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300000022

第22章 畅想——挫折——爆发(2)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主意。巴金回国后,最初的两年,抱着“练笔”的念头,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弄清一些过去自己还不大明白的问题,特别是有关无政府主义及其活动家的一些问题,他将一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翻译工作中。这期间,他先后翻译、出版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下卷)和《普鲁东底人生哲学》以及克鲁泡特金的自传《革命者的回忆录》,司捷普尼雅克的特写集《地下的俄罗斯》,普利洛夫的《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廖抗夫的话剧《前夜》(原名《夜未央》,后来再版又恢复《夜未央》的书名),此外,还从世界语翻译了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多幕剧《丹东之死》,日本作家秋田雨雀的独幕剧选《骷髅的跳舞》等,可谓洋洋大观。其中,有的作品如《伦理学》(下卷)中有些问题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只能咬牙硬译,让他伤透了脑筋;而有的作品如《革命者的回忆录》和《地下的俄罗斯》则好读好译。巴金说,“书中热情的句子和流畅的文笔倒适合我的口味,我在翻译时一再揣摩、体会,无意间受了一些影响。”可以看出,巴金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学习和汲取是很用心的,他很注意那种“热情的句子和流畅的文笔”,“一再揣摩、体会”,事实上,这也成为巴金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但是翻译毕竟不能代替创作。翻译——即便是最能切合现实的翻译,也只是传达别人的意思,不是自己所说的话,更不是自己内心的倾诉。当时,巴金回国后的那个时期,正是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反动统治最严酷、最黑暗的时候。革命形势陷入低潮,“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国家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凌、瓜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金说:

“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见到外国人总是抬不起头。我们一方面受到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另一方面又受到帝国主义者的剥削和压迫。有一个时期我们的记者对军阀政客说了不恭敬的话就要坐牢、砍头。有人写了得罪外国人的文章也会坐牢吃官司。”③至于广大劳动者的状况就更可想而知了。巴金天天看到人们在挣扎、受苦,听到人们在呻吟、哀号,这些数不尽的“悲惨的图画”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使他的“心实在痛得忍受不住了”!于是他又放下翻译,写起小说来。

但是这一次的尝试仍不顺利。第一篇是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作品的触发点是在两年前,那时巴金还在法国,偶然从巴黎的报纸上看到一个19岁的安南(即今越南)青年自杀的故事,是因为受尽了富人的欺凌和“弱者底痛苦”又不能返回自己的祖国而自杀的。这又使他联想到自己那位在项热投水自杀的朋友,一时悲愤难抑。当时他就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没有动笔。这时候,往日的悲愤与他在现实中所感受到的“被压迫者的悲哀”融汇在一起,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决定用他在南京读书时曾经历过的“五卅”事件作背景来写这篇小说。

《死去的太阳》的主人公吴养清是一个富有革命热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作品主要写他在整个事件中的“多少有点盲目的活动,以及由活动而幻灭,由幻灭而觉悟的一段故事”。与《灭亡》不同,作者的目光不只是盯着他的主人公,表现他个人的挣扎、幻灭和痛苦,而且也抒写了“被压迫者底悲哀”,表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愤怒和斗争。作品还真实地描写了“五卅事件”的某些场面,表现了运动中各阶层人物的动态,诸如南京路上的枪杀,东南大学国民外交后援会的成立,工人、学生和市民高喊着“反抗强权、收回租界”的口号进行游行的情景等等,都很感人。在现代文学中,这是较早反映五卅运动的作品之一。所以作者也认为,与《灭亡》相比,“《死去的太阳》里个人主义的色彩是淡得多了”。但是在当时,《死去的太阳》的遭遇却远不如《灭亡》。首先是读过这部小说原稿的朋友都说它“比《灭亡》差多了”;随后是作者把书稿寄给《小说月报》,很快就被退回来,也说是写得不好。这对巴金又是一瓢冷水!

接到《小说月报》的退稿,表面看来巴金还是比较平静的,说“编者的处理是很公平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对小说作了修改,以单行本出版,说这么做“仍然没法给我的失败的作品添一点光彩”。

多年以后,甚至还说:“为了退稿,我至今还感激《小说月报》的编者”,等等。这些话须要具体分析。所谓“为了退稿,我至今还感激编者”云云,这是后话,是在近30年以后的1958年说的;而在当时,巴金作为一个急于想在文学上表现自己,或者说渴望以文学鸣自己的不平的青年作者,他可没有那么旷达,也没有那么冷静。事实上这次退稿对巴金来说又是一个打击,而且十分沉重。他觉得这是一次失败,对创作真是失去了信心。他说:“我写完它(按:指《死去的太阳》),自己不但感到疲倦,还有失望的情绪,这并非由于小说的调子低沉,而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无力、无才来适当地表达我的思想感情……我完全失掉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我连李静淑的故事也放弃了,我想拿那个失败的作品来结束我的文学生活。”在另外的地方巴金还说过类似的话,如他说《死去的太阳》写得不好,使他很扫兴,“觉得我这个人不益于写小说,想从此搁笔”,等等。这些话听起来都很严重,足以说明当时巴金失望的心情。

当然,这也无须过分认真,像所有的青年人一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巴金把自己的悲观和失落情绪夸大了。如他后来所说,“这只是一时的沮丧”。过了一些时候,“创作的欲望”又在胸中燃烧。

他感到,社会的悲剧在漫延,内心的痛苦在增长,令他焦灼,寝食难安。如他在短篇小说集《光明集》的序中所说,“这时候我的眼前现出了黑影。这黑影逐渐扩大,终于在我的眼前变成了许多幅悲惨的图画。我的心好像受到了鞭打,很厉害地跳动起来,我的手也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我自己也不再存在了,至少在这个时候。不仅是一个阶级,差不多全人类都要借我的笔来倾诉他们的痛苦了。”③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巴金又急迫地拿起笔写小说,而且,突然袭来的灵感把他推上了成功的阶梯。他说:

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我的心思:就在这年(按:指1930年)七月的某一夜,我忽然从梦中醒来。在黑暗中我还看见一些悲惨的景象,我的耳边也响着一片哭声。我不能再睡下去,就起来扭开电灯,在清净的夜里一口气写完了那篇题作《洛伯尔先生》的短篇小说。我记得很清楚:我搁笔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我走到天井里去呼吸新鲜空气,用我的带睡意的眼睛看天空。浅蓝色天空中挂着大片粉红的云霞,几只麻雀在屋檐上叫得非常高兴。这里末了所写的,那满天的云霞和麻雀的欢叫,显然就是巴金自己的心情,是他心灵的欢快的跳动!仿佛是在梦中,隐约听到了哭声,于是起身拿起笔,《洛伯尔先生》就诞生了……这听起来确实有点神奇,其实也不难理解。《洛伯尔先生》的背景是法国的一个小城,写的是一位贫穷的、年老的音乐师同一位花店少女苦苦相恋的凄迷故事,故事单纯明朗,却贯穿着人生的深沉悲哀。这里所写的生活环境巴金都很熟悉,人物和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已在他头脑中形成。如巴金所说:“我在那个小城住过一年多,就住在小说里提到的中学校里面。学校后面有桥,有小河,有麦田。音乐家就是学校的音乐教员。卖花店里的确有一个可爱的少女。我把这些全写在小说里面了。”是这位穷苦的老音乐师与卖花少女的凄惨故事,与巴金心中那“悲惨的景象”和耳边的哭声交融在一起,发生共鸣,便借助巴金的笔从纸上来到人间。而且这一切是多么自然!小说的文字是那么流利,又那么富有激情;作品通篇具有一种真挚的动人力量,语言像小河一样汩汩流淌;虽然作者并不在作品的结构上多花功夫,但谋篇布局却自有章法。这些都表明,年轻的巴金在创作上已趋于成熟。在这里,巴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抒情基调。巴金终于打破了创作僵局,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从《洛伯尔先生》开始,在以后不长的时间里,巴金接连写出了《复仇》、《不幸的人》、《亡命》等十几篇短篇小说。和《洛伯尔先生》一样,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在一种痛苦的回忆驱使”下写出来的,差不多每一篇里都保留着他对过去生活的一个纪念。其中所写的,有被战争夺去了爱子的法国老妇,有为恋爱而苦恼的意大利的贫苦乐师,有为自己的爱妻和同胞复仇的犹太青年,有无力升学的法国学生,有意大利的亡命者,有薄命的法国女子,有波兰的女革命家,有监牢中的俄国囚徒。这些作品,特别是最初的一些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以作者在法国的经历为题材写作的,因为当时巴金从法国回来不久,在法国的经历、感受在记忆中还非常鲜明,所以自然地就用了那些题材。虽然如此,但作品中所提出的问题却具有人类的共性,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巴金说:

“我明白地说过,人类所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失去了这一切以后所产生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这对于中国人无论如何决不会是例外的。而且现在的中国人与欧美人比起来,他们失掉青春,生命,活动,爱情的机会只有更多。”所以,巴金肯定地说,这样的“题材对中国人并不怎么生疏”。这个回答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作品的特殊价值。

以短篇小说《洛伯尔先生》为起点,巴金的文学生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他的创作的闸门打开了,积蓄已久的创作激情终于爆发了,随后由短篇而中篇而长篇,在一个短时间内迅速迎来创作的第一个高潮,迎来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同类推荐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从小就很个性鲜明,聪明好动,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争强好胜。童年时期的小盖茨非常喜欢读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书相伴度过的。他经常一连几个小时都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如痴如醉地阅读。但是他对一般的儿童书籍,例如卡通、童话之类的并不感兴趣,而是非常喜欢阅读各种大人们的书籍。他最喜欢读的就是《世界百科全书》。小盖茨不但对书中的内容从头读到尾,而且还非常喜欢在读完后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比尔·盖茨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通过对爱新觉罗家族全新解读,再现清朝原貌,重温近代中华盛衰。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安乱、争战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昌亡,成败得失,令人荡气回肠。爱新觉罗家族十二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昭前警后。清朝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热门推荐
  • 王孝和的故事

    王孝和的故事

    《王孝和的故事(彩色绘图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王孝和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并迅速地成长起来,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在工厂领导工人群众闹罢工,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在法庭上,他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在狱中,他经受了种种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在对敌人愤怒的斥责声中英勇就义,年仅24岁。故事真实生动,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 名门家训

    名门家训

    陶清澈编著的《名门家训》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名门家训》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 朱公案之吸血僵尸

    朱公案之吸血僵尸

    某日寅时刚过,朱公才净完了面,正要翻阅新来的衙役档案,就见书吏文明慌慌张张来禀报道:“大人,不好了!出了人命案了!”紧接着,师爷又一身血迹进来了,朱公惊问道:“难道先生失手杀了人不成?”师爷此时也意识到自己穿着不妥,便脱了长袍解释道:“大人不必惊慌,此事另有隐情。”原来是日清晨,师爷刚从县衙角门出来,准备买些早点,突然见一妇人蓬头垢面,穿一袭满是血迹的白寝袍,连滚带爬地冲过来,一把就将他衣襟扯住了,故此也染污了师爷的衣裳。
  • 韩非子(精粹)

    韩非子(精粹)

    《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韩非子》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驾驭臣民、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即古人所说的“帝王之学”。当然,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之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必备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人情世道的剖析与感慨。本书选录了《韩非子》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目录仍然采用通行本的编排顺序;每篇文章都按照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篇首有题解、篇尾有评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深入地解读了韩非的思想。书中有许多精辟的名言警句、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 废材逆袭:请叫我上仙

    废材逆袭:请叫我上仙

    一个满是废材的没落门派,悄然崛起的故事;一群可怜之人,修仙路上可以互相依靠,相伴漫漫仙路的故事……有感动,有笑料,有腹黑,有呆萌,有冷酷,有真情;哪怕大道三千,最忌有情,但是若无一个情字,又怎渡那万丈红尘?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跳坑!
  • 爱你误入歧途

    爱你误入歧途

    十一月三十日,月末的最后一天。每每到了这一天,许歆都会变得格外的紧张,她的心里既有一丝期盼,又夹杂着些许的害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空学园联盟

    时空学园联盟

    在时空星系中,一群拥有着特殊能力的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蓝星,随后便被时空学院收录,而我们的故事,要从身为中二少年同时又继承了忍之意志的艾尔开始说起。(PS:此作借鉴了一部分超神学院的剧情以及时空召唤的人物)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万界神尊之混元天尊

    万界神尊之混元天尊

    他,是来自宇宙最深处神,为追寻力量而被驱逐陨落。亿万年的漂泊,他最终来到了地球上,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他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