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9100000004

第4章 人的生产价值 消费价值和大于价值

在第一章中,提出了人的生产价值、消费价值和大于价值的概念,并对“生产价值(a)-消费价值(b)=大于价值(h)”的公式作了粗略论述。本章就这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及相关理论做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一 人的生产价值

人的生产价值,是指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人的生产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另一种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或称非物质生产)。因此,人的生产价值也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产品中凝结的劳动价值,另一种是精神产品中凝结的劳动价值。

任何一个人既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因此,他所创造的价值既有物质产品的价值,又有精神产品的价值。但是,他在本质上究竟是一个物质产品的生产者,还是一个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取决于他主要从事何种生产劳动。若主要从事物质生产,则他的生产价值就体现在其所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价值中;若主要从事非物质生产(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行政管理等),则他的生产价值就体现在非物质生产的劳动成果中,如科技工作者的生产价值体现为科技成果、教育工作者的生产价值体现为提高学生素质等。当然,人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在物质产品中有精神劳动价值的内涵,在精神产品中有物质产品价值的转化因素,如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包含在精神产品的价值中。因此,物质生产者与非物质生产者及其生产的产品价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但在社会分工中,还是存在着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区别;在生产价值中也存在着物质生产价值和精神生产价值两种价值。

(一)人的物质生产价值

人的物质生产价值是凝结在物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见,物质生产产品的价值,并不等于人的物质生产价值。因为,物质生产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原料、自然资源以及物质生产服务等价值后,才是物质生产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任何物质生产都是有条件的。首先,人的物质生产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在人类社会最原始的采集业、狩猎业,都是以自然界的野果、动物为生产对象,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工业生产同样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原料。如高科技的制药工业生产,是以自然界中采集来的药材为原料。其次,人的物质生产都要有一定的生产工具,只有把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行一定的物质生产。例如,原始的狩猎业要有棍棒等狩猎工具,后来的农牧业生产要有牛马、农具等生产工具,工业生产也要有各种机器、厂房等生产设备。再次,人的物质生产是社会性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并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其生产的产品也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换和利用所产生的。因此,一个人的物质生产价值,是在人与人的生产产品交换中体现出来的。

不同的人可以创造不同的生产价值量。首先,在相同的劳动岗位上,由于每个人的劳动技能水平、劳动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积极性等不同,不同的人会创造不同的生产价值量。如有两个木工做同一标准的办公桌,由于甲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比乙的好,甲方用两天时间做了3张办公桌,而乙方用两天时间只做了2张办公桌。因此他们在同一物质生产条件下,可以生产不同的生产价值量。其次,在不同的劳动岗位上,同一个人创造不同的生产价值量。假如一个人去年是农业生产者,而今年又是工业生产者,那么,他去年的生产价值量与今年的生产价值量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在不同的劳动岗位上,具有不同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不同的科技水平等。最后,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生产岗位上也可以创造不同的生产价值量。这主要是受这个人在不同时间内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智能的发挥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

人的生产价值量的最大化,是以人在创造生产价值期间能充分就业为前提。这里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一个人如果一生尽可能创造多的生产价值,那么,他就必须在创造生产价值期间得到不中断的就业(当然,这里不包括必要的休息日),一生为创造新的生产价值而努力。二是他在就业岗位上始终能充分发挥特长或技能,使得学有所用、人尽其才。三是使用各种有效措施,激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生产价值的能力。这就是说,要把生产者与生产资料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人的生产价值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能改善生产工具,而且能转化生产对象,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价值量。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是潜伏在社会劳动里的巨大生产力,而这种巨大的生产力就凝结在劳动者的生产价值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念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知识和强大的动力,打开了广阔的前景,也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展望21世纪,科学技术“必将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2],也应该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对提高人的生产价值的巨大作用,这在以信息为中心的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显现。

据统计,在20世纪初,世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8%。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一指标则上升到了50%,90年代达到80%以上,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出现以后这一指标更是提高到90%。从中国的情况看,在1953~1978年间,科技进步、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84%、56.82%和29.34%;到1979~1995年间,科技进步、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6.66%、40.9%和12.44%[3]。这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的生产价值量就越高。因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终来源于每个生产者所创造的生产价值,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是每个生产者所创造的生产价值的总和。

人的生产价值,部分源于生产的合作。这就是说,人的生产能创造生产价值,生产的合作也能创造生产价值。这正是“1+1>2”的原理。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断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断言被现代系统论的研究所证实,即系统的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新质,如新的特性、新的功能、新的行为等。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于组成它的原子的性质的简单叠加,人体的功能不同于细胞功能的汇总。在社会生产中,马克思指出:“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这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4]协作可以产生一种结合力,和同样数量的单干的个人的总和比较起来,协作可以生产更多的价值。例如建筑工人从地面往房顶搬砖,10个人上下排队传送,比10个人单独上下搬运要快。“如果劳动过程是复杂的,只要有大量的人共同劳动,就可以把不同的操作分给不同的人,因而可以同时进行这些操作,这样,就可以缩短制造总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5]。

分工也能产生生产价值。有合作就有分工,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原始社会的狩猎业中有合作与分工,例如几个人合作从不同的方位共同抓捕猎物,而现代社会更具有合作与分工的特征,所不同的是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分工越来越精细。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劳动分工的演进带来了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减少工作转换次数能节约劳动时间;劳动者的专业分工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操作过程的简化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使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有了更大的可能。总之,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缩短同一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生产者的生产价值。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没有实现消费之前就没有最终完成,也没有形成最终的价值,还在随着产品的转移或转变而增值。比如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这些行业的生产者同样继续进行着物质产品生产,他们的生产价值自然就凝结在产品的加工、流通或交换中。正如马克思指出:“既然交换只是生产以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和消费一方之间的媒介要素,而消费本身又表现为生产的一个要素,交换当然也就当作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6]

(二)人的非物质生产价值

人的非物质生产价值,是指非物质生产的劳动成果或精神产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由非物质生产劳动所决定的。在社会实践中,非物质生产行业包括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信息等。非物质生产尽管是紧紧围绕和最终由物质生产所决定,其劳动者也并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劳动价值形成和价值的表现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非物质生产的劳动价值对社会起着与物质生产的劳动价值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果从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限度内的生产劳动看,一般情况下非物质生产劳动者比物质生产劳动者会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

1.管理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管理劳动者的生产价值是指人进行管理工作而创造的生产价值。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公共管理人的生产价值。从现代管理角度看,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任何个人单独行动所无法达到的目标。它的主要职能是:谋划未来发展,制订行动计划,包括行动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组织各种资源即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指挥即通过命令、指示等对下属进行领导、监督、检查和激励等;协调各部门和各个职工的活动,通力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和谐地共同走向一个目标;控制即调查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错误,以便加以纠正,保证实际活动与计划行动相一致。

2.科技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这里所说的科技劳动者的生产价值,是指科技工作者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科技工作者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学工作者,另一部分是技术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通过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来体现;技术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根据经验和科学原理创造的各种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应的劳动手段(软技术和硬技术)的技术成果来体现。科技劳动者的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评价其科技成果时采用多指标的方法,如该成果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某一学科、某学科的分支学科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该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是否属于发明创造或填补了学术空白;该成果的实用价值、应用范围以及应用前景等。对于某一项目来说,可用研制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投入生产使用后所获得的收益来反映科技工作者所创造的产品的价值,这种劳动产品的价值越高,科技劳动者的生产价值量也就越高。

3.教育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教育是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事业。它一般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一代进行德、智、体全面培养的教育过程。教育价值是由全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所创造的,它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所培养的每个教育对象的个人素质中。教育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职能,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科技对社会生产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形式不断地创新,使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这样,教育劳动者的生产价值量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

4.文化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价值既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文化价值,也有精神财富的文化价值。文化劳动者的生产价值,主要指的是狭义的从事精神财富创造的文化工作者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文学、建筑学、雕刻、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以及旅游等精神文化工作者在创造文化产品中凝结的劳动。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它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同一文化产品在不同的时间、地区或民族甚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一样的作用。这就要求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产品的价值,才能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量。

5.卫生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卫生劳动者的生产价值是指防治疾病、有益于人体及其他可保护生命健康的生产价值。它一般包括卫生防疫、医疗及其相关研究等卫生工作者所创造的生产价值。因此,一个卫生工作者的防病、治病能力越强,他所创造的生产价值量就会越高。可见,每个卫生工作者努力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是创造更多生产价值的根本途径。

6.信息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信息是一切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信息发生关系。信息劳动者的生产价值,是凝结在信息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主要是指在统计信息、媒体信息、网络信息、通信与咨询信息等产品中所凝结的劳动。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参考,在企业和社会各界掌控市场供求、产品价格以及推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信息劳动者创造了极大的生产价值,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7.金融保险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金融保险是利用货币这个价值形态,通过信贷、保险的形式将闲置的价值及时投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实现闲置价值利用和增值的目的。因此,金融保险机构所运作的货币量越多,周转越快,投入效益越好,金融保险劳动者创造的生产价值量就越高。

8.安全保卫劳动者的生产价值

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运动的统一体。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或一个集团与另一个集团之间,由于某种利益而常常发生矛盾甚至激烈冲突。由此,为了缓解这些矛盾或控制激烈的冲突,就需要有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和军队等安全保卫劳动者来维持社会秩序。当然他们的生产价值也就体现为保障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各种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成效越大,则安全保卫劳动者的生产价值量就越高。

人的生产价值是多方面的,也是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所说的人的生产价值,是指人在某种工作岗位上的生产价值,因为这是人的生产价值主体,是每个人从社会总收入中获取消费收入的依据,也是消费的源泉,而不包括在家庭范围内产生的管理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等。

二 人的消费价值

人的消费价值,是指人为了生存和生活而消费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价值的总和。人从一出生甚至从十月怀胎起就需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如胎儿食物营养和胎儿教育等。这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凝结着他人或前人的劳动,这种消费价值就是别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价值。因此,消费价值是人的终生需要,没有消费价值,就没有人的生存和生活。

马克思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7]可见,没有生产价值,就没有消费价值,生产价值决定消费价值,但消费价值又对生产价值有反作用。他还把生产—消费的诸要素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是生产,然后是分配,再经过交换,最后进入消费。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进行生产,而每个人的生产价值构成这个社会的社会总产值。对社会总产值要进行各种分配。分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分配原则,如中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每个社会成员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方式得到个人的消费收入。

一个人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量并不一定等于消费价值量,但二者的基本关系还是收入决定消费,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消费价值量随着收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收入与消费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有较多研究,特别是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后得出,消费支出的大小与收入水平的高低相联系,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了消费,即绝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消费时,要把自己的收入和消费同周围人的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还要同自己过去的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而米而顿·弗里德曼提出持久收入假说,认为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不一定存在,因为一旦消费者愿意预支未来收入作为现期消费支出,消费倾向就会发生变化,而不一定是递减的。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个人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初始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个人储蓄的大小也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初始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美国著名消费经济学家詹姆斯·摩根还提出了消费决策影响收入的论点,等等。这都说明,个人消费水平会受到消费收入和消费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消费价值的形成,还与消费结构有关。主流观点认为人的消费资料包括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三部分。这种分类来自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91年单行本导言》中的一段话:“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都将同等地、愈益充分地交归社会全体成员支配。”其实,恩格斯在这里并不是对个人消费资料下定义,而是在描述未来社会的某种状态。因此,对个人消费资料的分类,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

人的生产价值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价值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价值两部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人们需要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产品。那么,一个人的消费价值就由其所消费的物质产品价值和精神产品价值两部分构成。物质产品的消费价值,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价值,一般指吃、穿、住、用、行等产品的价值。在这些产品中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维持人的生命或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另一个层次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的提高而改善的物质生活享受产品。当然,这从产品的物质形态上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从消费的价值量上可有一个大体的定量标准。精神产品的消费价值(包括劳务),是指非物质形态的产品价值,如知识、经验、观点、原理、政策等产品的价值。有的精神产品虽然可以固定在物体上,如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图书、图表等,但其精神产品不是物体本身,而是体现在物体上的脑力劳动。这些产品有的是通过个人的形式进行直接消费,有的是通过国家或团体的形式进行间接消费(如管理政策等),以实现每个人的安全、健康、享受和全面发展。

按照恩格尔定律,在消费者支出投向选择中,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与人们的收入是呈反比的,即食物支出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后来的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定律在一定条件下是普遍适用的。据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当一个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总消费支出中的物质生活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而精神生活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特别是文化娱乐及旅游等消费支出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人的生命周期看,构成消费价值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前期消费价值,即从胎教至完成学业期间从父母收入和财产中预先支出自己的饮食费、学习费等;二是中期消费价值,即从就业时开始到退休期间,一边劳动获取收入,一边消费和储蓄,消费的主要开支项目是吃、穿、住、用、行、娱等;三是后期消费价值,即退休后(农村村民年老时)主要依靠养老保险、储蓄或子女赡养来进行吃、穿、娱等消费。这三个时期的消费价值之和,就是一个人的总消费价值。

三 人的大于价值

大于价值,是人的生产价值减去消费价值的余额。一般每个人的生产价值都大于其消费价值,只是多少不同而已。正因为有了这个大于价值,才能使财富积累,扩大再生产,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大于价值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有相似之处,但又由于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本质区别。相似之处在于都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新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论所说的可变资本带来的新的价值。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范畴,它所表现的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阶级对立关系;大于价值是各个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都存在的普遍范畴,它所表现的是人的生产价值与消费价值之间的差额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如国家、地区、城乡、产业、行业、部门、阶层等。第二,从内涵上看,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榨取的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大于价值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生产或工作岗位上所创造的价值减去其消费价值的价值。第三,剩余价值论认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各种非劳动要素只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条件和手段;大于价值是人的生产价值减去其消费价值的余额,人的生产价值是多元要素的结果,它不仅来源于人的生产劳动,还来源于科技、管理、流通等多种要素。

大于价值与经济剩余论[8]的经济剩余概念也是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经济剩余和大于价值都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二者是相区别的:第一,从概念上看,经济剩余是指各种生产或经营活动的成果与其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差额;大于价值是人的生产价值减去其消费价值的差额。第二,从内涵看,经济剩余所说的生产和经营的投入,不仅包括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和燃料,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支出,还包括土地、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成本;大于价值论认为,经过加工的原材料、燃料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了新产品中,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在没有被人生产开发和利用时,它并没有价值,也没有凝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它被人生产开发和利用,其价值就自然形成,并转移在产品价值中。第三,不论是剩余价值论,还是经济剩余论,都没有把精神产品的价值全部包括在人的生产价值中;大于价值论认为,人的生产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种,物质产品的价值与精神产品的价值共同构成了人的生产价值,也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价值有一部分在市场交换中直接体现出来,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服务的形式凝结在物质产品或其他精神产品的价值中,如公共管理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的价值就是如此。

可见,人的大于价值的形成,并不是人生产的产品价值减去消费价值的差额,而是人的生产价值减去消费价值的差额。因为,在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中,不仅包含着他人经过加工的原材料、燃料以及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且包含着自然资源的转移价值和他人的服务价值。自然资源是某个地区、国家或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它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条件和手段,并不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因此,自然资源所形成和转移在生产产品中的价值,由国家以税收等形式纳入全体人民所有。这样,大于价值量的计算,就是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减去原材料、自然资源等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服务价值,再减去消费价值即工资等,即:产品价值-转移价值-服务价值-工资=大于价值。

每个人创造的大于价值,一部分由个人或小团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部分归国家或全体人民所有。在现阶段由国家以税收或利润的形式纳入国家财政,再由国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于扶贫救济;用于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用于扩大再生产等。扩大再生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生产的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精神生产的扩大再生产,包括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扩大和提高。大于价值的用途与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六项扣除”不完全相同,因为在大于价值中,已经减去了消费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的服务价值。

提出大于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是:第一,它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奠定了价值理论基础。它把通过人的生产劳动转移到产品价值中的那一部分自然资源的价值区分出来,以自然资源税收的形式全部纳入全体人民的财产,可抑制对自然资源乱采乱挖等严重浪费行为,使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它为全面长期地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价值理论基础。大于价值理论一方面把自然资源的价值从产品价值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又把精神生产的价值全部纳入生产价值之中。这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的思想。只有把人类社会的一切有效劳动全部纳入劳动价值体系时,才能够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它为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价值理论基础。大于价值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社会形态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当今,世界各国还处在大发展的激烈竞争时期,各国还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分割,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的推进,将来必定会实现货币一体化、社会制度一体化和自然资源世界人民共享的世界一体化社会。

同类推荐
  • 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是“班主任千字妙招”系列中的男生教育篇。德育专家张万祥从激发阳刚之气、培养责任意识、挖掘潜在能力、抵制种种诱惑、疏导叛逆毛躁、叩开封闭心扉、点亮一盏心灯等七个方面,精选了100个男生教育的实用小妙招,帮助广大一线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巧破男生教育困局,在让男生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学业、人格双丰收的同时,自己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女性:从传统到现代(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女性:从传统到现代(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内容跨越上下三千年的历史,从周代《周易》的女性观一直写到当下女性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部中国女性的变迁史。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将了解到儒家确立的女性观以及儒家女性观在各个朝代的变化,儒家女性观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局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儒家女性观对当代女性生活又有何影响。从周代开始女性被剥夺了在公共生活领域作为的权利,女性被限制在狭小单一的家庭空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不仅是一种劳动的性别分工,更是一种牢固的角色定位,从这种角色定位出发规定了性别的不同特征与规范,更规定了男女不同的道德礼教。女性的劳动分工、角色定位、性别特征及权利、地位这三千年有什么变化,通过阅读你得到一个了解。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
  •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混沌界之逢龙

    混沌界之逢龙

    一个世界的覆灭和另一个世界的组建,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阴谋,就像是封建社会与新文化的碰撞,有人哀有人喜,有人想回到以前,又有人想朝着新世界不断摸索与发展。有人被利用,深陷迷茫不了自拔,又有人不断干扰着世界的发展轨迹,一遍又一遍的试图回到从前。当一切矛盾被彻底引爆时,是该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回到以前,还是该下定决心朝着新的方向不断摸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被系统砸中了

    我被系统砸中了

    天上到底有没有满天神佛?若是有,那么他们是消逝了?还是陷入了沉睡?这一日,落寞少年李游幸运的得到了唤醒诸神系统,他将一一唤醒诸神!一个神秘的世界将要苏醒过来!灵气复苏,神话重现,诸神苏醒,人类应该何去何从?是顺流而下,泯然诸神之间,还是逆流而上,踩在诸神之肩,登上绝巅!踏苍穹!
  • 毒后逆天之至尊大小姐

    毒后逆天之至尊大小姐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当二十三世纪呼风唤雨的毒医大人重生为凤家大小姐,风云色变,谁与争锋!废物?貌丑无颜?软弱可欺?统统都是扯淡!天生全系玄灵之体,凤凰血脉!坐拥凤皇空间,财宝如山!无数兽兽小弟追随效忠!一身毒术毒人于无形!阴险狡诈、腹黑狠辣!谁敢惹?----------凤家大小姐还有后台,一路宠!宠!宠!揍人,当打手!杀人,递刀子!完事儿还心疼问累着没!千变万化花式宠,遍地撒狗粮!直宠得她无法无天,天下大乱,世人皆恐,可就这样,那位还觉得宠得不够多!不够好!天下人哀叹!给别人留条活路吧!管管吧!某人冷笑,给你们留活路了,我媳妇不高兴了,你们负责吗?本文一对一,男主女主身心皆干净。男主可高冷,可软萌,还会卖萌,手感极佳!宠文,没原则没底线的宠!
  • 留在时光里的温柔

    留在时光里的温柔

    她享受过衣食无忧,也经历过颠沛流离,从养尊处优的娇娇女到保洁公司的一员。她在最幸福的时候、觉得上帝待她不薄,岁月、也只是温柔的与她擦身而过。在绝境时,她想:上帝终究是别人的上帝,而岁月、更是残忍的在她的命运轨迹里留下一个个狰狞的伤口。
  • 顶级婚宠:总裁来势汹汹

    顶级婚宠:总裁来势汹汹

    “疼!我不想要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林小雅双手紧紧攥住了身下的被单,嘴唇哆嗦得厉害。“乖。很快就好了,再坚持会儿?”他低头怜惜地吻去她脸上滚滚而落的汗珠。“啊!”她痛苦而歇斯底里地嘶吼起来。“哇……”“老婆,龙凤胞!你真厉害!”南宫肃惊喜地搂紧虚弱无力的她。南宫肃以为林小雅生了孩子,就会死心塌地做他的女人,没想到她依然在外面拈花惹草万丈光芒,稍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那两个天才小屁孩不仅帮打包行李,还设计帮着她逃之夭夭,从此以后他陷入了天天追老婆和孩子的苦逼生涯中……
  • 深空的网

    深空的网

    警告:可能是未来星际硬科幻(有异能,所以只是可能)警告:可能非常慢热(特别是感情方面)警告:非女主文(鉴于这儿是女频,我觉得还是得加这么一句)上述警告如果都没有戳中您的毒点,那么请继续看下去。如果有……嗯……请随意。这是一个统治星河的联盟,科技至上。这是一个科技混乱的星区,神秘当道。这是一群科技至上创造出来的神秘使者。这是一张神秘当道分离出来的深空星网。哦,当中还有一个名叫反叛组织的势力,主要负责中二。最后重申,我觉得这文挺严肃的。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这套书名为《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包括《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种,顾名思义,是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的某一方面。前贤总结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强调要抓住几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哪里)。因为任何历史事实,无论是人物、制度还是事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的,都发生或影响于地球表层的某一个点、线、面。正如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