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2100000008

第8章 老街(2)

平日里,大铜钟总是准时敲响,预备,上课,下课,集合,按部就班。忽一天,大铜钟急促地响了起来,“当当当当”的敲个没完。没有节奏,没有章法,似乎还略带慌乱。正上课的老师同学不知怎么回事,一头雾水。正纳闷儿,便听院子里校长在喊:“集合!集合!都到大街上去。放卫星啦!放卫星啦!”

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冲出教室朝大门口跑去。

老街上已是人山人海,那些人都整齐地站在老街两旁,手里拿着一个小红旗,边摇边喊。远远地有锣鼓声传来,且愈来愈近。不一会儿,便看到一辆牛车拉着一面大鼓,几名壮汉围着大鼓高举鼓槌拼命地敲。后面跟着几架牛车上的人使劲地敲锣敲镲,一帮人使尽吃奶的力气制造出震天动地的响声。我觉得,那响声远没有学校里那颗大铜钟敲出的声音好听。走在最前面的还有几个人,横扯着一面宽宽的红布,上写着几个大字,我往前使劲地挤,却只看清“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几个字,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清。到现在忆起那天的感觉,也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震耳欲聋。

不过,好听也罢,不好听也罢。从那之后,这样的锣鼓声在老街经常出现,一出现校长便敲钟集合,让我们去呐喊助威,直到我们放下课本去地里拾麦穗、拾棉花、拾红薯、捡菜帮、挖野菜。

(六)

店铺林立的老街,有那么几年突然格外萧条。老街上不见行人,店铺没一家开张,往日摆摊做小买卖的山民更不见身影。一扇扇店铺大门紧闭,门前上方不见了悬挂着的一面面招牌,门上贴着的推销产品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告示,经不起风雨吹打,早已破烂不堪,脱落的只剩下一块块惨淡的瘢痕。

西北风呼啸着卷起街上的碎叶枯草,东冲西撞,在家家店铺门前肆意飞舞。

那时候,我已转到离家很远的另一所完小上学。这所学校管理很严格,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要去上早校,回来吃早饭后再去上学,回家吃完午饭再去上下午的课,晚饭后还要去上晚自习,回来的时候已是满天星斗。天天沿老街走过去,又沿老街走回来,一趟又一趟,老街上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我无数的脚印。

那时候的阳光惨淡虚弱,苍白无力,老街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它的一丝温暖。

老街上空空荡荡,偶有人影掠过,也是急匆匆而去,且多半是上学的孩童。老街两旁倒常看见躺着的人,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饿得蜷做一团,缩在墙角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有一回,那是冬天的一个早晨,刚下过雪,地上一片雪白。我踩着新雪去上早校。

突然,响起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那急促的敲门声中,夹杂着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嘶哑的呼喊:“开门,快开门!救救他们!饿死人啦!是我杀的……”

那声音,来自前面老街路东一个大门口,门口挂着公安局的牌子。嚇人的呼叫声,在这隆冬死一般沉寂早晨的上空冲撞,惊心动魄。我急忙躲藏起来。

女人还在拼命地撞门。那女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在她偶尔回头的一霎那,我看见她满脸是血。

我心惊胆战,浑身不住地发抖。

那女人还在不住地敲门呐喊,后来就开始用头撞门。可还没撞几下就软软地倒下,嘴里仍然不断地嘶哑地呼喊着,只是声音越来越小。

我蓦然明白,不能继续呆在这里,必须马上离开。鼓足勇气,迈开沉重的双腿,踏着深雪,急忙往学校里奔去。跑过大街的时候,皑皑白雪上,瞥见有一片片扎眼的鲜红。

慌慌张张跑进学校,坐在课桌旁半天,那颗惊恐的心还在“噗噗”猛跳。

自那以后,每从老街上的那段路走过,便慌忙钻进胡同,从别处绕过去。

(七)

大萧条过去之后,各家店铺又开了张,五颜六色的商号招牌又悬挂在门前,还增添了好多新的店铺,百货商店,土产门市,自行车店,新华书店,清真羊肉馆,寂寞了好几年的老街再次热闹起来。

那时候我已入中学读书。每日上学放学,都要踏着老街上的青石板,听着商铺小伙计的叫卖声,望着满大街迎风摆动的商号招牌,从一家家店铺门前走过。

有一回,我从一家铁匠铺门前路过,叮叮当当地响声,和那火星四溅的火爆场面将我吸引过去。

一只硕大的火炉烧得正旺,通红的煤块烧烤着一块块同样通红的铁块,一个像瓦片一样的东西压着它们。一只硕大的风箱前,一个光膀子子的壮汉站着拉开架式把风箱拉得“呼呼”作响。

熊熊炉火旁边蹲着一个高大黑亮铁砧,铁砧上游动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一只小锤敲下去,紧接着一只大油锤狠狠砸下来,只听“咚”的一声闷响,火星飞射,霎那间满屋生辉。小锤敲一下,大锤砸一次,火星便飞一次。小锤敲得紧,大锤砸得紧。小锤敲得轻,大锤砸得轻,小锤敲得重,大锤砸得重。小锤敲在铁块上的时候,响声沉闷。敲在铁砧上的时候,响声清脆。大锤小锤交替运作,叮当作响,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再加上风箱拉出的有节奏的呼呼声,铁匠铺里好似在演奏一部美妙的打击乐的乐曲。

持小锤的师傅光着膀子,浑身黝黑,干瘦干瘦,一身肌肉紧贴在骨头上,似乎他只有骨头,没有肌肉,活像一付骨头架子。

抡大锤的小伙子人高马大,膀大腰圆,一身疙瘩疙瘩的肌肉会让人立刻想起举重运动员。也光着膀子,腰上扎着一个围裙,黑乎乎的,布满大大小小的窟窿,脚面上拴着一块厚厚的皮革,也布满一块又一块火星烫伤疤痕。几十斤重的大油锤,拿在他手里似儿童玩具一般。小锤一响,轮得飞圆。

忽然,眼前一亮,接着便大惊。这不是我的高小同学吗?此时他也认出了我,停下手里的活儿,把锤放到地上,两手还攥着锤柄,支着油锤跟我说话。

他没毕业便回乡干活去了,为了多挣工分,便来打铁。那年他刚满十五岁。

没说几句话,干瘦老头的小锤便不耐烦地响了起来,他急忙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又轮圆了大锤。

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心里酸酸的。他却只顾不错眼珠地盯着烧得通红的铁块抡大锤,我什么时间走的,他恐怕也不知道。

此后,我从老街走过,又见到过他好几次,有时候见他正聚精会神地干活儿,有时候见他正聚精会神地吃饭。手里端着一枚大海碗,碗里是堆得高高尖尖的黄黄的小米干饭,蹲在门槛上,吃得正香。我悄悄绕到老街对面走过,再也不忍心打扰他。

(八)

繁华兴盛的日子过了没几年,老街突然莫奇妙地轰轰烈烈地热闹起来。

一群群戴红箍的学生一拨又一拨涌上街头,拳头高举过头顶,口号声响彻云天。也有单个行动的。有个学生模样戴红箍的年轻人,一个人游行,自己扛一面大旗,旗杆有茶杯那么粗,红旗飘起来,他几乎控制不住,歪歪扭扭地往前走,红旗上霍然写着四个大字:独立大队。

老头老太太也戴上红箍走上大街的时候,老街两边的墙上、电线杆上早已糊满大字报和大标语。一阵风吹过来,贴在墙上的大字报“哗哗哗”乱响,走在老街上的人们“哇哇哇”乱叫,饱经风霜的老街空前热闹乱糟。

有一天放学回家,东一脚西一脚地躲着散落在地上的大字报在老街上走。还没到家,远远看见我家门口也糊满大字报。大字报封住了大门,要进门得掀开大字报,从下面钻进去,当然还不能损坏了大字报,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大字报上写的全部是些什么,无关紧要,他们让你怎么办你便赶紧怎么办才是关键。所以,下午放学时,我家便早已搬出了老街,“滚到农村”插队落户去了。

谁知道这一“滚”,还真的“滚”出了水平,一“滚”便“滚”了是几十年。后来,我当了兵,全家又从插队落户那个村子搬回了遥远的离开多年的老家,再回老街去一趟,也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记不清,离开老街的那一刻,是不是预想到将来会有这样的境况;记不清,走出老街的那一刻,是不是回首多看了老街几眼;更记不清,告别老街的那一刻,麻木地站在老街旁围观的人群里有没有我的那些同学和伙伴。

不过,我却记得走离老街时那沉重且迟疑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

老街上的一幢幢墙面斑驳的老屋在向后退,光滑的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在向后退,一座座大门紧闭糊满大字报的店铺在向后退。而我,此时此刻却在向前,迈着沉重且迟疑的脚步向前,朝着一个未知的、莫名的、陌生的方向,向前,远去。

(九)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年,我总会时常想起那条饱经沧桑、古香古色、繁华热闹的老街。夜深人静欲睡未睡之时,茶余饭后悠然闲坐之际,旅居他乡独自散步之机,它便悄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有时候,我想,或许,是我老了吧,有人不是说过吗?到了常回忆往事的时候便是老了。或许,是那条老街深深埋在心底时间太久,记忆的闸门有了缝隙,它便悄悄溜了出来;或许,是老街也在把我牵挂,冥冥之中在呼唤着我,可它记得那么长的岁月里曾经居住过那么多的每一个人吗?或许……

还是不要或许了吧。索性回老街看看吧,这么多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心里这样想着,便觉浑身轻松许多,随即仰靠在老红木太师椅的靠背上。

蹲在书房墙边的落地扇不停地匀速转动着,送来阵阵舒适的凉风。

老街依然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路面从古镇中间穿过,青石板老街两旁是一幢幢十分考究的青砖砌成平房、瓦房,一幢挨着一幢,摆满整条老街。个个店铺门口都高高悬挂着自己的招牌,五颜六色,摇摇摆摆,煞是好看。店铺门前是山民们卖自家山货所摆的小摊,赶集的山民熙熙攘攘,接踵擦肩,买卖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唱歌似的灌满整条老街,热闹非凡。

一群芦花鸡摇摇摆摆地跑过来,后面还跟着几只笨笨的鸭子,青石板街面上立刻热闹起来。那是谁家的小花狗冲进了鸡群?一阵“叽叽嘎嘎”的乱叫,伴着“扑扑棱棱”翅膀急急忙忙的煽动声,便充满老街,在老街两旁的古屋之间久久回荡。

那不是学校里的那棵银杏树吗?它还活着,好好的活着,如今更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茂盛的枝叶掩盖不住挂在树干上的那颗大铜钟,敲响的时候,依然是那么清亮悠扬,传得老远老远,钟声带着水颤音在老街上空飘荡,绵远悠长,余音袅袅。

那不是我家住过的大杂院吗?高高的院墙,高高的门楼,高高的台阶,高高的门槛儿。门前路边靠墙还留有上马石,拴马桩呢。常跟我玩的那个叫破砖的老同学还在吗?也许也已经老了,儿女双全,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吧。

老同学打铁的铁匠铺还在,叮叮当当地响声,和那火星四溅的火爆场面依然如旧。只是拿小锤的干瘦老人已换成膀大腰圆的老同学了。那位轮大锤的是谁呢?是老同学的孙子还是他的外孙呢?不过无论是谁,那大油锤都轮得风车似的,砸在烧得通红的铁块上“咚咚”作响。

突然,大油锤砸出的火星飞起,直奔我的眼前而来,吓得我猛然一惊,急忙睁开眼。只看见蹲在书房墙边的落地扇还在不停地匀速转动着,送来阵阵舒适的凉风。

我明白过来。动了动身子,又端坐在老红木太师椅上。

不过,我打定了主意,回老街看看。一定要去!不再困惑,不再彷徨,不再忧郁。避开这炎热的夏天,待秋高气爽之时,啊!不!不能!不能再等,收拾一下,明天就走!

2010年立夏

同类推荐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来改名树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作为一个医生是不能拯救中国人的,于是弃医从文,试图以文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矛头直指“吃人的礼教”,发出了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此后,他更是以极其深遂的思想和极其深刻的文字,挖掘分析了本民族人民的魂灵,并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众多的具有国民劣根性的经典人物,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退步集续编

    退步集续编

    本书由近两年陈丹青的杂文、博客、采访汇编而成,与《退步集》在体例上接近,既有对教育体制的系统剖析,也有对“文艺复兴”的借题发挥,还有三篇关于写鲁迅的杂文。责编陈凌云说:“读《退步集》时,能感觉到陈丹青的一腔热忱,文风犀利老辣轻快,是一个提问者的姿态。但到了《退步集续编》,他不仅提问而且试着回答,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些篇章显出用力过猛,这可能源自他逐步对国内现世的了解。另一个感觉是陈丹青缺少对话者。”与《退步集》相比,本书话题有所调整:教育、城市的议论相对减少,人文与艺术的剖析,相对增加。回顾往事,作者向历史借一双眼,试图更为清晰地描述当今文化的种种情境,于是谈鲁迅、谈文艺复兴、谈木心。
  • 出沙

    出沙

    一场清雪过后,草原上的风就多了几分凛冽,平展展的草原隐隐约约呈现出大漠的苍凉。风中草如奓起的头发一样乱蓬蓬飞舞。天空碧蓝,又高又远,不时飘过的云朵遮住太阳。受内蒙古冷高压影响,这片草原在这个季节里,天气变幻无常,冷雨、雪花、冰雹在一天之内交替光顾。最可怕的是大风雪,常常在傍晚时分刮起,稍有疏忽,牧民的牲畜就会走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什么时候起,风雪中多了肆意飞扬的沙子,草场悄悄萎缩,土地日渐沙化。草原初冬的傍晚略带秋的柔和,柔和里暗藏冬的冷峻,偶有雪粒从晴朗的天空飘落,打在苏伦嘎蓝色的蒙古袍上。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是作者焦东海半生工作心血的结晶。《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也是一本人生教科书,书中涉及许多革命前辈以及曾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的事迹,纪念和励志“味道”十足,且其纪实性、史料性、哲理性、收藏性、可读性、教育性鲜明。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星尘雨

    星尘雨

    本作品是本人第一个认认真真填补设定,有过大纲,并且希望写出一个好结局的作品(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吧),隔壁那个属实是我瞎写的(基本没怎么过脑子,只是突发奇想,而且并不成熟)。星尘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是我自己真正用了心思去琢磨与思考的,世界观设定很复杂,但是由于自己本身就比较懒,加上平时事也不少,所以拖来拖去,这么长时间就只有这么一点内容。如今再次品读也是漏洞百出,文笔太拉,目前正在对之前的内容与章节进行翻新、整改、加字与重制,第三阶段在脑海中虽然已经有了模型但是还缺少具体的蓝图,希望自己可以给这个作品写一个理想的结局,不为别人,只为自己。2021.9.9
  • Queer Little Folks

    Queer Little Fol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书原来我是女配

    穿书原来我是女配

    云婧被车撞后本以为死定了,没想到再次醒来变成有颜有钱富家千金。本以为过着奢侈挥霍,美男在旁的潇洒生活,直到云婧发现自己穿进之前看过的小说中,而自己就是和女主抢男人的恶毒女配,自己好不容易追到的男人就是男主。
  • 如果没有爱上你

    如果没有爱上你

    白小小穿越成为了傲剑山庄庄主的千金,8岁那年,被发现身中奇毒,被送到天山解毒,一住就是8年,她爱上了如仙人般的白展,但是白展却逃避着她的情感。一气之下,她下了天山,与好友左浪结伴闯荡江湖,又遇上了拥有倾倒众生美貌的男子——幽冥宫的宫主颜惑,但是最后她发现居然最爱的还是白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凤吟

    五凤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系乐府十二首 陇上

    系乐府十二首 陇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琛沐

    琛沐

    慕容琛降世,无间道大开,妖魔鬼怪横空出世;苏沐之,那个被掉包的少年,许多年前便结下姻缘,十六年后,在相遇......
  • 保家仙(上)

    保家仙(上)

    石碾子村是蒺藜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去最近的镇子也需走上三十里山路。巴掌大的山洼里圈着十来户庄家、百出头人口,平日里耕田种菜、养鸡喂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能自给自足。封师雨家的两间木屋搭得离村子远了点,在山麓的矮坡上,方便进山打猎采药。这日,他照例整顿好弓箭、竹篓子,腰上挎把开山刀,拉开柴门时半瞎老爹正摸索着在院子角落拿糠秕喂鸡。“我走了,老爹,喂完记得圈好,别让鸡崽子钻栅栏跑了。”“放心吧,跑不了,你老爹眼瞎心不瞎。”
  • 活在地底的导师

    活在地底的导师

    不对吧,我张梓潼居然将某点的穿越重生玩了个遍?身为半妖,实力受限制,还要做导师。战斗是不可能战斗的了,只靠靠战法维持生活了。好在本导师有一个囊括动漫,游戏,武侠模板的系统,动不动就给我那一群听话的学生创造个战法。宁诀痕:“吃我一记顶上化佛!”崔桐山:“张氏六式·最大轮·六王枪!”李臣舟:“张氏奥义八极崩,恐怖如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