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20100000001

第1章

他们就这样出发了。

三轮车发出咚嚓咚嚓地响动,小车斗儿震动着。老铁匠罗林感受到震动的是他的屁股,还有屁股往下的两条腿,抽筋一样,脚尖稍稍地翘起。放眼望去,又一茬麦子盖住了大地,麦垄间旋进了卷黄的落叶。起风了,小北风,寒气是和小北风一起来的,或者说是小北风刮来的寒气。还不算冷,几场风雪刮下来,那才叫冬天,才是一年里最冷的季节。

老铁匠罗林朝身后的老唐南街看看,村庄已隐隐约约,村子里的树,从房子的间隙中窜出来,房子倒成了树的衬托。村东蒲河边的树更加浓密,河的对岸是几千亩麦地的良相坡,良相坡已经是另一个乡镇,另一个县管辖了。

他看一眼儿子的背影,罗小画本来已经在外边打工了,是他把儿子又唤回来。他在家把准备出去打铁的工具备齐了:炉子、砧子、大小锤,起火的煤炭,被子等生活用品。儿子的被子是儿媳准备的,还有他的被子也是儿媳先晒了晒,用一个大网袋子整整齐齐地装了。老伴不在了,儿媳照顾着他们父子的生活。出门前他又去了老伴的坟上,和老伴说了话,嘟嘟囔囔的,那些话被风吹走了。无非是一些体己话,告诉老伴他和儿子要出去一趟,再去打一路铁,试试现在的生意,看一看到底怎么样,再不出去,老胳膊老腿真施展不动了,一辈子怕都出不去了,手艺怕也忘了,趁儿子还听话,把手艺传给儿子。这手艺怎么用不动了呢,再洋气的时代也不能全丢下了土手艺吧。

不去紫村吗?儿子问。

老铁匠犹豫了一下。

这儿是一个十字路口,往东是紫村,往北是刘店河,往西是槐李庄、红村……老铁匠有些踌躇。儿子把油门减小了,声音微弱,老铁匠的腿在车板上颤动。他站起来,扶着车帮,朝四周的村子看看,远远近近的村庄和老唐南街一样,被树木掩映着,仿佛是一片片森林。一辆机动车经过十字路,哐哐啷啷地跑,像跳动在路上的一只慢飞的鸭子。老铁匠的目光穿过紫村,穿过刘店河,穿过槐李庄,仿佛是早在计划之中的,老铁匠对儿了说,走,先去红村!

红村?爹,我们已经走了大半晌,有几十里路了。

老铁匠没说话,挥挥手。三轮车颠起来,沿着紫村的另一条马路直奔红村。

小铁匠最早出来时才十五六岁,他的小胳膊小腿还没真长出劲儿来,炉里的星火经常会在他的身上烫出一些疤迹。第一次好像也是秋天,秋天是农闲的开始,秋天的农闲和春天的农闲,加起来有大半年的时间,是乡村的匠人出门的好时候,村里的木匠、泥水匠、铁匠、皮匠都会带上他们的家伙走出村子,到另外的村庄或到城里去,吃百家饭,挣百家钱,春节了揣一兜子的钱回家过年。不过,这都是老皇历了,没有想到父亲会再一次想起出来做铁匠活儿。

小铁匠从出门到路上还一直疑惑。

在红村真正扎好了摊子,生起炉火,太阳已经快下去了。炉子生在老村部的大门外,老铁匠和小铁匠把一挂棚子扯起来,遮住了阳光,也遮住了还在刮的小北风。罗小画看看环境,村部已经很老了,大概是老村部,不用了吧。罗小画在头顶上方找着了喇叭,喇叭绑在一根电线杆上,罗小画知道这还是村部,是过去说的大队部。

罗小画和老铁匠把炉子、工具从三轮车上搬下来,小铁匠把沉重的东西抢在自己手里,老铁匠看在眼里,会心地笑笑。阳光一缕缕往下沉,草根上的金色也淡下去。老铁匠手里抓了一把干草,炉子里冒出了黑烟,浓浓的,鼓风机吹动了黑烟,黑烟里窜出了橙色的火焰,火苗噗噗地在风中扭动。小铁匠把半袋煤炭掂到了炉子边,老铁匠用小铲子铲几下加进了炉火中。又是几股浓烟。渐渐地,一星星火光从黑炭里窜出来、攒动着,几根火苗摇摇晃晃地往一齐挤,挤出了淡蓝,太阳几乎落尽时,炉子里的火焰照亮了一片夜空。

小铁匠看着燃起来的炉子,不知道往下该怎么做了,心里的疑惑又生出来,他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马上找上门来,要求他们打什么铁具。现在的人喜欢洋气的东西,别说铁匠,木匠在村子里也不时兴了,都去家具店里买,那些家具看上溜光泛彩。父亲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时,他在心里是有抵触的,媳妇也在电话里提前给他透露了信息,做他的工作,要他不要和父亲抵触,让你回来就回来试试呗,兴许还行。

小铁匠又朝头顶上的大喇叭瞅几眼。要不,喇叭上广播广播吧?小铁匠说,像自言自语,又像问着老铁匠。老铁匠听见了,没吭声,他掂出一袋子碎铁,琢磨着该先打一件啥样的东西。

风里有了热气,老铁匠操着火钳,把盖火苗的瓦扣上了。小铁匠又瞅瞅大喇叭,他笃信应该广播一下,不然谁知道你罗铁匠来了红村?小铁匠迈动了脚步,老铁匠问一句,去干啥?

小铁匠朝天上指指。

莫急!老铁匠说。老铁匠这句话是让他回来。老铁匠已经把一根长铁传进了炉火,火苗子的颜色掺进了蓝色,蓝色里掺进了紫红,长铁的一头烧红了。砧子就在炉火的边上。老铁匠噗噗噗朝砧子吹了几口,砧子上的尘气漾在了小北风里。小铁匠握住了大锤,老铁匠一只手握住小锤,烧红的铁片夹在了砧子上。老铁匠的小锤叮叮当当地响起来,像马铃铛,小锤声先有些凌乱,缺少灵气,有些急,在催他的大锤。小铁匠罗小画挥起了大锤,这锤停了十几年,起先的几锤有些生疏,像梦,不真实,懵懂;像在暗夜里的一只小羊羔忽然起来拱老羊的母乳,忙乱,无所适从。指挥的小锤先稳定下来了,在轻轻地引导大锤:叮叮,砰砰,叮叮,砰砰……

终于,爷儿俩的锤声都找到了鼓点,和谐了。

小铁匠弄不懂父亲究竟要打一个什么铁器,好像是打一根扎地的长钉,钉子上又打出了夹缝。第一根打出来,又开始打第二根。这时候炉子旁已经有围观的人了,几个小孩儿看着炉子,看着在砧子上的大锤小锤有些稀罕,眼溜溜地随着火苗,火炉里的铁件,砧子上的锤来回地溜动。认识老铁匠的和他打着招呼,老罗,过来了?老罗点点头,露出笑,打招呼和回答得都如此简单,却带着真诚。

都十几年,没见你来打铁了。

老铁匠仰仰头,又低头活动着炉子里的铁件,想想说,十五六年了。

大锤、小锤又叮叮砰砰地响。

大集上也不见你卖铁器了。说话的是一个老人,慢条斯理的。

老铁匠停了停,仿佛在回顾过去的光阴,穿过光阴浏览过去的时光。

是,那时候炉子没停过,红红火火,正是生意好才让儿子跟自己学了手艺。可活儿日渐少了,要打的东西日渐少了,他的铁匠活儿,红火过,还买了汽锤,整天咚咚嚓嚓的。他不再窜村生炉子,骑一辆脚蹬三轮车和老婆赶集,赶庙会卖铁器,一天卖掉几十件铁器没问题,盖房的、养牲畜的、打家具的,都用。别小看小小的铁器,一颗小钉子,有时差了它还真不行。又几年,好像不兴打家具了,镰刀、锄头也很少用了,家具都去城里的家具店买了,镇上也有了家具店;地呢也不锄了,都用了除草剂……那一年,老婆生了病,在家打针输液好不起来,他把心都用在侍候老婆上。两年前老婆熬干了身体,走了。

那个铁器打好了,是两根扎地的钉子,或者夹子,两根之间横了两根连接,把两根长钉连成了一个整体,成了一个方形的架子。罗小画这才明白,原来就是一个用来写牌子的架子,老铁匠找出来一块薄铁皮,插在了架子里,在铁板上写了几个字:老铁匠炉子,打各种铁器。

过去那种生活的场景又回来了:在炉子上做饭,守着炉子睡觉,看天上的星星,听夜鸟儿从头顶上叫着飞过。小铁匠感觉无聊,掏出了廉价的手机,手机恰好响了,是媳妇打来的。

夜静了,静夜里传来了狗的吠声。

还是要广播一下好。小铁匠又一次看着喇叭。

真正接下的活儿是根狗链。或者说在红村接下的第一桩生意是链子,狗链子。

第二天,阳光又朗朗地照射下来,北风停了,棚子旁边落满了树叶,阳光从树梢上射下又照射到了落叶上。爷儿俩已经吃过早饭,炉子生起来了。小铁匠把昨天打好的牌子搁在路边一个打两边过来都能看到的地方。老铁匠弓下腰去车上翻腾着带来的废铁,计划着先打一个什么农具,打一个什么呢?打一把镐吧。老年人开荒要用的,自己在家无聊时也在河滩上开了几片荒,再进步,荒地里的杂草、树根、石子儿也是要用得着铁镐的。那就打吧,再打一把小搂锄,那种比镐宽,比大锄板窄的小锄,开荒、种菜开垄都用得着的。得叫锤声先响起来。

那桩生意就是这时候来的,老铁匠还在木头箱里翻腾,在对生意期盼。怎么会一点生意都没有呢,而且也听儿子的话在喇叭上广播了,上了年纪的人大都还认得他,看村部那人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听说是罗铁匠来了,别人传话过去就在大喇叭里广播了。

该有人了。老铁匠想。

小车喇叭叫了几声,那个人从小车上跳下来。他们隔玻璃看见小车上站着一条狗,虎头虎脑的。那人的手里掂着一条链子,大远喊过来,唉,铁匠,铁匠。那人把手里的链子晃了晃,唉,昨天听见广播我就寻思了,就准备了这条链子。哦,你们是爷儿俩啊,听说你在村里打过铁,可能那时候我小。是这样的,一条狗链,你就照这个样子打,哦,不,你可以打得更好看更精致、更结实一些。哦,是这样,打成什么呢,打成一个既是狗链又是狗项链的一种东西。你听懂了吗?就是,就是拴狗用时是链子,给狗放风时是狗的项链,又好看又威风。

老铁匠似懂非懂地听着。

小铁匠好像听懂了,点点头,去接那链子。那人却把链子朝老铁匠递过去,说,你看看,你是老铁匠,你手艺高明,你琢磨着该怎样打,不行你先打个试试。不怕,第一次打得不好看,我们再往下改,改革嘛,试验嘛。你看我原来是跑小生意的,现在养了狗。

项链,你们见过项链吗?这个人朝自己脖子里摸过去,从衣裳里摸出一个明晃晃的项链,把脖根的扣又解开了两个,说,你们看看,这叫项链,你们把狗链和项链结合着打,好不好?这时候狗在车上汪汪了两声,他说,狗在催我了。他朝车上挥挥手,说,我知道,我知道,咱马上走。他手机又响了,说,我马上到马上到,正说一桩事儿,说完了。

狗链子的活儿接下了。

项链,你看清了吗?老铁匠看着小车的身影,问儿子。

儿子摇摇头。

苗玲不是有项链吗?苗玲是儿媳的名字。

儿子笑笑,心里说,不一样,太低档了,那就是哄媳妇玩的,在人多的地方苗玲从来不戴的。不过,都是大同小异。儿子说。

红村今天有集,到晌午你去集上转转,买一个项链回来吧。

儿子点点头。

儿子说,要是不远,我回家把苗玲的拿过来。

不用,就在集上买个仿的吧。

儿子点点头。

接下来生意又来了,是庙里看门的一个老人。老人认得罗铁匠,说,老罗,唉呀,你看,现在要叫你老罗了,岁数一大称呼也要改的,不改不行,有孙子了吗?

有了,是个孙女。

哦,所以叫老罗了。

老人说,打几副门环,门扣,还有外边栅栏门上锁链子。

打这些东西对方不用多说,老铁匠成竹在胸。到底打几副啊,你说清楚。

老人想了想,报了数字。

有废铁吗?罗铁匠问。他一边扭头看了看车上带来的废铁。那些带来的废铁,一般都是为配给用的。

老人手里原来掂了个小袋子,小袋子倒出来哗哗啦啦地响。罗铁匠说,那你放心吧,现在就开始打。

老铁匠知道现在哪个村都会有几个庙,大庙小庙。怎么说呢,要说没钱,手头紧,建庙有人支持,去家户里收钱收粮食还都不会拒绝,罗家每年都要碰到这样的情况。

小铁匠罗小画问,先打啥?

给庙里打!在接下活时老铁匠就在心里掂量后理清了顺序,现在恐怕也只有庙宇还用这种老门环、老门锁了,这种地方用那种明晃晃太时髦的东西不合适不配套。

咋不先打狗链?小铁匠问。

那是狗用的东西。老铁匠看着儿子,又说,这是顺序。

小铁匠不再吭声,只是瞄了一眼那把狗链子。

又接的活儿果然如老铁匠所料,是几把镐,几把小搂锄,还有几把那种尖利的修树铲刀。

有活儿干了。老铁匠舒了口气,爷儿俩又朝路口看看,朝头顶上的大喇叭看看。叮叮当当的锤声响起来,到中午已打成了几副门环,几副门扣。

老铁匠洗把脸,起身做饭,锤声停下来,在老铁匠做饭的间隙,小铁匠换了身干净衣裳往集上去。

那条狗链是第二天晚上才打成的。

之前的活儿先做了,又接下来的几个零活只好往后推推。老板要的狗链如此挑剔,要静下来做。

狗主人第二次来,没有直接催,把一条狗从车上带下来。那条豪华的狗先不肯进棚子,似乎在嫌弃棚子的窄狭和寒碜。主人又挥挥手,做了它的工作,它进来了,站着看着铁匠铺,看着老铁匠和小铁匠。狗脖子里有一条链子。狗晃了晃脖子,浑身的毛抖动,像一条高贵的毯子。狗主人说,看到了吧,就要这种效果,这样的时候是狗项链。

主人把手里握着的一根漂亮的狗链往狗脖子搭过去,抬起头,说,看到了吧,连起来了就是狗链子。哈哈,但我嫌他不结实,不好看,狗吗,毕竟还是畜牲,要结实又好看的。

小铁匠拿出了他在集市上买的那条项链,大号的,很别致,远远看去晃眼。狗主人拿过来看了看,说,还可以,不过,还不好。他又摘下自己脖子里的项链,把3根项链放在一起比,他就蹲在狗脖子那儿,说,你们看看,比较比较,取它们的长处,好不好?狗主人犹豫了一下,想把自己的项链留下来,又打消了。说,这条项链太贵了。

同类推荐
  • 七大寇·沈虎禅大传(全集)

    七大寇·沈虎禅大传(全集)

    一部青春武侠小说。全书共分三部分:战将、闯将、悍将。小说以倒叙镜头和转述情交错互叠而成。这种在小说写作里被视为大忌的笔法,在温氏手里却起死回生、翻空出奇、鬼神不测,成了波澜壮阔高潮迭起,读来令人一口气都瑞不过来。读者也可以从这部小说里,看到温瑞安如何强化了文字的映象感和音乐性,并加入了他对中外文学与新旧诗词的潜移默化,使得本书一如乱石崩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部青春武侠小说在情节上与技巧上的匠心独运之笔、翻空出奇之处,多不胜数,目不暇接。温氏甚至意图以现代诗之格式和图像的礼堂效果糅合于小说中,烘托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武侠新境来。全书以倒叙镜头和转述情交错互叠而成。
  • 荻港村

    荻港村

    小说反映浙江湖州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从2003年倒叙回到1918年,百年风云变幻尽收眼底。百岁老人作为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个性鲜明,一生坎坷,是个有理想有血性的革命者,但他不是英雄人物。他遭受过很多灾难,但他努力争取积极向上。作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进而从他身上折射出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语言流畅生动,具有古典绮丽、优雅闲适的语言文风。
  • 隋乱6:广陵散

    隋乱6:广陵散

    李旭被杨广派到河北北部,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大隋诸侯。“有识之士”袁天罡等人煽动他造反,逐鹿天下。而李旭在多年的战争中,却看到了官府与反贼相争,受害的都是普通百姓。便以“此身为鹿”四个字来回答袁天罡。张须陀在河南战死,为了回报老将军的知遇之恩和稳定部下情绪,李旭不得不领兵南下与瓦岗军交手。李密等人被复仇之师打得溃不成军,就在李旭即将全歼瓦岗众时,留守东都的权臣们却向他背后伸出了黑手。
  • 抹布

    抹布

    被视为女人河的那条大河套因长年干涸而堆满了生活垃圾。葫芦镇的女人们失去了聚会的天堂。镇子上新生的一代放弃了父辈们的政治热情,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共谋国家大事的爱好和传统未能继承下来。没有人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瞎话”——鬼怪故事了,至于以“放香屁”为标志的葫芦镇的民间文学早已无人问津了。他说,在他看来,葫芦镇只是一个“在”,而且“在在者的在中存在着”。他的话,除了伊十谁也不懂。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5)短篇小说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5)短篇小说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5册,收录第一届大赛3部小说,包括讲述梦想陷入庸常那种绝望而又心有不甘的情感故事“声声慢”,回忆生命中带来悲伤与喜悦过客的“穿过漫长岁月的遗忘”,呈现如风而行走不到最初的澄澈的往事“温暖不过是迷蒙”。
热门推荐
  • 让爱再多一次

    让爱再多一次

    女主从对男主没有爱,到淡淡的爱,最后深爱,却未能拥有真正的爱情。
  • 妃倾帝业

    妃倾帝业

    她,本是南陵皇室最受皇宠的公主,天之骄女,却不料一夜之间沦为亡国公主,流落民间。在茫茫江湖,她一步一步的壮大自己的势力,一心复国。同时,也遇上了几个让她难以抉择的男子。无乐堂尊主,东乐淮王,北安太子,花家少主,到底是谁在拨弄她的心弦?谁又能与她执手并肩,共看这天下锦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傅斯年研究

    傅斯年研究

    傅斯年学贯中西,博学多识,一生出入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始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关注学术与教育,关注社会与民生,关注民族与国家,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精神。本书以此为立足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傅斯年的人格特质、人生关怀、社会批判与改造意识、高等教育理念等进行深入论析,以期从个案研究层面,展现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及其价值取向。
  • 犀利贼宝:邪魅爹地呆萌娘亲

    犀利贼宝:邪魅爹地呆萌娘亲

    作为上古的一只魅萌九尾狐妖,她觉得,把儿子看好自己修炼好就行了,其他的——略过!于是,当神秘男人出现时,儿子撅着屁股跑来问,“娘亲,他说是我爹,你怎么看?”某人媚眼一抛,无辜开口,“这还不简单?你不会打雷闪电吗?电死他!”于是乎,萌娃挂着肥脸挤着小眼一转身,四周青雷滚滚,电闪雷鸣,眨眼间一爆炸头型的面瘫男立现,顿时怒吼:“臭小子,想造反啊?我可是你爹!”某宝挑眉,幽幽道:“我娘说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多得是!要找也要找个色香味俱全的!你都烧焦了,不能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纯禽大叔太凶猛

    纯禽大叔太凶猛

    一次意外,小秘书结识了位高权重的霸道总。总不仅权倾一方,更要命的是幽默风趣。“求放过……”求饶。“给我生一对铁拳头和小棉袄,一次性……”她想逃,可到哪儿都逃不脱他的手掌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初情为了

    初情为了

    两年级的林琨,开学第一天上课因睡晚,而跑去学校,不巧,不小心撞到一个人那个人是个小女生,他对她一见钟情而那个女生心中默默的进来一个人,他出车祸,她伤心........
  • 婢女也秀色

    婢女也秀色

    给准姑爷送个暖身鸡汤,结果醒来之后竟然……一个卑贱的丫鬟一夜之间高坐晋王妃宝座,究竟意欲何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政治家试图把保守主义者伯克的政治思想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品评,试图达到“同情之理解”。
  • 全民公敌

    全民公敌

    联邦第一参谋长安德烈说:他的悬赏金额还不够说明一切么?最高法院司法长莫贝说:他的罪行足够被绞首一万次。人类第一富豪辛疾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他不光拿走了我的财富,还骗走了我的女儿。燕飞林哀叹:我其实真的是个好人。