他邸宅作客,于是祖父便给长孙取乳名为阿张,学名樟寿,字豫山。后因“豫山”同“雨伞”音相近,才改为豫才。鲁迅到南京求学时,又改名周树人。

直到1918年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始用笔名鲁迅,取母亲鲁瑞的姓。

父亲周伯宜,生于1861年,自幼体弱多病,20周岁时考取会稽县学生员,是个秀才。1893年他参加省城杭州乡试时,因祖父周介孚科场行贿事发,他不仅被取消考试资格,还被拘捕审查,秀才的名分也被革去,这对他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周伯宜对鲁迅思想、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一回,周伯宜给孩子们讲“墨猴”的故事:

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漆黑发亮。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就跳出来,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它便舔尽砚上余墨,然后跳进笔筒内。

幼年鲁迅听了,就常幻想着自己能有这样一只“墨猴”。

周伯宜主张“人如受欺,应强硬对付;但如无端欺侮别人,却是不应该的”。这对鲁迅后来同情弱者、反抗强者的精神品质,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如他主张孩子们将来到西洋、东洋去做学问,走出国门,探求真理。这对鲁迅留学日本也是启迪。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年生,绍兴安桥头人。她生五个子女,长樟寿,即鲁迅;次櫆寿,即作人;次端姑,未满周岁即殇;次松寿,即建人;次椿寿,6岁时因肺炎殇。

她性格刚强而慈祥,思想开通。清末天足运动兴起,她就放了大脚。她靠自修达到能看书的程度。她还常乘船到乡下看社戏。她爱听“平湖调”,夏夜,由家族们发动,大家凑集一些肴馔和“绿豆汤”,请“平调”先生来演出。

鲁迅的思想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鲁瑞不迷信,不信鬼神,不唠叨,不爱说闲话。她主张,每逢生气,不但不能不吃饭,还要多吃。

“我从前和你们爷爷吵架,便要多吃两碗,这样才有力气说话呀!”

这些都在鲁迅后来的精神气质中有所体现。周伯宜死后,她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家境虽陷于困顿,仍一心栽培孩子读书。当鲁迅要求去南京读书时,她便变卖首饰给儿子作盘缠。临行前,她勉励儿子说:

“绍兴有句古话,叫做穷出山。好好读书吧!”鲁迅到东洋去留学,也受到她很大支持。

鲁迅的生日与“灶司菩萨”相同,又是闰年出生,胎包是“蓑衣包”(指婴儿胎包薄如蓑衣)。据说,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但命弱,难养大。于是长辈们忙着为他举行种种仪式,除“满月”祭祀外,还向大桶盘庙的女神去“记名”,表示孩子已出家做小和尚了,以免鬼神妒忌把他抢夺去。父亲还抱他到城内的长庆寺,拜人称“龙师父”的和尚为师,这个和尚给鲁迅取了一个法名,叫“长庚”。

龙师父是敢于蔑视佛门规矩的和尚。他瘦长身材瘦长脸,高颧细眼,还留着两绺下垂的小胡子。他对人和气,从不教鲁迅念一句经,也不传授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有时穿起袈裟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时,非常庄严,平时却不念经,只管理寺内的琐屑事。

按理和尚是不能有老婆的,龙师父却娶了老婆。据说,他年轻时是一个又漂亮又能干的和尚,交际甚广。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他和戏子们相识,便上台替他们敲锣。精光的头皮,崭新的红罗大袖和尚衣,真是风头十足。但台下好事的观众,以为和尚只该念经拜忏,便骂了起来。和尚不甘示弱,也给予回骂。于是战争开始了,甘蔗梢头雨点般扔了上来。和尚寡不敌众,连忙逃跑,好事之徒在后面追赶。

和尚于慌乱中躲进一个年轻寡妇的家。这位寡妇后来成了和尚的老婆,也就是鲁迅的师母了。

1884年春,鲁迅3岁时,有一天,家里请来一位“医官”给鲁迅种牛痘(那时也称“洋痘”),仪式显得格外隆重。堂屋中央摆一方桌,系上红桌帏,还点香和蜡烛。父亲抱着鲁迅,坐在桌旁。不知道这位医官是哪省人,他的话,鲁迅竟一句也听不懂。他握着刀,在鲁迅的左臂上划了一刀,然后点了六粒痘浆。鲁迅不觉得痛,没有哭。

“好了。”医官笑着摸摸鲁迅的头顶说,“乖呀,乖呀!”

鲁迅听了,莫名其妙,抬头看了看父亲,问:“‘乖呀乖呀’,什么意思?”

父亲笑了:“这是医官夸你勇敢,不哭。”

种完牛痘,父亲特意送给鲁迅两样玩具。一是鼗鼓,也就是“拨浪鼓”。鲁迅玩过这玩意儿,不觉得太稀罕。另一是“万花筒”,鲁迅却不曾见过。一个小小的长圆筒,外糊花纸,两端嵌着小玻璃片,从孔子较小的一端向明处望去,里面竟有许多五颜六色、稀奇古怪的花朵,花朵的模样,整齐巧妙,为实际的花丛所看不到的。如果看厌了,只要将手一摇,那里又变了花样,随摇随变,不会重复。

鲁迅爱不释手。这万花筒是怎样做成的?里面果真有这么多的小花吗?鲁迅以通常孩子都有的好奇心,要来探究这小物件的奥秘。于是他悄悄到一个僻静处,慢慢剥掉外层包装的花纸板,再挖去两端的玻璃片,这时一些五颜六色的通草丝和小纸碎片落了下来,最后撕破圆筒,发现它原来是用三片镜玻璃条合成的空心的三角。花也没有,什么也没有。

鲁迅此时颇有受骗的感觉,但又觉得不如不拆开,继续受骗的好,很后悔自己鲁莽的探险。他找来花纸、纸板、糨糊、剪刀,很想把它复原,却未能成功,为此惋惜了好多年。

幼年鲁迅喜欢听祖母讲故事。

仲夏的夜晚,月牙儿悬挂在漆黑的苍穹中,几颗明星在闪烁。祖母坐在藤椅上,在桂花明堂的金桂树下纳凉。鲁迅依在祖母身旁,听祖母讲猫和老虎的故事:

猫是老虎的师父。从前,老虎是什么本事也没有的,后来它就拜猫为师,猫教它各种扑打和捉拿的方法,就像自己捉老鼠一样。老虎学会这套本领之后,心想:在这个世界上,除猫师父之外,数我的本领最大了。于是它打定主意,要把猫师父除掉。有一天,趁猫师父在大树下休息,它迅猛地扑了过去。猫师父对这位徒弟早有所防备。所以当它猛扑过来时,猫纵身一跳,爬上树。

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心想:猫师父教给我扑和捉的方法,为什么不教我爬树的本领呢?

故事讲完了,鲁迅急着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祖母笑了,说:“你慢慢想去。”

鲁迅渐渐明白,爬树是猫逃避老虎吃它的重要本领,猫没有传授而保全了自己,说明猫是很聪明的。

鲁迅后来还悟出一个道理:弱者对付强者,应时时处处有所防备,保持警惕,还要有对付强者的策略,就像猫对付老虎那样,否则弱者总是吃亏的。

又是一个仲夏的夜晚,鲁迅照旧依偎在祖母坐的藤椅边,听祖母讲“水漫金山”的故事:

从前,也就是1700年前,有一个讨饭的乞丐,在山路上遇见一条白蛇、一条青蛇。乞丐掏出一把刀,想把蛇砍成两段,取出蛇胆去卖。恰巧被一位名叫吕泰的樵夫看见,发了善心,拿出一百铜钱给乞丐,救了这两条蛇的性命。如今樵夫吕泰已转世在杭州,名叫许仙。那条白蛇为了报恩,化成女子,嫁给了许仙。青蛇化为丫环,跟随了许仙夫妻,和和美美过日子。

有一天,一个名叫法海的和尚,大概是在寺内念经念烦了,上街游逛,来到了许仙家。他一眼看出许仙脸上有妖气,说:

“你被女妖缠住了,恐怕性命难保!”许仙吓得浑身打颤,求法海和尚救他一命。于是法海设法把许仙藏在金山寺法座后面。

白蛇娘娘得知许仙被法海和尚骗走,便来到金山寺寻夫,无奈遭到法海的拒绝。他力大无边,掷一根拐杖打去,白蛇娘娘用一把白云剑挡住,慌忙逃命。

从此,白蛇娘娘与法海结下了冤仇。白蛇娘娘来到水晶宫,搬出所有的虾兵蟹将,直奔金山寺,酿成了“水漫金山”,但仍未能救出许仙。

后来,白蛇娘娘中了法海和尚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钵盒内,埋在地底下,上面还造了一座镇压的塔——雷峰塔。

幼年鲁迅每每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心里就感到很不舒服,深为白蛇娘娘抱不平。他以为,白蛇娘娘并不曾得罪法海和尚,这和尚何以要如此残酷地镇压她呢?鲁迅那时希望雷峰塔倒掉,救出被镇压的白蛇娘娘……1924年9月,杭州西湖净慈寺前的雷峰塔果然倒坍了。这年11月,鲁迅发表了《雷峰塔的倒掉》一文,说他长大后来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虽然此时他知道塔下并无白蛇娘娘——那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然而我心里仍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鲁迅怪法海和尚“太多事”,他说: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娘娘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法海和尚招是搬非,是要遭到报复的。果然,玉皇大帝责怪法海的多事,要拿办他。法海逃来逃去,躲进蟹壳里避难,不敢再出来,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我们秋天吃螃蟹,揭开背壳,里面有黄,有膏,吃完这些,就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用小刀沿锥底轻轻切下,取出,翻转,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坐着,有头脸,身子,浙东一带的孩子们都叫它“蟹和尚”。这就是躲在蟹壳里避难的法海和尚。

鲁迅说,现在雷峰塔倒坍了,塔底下并没有白蛇娘娘,而法海和尚却仍躲在蟹壳里,独自静坐,“非到螃蟹绝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活该!”

同类推荐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千古传奇

    千古传奇

    本书描写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玄奘,孤身一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古代印度)取经的真实经历。再现了他以高深的佛理及渊博的学识倾倒了印度王国,震动了西域诸国,在印度、中亚获得了至高无上荣誉的事迹。回国后,辛苦翻经,弘佛受到了大唐朝廷的高度器重及臣民的敬仰,圆寂后在长安竟有百万民众送葬,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皇帝的葬礼,读之让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全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既给人以历史文化的感悟,又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陈独秀家族:独立风雨中(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陈独秀家族:独立风雨中(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陈独秀的一生,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走了一条由改良--民主革命--启蒙--马列主义革命--呼唤议会民主的政治道路。为他生前死后中国的落后,改良,革命,倒退,停滞,再革命,倒退,改革的历史进程,画上一个个问号。他和他的家族一生都在经历政治风雨。
热门推荐
  • 仙师无敌

    仙师无敌

    都市少年,遭遇九世魔头夺舍失败,从此手掌阴阳灵犀,纵横天下
  • 婆媳案

    婆媳案

    李砻想从老汉嘴里知道更多的有关杨丽娟被害一案的线索。攀谈中得知老汉的女婿朱传武是被马车轧死的,而李砻见这是匹老马,且性情温顺,如果不受大的刺激根本不可能狂奔的。果然,他在这老马的肛门处发现了一块蚕豆大小的烫疤。一个寡妇带着新绣的并蒂莲烟荷包到无人去的佛堂里去做什么?很显然是会情人,而这个人就是董瑞霖无疑。当得知董瑞霖还未娶亲的时候,李砻通过杨老汉向董瑞霖的母亲郑氏问过话,而董瑞霖母子深信相术,在给董瑞霖相面的过程中,董瑞霖吐露了自己和杨丽娟之间的一切。
  • 月来

    月来

    雾海茫茫修仙路,众生芸芸苦江湖。仙神缥缈力不缓,不入仙道终不还。青冥浩荡迷人眼,危楼古镜影犹寒。云破月来光弄影,拨云见日朗乾坤。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魔藤之音

    魔藤之音

    如果不是爽文,如果游戏世界反着来,当你发现自己原来一开始不属于这个世界,虚幻又真实,你将作何选择?模仿魔兽世界,阴阳师,带你领略熟悉而又不熟悉的世界。
  • 君如戏

    君如戏

    一代君王,一代民间戏子,本不该相遇,却因亡国之仇,纠缠不清。步步为营,只为报仇雪恨。然君王那一眼,纵是颠覆繁尘,为一人倾覆。纵使君王有意,戏子无情……【慎入,耽美】
  • 帝王律

    帝王律

    什么功勋卓著,护国忠良,在他们看来,永远都是功高盖主,威胁皇位之徒。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不甘做白白去死的走狗,我要成为这浩瀚历史的规则掌控者......
  •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里,雅基·马森分享了"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自己: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你有权做自己;你有权说"不";你有权犯错误;你有权把自己放在前排;你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当你能够行使上述权力,你就开始爱自己了。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 孟婆传

    孟婆传

    数千年前,听闻昆仑仙山上,因缘巧合,竟幻化出一只白泽仙兽,似乎是因为一缕在昆仑之上飘散不去的仙气。佛祖在那日,在遥远的西方极乐,微微睁开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