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900000006

第6章 咱们的饺子最好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舍幼年丧父,但却幸运地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对母亲的这种依恋,日后老舍将其凝铸为深情的文字: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的母亲》)

虽然要在辛劳与贫困中艰难度日,但在母亲的操持下,一家人依然过得不卑不亢。到了年底,收入有限的他们虽不能过个肥年,可是灶王龛上总要贴上新对联,屋子总要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儿总要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要多少买一些,省吃俭用了一年的他们再拮据也要争取在元旦和除夕吃上一顿饺子。老舍回忆,每当自己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大猪,或放债的孙家请来三堂供佛的、像些小塔似的头号“蜜供”,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

菜多肉少的饺子为什么却最好吃呢?多年以后,老舍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第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或放高利贷得来的,第二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最好吃呢?刘家和孙家的饺子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贺年》)

在父亲缺失的家庭里,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天。作为旗族女人、烈士的家眷,母亲表现出满族女性刚强、坚忍的独特气质,在困境中,她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并让儿女们坚信,“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的响”。正因为有了这一人生信条,在贫困中仍然乐观自强,纵然菜多肉少,可是,“咱们的饺子最好吃!”——老舍母亲简洁的话语中,透着那么一股子傲气。

老舍的母亲马氏,属正黄旗,娘家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黄亭子村,以务农为生,种点儿不十分肥美的地。因为家里养不起牛马,所以在人手不够的时候,母亲也须下地做活。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母亲生来勤劳俭朴,而且身体也很结实,否则,她可能就承受不了日后饱受打击、煎熬的苦难生活。

马氏没有给我们留下可以追忆的影像资料,不过老舍在《正红旗下》中有过一段肖像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想象一斑:

我不知道母亲年轻时是什么样子。我是她四十岁后生的‘老’儿子。但是,从我一记事儿起,直到她去世,我总以为她在二三十岁的时节,必定和我大姐同样俊秀。是,她到了五十岁左右还是那么干净体面,倒仿佛她一点苦也没受过似的。她的身量不高,可是因为举止大方,并显不出矮小。她的脸虽黄黄的,但不论是发着点光,还是暗淡一些,总是非常恬静。有这个脸色,再配上小而端正的鼻子,和很黑很亮、永不乱看的眼珠儿,谁都可以看出她有一股正气,不会有一点坏心眼儿。乍一看,她仿佛没有什么力气,及至看到她一气就洗出一大堆衣裳,就不难断定:尽管她时常发愁,可决不肯推卸责任。(《正红旗下》)

老舍笔下的母亲,善良、勤劳、干练、手巧、坚强、乐观,几近完美——

母亲勤劳能干,为了获得极少的酬劳以维持孩子们的生存,她没日没夜地干着重活儿(《老牛破车》)。母亲常年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双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她做事从不敷衍,即使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也要努力洗得雪白。白天,母亲洗一两大绿瓦盆的衣服;晚上抱着一盏油灯,仍要继续缝补衣服到半夜。

母亲心灵手巧,能洗能作,她会给婴儿洗三,会刮痧,会给孩子们剃头,会给小媳妇们铰脸——用丝线轻轻地勒去脸上的细毛儿,为的是化妆后,脸上显着特别光润。

母亲热爱生活,在忙碌中不忘把院子屋里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上的铜活儿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一双勤劳的手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儿发着光。那么艰难的时候,也不忘细心浇灌与爱护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让小小的8号院年年夏天都开出许多花。

母亲要面子,永远活得有尊严,客人来时,无论手里怎么窘,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款待。舅父与表哥们要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会让她脸上羞得飞红。遇上亲友家有喜事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即使份礼只有两吊小钱也要亲自去贺吊。

母亲大度,不会斤斤计较,姑母死去时,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还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一并送给了他。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母亲坚强,八国联军入城时,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母亲要强,没有因为悲伤而听天由命。她日夜操作,用微薄的酬劳,使儿女们免于死亡。灾难面前,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老舍从母亲那里将这些宝贵的品质一一继承,他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地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母亲“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做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我的母亲》)多年以后,老舍的同窗好友、另一个满族青年罗常培,对儿时的自己和老舍有过一段精练、传神的对比:

三十五年前,北平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第二两等小学堂里有两个个性不同的孩子:一个歪毛儿,生来拘谨,腼腆怯懦,计较表面毁誉,受了欺负就会哭;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下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

“小秃儿”正是儿时的老舍,洒脱、豪放、倔强、坚强,颇有母亲马氏的风范,真可谓渊源有自。

同类推荐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约翰·欧文传

    约翰·欧文传

    本书记录了约翰·欧文(1616—1683)的一生。欧文是17世纪英国清教徒,不从国教者领袖之一,曾任牛津大学教务长。克伦威尔出任护国公期间,欧文担任长期议会的议员,并为克伦威尔起草了拒绝王位的宣言。王政复辟后,欧文因反对国教而受逼迫。后来国王与不从国教者修复关系时,欧文又一次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他的斡旋下,约翰·班扬等著名清教徒得以出狱。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 陈果夫全传(下)

    陈果夫全传(下)

    陈果夫是国民党历史上主持组织与人事管理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在国民党党务和用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蒋介石的重要亲信。陈果夫和弟弟陈立夫先后交替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多年,从蒋介石崛起开始,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左右手。二陈为蒋氏出谋划策,规划中统局清除反对势力,终致开创出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理论宣讲学

    理论宣讲学

    编写这本书的想法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工作实践的现实需要,是为回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时代呼唤的初步探索。
  • 爆笑宠妃:爷,我等你追妻

    爆笑宠妃:爷,我等你追妻

    杀手界的奇葩,没错,就是她!别人都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但她不是。檀梵曾说过一句话:生命财可贵,美食价更高,若为美男故,一切皆可抛!和美男赛车,檀梵很不幸发生了意外……再次睁开双眼,漏雨的屋顶,透风的窗户,盖不着脚丫子的破棉被和断了一部分的烂桌子,靠啊,这是哪儿?不过,穿越嘛,多大点儿事儿,姐也是有一技之长的,饿不着,还很逍遥,听说古代盛产美男?那感情好啊,像美男这种生物,多多益善,养眼!谁知,见了某男以后,某女的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于是某女决定制定一套计划,套路某爷追妻!
  • 佛说大生义经

    佛说大生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你不可不知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他认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不应该跟着别人走,不应只是单纯注重GDP的发展,而应该更全面地重视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比GDP更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多年来,人均GDP仅700多美元的小国不丹,人民的生活总体来看算得上比较幸福。
  • 那些我们的青春

    那些我们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欢快而任性的歌曲;青春,是一章华丽而残酷的诗篇;如同流星一般璀璨,却又转眼即逝的消失在无穷无尽的黑暗里,从此,万劫不复……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冷漠世界里,到底是什么侵蚀了我们曾经单纯的心灵?改变了我们曾经美好的初衷,让我们的人生慢慢的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 农家医女:田园美食香

    农家医女:田园美食香

    从大户小姐变村妞。就算身份曝光,也依旧是亲人不亲,生母嫌弃,姐妹冷漠,养母狠毒,最终受尽苦难而亡。重生在七岁,前生性格沉默孤僻,人人都不喜欢她,这一世她要报仇,也要代替女配做人前人人都喜欢的小仙女。
  • 沉默也会歌唱

    沉默也会歌唱

    这是一本你我都会感同身受的书。你只身在异乡打拼,在暗夜里痛哭;你在父母的争吵里深感自己的渺小和不幸,长大后一直在缝合心理废墟,整个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救灾;你感觉在某个阶段,人生的路好像都断在眼前,你想改变,却深觉无力;你在贫瘠中长大,受着蒙昧的教育,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青春被谁偷走,你丢失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几年。是的,它讲述的就是我们难以面对的痛楚和自我救赎。这本书,是一个人的大城漂泊记,是一代人的青春出走书。绿妖作为一个外地青年的标本,用自己的十年的生命写就了这本带着温度的书。她在这个城市如何努力,如何挣扎,如何沉默,如何奋起,她所遇到的尴尬和难堪,无所隐瞒,力透纸背,让你惊讶和震动。
  • 怨歌行之

    怨歌行之

    钮祜禄·罗卿,倾世之才,一人之下的尊荣身份,本以为入了宫,便能守住家族的荣耀,却不想一心孤傲终也染上了争宠夺嫡的习性。本文以孝全皇后为主线揭示清朝道光皇帝后妃群像。
  • 桐若花开未眠时

    桐若花开未眠时

    《桐若花开未眠时》是一篇5万字左右的小说,它并不是大肆宣扬刻骨铭心爱情或者友情的文,而是讲述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来祭奠我们青春这条路上迷茫或走失的自己。你是否遇见挫折低下了头,你又是否看不清你未来的路。一切都会好的。这是女二(初一)遇见女主(蒋若)的第一句话,也是贯穿全文的索引线。文章前期高潮较少,后期高潮迭起,主要还是围绕两位女主的爱情及其两个人的友情关系展开的,文章结局是留悬念型,让读者自己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